第一篇:快乐校长的文化管理——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办学特色扫描
快乐校长的文化管理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办学特色扫描
●本刊记者 白宏太
来到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在办公楼走廊下,远远地看见顾吉祥笑脸相迎,手中端着一把小巧的紫砂壶。那一刻,在记者眼里,他就像一位气定神闲的江南名士。访谈中,不时见他端起茶壶,轻轻呷上一口,更是透出一股由内而外的自在。
“当了9年校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态,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顾吉祥这样总结说。身为校长的他爱好广泛,没有丝毫严肃与古板。学校开联欢会,他经常兴致勃勃地登台献歌,引得一片欢呼,学生们为此亲切地叫他“祥哥”。
在学校管理中,顾吉祥同样很洒脱。前不久,全市的校长乒乓球比赛在江阴高中举行,参赛校长有一两百位,个个都是管理的行家,组织工作马虎不得。可是,顾吉祥一点儿都不担心,像甩手掌柜似的亲自参赛,还获了奖。而整个赛事的组织也井然有序、新意迭出,让大家啧啧称赞。谈及此事,顾吉祥颇为自豪:“校长不用事必躬亲,关键是管理得法。我们实行了项目管理,由工会主席全权负责,下面分设若干小组,各司其职,哪有我什么事啊。”
看得出,顾吉祥的确是一位很特别的校长,他的快乐与幸福源自于他的气度、胸怀与管理智慧。近年来,在江阴高中这所百年老校,顾吉祥正努力将深厚的办学底蕴与现代教育的需求相融合,构建一种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文化管理。
教师休息室是课间休憩心灵的好去处
从制度创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
世纪之初的江阴高中,一场严峻的考验摆在了办学者面前。
2002年春,江阴市政府决定,将位于市郊的春申中学并入江阴高中,更名为江阴高中实验学校。它和江阴高中本部、初中部一起,构成了学校“一主两翼”的办学格局。
实验学校挂牌那天,校门口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人们喜气洋洋。可是,热闹过后,烦恼接踵而至。春申中学是一所薄弱学校,在全市排倒数几位。校内人心涣散,学生打架斗殴不断。附近的家长不愿把孩子送进来,曾联名向市政府抗议。顾吉祥还记得,第一次来到这里,一眼看过去,竟找不出几扇完好的玻璃窗。
显然,接手这所学校是需要勇气的。一旦办砸了,江阴高中这个“百年老字号”也要受牵连。但顾吉祥很乐观,实验学校的落后,恰恰为他提供了施展能力的广阔空间,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一块教育试验田。“既然是实验学校,就应该有新的理念、新的尝试才行。”顾吉祥对未来满怀憧憬。
学校变大了,顾吉祥心里的困惑也多了。一方面,怎样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促使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学校教育如何从数量增加走向质量提高?
2002年暑假,顾吉祥作出了一项惊人之举,以年薪10万的优厚待遇,特聘华东师范大学的于家太博士出任实验学校校长,聘期3年。当时,顾吉祥的年薪才不足5万元。一时间,舆论哗然。
其实,顾吉祥很清楚,在这所百废待兴的薄弱校,当务之急就是建立科学的制度,让学校尽快走上正轨。江阴高中是华东师大的实验校,顾吉祥得知,于家太的研究方向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学校教育,他的导师赵中建更是权威专家。因此,顾吉祥希望借助教育科研力量,把ISO9000的理念和方法移植到学校管理中来。
于家太不负厚望,在他的指导下,一年后,实验学校推出了一套系统而完善的质量管理文件。其中的核心,就是被顾吉祥称为“金三角”的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制和岗位津贴制。作为一项新尝试,ISO9000强调制度的科学性,注重对质量产生过程的监控,一改传统教育管理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为教育带来一股清新气息。
过去学校的师资差,关键在于教师缺少信心和内动力。那时候,教师们走出去,被人问起工作单位,总是低着头小声回答说:“春申中学的。”
制度创新极大地激发了人的活力,教师们一改往日的懒散,积极参加学校的一系列培训。“教师们从备课、写教案,到课堂教学、课后反思,都缺少基本的规范,随意性很强。”曾任实验学校校长的江山回忆说。起初,他带着摄像机去听课,为每个教师刻录了教学光盘。头一次看到自己上课的样子,大家都激动地说:“原来我上课有这么多坏习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有一位年轻教师,一直把迟到、早退当家常便饭。但是,江山发现她的教学基本功其实很不错。不久后,江阴市举行教学大比武,江山推荐了她。年轻教师诚惶诚恐地说:“校长,我不行,您换别人吧。”江山像赶鸭子上架一样逼着她参赛。没想到,从赛场出来,年轻教师一脸兴奋:“太好了,比的全是咱们培训过的东西,一点儿也不难。”最终,她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一等奖。尝到了甜头,她在专业发展上突飞猛进。如今,每逢市里举行教学比赛,她都被邀请去做评委。
在这样的管理实践中,教育者的观念也悄然变化,正如顾吉祥所言:“随着教育走向大众化、平民化,教育者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把被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师们服务意识的增强,是与学校的成长同步的。2002年9月的一个傍晚,实验学校召开第一次家长会。很多人穿着背心短裤就来了,有的一身酒气,有的旁若无人地打着手机,有的还相互吆喝着:“快走啊,三缺一。”“这哪儿是开会,简直像来赶集的。”学生处主任徐静有点哭笑不得。
