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读《马可·波罗游记》有感
魏尚贤1103100544经济学基地班 100
5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他在书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中国人的智慧,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中国在全书中分量很大,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马可·波罗游记》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通过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元朝的强大和昌盛,从书中附录的马可·波罗旅行中国路线略图上可以看到元帝国的疆界非常宽广,南到印度,北到俄罗斯南部,西到中欧,横跨欧亚大陆。虽然书中所述很多地名和现在不太相同,甚至有很大出入,但是从其中可以看到当时元朝的强盛。也可以从书中所描述的战争感受到当时元朝统治者扩张领土的野心以及战争的残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了解蒙古族兴衰史增加了一些素材。
《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知识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二千多年前,中国人已经使用煤炭作燃料,然而,十三世纪欧洲人还根本不懂煤炭是什么东西。马可·波罗看到中国人用煤,还以为那是一种可以燃烧的“黑色石块”。游记里写道:“整个契丹省到处都发现有一种黑色的石块,它挖自矿山,在地下呈脉状延伸。一经点燃,效力和木炭一样,而它的火焰却比木炭更大更旺。甚至,可以从夜晚燃烧到天明仍不会熄灭。这种石块,除非先将小块点燃,否则平时并不着火。若一旦着火,就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在游记中,还记载了数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珍珠宝石等许多欧洲人所不曾见过的东西。这些都给欧洲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著名旅行家哥伦布也从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启示,非常钦慕中国的文明富裕,激起了冒险东航的决心。
书中没有用华丽的词藻进行耸人听闻的叙述,只是用旅行家口气把所见所闻的大量史实,让鲁斯梯谦记载下来。而马可·波罗在中国任职期间,了解到忽必烈喜欢听各地的奇闻轶事,所以他每次出访一个地方,都要打听那里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等等,回朝后禀报给忽必烈,博得他的欢心。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马可·波罗也可以说是充当了新闻记者的角色,在各地调查采访。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同时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这本书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同时,在《马可·波罗游记》以前,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是通过中亚这座桥梁间接地联系着。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之后,一条从中国经中亚抵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出现了,中国对西方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一大批西方的商人来到中国,中国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更深入了。但直到13世纪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贸易为主的经济联系上,缺乏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而欧洲对中国的认识,一直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间接接触上,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肤浅。因而欧洲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代开始了。马可·波罗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第二篇:马可波罗游记演讲稿
32号 林景熙:演讲稿
标题:历史上第一部让西方人感知东方的著作------马克·波罗游记 正文:介绍本书----出生,并讲述来到中国的所见所闻----感想,结束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家肯定对《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很熟悉了吧。
马克波罗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马可波罗游记》是由他口述,他的狱中好友鲁思梯谦笔录的传世之作,被认为是“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共分四卷,共有229章,每章叙述了一个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马克波罗生于意大利一个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当马可波罗第一次来到中国后,看到中国人民发达的经济文化而感到惊叹。它记述了当时东方最富强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对东西方新航线的开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著名的哥伦布就是很好的例子。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大将慧元发明的奶粉和肉松,以及当时很多其他国家没有的火炮,纸币等东西的那些章节。
我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促进中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并使西方后来居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走在世界的前列,马可波罗着实有着不可磨灭的启蒙功绩。我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之作,这本书为欧洲做了很好的模范文明世界,为欧洲人文的广大复兴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给了西方人巨大的鼓舞,激起他们对东方的向往和热情,(对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文艺复兴的兴起)。”
原本看这本书,我是把它当成类似《徐霞客游记》一样来读。可是后来我发现与徐霞客游记不同的是:《马可波罗游记》着重描述
商业与经济等内容,而《徐霞客游记》却着重于山水游记。看完后我不由的想,同样是走万里路,但是每个人的目的不同,看到的、得到的东西也都是不一样的。《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行走也是思考的另一种方式。
结尾: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第三篇:《马可波罗》读后感
《马可·波罗》今天看完了,掩卷遐思,马可·波罗不愧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在我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而且也可算是一位作家、总督。因为他写了风靡世界的名著《马可·波罗游记》,让欧洲人充满了对东方帝国的憧憬与向往:那是一个黄金遍地、珍宝充满的神秘帝国。哥伦布的世界旅行就是以它为导航的。
马可·波罗历经四年来到了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结下了深厚友谊,忽必烈几乎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特别信任与宠爱。马可温柔敦厚,爱写作,常把自己每日观察所得记下来。
在中国,有中国石拱桥——赵州桥,说望之如“长虹卧波”、“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可以上天。他考察了西南的西安、四川、云南。记录了蒙军与缅甸的大象兵激战的场面。
在中国,他还考察了东南的苏杭,做过苏州总督,当然也有对当年成吉思汗对常州的屠城与镇压。在西部,还记录了赤海的叛乱与平息。
马可在中国居住了24年,对中国的道路、驿站、税关、建筑、名胜都有详细深刻的了解。可以说比我们这些中国人还了解中国,而我们了解些什么呢?不应该向马可学习吗?
