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暨“留守孩”关爱工程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5 15:0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年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暨“留守孩”关爱工程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年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暨“留守孩”关爱工程实施方案》。

第一篇:2008年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暨“留守孩”关爱工程实施方案

五莲县中至镇初级中学

关于实施关爱工程加强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关爱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关爱工程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主要通过‚四抓‛,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把关爱工程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到教学、实践和管理的各个环节。

一、抓认识提高,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一是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把加强和改关爱工程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成立了由校长胡宗相任组长,副校长许传亮任副组长,教导、政教、安全办等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政教处,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建立机制,落实责任。学校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师生齐抓共管、组织协调、区域统筹、部门配合、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提供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强有力的工作举措,高效务实的运行机制推进我校法制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着力推进‚平安校园‛的建设。

二、抓调查研究,认真制定实施意见

学校领导多次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深入调研,落实工作措施,研究解决办法;按县委、县政府要求,组成调研组,深入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提供决策参考。明确工作要求,责任落实到级部,任务落实到班级。

三、抓关键环节,着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

位一体”教育网络

一是抓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个关键环节的有机结合。在工作安排上相互链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补充,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重点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民族精神教育;以‘说诚信话、干诚信事、做诚信人’为突破口的诚信教育;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为内容的感恩教育‛的总目标,以深入实施‚素质工程、基础工程、阵地工程、净化工程、关爱工程‛为主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五大工程‛德育教育网络和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教育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是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

念。学校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阵地,教师是关键,家庭是保障。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开展丰富的爱国教育活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做到年初有计划、月月有重点、周周有主题、节日有活动、课内有渗透、校园有文化、课外有延伸,把爱国主义教育常规化、长期化、课程化、制度化、具体化、活动化、环境化。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强化法制课堂教育。继续发挥课堂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基本常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思品等学科中的法制课堂教育,并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二是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三、抓德育,发挥课余活动主阵地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教育活动。

一是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素质培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学校要结合‚法制教育月‛、‚常规教育月‛、‚小手拉大手‛、‚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知识竞赛‛、‚演讲赛‛、‚书信文化大赛‛等活动,扎实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开

展好‚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为主的中华经诵读和国学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红歌传唱‛、‚三学三争‛主题的实践活动,确保我校‚五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要充分利用法制读本、图片、VCD等各种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工具,充分利用‚6.26‛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充分利用共青团、少先队、青少年维权岗、雏鹰假日小队等多种组织,积极开展以悬挂横幅、出黑板报、张贴标语、法制讲座、法制知识竞赛、法制征文比赛、法制参观展览等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围绕禁毒、普法、反邪教、艾滋病防治等内容,开展拒绝毒品宣传日、法制教育宣传周、反邪教警示周、红丝带宣传周等法制教育活动。在学校中创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二是要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

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力。⑴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手拉手互助活动‛、‚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他人‛、‚热爱中至、建设中至,做合格小公民‛等道德实践活动;⑵要充分利用团队活动、校外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⑶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开展‚警校共育‛等的创新实践活动。

三是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创新德

育内容。学校德育工作在观念、机制、内容、方法和途径上创新,采用贴近未成年人生活实际的教育,易被青少年

学生接受的方法和内容,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关注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项研究。如‚特别需要关爱的学生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和对策。

四是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工作。学校认真组

织开展教师与不良行为学生结对子帮教活动,积极发动党员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法制副校长等教育工作者,组成帮教队伍,与不良行为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教,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使不良行为学生远离违法犯罪。

五是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

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要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有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矫治,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六是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健全工作档案,强化责

任落实,加强调查研究,探索长效机制,有效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的主要作用。

四、抓宣传引导,积极营造社会氛围

一是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学校教育是轴心,家庭教育是

基础,社会教育是依托。因此,学校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本、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反映和了解他们的情况,并有意识地渗透法制教育知识,使家长们意识到很有必要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守法,配合学校进行德育教育。二是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学校将继续加强警校联系,并会同教育、工商、文化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整顿,努力创造一个健康、文明、安定的周边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法制观念。积极整合宣传资源,由政法委牵头,教育和司法部门加强协作,全区直属中小学校、乡镇中学均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咨询,加强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校,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有效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大力开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宣传教育,营造了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文化环境、生活环境。

五莲县中至镇初级中学

2011年10月26日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构建和谐德育环境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瞬息变幻的社会,怎样更好地应对时代向学校道德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这是我们每个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进入21世纪,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不断冲击着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从这个角度说,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转型时期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特殊背景

