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一期半月谈报导矿区治理弊端
我国地质沉陷区治理存弊端 需国家层面整合资源
(《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11期,记者 晏国政 梁鹏 苏晓洲 戴劲松)
编者按 地表塌陷、河水断流、地下水疏干枯竭、房倒屋裂、农业歉收„„这些采矿地质沉陷灾害,在多年治理之后仍像一个个梦魇,困扰着众多矿业主产区。今年入汛以来,湖南、河南等地发生的采矿地质沉陷事件,再次将世人的目光聚集。地质灾害作为中央关注的一个重点,已经写进了十一届五中全会的公报: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如何落实这一战略部署?
矿业大省竭力探索治理之策
半月谈记者最近在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等矿业大省采访了解到,因采矿造成的地质沉陷灾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高发期。长期关注此问题的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李连济说:“经科学测算,全国煤矿累计采空塌陷面积当时已超过7000平方公里。其中煤炭产量占全国1/4左右的山西省煤炭采空区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7,6000平方公里遭受了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他说:“只要有矿产开采行为,就会形成采空区,而且采多少吨煤就会形成多少平方米的采空区。与前几年相比,我国因采矿造成的采空区及其引发的地质沉陷灾害,在面积上呈扩大趋势,受灾人口也是逐年增加的。”
2004年,国家相关部门在山西、河南、湖南等众多煤炭主产区启动了对原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主要措施是对矿区村民的房屋实施修复与搬迁。湖南、山西一些项目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改善了广大受损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2007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还利用两权价款(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在一些煤炭产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项目,采取矿山绿化、土地复垦等措施,对矿山地表生态进行修复。山西省在2007年和2008年由省、市、县三级财政筹措资金18亿元,开展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集中治理了全省采矿主体灭失地因采矿造成的村庄塌陷、房屋损坏和地下水疏干等地质灾害严重的村301个,解决了6.4万户、23万农民的住房安全、严重饮水困难问题。另外,山西省还利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在一些矿区开展大规模生态环境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备用金制度,是地方政府治理地质沉陷灾害的又一探索。2005年8月,湖北黄石市在全国率先探索试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目前,该市矿山已缴存备用金累计金额近6500万元。山西大同市于2005年出台规定,要求按矿区面积向所有矿业主体征收环境治理保证金,目前征收金额近亿元。
从2007年开始,山西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对煤炭企业按吨煤10元的标准提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规定用于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矿区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源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和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等。
现有治理模式存在三大弊端
半月谈记者在上述4省部分地区采访发现,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项治理工程的实施,一些采矿沉陷区老百姓面临的住房等现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些矿区地表环境得到较好恢复,但基层干部也反映,当前这些治理模式还存在一些弊端,亟须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弊端一:治理主体不明晰,治理模式的临时性、应急性特点明显,缺乏长效机制。山西等地基层干部说,在治理地质沉陷上,国家确立了“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赔偿”的原则。但由于历史开采、各地煤矿成分复杂等原因,目前很多地质沉陷区找不到破坏主体。湖南等地基层干部认为,当前限于财力等原因,只能在发生严重灾害、老百姓上访后采取一些应急式安抚、协调措施,对地质沉陷灾害的治理显得被动,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弊端二:现有治理措施和手段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存在“三多三少”现象:
一是搬迁安置多、生态修复少。记者在山西大同、湖北黄石等地的地质沉陷区采访发现,虽然地方也采取了一些生态修复措施,但多是种草植树等简单修复手段,成本大且难持续。二是地上治理多、地下治理少。李连济说,根据地质沉陷特点以及德国鲁尔地区的治理经验,地质沉陷区的治本之策应是“边开采、边治理”,采取技术手段对地下采空区进行回填。但由于其成本过高,多数地方较重视采空塌陷土地治理而忽视采空区治理,致使煤矿采空区潜在危害增大。
