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沂山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今年寒假回家,发现我的家乡 沂山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区主干道硬化改造工程,路面,人行道已经完成,;镇区中心街道两侧的绿化带、花坛都已初具规模,昔日垃圾遍布的小巷已经变成整齐划一的项目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全面推进。按照服务半径合理、服务效率优化的原则,以中心村为依托,建设一批农村服务社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医疗卫生场所、社区环卫、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区治保等服务项目,为社区内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社区一样的公共服务。沂山小城镇建设,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于沂山镇小城镇建设,在这个寒假我进行了调查。关于沂山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小城镇建设中,沂山镇突出特色,打造小城镇建设亮点沂山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思路明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城镇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针对沂山镇特殊的地理环境,提出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制定规划,把小城镇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相结合;要节约土地资源、财政资源,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服务小城镇发展;要做到完善功能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突出发展特色,形成小城镇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坚持建管并重,提高小城镇综合管理水平,推动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针对基础设施欠账多、较薄弱的实际,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城镇总体规划,制定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功能划分,建设配套设施,夯实城镇发展基础。一方面,投资1400万元,高标准铺装人行道5.6万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2.8万米,安装仿古路灯376盏,建设花坛3.8万平方米,短短一年时间镇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硬化、美化、亮化水平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投资3000多万元,突出路网建设,打通道路瓶颈,在配套完善原蒋峪镇区“申”字型道路框架的基础上,重点搭建现政府驻地道路框架,打通下小路口至汶河、实验路、沂山东大门至太平山三条东西路,关王路、汶河大道两条南北路,与东红路镇区段、大古路形成“三纵四横”格局,变沿路带状发展为块状发展,拓展城镇空间,载体功能明显增强
特色风貌日益显现沂山镇历史悠久,东镇沂山雄踞境内,齐长城遗址逶迤而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为沂山镇打造风格独具、业态鲜明的特色城镇提供了丰厚底蕴。围绕发挥“旅游、生态、历史文化”三大优势,注重在打造特色上做文章,按照仿宋古镇形象,集中搞好新建和已有建筑的建设、改造和提升工作,形成“黛瓦白墙红门窗”建筑风格,城镇特色日益彰显。突出生态特色,强力推进绿化、美化工作,见地植绿、见缝插绿,松、竹、梅、石有机结合,相映成趣。今年以来,投入资金3500万元,高标准组织实施东镇旅游专线绿化、东红路绿化提升、沂山林场东扩和镇区绿化提升四大重点工程,栽植各类苗木60万株,建成沿街公园2处,打造绿化接点13个,安装风景石200余块,绿色、生态、千年古镇形象初步显现。
园区功能明显增强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思路,沂山镇合理布局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以蒋峪为中心的工业商贸园区、以大关为中心的旅游服务园区、以小关、万家坪为中心的行政服务园区,沿东红路的城镇聚集带,形成“三区一带”发展布局。在工业园区建设上,集中力量培植华一工业园,加大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投入,发挥好载体作用,目前园区已聚集7家企业;坚持探索创新,推动永锋生态创业园建设,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5个干选场和1个水选场顺利建成,帮助首批3800亩土地整理恢复正在进行,闯出了一条土地治理、生态恢复与工业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在服务业园区建设上,引导蒋峪商贸服务园区加快膨胀,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对接沂山旅游,精心打造沂山商业步行街,融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成为展示特色商品与风土人情的亮丽窗口。
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在小城镇建设中,沂山镇将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创新思维,协调推进。按照各村人口、经济、历史、渊源等条件,本着方便群众、利于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了12个中心社区,以此带动全镇124个行政村的整合,实现迁村并点目标。大关社区投入运营后,着眼于促进景区建设和镇区发展,按照社区服务中心带动高档小区建设的模式,规划建设沂秀佳苑安置区,首期建设600座别墅,对草山亭村和南草山亭村实施整村搬迁,打造高档生态示范小区,实现农房变楼房、农民变市民的大跨越。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沂山镇坚持城镇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统筹谋划,今年以来着力抓好沂山镇综合学校建设、计生服务大楼建设、大关医院改造、综合文化中心建设等10件实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原大关初中规模小、档次低、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1100万元,按照九年一贯制学校标准,实施沂山镇综合学校建设,目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综合楼主体顺利完工,10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正加紧建设,年底可投入使用。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战略任务,工作中必须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统筹推进。沂山镇在实践中积累了以下四条经验:
第一,加强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高点起步,规划先行。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沂山镇地处临朐南大门,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市级中心镇,省道东红路、下小路、大沂路交织成网,已动工建设的长深高速纵贯南北,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独特的镇情、优越的区位、资源和交通条件,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县委、县政府以县城为中心、沂山为次中心的总体规划,“突破沂山”战略的组织实施,决定了必须高起点规划城镇建设。依托沂山旅游、次中心定位和区位交通优势,我们聘请山东省规划设计院权威专家、潍坊规划设计院、潍坊田园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高起点规划,编制了《沂山镇总体规划》,同时编制各项控制性规划,专门聘请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对旅游发展进行专项设计,制订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为高水平建设小城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加强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城镇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体现,特色是城镇的生命力所在。围绕打沂山牌、唱特色戏,坚持以镇山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为引领,明确旅游城镇、千年古镇发展方向,打造独具特色的城镇形象;发挥生态、旅游、历史文化优势,打响生态名镇、旅游强镇、千年古镇品牌,提升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第三,加强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多元投入,夯实基础。投入是小城镇建设的动力。围绕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开发机制。成立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临朐县沂山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的临朐荣华投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