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引入,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进来了,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就是青少年。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改善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既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也是关系到上亿家庭发展利益的大事。现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如何?去年,全国少工办组织了一次主题为“2020年和我”征文比赛。全国十几万的中小学生参加征文比赛,部分中小学生心目中的2020年小康生活究竟是什么?——“我雇佣了三个保镖、两个保姆,还有一个机械人”,“我当了庄园主,我有很多仆人,我说一句话就能挣一万多块钱”,“到那时我什么都不用干了,照样可以领工资,到处去旅游”,“„„这就是部分孩子心目中的小康。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今后的全面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说明在我们部分青少年思想观念中多了奢华享受,少了艰苦奋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与我们的大的社会环境相联。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从未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产生了,社会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裂变,学校德育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贫富收入的悬殊,对人们的心理,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一种不平衡感,影响到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影响到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二)未成年人道德观念变化所导致的行为失范

一段时间以来,这样一些信息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惠安一名学生为几十元杀害外公,市区的尖子生中考前却拒绝考试,甚至以跳楼相逼;蟳埔社区几个初中学生为了几十元上网费用,多次抢劫“的士”„„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放到全国十多个城市的近6000份问卷调查表明:有34.6%的未成年人到过网吧;到过电子游戏厅的占39.2%;到过录像厅的占9.5%;到过歌舞厅的占7.4%;另外38.5%选择了“不知道”。当被问到“你都访问过下列哪些网站”时,24.1%的被访问少年儿童选择了“聊天室”;23.4%选择了“交友天地”;17.0%选择了“影视娱乐”;8.2%选择了“占卜星座”;7.8%选择了“成人保健”。这些事件和数据一次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那么,当前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到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归结起来,有三方面的突出问题:

1、自我中心、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问题。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三名不满16岁的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辍学,抢劫一位女出租车司机,捅了女司机8刀并抛尸路边。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有辆汽车上网吧玩游戏方便。这是一个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实际上是一个“画我为牢”的人。想让世界随着他们的愿望变黑变白,在情感世界里,他们的情绪就是太阳。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之后,一些媒体,包括马加爵本人,都在把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贫困背景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进行测试,之后形成的上万字的《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除了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和扭曲的人生观外,最重要的就是他“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那么,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都有些什么表现呢?专家给出了答案:不关心长辈,不做或很少做家务劳动,喜欢独占好吃好玩的东西,不断提出各种过高的要求。他们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唯独没有他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2、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的问题。现在很多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他们可以把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但在行为上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不少学生在学校里表现良好,但一出校门却又变样。上海某所小学有个班级在新学期开学时对学生进行“个人与集体”的主题教育,学生们都表明了自己对集体主义的认识。不久,班里要改选班队干部。很多学生都毛遂自荐,踊跃竞争上岗。竞选期间,几乎所有“官衔”都很受大家重视,比如“大官”—— 2 大队长、校级学生会干部和班长等,还有“重要的官”——学习委员和一些主课的课代表等。所有官职中只有一个很不吃香,那就是劳动委员。直到所有班干部的位子上都有了人,劳动委员依然空缺。最后老师没办法,只好“违背”民主选举的原则,指定了一位老实少话的同学。可是,从他当时轻轻的一声叹气中,大家知道他也不太情愿。

知行脱节还使我们一部分青少年学生成了可悲的“两面人”。

3、耐挫力不足的问题。所谓耐挫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孟子有句古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由此可见,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才,必须要有超强的耐挫能力。像爱迪生说的那样:“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父母。他们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都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让他们看不到失败,不知道烦恼、苦难,以致部分中小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经受不住挫折,尤其是严重挫折的打击和考验。在团中央对全国10个省市2万多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有17.5%的孩子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北京市某重点中学一位15岁的女学生,因议论老师受到批评,跳楼自杀未遂造成终生残废;一位四川的大学生,因为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而休学在家,当接到学校要他返校学习的通知时,他不敢面对即将来临的独自生活而跳楼自尽。以上的数据和事实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思。

二、积极建构和谐的学校德育环境

怎样适应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积极建构和谐的学校德育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我认为还是要在“传授”、“影响”、“体验”这六个字上下足功夫。

(一)通过“传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一般说来,道德的发展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认知的问题,要通过“传授”来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规范的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掌握静态的道德规范,引导他们在日常实践中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1、帮助孩子掌握静态的道德规范。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整个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期。幼儿园幼儿和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低年级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处于一种依附性很强的“家长和教师的权威”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具有不 3 稳定性。通过传授可以对青少年进行科学导向,教给他们正确的、积极的道德规范,抑制错误的、消极的行为意识,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道德的认知、评价和选择能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教育社会学研究鼻祖杜尔克姆把教育界定为“成人对那些还没有为社会做好准备的人所施加的影响”。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我不能不认定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学校德育,尤其向未成年人传授静态的道德规范,是传播先进性思想的重要方式。青少年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发展阶段,他律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的道德原则,都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学校德育传输给青少年的核心的道德内容来实现的。

