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吃水不忘挖井人-----毛泽东破除迷信亲挖红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泽东破除迷信亲挖红井——红井故事的发源地沙洲坝
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里边有一篇课文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说的就是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有一首歌,歌名叫做《红井水》,曾经唱遍了大江南北。红井是党、红军和苏区人民血肉相连的见证,红井水是幸福水。
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村庄,当时村民非常迷信,认为挖井会破坏当地的风水,因此没有哪家村民敢擅自开挖,群众平时要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挑水饮用,农忙季节只能挑村前的脏塘水。村外的人都说:“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旱死老鼠渴死蛙,有女莫嫁沙洲坝。”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后,主席毛泽东就住在这个村子,他发现村民饮水困难后,召集了全村的人开了一次解决饮水困难的村民大会。大会上许多群众说:“这个地方不能挖井,挖井会受到报应,就是挖也不一定能挖出水来,这个地方是旱龙。”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地说:“迷信不可信,这井我来挖。”
9月的一天,毛泽东带领几个红军战士在村前几十米的地方进行了水源的勘探,并破土动工,群众见毛主席亲自在开挖井水,也纷纷带着工具一起动手,在挖到5米深的地方,一股泉水喷涌而起,井终于挖好了,并用鹅卵石砌成,此后,其它沙洲坝的村民也纷纷开挖井,村民们的吃水问题终于解决了。
1950年,瑞金人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书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示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1961年3月4日,该井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篇:(23)毛泽东经典讲话:破除迷信不怕权威敢于创造
(23)毛泽东经典讲话:破除迷信,不怕权威,敢于创造!
地点:中南海怀仁堂(一九五八年五月八日下午四时五十分)
我讲一讲破除迷信。
我们有些同志有几“怕”。
怕教授,怕资产阶级教授。整风以后,最近几个月,慢慢地不太怕了。有些同志,如柯庆施同志,接受了复旦大学的聘书当教授,这是不怕教授的一种表现。
另外一种怕,是怕无产阶级教授,怕马克思。马克思住在很高的房子里,要搭很长的梯子才上得去。于是乎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希望了。”这种怕,是否需要?是否妥当?在成都会议上我谈过对马克思也不要怕。马克思也是两只眼睛,两只手,跟我们差不多,只是那里头有一大堆马克思主义。他写了很多东西给我们看,我们不一定都要看完。×××同志在不在?(答:在)你看完了没有?你看完了,你上到楼上去了,我没看完,还在楼底下。我们没有看完他的著作,都是楼下人。但不怕,马克思主义那么多东西,时间不够,不一定都要读完,读几份基本的东西也就可以了。我们实际做的,许多超过了马克思。列宁说的做的,许多地方都超过了马克思。马克思没做十月革命,列宁做了。我们的实践,超过了马克思。实践当中是要出道理的。马克思革命没有革成,我们革成了。这种革命的实践,反映在意识形态上,这就是理论。二月、十月中国革命成功了,理论上就不能没有反映。我们的理论水平不高,现在不高,但不要怕,可以努力。我们要努力。我们可以造楼梯,而且可以造升降机。不要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中国被帝国主义压迫了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宣传他们那一套,要服从洋人;封建主义宣传那一套,要服从孔夫子。“非圣则违法”,反对圣人,就是违犯“宪法”。对外国人说我不行,对孔夫子说我不行,这是什么道理?
我问我身边的同志:“我们住在天上,还是住在地上?”他们摇摇头说:“是住在地上。”我说:“不,我们是住在天上。如果别的星球有人,他们看我们,不也是住在天上吗?”所以我说,我们是住在地上,同时,又住在天上。
中国人喜欢神仙,我问他们(指主席身边的同志),我们算不算神仙?他们说:“不算!”我说不对,我们是住在“天上”,为什么不算是“神仙”呢?如果别的星球有人,他们不把我们看成是神仙吗?
中国人算不算洋人?大家说,外国人才算洋人,我们不算洋人。我说不对,我们叫外国人叫洋人,在外国人看来,我们不也是洋人吗?
有一种微生物叫做细菌。我看细菌虽小,但是,在某一点上,它比人厉害。它不讲迷信,它干劲十足,多快好省,力争上游,目中无人,天不怕,地不怕。它要吃人,不管你有多大,即使你有八十多公斤的体重,你有了病它也要吃掉你。它的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不比某些人强吗?
自古以来,发明家创立新学派的,在开始时,都是年轻的,学问比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被压迫的。这些发明家在后来变成了壮年、老年、变成有学问的人。这是不是一普遍规律?不能肯定,还是调查研究,但是,可以说,多数是如此。
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的方向对。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
“人怕出名猪怕壮。”名家是最落后的,最怕事的,最无创造性的。为什么?因为他已经成了名。当然不能全盘否定一切名家,有的也有例外。
年轻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
战国的时候,秦国有个甘罗。甘罗十二岁为丞相,他才是个“红领巾”。他的祖父甘茂没有主意,他却有主意,他到赵国解决了一个问题。
汉朝有个贾谊,十几岁就被汉文帝找去了,一天升了三次官,后来调到长沙,写了两篇赋,《吊屈原赋》和《鹏鸟赋》。后来又回到朝廷写了一本书,叫《治安策》。他是秦汉历史学家。他写了几十篇作品,留下的是两篇文学作品(两篇赋),两篇政治作品——《治安策》和《过秦论》。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二岁。
刘邦的年纪比较大。项羽起兵的时候只有廿四岁,三年到咸阳。霸王别姬的时候,应该还是年轻的时候,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二岁。
韩信也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受过“胯下之辱”。
孔夫子当初也没有什么地位,他当吹鼓手,后来教书。他虽然做过官,在鲁国当过“司法部长”。鲁国当时只有几十万人口,和我们现在一个县官差不多,他那个“司法部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政府的司法科长。他还当过“会计”,做过管钱的小官,可是他却学会了许多本领。
颜渊是孔子的徒弟,他算个“二等圣人”,他死的时候,也只有三十二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时候,他只有十几、二十岁,他是印度当时一个被压迫民族的人。
红娘是个有名的人物,她是青年人,她是奴隶,她帮助张生做那样的事情,是违犯“婚姻法”的,她被拷打,可是她不屈服,反抗一过,还把老夫人责备一顿。你们说,究竟是红娘的学问好,还是老夫人学问好?是红娘是“发明家”,还是老夫人是“发明家”?
晋朝的荀灌娘是个十三岁的女孩子,顶多不过是“初中程度”,他到襄阳去搬救兵,你看她多大的本领?
