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学习第三段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3、提问:战士们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学习第四段
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军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仍然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
(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的枪弹,()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9、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0、学生交流。
11、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2、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第五段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第二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钧一发”等词语理解课文。(难点)
3、积累近义词和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课件播放:课题质疑。(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用“△”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字,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或标注拼音,画出重点词语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学生自学本课生字词,(结合语文天地我的摘录笔记)指名学生认读,纠正字音。(课件出示)
3、理解词语意思。(课件出示)
4、积累整理近反义词。(课件出示)
三、合作互助:
1.小组间互相说说自己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2.探讨互相学习习近平义词和反义词的方法。
四、展示交流:
1.汇报自己学习生字词的方法。2.汇报探讨学习习近平反义词的方法。
五、当堂检测:
出示练习册中1、3、4的题目,学生自主完成。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题中“飞”、“夺”两个字的含义,体会红军战士是怎样战胜艰难险阻,取得夺桥战斗的胜利,激发对红军战士的崇高敬意。(重点)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难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板书:飞夺泸定桥)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目标。
二、自主探究、初学课文:
先学:
1、完成探究点一:阅读三、四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样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红军在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阻击的敌人: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
饥饿和疲劳: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可是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恶劣的条件: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2、完成探究点二:当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抢先到达泸定桥时,摆
在他们面前的又是什么,泸定桥原来是怎样的?红四团到达时又是怎样的?在文中分别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图片形象的展示摆在面前的困难。课件:12—16)
3、完成探究点三: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中的“飞”和“飞夺泸定桥”的“飞”意思一样吗?
小组互相讨论尝试回答,教师适当点拨:不一样,“飞夺泸定桥”的“飞”表示神速,极快。喊的“飞”指“飞行”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的疯狂态度,暗示红军想过桥,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不可能。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小组讨论学习,在书中勾画相关内容,并学习简单批注。)
4、总结全文
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惊心动魄的战斗,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三、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组长组织大家积极参与,做到优帮中、中帮学困生。
2、小组内的学困生尝试汇报,组内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
3、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四、当堂检测、能力提升:
练习册6题2、3小题。
五、板书
飞夺泸定桥
原因 经过 结果
北上抗日 抢、夺 奔赴前线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第三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清理文章条理。3.学习课文相关语段,体会泸定桥的难和险。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读
1.教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成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2.指导学生读题目。(强调“飞夺”)3.指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教师归纳。
(1)泸定桥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3)怎样飞夺泸定桥?结果怎样?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本文探究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导读:现在,情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可谓。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利用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关键、心惊胆寒 震耳欲聋 千钧一发 奋不顾身 激烈 搏斗 诡计 击溃 索性 狼狈 水流湍急 浩浩荡荡
(3)画出直接描写泸定桥的语句。(4)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5)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2.学生自渎课文。
三、集体反馈,理清条理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再全班读,教师强调部分省字的读音和书写的要点。
2.指名反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3.教师:再读课文,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五个部分。4.集体反馈。
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的介绍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唯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第2段):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第3~5段):写红四团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
第四部分(第6~8段):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第9段):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5.组织学生给每个部分加个简短的小标题。
6、指名反馈,集体讨论。
必须夺桥→接到命令→奔赴天险→英勇夺桥→顺渡天险
四、品读语句,体会夺桥之难
1.教师出示挂图,导读:同学们,红军要夺的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请同学读一读文中描写泸定桥的语句。2.学生读,教师出示语句。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梁,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调了,只剩下铁链。” 3.全班一起读这些语句。4.指名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受。
这是一座__的桥。(可怕、危险、恐怖......)