2、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当前,未成年人价值意识的主体性越来越强烈,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因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且日益迫切。我们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引导,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使他们能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学校德育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为前提,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评判能力、道德价值的选择能力等等,最终实现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优化,使其道德认知健康发展成为可能。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非常强调对孩子的道德认知能力的训练。他认为,学校道德教育不应是简单地背记某些道德规则,关键是发展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当代青少年学生见多识广,善于思索,重视现实,但对于世界的认识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学校德育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这一现象的存在,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应该是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做人教育。目前,我们有的学校德育还存在着期望值太高、目标不实的问题。德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当前我们提倡德育创新,就要以培养现代德性的理念、内容、方法、途径作为切入口,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把握好德育的历史传承性和现实性的辨证统一关系,从而解决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问题。

我们要努力避免以下三种不良倾向:

1、避免德育对象的“物化”。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人格、生命、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它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学生中出现的道德人格的双重性和道德行为上的两面性跟这样的道德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德育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成人们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往往很少顾及到儿童、青少年的真实想法,不考虑他们的兴趣、能力、个体差异。现代学校德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具有个人理性。传统的德育强调社会理性,社会需要什么,设计好后通过教育灌输学生,让学生来遵守。但是它忽略了 4 一点,那就是每个学生,每个个体,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这些规则的,他要凭自己的体验、成长、实践来理解它。不是说成人已经思考过了,就不用思考了,而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为什么一定要遵守纪律、遵守规范,制定规范的理由是什么,合理不合理?每个孩子都要有追问的权利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德育不能只让学生知道结果,而不让他知道理由。

2、避免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道德教育不能“拔苗助长”,不能违背未成年人的生长规律,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成长是具有一定关键期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小学,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期是中学。我们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既要相信他们的接受能力,又要正视他们的接受能力,要采取容易让他们接受的的方法。从前我们的学校德育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对小学生说“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却对大学生说“要讲社会公德,注意寝室卫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德育的悲哀。

学校道德教育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对榜样的“圣化”。一方面,有意掩饰榜样人物的不足,剥离了榜样人物的真实的生活;另一方面,缺乏对榜样人物内心真实体验的挖掘,而简单的代之以成人的话语或社会的标签。对榜样的“圣化”的结果是使这些榜样人物的真实性遭到怀疑。这也是造成青少年理想变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3、避免内容层次的“单一化”。当代青少年处在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社会氛围中,接受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在这一开放而变革的社会大环境下,传统的灌输性教育和单一的德育目标就显得脆弱和苍白。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的不一致性。学校德育内容层次的自我封闭造成的“单一化”与时代格格不入,使我们的学校德育效果不理想。

有的学校道德实施所依靠的力量不是道德自身,而是道德以外的力量。我们的教育者在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因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只能用管理代替教化。还有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用政治思想与法制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在这样道德教育中,“教师的目标是不给学生的天性和自主生活留下任何东西,而是压抑学生的全部自然冲动,机械操练学生的活力使他们归于完全的平静,使学生处于持续而痛苦的紧张状态之中”。在现代日本,儿童精神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强调适应日本的文化和教育传统,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设定不同的内容和目标,鼓励儿童形成坚韧、努力、协调和自律等精神品质,成为符合日本社会需要的人。同样,只有充分尊重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定德育的内容和目标,才能保证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 5 过去高喊的许多德育口号离学生实际能做到的,或者说现代教育能够达到的距离太远。

(二)通过自身和环境的力量去“影响”孩子

1、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教育成败,重在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本身就是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很重要的“德育环境”。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当是这种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向师性”原理,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认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这就是“向师性”。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潜移默化地去震撼学生心灵。可敬的老师应该是“德行高洁而不虚伪,心地仁慈而不优柔,说话坦率,言行一致”。他们使学生能在模仿和评判中优化个性结构,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某个班级的学生要成立足球队,但任课教师怕他们这么做会影响学习,要求班主任坚决阻止。但孩子们仍然强烈要求成立足球队,自发地写了自律条款——不准不交作业,不准随意地旷课、迟到,学习成绩要不断地进步等等,如果违反条款,足球队立即解散。班主任只好同意了。可是这个平等的协议建立还不到几天,就被班主任找了一个理由给撕毁了,从此以后,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因为学生们觉得他们的老师不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2、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环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显性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园内的设施设备和场景布置等等;二是指隐性的校园文化环境,其中包括了校园精神。积极的文化环境能够激发学生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消极的文化环境则易诱使学生消极悲观,不思进取。学生长期置身于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便会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它能给人以启迪,催人以奋进,学生的人格、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人说,要让校园成为一首诗,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能发挥德育功能。这是对学校德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深刻理解。确实,一个给人美感的花园,一座引人遐思的雕塑,一条催人上进的标语等,都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中得到启示和熏陶。任何一个组织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日本松下公司就有“七精神”:产业报国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和亲一致精神、奋力向上精神、礼节谦让精神、顺应同化精神、感谢报恩精神。这种特殊的企业文化环境给了松下公司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校园是育人之地,美好的校容校貌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对学生的精神思想起着振奋和激励的作用,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的效果。德育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它的教育观念、手段、方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孩子的观念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中有很多人喜欢看日本漫画、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还喜欢听流行歌曲„„怎样适应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他们融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去,受到思想教益,这值得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深思。