500万元的临朐县天隆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发挥市场作用,集聚资本,加快建设。立足旅游、生态、交通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参与城镇建设和旅游业发展,仅山东鼎基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即投资5亿元以上,实施系列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目前投入8000万元的安置项目已铺工建设。通过政策带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建设,仅沿东红路拆迁改建即启动民间资本5000余万元。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城镇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撑。
第四,加强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强化管理,有序发展。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严字当头,建管并重,才能巩固城镇建设成果,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强化城镇管理,着力充实壮大城管、环卫、绿化管护三支队伍,探索城镇管理路子,制定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门前六包”责任制,通过宣传引导、制度制约,强化措施、依法管理,有效解决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问题,实现了垃圾进场、车辆入场、广告进栏、摊点入市、商品入店,城镇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它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缓解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状况,为整个工业和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建设一定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青岛农业大学
本
题目:关于沂山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科生寒假实践报告
院校:园林园艺学院园艺专业
姓名:王鹏学号:20083453
完成时间:2010年2月10号
2010年2月10号
第二篇:流山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流山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流山镇流山村委主任助理秦秋玲
发展小城镇是一项关系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客观需要,又是拉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近几年来,流山镇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流山镇城镇化进程缓慢,与其应有的地位和功能并不相称。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小城镇在集聚农村人口、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3个月来,本人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调查中,既看到了我镇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综述如下:
一、流山发展概括
流山镇位于柳江县西北部,距柳州市35公里,距柳江县城45公里,东南面与本县洛满镇接壤,西南面与本县土博镇相邻,西北面分别与宜州市三岔镇、柳城县马山乡、社冲乡交界。镇区面积157.59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居),分别为流山社区和流山、流塘、大石、广荣、正兰、新隆、新艾7个行政村,共78个自然屯,村(居)民21533人,其中农业人口19947人,非农业人口1586人。全镇以种植水稻、甘蔗、桑蚕、食用菌、玉米为主,其中,甘蔗、桑蚕、食用菌是流山镇的经济支柱产业,渔牧业以网箱养鱼、竹鼠、生猪、山羊、肉牛、鸡、鸭养殖为主,其中桑蚕、食用菌、竹鼠、青竹鱼为流山镇的特色产业。
流山镇交通便利,柏油公路直通柳江县城和柳州市区,土流公路连通土博镇。黔桂、枝柳两条铁路及宜柳高速公路穿过境内,设有流塘、更村2个火车站,距宜柳高速公路入口23公里,距雒容至洛满高速公路入口14公里;境内龙江河流经大石、流塘、流山3个村委,船舶可通至宜州市三岔镇。境内水和电力资源丰富,正兰、新隆2条水源河与逢吉河汇合流经广荣、流塘、流山后流入龙江河;建有装机容量为60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2座,35千伏安变电站1座。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信号覆盖全镇78个自然屯,建有10座移动通讯信号转发机站,基本实现移动通讯信号屯屯通。
近年来,流山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投资创业环境,主动招商引资,推进乡镇企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促进就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有柳州市富鑫化工有限公司,流山通用机械厂和柳州长吉机械厂,柳江县流山镇龙村采石场;以餐饮、运输、通信、劳务输出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流山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95元。
二、流山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突出表现在:1.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臵,部分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2.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3.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乏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城镇发育程度不高,功能不健全,规模偏小。流山镇经济基础薄弱,项目推进亮点不多,辐射能力弱。目前全镇规模较大的企业比较少,而且比较分散,新引进的企业还没有形成对经济支撑作用,集聚功能还不强。
(三)公共设施配套滞后。公共设施,如文化、体育、医疗、教育虽然有一定基础,但总体上设备老化,技术条件落后,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
(四)规划工作滞后,规划管理工作薄弱。流山镇虽然有专门城镇建设管理机构和人员,但力量薄弱,城镇建设管理不到位,管理措施落实不力,环境不够整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形象。
