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情况报告
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情况报告
**市司法局
2013年,我市法律援助中心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效能、提升服务能力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行法律援助便民措施,不断畅通法律援助服务渠道,完善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方法,为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不断增强服务社会效果
(一)提升服务能力,加大法律援助事项办理力度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我市法律援助机构全面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了法律援助案件和其他事项的办理力度,基本实现了“能援则援”、“应援尽援”的既定目标。据统计,去年全市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239件,总计为2405名受援人提供了法律援助,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1388.93万元,办理其他法律援助事项16525件。
(二)深化管理监督,确保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在案件数量逐年攀升的情况下,我市提出了“零距离亲情服务、零收费无偿服务、零投诉优质服务”的法律援助三零目标,不断强调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质量,将案件质量视为法律援助事业的生命线。去年,我市通过建立完善律师、法律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档案,将近年所有法律援助案件根据案卷质量和意见反馈情况评分,登记在册。建档后,不仅可以通过补贴发放与办案质量挂钩的奖惩机制,来促使办案人员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指派案件,还可以全面掌握每名法律服务人员的办案水平、案卷质量,在指派案件时,便于中心选择责任心强、在案件的专业领域有特长的法律服务人员来承办案件。
(三)完善便民措施,打造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为了更好服务民生,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各项便民措施:一是拓展受理渠道。要求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发现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时,可作为法援案件先行受理,3日内报送法援中心审查,使有涉法需求且符合条件的群众能方便快捷的获得法律援助。二是推出四项承诺。即对所有来访、来电、来信人员推出免费咨询、免费代书、免费调解、免费送法规等4项承诺。对老弱病残人员和行动不便人员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三是简化受理程序。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做到五个当天,即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律师、当天提供法律援助。对情况紧急或者即将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援助案件,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四是建立援调对接制度。对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在进入诉讼程序之前,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代理其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再行提起诉讼或仲裁。对调解案件中,一方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经申请,由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代理其参与调解。五是落实与司法救助衔接机制。通过与公检法三家联合制定的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衔接制度,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法律救助双向通道,两年来,共为法律援助受援人申请到缓交诉讼费六十余万元,减免诉讼费二十八万余元,使困难群众能真正敢打官司,打得起官司。
二、巩固机构规范化建设,发挥法律援助网络体系作用
(一)推进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
去年3月,全省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召开后,我市及时通报了规范化建设达标的情况,督促尚未达标的三个县(市)按照“统一规划、标准规范、完善功能、运作高效”的要求,对照省厅的规范化建设标准,逐项逐条落实。通过努力,我市市县两级法援中心已提前一年完成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
(二)是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
在构建县、镇、村三级法律援助工作网络,依托乡镇建站率和村(居)委会联系点设立率均达100%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在社团组织以及相关部门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步伐。同时,为了切实发挥了部门、社会团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中心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协作、沟通,根据各工作站的实际情况,定期派驻工作人员,给予业务指导。如:考虑到春节前是农民工讨薪的高峰期,市中心委派了两名律师驻点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站半个月,期间为百余名农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帮助他们追回了五十余万元拖欠工资。
(三)推进“12348”法律援助咨询专线建设
为了更好的保障“12348”热线的运行,我市推出了三项举措:一是完善专线管理制度。出台了《“12348”专线管理细则》,要求市、县两级法援中心都设立专线接听场所,组织安排专业人员值守热线平台,确保线路畅通。市中心通过每日对各县市“12348”接听情况进行抽查,每月进行情况通报,加强业务指导,率先实现了专线的省、市、县三级无障碍转接。二是定期培训接听人员。专线开通后,及时组织了接听人员的培训,提高接听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接听人员的表达技巧。三是确保解答咨询质量。市中心开通了两个“12348”专线坐席,聘请了两名资深社会律师值守,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咨询解答。为了更好的落实对疑难问题的预约答复制度,我市成立了由律师协会专业委员组成的专家咨询团,对疑难问题,预约专家为群众提供专业领域的咨询服务。
三、创新法律援助宣传,扩大法律援助社会知晓度
(一)加大农村法律援助宣传力度
为加强和改进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我市组织开展了“大走访下基层,法律援助促和谐”活动。活动中,通过走访部分低保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农民工家庭等弱势群体家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宣传法律援助对象、范围、程序和咨询电话;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引导他们理性表达诉求,合法维护权益;简化程序,现场受理农村贫弱群体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为低保群众发放《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卡》,使持卡群众直接获得法律援助。
(二)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活跃着一支百余人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主要是由大学法律专业在校师生组成的,专业素质较高。为了充分发挥了这支队伍的效用,每个季度都会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活动,主要是到城区中心广场或周边街道、社区、农村进行法律援助宣传和社会调查,在法援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为群众开展多种形式法律服务,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