三、从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道德启蒙教育

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幼儿期是人一生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幼儿道德启蒙教育,首先是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其次是重视幼儿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最后是萌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幼儿道德启蒙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家庭环境、运用幼儿各种感官、幼儿园环境创设、各领域教学、家园与社区联系六个方面着手进行。

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幼儿园促使孩子在德、体、智、美的全面发展规律中,德占首位,德包括: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等方面。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道德则是这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现代社会呈开放型、多元化走势,各类新闻、公众媒体、传播信息量大,范围广、内容多,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的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靠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如何实施道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幼儿的道德行表现及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1、首先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儿童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学习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社会上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事物,教师与家长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目的的对儿童进行教育。因为孩子从呱呱 7 落地起本身就处在社会中,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孩子通过在社会化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跟不上,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往往会向反面的、丑恶的行为模仿,容易误入歧途。其实在更广的程度上讲,家长更是基层的教育者。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父母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例如:小班的一位小女孩活泼可爱,从没打过班里的小朋友,而且非常有礼貌。一天,一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抢了她的玩具,还把他的脸抓破了。到了第二天,这个小女孩跟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时,就用牙咬这个小朋友的手,老师觉得很奇怪,问她为什么咬时,她却回答:“是我的妈妈教我的,我的妈妈说我打不过的小朋友就用牙咬。”同时还很滑稽的向老师表演了一番。老师听后非常的吃惊,同时也很伤心。这个例子说明: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的父母。因为家庭教育,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社会化的过程,如果家长的社会化程度不高,那么他的孩子更无从谈起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社会化程度能提高吗?我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本身就是道德素质教育,也是最早、最长期的道德教育。家长和老师应共同担负起孩子社会化培养这一职责,让我们的花朵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卓越的一代。

2、从小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小黄帝”,全家的宠儿和期望。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一位家长曾这样对我说:“我们小的时候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这样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有艰苦奋斗的品格力量,形成了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孔子曰:“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在教学中,有一位小朋友游戏时表现得非常棒,老师奖励他一个小礼物,过了一会儿,这个小朋友由于开始顽皮,老师把小礼物收了回来,孩子受不了此打击,觉得很受委屈边哭边打老师。这个例子中,孩子的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任性、固执表现得尤为突出。还有别人得到奖品了,别人当班长了,我得不到就哭,今天你有一盒好看的彩笔或新买的书、玩具,明天我也让我妈买。老师让他分东西时,先选一个最好、最大的留给 8 自己,小的分给别人等等,有很多例子。造成孩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不具备分享行为,没有建立分享规则所至,另一方面孩子的道德意识反面残缺。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自家的独苗身上,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知分享和付出,唯我独尊的心理。其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幼儿在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具体表现在:小朋友摔到了,没有人去扶他,玩具扔了一地,没有人主动捡起来等等行为。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3、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江泽民总书记远见卓识提出:“要对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现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则把“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当今的孩子一味的追求“吃好、喝好、穿好”。“爱国”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事,甚至是笑话。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如果问他们长大后干什么?很多孩子回答:“当经理”、“当董事长”、“当警察”。他们的目的是当经理、董事长有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当警察有枪,坏人就不敢欺负我。而没有人说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们过度的追求享受,而降低了对祖国的热爱,很少人想到我做这件事对祖国有利还是有害的。爱国教育应从小培养,有这样一个例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该幼儿园1999年5月6日,接待了一位来访的美国心理学家,孩子们围住这位来自美国的教授,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美国为什么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这位专家看到了各班幼儿布置的新闻角,听到了孩子们措辞严厉的质问,震惊了!如果把一些爱国教育的内容渗透生活中,孩子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用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灌输于孩子的生活中,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和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幼儿道德培养的渠道和方法。

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促使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应从以下几点开始:

1、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 9 实践想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并结合节庆和教改活动,举行教师、家长、孩子同台演出和一起活动,如学雷锋义务劳动、让幼儿从中学习雷锋的优良品质。植树节的“环保小卫士”一同捡垃圾让幼儿从中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每年的“三八节”幼儿园举行庆祝三八节让幼儿为妈妈献花并唱歌祝福妈妈节快乐、“五一劳动节”让幼儿认识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知道劳动者的辛苦“六一节”、“国庆节”让幼儿认识国庆节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老人节”、师生自制红花、自带礼品到市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残疾儿童和社区老人,与台湾老年大学、市老人大学、老人活动中心、市、区老干局、离退休教师之家,举行老少同乐、联谊活动;开展师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助功臣献爱心”、“济困助残”、“春蕾活动”、“人人捐献一点钱、改善一个孩子的命运”活动。为贫困地区和灾区捐资捐物和图书教玩具一万多件。从而使孩子们具有热情、大方、守纪、好学的良好的行为和尊老爱幼,关心有困难人的情感。发动一次向贫困农村儿童捐赠旧玩具图书活动中,100%的幼儿均参加,踊跃捐出玩具1020件,图书566本。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的人格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互相尊重、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10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有条件的家庭带幼儿去旅游,去认识我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儿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3、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玲玲的草帽》中玲玲不小心草帽被风刮跑了,很多小朋友帮玲玲捡草帽,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还有《好心的小鱼》等故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注意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因此运用感官进行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也是最直观的德育教育。

4、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李岚清同志曾说过:“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美对个人素质的影响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的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如:布置“家乡真美呀”、“我爱北京天门”、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实、事件等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在走廊围墙上布置一些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在班内开创值日生角区,让孩子轮流当值日生等,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的教育,使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5、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了要呵护它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小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要及时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 11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6、要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幼儿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填写家园联系手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第三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总结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总结

(下载)

面对未成年人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又普遍存在求异、前卫、反传统等鲜明的个性特点,学校提出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形成做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共识;改变德育被动的灌输局面,必须克服片面德育观,摒弃把德育和智育分离的作法;必须进行德育内容的创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成人教育、成才教育等;必须改进德育的方法,把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无形的渗透,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功能,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为了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此学校成立了三个层面上的德育队伍,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家长谈育人经验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近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四大”教育: 一是体验教育。让学生亲身参加生活实践,通过自身感悟,在快乐与甘甜中受到教育。同时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把美好反馈给社会,反馈给他人。如学校创办的“校园广播站”、“百花文学社”、开辟的“汉三中网站”,每年的“元旦文艺演出”、“英文歌曲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迎国庆书画展”等,为学生锻炼才干搭建了一个平台。同时每年高一新生的军训,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加强了学生的纪律教育,利用暑期让学生深入工厂、农村、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共收到整治汉中市不文明行为的社会调查报告1600余篇,学校政教处和生物教研组还利用小动物设计了“吸烟危害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吸烟的危害,从而开辟了德育教育的新领域。团委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学校的纪律、卫生检查,各楼层实行值班制度,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体验中受到了教育,并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成长的需要。

二是渗透教育。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诚信教育。周一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的演讲制度,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国情教育,树立了学生为祖国强盛而努力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征集校徽的活动,收到作品426件,其中六件优秀作品已在“百花园”报上刊登,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爱校意识。利用主题班会开展以“诚信为本”的演讲比赛,在高考、期中、期末考试前都要进行诚信教育,政治、历史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三是养成教育。人们常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德育的大目标要得到实现,必须化大目标为一个个小措施、小步骤。学校德育的重心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细微处着手,常抓不懈,点滴积累,最后形成一系列好的习惯。学校制定了《汉三中学生行为规范》,首先从学生的仪表仪态、服饰着装、发型、进校门下自行车等细微处入手,通过班级自查,学校统一检查与家长协商整改等措施,树立了汉三中学生的文明习惯。其次从抓迟到、旷课、抽烟等不文明行为为突破口,加大对班风、校风的整治力度。其三政教处倡导说一句问候语,捡起一片纸屑,做一件好事的“三个一”活动,并评选出22句学生最爱说的文明语言。各班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班训、班规,并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要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局面。把行为规范细化分解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对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进行量化考评,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行为养成教育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语言变成行动,从理念变成现实,使文明之风遍及校园各个角落;使全体师生在校是文明教师、学生,走向社会是文明市民、合格公民,回到家里是一个好父亲,好母亲,好儿女。

四是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在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活动中,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法执教。把学校管理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把常规教育与普法教育相结合,把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聘请法制副校长,成立安全保卫处、护校队等组织,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开展各种普法教育,观看“交通安全片”,让劳教人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身说法”,学生从真实的案例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在团员中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几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在“法制校园”的验收中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安全单位”、“创佳评差”先进单位。