唐朝的诗人李贺,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七岁。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的时候只有十八岁,做皇帝的时候只有二十岁。
李贺、李世民都是贵族。
罗士信是山东人,也是二十四岁起兵,打仗很勇敢。
做《滕王阁序》的王勃,唐初四杰之一,他是一个年轻人。
宋朝的名将岳飞,死的时候才三十八岁。
范文澜同志你说对不对?你是历史学家,说的不对,你可以订正。
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壮年、老年的时候创造出来的,而是在年轻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写《共产党宣言》时才二十几岁。
列宁也是三十一岁(一九○三年)创造出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
周瑜、孔明都是年轻人,孔明二十七岁当军师。程普是老将,他不行,孙吴打曹操不用他,而用周瑜作都督,程普不服,但是周瑜打了胜仗。有个黄盖,是我的老乡,湖南零陵人,他也在这个战役中立了功,我们老乡也不胜光荣之至。
晋朝的王弼,做《庄子》和《易经》的注解,他十八岁就是哲学家,他的祖父是王肃。他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
发明安眠药的不是什么专家,据说是一个司药。我在一个小册子上看到的。他为了发明安眠药,在做实验的时候,几乎丧失生命。试验成功了,德国不赞成他,法国人把他接过去了,给他开庆祝会,给他出书。
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明是一个染匠,因为他女儿害病,无钱进医院,就在染缸边抓了一把土,用什么东西和了和,吃了就好了。后来经过化验,这里头有一种东西,就是盘尼西林。
达尔文,大发明家,他也是个青年人,研究生物学,到处跑,南北美洲、亚洲都跑到了,就是没有到过上海。
最近的那个李政道,杨振宁也是年轻人。
郝建秀,全国人民代表,她在十八岁的时候,创造了先进的纺纱的办法。
作国歌的大音乐家聂耳,也是年轻人。
哪吒——托塔李天王李靖的儿子,也是年轻人,他的本领可不小嘛!
南北朝的兰陵王也是年轻人,他很会打仗。
现在许多的优秀的乡干部,社干部都是年轻人。……举这么多例子,目的就是要说明,年轻人要胜过老年人的,学问少的可以打倒学问多的人。不要被权威、名人吓倒,不要被大学问家吓倒。要敢想、敢说、敢作,不要不敢想、不敢说、不敢作。这种束手束脚的现象不好,要从这种现象里解放出来。
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从来是很丰富的。过去是在旧制度的压抑下,没有解放出来。现在解放了,开始爆发了。
我们现在的方法是揭盖子,破除迷信。让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爆发出来。
过去不少的人认为工业高不可攀,神秘得很,认为搞工业“不容易”呀,总之,认为搞工业有很大的迷信。
我也不懂工业,对工业也是一窍不通,可是我不相信工业就是高不可攀。我和几个管工业的谈过,开始不懂,学过几年,也就懂了。有什么了不起!我看,大概只要十几年的功夫,我们的国家就可以变为工业国。不要把它看得那么严重。首先蔑视它,然后重视它。……
“让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这句话很好。高山嘛,我们要你低头,你还敢不低头?河水嘛,我们要你让路,你还敢不让路?
这样设想,是不是狂妄?不是的,我们不是狂人,我们是实际主义者,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者。
……
不要大国沙文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是丑恶的行为,是低级趣味!
法门寺这个戏里有个角色叫贾桂,他是刘瑾的手下人,刘瑾是明朝太监,实际上是“内阁总理”,掌大权的人。有一次刘瑾叫贾桂坐下,贾桂说:我站惯了,不敢坐。这就是奴隶性。中国人当帝国主义的奴隶当久了,总不免要留一点尾巴。要割掉这个奴隶尾巴,要打倒贾桂的作风。
有两种谦虚,一种谦虚是庸俗的谦虚,一种是合乎实际的谦虚。
教条主义者照抄外国,是过分谦虚。你自己干什么?你就不动脑筋。中国古诗中有一种拟古诗,就是过分谦虚。自己没有独创风格,要去模拟别人。
修正主义者也是过分的谦虚。如铁托无非是照抄伯恩施坦,从资产阶级老爷那里搬点东西来。
教条主义是一国的无产阶级照抄另一国的无产阶级。有好的就抄好的,有不好的也抄了。这就不好。抄是要抄的,要抄的是精神,是本质,而不是皮毛。比方说,莫科斯宣言的九条共同纲领(“再论”说是五条,莫斯科宣言分成为九条)是各国的共同的东西,少一条也不行。普遍真理要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如果不结合,只是照抄,那就是过分的谦虚。非普遍真理,就不能照抄。就是国内的东西,也不能照抄。土地改革的时候,中央没有特别强调哪一个地方的经验,这就是怕照抄。现在工作当中,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修正主义者是资产阶级化了的人,抄了资产阶级,铁托抄伯恩施坦就是一例。
我们要学列宁,要敢于插红旗,越红越好,要敢于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有两种:一种是应当的,一种是不应当的。列宁向第二国际标新立异,另插红旗,这是应当的。红旗,横直是要插的。你要不插红旗,资产阶级就要插白旗。与其资产阶级插,不如我们无产阶级插。要敢于插旗子,不让它有空白点。资产阶级插的旗子,我们就要拔掉,要敢插敢拔。
列宁说过:“先进的亚洲,落后的欧洲”。这是真理,到现在还是如此,我们先进,西欧落后。……
我们蔑视资产阶级,蔑视神仙,蔑视上帝。但是不能蔑视小国,蔑视自己的同志。
十五年之后,我们变成现代化,工业化,文化高的大强国。可能要翘尾巴,我们不要怕,现在就讲清楚。狗翘尾巴,不一定要打棍子,泼一瓢冷水就行了。我们有时候要浇一浇冷水的。
不正当的自信心,庸俗的自信心,虚伪的自信心,那是不允许的。不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谦虚不叫谦虚,真正的谦虚是要合乎实际。比如说,我们见了外国人说,中国现在还是农业国,工业建设刚开始,……这就是实际,但外国人说我们谦虚。一般是合乎实际的。
也有谦虚低于实际,过分谦虚。一般的是合乎实际。
这种说法,类似鲁迅对于讽刺的说法。鲁迅说:用精练的或者有些夸张的笔墨写出真实的事物,就叫讽刺。……
范文澜同志最近写的一篇文章,我看了很高兴。(这时站起来讲话了)这篇文章引了许多事实,证明了厚今薄古是我国的传统,引了司马光……可惜没有引秦始皇。秦始皇主张“以古非今者族’,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当然。我也不赞成引秦始皇。(林彪同志插话: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我们坑了四万六干儒。我们镇反。还没有杀掉反革命的知识分子吗?我与民主人士辩论过,你骂我们是秦始皇,不对,我们超过了秦始皇一百倍。骂我们是秦始皇独裁者,我们一贯承认,可惜的是,你们说的不够,往往要我们加以补充。(大笑)
事物总是要走向自己的反面。
希腊的辩证法,中世纪的形而上学,文艺复兴。这是否定的否定。
中国也是如此。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是辩证法。封建时代的经学,这是形而上学。现在又叫辩证法。
是不是?范文澜同志,你对这些很熟悉。
我看,十五年后尾巴肯定要翘起来,要出大国沙文主义。出了大国沙文主义也不怕,难道就怕变成大国沙文主义而就不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吗?即使将来出现了大国沙文主义,也会走向自己的反面的。有一种正确的东西代替大国沙文主义的,有什么可怕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全部的人都变成大国沙文主义。
列宁的辩证法,斯大林的部分的形而上学,现在的辩证法,也是否定的否定。
斯大林不完全是形而上学,他懂得辩证法,但不甚懂得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这是客观存在的。设置对立面很重要。对立面是客观存在的。如我们对右派,让他放,让他讲,这是有计划地这样做,目的是要设对立面。整右派以后,有的同志忽视整改,又强调大字报搞双反,这样设置了对立面,出了一亿张大字报,逼得非改不可。
设对立面不是说客观不存在而设置。所谓对立面,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才能设置起来。客观不存在的东西,是设置不了的。
我讲完了,这个题目叫做破除迷信,不要怕教授,也不要怕马克思。
第三篇:数字与编码.井红2014.10doc
《数字与编码》 教学设计
八五二农场小学 井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初步探索数字编码的方法。
2、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时间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的含义,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了解编码的意义,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若干身份证号码,了解有关身份证的知识。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引入新知
1、出示教师的个人资料,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包含的信息(身高155cm、体重48kg、年龄44岁、固定电话0469-5300030、手机号码***、qq号1098323571、邮政编码156620、身份证号码***220)
师:看到以上信息,你想说什么?或你了解到什么?