(五)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是:1.镇财政主要还维持于吃饭财政,小城镇建设资金很难列入预算;2.银行对小城镇建设贷款较少;3.小城镇建设经营程度低。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小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首先,有关部门和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臵。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臵,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目前,最重要的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到这里安家落户,并围绕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一目标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其次,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小城镇要集聚和吸引大量农村人口,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可以以食用菌深加工及综合生产加工项目、云石开发及初加工项目、青竹鱼及网箱淡水鱼加工及综合开发项目、流山镇九歪河、逢吉河和大石村龙江河山水农业观光旅游开发项目这四大项目建设为契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它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小城镇建设。
再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征地手段,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适度扩大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要加强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搞好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的衔接,在土地利用计划中应优先单列和安排重点小城镇建设的用地指标。
最后,建立健全城镇建设投融资新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对重点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设施的投入;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引进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流山镇四大项目的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
第三篇:连珠山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推进密山经济开发区服务区 连珠山镇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的建议
市委、市政府:
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战略决策,开发区管委会通过大量调研,建议把连珠山镇作为密山市小城镇建设的试点,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开发区服务区小城镇建设,打造功能完善、宜业宜居的服务区,支撑开发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带动全市小城镇的建设工作。
一、加快推进连珠山镇小城镇建设试点的必要性
(一)国家和省实施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为试点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加强小城镇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国、全省的高度,把城镇化作为黑龙江“十大工程”之一来抓,今年又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和推进,提出要重点建设100个综合承载能力强、产业聚集度高的小城镇,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惠及全体人民小康生活最现实、最有效的载体,此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目前我省加快小城镇建设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特别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出台了很多支持城镇化的政策和项目,使小城镇建设
1
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二)连珠山镇加快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连珠山镇历史上就是密山的工业基地,是密山西部最重要的中心镇,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潜力,鉴于其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有必要将其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副中心、西部区域中心来加快建设与发展,形成我市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连珠山镇与密山铁西新区仅由5.5公里之隔,两大组团通过方虎路相连从而形成哑铃型结构,加快连珠山镇的建设与发展,就会加速连珠山镇与密山市区的融合,这对于打造大密山、新密山意义重大;连珠山镇划入经济开发区后,作为支撑开发区发展的服务平台,其功能定位也要随之调整,必须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这在客观上要求连珠山镇必须率先发展;此外,随着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区内现有的7个自然村屯将逐步搬迁或消失,而作为距离这些村屯最近的建制镇和开发区服务区,这样的双重作用使其成为最理想的承接地,因此,加强连珠山镇小城镇建设,既是开发区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密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三)牡丹江农管局搬迁后使连珠山镇发展再次赢得机遇 连珠山镇的发展几经兴衰、大起大落,建国初期兵工厂的建设是连珠山镇最为辉煌的历史,当时的规模和气魄一度超过密山,但随后兵工厂搬迁,一下子就使其失去了产业支撑。管局进驻连珠山镇后再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08年管局机关易地重建,虽然使连珠山镇的发展在短期内受到极大的冲击,但另一方面也给
2
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其遗留下来的大量基础设施为我们进行系统整合与集约利用提供了契机,过去连珠山镇长期条块分割的局面也进一步改观,这些都为连珠山镇加快推进小城镇奠定了基础。
二、连珠山镇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连珠山镇是全国10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位于密山市区西部九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市西部的中心重镇,也是密山的工业基地。开发区扩区后,镇区划归开发区范围内,与密山市区形成哑铃型结构,两大组团相互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连珠山镇镇区面积390公顷,镇区内有两横两纵主干道,镇区人口1.6万人。目前连珠山镇有日供水能力1万吨水厂1坐,拥有1.6万 KVA 的二次变电所1座,小学和中学各1所,此外,电话与有线电视实现了全覆盖,与外界交通主要依赖方虎公路,也是与密山市区沟通联系的唯一通道。
(二)历史沿革
连珠山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密山最早的建制镇之一。上世纪初开始垦荒建设,解放前曾驻扎过大量侵华日军并建立了弹药库等军事设施,日军投降后在此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军工生产重要基地之一——四七五厂,建国后是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的大本营,后来成为牡丹江农垦管理局及其所属部分单位的所在地,1957年经上级批准成立连珠山镇。2001年4月密山市重新进行行政区划,乡镇合并,将原连珠山乡与连珠山镇合并,并提出
3
了编制新世纪连珠山镇总体规划,构筑未来建设与发展蓝图。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制不顺制约发展。虽然连珠山镇建设起步较早,已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小城镇的基础和格局,但其特有的历史和发展模式,一度造成了地方、管局、奋斗、向东留守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和基础设施的集约利用。此外,社区、镇政府、开发区职能交叉、各自为政,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管理。
二是规划管理严重滞后。连珠山镇乃至全市小城镇建设缺乏精品意识,缺少先进地区那种“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遗憾”的宏大气魄和超前手笔,普遍存在标准不高,布局不合理,以及规划不深、功能不全等问题,连珠山镇于2001年编制的总体规划,至今还未进行修编,目前尚无详规和专业规划。