面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调查,并对常见的八种心理疾病进行了分析反馈,开辟了“汉三中心理咨询信箱”,两个月先后对16名学生作了心理指导。在高考来临之际,对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知识讲座。在“三·八”节到来时,对全校女生进行了一次女性心理、生理指导讲座。同时努力提高班主任的说理能力和心理辅导水平,班主任在班务工作中开展个别的心理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辟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我校德育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德育目标从专一性转变为层次性。要求目标成系列,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来划分和衔接,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目标体系(高一的养成教育,突出一个“严”字;高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突出一个“活”字;高三抓理想教育,突出一个“紧”字)。二是德育内容根据学生需要,体现学生主体性,组织安排成系列,阵地建设成系列。三是德育途径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教育,体现德育多样性。四是德育评价转变为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知行统一评价,体现导向性。

2、教育实践活动。德育看起来是虚的,因此才更需要行动,要虚功实做,实践活动是德育工作变虚为实的关键,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打动学生的心灵。一是积极参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组织学生多次到东大街清理垃圾,假期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学生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市爱鸟协会”保护鸟类的各项宣传活动,参加了全市的“善待动物座谈会”,为建设绿色汉中献计献策,共创我们美好的家园。

二是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四位校级领导带头各帮扶了一名贫困生,罗校长心系贫困生,多方筹集资金,现已帮扶了70余名贫困生,帮助他们完成了高中学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考入大学深造。工会、团委组织多次全校性捐款,分别送往灾区学校和危病学生的手中。特别是当我们教职工有困难的时候,全校教师共同捐助,先后帮助几名教师渡过难关。总务后勤人员转变服务观念,不辞劳苦主动为教工服务,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了全校教职工的凝聚力。同时这一活动的开展也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人生态度,关心社会的责任心。

三是开展了“亲子活动”。面对一些学生和家长沟通较少,加之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家庭教育滞后的现状,学校利用主题班会进行了“给父母的一封信”、“做孝顺儿女”等系列“亲子活动”。拉近了学生、家长、老师三者的距离,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水平,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四是开展“学困生”的帮“困”活动。

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增多,每年进校的学生差异很大,面对一批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学困生”,学校把对他们的转变和教育放在思想教育工作的首位,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就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由政教处牵头,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老师参与,开展帮“困”活动,定期进行思想辅导、谈心活动,采取“以情感人”的教育策略去感化那些“冥顽不化”的学生,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激活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几年来帮“困”的学生中有考上大学的,有进入体育、艺术院校的,有走上专业化岗位的,真可谓“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五是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学校以“绿色学校”创建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设置了草坪、绿化带,实现了校园四季常绿,夏季有花,秋季有果的要求。在校园中制作了许多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标语、人性化的提示语。实现了“让墙壁说话,使学生进校受感染,抬头受教育,低头受启发”的要求。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系列,如墙体活动、绿色文化、社团文化等全方位的系列制度。尤其是我校百花文学社,“百花园”已成为全国样板校刊,这一文化阵地充分展示了三中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优美的校园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而浓厚的文化氛围,铸成学校发展的灵魂。

六是开展了创建“教工之家”的活动。校工会把构建和谐校园,深化创建内涵作为一项任务,积极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新一届领导班子把改善和提高教职工待遇做为一项任务,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电话、饮水机,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建立电子备课室,实现人均一台电脑。工会组织开展教工篮球、乒乓球比赛和钓鱼活动,完善“教工之家”的设施,增强师生体育强身健体意识。购买健身器材和音响设施,举办各项比赛,平时定期开放,活跃了教工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师生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定期召开教代会,实行校务公开,同时校党支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我校民主和廉政建设,从而使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计划生育率达到100%。

七是开展评选先进的活动。学校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奖惩办法”。学校始终把文明细胞建设列入学校整体工作不放松,评定文明集体、个人的条件不放宽。评定中依据任务分解,层层把关,从文明集体、文明中学生、文明宿舍,到文明家庭,一年命名一次,并进行挂牌和奖励。

第四篇:中共武汉市、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发布单位】武汉市 【发布文号】武发[2004]9号 【发布日期】2004-06-28 【生效日期】2004-06-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中共武汉市、武汉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

(武发[2004]9号2004年6月2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精神,切实加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我市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也关系到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能否持续发展。我们党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育。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高度,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从增强我市发展后劲和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市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15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9.3%。总的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但是,应该看到,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腐朽文化、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思想不可低估。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犯罪歧途。

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而言,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这些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家庭教育中方法简单,缺少沟通或过分溺爱的问题比较突出;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风气尚未全面形成等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

3、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中,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把落实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与创建文明城市结合起来,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坚持基本经验与改进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本,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目标想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想结合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民族精神;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未成年人确立远大志向;抓好规范教育,培养未成年人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抓好基本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突出重点,不断改进,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4、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切实把以德育人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要针对学前教育和小学、中学不同阶段的特点,落实思想道德教育的各项任务。要改进目前对学校、对学生的考评标准和办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构。