2、能不能把老师的个人信息分一下类?(数量、数字)
3、引出课题:数字编码 师:这些号码都是由什么组成的?(数字),像身份号码、邮编、手机号等这些号码由一个个数字编成,这些“数字编码”中有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有关数字编码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编码组成,感悟特性
1.了解身份证。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调查并收集了父母的身份证,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身份证?
生:买票、登机,银行取钱,办理证件……
师:身份证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关于身份证,你还想了解什么信息?你们了解身份证中的各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比较组内同学收集的身份证号码,看看有什么发现。(生交流活动,师注意巡视。)
3、梳理身份证号码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1)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补充整理完成板书。23 05 23 19700712 72 2 0 地址码 出生日期码 顺序码 性别 校验(省 市 县区)(双-女 单-男)
师:(结合学生汇报小结。)正像前面许多同学谈到的那样,身份证号码的前6位数字表示的是居民常住户口所在的地址码。这里的23表示的就是——省(黑龙江省),05表示的是——双鸭山市,23表示的是宝清县。身份号码的7到14位是——出生日期码,15到17位是顺序码。同一常住户口所在地、同一日期出生的人在办理身份号码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编号,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把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最后一位是校验码,它根据前17位数字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产生的,既提高号码的有效利用率,又很好地起到检验的作用。
(2)质疑辨析
师:对于身份证号码的编排,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一:为什么地区码表示省份要用两位,而不是一位或三位?(中国有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用一位最多表示9,一位不够,三位多余。)
预设
二、我是7月份出生的,月份为什么写成07?
预设
三、为什么有的身份证号码的最后一位是字母x?(这个x不是字母,而是罗马数字的十,校验码是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分0、1、2、……
9、10共11个数字,当校验码为10 时,为了保证身份证号码统一为18位,所以用罗马数字x来表示。)
预设
四、如果是双胞胎,俩人的身份证号码会不会相同?(不会,虽然地址码和出生日期码都相同,但顺序码和性别码可能不同,即使性别码相同,顺序码也一定不同,而且校验码也会不同。)
师:一个身份证号码和一个人对应,一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只有一个,一个号码也只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这就是编码的“唯一性”
4、小结
师:同学们,身份证号码是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要求来编排的。想一想,既然它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用文字表达,那为什么还要用数码来表示呢?(简明、科学),是的,在现今数字化时代,只要将号码输进电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他的身份,既简单又明了,这也就是编码的优越性。
5、练一练。(小马虎)
三、走向生活,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对于身份号证编码已经了解了,生活中还有其他的数字编码,看一看这些编码,你知道哪一个编码的含义?(出示电话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码、邮政编码,让学生说一说)
2、打开数学书77页,学生自学邮政编码的含义。
3、出示练习,让学生结合课件说一说我们地区的邮编及含义。
四、应用创新
1、出示编码任务(78页内容)
师:看来编码是个大学问,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编码?现在就请大家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 来帮咱们班的每名同学编一个学号。
2、设计编码(小组合作)
(提示:设计时要注意保证位数相同。)
3、展示各设计的方案
4、其实生活中的编码还有很多很多,你留心观察过吗?
老师这也带来了一些编码,咱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生活中的编码。)(家用电器的型号,随处可见的街路门牌号码,标识产品型号、类别的条形码,银行卡、信用卡的卡号………)。
五、总结拓展
1、师生共同小结本课。
2、作业。
把今天学到的身份证编码的奥秘和邮政编码的奥秘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3、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2422 1331 1170 3779。知道它的含义吗?
师:这是电报编码。电报码表中的数字要通过译码表翻译出来,那这句话破译出来就是——数学好玩。老师借用了数学家陈省身的这句话,就是希望同学们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收获更多的快乐!