三是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连珠山镇的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兵工厂时形成的,由于多种原因,兵工厂搬迁后我市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纷纷落户当时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的连珠山镇,此后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大的投入,目前该镇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平,承载能力早在十年前就达到了极限,历史欠帐太多,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人口和企业迁入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制约了该镇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城建资金严重不足。资金不足是制约小城镇建设的突出问题。连珠山镇的财政基本上是吃饭的财政,人头经费和公共事
4
业运行的最低费用尚且难保,镇政府几乎没有能力搞建设。其次,虽然连珠山镇是全国100个重点建设的小城镇,但近几年没有很好的运用这一政策,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资金支持,丧失了大好的发展机遇。此外,由于我们观念上守旧,其它融资渠道不畅,造成城镇资金严重短缺。
三、加快推进连珠山镇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思路、原则和步骤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充分发挥开发区“改革试验先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规划先行、整合资源、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基地集中”,努力探索小城镇集约、有序、良性发展的道路,尽快把连珠山镇打造成为“人口规模适度、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地域特色突出、内外交通便捷、环境整洁优美、城镇管理有序,社会和谐文明”的特色小城镇,成为全国知名镇、全省百强镇、全省环境优美镇,从而支撑开发区产业的迅速发展并带动全市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二)总体思路
把做好规划作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努力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坚持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建设重点,着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小城镇
5
承载和辐射能力;坚持把开发区产业发展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连珠山镇人口集聚;抢抓国家支持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的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拓宽筹资渠道;积极推进“三优”文明城镇建设,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品位不断提升,切实承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的责任。
(四)基本原则
——突出规划引导。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四高原则”,编制好连珠山镇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突出综合配套、科学合理、特色鲜明、不留遗憾。
——强化项目带动。项目是城镇建设的载体。要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同步生成、布局一批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等城镇项目;有计划地收储一批土地,创新经营城市(镇)土地的理念,在拓展城镇规模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
——注重梯度推进。要紧密结合连珠山镇实际,注重梯度推进,具体项目的实施要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统一标准、一步到位;集中力量建设好新镇区、加大力度控制好规划拓展区,逐步提高集聚能力和带动作用。
——坚持城乡统筹。要全面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快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个一体化”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有效的统筹和推进新镇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分体现和落实“民生为第一责任”的执政理
6
念。
——提升管理水平。要强化对小城镇的管理,使其高效能运作,发挥其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五)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连珠山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产业聚集能力明显提高,到2015年,改造完成现有的主街道,并实现主、慢车道和人行道硬化,路灯、给排水、绿化设施及垃圾收集点、果皮箱齐全;建成区路网覆盖率和硬化率达90%以上,人均道路面积8平方米。道路网络合理,功能明确,标志明显;自来水供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供水普及率达98%以上;建成一个商业街; 镇区停止零星宅基地审批以及住房建设,建有6个不少于100户的文明住宅小区,且绿化面积占用地面积的30%以上; 编制完成绿化体系规划,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建有一个公共绿化休闲场所,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平方米以上;建有一个经济适用的文体休闲健身活动场所;有一个卫生填埋式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必要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垃圾处理率达50%以上;有一个相应规模的停车场;文化、卫生、教育、体育、广播、电视、电信、供电等主要基础设施基本配套。
(六)实施步骤
连珠山镇的建设要按照三个阶段实施、三步走策略进行:
一年拉开框架。2011年上半年要完成连珠山镇镇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明年年底前完成主要专项规划和近期建设用地
7 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的编制论证,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制定投资计划;明年先行启动旧镇区主要干道市政化建设等一批项目建设;加紧开展今后两年建设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确保按时开工建设。
三年初见成效。到2013年底,小城镇特色产业培育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有序进行,特色产业优势凸显成效,综合经济实力有所提高;基本建立试点小城镇框架,形成五纵七横道路框架,完成连珠山镇与乡中、小学搬迁合并与改造,改建中心卫生院、完成图书馆、文化中心、休闲广场、公交客运站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创新试点小城镇建设体制机制,逐渐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缩短城乡差距,农村人口自愿、稳步、有序向镇区聚集。
五年实现目标。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基础,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基本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小城镇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建成有利于发挥小城镇特色优势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小城镇发展总体格局和配套保障政策,有效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宜居城市综合体,让人民群众共享小城镇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安居乐业。
四、今后一段时期连珠山镇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
