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理解题

时间:2019-05-15 14:2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理解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理解题》。

第一篇:13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理解题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理解题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

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

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

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不隔”指的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

2.从第二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

受。

3.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________这一特征(用本段语句回答)。

4.发挥想象,把上面两段文字看做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第二

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有墙壁隔着。墙上有镂空图案。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2、墙上、墙根(墙角、墙前)。

3、举

例子。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4、层次丰富、景致幽深 自然和谐、富有情趣等。

(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

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

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

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的。

(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

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

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

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

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

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3、(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2分)

14、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句中________二字,贯穿

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乙)中的______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

这一特征。(3分)

15、(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

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

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________。(2分)

16、(乙)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2分)

18、选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19、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的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______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关系。(2分)

20、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①(甲)中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作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表达得语气是

_________。

②(乙)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等,因为这些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

大,又不缩小。

③“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一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

15、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身在山间 池沼河道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16、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17、“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

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18、作比较 引

19、从整体到局部 总分 20、(1)一切 决不 肯定,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2)大多 往

往(3)略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障,或者是几座小山

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

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

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

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

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5、选文中加点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重峦叠障 B.宽敞 C.桥梁 D.玲珑

6、对选文的结构特点分析合理的一项是()A.先分说,后总说,再分说。B.先分说,后总说。

C.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D.先总说,后分说。

7、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艺术和技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作者只是为了语言的不重复罢了。

B.假山的堆叠既有技术高超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匠师们的艺术创造。

C.称赞苏州园林的假山堆叠是“艺术”,是为了强调其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D.假山的堆叠能给人忘却城市的感觉,归功于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8、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的设计目的是

A.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B.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C.水面上如果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D.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画的效果。

5、A6、D7、A8、D

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节选),完成后面题目。(4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

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1.文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2分)

12.文段中举出“古老的藤萝”的例子有何作用?(2分)

11、“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2分)

12、具体说明了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或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5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

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

景远景的层次。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

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

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

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

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

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

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

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如画的一景。

9. 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第①段文字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点的句子是

从第②段的内容看,与这个特点相照应的句子是A。B。(2分)

10.第②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2分)

11.第②段内容,说说“讲究假山与池沼的配合”一句所包含的具体内容。(2分)

12.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不仅是”能否换成“不是”?为什么?(2分)

13.“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意思是?作者说这句话的用意是 ?(2分)

14.用“‖”作标志,把第②段文字划分为三个层次。(1分)

9.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A。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B。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如画的一景。10.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

艺术美。/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11.假山的堆叠注意了竹子花木相配合;池

沼与桥梁、石岸石头或花草金鱼等景致配合;假山与池沼互相映衬,彼此配合。12.不能,“不仅是”

表示不单单是,并不否定“是”,与“不是”意思矛盾。13.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

味。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艺术成就。14.第一句话为第一层;从“假山的堆叠”到“只觉得身在山

间”为第二层,其余为第三层。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

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

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 叶圣陶,名 绍钧,著名的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举例子、打比方)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

可否?为什么?

[“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

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

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

句强。]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

后一一对应。]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图画]。

8.“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

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

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

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

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

准确。]

(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

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

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

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

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

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

一致。(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

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 ③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宽敞。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

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美的图画。

(三)(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

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

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

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

翻了一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回廊(láng)○2镂空(lòu)

9、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作比较,打比方。]

10.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举例子。]

第二篇:阅读理解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这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他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推动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随后就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摔跟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多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注]①活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一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17.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严冬海猎 陈秉汗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

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爸爸的咳嗽声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角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兰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鱼篓、干柴困,快步向海滩走去。她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暗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湖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困,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的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留下海里。深夜是海水不同白天,像冰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贬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它们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鱼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娄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的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胆子一头是鱼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选自《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有删改)

16.阅读文中两处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分)17.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18.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3分)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两个原因。(4分)

第三篇:《中国石拱桥》课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中国石拱桥》课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

A、由本质到现象

B、由具体到概括

C、由一般到个别

D、由原因到结果 3.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5.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6.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二、阅读: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3.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运用比喻,或列举数字,或引用古籍,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

(1)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4.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边句子中加黑词语的作用。(1)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三、阅读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从下列四种划法中选出一种正确的,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3.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

4.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 6.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中国石拱桥》答案:

一、1、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2、C

3、不能调换,先写形式,是桥所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3、C。

4、“几乎到处都有”是说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用上“几乎”,表达准确。

5、6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1、c 2.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人不知其所以为”。‖„„“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还刻着他的名字。