5、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要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在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中小学德育课程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和武汉人文精神的内涵;理科课程应结合教学内容,丰富中国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和民族精神的内容;艺术课应包含经典民乐、民歌、民族戏剧欣赏和中国书画艺术欣赏等内容;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各种小学校每周要安排1小时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的主题教育。要充分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平台,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6、加强对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引导。各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中小学生手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观念、道德知识和礼仪、礼貌、礼节教育。要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梯次递进结构,幼儿阶段重点是抓好幼儿道德启蒙教育,培育最基本的文明语言、认知和行为能力;小学阶段重点是规范小学生的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中学阶段重点是对中学生加强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通过大力加强基本道德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在爱国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守秩序、保护环境等方面良好的道德修养。

7、在全市中小生中开展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自救教育、健康卫生教育、禁烟禁毒和反邪教教育,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要着重加强楷模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向科学家学习、向英模学习、向其他方面的先进人物学习,树立建设武汉、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要着重加强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保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要组织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师团,广泛开展“模拟法制”、“法制进社区”等法制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和督促落实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教育广大未成年人养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做遵纪守法的新一代。要利用心理健康课堂、社区“心语室”、社会媒体宣传、专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在青少年中普及、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发挥国防教育辅导员作用,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系列国防教育活动。

8、注重体验教育,广泛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要采取课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主题鲜明的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各中小学校要把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排入课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时间、场地、师资、经费、安全和规范运作“六个确保”。对学生社会实践实行课程化管理,不得随意占用学生公益劳动、军体训练、社会考察时间。社会实践活动的总时间,初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30天。严禁在课余时间、假期举行整班补课,挤占学生德育活动时间。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与街道、社区、村镇开展的“小公民道德实践行”、“小手拉大手”等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养成合群、合作的良好品质。

9、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组织“教师师德论坛”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教师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建立中小学校长、班主任、辅导员的轮训、培训制度。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建立模范班主任评选表彰机制和优秀德育工作者表彰机制,鼓励和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扩大覆盖,完善功能,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10、高度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实施“六个一批”行动计划,即推荐一批家庭教育丛书,培训一批家庭教育工作骨干,组建一批家庭家庭教育讲师团,建立一批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命名一批优秀家长学校,表彰一批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家长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关心职工的家庭教育问题,教育引导职工重视对子女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启蒙和道德品质培养,支持子女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要把家庭教育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

要高度重视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问题。继续开展“希望工程”、“春蕾助学行”等活动,资助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做好对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和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11、积极用节日、纪念日等时机以及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开展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每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道德教育的同时,要注意组织好面向未来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活动。要丰富未成年人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览、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活动,开展好国旗、国徽、国歌系列教育活动。

我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丰富。以盘龙城、黄鹤楼、古琴台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辛亥首义、八七纪念馆、农讲所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江汉路、中山大道、江滩为代表的城市景观建设文化,以东湖、木兰山、木兰湖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楚风汉韵风情为特点的民俗文化,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现代制造业文化,是组织未成年人开展道德教育的好素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小、展道德教育活动。

12、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全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对其编制内人员和维修经费予以保障和支持。加快市文化艺术中心、市青少年宫、少儿图书馆等为未成年人服务的公共场所的建设进度。加强对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已有的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服务未成年人的宗旨,充分发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功能。

要建立一批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实践基地。依托武汉信息港,建立江南、江北2个青少年信息教育基地;依托光谷科技产业园,建立青少年科普基地;依托武汉现代生态农业园,建立青少年现代农业体验基地;依托蔡甸野战国防园,建立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依托少年法庭、法律援助中心,建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依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青少年现代制造业体验基地等,组织开展假期“百万大学生走进教育基地”活动

13、各类大众传媒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切实把净化传媒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全市报刊、电台、电视台要开辟专栏、专题,抓好宣传。市属重要社科类报刊,要增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栏目、版面、文章。武汉电视台要切实抓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落地、覆盖和免费收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开办少儿频道。电视台在黄金时段禁止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影视剧。各种媒体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制作、刊播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公益广告。各级新闻网站和主要教育网站要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网页、专栏,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

14、繁荣少儿文化艺术,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各类出版机构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教育的出版机构,要充分发挥优势,精心策划选题,创作、出版并积极推荐一批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未成年人读物和视听产品。适度控制学习辅导读物的出版发行,从源头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开展面向未成年人优秀影片、歌曲和图书的展演、展播和推介活动。大型出版物统销市场要在显著位置设立未成年人出版物专柜。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教育电影院线,实现电影文化资源与学校视听文化的整合共建与共享。文化、教育等部门要共同组建大篷车流动放映院线,精选一批优秀少儿影片送到城乡学校。