1、编制发展规划,完善功能布局
在城乡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聘请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加
8
紧编制连珠山镇各项规划,总体规划修编应以“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遗憾”和“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的要求,确定各个功能区的建设内容与时序,在此基础上尽快完成控详规划和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各专项规划,并结合近期建设需要做好城镇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居住小区和工业园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2、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 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原则。连珠山镇基础设施虽然有一定基础,但承载能力基本上接近极限,是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连珠山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要推动连珠山镇逐步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下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上,把“功能齐全、美观适用”放在第一位。通过配套完善的设施,增强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强化自身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3、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发展后劲
连珠山镇的建设要与开发区的发展有机结合,坚持一手抓小城镇建设,一手抓开发区产业发展壮大。要加快建设2.9平方公里起步区,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要盯住发达地区企业集中外迁的地区进行对接,注重引进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牵动能力强的特大项目,吸引更多的上下游项目跟进,促进产业链延伸,不断提高园区对项目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项目向园区集中的目标,支撑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4、实施旧区改造,打造宜居环境
9
要把实施旧区改造与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连珠山镇建设的突破口,坚持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决不能以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破坏、土地资源流失为代价,换取单纯意义上的发展。要加快对棚户区成片开发,有计划改造旧街区,高标准进行路网与绿化、美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建设,一改当前破烂不堪的面貌,同时严格环保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有效控制污染,积极开展省级生态示范镇建设,营造既有城市标准的公共设施,又保存乡土气息的良好生态宜居环境。
5、强化镇区管理,提升城镇档次
连珠山镇在开发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加强城镇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绿化管理、设施维修和养护管理等规章制度,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广泛开展文明卫生创建活动,治理城镇脏、乱、差现象,对镇区规划道路两侧的所有违障建筑、构筑物、树木、堆积物、垃圾等进行清除,努力实现镇区垃圾的定线、定位、定时清扫,形成长效机制,保持镇容整洁,全面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保持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良好秩序,促进镇容镇貌根本改观。
6、改革社保制度,确保安居乐业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解除进镇农民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基本医疗覆盖面,重点是加强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尽快启动失地农民参
10
保工作,在城镇建设费用和农村土地流转资金中提取相应比例作为保险基金,解决进城农民的养老问题。积极发展小城镇劳动服务公司、劳务介绍所等中介机构,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技能,解决进城农民转型和就业难题,促进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
7、丰富发展内涵,促进全面发展
加快推进连珠山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通过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快中小学向镇区集中,两年内完成连珠山镇与连珠山乡的中小学合并,提升连珠山镇办学水平。建立健全连珠山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推进标准化医疗机构建设,确保城镇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支持连珠山镇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广播电视传输中心、电影院、健身活动中心,中心广场等文化设施。
五、加快推进连珠山镇小城镇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1、提升发展理念,打造精品城镇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连珠山镇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现阶段人们多样化、品味化、个性化需求的特点,努力建设宜业宜居,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小城镇;牢固树立特色发展的理念。结合各自的资源禀赋,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积极塑造特色小城镇;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彻底改变政府包办的传统观念,学会用市场化模式搞建设,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同时做好市政设施经营文章,采取社会化经营的方式,使项目收益最大化、成本支出最低化;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
11
念。正确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环境、节约土地之间的关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合理摆布功能区,切实增强精品意识,做到“小而精”,真正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农村人向往,城里人羡慕,最适宜人居的地方。
2、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实施
小城镇建设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在规划的编制上,进一步完善评审、审查、审批制度,规划的编制和修编要严格坚持专家评审论证、人代会审查同意并报市政府批准的科学程序,切实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连续性;在规划的执行上,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原则,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画”到底,宁可不建,也不乱建;在规划的执法检查上,对无视规划,挤占红线、标准较低、不分功能以及私建、乱建的,都要强行制止,限期拆除,严格处罚。土地开发整理之前,首先要组织执法队拆除临时建筑,降低拆迁成本,维护规划的法律性和严肃性。
3、提供财税支持,促进良性发展
首先,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从2010年开始,市政府将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同时,把村镇规划编制、建设和管理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要调整镇财政管理体制,对连珠山镇2011-2015年新增收入,按照30%比例分成用于城镇建设;对小城镇建设维护税、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污水垃圾处理费、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等税费,实行全额