面对尴尬的现状,教师们以真诚的态度和更为主动的服务意识,一点一滴地感化家长。学校明确规定,新接手的班级,班主任必须100%地家访,掌握教育的第一手资料。
有一次,两位女教师一起到村子里家访。家访结束,天色已晚,出来后才发现,其中一位教师的新电瓶车被盗了。家长也很着急,赶紧打电话报警,但已无从查起。“没事,丢了就丢了吧。”女教师安慰家长说。没想到,第二天,这位生活并不富裕的家长找到女教师,一定要把2000块钱交给她。家长说:“您来家访是为了我的孩子好,却害您丢了车子,这个损失应该由我来赔。”钱当然不能收,女教师婉拒了,但家长的一片真情,却让她心里暖洋洋的。
就在这样的真情互动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学校为家长开辟了体验课程,请他们走进校园、了解教育。“家长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了,来开家长会都衣冠整齐,彬彬有礼,到会率达到90%左右。”徐静高兴地说。
几年来,实验学校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2005年,经过3年努力,学校在全市教育质量评估中,奇迹般地跃居第五名,从此一直稳居前列。如今,教师们走出去,一个个扬眉吐气,分外自豪。
用文化温暖“阳光下的阴影”
“今日何成”。走进江阴高中,校门左侧是一块别致的影壁,上书四个行楷大字,红底金字,掩映在绿树下。每一个人从这里经过,都会忍不住驻足沉思。
“江阴高中的前身,是创办于1738年的暨阳书院。这四个字,就是曾任暨阳书院山长的李兆洛提出的。”顾吉祥介绍说。如今,这四个字成了学校校训,其中蕴含的反思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犹如空谷传音,警醒着后人。
而在顾吉祥的心里还有另一层深意。他希望凭借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在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融入更多人文色彩。
“制度不是万能的,如果把制度比作一束阳光,它总还有照耀不到的阴暗角落。”顾吉祥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些阴影处该怎么办呢?在顾吉祥看来,就要靠人文关怀去弥补制度的缺陷。
有这样一件事情,曾经让顾吉祥非常感动。2004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刚下过一场大雪。第一节课后,高三年级语文教师仇恒榜走出教室,一不小心滑倒了,狠狠地摔在楼梯上,当时便无法动弹。学生们连忙把他搀扶到办公室,劝他下一节课不要上了,好好休息。仇老师强忍着疼痛说:“没关系,我站不起来,还可以坐着上课。”第二节课上完,只见他脸上全是豆大的汗珠。一送进医院,医生检查后严厉地说:“摔得这么厉害,为什么不马上送过来?他的一节脊椎都碎了,再拖延一会儿,就可能全身瘫痪。”
顾吉祥听说后,当即带着领导班子去医院探望。仇老师一脸歉疚地说:“我怕耽误学生学习进度,想等上完课再说,没想到这么严重,给你们添麻烦了。”听了这句话,顾吉祥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多可爱的老师啊,这样的职业精神,难道靠的仅仅是制度的约束?事后,学校想尽办法为仇老师解决生活难题,把他远在苏北、长期两地分居的妻子调进江阴,安排了工作。当年,在“感动江阴高中的十大人物”评选
中,仇老师也以高票入选。
怀着深深的感动,顾吉祥开始思考,学校如何更好地为教师服务。这种服务不仅是指制度激励,还包括氛围营造和情感熏陶。
“走,我们去喝杯咖啡。”这不,采访的间隙,顾吉祥让记者看了学校的教师休息室。一走进去,眼前一亮。房间敞亮而温馨,门口是一个吧台,里面摆着舒适的沙发和茶几,靠墙是一排书报杂志。这样的休息室更像是音乐茶座。教师们下了课,到这里免费喝咖啡、品茶、听音乐、聊天、浏览书刊,还有专人服务,真是一种彻底的放松。
按同样的标准,顾吉祥在三个校区都设置了教师休息室。正是通过这样一些细节,学校把服务的理念传递到每一位教师身上。
“学校管理不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当制度无能为力时,就需要换一种方式,增进彼此的情感。”实验学校学生处主任徐静告诉记者。
几年前,徐静刚开始负责德育工作时,心劲儿特别高。在一次班主任培训活动中,她一下子拿出8个教育案例,要求大家一周内完成案例分析。班主任们都觉得太难,意见很大:“教学任务这么重,哪有工夫做,简直不把我们当人。”徐静听了也很恼火:“这不都是为他们好,不领情罢了,居然还埋怨我。”
事后冷静下来,徐静想:“也许是自己太过火了,一味要求教师服从,却不顾他们的工作实际。”思忖再三,她有了主意。几天后,她把班主任们请到教师休息室,亲手为每个人泡上一杯咖啡,笑盈盈地请他们提意见。经过一番商量,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每人自选两个案例,先在小组内讨论,再集体交流。这样,工作量轻了很多,班主任们也很高兴。
一次小冲突让徐静意识到,管理不是强制或命令,而是以尊重的态度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而教师一旦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他们焕发出的热情,是制度难以实现的效果。比如说,江阴高中一直实行弹性坐班制,这在当地是独此一家的规定。教师们早晨只要在规定时间的15分钟内到校即可。没有严格约束,大家反倒更加勤勉,不是来得晚,而是来得更早。