1291年,为护送可可真公主到了波斯。从泉州出发,经马六甲海峡,到波斯湾。1293年到达。可可真公主下嫁波斯新王子之后,马可从黑海回到威尼斯。
马可是中意两国人民的信使,促进了中意两国人民的了解,也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从他身上,我学到了顽强、坚毅、勇敢、忠诚、信念、观察、写作······马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第四篇:马可波罗项目申请报告
关于《马可·波罗》动画电视剧电影
项目申请报告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马可·波罗》动画电视剧电影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内蒙古江格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三、承办单位概况
内蒙古江格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2006年成立,张雄、孙海荣、张伟共同出资500万元成立的一家以高科技、艺术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公司。是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设立的“微软技术中心”,是“内蒙古动漫游戏协会”的主要发起单位,是中国农业大学中农富通公司的股东。
内蒙古江格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下,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的具体指导下,公司整合国内外先进资源,搭建技术传递、技术交流、技术人才培养的平台,承接内蒙古自治区重大动漫影视项目的制作。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各大高校,联合北京知名动漫制作公司,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动漫产业的蓬勃健康发展。提供高端MAYA技术培训、咨询和技术服务。二维、三维动画电影、电视剧制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传播蒙古文化和草原文化做贡献。同时,借助微软全球的制作开发、运作经验,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品的在全球推广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以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任命管理委员会对公司的运营进行监督和指导。内蒙古文化厅、内蒙古新闻出版局、内蒙古信息办、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内蒙古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教育厅等作为管理委员会成员。
公司经股东会讨论决定:公司开始104集动画电视剧、电视剧的创作与制片。同时,为了培养人才,筹建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校,收购“内蒙古能源化工学院”更名为“华北传媒学院”。学院的成立为公司及本地文化产业公司输送优秀的人才。公司与韩国、日本、法国、美国动漫公司以及内蒙古师范大学合作,从北京招聘多名业内资深人员,迅速组建了区内一流的制作班底。
公司创作定位:以草原题材为方向,蒙古族人文故事为基础,向世界宣传优秀蒙古族文化作为使命。
2009年公司制作的《国家的孩子》获得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 2010年公司组织、赞助内蒙古自治区科协“第三届内蒙古动漫节”。2015年组织内蒙古自治区科协23届“科普活动日”
公司确定做一部《马可·波罗》三维104集动画电视剧。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的支持下,打造《马可·波罗》三维动画网络游戏,全球推广。公司正在筹建“马可·波罗文化主题公园”。
四、项目发展目标
《马可·波罗》104集电视剧,每集15分钟,15*104=1560(分钟),1560*8000=12480000(元),《马可·波罗》动画电影票房收入应在3亿元以上,相关的文化附属产品在2亿元以上,版权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音像制品500万元以上。网络游戏在电影未上市之前,在市面上运营,开始免费,为收费与销售装备做铺垫。网游的盈利目标为1.5亿,并且植入衍生产品广告。
五、项目建设内容
(一)一期建设项目 《马可·波罗》104集电视剧
(二)二期建设项目 《马可·波罗》动画电影
(三)项目总投资
一期与二期工程总投资合计10500万元。第二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宏观背景
《马可·波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马可·波罗》以其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在文学史、社会发展史、思想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马可·波罗》这部蜚声中外的著名著作。
《马可·波罗》是通过童话式的夸张形式表现出来。在《马可·波罗》中,这是随处可见的基本艺术方法。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这是动画表现的特点。作为集文学,戏剧,美术,影视,音乐等特点于一体的动画,也自然要不断地从生活和历史中汲取营养,不断地充实和发展自己。动画作品作为文化产品的一种,自觉地融入到时代的大潮之中。文化产品必将越来越成为构成商品经济的资源要素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并且它自身也必将在时尚文化的引导下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
《马可·波罗》动画电影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文化产品。《马可·波罗游记》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游记》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以叙述中国为主的《游记》第二卷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因为前者是英、法两国对《马可·波罗》书深有研究的学者的英译本,其中附有丰富而有学术价值的注释,对理解《马可·波罗》书的记载极有帮助,可惜所译正文仅30章,仅及全书七分之一;后一译本是根据一种较新的《游记》版本,即称为《Z写本》的拉丁文写本,由意大利的拜内戴拖教授译为意大利文,又经人译为英文,张先生即据英译本译出。这一版本有许多记载为其它版本所无,弥足珍贵。不足之处是没有注解,因原英译本即无注解;又因“力求忠实,所有语句,类皆照译”(原书例言),使行文有欠简练流畅,但作为史料,仍极有价值。
1、项目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马可·波罗》史诗的重大意义和分章结构的特点;《马可·波罗》史诗的情节类型和叙事方式的特点;《马可·波罗》史诗的鲜明主题和幻想文学的特点;《马可·波罗》史诗童话式的夸张和起伏跌宕的故事特点。等等,所有这些都非常适宜用动漫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2、项目需要加大投入尽快实施