5.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读了加点语句后的感受)
6.指导学生读出泸定桥的危险和可怕。
7.教师小结:这就是红军要夺下的泸定桥,看来,要多下这座桥不仅困难重重,还很危险,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险。再读读课文,找找看,文中的哪些语句还让你感受到了夺桥的危险和艰难? 8.学生反馈,教师引导感悟, 9.教师小结:同学们,泸定桥本身就很凶险,加上桥下的天险大渡河、两岸的高山峻岭以及敌人的防备,要夺下泸定桥是多么的危险和困难。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夺下泸定桥呢? 10.指名反馈。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大渡河安顺场原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北渡失败之处,地势险要,两侧高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四川军阀曾扬言红军将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在集体的交流,反馈以及教师的点拨引导中,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夺桥的艰难和危险,突出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那么,我们红军战士是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顺利渡过大渡河,继续北上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经过,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总结全文,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红军展示英勇夺桥的经过。教具准备
红军战士英勇夺桥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红军要夺下泸定桥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危险。那么,红军是怎样克服困难和危险,夺下泸定桥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再读,整体把握
1.教师:题目中的“飞”和“夺”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呢?(指名反馈: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
2.再读课文,找出“飞和夺”相应的部分。3.集体反馈。
飞:课文第3~5段
夺:课文第7~8段
三、探究、读中感悟
1.教师:同学们,抢在敌人面前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读读课文第3~5段,小组讨论:红军站设敌人抢时间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2.集体反馈。(不顾吃饭,忘记饥饿和疲劳,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困难:时间紧迫,下雨道路泥泞,不断遇到敌人的阻击,又累又饿,遇到了敌人的增援部队。
办法: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3.教师:从中你看到了红军战士哪些优秀的品质?
(指名反馈: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机智......)4.教师:把这三个自然段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四、精读,体会红军的英勇
1.教师:来到泸定桥,呈现在红军眼前的是一幕怎样的情景呢?(学生反馈)2.全班一起读一读课文第六段。
3.教师导读:同学们,想象一下,一边和守城的敌人作战,一边要走过这样的桥,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学生们说一说)
4..教师小结:随时都有中弹、掉入大渡河的危险,那就是面临着死亡的危险。红军战士是怎么夺下桥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七、八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过程。
5.指名复述红军战士英勇夺桥的经过。6.观看飞夺泸定桥录像。
7.教师:听着同学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这一悲壮的经过,你们心里有什么要对红军战士们说的吗?(学生自由地说,可以是对红军战士无畏精神 赞叹和敬佩,也可以说说对这些革命先烈的怀念)
8.教师:是呀,同学们,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夺取泸定桥的诗篇。让我们怀着对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的敬佩和赞叹,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学生自由地读一读)9.教师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0.教师:除了这部分对红军战士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勇猛?
“激战了两小时,守城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的逃跑了。”(解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敌人就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可见红军战士的英勇善战)
11.教师小结: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两三米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寒,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在这场拼死的攻击中,二十二人中有十八人活下来了,而且没有受伤。这次勇敢的行动保证了艰难的长征将以胜利告终。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观看录像、感情朗读等途径,逐步加深学生对红军游戏品质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激发出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敬佩和赞同之情。)
五、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本文记述了北上抗日的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课文中的“飞”“夺”两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神速、奇险形象的概括出来了。飞夺,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了解革命先辈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教后小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辨”和“辨”的区分。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
(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
(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
(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种花生--收花生准备过收获节
过收获节落花生 吃花生
味美、榨油 谈花生
价格 便宜 论人生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第四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水上拓展项目活动指导方案
飞夺泸定桥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此项目有助于鼓励学员敢于挑战自我、挑战极限;
2、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
3、体验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环境,感受重走长征路的氛围,学习换位思考。
二、活动难点:
1、体验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
2、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有效应对恐惧和压力。
三、活动准备:
1、器材:保险绳、安全带及安全帽
2、检查器材及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了解学生身体状况。
3、活动前热身,重点是四肢及关节。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情景设置:
脚下队员们能踩到的是铁索和哗哗的流水,这与当年红军长征时飞夺卢定桥场面类似,故而命名为泸定桥。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能否获得真正的胜利,勇士们加油吧!