人的发展: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江阴高中物理组有两位特级教师,一位是60岁的徐汉屏,一位是40岁的江山。在教学上,徐汉屏是江山的师傅。师徒俩先后跻身特级教师之列,成为一段佳话。
十几年前,江山在另一所学校任教,徐汉屏前去进行达标课考核。那天,因为教务处忘了通知,直到考核组走进教室,江山才知道有人来听课。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为大家上了一节常态课。没想到,这节课大受称赞。江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让徐汉屏印象深刻。
不久后,江山被调入江阴高中,从此如鱼得水。他把徐汉屏当作师傅,经常去听他的课,碰到疑难问题及时请教。徐汉屏也总是推心置腹地跟他交流。起初,江山在教学上有一些小毛病,语言不够简洁、跟学生缺少互动交流。徐汉屏一一指出来,并以身示范,告诉他何谓江阴高中“清、实、活、严”的教风,让江山受益匪浅。
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江阴高中有一套健全的保障措施。青年教师一进来,就被纳入学校“四五”成才规划,5年一个台阶,向着“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目标迈进。学校要求优秀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有徒弟,同时为青年教师搭设了亮相课、公开课、教学大比武等舞台,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2002年,徐汉屏评上特级教师,也让江山看到了希望。跟师傅相比,江山觉得自己还要提升教科研能力。徐汉屏多年来笔耕不辍,发表了上百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师傅的引领下,江山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专业期刊上。
2008年的教师节,江山终于如愿捧起“特级教师”的大红证书。那一刻,江山无比感激:“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更多的85%来自于良好的成长环境。”
自从引进ISO9000以来,顾吉祥曾听到很多批评,有人认为这是把学校当作工厂,把人的教育看作机械化大生产。面对这样的声音,顾吉祥毫不动摇,他常说:“制度不是目的,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人的发展。”
随着制度建设初见成效,实验学校的管理制度开始向本部和初中部推广。这些制度是否适应新环境,学校不断摸索。“就拿绩效考核制来说,我们就曾前后三易其稿。”初中部校长张荣国介绍说。
作为一种量化评价,绩效考核制根据教师日常的表现,综合教师自评、学生评教、领导评价,对教师工作给予评价。考核分A、B、C三个等级。学校一开始按照2∶3∶5的比例,来划分三个等级,实施了一段时间,很快发现了问题。“当时只考虑数量,没考虑实效。C等教师太多,打击面太大。”张荣国反思说。随即,学校马上进行修改,适当放宽评价标准,将三个等级的人数比例定为5∶3∶2,A等的人数占了一半。但是,新的评价结果出来,很多教师仍不开心。分析原因,张荣国认为:“优秀教师的比例太大,也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最近,学校正在酝酿绩效考核制的第三次修订稿,指导思想是把三个等级的比例调整为3∶5∶2。“中间层次的人数多一些可能更为合理,有利于发挥制度的积极作用。”张荣国说。作为一校之长,顾吉祥考虑的核心问题是,怎样为每一个教师找到最适合他成长的发展空间。
2008年,学校的音乐教师缪丽君被评定为“特级教师”。作为人们眼里的“副科”教师,能够成为特级教师,这让很多人感到诧异。缪丽君深情地说:“这份成绩的获得,除了个人对音乐教育的热爱以外,更重要的是学校为我提供了很大空间。看到学生的精神得到滋养,自己的生命中开满鲜花,体会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这并非特例,江阴高中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体、音、美等“副科”教师更受青睐,也能得到好的发展。“我至今还记得,刚进江阴高中,在全市新教师培训中,我就被选为学校代表发言,那种被信任的感觉,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总想为学校多做点什么。”年轻的体育教师强彩芳由衷地说。
工作的第二年,强彩芳怀着强烈的愿望,向学校申请做班主任。当时很多教师反对,家长也很担心,因为学校没有体育教师做班主任的先例。但是,顾吉祥却很赞成。“体育教师做班主任,有很多优势。”他扳着手指,一口气说了很多理由,“他们情感丰富、有创造性、不怕吃苦受累,还有更充裕的时间。”
领导的赏识,让强彩芳更加珍惜每一个机会,总是积极地在工作中调适自己。有一段时间,她感到很疲惫,总觉得学生毛病多。认真反思,她觉得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于是,她试着作出改变,每天都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当她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展现出可爱的一面。
原来教师的情绪对学生有这么大影响!这一发现让强彩芳很惊讶,也激发了她深入探寻的愿望。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仅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而且又向学校提出申请,义务成为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
学会尊重和信任,关注精神成长