(三)加强与电视、报纸等媒体合作
为了丰富宣传形式,展现法援工作成效,我市在省、市、县三级电视台和报纸,陆续报道了一些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办理效果较好法律援助案件,系统地宣传了法律援助制度和取得的可喜成绩。通过和媒体的合作,感觉这种形式的宣传是老百姓非常喜闻乐见的,具有广泛的宣传效果。于是,市法援中心联系**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法治**》栏目,并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拟制作了10期专题系列报道,全面报道我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办理的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充分展示法律援助工作扶贫、助弱的服务宗旨和现阶段的工作成果,目前已制作了6期。
2013年,我市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任务在多方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强化服务,扎实工作,真正把法律援助这项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办好、办实,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篇:民权县法律援助民生工程2010年工作总结
民权县法律援助民生工程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们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开展十项民生工程法律援助工作的有关要求,修订完善了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和考评细则,把落实法律援助工作具体措施、人员分工、责任目标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形成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全面推进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现了法律援助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效统一。
一、落实情况
截止12月20日,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26件(其中,民事292件,刑事33 件,涉及农民工的52件),与上年相比增长53.7%;已办结归档199件(其中,刑事17件,民事182件),为群众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286万元;共举办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29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份,解答群众法律援助咨询4300多人次。4月7日,我县承办的张付章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被评为全省“第五届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件”;9月4日,我县作为全国两个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特邀基层代表应邀参加了司法部和农民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法律援助工作座谈会,介绍了近三年来我县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情况和经验;11月19日,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总结交流了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经验,法律援助中心受到市局通令嘉奖。
二、主要做法
(一)党委政府重视,把法律援助列入民生工程。在今年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县编委又批准增设了法律援助工作股,将法律援助列为行政序列,强化了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监管职能;县政府将法律援助工作列为2010全县的重点工作之一,将法律援助工作经费财政预算由2009年的5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0万元,增长率达100%;县司法局党组专门成立了落实民生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为法律援助中心调配业务车辆1台,改善了法律援助的办公条件。
(二)开展规范化建设,不断延伸法律援助工作网络。一是实现了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在乡镇建立18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行政村设立525个法律援助联络点,聘任村级法律援助联络员525名,在工、青、妇、残、民政、公安看守所等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法律援助工作网络。二是在一楼建立了规范化的法律援助接待室,接待室设置了宣传资料栏、饮水机、公示栏、执业律师名册等便民服务资料,法律援助中心接待人员统一挂牌上岗,实现了接待规范。三是推行律师值班制度。在县法院信访室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办公室,将律师值班办公室工作职责、法律援助范围、条件、程序等制成版面上墙公示,统一印制了《接待咨询来访人员登记表》、《接待来访咨询登记表》、《接待咨询情况汇总表》等表格,编制了律师值班安排表,安排不同专长的社会律师轮流值班,免费为当事人即时提供法律咨询、指导、代理或其他法律服务。四是进一步完善了“12348”法律援助专线接待制度和“法律援助节假日值班”等工作机制,建立了法律援助舆情分析、受理点各项工作月报告、非诉讼案件限时办结、疑难案件集体讨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实行了法律援助办案流程网络化管理,实现了对法律援助各个环节的实时掌控。
(三)落实便民措施,确保法律援助便捷高效。一是组织开展了“法律援助进农家”等系列便民服务主题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巡回展出宣传版面、入户走访、上门受理申请、回访受援人等形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方便群众接受和选择法律援助服务。今年以来,共走访农户6610户,发放便民联系卡1360长、农民法律知识读本1100册、法律援助宣传单7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法律援助咨询1300余人次。二是建立了农民工维权“快速通道”。对农民工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减少审查步骤,快速启动援助程序,实现当事人申请“零等待”,今年以来已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52件,帮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90多万元。三是开通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直通车,通过对因身体行动不便申请人提供上门服务、定期到交通不便、离集镇较远的偏远村委开展法律援助专项宣传、巡回到各乡镇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建筑工地、民营企业排查受理案件等方式,为群众排忧解难,实现了对现有县、乡、村、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的有效延伸。