要繁荣少儿文学的创作,成立武汉市少儿文学艺术委员会,培养和扶持一批少儿文学作家,创作一批适合少儿特点、少儿喜爱的优秀作品,增设少儿文学奖,奖励创作思想内容健康、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少儿作品。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艺术类师资队伍的培养和使用。要加强少儿文艺、表演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少儿文艺骨干力量。文化部门要面向中小学生,每月组织一场格调高雅、寓教于乐的免费月末曲艺、戏剧和音乐鉴赏会。教育部门要结合鉴赏会,组织“学”、“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积极引导校园文学艺术社团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

15、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坚决取缔各类游戏盗版软件市场,查处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产品。加强对中小学校附近有关商业门店的监管,及时查处宣扬色情、暴力的口袋书、画册、玩具和饰品。

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理》,重点抓好中小学校周边地区、城乡结合部的网吧治理,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要大力实施“阳光网吧”工程,每个区或有条件的校园、社区、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要有组织地建设一批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依法治理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远程通信工具和群发通信传播有害信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进一步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切实保证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不设网吧和电子游艺厅,不得在可能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地方设立经营性娱乐场所。不适宜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禁入标志,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

16、加强法制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或地方性法规,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师团,在律师协会成立为未成年人保护专门委员会,组织协调全市律师开展未成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努力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17、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共管、相关部门各自负起责、文明委组织协调、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担负起政治责任。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经常听取汇报,调查研究,掌握动态,解决问题。市、区文明委要采取切实措施,从领导力量、组织结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充实和加强办事机构,把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重要职责落到实处。教育、宣传、文化、体育、科技、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信息产业、民政、公安、海关、财政、税务外来人口管理等部门和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负担着重要责任,要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结合业务工作,发挥各自优势,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18、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强中学团组织建设,把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布局。积极推荐优秀青年教师作团的工作。要在中学建立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完善在中学生中开展“推优入党”等工作机制。要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把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范畴。中小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少先队开展活动,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把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选聘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共建单位,定期练合开展活动。少先队小干部要实行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要在社区组建社区少工委,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怡情益智的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深入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和“无艾滋病社区”活动,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珍惜生命、远离毒品、远离艾滋病,自觉维护生命安全和城市安全。

19、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要以学校为主体,努力创造道德为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校育人环境;要深化“883文明社区”创建,以社区为依托,动员社会,广泛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实践教育,为青少年提供交流、沟通和连接社会与家庭的平台;要以家庭为基础,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健康家庭、特色家庭、幸福家庭创评活动,使每个家庭都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要把开展对未成年人教育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作为创建文明城区、文明街道、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纳入创建考核评价体系。

20、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建设。建设好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队伍,各类文化市场管理队伍,青少年宫、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文化教育设施辅导员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劳模范等“五老”队伍,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

21、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研究。加强对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的研究,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社会学专家、从事未成年人教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及实际工作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探索适应新形势、符合未成年人认知规律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22、切实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要给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要的财力支持,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要制定措施,为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的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建设和运行经费。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境外资本兴办未成年人活动场所。

23、抓好落实,扎扎实实为未成年人办几件实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好的实事,让人民群众满意。全市将集中力量为未成年人办一批实事,即:积极构建我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创作一批适合少儿特点的优秀作品,增设少儿文学奖;实施“阳光网吧”工程,建设一批公益性网吧;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建设一批为未成年人服务的公共设施;建立一批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实践基地;武汉电视台开设少儿频道;每月免费组织一场面向青少年的月末曲艺、戏剧或音乐鉴赏会;各类报刊增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栏目、版面、文章,大型出版物统销市场设置未成年人出版物专柜;对特殊家庭、困难家庭的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抓好中小学及周边治安、交通、卫生、环境的综合整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三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复杂的任务,其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性工作。这不仅是因为,我国未成年人人数众多,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更是因为,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精神面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精神文明建设从未成年人抓起,从思想道德抓起,才能本固基实。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正是基于战略性的长远考虑。未成年人培养教育包括多方面内容,其中思想道德建设又是培养教育的基础。有道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条经验同样适用于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我们党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就是从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些基本方面展开的。这就是从增强爱国主义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情感、志向、习惯、素质这些都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课题,也是一个人安身立本的基本方面。这些基本课题,基本方面解决得好,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其重要。而在这些方面有缺欠,就不可能做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基础性工作是重要的工作,但又是普通、繁杂、艰苦的工作,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实践证明,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悉心呵护、严格要求、精心培育。因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这一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同时,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打得牢,他们就能够成长得更快更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性工作抓得紧抓得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能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在造就一代新人的同时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下载2008年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暨“留守孩”关爱工程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年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暨“留守孩”关爱工程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