第四篇:毛泽东留在延安的红故事
毛泽东留在延安的红故事
毛泽东戴的红星帽
一九三六年七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保安采访中国工农红军的过程,也是他思想改变的过程。他对红军帽子上的红色五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红军的官兵着装一致,感动了他。所以,当他到了陕北苏区后便珍爱地穿上了红军服饰。在他给毛泽东拍照时,毛泽东并没有戴帽子,就在他的创意下,专门把自己佩有红星的八角帽让毛泽东戴上,并且还特意把帽子整理了一番,将毛泽东的长头发整理到帽子里边„„
这张照片斯诺回北平洗印好后,第二年由海伦采访延安时捎来,毛泽东非常喜爱这张照片,此照在全世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斯诺采访编纂成《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就表明了作者的用意。斯诺非常珍视这顶帽子,因为它伴随斯诺走过了“红色中国”的许多地方,这是斯诺思想变化的象征,也是斯诺与毛泽东最初交往的见证。一九四一年斯诺回美国后,就把这顶帽子珍藏起来了。斯诺逝世后,他的夫人通过邓颖超把这顶帽子赠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去瞻仰。
毛泽东初到延安
一九三七年一月党中央由保安迁到延安,为安排第二次国共合作事务,田一民受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杜斌丞委派到延安处理公事(田一民是杜的秘书),田到延安后在公务办事期间,由当时苏区主席林伯渠安排他晋见毛泽东。田一民当年23岁,他在延安见到了这位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住在延安城内凤凰山麓李家院里,窑的主人李修文让出了三孔石窟窑。窑是从石头上凿出来的,窑的六个面有五个面是石头的,窑内盘有土炕,因毛泽东不习惯热炕,故在土炕上垫了一块木床板,床上放着清洁的棉被,炕沿上放着一张长方形的小炕桌,桌子上放着几本书和茶具,墙上挂有~幅大的作战军用地图。田一民在毛泽东的窑洞里落座后,便和毛泽东拉起了家常,毛泽东问起田一民的工作和家庭情况,十分亲切、和蔼。这时窑主家的儿子李建堂手端一小碗腌菜送来,说是他母亲叫送给毛主席的。毛泽东便给田一民介绍这家窑洞主人是位开明人士,我们住人家的石窑都不花一分钱,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在为抗日出力,我们搞统一战线,完全是为抗日救国的,并介绍说这位有文化的李建堂是个郎中,很有本领„„田一民从这位伟人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根本不象国民党反动派所描述的那样令人憎恶,而是谈笑风生、平易近人、纯朴大方、和蔼可亲。在他们谈话快要结束时,田一民提出要为毛泽东拍张照片,毛泽东慨然应许了。他们一同走到院子里去拍照。当时田一民用的照像机是法国生产的AGFA牌的,胶片是FIIMPACK要一张一张地抽换拍照。毛泽东站在院中,看着这个青年在慌忙地摆弄操作,他对田一民说:“不要急,慢慢来嘛”。正当田一民在相机中看到来了一只鸡,他想赶走时,毛泽东却摇了摇手说“不要赶,留上小鸡在身后更有生活气息”。就这样,田一民为毛泽东拍下了这张来延安最早的照片。此照一九三七年十一月用在了《毛泽东自传》的封面上,可惜封面上的照片用翻了,后来在几处也用过此照,有的将照片上的小鸡给处理掉了。毛泽东在李家院阴暗潮湿的石窑里住了近半年,他在这里写成了他的哲学名著《实践论》和《矛盾论》。毛泽东和小八路
一九三九年春,身兼抗日军政大学教员的毛泽东乘小车去东关清凉山下抗大讲课,车到抗大门口停下来,只见从抗大门里跑出来两个小战士,他们是跑来看汽车的。当车里下来是毛泽东时,他们立即惊喜地叫起了“毛主席,毛主席”,这时毛泽东对着这两位小战士笑着说“我不叫毛主席,我叫毛泽东”,说着便对他俩在自己的手上写划着毛泽东三个字,这两个小战士认真地看着毛主席一笔一划教他们写毛泽东三个字。毛泽东问他们“你们多大啦?”,小的立即说“十四岁”,大的接着回答:“我十五岁了”。毛泽东又问“你们这么小,为什么要参加八路军呢?”他俩齐声回答“为了打日本鬼子”,小的(十四岁)叫刘长贵,山西人,在抗大校部当服务员:大的(十五岁)叫安定宝,东北人,是抗大东干队队长张学士的通讯员(张学士是张学良将军的弟弟)。
安定宝同志后来在前线战斗中牺牲了,刘长贵同志解放后在辽宁鞍山钢铁公司搞保卫工作。毛泽东与梁漱溟交谈
一九三八年,梁漱溟来延安访问,毛泽东见到梁后,说出二十年前他们曾见过面,当时梁是北大讲师,而毛是图书馆的小小管理员,梁常到杨怀中家串门,开门的就是毛泽东,后毛就成了杨家女婿。梁漱溟从一个大学教授变成了知名的学者和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没料到,当初那个替他开门的湖南高个子青年如今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梁漱溟惊愕之余,产生了一种老熟人相逢的感觉。毛泽东热情豪爽地笑声,使梁的拘谨片刻化为乌有。
梁漱溟与毛泽东就抗日战争的前途,国共两党合作和国家统一的问题作了长谈。毛泽东对梁提出的问题讲得头头是道,入情入理,梁打心眼里佩服。
在这次会谈中,毛泽东和梁漱溟二人观点截然相反,争论激烈,互不相让,但都没有动气。毛泽东坦诚相见的姿态和虚怀若谷的气度给梁漱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时而踱步,时而端坐,时而靠在床上,十分轻松自如,从容不迫。他不动气,不强辩,说话幽默,常有出人意外的妙语,明明是互不相让的争论,但双方却心情舒坦,如同老友交谈。
毛泽东和吴满有的交往
毛泽东结交的农民朋友中,有一位是著名的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吴满有。
一九四四年农历正月初十,吴满有给毛主席写信请求为毛主席开荒代耕两石细粮(一石麦子、一石小米)。毛泽东接受了吴的请求。从这时开始,吴满有每年都要把丰收的最早最好的一石麦子和一石小米,亲自送到中央办公厅。