(四)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是配合依法治县办公室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进农家”活动,对农村流动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用工、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先后参与送法下乡活动8次,发放法制宣传资料800多份,解答群众咨询69人次。二是充实了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等2000多人的法律援助潜在对象资料库,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就办案过程中发现的各类社会管理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三是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法律援助全过程,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民事案件,在诉前、诉中,由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根据当事人意愿进行调处,从而降低诉讼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有效地减少了案件久拖不决或不服判决引发的上访事件。在今年已办结的199件法律援助案件中,通过调解结案的占71.3%。四是建立法律援助舆情分析制度。县法律援助中心在受理案件、接待咨询、12348法律援助热线解答、案件办理等过程中,加以分析、梳理,提炼出社会关注的具有普遍性、动向性或特殊意义的情况和问题,按咨询类、办案类和重大突发案件类三个类别每月形成书面舆情分析报告,及时上报党委政府或转达有关部门,为其正确有效地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法律援助社会知晓率。一是成立法律援助宣传小分队,由主管副职带队分赴各乡和县直有关单位开展法律援助知识专题讲座,先后对10个乡镇的乡村干部、县直300名入党积极分子和150名党务干部、县委组织部招录的140大学生村干部进行了培训。二是结合司法所“一周一村一天”工作法、“一村一干一警”平安建设、“民调员走村入户”、“律师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让群众更多地了解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三是利用纪念日开展专题宣传。为了纪念《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七周年,我局组织全县开展了“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组织30名“一村一干一警”包村干部,分别于9月4日、10日,分赴各自分包村委,开展“法律援助专题宣传”大走访活动,共走访农户610户,发放便民联系卡1360张,发放农民法律知识读本110册、法律援助宣传单2100份,张贴法律援助宣传画报26张,现场解答法律咨询310人次。四是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先后在网络、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表法律援助事迹稿件190多篇,使更多的群众实现了从知道、了解到接受、选择法律援助的转变。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便民、惠民的实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在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相关工作的落实中,却存在着司法行政机关单打
一、法律援助机构唱独角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衔接不统一,缺乏相互间的衔接配合细则和具体的工作责任;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中,在行政部门的查询相关资料是否收费,相关部门没有出台明确的文件依据;受援弱势群体在接受法律援助过程中,除司法行政机关环节下的法律服务费用得到援助外,其他的维权费用没有着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主动接受法律援助的积极性。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三篇:巴塘县2011年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意见
巴塘县2011年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是贯彻省委九届八次会议和全县法律援助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是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是推动法律援助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机遇。法律援助纳入全县十项民生工程并列入县政府对各乡镇党委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充分表明党委政府对司法行政和法律援助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司法所应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加强规范化建设、努力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富民惠民政策。
二、目标任务
全年实现法律援助服务受援人群300人(次);根据各司法所具体情况、2010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因素,全县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分解见附表
三、工作标准
服务受援人群300人包括: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包括诉讼、仲裁)10件,每件案件按服务2人(次)计算,核算20人(次);办理其他法律援助事项(包括法律咨询、代书各类法律文书、出具法律意见书、调查取证等)280件,每件事项按服务1人(次)计算,核算280人(次)。
四、目标考核
目标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为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目标责任单位,单位主要责任人为第一责任人,由县司法局对其进行考核。
五、考核方式
各乡(镇)司法所在每月1日前将上月实施情况报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6月10日前上报半年工作总结。12月1日前完成自查并上报《xx乡(镇)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目标完成自查报告》。各乡(镇)司法所完成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任务作为该司法所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逐项抓好落实,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工作专人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拓展服务领域,突出重点服务对象,扩大覆盖面。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动将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权益保护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建立法律援助介入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和化解群体性纠纷、突发事件。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果。适应困难群众实际需要,推行电话申请、网络申请、邮寄申请、上门受理等服务方式。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方便当事人异地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降低维权成本。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引导当事人采取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努力实现案结事了。要强化对办案过程的监督,切实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努力推进法律援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把全面建立和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和便民服务、规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推行网络申请,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审查、指派等办案流程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队伍素质。切实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更好的适应法律援助工作的专业化要求;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善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着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准确把握处置突发事件的原则方法。