三是保证金征收多、实际使用少。当前各地征收了数额巨大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但由于政府只规定征收办法,没有出台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和使用办法,致使这些资金要么闲置,要么使用效果不佳。
弊端三:重安置轻后续,搬迁农户生计堪忧。记者采访发现,当前的搬迁安置措施虽解决了受灾农户的住房等燃眉之急,但随着搬迁,一些农户丧失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又无法融入城市,难以享受到城市福利,导致就业困难、生计无着,产生了新的矛盾。
谋求采矿地质沉陷灾害治本之道
有关专家及部分基层干部群众认为,随着地质沉陷灾害的危害性加大、新开矿井增多,我国地质沉陷区治理亟须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国家层面上整合部门资源,实行旨在治本的系统性治理之道。
他们建议说,国家应当在开展详细普查及科学测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业在治理过程中的责任,并根据地方实际,合理设置各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出资比例。同时,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出现的治理保证金只有征收政策、没有支出途径的现实,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予以合理使用。
在地质沉陷灾害具体治理过程中,要尊重科学,保证治理的系统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做到标本兼治。李连济等专家说,要加大监测普查力度,切实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以及调整资源价格等方式,落实“边开采、边治理”的标本兼治策略,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注重地下回填等治本措施;结合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切实解决搬迁农户生计问题。
此外,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治理地质沉陷区时,应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将不同性质的采矿主体及采矿权灭失地的地质沉陷治理纳入规划,并在治理过程中确保公平,尽量缩小城乡差别、地域差别。
第二篇:矿区环境治理情况汇报4.28
福建省永定永强小坑井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小坑井煤矿矿区环境治理情况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小坑井煤矿位于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境内,距福三线(203)省道6公里,交通便利。矿区面积5.6Km2,2004年经华厦设计院设计和省安监局“三同时”审查,2005年1月矿井设计通过省经贸委组织审查并批准开工建设,2006年8月投产,证照齐全。
矿井于2008年取得15万吨/年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3月25日。矿井目前剩余总资源量428.3万吨;采用平硐开拓,主平硐+372、风井+
436、排水井+418;开采童子岩组三段23#、18#、13#煤层;矿井各生产系统完善。
二、生态恢复治理情况
根据闽国土资综[2007]168号文的要求,我矿于2007年12月委托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编制《小坑井煤矿生态恢复治理方案报告书》,2008年1月通过评审。2008年3月委托龙岩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小坑井煤矿15万吨扩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9年2月经永定县环保局审批,并于2010年1 月通过该局验收,2013年通过龙岩市环保局复函确认(龙环函[2013]18号)。2009年3月委托龙岩市水土保持学会编制《小坑井煤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于2009年6月经永定县水利局评审通过,2012年7月通过永定县水利局阶段性验收。2015年3月委托福建省197地质大队编制《小坑井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于2015年11月通过了专家评审。
根据《小坑井煤矿生态恢复治理方案报告书》、《小坑井煤矿15万吨扩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小坑井煤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小坑井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等提出的环境治理项目,矿井成立由矿长陈成文担任组长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其它矿领导和环保办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研究解决环境治理相关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保办,负责全矿环保与环境治理的日常工作。制定了环保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环保设施操作规程等,并编制了防治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在矿区环境治理工作方面,市、区及乡镇领导高度重视,市、区各级领导和环保、国土、煤管等职能部门多次对矿井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检查监督,从各方面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和工作要求。矿井根据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都相应制定整改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几年来,小坑煤矿在矿区环境治理工程方面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主要完成了以下工程量:
1、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按规定在硐口、煤场、排矸场等工程施工同时,建设有挡矸坝、挡墙、护坡、截洪沟等,有效预防溜石、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1)、在硐口正上方施工两道石砌防护墙,每道防护墙长40m、高1.5m,工程量约144m3;(2)、在+372排矸场的下游设置挡矸坝,长40m、高7.5m、顶宽1.35m、底宽为3m,工程量652m3;(3)在+372煤场边设置浆砌毛石挡矸墙长80m、高9m、顶宽1.0m、底宽为2.8m,工程量1368 m3;(4)在矿区的路边设置浆砌毛石护坡挡墙长390m,高1.8m、项宽0.5m、底宽0.9m,工程量491 m3。以上总工程量约2655 m3,投资额180多万元。
2、矿区外公路整治工程:硬化矿区外围交通道路约2公里,主要是路面固化和砌排水沟等,投入资金近150万元。
3、矿井水和地面水排放整治工程:(1)、在排矸场下方坑沟底建有三格平流式沉淀池,容积450m3,三级沉淀池与372平硐口排水渠采用80cm钢筋水泥压力管连接,全部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通过验收。(2)、在工业广场及煤台旁边设置两个三格沉淀池,容积分别为30m3和55m3,并在各个排水接口做了11个沉砂池,工业广场和煤台产生的煤泥水全部经过平流式沉淀池净化处理。(3)、在排矸场下部设有淋溶池一个,采用平流式沉淀处理,确保排矸场淋溶水达标排放。(4)、在2010年又投入100多万元,与主平硐平行专门施工了一条专用排水巷(储水量约3500 m3),起到良好的沉淀净化效果。通过以上设施设备的投入使用,矿井水、地面生活污水和地表水全部通过多重沉淀池净处理后排引到西陂村河道。在近几年环保部门抽验检测中,矿井水排放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4、裸露地表绿化工程:矿山地表绿化面积约6950m2,绿化率达80%以上。工业广场四周坡地种植木荷290株、灌木600m2,种植草皮320m2,并以类芦、毛竹、冬青、三角梅、茶花、天竹桂等进行绿化美化,基本达到花园式矿区的标准。2017年3月,矿井根据区环保、国土和煤管等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提前对已固化的矸石场外围进行植被恢复,砌筑了长约100米的二级档矸墙,并全面进行黄土盖面、种植皮草及景观树(天竺桂)等处理,达到良好的复绿效果。
5、煤台防尘降噪工程:对煤场外围实施封闭隔尘,场内作业点安装6台喷雾机实施喷雾降尘措施,达到良好的防尘降噪效果。采取上述措施治理后,项目占用土地的植被破坏基本恢复到被破坏前状态,硐口、工业广场、排矸场等边坡稳定;矿区的排水系流畅通,能够满足项目工程等级的截排水要求;矿区地下水水位变化不大、矿井水及生活汅水做到达标排放,不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总之,我矿在开采过程中始终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能够按照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做到边开采边治理,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努力降低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取得效好的成效。
福建省永定永强小坑井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4月16日
第三篇:XXX矿区环境治理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流程
第一节
测量放线
一、测量基准
(1)根据业主、监理单位提供的测量基准,与监理单位共同校测其基准点(线)的测量精度,并复核其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
(2)以监理单位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线)为基准,按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测设用于工程施工的控制网,并及时将施工控制网资料报送监理单位审批;
(3)对所有永久测量站点进行保护。
二、平面控制
(1)加密控制网按边角网要求,控制观测测量设备采用先进的全站仪;
(2)控制点设立保护装臵,防止误撞、飞石破坏。控制点发现位移迹象,查明原因及时进行复测。
三、高程控制
(1)高程控制精度为最末级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首级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小于±10㎜。
(2)根据提供高程基准情况,将新平面控制网布设成三维网,三维网按Ⅲ等三角高程替代三等水准;
(3)施工控制网测设严格执行规范。施工控制网采用计算机全网整体严密平差。控制测量成果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
四、施工放样
(1)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工程施工控制网点(二等点)、标志进行测量放样,并设置标桩。经检查批准后,进行施工测量设计和补充测量,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在工地进行放样,并对图纸中提供的资料进行复测,将复测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
(2)施工中所有的标桩包括转角桩、中桩、控制点以及监理工程师认为对放样和检验有用的标桩等,进行加固保护,并对水准点、三角网点等树立易于识别的标志。对永久性测量标志进行保护,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后,完整地移交监理工程师;