在江阴高中学生手册的头一页,写着学校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句话虽已不觉新鲜,但又异常重要。怎样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有着新的体会。
2006年秋,江阴高中印发了新的学生手册。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是学生处教师一个暑假反复讨论、修改、查阅资料的成果。
没想到,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学校意见箱里就收到很多学生来信。他们说,学生手册中的一些规定不够人性化、压抑了学生个性。意见最集中的是有关穿校服、自行车停放、使用手机等规定。
看到来信,学生处教师挺委屈。“其实很多规定都是为了学生好,也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当时的学生处主任钱丽锋说。但如果学生不理解,手册肯定很难执行。为此,学生处组织学生学习手册的条款,针对他们的困惑一一给予解释,也根据学生意见酌情作出修改。比如对手机问题,为了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学校最初规定,任何学生不得把手机带进校园。但因为很多学生反对,学校就作出微调,仅规定“在学习区内禁止使用手机”。
这件事让教师们感触颇多。“一些规定之所以不被接受,是因为我们只想着管理方便,没考虑到学生的需求。”钱丽锋反思说。
沟通增进了理解。但实行一个学期后,对手机问题的规定,学生仍存在意见分歧。
校园里到底该不该使用手机?学生处组织各班召开班会,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同时,学校也征求了家长的意见。“讨论的结果,支持和反对的人大致相当。”钱丽锋笑道。但是,这样的活动,重要意义在于疏导和宣泄学生的情绪。汇总了各方意见后,学校再次作出调整。一方面,学校在学生手册里做了补充规定,学生有急事需跟家长联系,可借用任何教师的手机。另一方面,学校完善设施,在校园里安装了二十多部公用电话,保证了学生使用方便。
一年后,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又主动对学生手册进行第三次修改,创新评价制度,鼓励学生的特长发展。
一本小小的学生手册,两年时间内,前后三次修改,从制度完善、环境改变到强化激励,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教师们从中也对“以人为本”的理念有了深刻理解。
几年前,江阴高中初中部开展了诚信考试、无人监考活动。为了调动参与积极性,学校规定,凡参加诚信考试的班级,在评优秀班级时可以加分。实践以后,教师们发现,效果并不好。
“参加诚信考试的班级,总有个别学生管不住自己,不愿意参加。因为可以加分,这件事成了一个功利行为。”时任初中部校长助理的张国英调查后找到了原因。诚信考试初衷很好,有人提议说,既然个别学生不愿或不适合参加,不妨把范围缩小一些,让部分学生参加诚信考试。
可是,究竟让哪些学生参加呢?有人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成绩好的来参加。”很快有人反驳说:“不合理,他们学习习惯本来就好,参加诚信考试意义不大,也容易挫伤其他学生的自尊心。”
经过一番激烈争论,教师们想出了一个既公平、又科学的办法。考试前,学校贴出通知,提供300个参加诚信考试的名额,无论成绩好坏,都可以自由申报。
申报的结果,往往超过300人。怎么办呢?抽签解决。学校印制了许多小纸条,抽中的学生,纸条上写道:“恭喜你幸运地成为无人监考考场中的学生,相信你会珍惜机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没抽中的学生,纸条上写道:“感谢你踊跃参与这次活动,虽然你没有入选,但你同样是好样的。”这样,抽中的学生欢欣鼓舞,没抽中的学生也不遗憾。
学校又趁热打铁,举行诚信考试签名活动,每一个参与诚信考试的学生,都郑重地在一张条幅上签下名字。直到考试结束,条幅就挂在校园里,既是一种警醒,又是一种监督。
考试那天,看着考场里“我诚信,我光荣”的标语,学生们都很自豪。一开始,个别老师还不放心地进去巡视。第一场考完,学生们说:“老师,请相信我们,我们既然自愿参加,决不会欺骗自己的!”于是从第二场开始,教师们都不去打扰学生。
“考试后做了调查,100%的学生都反馈,没有发现作弊现象。”张国英满意地说,“我想,信任学生,并给每个人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实现承诺,肯定自我,这是比学习成绩更宝贵的体验。”
重视教育过程,学会耐心等待
一年只须做成一件事,这是顾吉祥的一个理念。2008年,他做的一件深感自豪的事就是戒烟。这似乎与教育无关,其实不然。
听说他戒烟,朋友们将信将疑。算起来,他可有二三十年烟龄了,最多时一天两包烟。可是,自从下定决心,他愣是一根烟都没碰过。戒烟还带来一个意外收获。他的儿子是一个“网虫”,每晚上网到深夜。顾吉祥曾苦口婆心地劝诫,儿子就是听不进去。得知老爸戒烟了,儿子深受触动,当即表示,从此断绝网瘾,让顾吉祥也少了一块心病。
由戒烟这件事,顾吉祥联想到了教育:“做任何事情,既需要有正确的理念,也需要有适当的契机。很多时候,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学会耐心等待。”
正因此,在学校管理中,顾吉祥反复强调,教育者要从改变学生的观念入手,将教育过程拉长,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实现自我教育。
在江阴高中,有着37年教龄的赵一中是一位数学特级教师,但是面对记者,他津津乐道的不仅仅是数学教育,而且还有班主任工作。
2004年,赵老师中途接手,成为高二年级某班的班主任。班里有很多艺术特长生,气氛很活跃,但也因此带来很多管理难题。开学没多久,逃课、网恋、结交不良少年„„各种问题一股脑儿地爆发出来。一开始,赵老师一一进行批评和说服教育,写检讨、叫家长、没收手机„„方法都用遍了,也不见效。