3、(1)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2)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大拱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3)引用古籍,说明赵州桥设计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4)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5)答:引用古籍和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的形式美观。

4、(1)“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作者在说明事物特点时,既有一定的资料作根据,又有资料掌握不全的顾虑,所以必须留有余地。“可算”在这里,表示对所下结论不作绝对肯定,这也是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点。(2)“两肩”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小拱在大拱两端之上,而不是与大拱平行的位置。“各”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分布和数量。

三、1、B

2、①历史悠久。②结构精巧。③强度高,坚固耐用。④形式美。

3、鲜明突出地说明了卢沟桥坚固的特点。

4、大拱左右的石拱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课文中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5、“几乎”是对“与河面平行”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与河面平行”,强调了路面平坦的程度。

6、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描写不但能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而且使文章富有色彩。

第四篇:《中国石拱桥》课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中国石拱桥;(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B)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1.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2.根据你对(A)段中划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3.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4.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写在横线上;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 中国石拱桥

(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出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B)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与河面平行。每两个.8米,路面平坦,几乎..

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独拱石桥,一个是联拱石桥。(2分)

2.根据你对(A)段中划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3分)3.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将关键词语用曲线标示出来。(2分)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或“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4.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写在横线上。(2分)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水平和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

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作者引用张鷟的话,既说明了赵州桥的5.外形,又突出了桥的 形式优美 的特点。(2分)

6.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1分)(1)巧妙绝伦:类 .(2)语无伦次:条理,次 .

7.“中部略窄”中的“略”体现在文中何处,请找出有关句子加以说明。(2分)

7.“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两端与中部相差0.6米,用“略”显得很准确。

8.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赵州桥的以下特征:(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单音节形容词)(2分)

(1)用料省(2)强度高(3)形式美(4)结构巧

9.“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的“设计”指的是(1分)(C)A.赵州桥 B. 两端宽、中间窄 C.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D. 大拱 10.(B)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1分)(B)A.从主要到次要 B.从整体到局部 C.从现象到本质 D.从特点到用途

11.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同时引用张嘉贞的话,说赵州桥“制造奇特”,又引用张鷟的话说

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其角度各有不相同。(3分)(1)作者的话是从总体 上说的。

(2)引用张嘉贞的话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的 构造奇特(3)引用张鷟的话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的 形式优美 12.“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说说这句话中“主要”与“杰出”两个词的表达作用。(3分)(1)主要:表明设计者不止李春一个(2)杰出:表明成就不同一般

13.从文中概括出卢沟桥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仅限用四个字回答)(3分)答:①历史悠久②结构完整③形式优美 14.(B)段文字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1分)15.(B)段中加横线的部分(2分)(1)从表达方式上看运用了(B)A.说明 B.描写 C.议论 D.抒情(2)从表达效果看属于(A)

A.生动说明 B.平实说明 C、事理说明 D、事物说明

16.(B)段文字中加点的“约”、“几乎”两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了,那就变成了“桥宽8米”、“路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与实际不符,语言就不够严密。

17.(A)段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为了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和形 式优美)

18.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B)

A.选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B.选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选文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D.选文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19.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不能去掉,“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结论才更符合实际情况,符合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的特点。]

20.(A)段文字的中心是:[赵州桥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1.(A)段开头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有什么作用? [使用科学测量得来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给人以具体明晰的印象。] 22.(A)段介绍赵州桥特点,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全桥结构特色

与四周景色的配合顺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的特点呢? [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 23.把这段文字分为四层,简述各层意思

[??年间//桥长??联拱石桥//永定河??坚固//桥面?? ①建桥时间②结构特点③结构坚固④形式优美。]

24.作者引用“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高度评价桥的设计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中国石拱桥阅读 阅读第五段回答问题: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赵州桥 2.本段共14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 第一层:总写赵州桥的雄伟和制造奇特 第二层:从四个方面介绍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第三层:总写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还补充介绍了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 3.本段的中心句是: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4.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它站的角度是:总体外观;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

其所以为”他站的角度是:施工技术;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他站的角度是:艺术效果。5.“长达37.4米”指大拱的长度。

6.“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7.“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句话的主干

是:水平和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这句话采用的表达方式石:议论。作用是:与本段开头的第二句话相照应,再次强调了赵州桥的价值,突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8.作者引用唐朝张鷟的话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的外形及形式的特点。作者引用张嘉贞的话:既说

明了赵州桥的制造奇特,又突出了其施工技术的巧妙绝伦。9.赵州桥的四个特点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排列。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赵州桥四个特点?