(3)根据批准的格式向监理工程师提供全部的测量标记资料,所有测量标记涂上油漆,其颜色取得监理工程师同意,易于辨别;
(4)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放样数据放样。放样过程中注意放样成果的相互检核;
(5)整个原始地形资料及标段交接面测量在监理工程师在监测或共同测量下进行。
第二节 挡渣工程
一、拦渣墙(1)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基坑开挖——浆砌基础、墙体——墙背弃土回填(2)拦渣墙基坑开挖
① 挡土墙基槽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挖掘机刷底。基础的部位尺寸、形状埋置深度均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当基础开挖后若发现与设计情况有出入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设计。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② 基础开挖为明挖基坑,在松软地层或陡坡基层地段开挖时,基坑不宜全段贯通,而应采用跳槽办法开挖,以防止上部失稳。当基底土质为碎石土、砂砾土、砂性土、黏性土等时,将其整平夯实。③ 基坑用挖掘机开挖时,应有专人指挥,在开挖过程中不得超挖,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
④ 基坑刷底时要预留10%的反坡(即内低外高)预留坡底的作用是防止墙内土的挤压力引起挡土墙向外滑动。
⑤ 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要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倒运。
⑥ 在基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稳定。当土质好时,槽边的堆土应距基槽上口边缘1.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
⑦ 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基底尽量避免超挖,如有超挖或松动应将其夯实,基坑开挖完成后,应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3)砌筑工艺
① 挡渣墙基础用M7.5浆砌块石,墙体用M10浆砌块石,块石应新鲜且不易风化,强度不低于MU30,块石厚度不应小于200mm,砂浆须饱满;砌筑至墙顶时选用大块石置于墙顶并用砂浆抹平;墙面用M10砂浆勾凸缝。
② 砌筑石块在使用前浇水湿润,石料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修凿干净。因基底为土质,砌筑基础第一层砌块前,将基底整平,直接坐浆砌筑。严禁抛石灌浆砌筑。砌筑时应在横向、竖向双挂线,各砌层的石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铺或脱空,底浆应铺满,竖缝砂浆应先在已砌完的石块侧面铺放一些,然后在后一块石块放好后填满捣实。砌筑上层砌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严禁由基坑上方往砌体上扔石块或砂浆,避免冲击砌体。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砌体表面应加以清扫并洒水湿润。(4)勾缝
① 砌体勾缝采用凹缝。
② 勾缝前应将石面清理干净,勾缝宽度应均匀美观,深(厚)度为10mm~20mm,勾缝完成后注意浇水养生。
③勾缝砂浆宜用过筛砂,勾缝砂浆强度不应低于砌体砂浆强度,勾缝应嵌入砌缝内20mm,块石、粗料石缝宽不宜大于20mm。
④勾缝前须对墙面进行修整,再将墙面洒水湿润,勾缝的顺序是从上倒下,先勾水平缝后勾竖直缝。勾缝后应用扫帚用力清除余灰,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避免砌体碰撞、振动、承重。
⑤成活的灰缝水平缝与竖直缝应深浅一致、交圈对口、密实光滑、搭接处平整,阳角方正,阴角处不能上下直通,不能有丢缝、瞎缝现象。灰缝应整齐、拐弯圆滑、宽度一致、不出毛刺,不得空鼓、脱落。(5)伸缩缝
拦渣墙每15m设一道30mm宽的伸缩缝,伸缩缝内嵌浸沥青木板;(6)泄水孔
墙体在高出地面部分应预留泄水孔,泄水孔从内到外设成排水坡,水平和竖直间距为2m,梅花型布置;孔内预埋Φ110mmPVC管,其端头用土工布包裹。(7)墙后填料
一般地段在排水孔处采用砂石导滤体填筑,压实度为0.93。砌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开始填土,回填时应把土方内杂物清理干净,采用人工摊铺配合小型压实机具分层填筑压实,每层30mm,保证表面平整。(8)墙体养生
墙体养生应在砂浆初凝后,洒水或覆盖生4~14d,养护期间应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二、浆砖砌排水沟(1)开挖沟槽
在已放出中线的排水沟地段,用石灰标出水沟开挖的范围。边开挖边用水准仪控制开挖深度,并在底部预留10cm左右的厚度,用人工挖除,确保基底的平顺及避免超挖。开挖时尽量先从排水沟出水口处开挖,以利排水通畅。(2)素土夯实
采用原土进行回填,人工用夯实机械进行夯实。(3)铺设底板
排水沟底板采用C15混凝土浇捣。(4)砌筑砖块
① 浆砌块料按设计图纸要求,选用相应的砌筑材料,其抗渗性、抗冻性、抗压强度等均应符合施工详图的规定。
② 砌筑砂浆应符合施工详图的设计标号及和易性,具有良好地保水性能。砂浆必须拌和均匀,一次拌料应在其凝结之前使用完毕,砂浆的配合比,须经试验确定,水泥的配料误差不得大于2%,砂的配料误差不得大于5%,水的配量误差不得大于1%。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和,拌和时间自投料完算起,不得少于1.5min。③ 为使砂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应掺入适量的塑化剂,但不应采取增加水泥用量的方法。
④ 在铺砌筑砂浆之前,砖块应洒水湿润,使其表面充分吸收,但不得残留积水。浆砌砖砌体必须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稠度宜为3—5cm,当气候变化时,应适当调整。砌筑时,砖块宜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厚度一般为8—10mm。
