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青石板路,幽幽水乡情
青青石板路,幽幽水乡情
人人尽说江南好,春水碧蓝天,画船听雨眠。五一小长假,我们一家三口就来到了绍兴名镇——鲁镇。坐上乌篷船,一壶黄酒。一盘桂花糕,欣赏着悦耳的“莲花落”,品味着、陶醉着。真是“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这滋味儿,你不去亲身体会,又怎么领略得到呢?
天,阴阴的。霏霏细雨飘忽而来,落在脸上,好清爽啊!周围的一切被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好似蒙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轻纱。船,轻轻划着。两岸古色古香的房屋倒映在清澈的水道上,水面桥影浮动,为两幅水乡图增添了几分浓浓的江南气息。
上了岸,走上湿湿滑滑的石板小路,到处是曲折幽深的小巷,还时不时地望见一串串红灯笼迎风飘扬。远处飘来一阵吴侬细语,像是在招客,婉转悠长,听得人如痴如醉。小镇逐渐热闹起来。镇上有许多风俗小巷,古老的屋檐下总是摆满了许多精致的工艺品,引来了许多游客,为小巷增添了不少生机。雨,依旧在下,还是那么清凉。那层笼罩着小镇的薄雾依然没散,烟雨蒙蒙,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醉里吴音,无不显示出江南水乡独特的风光与沧桑的美景。我,有些醉了。
踏着青青的石板路,一般幽幽的水乡之情回荡在我的心中。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今去,何日更重游?
四年级:佩佩
第二篇:悠悠水乡情(诗歌)
悠悠水乡情(诗歌)
浙江省绍兴市 少儿艺校六(1)班 金潇逸
车轮不停地转着
乌篷不停地摇着
我回到了故乡
踏入乡土--就有一种亲切感
就在这个寒冬
我来到繁华的都市
家乡啊--
我怎能把你忘却
怎能忘记平仄欸乃的桨声
怎能忘记斑驳参差的渔灯
早春的风何许温暖
撩起孩童放飞的心
河边河畔到处有
放风筝孩子的身影
只只个个
线轴转动着--
风筝向着蓝天飞升
离别故乡
我去了繁华的都市
我在异乡寻找我心中的绍兴
上海的酒馆里
叫一碟茴香豆
拿一粒扔进嘴里--
家乡就到了
我在异乡
我仍是个绍兴人
翻开那些陈旧的相册
拂去灰尘
画面依旧清晰
只只乌篷
道道碧痕
仿佛--
还能听见船夫的摇橹声
又一条
青青的石板路
苔痕斑驳
写意的花鸟
停在树上叫着、闹着
还有很多、很多……
沈园、三味书屋、青藤书屋、兰亭……
无不溢出
几分看不见的亲情
我在异乡
我仍是个绍兴人
水傍滩畔滩依水
山依岛中岛依山
绍兴人们是一条
紧紧相牵的脐带
脚下踩的是血和汗的土地
有着多少英雄的付出
越王勾践 鲁迅蔡元培
周恩来秋瑾……
如今
美妙的生活
不正是他们努力的结晶
我--
远离了那座大城市
我已回来了--
绍兴
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泪已沾满了衣襟……(
第三篇:水乡情 省运梦—陈伟市长在枣庄市申办山东省第23届运动会陈述报告
水乡情 省运梦
—— 陈伟市长在枣庄市申办山东省第23届运动会陈述报告
(2010年3月20日)
尊敬的黄胜副省长,尊敬的司安民副秘书长,尊敬的张洪涛局长,尊敬的济宁市张振川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枣庄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很荣幸地向各位做陈述报告。
我是昨晚十点钟接到我们体育局同志的电话,让我代表枣庄作申办陈述。我非常荣幸,也非常兴奋。各位手上已经拿到一份书面陈述,但是我昨晚思绪万千,又动笔写到今天凌晨四点,专门写了一个口头陈述,一并作为枣庄的陈述报告。
我在想,或许有人会问,并不是大市强市的枣庄,为什么会这样迫切地申办省运会?我有三点理由。
第一,有一种缺憾,让枣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期盼省运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缺憾呢?美仑美奂的全运会,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山东发展的巨大成就,全省体育场馆建设也创造了全运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但由于枣庄新城搬迁,我们非常遗憾地错失了这一历史性机遇,至今市驻地没有大型综合场馆,留下了其他16个市都没有的缺憾,成为全省最后的一个空白。也正因为如此,枣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期盼省运会,希望借省运会的机遇,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尽快弥补其他各市没有的缺憾,尽快填补全省最后一个空白,推动山东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第二,有一种渴望,让枣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期盼省运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渴望呢?我有一个好朋友,是山东商业集团的董事长,也是省青联副主席,叫季湘绮。我到枣庄工作时,他对我说了一句话,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由于工作关系,他到过全省各地,但惟独没有去过枣庄。这个例子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想在座的各位,也有不少人没有去过枣庄。一度不少枣庄市民经常议论被边缘化的问题,表现出一种期盼,甚至是焦灼。随着经济的发展,枣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期盼省运会,地处偏远,更渴望融入体育大家庭,体验齐鲁一家亲的友情、亲情;人口较少,更渴望为山东的体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与大家一起分享省运会带来的欢乐。