12
征收,年底全额返还给乡镇,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连珠山镇建设用地出让金,除按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必须保证的支出外,净收入全部留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4、提供用地服务,拓宽发展空间
连珠山镇要实行“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宗地出让、成片开发,滚动发展”的开发建设模式,对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整合,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严格限制分散建厂,镇规划区内一律停止办理零星个人建房审批;城镇建设用地,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在具体操作上授权城建投公司独家搞好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在用地指标上要向连珠山镇倾斜,优先保证连珠山镇土地利用计划指标;采取措施挖掘空闲地、废弃地、荒芜地的潜力, 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闲散废弃土地进行小城镇建设。
5、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
一要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银行融资贷款。依托城建投公司这个平台,积极向国开行申报中、长期贷款,专项用于连珠山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做好以地生财这篇文章。按照政府策划、城建投公司运作、以地生财的原则,高度垄断土地,通过城建投公司独家进行土地收储和土地一级开发增加城建资金,减轻财政负担;三要树立城市经营理念积极开展市政设施有偿使用。通过出让公交线路经营权、城镇广告发布权、基础设施的经营权和命名权,开发旧设施,建设新设施;四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发改委、建设局、国土局、交通局、广电局、卫生局、环保局、文体
13
局、教育局、农委、水务局等部门要从本行业出发,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研究国家和省扶持政策,提前谋划两个以上储备项目并积极向上申报,项目前期立项、可研、环评、土地四大要件齐全到位,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每年都至少争取有两以上项目列入省重点支持项目的大本计划,其中至少有一个项目当年获得省级以上的政策性资金支持,此项工作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一项硬指标,当年省各有关部门下拨的的项目资金,我市一个都不能少,别人有的我们没有就是工作失职。
6、创新户籍管理,引导农民进城
发展小城镇,需要小城镇镇区形成一定的人口规模。没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小城镇就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按照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尽快完善落实乡镇户籍管理办法,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一是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实行以居住地登记常住户口和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凡在小城镇规划区内有固定住所,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居住两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均可申请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二是降低进入小城镇的门槛。凡是前来投资办企业、购买商品房的人员,可将其本人及直系亲属户口迁到小城镇落常住户口;三是鼓励农民到小城镇安家落户。农民集资联建住宅和开发商出售的商品住宅,给予减费让利或税费返还政策;四是进一步放宽直系亲属户口登记迁移条件。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管理人才,在连珠山镇企事业单位或其它经济实体工作一年以上,本人及随其共同生活的直系亲属,可以
14
申请户口迁移落户。
7、支持房地产开发,迅速改变面貌
给予连珠山镇房产开发更多的政策性支持,在土地出让、规费收取、税费返还等方面实行比密山更优惠的政策;对连珠山镇房地产市场规模进行适度控制,避免恶性竞争,促进连珠山镇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切实保障房地产开发的用地供应,支持商品住房消费;结合开发区发展的需要,加快撤并村屯工作,对开发区推动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差、分散且规模较小的村落加快向连珠山镇整体搬迁,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城;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旧城改造步伐,将连珠山镇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项目优先列入省、市重点支持的计划,争取国家资金补助。
8、完善推进机制,解决体制障碍
首先,明确连珠山镇开发建设的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针对镇政府、社区、开发区管委会之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的问题,市政府应尽快明确三者之间的权责,避免相互制约,同时要尽快出台开发区管理办法,真正把开发区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交给开发区管委会,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交给城建投公司按照市场化的模式进行融资、建设和运营;其次是解决连珠山镇条块分割的问题。要加强与管局的高层对接和深层次沟通,争取管局对连珠山镇小城镇建设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框架下,敦促其把连珠山镇的建设、经营、管理权限全部移交地方,在此基础上,对管局搬迁后遗留
15 的资产和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整合与集约利用;第三,各部门各单位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服从和服务于项目的建设大局,要识大体、顾大局、要协力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城镇建设指导和服务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连珠山镇,对项目建设进行技术指导,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9、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领导力度
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从而增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其次,要把小城镇试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形成例会制,每年至少安排四次专题会议,并经常深入现场办公,专门研究试点建设问题,对重大问题及时形成决议;第三,小城镇建设工作要纳入市直有关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并实行 “一把手”负责制。市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监督指导,严格兑现奖惩;第四是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试点工作专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督促有关试点工作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审查试点的工作计划,并指导其实施。
密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二O一O年九月八日
16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调查
小城镇建设调查
朱太平