⑤ 砌体的结构尺寸和位置,必须符合施工详图规定,表面偏差不得大于规范的规定值。
⑥ 雨天施工不得使用过湿的砌块,以免砂浆流淌,影响砌体质量;冬季施工时砌块不得浇水湿润,也不得使用被水浸后受冻的砌块。
(5)水泥砂浆抹面
采用M10的水泥砂浆进行抹面。
三、开挖截水沟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避免水倒灌进矿口,在山坡矿口前1m处开挖截水沟,宽度为250mm,放坡系数为1:0.5,采用人工挖土,并夯实沟底及边坡。
第三节 土地整治工程
一、坑洼回填
矿山开采时排出的泥土、矿山随便堆积,选矿后的矿渣零散地随意堆放,矿道、矿坑随意开采,造成矿区坑洼不平;为了矿区以后的利用,需要对矿区进场地平整。
(1)采用挖掘机挖土,装载机配合,推土机及人工配合平整,根据场平图逐段进行平整,平整时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平整。对于开挖较深的范围应把表层土挖走运至弃土场,底层用作土方回填。回填时应把土方内杂物清理干净。由于土方量较大计划采用多台推土机进行推平,必要时可采用平地机进行精平。
(2)对于平整完毕的场地采用水准仪进行复测,严格按照规范控制标高,超出规范范围及时进行整改,直至满足规范和验标为止,方可上报验收。
(3)平整完毕后,余下土石方采用车辆外运至弃土场,运距为3km。土石方的装载量不得超过车箱四周挡板的高度,土石方运输车辆司机不能强行要求超量装载。
二、矿口回填
(1)回填矿坑工程主要采用机械运输,将每个矿坑周边的废石渣等来填埋矿坑的最底部,利用废土渣回填矿坑中上部,并按要求压实到稍密状态,然后表面再回填1.2米深的种植土。填土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当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填土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机械压实方法:
为保证填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避免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拖拉机推平,低速预压4~5遍,使表面平实;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爆破石渣或碎石类土,应先静压,而后振压。
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25cm,避免漏压。运行中碾轮边距填方边缘应大于50cm,以防止发生溜坡倾倒。边角、斜坡边缘压实不到之处,应辅以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具夯实。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推土机将表面拉毛。土层表 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层结合良好。
(2)山坡矿口内采用沙包回填,沙包内填充废土渣,填充要饱满;矿口采用清表土回填,辅以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具夯实,坡度与山坡坡面平齐。
(3)坑道口采用碎石混凝土封堵。
第四节 植草绿化工程
一、施工方法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修整清理→覆盖营养土→铺种草皮→养护管理
主要施工过程如下:
①边坡放坡后:清理边坡上的碎石杂物,特别是浮石、浮土,同时对边坡作修整。处理后的坡面倾斜一致、平整、无大的石头突出和其他杂物存在。
②覆土:在坡面上覆盖利于草皮生长的营养土,厚度宜为50cm。③植草:草皮依施工图纸及监理工程师要求选用,在营养土表面铺种草皮时,将土层表面洒水湿润,然后将合格草皮紧贴土层铺设。铺设先从坡脚处进行,依次向坡顶展开。
④草皮铺设完毕,应及时洒水养护,直至草皮成活(一般为14天)。养护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养护管理,不断更替坏死草皮。
二、草皮培植技术(1)草坪播种
采用狗牙根草种,播种前应做发芽试验和催芽处理,确定合理的播种量。播种时应先浇水浸地,保持土壤湿润,稍干后将表层土耙细耙平,进行撒播,均匀覆土0.30-0.50cm后轻压,然后喷水。播种后应及时喷水,水点宜细密均匀,浸透土层8-10cm,除降雨天气,喷水不得间断。亦可用草帘覆盖保持湿度,至发芽时撒除。① 草坪准备工作
草坪一经播种,再发生由于坪床准备不完善而引起的失误往往难以挽回,所以草坪建植过程中坪床的准备是很重要的关键。场地的准备一般包括杂草灭除、平床清理、土壤耕翻、平整、设置排灌系统、施肥等工作。
土壤准备与处理:建植地25cm 土壤,要彻底清除杂草根、甲虫、虫卵、碎石等异物。
杂草防除:耕翻土地时用人工清除和用化学方法在播种前进行灭杂。常用除草剂有草甘磷、五氯酚钠,分别为内吸型和触杀型,可杀灭多年生和一年生杂草,每亩用量250毫升。
② 坪床平整:坪床平整工作分粗平整和细平整两步进行,粗平整是在场地施肥并深翻后,即应将场地予以粗平整,粗平整时,应将标准杆钉在固定的坡度水平之间,使整个坪床保持良好的水平面,然后铲除高出的部分,添填低洼部分,填方时应考虑到填土的下陷问题,细致土通常下沉15-20%。
细平整:由于草坪草通常较轻且细小,所以播种前应使土壤表面保持松、平、细、绵,保证草坪的顺利出苗,并形成良好的地表覆盖,可用细齿耙将床坪耙2遍,再用耱将坪床耱3遍。
③ 施肥:由于成坪后不可能再在土壤的根区大量施肥,而土壤的质地与肥力好坏直接影响到草坪草的根系生长与发育,从而又影响到建成草坪的质量与寿命。因此在建坪前应施入足够的有机肥,保证草坪的正常生长和长效性。有机肥必须是经过充分沤熟的粪肥以防止将杂草种子和病虫源带入土壤,每平方米有机肥的用量为10kg,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播种前可施入无机复合肥、磷肥每亩各20kg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匀。(2)播种建坪
① 适宜草种的选择是草坪场地直播建坪的重要一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纬度,气候条件和建坪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草种,才可保证建坪的成功率和草坪的质量。