一九四五年春节,吴满有把自己喂的一头猪,杀了也全部送给中央办公厅,自己连个猪头也没有留,大年初一吴满有一家节省地吃着糠窝窝,这一事实让村里的乡亲们感动得都流了泪。因为吴满有一家交的公粮竟是全村一半之多„„毛泽东多次给他写信,或邀请他去交谈,帮助吴满有总结经验,制订生产计划。同时,也了解农村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他们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成了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一九四六年三月,毛岸英在吴家枣园期间,跟劳动英雄吴满有学劳动,他和吴满有的儿子吴凌旭是同龄人,一同务农、作息,二人关系很好,整天形影不离。一天岸英突然病倒了,发高烧,头上冒汗、昏迷不醒、口吐白沫,吴满有不顾一切,连夜和弟弟吴满旺、儿子吴凌旭、干儿子杨培柱四个人轮流背着岸英去中央医院,天很黑,一路上用麻杆点燃照路,及时到了医院,得到救治,医生说多亏他们送来的及时,不然会有生命危险„„为此江青非常感激吴家父子。又有一次岸英和凌旭同回延安,正逢延安有文艺演出,江青让他们留下看演出,可是,毛主席严格要求不让岸英留下,要他回吴家枣园,理由是岸英是“劳动大学”的学生,却让狗娃(凌旭的奶名)留下了。
当吴满有得知毛主席爱吃辣椒时,他就用窑脑畔上向阳的好地专门给毛主席种了一块辣椒,他细心管理,用的最好的农家肥——鸡粪。每天晚上等岸英、凌旭他们睡着后,吴老才自己挑水给辣椒地浇水,使辣子长的非常好,当岸英得知吴老深夜还挑水浇地时,他也想去帮吴老劳动。可是吴老怎么也不让他去,不让岸英劳累。到辣椒成熟时,吴满有把他种的辣椒送给毛主席。毛主席高兴地说“只有吴满有种的辣椒才是正宗的„„”到秋后吴满有还把他种在地畔上的南瓜送给毛主席尝,由于他会耕作、管理,这些南瓜又甜又粘,惊讶的毛主席和江青总是夸吴满有,要他把这些耕作经验推广到农民家户去。在吴满有过生日那天,中央办公厅、西北局、边区政府和延安县、乡干部一行十多人都去了吴满有的家,为吴老祝贺。去的领导人有林伯渠、高岗、汪东兴等人,他们还带着锦旗和奖状之类的东西,毛主席就是这一次为他在奖状上题写了“天下有名”的贺词。
有一天毛主席身体有一点感冒,他也是闲不住,一时想到了吴满有,便叫了小车,到吴家枣园去看看吴满有,当车行到燕沟后拐岔时,车子不能走了,毛主席就下了车骑上了马准备去吴家枣园。过高家砭时,中央通讯兵骑马赶来,说有急事,把毛主席挡回去了。这才使得毛主席没有去成吴家枣园。
在解放战争开始前,毛主席对吴满有说道,现在部队,急需增员战士,而基层招兵难度较大,吴满有对毛主席说“没有群众的子弟,那只得去我们的子弟了,我的两个弟弟已经参军了,如果毛主席你叫岸英去,我就叫凌旭也去”。就这么一句话,二位老人击了掌,毛岸英和吴凌旭两人同时参加了八路军,一同走上前线。在同一个部队里行军打仗。他们二人总是相互关照,毛岸英将他从苏联回来时斯大林赠给他的呢子大衣送给了吴凌旭,这件珍贵的文物,一直保留在吴凌旭身边。它证实毛泽东与吴满有老一辈的友情在毛岸英与吴凌旭下一代身上延续着„„
杨步浩给毛主席代耕
杨步浩是横山逃荒来延安的难民,父亲在解放前就饿死了,边区时期他能翻身,能勤劳治富,过上好光景,他认为多亏了毛主席和共产党。他当上劳动英雄,在劳模大会期间,听说毛主席也和大家一样,参加劳动生产,也要完成公粮任务,杨步浩非常感动。当下要求代替毛主席和朱老总交公粮,他想要毛主席和朱老总有多一点时间为人民谋幸福,就这样得到首长们的同意后,他从此每年要替毛主席、朱老总交一石公粮。后来毛主席派人去请杨步浩到家里做客,毛主席和这位纯朴的农民拉了许多贴心的话。杨步浩和毛主席共进了午餐,饭桌上,毛主席请他提意见,杨步浩连声说:“没有,没有.主席太好了,延安老乡都说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哩!”
杨步浩给毛主席、朱老总代耕交公粮一直到一九四七年。在一九四六年的元宵节,杨步浩率领他们乡的农民秧歌队专程到王家坪给毛主席拜年,还献上了《人民救星》的金字大匾。
后来,王震同杨步浩成了竞赛的对手和心心相印的好朋友,他们决心用军民携手闹生产的行动,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
毛泽东和张思德
一九三五年参军革命随中央红军到陕北的张思德,由通讯营调到中央警备团教导大队当警卫战士。一九三七年他来延安后曾在延安县柳林乡三郎岔的北沟村给警卫团伐薪烧炭。
一九四四年张思德调去安塞石峡峪烧炭,是队长兼技术指导。
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因窑崩塌壮烈牺牲,享年29岁。
张恩德牺牲后,毛主席很悲痛,并指示要为他开追悼会,会上毛主席给张思德献了花圈,还向灵柩鞠了三个躬,追悼会上,毛主席的讲话就是他那名著《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一位普遍的战士张思德能得到毛泽东的如此敬重呢?因为毛主席两次见过张思德,便对这位普通战士有了非凡的感触:第一次:大冬天毛主席的汽车陷在了磨盘沟的冰窟窿里,张恩德跳进水里用石块砸冰、垫石使车开出,毛主席疼爱地暖过他的手,并问了他的名字。第二次:在庙沟(枣园后沟里)盖大礼堂时,张恩德不顾一切抢上去用自己的肩头顶住下滑的大梁,使战友们免遭砸伤,而他两眼充血,倒在了地上。毛主席立即派人去枣园找医生,并让战友们把他抬到自己的窑洞里,中午张思德在毛主席那儿吃了饭,他们拉了许多话„„下午收工后,张思德和战友们离开了毛主席。从张思德的言行里就不难看到在他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应具备的品格,体现出是毛泽东思想培育出新的延安人。
毛泽东和华君武谈论漫画创作
华君武是在上海沦陷后,看到斯诺的《西行漫记》后瞒着母亲,在好友黄嘉音的帮助下奔赴延安的。到延安后,他见到延安确实是新天地,这里生活虽然苦,但官兵平等,人们精神上极为满足和愉快,当分配他在鲁艺文学院工作后,他一住就是七年。
一九四二年农历四月初一,延安美协在北门外俱乐部办了讽刺画展,毛泽东邀请画展的主要作者华君武、蔡若虹、张谔等到杨家岭作客,在充分肯定画展的同时,对如何画讽刺画与华君武进行了一番讨论。原来展出的作品中有华君武画的一幅叫《一九三九植的树林》,枝叶都被牲口啃光了。毛泽东说“我看这只能叫清凉山的植树。因为延安许多地方植的树都是好的,漫画是否可以画对比画,一幅画栽植好的树,一幅画栽植差的树,通过对比让人明白应当怎样做。不要把局部画成全局。”华君武当时年轻,直抒己见地说:“画对比画可以,但都那样画讽刺画就不突出了”。华君武问毛主席,鲁艺里有些人在洪水时下河捞西瓜回去自己吃,可不可以画讽刺画,毛主席说:“在鲁艺内部可以画得尖锐一些。如果要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需要慎重。对人民的缺点只能采取热情批评帮助的态度,不能采取无情揭露和冷嘲的办法„„”