根据《马可·波罗》的资源条件,在政府配套政策支持下,项目建设单位已经对《马可·波罗》做出了详尽的发展开发制作规划,描绘了发展蓝图。为适应国家及地区的旅游文化业发展形势,规划中的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尽快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使项目尽快变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章 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目标市场定位 全国青少年,世界青少年。第二节市场变化趋势分析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着古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把亚平宁半岛和中国紧紧串在一起。今天,当意大利与江苏又一次站在“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他们将共同写下全新的“马可·波罗游记”。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对意大利来说并不陌生,历史上马可·波罗就是从意大利出发到了中国,现在中国提出这个战略是历史的一个回溯,它将让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看到并了解现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 在最近结束的“中国梦•世界情”中意总裁圆桌论坛上,意大利威尼托大区副主席朱塞佩·潘(Giuseppe Pan)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做了这样的解读。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副主席朱塞佩·潘(Giuseppe Pan)和
中企馆执行副馆长朱裕华
朱塞佩·潘说,意大利威尼托大区中,“水城”威尼斯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维罗纳旖旎的风光,每年吸引了大约6500万的旅游人数,让威尼托大区声名远扬。其实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威尼托大区还有诸多资源没有被挖掘,例如,威尼托大区葡萄酒产量占意大利的35%,阿玛罗尼(Amarone)的红酒品牌更是享誉世界。此外食品加工业、珠宝、精细仪器加工等均在意大利占有重要地位。威尼托也在紧跟全球化的步伐,通过上面的这些优势产业来打造国际品牌,让威尼托成为欧洲一个新的经济中心。
朱塞佩·潘表示,现在,意大利威尼托和中国的合作主要是在手工业和服装业,这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家来意大利投资的主要领域,中意之间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还没有很大的突破。他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给了威尼托很多启发,中国的很多知名企业现在正在借助这个战略,走向国际。对意大利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威尼托大区愿意在政策还有基础设施方面为中国知名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吸引他们来意大利投资。
带着这样的愿景和期望,朱塞佩·潘带领威尼托大区的企业家代表团来到了这次中意总裁圆桌论坛。除了威尼托大区之外,这次论坛还吸引了伦巴第大区和西西里岛等地的企业家,与中国北京、上海的企业家齐聚一堂,寻找合作商机。
美中商业文化协会会长张铁军
美中商业文化协会会长张铁军是此次圆桌论坛的发起人之一,他介绍说,“我们把这次论坛的主题定位“中国梦•世界情”,“中国梦”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就是品牌全球化,“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企业实现‘中国梦’搭建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终点,意大利将会从中受益,美中商业文化协会旗下的上千家核心会员希望能够借助这个战略的实施,在意大利寻找合作机会。”
张铁军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企业在品牌管理,在企业海外投资和资产全程配置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品牌,品牌对中国来说当年是一个简单的请进来走出去,现在中国到了一个新阶段,应该把品牌的策略和品牌的管理,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这方面,意大利培育出来众多世界级品牌可以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多实际的参考经验。“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激活了中国和欧洲的交流往来,这样的学习机会对中国企业家来说求之不得。
第三章 项目内容摘要
马可·波罗小时候,他的父亲和叔叔到东方经商,来到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并朝见过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还带回了大汗给罗马教皇的信。他们回家后,小马可·波罗天天缠着他们讲东方旅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引起了小马可·波罗的浓厚兴趣,使他下定决心要跟父亲和叔叔到中国去。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父亲和叔叔拿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带领马可·波罗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中国了。然而,这时却发生了意外事件。当他们在一个镇上掏钱买东西时,被强盗盯上了,这伙强盗乘他们晚上睡觉时抓住了他们,并把他们分别关押起来。半夜里,马可·波罗和父亲逃了出来。当他们找来救兵时,强盗早已离开,除了叔叔之外,别的旅伴也不知去向了。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来到霍尔术兹,一直等了两个月,也没遇上去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是让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却步的路。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饥渴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一到这里,马可·波罗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丽繁华的喀什、盛产美玉的和田,还有处处花香扑鼻的果园,马可他们继续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他们经玉门关见到了万里长城。最后穿过河西走廊,终于到达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这时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们离开祖国已经过了四个寒暑了!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并向大汗介绍了马可·波罗。大汗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携他们同返大都,后来还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与富有让他惊呆了。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他每到一处,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后,又详细地向忽必烈大汗进行了汇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17年很快就过去了,马可·波罗越来越想家。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大汗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1295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四载的亲人身边。他们从中国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从东方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9月7日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