② 播种量:为使草坪达到致密茂盛,具有较高的密度,良好的弹性和旺盛的再生能力,播种量应按草籽发芽率、草坪单位面积、发芽后的分蘖性选择适当的播种量。
③ 播种时间:确定播种时间主要应多考虑草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应给草坪草以足够的生长发育期限,以使其渡过“危机期”,如高温高湿、干旱、杂草蔓延、寒冷期。避免在“危机期”播种,以造成发芽率不高、缺苗、杂草共生或抗旱能力差的弱苗。
④ 播种方式:草坪播种要求种子均匀地散在坪床上,并使种子掺和到1-1.5cm 的土层中。播种分机械播种和手工播种两种,机械播种完后将坪床用细齿耙轻轻耙平,然后用10-200斤重的磙子镇压,使种子与表土充分接触,再用草袋覆盖其上后立即喷水,喷水深度以浸透土层5-10cm。(3)幼坪管理
① 灌水:新建的草坪不及时浇灌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干旱对种子的萌是十分有害的,特别是幼苗期对水分特别敏感,缺水会导致窒息而死。
② 灌水频率以少量多次为原则,一天早晚各一次,用喷灌强度较小喷灌系统,以雾状水喷灌避免种子被冲刷。③ 每次灌水深度以浸透表层土3-5cm 为宜,避免地表有积水。随着草坪的发育,灌水次数相应减少,每次灌水量相应加大。
④ 施肥:发现幼苗颜色变浅、泛黄、生长发育缓慢,则表明缺肥,应施以复合肥和尿素,施用量为10-15天,施用3.5-4kg/亩,宜少量多次,切忌一次施用量太大而造成幼苗被烧死,同时每次施肥后应立即喷灌一次水。
⑤ 清除杂草:幼苗期是杂草危害较严重的时期,此时杂苗容易被发现,容易清除,应集中人力及时拔除,否则会严重影响幼苗的发育生长,造成坪床不整齐美观。
⑥ 补苗:在出苗不全或被破坏而使草坪不能完全覆盖的地方,可以松土补播或用移栽方法进行补苗。
⑦ 修剪:新建植的草坪应勤修剪,保持坪面整齐美观,增加枝条分蘖。
矿区土地整治 垂直矿口回填
一、回填
1、在矿口附件5m处取土进行回填,回填土主要为矿石开采挖出的矿石渣及尾矿
2、土料孔内回填层厚度为30~50cm
3、回填矿口内时,要在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监督情况下进行,松土回填40-50cm,夯实厚度30-40cm。回填夯击时随意抽样检查,土体容重和含水量达到指标后方能继续施工。
二、夯实
1、夯锥用C20混凝土制成,上部为球冠状,下部为圆柱形,直径底部1.05m,高1m,重800kg左右。对料场土料进行现场夯实试验,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容重,确定土的最优含水量、铺土厚度、夯距,夯击次数等。
2、夯锥落距宜小,一般回填控制夯距2-3m,铺土厚度按30-50cm为一层,夯击次数18~25次,确保每层土的密实度;位于水位以下的矿道,应加快施工速度。
3、分层铺土要均匀、平整,夯锤不能忽高忽低,夯锤落距控制在2~3m,夯实击数根据试验确定,落锤要平稳,提升后自由下坠,不使钢丝绳抖动,以保证夯实密实度 山坡矿口回填
1、回填土料为矿石开采挖出的矿石渣及尾矿,在矿口附近5m处取土;
2、用沙袋、编织袋装填矿石渣,袋内装填饱满,回填至山坡矿口内;
3、回填时,沙袋应上下错缝堆放,不可随意堆放
4、矿口1.5m处采用耕植土回填,并清除土内的矿渣、垃圾等;用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具夯实。
第四篇:靖远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特征与治理研究
靖远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特征与治理研究
论文关键词:地面塌陷地裂缝稳定性分析灾害治理论文摘要:在研究靖远矿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对地面塌陷进行了分区稳定性分析评价和地裂缝稳定性分析,针对不同灾害类型、区段,提出了回填、夯填、耕地恢复等治理建议。1 基本概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靖远矿区有多达上百家地方煤矿与私营小煤窑进行煤炭开采经营,不仅造成矿区煤炭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导致矿区地质灾害进一步加剧。小煤窑基本在矿区煤田的浅部开采,其无序的乱挖滥采不仅严重破坏了煤炭资源的分布,而且给煤炭开采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加剧了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2 矿区地面塌陷现状2.1 地面塌陷悠久的开采历史和大量的煤炭开采在靖远矿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地下采空区,导致矿区地面塌陷变形强烈、变形范围大。1)变形特征:地面塌陷变形特征包括地表最大下沉量、最大水平移动、最大倾斜变形、最大水平变形和最大曲率变形量等。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经计算分析,靖远煤矿地表最大下塌、最大水平移动、最大倾斜变形、最大水平变形和最大曲率变形量见表1,靖远矿区的地面塌陷面积见表22)塌陷程度分析:红会矿区地面塌陷面积11.39km2,地表最大下沉值11.7m,最大水平移动3.7m,最大倾斜309mm/m,最大水平变形+83.66mm/m,-120.13mm/m,最大曲率变形为+11.11×10-3/m,-3.09×10-3/m。王家山矿区地面塌陷面积4.37km2,地表最大下沉值11.5m,最大水平移动值5.2m,最大倾斜值157mm/m,最大水平变形值+81.88mm/m,-92.79mm/m,最
大
曲
率
变
形
为+4.24×10-3/m,-4.2×10-3/m。2.2 地裂缝煤矿开采形成的地裂缝往往与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相伴而生,地裂缝发育特征受地质条件、地下采空区特征等因素控制。1)根据矿区地裂缝地表延伸长度特征及危害性将矿区地裂缝分成三级规模。矿区的Ⅱ级地裂缝最发育,其次为Ⅲ级地裂缝,Ⅰ级地裂缝最不发育,但其危害性最大,Ⅰ级地裂缝不仅会使受危害的建筑物报废,并且易使矿井产生透水事故。矿区的Ⅱ级地裂缝不仅对建筑物危害较大,而且可能发生地表水渗漏现象。因此矿区的Ⅱ级地裂缝和Ⅰ级地裂缝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重点。2)一般地面塌陷范围与地裂缝级别相辅相成,地面塌陷区范围大,则地裂缝规模随之增大,反之亦然,矿区地裂缝分布主要具有以下特征:a.塌陷区周边附近的地裂缝发育数量较少,塌陷区中部附近地裂缝发育数量多;b.Ⅰ级地裂缝在靠近地面塌陷区中部附近的部位比较发育;Ⅱ级地裂缝在塌陷区中部分布较多;Ⅲ级地裂缝在塌陷区边缘多,在Ⅰ级和Ⅱ级地裂缝尖灭处常伴生有Ⅲ级的弧形裂缝;c.第四纪覆盖层厚度