到底怎么回事呢?赵老师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身为班主任,虽然年龄和学生有差距,但他始终认为,教师应该葆有一颗年轻而敏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一番调查研究后,赵老师得出结论:“根本原因在于青春期教育的缺失,学生们渴望了解社会、了解异性、了解自身,却得不到正确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
这天,赵老师上网搜集资料,偶然间发现了一本名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纪实文学。书中十几位
花季少年因过早偷食禁果而产生的心理、生理问题,让赵老师很震撼。联想起班里的学生,他很快有了一个系统的教育方案。
几天后,赵老师走进教室,手中拿着一本《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笑眯眯地说:“同学们,老师想推荐一本很精彩的小说,请大家轮流传阅,也可以带回去给家长看。回头咱们开个班会,一块讨论。”
女生小嘉是班里的宣传委员,性格活泼、聪明伶俐,但在男女生交往上一向缺少分寸。以前,赵老师多次找她谈心,她都不以为然。这一回,赵老师特意叮嘱她:“你是宣传委员,班会上可要带头发言。”
经过精心准备,一个月后,班会正式召开,主题就是“藏在书包里的玫瑰”。除了班里的学生以外,赵老师还特意邀请了生物课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和家长代表一起参加。
一开始,对青春期这个敏感话题,学生们有些羞于启齿。在个别学生的带动下,气氛渐渐活跃了。《藏在书包里的玫瑰》中那些鲜活的案例,让学生们深受触动。他们谈各自的读后感,谈自身的困惑与迷惘,谈身边那些类似的见闻„„
宣传委员小嘉站起来,若有所思地说:“读完这本书,从同龄人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很多错误之所以会发生,不是故意,而是无知。青春只有一次,身为女孩,更应懂得珍惜自己。”
她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一位家长也有感而发地说:“过去我以为孩子很幸福,现在才明白他们其实很无助。我以后要多了解孩子,避免让他们受到伤害。”
接着,生物课教师从生理卫生的角度,告诉学生们许多生活常识。心理辅导教师分析了青春期心理,提出了同伴交往的建议。在融洽的氛围中,师生们达成共识——“努力读书,健康交友”。
从那次班会以后,赵老师明显感觉到,学生们似乎懂事了,和他更亲近了。直到毕业,班里都没有出现让家长担心的“早恋”现象。女生小嘉考取了南京的一所艺术院校,至今碰到困惑,还会打电话向赵老师求教。
很多时候,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从这样的活动中,赵老师也更加坚信,育人和教书一样,都是教师的天职。多年来,赵老师曾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他的班级也曾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在他看来,这些荣誉跟特级教师的称号,都同样值得珍惜。
2008年9月,捷报传来,江阴高中又创造了一项骄人的纪录。江苏省第十批特级教师评审结果揭晓,学校竟然有4位教师以优异的业绩,同时跻身特级教师的行列。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这4位特级教师中,有两位随即被调任其他学校做校长。对此,顾吉祥虽然很舍不得,却不觉得遗憾或惋惜,而是由衷地为他们的快速发展感到高兴。而在他任校长期间,江阴高中先后向外校输送6位正职校长,跨行业任职的干部更是数不清。有人开玩笑说,江阴高中的人才就像地里的韭菜似的,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
“不腐不激”。在江阴高中的走廊下,镌刻着这样四个大字。这是学校的先贤、江阴县立初级中学首任校长陈贯吾先生的遗训。
而作为继任者,顾吉祥显然深谙“流水不腐”的道理。在这一方校园里,沿着前人的足迹,他正在创造着生生不息的文化氛围,努力让学校成为人才不断涌现的源头活水。
这或许就是文化管理的真谛吧。也正因如此,近年来,江阴高中被当地人敬佩地称为“最有活力的学校”。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2期)
第二篇: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构建特色文化校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学校)
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构建特色文化校园
马蹄教育始于1930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走过了80余载。80多年来,马蹄学校也在一代代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由当初的蒙藏学校发展成一所具有现代气息的管理规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一流的牧区寄宿制学校,逐步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1995年,学校被张掖地区命名为“标准化管理优秀学校”。1997年,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顺利通过“普九”验收。2004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农村远程教育项目试点示范学校”。2005年,又被肃南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平安学校”。