这番平等的交流对华君武教诲不小,分清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这使得他以后的漫画创作上避免了片面性。再则主席提示到中国的文学艺术,必须有民族的特色才能为中国人民服务,也使故他在往后的漫画创作上有了明确的阶级立场。
毛岸英上“劳动大学”
一九四六年元月七日,毛岸英乘机回到延安,毛泽东喜出望外,他赶到机场,一把抱住离别了十九年的儿子。许久,他才仔细地瞧着岸英说:“你长高了”。回到中央机关,办公厅安排岸英到中灶吃饭,毛泽东对他说:“你妹妹李纳从小就吃大灶,你这么大了,还要我提醒吗?”于是毛岸英就直接上大灶吃饭去了。
一九四六年农历正月元宵节上午,毛主席乘车带领毛岸英到延安县南区合作社去拜年、视察、采访„„毛泽东在路上简单地给毛岸英介绍了南区合作社的一些组织起来搞合作的经验,特别要他去认真采访合作社办的半日制民小教育。
一九四六年三月为了让毛岸英上好“劳动大学”,毛主席特地安排了毛岸英到吴家枣园去特等劳动英雄吴满有所在的地方劳动锻炼,向农民学习。毛岸英临走时毛主席的警卫员贺清华备马要送他,可是毛岸英怎么也不肯,而是自己背上行李愉快地去了。第二天他就跟上吴满有下地学农掏地,吴见岸英肯吃苦出力,便心疼地让他慢慢来,岸英却说:“全国农民整天都在这样干着,祖祖辈辈不知他们干了多少年,我这才刚开始,算什么呢?我必须样样学你们,才能学好,才能毕业啊!”中途毛主席还把吴满有请到王家坪询问岸英在农村的劳动情况,吴满有夸岸英真肯吃苦,现在跟我们农民一样了。随着季节农时,毛岸英犁地、送粪、赶毛驴、播种、锄草、施肥、收割庄稼等农活样样都会。因为毛岸英学农活很认真,当时很受群众喜爱,到秋后他背着自己生产的小米高兴地回来了。
李鼎铭为毛泽东看病
李鼎铭到杨家岭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赶快放下手中的笔出门迎接,并紧紧握住李的手久久不放,说“快进屋,快进屋”。这时李鼎铭没有动,他望着毛泽东,毛笑呵呵地说“我还是毛泽东,没有变,你在审什么?”李认真地问道:“主席,你的胳膊有病吗?是怎么伤的?”毛泽东惊讶地反问:“鼎铭先生,你怎么知道我的胳膊有病?”李回答“咱俩握手时,我从你的手温、手劲和肤色上感到的。”毛泽东敬佩地说“鼎铭先生真乃是华佗公再现啊!”说着,他吃力地抬了抬胳膊,又在空中慢慢地摆动了几下,说“不是伤,是关节炎发作痛得抬不起来,这回发作时间长了,一直都不见好。”李“疼则不通,通则不疼,你看过了吗?”毛“看过,吃过不少西药,总不见效。”李:“让我给你看看怎样?”毛“好啊,就劳先生了,”回到窑洞,李便给毛主席切脉说“我们中医切脉,就像西医用听诊器一样。”毛泽东点头赞同地说“我相信中医的,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是我们的国宝哩。”李鼎铭对毛泽东对待中医的高度评价非常激动,他说“中医和西医各有长处,中西医结合起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毛泽东兴奋地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在井岗山就说过这个话,以后一定要把中西医结合起来,鼎铭先生,你看能行吗?”李高兴地连连点头说:“行,行!”
李鼎铭给毛主席切脉时,桌上只给垫了几本书,李四周看看,江青意会到书本有点硬,便把李纳的小枕头拿来垫上。切过脉后李说:“主席,时间长了,症状不轻,需吃四服汤药才能痊愈。”毛主席惊讶地问道:“四服药就能痊愈?”江青也惊讶地问:“四服药就能治好?”李有把握地说:“四服足够,不需多吃。”于是李便给毛主席开了药方„„当李走后,毛主席身边的人,不同意主席吃中药。这时毛泽东把手一挥,执着地说:“我就敢吃,我就要吃李鼎铭开的中药。”
过了几天,李鼎铭又去看望毛泽东,这时毛泽东挥着胳膊,高兴地说:“你看,四服下肚,胳膊挥动自如,一点也不痛了。”接着他幽默地说:“鼎铭先生,你真乃神医投世啊!”“不敢,不敢,我对中国的中医学,只是略知一二啊!”李还劝毛泽东平时应该多活动,因为动则松,松则通,通则灵„„
以后毛泽东有病就请李鼎铭来治,还把李鼎铭介绍给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人。
一九四一年在延安南关的保健药社,成立了国医研究会。吸收了边区各县中医药工作者,成立的中医学术团体,当时李鼎铭任国医研究会名誉会长。该会筹建了中医院,还建了函授学校,培养了中医人才。国医研究会每周开展一次学术活动,由当时名中医做学术报告,还设立中医训练班,培养中医中药技术人才。特别是组织的医疗队下乡开展“防疫治病、济世救人”、“宣传卫生、破除迷信”、“改造庸医、取缔神汉”的活动,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毛泽东和保育院的儿童
毛泽东对儿童非常疼爱。在一个星期天,保育院回家的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毛泽东和她们一块照了这张照片。照片上左是毛泽东的女儿李纳,右边的女孩和前排小女孩是两姐妹,她们是机要科长叶子龙的女儿,叶子龙的妻子江英是枣园小学的第一任教师。
毛泽东在一九四五年给枣园农民拜年后和村民接触就多了,特别见乡长杨成福不识字,连他的八岁儿子杨民也没上学,是因为没有学校。毛泽东便表态说,教员他回去和中央办公室的同志商量一下,让他们派个同志来当教员,就这样江英同志当上了枣园村小学教师,并兼任乡政府文书。
枣园的中央机关医务所,从这时起制定了新的规定,枣园乡的群众都可以来此看病,而且是随到随看,一律免费。
毛泽东撤离延安
为了粉碎蒋胡匪军出兵三十万大肆进犯陕甘宁边区的阴谋,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延安军民有序地坚壁清野和转移„„
三月十二日,一群敌机在延安上空扫射、投弹,一颗炸弹落在毛泽东住处不远的地方,炸弹炸掉了院里大树的一块皮。情况紧张,毛泽东仍镇定地看文件,一个警卫战士拿来一块弹皮让毛主席看,并劝他到防空洞里去,毛泽东接过弹片,风趣地说“嗬,这个很好,可以打两把菜刀„„”
三月十六日,敌人进犯到南泥湾一带,同志们劝毛主席早点离开延安,毛泽东从容地笑着说:“不要紧,来得及,大路朝天,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他在那个山头,我在这个山头,有什么可怕的?”
三月十八日,敌人迫进延安南三十里铺,下午四时先头部队已接近延安城,毛泽东还是那样安静办公,批阅文件和电报。傍晚.周恩来请主席动身,毛主席说:“好吧,吃罢晚饭再走,敌人要来延安,就请它来吧!我们把窑洞打扫干净,把书放整齐,叫胡宗南也来看看马列主义。告诉胡宗南,延安是我们的,我们还要回来!”