一:赵州桥是一个独拱桥。二:说明赵州桥创造性的设计——拱上加拱。三:说明大拱拱圈的作用。四:全桥的结构匀称,古朴美观。11.本段的结构形式为:总——分——总

1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的优点是? 一:节约了石料。二:减轻了桥身的重量。三: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四:拱上加拱,桥身更加美观。

13.本段的说明方法有:①列数字、③引用④列数字⑤打比方⑥——⑧作诠释⑨打比方、列数字⑿ 引用、打比方

14.本段中介绍赵州桥的第一、三个特点都是关于大拱的,第二个特点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

拱作者为什么不在介绍完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后,紧接者介绍它的第三个特点,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而在中间插入对小拱的介绍?

因为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赵州桥首创敞肩拱的主要特点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则其它拱桥也有并列砌筑的,所以按其特点的大小,有主到次作为列举顺序。

15.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②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主要“突出李春的重要地位,但同时说明李春不是唯一的设计者。阅读第六段,回答问题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卢沟桥 2.本段共9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第一层:写卢沟桥的修建时间

第二层:介绍卢沟桥的桥长桥宽,以及它石联供石桥的特点 第三层:与以前的两岸河堤相比,写卢沟桥的结构坚固 第四层:介绍柱头上的狮子,强调卢沟桥的形式优美

3.本段的说明方法有:②列数字③列数字④列数字⑤下定义⑥作比较⑨摹状貌 4.这段文字的第九句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作用是:说明卢沟桥的形式优美,强调它的价值。这句采用摹状貌的作用是:突出卢沟桥的优美。这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拟人

5.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是:联供石桥。由2个以上并列在一起的石拱构成的桥,就是联供石桥。卢

沟桥是由11个石拱相连构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它也被称为:联供石桥 6.这段文字运用了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7.第二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雄伟第六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卢 沟桥的结构坚固。

8.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约”是大约的意思,准确的说明了8米是个约数;“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的说明了桥面与河面的平行关系 9.本段第二、三句列数字的作用:

这些数字都是经过科学的测量得来的,准确的说明了桥的规模。说明文要掌握的内容

一、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就是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章,目的是让读者对事物和事理有一定的了解。

二、说明文的种类:

1、从说明对象上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从表现手法上分:一般性说明文(平实性)和生动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无区别另一事物的标志。

四、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五、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作诠释、摹状貌、打比方、列数字、配图表、引用。

六、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

第五篇:·如何做阅读理解题

·如何做阅读理解题

一、题型特点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同学们语言运用、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测试内容大致有:具体事实、中心思想、隐含意义及词句理解等。其主要形式是: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体裁以记叙文为主,兼顾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题材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科普等。

二、答题技巧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地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地进行第二遍阅读,以做到有的放矢。这时,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抓住5个W(即who,when,where,what,why)和一个H(即How), 对于事实性的细节题,诸如事实识别,计算、识图、排列顺序等一般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明显的答案;对于深层结构的理解题,诸如文章的内涵、主题、中心、作者的意图、文章的结论及词句的理解等,须研究上下文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挖掘内涵,体会弦外之音,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进而敲定答案。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地再看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

下载13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理解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理解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理解题二

    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这个春天,小沈阳太火了。有人说小沈阳今天的火,是因为他的师傅赵本山,而我认为,小沈阳今天的火,源于我们娱乐视线中已经存在了若干年的“小丑文化”的泛滥。在......

    议论文阅读理解题

    议论文阅读理解练习卷答案 (一) 1. 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2. 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

    11周阅读理解题

    亲情型文章阅读 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

    古诗词阅读理解题

    1.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⑴分)(四川卷) 秋暮吟望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

    言语理解题5篇范文

    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典型例题分析 分享 作者:似水流年 已被分享5次 评论(0) 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直以来承载了数以百万计考生的梦想,所以用万......

    小王子阅读理解题1

    《小王子》阅读测试题 六一 徐爱英 选择题 1、六岁时,作者想成为 A 飞行员B 作家C 画家 2、作者失事(出故障)于 A 撒哈拉沙漠 B 戈壁沙漠 C 科罗拉多沙漠 3、小王子说好的那幅......

    匆匆阅读理解题第一套

    匆匆阅读理解题第一套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

    饮酒赏析与理解题

    一、赏析与理解题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示例二: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