大的宽阔河滩、山间盆地等部位地裂缝发育;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小(1m)或基岩出露的山脊、陡坡和沟谷部位地裂缝少;d.由于小煤窑开采深度较小、没有留足够的安全煤柱,因此,小煤窑采空区的地裂缝比大煤矿开采区的地裂缝发育数量多;e.地面塌陷稳定区的地裂缝分布数量比塌陷非稳定区的地裂缝分布数量明显少,其主要原因是地面塌陷稳定区一般不再有新的地裂缝产生,而且塌陷稳定区以前早期形成的地裂缝已基本被填埋或阶坎已被夷平;.众多小煤窑集中开采区的各个小煤窑相互影响导致地裂缝分布多、密度大、规模大、危害性大。3)不同级别的地裂缝延伸特征有差异,大多情况下Ⅰ级地裂缝沿开采范围边界附近呈中部直、两端弧形延伸,Ⅱ级和Ⅲ级地裂缝呈近似直线状延伸。3 地面塌陷稳定性分析3.1 地面塌陷根据原煤炭工业局颁布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有关规定,参照靖远矿区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矿区地面塌陷区地表移动延续时间与开采深度之间具有如下关系:1)开采深度小于100m时,地表移动延续总时间为1年;2)开采深度为100m~200m时,地表移动延续总时间为1.5年;3)开采深度为200m~300m时,地表移动延续总时间为2年;4)开采深度为300m~400m时,地表移动延续总时间为2.5年;5)开采深度为400m~500m时,地表移动延续总时间为3年。从上述结果来看,开采深度越大,地面移动延续时间越长。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究,矿区地表塌陷稳定性特征如下:红会煤矿:红会一矿二号井为塌陷稳定区;一号井+1560m高程以上为塌陷稳定区;
五、六采区现已经开采的4个工作面为塌陷非稳定区;红会三矿井田属塌陷稳定区;红会一矿八采区为塌陷非稳定区;红会四矿井田北翼煤层+1580m等高线以上为塌陷稳定区,该高程以下生产水平为塌陷非稳定区。王家山煤矿:王家山矿一、二号井+1650m等高线以上为塌陷稳定区;
四、五号井+1600m等高线以上为塌陷稳定区;+1600m等高线以下为塌陷非稳定区。通过分析,各矿区的塌陷稳定区与非稳定区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3.2 地裂缝地裂缝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受塌陷区稳定性影响外,还受到地质条件、地表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靖远矿区地裂缝稳定性具有如下特征:1)地面塌陷稳定区现有地裂缝多数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该区不易产生新的地裂缝;塌陷非稳定区不仅已有地裂缝继续发展扩大,而且容易产生新的地裂缝;2)松散物覆盖层厚度大的部位,特别是黄土厚度大的部位,不仅已有地裂缝稳定性差,而且易形成新的地裂缝。松散物覆盖层的工程特性差,遭受外力容易破坏,已有的地裂缝易形成垮塌变形。4 矿区地面塌陷治理建议1)地裂缝夯填:对于红会沙河的地裂缝采用以下措施:a.排导沟范围内的地裂缝首先回填夯实,然后在排导沟沟底铺设30cm的浆砌片石;b.对土地整治范围的地裂缝进行回填夯实,对Ⅰ级和Ⅱ级地裂缝分层回填夯实。2)塌陷坑回填:对沙
河河道附近堆积的煤矸石与小煤窑形成的塌陷坑,采用煤矸石回填塌陷坑、整治河道和整治土地。3)恢复耕地:根据地面塌陷、地裂缝造成的土地破坏现状,修筑高1m~1.5m的田坎,梯田坎用块石垒砌,并用细料充实。梯田宽度50m~200m,表部覆0.3m~0.5m厚的黄土。参考文献:[1] 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5
第五篇:东坡煤矿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及治理
摘 要:文章论述了煤矿开采对矿区大气环境、水文系统、土地资源的影响,提出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矿开采;环境影响;治理实践矿区 自然 环境概况
东坡煤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区域地貌属低中山缓坡丘陵区,黄土广布,植被稀少,区内沟谷大致呈南北向和东北向树枝状分布,切割剧烈,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本区河流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马关河、七里河由北而南经本区东西两侧汇入永定河。本区植被类型属干草原类型,在河谷地段主要有中生草本的河漫滩草甸。本井田地处晋北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干燥、风沙大,属典型大陆性气候。编辑。矿井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
东坡煤矿始建于1980年,设计生产能力0.21 mt/a,2008年经过技术改造,设计生产能力1.5 mt/a,现开采4号煤层,一井一面。煤层厚度4.5 m,采用一次采全高开采工艺,东翼盘区已接近采空。
本矿全井田开采各煤层后,塌陷范围约5.2 km2,最大下沉量约13.5 m。地表塌陷除对地面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外,还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随着采空区的扩大,塌陷造成的裂缝使周围农田被切割,不利于耕种,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当地表裂缝与地下导水裂隙带贯通或导水裂隙带贯穿含水层时,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可能沿裂隙产生透水、下渗,使浅层地下水降低,改变了地表植物耕层水分原有的动态关系,使上覆土壤更趋干燥,不利于植物生长。
煤矿开采中产生的废弃土石及煤矸石如不妥善处置,将进一步加剧本区的水土流失。