晚七时许,毛泽东从容地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毛泽东的干女儿卜兰兰
转战陕北,党中央和毛主席在靖边的小河村住了四十多天,这段时间正逢夏至、小暑、大暑,是一年里最炎热的季节。村里有个小女孩叫卜兰兰,当她和小伙伴学习认字去贾家院问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时见到了毛主席,兰兰便称呼“干大”(靖边横山一带群众把长辈不叫“叔叔、姨姨”而是叫“干大、干妈”)。毛主席说:“我比你爸都大,你就叫我大伯好了”。就这样,毛主席由于小纳纳不在身边,就认了这个农家小姑娘卜兰兰做了他的干女儿。起初,兰兰还有点怕这位身材高大的“大伯”,可是到后来,相处久了,兰兰学习进步快,说出一口标准的陕北口语,毛主席听到后,认真的学说陕北话,有时直把毛主席逗的大声发笑。兰兰也学一两句毛主席的湖南口语,毛主席又是一阵大笑,兰兰也跟着笑„„仅在这四十多天里,兰兰就学会了六百多个字。兰兰为了感谢毛主席,她在毛主席走过的脚印上量出尺寸,要给这位“大伯”做一双布鞋,兰兰心灵手巧,在她妈妈的指点下很快地独自做了一双布鞋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非常高兴,说“这是我女儿给我做的,要穿。兰兰学习好,还会做针线活,了不起。我的女儿是有本领的!”为了回谢兰兰,当天下午,毛主席就留下卜兰兰和她的妈妈、弟弟在毛主席家里吃了饭。
八月一日毛主席和中央机关要离开小河村,毛主席给了兰兰家一条裤子,几尺鞋面布,还给兰兰和她弟弟一些本子、铅笔。兰兰哭着要跟着走,兰兰的父亲说“人家行军打仗很忙,你不是给人家添麻烦哩。”毛主席见到兰兰哭得很伤心,便对她说“长大了,不要哭了,听你爸爸的话,等我回延安后,给你们写信,再让你爸爸把你送来好吗„„”就这样,毛主席拉着兰兰的手,一同走出村。卜兰兰一家和村里的乡亲们站在高坡上,送毛主席他们离开了小河村。
全国解放后,村里人对兰兰说:“你干大现在是全国的主席,你到北京去找他,还没你什么?”于是兰兰便把想去北京,找毛主席的事告诉了她父亲,而她父亲却认为兰兰不懂事,他说:“你不记得,毛主席在咱这儿时,每天夜里灯都不灭忙的办公事,现在是全国的主席,管的比咱边区地盘大的多,他老人家肯定更忙,那还有时间跟你这个娃耍笑哩。你记着毛主席临走时说的,他来了信,我再送你去吧。”
兰兰是个诚实而听话的孩子,当她想起她“大伯”的时候,就在村口送他们的那个高坡上呆呆地向东方望去„„
毛主席逝世后,兰兰伤心地哭了一整夜,她再也见不上“大伯”了。这就是卜兰兰二十九年期盼的结果,那短短的四十多天,快乐地和毛主席的相处,给卜兰兰留下了终生的怀念!
毛泽东把人民挂在心上
沙家店战役胜利后,全歼胡匪六千余人,我军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毛泽东又筹划着全国的大反攻„„这时中央机关转移到了佳县朱官寨,这村子小,战前又遭胡匪军的洗劫,一片荒凉。毛泽东这时就住在一个破旧窑洞里起草《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真不巧,全村唯一的一个碾子,偏偏就在毛泽东住的这窑洞的窗前。
一天清早,毛泽东见老乡们用人力推碾子而不套用毛驴,是怕用驴太吵,会影响主席办公、休息,毛泽东却抱歉给群众添麻烦了,给警卫员说,以后再不要妨碍乡亲们了,该怎做就怎做,他还主动帮助乡亲们推碾子和扫碾盘,老乡们看了毛泽东干的还挺在行,就夸毛泽东真像个劳动人„„
一会儿,秘书送来电报,电文是华东野战军已经越过了陇海线,直抵淮河流域。毛泽东忙摊开地图,因窑里光线不足,毛泽东搬了个凳子坐到门口,把地图铺在膝盖上,仔细查对地名,就在这时几个电影团的同志悄悄地趁主席未觉察,迅速从窗口给毛泽东拍了两张照片,这时毛泽东听到机子响便抬起头来认出了程默和凌予风他们,忙招呼他们进来,和他们一一握手。并一再告诉他们,多去拍些我们的战士和人民群众„„
毛泽东和谢觉哉在佳县神泉堡
毛泽东在佳县神泉堡时,一天,谢觉哉去看望他,他俩好像几年没见面似的,二人兴致勃勃地谈个没完,一谈就是大半夜,并在第二天还拍了照。
十月二十九日,他二人边谈、边走地又来到了白云山,这次他二人在白云观主庙真武祖师殿前,见到了新贴的佳县人民政府保护文物的布告,这是上一次他俩批评了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同志后,佳县人民政府立即照他们的指示颁布的上山游览或上庙会者一律都得注意保护文物古迹的告示。下山后二人一再嘱咐对方要注意身体,这时毛泽东才把连他的医生、卫士都不知道的情况说给谢老听,毛泽东说他有时疲倦的连洗澡都不能支持,有时他写完文件,手指麻木,手心发冷,需要躺下休息几个小时才能恢复过来„„谢老双手紧握毛泽东的手,心里知道毛主席是为全国解放的事,而不能停下来休息的,他也没法停下来,毛主席只能尽他的力量去办理„„一阵子过后,他们俩什么都不说了,只是深情地用他们的双手紧握着、摇动着、勉励着。可是环境条件那能让主席悠闲呢?谢老最后还是放高声调说“你得保重啊!”毛主席理会地点头微笑着„„他们就这样分手了。
毛泽东过黄河离开陕北
毛泽东和党中央在陕北转战时,消灭了胡宗南的有生力量,解放战争已转入全面反攻,为了革命发展,决定东渡黄河,离开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陕北和陕北人民。
三月二十三日,天气晴朗,黄河上风平浪静。中午时分,一支约有数百人的队伍来到了吴堡县川口园则塔黄河渡口滩头。部队负责人汪东兴和早已准备好的船工接了头,船工负责人是位有经验、有能力的共产党员薛海玉。没有出现原计划的意外,便有序地开始上船、起航。说也奇怪,往日从岸头上船,还得搭块木板,今日水位高而平静,人一踏步就上了船。薛海玉在指挥船工认真操作,可他一眼就认出了毛主席,他真想问声毛主席,可是重任在肩,党纪在心„„
在行船中毛主席表情严肃,没有说一句话,他是在思考决策?还是追忆在陕北依依不舍的十三载呢? 大约二十分钟船就平稳地渡过了河,到达了对岸山西省临县高家塌村的黄河滩头,毛主席就下了船。
薛海玉紧跟着毛主席走了二十多步,忽然毛主席站住了脚步又慢慢地回头,凝视着河对岸的陕北,他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这句话使薛海玉这位陕北汉子欣喜若狂。为了证实自己没有听错,他还向毛主席身边同志询问过,“确实没错!”这下子把薛海玉高兴的眼眶里溢满了泪花。
毛主席还对滚滚的黄河说:“黄河真是一大天险,如果不是黄河,我们在延安就住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日本军队打过来,我们可能又到什么地方打游击去了。过去黄河没有很好地得到利用,今后应当利用黄河来灌溉、发电、航运„„让黄河为人民造福。”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黄河东渡,就这样顺利地结束了。
二十八年后的薛海玉以老区代表的身份到北京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当他见到毛主席遗容时,薛海玉悲痛至极、泣不成声。那二十八年前的事,还就像是昨天。毛主席还坐在他撑的渡船里。下船后,他跟在毛主席身后,还听到“陕北是个好地方”的宏亮声响,这是永世不可磨灭的记忆啊„„
摘自:《延安文学》 2007年第5期
第五篇:熊兆红“孝亲敬老楷模”先进事迹