二、讲明要求
1、严格遵守拓展训练场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2、按照活动的正确方法进行体验,不做危险动作。
3、在体验的过程中不容许相向而行,以免发生碰撞。
4、在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容许进行项目体验。
5、此项目限2-3人同时体验。
三、活动过程
第一步:教会学生系安全带的正确方法以及做好其它安全保护措施; 第二步:将学生带到水上手脚吊环的一端,准备进行体验; 第三步:将安全带和保护索道的锁链相连接,依次有序的进行体验; 第四步:学生手抓拉环脚踩钢索,或手抓铁链脚踩脚环,安全通过到达对岸。
四、分享、交流、小结
(一)让每一组分享交流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二)个别学生进行分享。
(三)教师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存在的不足提出改正的方法)
第五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案
《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在学生已经具有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题中的“飞”和“夺”两个字,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而把文章各部分内容连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渗透学法指导。
二、设计理念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泞、湍、妄”等13个生字。
2.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3.用自己喜欢的记号画出并品味“飞夺”、“天险”、“关键”、“浩浩荡荡”等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4.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5.培养对红军崇敬的情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抓“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紧紧围绕“飞”、“夺”突出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揭示课题
在1935年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长征中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通课文。
2、交流朗读。
3、出示“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看插图。
4、课文是怎样写“泸定桥”的,用[ ]括出自由朗读,并说说泸定桥的情况。
交流出示句子。
①桥险——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齐读,读出桥险的语气。
②重要性——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齐读,读出泸定桥的重要性。
5、理清文章脉络
①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②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出示:
17、飞夺泸定桥
╱ ╲
赶到
夺下
交流:2-5 6-8
6、按事序分段。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
1、过渡:红军为了北上抗日,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遇到了种种困难。红军遇到哪些困难呢?
2、下面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选择完成:
★找到描写困难的句子。(赶到——,夺下~~~)
★★概括地说出遇到哪些困难。
★★★在此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填空:
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困难__________ __________
红军表现__________ __________
3、自学
三、导学
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一)飞:
①读句并概括:
时间紧:时间只剩下二十多各小时了
路途远: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
路难行:漆黑的夜里,泥泞
天气恶劣: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出示:
赶到泸定桥
困难: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天气恶劣,敌人增援
②师引:
红军战士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1、时间紧——
2、路难行——
3、天气恶劣——
4、敌人增援——
③谈感受
夺:
①读句并概括:
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战„„
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
出示:
夺下泸定桥
困难桥险,水急,敌狂
②感受:比以前更危险了。
③师引:
红军战士在夺取泸定桥时,同样遇到了重重困难,1、桥险——
2、水急——
3、敌狂——
红军虽然遇到了——,但他们毫不畏惧。
在课文第三节中有两句重要的句子,快速找出,出示齐读——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齐读1、2、3节,说说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师:如果不抢在敌人前面,红军就难以夺下泸定桥。他们如何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的呢?
(二)小组分角色朗读,思考红军与敌人赛跑有几个来回?
从“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开始到第五节结束。
1、回答:几个来回?(3个)
2、出示填空,概括交流,然后两组读红军,两组读敌人。
敌人点起火把,红军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
敌人问红军哪个部分的,红军告诉敌人是碰上红军撤下的。
敌人停下宿营,红军冒雨摸黑前进。
(三)谈感受
说表现:
红军表现:忘记,冒雨,踩着拿,背,带,攀
穿过,冲进,搏斗
自由读7、8节,要读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出示填空: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指名读填空,引读第7、8节。
(四)揭示文章中心
出示:
课文记叙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
四、作业
1、阅读拓展 课外搜集并阅读红军长征的故事。
2、按要求摘抄句子
(1)比喻句
(2)描写时间紧迫的句子
(3)描写路途艰险的句子
(4)描写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起因
经过
高潮
结果
接受任务
赶路
夺桥
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