工业 场地锅炉房排烟、煤炭加工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将使大气环境受到影响。
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将使地表水受到污染,高噪声设备及 交通 噪声将干扰居民的生活环境。
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1)污废水:水污染源为矿井井下涌水、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ss。
(2)大气: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工业场地锅炉房及筛分破碎车间。主要污染物为tsp,so2。
(3)固体废物:本矿井固体废物主要为锅炉炉渣及生活垃圾。
(4)噪声:本矿井主要噪声源分布在工业场地主、副井提升系统、通风机房、锅炉房、空压机房、坑木加工房、维修车间和筛分破碎车间等。此外还有交通噪声。污染的治理
3.1 污废水防治措施
工业场地产生的污废水主要来自以沐浴和食堂为主的生活污水,污水产生量1 118 m3/d。排水采用污水、雨水分流制排水系统,污水经室外排水管网汇集至生活污水处理站, 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为50 m3/h,其工艺见图1。
经处理后codcr≤45 mg/l,ss≤30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同时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排放要求,用于农田灌溉,非农灌季节通过地表冲沟排入七里河。
矿井水处理系统设有一座v=800 m3调节池和两座v=400 m3复用水池。根据井下水水质情况,水源中的浑浊度变化较大,设计采用jsq型一体化净水器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井下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200 m3/h。处理站内设2台jsq型一体化净水器,该净水器将混凝、沉淀、过滤3个主要处理环节合成一体,过滤后水悬浮物控制在10 mg/l以下,可满足井下消防洒水要求。处理工艺见图2。
矿井水经过处理后1 520 m3/d用于井下洒水,150 m3/d用于绿化。
3.2 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 3.2.1 锅炉烟气处理 锅炉房采用2台dzl10-1.25-aii和1台dzl6-1.25-aii蒸气锅炉。锅炉燃用的煤平均硫分1.13%,平均灰分30%。锅炉房最大排烟量78 000 m3/h,采用水浴除尘脱硫装置,除尘效率为97%,脱硫效率为75%。锅炉房采用砖砌烟囱,烟囱高度45 m,出口直径1.4 m。经 计算 ,烟尘排放浓度90 mg/m3,排放量24.2 t/a,so2排放浓度为225.6 mg/m3,排放量61.0 t/a。因此,工业场地锅炉房烟尘及so2排放浓度远低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ⅱ时段二类区标准的要求。3.2.2 运输扬尘处置措施
汽车运输扬尘主要是沿途超载抛洒及道路行驶引起的二次扬尘,因此对物料运输提出具体要求:(1)限制汽车超载,采用箱车,防止煤炭撒落。
(2)粒径较小的原煤装车外运时,应对表面进行加湿、压实处理。
(3)运输汽车出场前对轮胎、车体进行清洗,并及时清扫路面。
(4)厂区对道路进行硬化,并要对路面经常清扫和洒水,保持路面清洁和相对湿度。
采取以上措施可抑尘80%,治理后道路扬尘14.8 t/a。
3.2.3 储煤排污治理措施
本工程原煤采用方仓存储,总储量为150万t/a,煤仓起尘率取2%,起尘的85%自然沉积,仓顶设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取99.9%,经计算,采取布袋除尘处理后,煤仓扬尘量为4.5 t/a。
储煤场要规范建设,储煤场中需设防风抑尘网、喷淋、建挡风墙、绿化带等措施,防止煤尘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原煤在工业场地内临时储存、输送转运、跌落、装载等过程中均有无组织煤尘排放,针对排污特征提出以下要求:①采用皮带输送机及皮带走廊应设计为封闭式;②尽可能减小原煤入堆仓的落差高度;③由于临时储煤场的储存量较小,设计在临时储煤场四周设置喷淋装置,采取洒水抑尘的措施。
3.3 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本矿井固体废物主要为锅炉灰渣,产生量为0.722万t/a,作为建筑材料外售。生活垃圾产生量16 t/a,由朔州市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3.4 噪声防治
本矿井各噪声源源强在84 db(a)~100 db(a)之间。对空压机、通风机等噪声影响严重的设备设消音器,机房内壁作吸声处理;锅炉房的风机置入室内,风机配备消声器;副井提升机房设隔音控制室;机修车间安装隔声门窗。对于交通噪声,除提高矿区专用线的路面标准,避免穿过人口稠密区外,路两旁种植降噪绿化带。采取以上措施后,噪声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
3.5 矿区水土保持措施
3.5.1 工业场地水土保持措施
在工业场地,以场内主要道路为骨架,营造防风滞尘隔离林带,同时起到绿化及美化作用。道路两侧采用不对称形式布设林带,将场地内不同功能区进行分隔。
对矿井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及井田边界采取预留保护煤柱的措施;对地面采空区大尹庄采取搬迁,魏家窑、石东村留设保护煤柱的方法防止塌陷。
3.5.2 公路专运线水土保持措施
本井田内道路等级较低,一般情况,地表塌陷对道路行车影响不大,对个别路段破坏较严重的,需对路面进行整修,即可保证其正常行车。对公路专运线水土保持主要采取工程护坡、植被护坡,并设置绿化带等综合措施。
3.5.3 采动影响治理措施
对采动影响造成的土地、农田、植被破坏,应根据《土地复垦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规定,按照采区接替顺序制定复垦规划,并积极筹集复垦费,鼓励土地使用者进行土地复垦,并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