2006年8月,为了适应马蹄乡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学校进行了整体搬迁。新建学校占地面积1901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694平方米,有三层双面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和幼教综合楼各1栋,砖混结构平房4栋,水冲式卫生厕所1座。学校同时还建有地面卫星接收站、多功能大厅、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德育室、仪器室、图书室、校医室和高标准现代化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各1个,共有计算机60台,并配有电子白板、扫描仪、投影仪、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设备。校园局域网和各办公室、教室相互连通,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办公自动化。
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收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精诚团结,务实求精,立足本校,面向社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广泛联系,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重于行、实于做、立于思,追求真知,探索真理,形成了以“锲而不舍的育人情怀,潜心务实的求知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主要内容的教风、学风、校风和“厚德,博爱,严谨,笃行”的校训,确立了“以优化管理为强校之路,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立校之本,办特色教育,创品牌学校”的办学思路,为牧区寄宿制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百花园中花似锦,花红要靠育花人。滴滴汗水花上浇,喜看今日满园春。走近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浑然天成,先进的育人理念与人性化的管理手段相得益彰,学校始终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开放式办学,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突出两个重点,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管理,对教师实行目标管理,先后出台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目标管理制度》、《班主任目标管理制度》、《师德师风管理制度》、《教职工请假制度》、《后勤人员考核管理制度》、《家长会制度》和《家校联系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明确了学校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将多项教学任务量化细化,分解到校领导、科室、教研组长和每个教师头上,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在教师中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和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运行。
2009年,学生公寓楼落成并投入使用,为全乡实现集中办学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对学校的寄宿制建设提出了挑战。为此,学校在管理和决策中充分考虑学生及家长的利益,加强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沟通,设立校医室,配备校医,修建了门房,配备了保安,形成了“门卫--班主任--值周教师--生活老师”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学生安全管理机制,进行法制、健康与安全、卫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坚持安全排查,强化安全演练,努力构建平安校园。
全体教师把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系在心间,与孩子们谈心、聊天,把浓浓的师生之情融入细微之处,关怀备至,坚持通过沟通增进理解,以和谐促进发展。多少个白天黑夜,老师带着学生去看病,为学生端水送药;多少个夜晚,老师悄悄走进宿舍为孩子们轻轻掖好被角;多少回,老师为因大小便失禁弄脏衣服的小孩子洗衣洗裤„„。新入学的孩子卫生习惯差,不刷牙、不洗脚、不洗头,不愿按时作息,老师们就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不是娘亲,胜似娘亲。久而久之,学校便成了孩子们心中温馨的家。