爱岗敬业,开创蒸蒸日上工作新局面 孝亲敬老,树立和睦幸福家庭好典范
--熊兆红“孝亲敬老”先进事迹
熊兆红,女,1972年5月出,1991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月担任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局局长。她拥有良好的家教,在现实生活中,她是一位充满知性魅力的女人,更是一位优雅大方、纯真善良富有大家闺秀风范的母性,对公公她恪守孝道,无微不至,在丈夫的眼里,她贤惠端庄,体贴温顺,在孩子身上,她寸草春晖,咽苦吐甘,在邻居的口里,她热心真诚,平易近人。在工作上,她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务实求真,开辟了宿松县城乡居保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爱岗敬业,忠于松城百姓养老事业,让全体城乡居民“老有所养”
2011年9月,宿松县迎来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全面实施,作为宿松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局主持全面工作的副局长,熊兆红同志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但也下定决心做好这件泽被百姓的好事,解决老人们的后顾之忧。
同年11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首发式,率安庆八县之首在该县五里乡黎冲村隆重举行。看着老人们领到养老金欢天喜地的场景,熊兆红的笑容掩不住心中的凝重:城乡居保局刚刚组建,新进人员还没有到位,老员工以初、高中学历为主,素质参差不齐,能否做好这项覆盖全县的惠民工程,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性格倔强近乎执拗的她没有退缩,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城乡居保工作量多面广,首先需要理清思路,不能像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的挺乱。为了摸清底数,特别是人口、户籍、就业、参保等方面的情况,她就像机器一样连轴转,上下奔走,锲而不舍,积极争取到党委政府在人员编制和经费上的大力支持,成立乡镇人社所,各村配备专职协理员,在短期内实现县、乡镇业务专网迅速对接。
有一次,一位老人一来就怒气冲天,桌子拍的是震天响,业务人员无奈以对,她连忙把老人请到办公室坐下,沏了一杯茶,微笑着倾听老人诉说,等老人心情平静了,耐心地向老人解读政策,进行妥当处理,老人走时她起身送至楼下,老人说:“都像你说的这么清楚,我也不用跑这么多路,你真是个好闺女。”听了老人的话,她很是震动:光有政策不行,得让老百姓看的懂,听的懂。她如是说:我们是经办机构,更是服务部门,不论办事群众问什么,我们都要耐心细致地讲清楚,办事的群众不懂政策是正常的,我们必须懂。我们既要严格按政策办事,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以情感人。
事实证明,她的决心并不是空谈。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参保人数达46.56万人,累计为11万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2.2亿元。
自担任县城乡居保局局长以来,她更是以一个共产党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和工作上率先垂范,带头构筑廉政防腐工程,认真学习法律法规,钻研业务知识,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县“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她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发扬苦干实干忘我工作的精神,使我县城乡居保工作实绩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名列前茅,“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个人”这个巨大的荣耀终于实至名归。
二、孝老爱亲,不忘给予家庭爱与温存,孝在坚持中显现厚重
婆婆前几年去世后,缜密细心的她发现公公失去伴侣后整日黯然伤神,闷闷不乐,为了消除老人的孤独感,他执意要接公公再次来她家住,她不怕苦,不怕累,细心安排老人的饮食起居。业余时间陪老人聊天,讲单位琐事和家长里短,以前不大会做饭的她,为了顾全家人的口味,经常在电视美食频道学习厨艺,如今她烧得一桌可口的饭菜。上班期间,她一心扑在繁忙的工作上,有时加班深夜不能回到温暖的家,但她从来不会忘记打个电话给丈夫,嘱咐他自己要弄点好吃的饭菜,要照看公公的起居。晚上回家,只有看到老人、孩子房间的灯熄灭后她才才放心回到自己的房间。
三、热心公益,待人接物她既小气又大方,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在熊兆红身上传承和发扬得到极致。
在单位上,作为单位负责人,她总是想方设法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她对自己很小气,穿都是很普通的一百出头或不会超过300元的衣服。但她在公益方面的付出是毫不含糊的,去年去北浴乡开展资格认证的时候,当时正值中秋佳节前夕,她亲自去超市购置新鲜月饼和一些老年人生活必需品,亲手送到到每一个老人手中,老人们感叹:“自己的亲闺女都没她贴心呢!”。炎炎酷暑,她组织单位志愿者服务队来到孚玉镇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给老人们带去了大量生活物品和清凉解暑用品。她和志愿者们一道帮助老人整理床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拉家常,讲解城乡居保政策。不仅给老人们送去了物质上的慰问,更为他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使他们感受到了夏日的清凉。
四、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孝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熊兆红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她的孝亲敬老精神,深深地感召着孩子。有一次,一位同学的母亲到学校看望儿子,那位同学看到母亲穿着寒碜,觉得不好意思,跟母亲见面后迫不及待的让母亲赶快离开,陈冉看见了,立即走上前去,拉着同学母亲的手,嘘寒问暖。他的行动深深感染了这位同学,该同学马上红着脸牵着母亲的手,向母亲赔礼道歉。正是母亲的榜样力量让他知道“生命的可贵”,并让他善良的心更加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