目前,作为有战备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但是,小城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我认为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市,使这次千秋伟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机关领导,就本次对以下几方面具有正确认识:
一、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目标定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二者绝对不能混淆,这本次有明确的认识,所谓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基础条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设与发展机遇和发展目标。比如有的完成旧镇改造任务,有的是搞好“几通一平”,有的建设安居工程,还有的是抓机基础建设,解决绿化环卫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小城镇阶段性的目标,这种阶段性目标体现的是个性,特别差异性,是促进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和重点性
目前的小城镇建设项目繁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而且现在各自为政,每个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行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然有必要,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务和财务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三、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有利用吸纳聚集农村人口,形成小城镇发展的雄厚财力基础,而且还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重要条件,但是,从全国的小城镇看,大部分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是你有我也有,这一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这些产业很不牢固,随时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这样小城镇一般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现在重视的是:一方面,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时候,要考虑有主导产业基础,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续性发展前途,这样的小城镇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达到我们建设小城镇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小城镇尽早树立创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区位、地理、人文、技艺资源等优势,扬长避短,尽快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帮助已经形成初步主导产业的小城镇,不断扩大、壮大、真正形成有广泛影响、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为主的主导产业。
为了使小城镇建设不撞车,要重点注重产业的多样化,在更广泛的产业范围内进行选择,从我国的整体情况看,小城镇可选择确立的主导产业有以下一些类型:A、基础农业型;B、工业主导型;C、商业贸易;D、适应目前开发型;E、交通枢纽型;F、海洋开发型;G、资源开掘型。
1、目前,企制城镇的人口普通偏小;但居住在镇区的人口是当地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农民,外地迁入居住的极少,而且有的小城镇人口还全镇减少趋势。
小城镇的人口凝聚性差,主要原因是政策性,政策不对头,就不能吸引农民向城镇转移集中,具体表现为:一户籍障碍;二承包土地资源障碍;三宅基地障碍,除此以外,更可怕的是领导意识障碍,一些小城镇的领导不懂人口集中能带来商机与活力,错识地认为是增加小城镇负担,从而对人口向小城镇集中采取限制行为。
增强人口凝聚力,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为了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进城化,应该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大胆改革户藉制度;②改革农村集体财产拥有方式;③正确处理入镇农居与承包地的关系;④改革农民的宅基地使用办法;⑤规范收费行为,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增容费、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农耕 民轻装入镇,尽快安居乐业。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灵璧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题目:搞活小城镇建设提升大发展水平
——关于高楼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姓名:杜新祥
学号:0934004466282
指导教师:马玉芳
2011年11月10日
搞活小城镇建设提升大发展水平
——关于高楼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摘要: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加快小城镇建设我镇在编制规划上,对市场、商业街和小区布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小城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本着政府少花钱、办实事的原则,严格管理,加快利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的文化经济中心。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运作管理利用
概述:
一、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通过本次调查,我镇小城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不断改进完善才能进一步发展提升。
二、调查对象:高楼镇委、镇规划办、引进客商、集镇村委会及村民
调查内容:小城镇建设现状、益处及问题
调查时间:2011年9月――10月
调查地点:高楼镇集镇及各村
调查方法: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我们高楼镇地处苏、皖两省,睢宁、灵璧、泗县三县交界处,全镇辖1个居委会和26个行政村,5.36万人,其中集镇人口8500人。96年以前,集镇大多数是低矮的平房,土坯房也随处可见,并且仅有一条街可以用于集市贸易,街道狭窄、拥挤,挤占道路经营、堵塞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会成本要低的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既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所以,近几年来,我镇积极响应市、县的号召,把抓好小城镇建设作为改变本镇经济落后面貌的战略措施之一,对集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开发。到目前,政府和居民总计投入800多万元,已建成楼房132幢,建筑面积达14800平方米;铺设水泥街道8条,形成“三纵、四横”的新格局;建成一条商业街和一个农贸综合市场,建成商住小区和住宅小区。集镇门面房利用率达99.4%,集镇区人口达1.48万人;镇区绿化面积达689.6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348.8平方米。集镇初步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长远,高起点编制规划
我镇本着“立足长远、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先后聘请江阴市建筑设计院、淮安市规划设计院、淮安市园林规划处等单位专家到高楼实地勘察、论证,集思广益,构筑了高楼集镇“三纵四横”的建设框架,后又经过多次修订,完善了《高楼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集镇区面积由原来的230公顷规划为256公顷。在编制规划上,对市场、商业街和小区布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规划不仅符合实际情况,易于操作,又凸现长远性,为小城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进度