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把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全体教师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在夯实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关注过程和方法,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异步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及任务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竞相争辉,异彩纷呈。2007年至2010年先后有五项课题被列为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校刊《马蹄莲》、校报《临松苑》成功创刊,顺利出版;课题《裕固族地区学校寄宿制问题研究》和《提高牧区基层学校低年级学生写作水平方法的研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鉴定;全校已有40多篇教研论文在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20多名教师在省、市、县课件、论文、教案和优质课评比等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奖。
教研为教改注入了活力,教改为教研指明了方向。在“以研促教”思路的引领下,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位居全县前列。2006年初中毕业会考,马蹄学校取得全县第一的好成绩。2007年,又有三门课程合格率达到100%,四门课程单科合格率居全县第一。2008至2010年,全校小学、初中毕业生毕业率、合格率及思想品德、操行评定合格率均达到100%。2011年5月,又有10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张掖中学录取,创历史新高,极大地提高了办学品位,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学校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大课间活动中,同学们跳起了欢乐的藏族健身舞,优美的舞姿,欢快的旋律,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藏语课上,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学说藏语,努力将那属于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传承下去。运动会上,运动健儿们摩拳擦掌,顽强拼搏,让青春的活力尽情绽放。在植树造林活动中,同学们亲手将一棵棵代表着希望的树苗栽下,把校园打扮的更加美丽,更加漂亮。在英语口语表演中,课本剧、小品剧、顺口溜、绕口令,英文歌曲,英语童谣纷纷亮相,极大地开发了同学们的潜能,培养了学习兴趣。实验课上,充满好奇的少年儿童煞有介事的探索科学的奥妙。国旗下,同学们抒发豪情壮志,表达着对祖**亲的热爱之情。班会课上,老师们精心设计的主题教育鼓舞了同学们的斗志,点燃了同学们智慧的火花。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陶冶了学生情操,净化了学生心灵,增强了校园文化底蕴,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也培养了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初步具有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005年,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国务委员陈至立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8年,1名学生获得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甘肃赛区三等奖。2010年,又有1名学生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甘肃赛区初二年级组二等奖。2007至2010年,学校先后有42名学生在市、县级征文比赛、书信大赛、书画比赛、科技制作等竞赛活动中获奖,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声誉,并在全市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学校也因此而得到社会的赞誉和认可。2007年至2010年,学校党支部曾多次被马蹄乡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也先后被命名为张掖市“诚信学校”、“平安学校”、“绿色文明学校”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对于永恒的教育事业而言,百年一瞬,仅仅只是她青春的开始。马蹄学校的全体教师有追求,有豪情,更有思考:高瞻远瞩,勇立潮头,和谐共进,创一流名校,谱写一曲马蹄教育的青春之歌!
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将继续发扬传统,开拓创新,以德育为本,以学生为先,和谐共进,翱翔未来。他们挥洒汗水,他们神采飞扬,他们播种理想,他们收获希望。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充满无穷活力和魅力的马蹄学校,必将承载着深厚文化与历代领导和教师们的宏伟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