第三,有一种追求,让枣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期盼省运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追求呢?就是枣庄人民再创辉煌的追求。枣庄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转轨,煤炭资源的枯竭,枣庄的发展一度走入了低谷。在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枣庄人民再创辉煌的追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报告一下,原来中央只限定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城市,才可以列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枣庄之所以能够破格列入,成为东部地区唯一的试点市,并不是因为我们比他们更困难,而是因为我们提出,要为老工业基地的率先崛起、资源枯竭城市的率先转型趟出一条路子,这一思路得到了国务院的认可。我们感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待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至今尚未破题。像德国的鲁尔地区,被公认为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最成功的范例,即使在德国政府强力支持30年后,目前经济增长率仍低于全国平均3个百分点,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3个百分点。
在这个关键时期,枣庄申办省运会,让我想起了当年发生在枣庄的台儿庄大捷。在抗战节节败退、“亡国论”甚嚣尘上的时候,一场台儿庄大捷,唤起了全国和世界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正如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所说的那样:能称得上转折点的城市不多,台儿庄是其中一个,台儿庄大捷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我相信,省运会就像台儿庄大捷一样,将成为枣庄城市转型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极大地鼓舞枣庄人民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勇气和信心。枣庄申办省运会,不仅事关山东,也事关国家的转型发展战略,我们期盼这个转折点早日到来。也正因为如此,枣庄人民申办省运会的追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或许有人还要问,并不是大市强市的枣庄,有没有能力承办省运会?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一是物质基础。
我认为,随着山东的经济发展,全省17个市,目前都具备承办省运会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枣庄经济发展很快,2009年全市人均GDP居淮海经济区22个市第2位;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5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作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枣庄将连续10年获得中央、省里的政策、资金支持,每年大约5亿元,其中一部分资金,我们将用于体育设施建设。随着综合实力的提升,我们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也将不断增加。
二是赛事条件。
硬件方面:场馆设施完备。由于组团式城市的特点,枣庄五区一市都在半小时交通圈内,全市已建体育场馆29座,计划建设9座,这样的便捷性和密集程度在全省都是少有的。目前,我们已在新城规划了现代化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并打算在国际上招标设计。虽然枣庄市驻地没有体育场馆,但一张“白纸”能够绘出最美最好的蓝图。
软件方面:办赛经验丰富。枣庄每年都要承办5项以上国家级体育赛事,去年承办了10项赛事,完全具备省运会的赛事组织能力。枣庄虽然是一个小市,但万人中的冠军数却非常高。近年来,共培养出邵泽法、武玉华、高焕波、张晓建、龙玉文、李勇、杜美玲、刘青、李刚、刘玉成、何树勇、蒋侠、程鹏、金彤等世界冠军14人,另外有亚洲冠军6人,全国冠军21人。
三是群众支持。
枣庄虽然是一个小市,但群众体育工作始终走在前列。2003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5年在全省率先完成社区体育健身园建设。连续6年被授予“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连续4次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的“健身秧歌城市”。
枣庄市民的支持情况如何?是我非常关心的。昨天我特地委托统计部门进行了电话调查,随机抽取1200人,即使把不了解情况和拒绝回答的都计算在内,仍有超过96%的市民支持申办省运会,有近3万市民和大学生表示愿意成为志愿者。正是有强大的民意支持,我今天特别有信心地站在这里向各位陈述。
如果各位评委把这份信任投给枣庄,我们庄严承诺:
我们将履行所有的义务,解决所有的问题,满足所有的需要,举全市之力,办一届如榴花般绚烂的特色省运、生态省运、和谐省运。
我们将在学习借鉴全运会市场化运作成功模式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如期建成设施一流、技术先进、功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同时,进一步加强体校、运动员培训中心的建设。
我们将为所有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良好的竞赛环境,展示山东竞技体育的最高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将载入山东体育事业发展的史册。你们的决定将影响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枣庄人民正翘首等待着你们的选择。他们期盼省运会的梦想,远远超乎你们的想象。如果你们将神圣的一票投给枣庄,所有的遗憾都将成为过去,所有的渴望都将变成行动,所有的追求都将成为现实。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4年后的枣庄,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