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是要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我镇本着政府少花钱、办实事的原则,举社会之力,集民间资本。镇政府把资金主要用于街道水泥路建设上,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他们融资建房,并吸引本镇及外地大户到集镇建房,政府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占整个投资的26%;对于下水道、彩砖、花坛等配套设施,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一律由集镇单位和居民承担,灯箱广告由机关单位出资置办。同时,我镇实行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吸引外地客商搞开发,强化政府引导,吸纳群众参与投资建设,解决了政府统一建设所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加快了建设进度。农贸市场、商业一条街和住宅小区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开发商竞标兴建。原高楼供销社有一块场地长期闲置荒废,镇里通过引进无锡客商投资3684万元,进行开发建设,建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综合市场,建成商品房56间,铺设水泥路面357米,供电、供水等设施配套,全镇肉类、水产、熟食、干杂货、蔬菜、水果等摊点全部集中经营,交易十分红火,周边县乡的群众也纷纷来这里交易,日交易额达120多万元。今年3月份,我镇又引进浙江客商对供销社长期荒废的另一块场地进行开发,兴建饮食服务一条街道,目前正在兴建。这样,不仅缓解了资金困难,还推动了城镇建设,提高了建设品位。
(三)严格管理,维护小城镇形象
我镇始终强化小城镇管理工作。首先是成立组织,设立了高楼集镇管理监察中队和环卫所,集镇每条街道上都配备了垃圾桶,总量达146只,配置了垃圾车等保洁工具,集镇居民户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和“文明卫生保证书”。对于影响集镇卫生、破坏集镇公共设施者予以严管重罚。成立了由人大牵头的环境卫生督查小组,除每星期一作为定期检查外,还不定期对各单位及居民的卫生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并对检查的情况进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曝光和处罚,实现集镇卫生管理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四)加快利用,活跃小城镇市场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镇始终把加快小城镇的利用、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细、抓实。提出了“五句话”口号: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进镇,用优美的环境吸引人进镇,用优惠的政策鼓励人进镇,用优质的服务感动人进镇,用强有力的手段推动人进镇。这样,不仅吸引了一大批人进镇经营,也使建起了房屋的集镇居民很快利用临街、临路的优势搞起了经营,小商品、建材、家禽交易等一些专业市场也日益活跃。
二、存在问题
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小城镇规划还显滞后,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有的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有的开发建设方式也较为落后,综合开发率低,街景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筑物的设计都还单调,品位不高。
人员一直没有进入事业编制,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长期难以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小城镇环保问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严重滞后,没有环保设施,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城镇环境管理相对滞后,导致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生产生活废(污)水任意排放,垃圾废物随意倾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力匮乏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城镇功能不完善。小城镇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市场规模偏小、档次不高,金融、劳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集聚乡镇企业的能力较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整合力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1、要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
规划小城镇时要有前瞻性,要聘请专家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产业特色和现有的建筑格局以及城镇今后的发展定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因素,留足发展空间,在编制规划时不能只考虑目前财政承受能力,应当把目光放远,对一时财政压力确实比较大的,一方面采取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战略。切忌为了追求短期政绩和眼前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2、要千方百计聚集镇区生产要素。
农村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城镇要发展,就要有人气。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应举措确保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一是出台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在镇区规划范围内购地建房的,在各项规费收取上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手段,更加优惠的价格,在办理证照、手续方面,要缩短批办流程,减化手续,热情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以增强城镇的吸引力。二是对农村大户房屋改建要加以控制,引导其进城镇建房购房,形成“人往街上聚、家往镇上搬”的热潮。三是加快城镇各类功能小区的规划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尽快完善城镇配套功能,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区建设,提升城镇的发展水平。
3、要加强环保工作。
搞好小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规划,并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业发展等情况的不断变化,调整和完善有关规划,并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针对乡镇小城镇环保问题,设立环保机构,加强执法,开展环境整治。增加投入,添置必要的环保设施。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5、要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是支撑城镇发展的基础,是繁荣城镇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首先要壮大自身的产业基础。在壮大产业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在多业并举的同时,发展龙头产业,特别是要开发本地二、三产业中具有特色的项目,不断做大做强,不仅提高镇域经济的支撑力,还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
6.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参考资料:
1、《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2、向春玲:《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央党校讲课课件。
3、仇保兴著:《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4、中国建设报《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200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