经过血与火的残酷洗礼,在经历了南宋末年的毁灭性打击之后,中国文化在元朝又开始恢复元气。经过两次西征,元朝疆域辽阔,东西方贸易往来畅通无阻,十分频繁,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技术都是元朝时传入阿拉伯的。由于比唐宋更为宽松的对外政策,“色目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大大提高,大量外国旅行家、商人、传教士、政府使节和工匠,都从陆路、海路来到中国,他们当中的部分人长期旅居中国,有些人还担任政府官员。据统计,这些人分别来自高丽、不丹、尼泊尔、印度、波斯、伊拉克、叙利亚、摩洛哥、波兰、匈牙利、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阿富汗等国。归国以后,他们把自己在中国的见闻记录下来,又传播开来。这些游记,成为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有力媒介,这些游记中最有名的是《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家,1254年出生。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们于13世纪60年代曾到中国经商,获利甚丰。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把年轻的马可带到了中国。他们到了中国,并进宫觐见元世祖忽必烈。此后,马可?波罗就留在朝廷做事。
马可·波罗聪明好学,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还熟悉了许多宫廷礼仪和政策法规。同时,他还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文化和科学技术,他聪明好学、博闻强记,深得忽必烈的信任。年轻的马可·波罗,除了在朝廷和大都(北京)做应差外,还经常到外地视察或出使外国。有一次,皇帝叫他到云南办事,从大都出发,穿过山西、陕西、四川,深入到川藏边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到达云南,任务完成后他又进入缅甸北部。足迹所到之处,一一考察了当地的民情风俗、物产资源。回来以后,又一一向皇帝作了汇报。忽必烈对他非常满意。
果然,后来元世祖就派他到扬州担任总督,扬州自唐、宋以来就是重要商埠,管辖地二十四个县。马可·波罗在扬州期间,秉公执法,深得百姓们的爱戴。让一个外国的年轻人担任地方长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更何况扬州是东南重镇。在此期间,由于他秉公执法,深得百姓爱戴。后来,皇帝还派他出使南洋,他到过越南、爪哇、苏门答腊、马来西亚,还可能到达过印度和斯里兰卡。
在中国生活25年后,马可·波罗回到家乡。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被关在热那亚监狱中。马可·波罗因为从东方回来已经很有名望了,虽然成为阶下囚,为消磨时光,他经常向同狱的人讲述东方各国的奇风异物。一同坐监的难友鲁思蒂谦诺听得饶有兴趣,他是一位作家,他觉得马可?波罗的见闻很有意思,如不写成书,实在可惜。于是马可·波罗口述,鲁思蒂谦诺整理,一部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就这样诞生了。1299年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结束,马可?波罗获释回到威尼斯,从此,他经营商业,并娶妻成家,生有二个女儿,再也没有出外远游。1324年,70岁的马可·波罗逝世于威尼斯。
《马可·波罗游记》是世界旅游文学的瑰宝,书中既描绘了雪山大漠的壮丽景观,又画记录了城镇都市的优美风情,对于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大都、苏州、杭州等,都细致描绘,让读者如亲临其境。这些故事加上马可·波罗的传奇经历,以及奇闻轶事、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更是增加了全书的神秘色彩。对于长期被阿拉伯人封锁在欧洲大陆、与外界隔绝开来的欧洲人来说,《马可·波罗游记》无异于一部天书,他们读到后的新鲜、兴奋和激动之情简直无以言表。一时之间,人们争相传阅、翻印,人们称它为“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引起了他们对东方的向往。正是由于这本书,才有了后来的地理大发现,人类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看到了近代文明的曙光。
一本书改变一个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一本书改变整个人类,也不算特别罕见。但一本书改变世界这么多,除了《圣经》,恐怕就是《马可·波罗游记》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马可·波罗游记》这样的书感到无比骄傲,因为在这本书里,有很大篇幅写的都是中国,它的问世,是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如今,地理的封闭已被打通,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来中国观光游学的外国宾客比过去的任何时代都多,假如我们能为他们量身订做一批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优秀影视作品,作为国礼,送给他们,让他们每人一套,把中国人的祝福带回他们的国家,必将在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民族影响力与亲和力方面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相信这一“国礼工程”对人类历史的推动,并不亚于当年的《马可·波罗游记》!
第五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4-9《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著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围城》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应该属于三大战役的那种,~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骗的虚荣”……
但是,尽管受了骗,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赶上“~”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好像是废话)。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一定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们正如我一样。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的从小就了解,别人的很少去触及。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
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记》还需要再读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这应该是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