(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重点抓好法律援助化解矛盾和典型案件的宣传报道,扩大影响、提高法律援助的公众知晓度。
第四篇:我区积极打造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我区积极打造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近年来,朝阳区法律援助中心认真贯彻相关精神,加大工作力度,制定新措施,狠抓落实,积极打造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亮点”。
亮点一:法律援助网络建设全覆盖
为方便群众就近申请法律援助,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我区以法援中心为核心,以43个街道、地区司法所和工、青、妇、老、残、消协等6个社团组织为依托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以社区调解室为依托成立法律援助窗口,从而组成三级法律援助组织网络。这个网络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发挥法援中心主导职能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和社区法律援助窗口的作用,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全区联动的整体合力。另外,我区还在军营和监狱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开展送法进军营、进监狱活动,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亮点二:打造精品“12348”法律咨询服务专线
为做好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工作,我区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完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方便。充分发挥“12348”法律援助专线电话的职能作用,确保线路畅通,专人值守,处理及时。十年来我区“12348”法律服务成果显著,为弘扬法治精神、创建便民利民的和谐法制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亮点三:创建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服务机制
中心始终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每年“两节”期间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服务月活动,为农民工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加快受理、指派速度,同时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农工兄弟能够安安心心回家,高高兴兴过年;此外,中心针对农民工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在社区利用法制宣传栏开辟农民工合法权益专版,深入到农民工施工地、经营地、居住地,免费向农民工发放与农民工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工知法守法,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增强法制观念。
亮点四:拓宽法律援助案件受理范围,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本着“能援则援、应援尽援”的原则,中心不断放松经济困难标准的审查,降低法律援助的门槛,扩大受援人范围,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法律援助的需求。同时,为保证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中心制定了各种严格的工作制度,做到从法律援助的接待、受理、审批、指派到案件的办理、监督、归档、发放补贴等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章可循。严格的管理程序、灵活的案件受理原则、高效的指派流程、细致的归档步骤、人性化的奖惩措施,保证了办案的质量和效果,确保法律援助工作顺利开展。
亮点五: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应急工作机制”
为妥善处置法律援助突发事件,中心本着“特事特办,简化程序,特事快办,及时处理”的原则,建立了法律援助应急工作机制。对于影响力度大、涉及范围广、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突发事件,尤其是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心及时妥善处置,第一时间指派律师、跟踪案件进程,坚决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同时,在接待或办案过程中加强舆论引导,做好疏导工作,引导民众用理性合法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民生工程(养护报告)
2012年福鼎市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市交通局认真贯彻落实福鼎市人民政府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指示精神,切实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放到农村工作重要位置来抓,统一领导、分级责任,采取有力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任务。全市养护总里程:县道139.352公里,乡道655.72公里,村道156.35公里。2011年共下达省、市、县三级小修保养总额252.7162万元,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二、2012年计划目标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管养路段公路养护质量逐年提高,公路路容路貌逐年改善,得到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及公路沿线群众的好评。
通过2011检查考核,各乡(镇)能按照《责任书》的要求逐一落实,从行业层面层层签订责任书、合同书,逐级分解落实责任,明确管理养护的任务目标和奖惩措施。在具体工作中,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和奖惩,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落到实处。群众对农村公路养护的积极性也日益提高,养护质量较上有明显改善。基本树立了“人民公路人民养、养好公路为人民”的思想,福鼎市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不断提升。由于采取了一
系列的养护措施,从而较好的解决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失管失养问题,确保我市农村公路级级有人管,条条有人养。
继续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示范点”和“示范路”,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从年初开始,在全市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试点乡镇”创建活动,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同时,突出管养亮点,以前岐镇为试点作为农村公路重点路段,以“示范点、示范路”活动为载体,检查督促管养工作,使农村公路的面貌焕然一新,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根据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等有关文件精神,福鼎市交通局相关部门将于7月底和12月初对全市农村公路进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并按要求限期进行整改,下达省、市、县三级补助资金。
三、存在问题5、6月份连续强降雨导致全市农村公路出现大面积溜方、塌方,县道公路损毁严重,通过抢修,确保了农村公路暂时通行,经测算完全修复尚缺资金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