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励志青年洪战辉
一直想把这个感人的励志故事整理出来,原因有两点,一是故事的主角洪战辉与我的年龄相仿,他与我同一年考上高中,只不过由于生活的磨难使他读了6年的高中,在他的身上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二是他是我的老乡,我们同样出生在一望无际的豫东大平原,有大片的庄稼和树林。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它的美却无法掩藏住偏而穷的景象。他的故事我是从广播中听到的,深深打动了我。为了方便大家阅读,通过查阅他的宣传资料,我把故事简单叙述一下,当然里面有很多读感人的情节也不得不删去。
1982年初夏,洪战辉出生在河南周口市西华县东夏亭镇。第二年,他的弟弟也来到人世间。到了他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妹妹也挤进这个家庭。12岁前,洪战辉是拥有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
1994年5月,突然发生一场大的变故,父亲得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他砸碎了家里所有的东西,疯了的父亲也把妹妹摔死了。妹妹死了,父亲疯了,母亲住院了„„父亲,母亲,年幼的弟弟,仿佛是一座座大山全压在这个还只有12岁大的孩子身上。整整三个月,洪战辉得来回在医院、学校、家里三点一线地跑。
父亲还拣回来一个婴儿。这个家徒四壁,又怎么有能力再多养一个孩子呢?母亲要把孩子送出去,可洪战辉却要留下,从此洪战辉要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洪战辉变成一个13岁的“男子汉”。生活会像泰山一样重,压在还没有长硬的脊梁上。
由于家里缺钱,没法让父亲的病得到长时间的药物控制,总是打母亲。1995年8月20日母亲忍受不了父亲的折磨离家出走。就在一夜间,洪战辉被生活逼迫长大了,他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他要抚养还不会走路的妹妹,他要伺候经常发病的父亲,还得照顾年幼的弟弟,13岁的他学会了忍耐,也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洪战辉家有五亩地,主要是种些麦子和棉花。他和父亲、弟弟一道要管好地里的庄稼。13岁,在炎炎烈日下,他咬紧牙关,从不叫苦。可喜的是,麦子收成还不错,除了还掉借邻居的粮食之外,这一年全家的粮食也基本够吃了。还有棉花呢,成了他们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1995年,他小学毕业,要到西华县东夏亭乡上中学了。学校离家至少有三公里地远。他找到好心的邻居,让他们在上学期间帮助照顾他妹妹。三年初中,洪战辉无论是早上、中午、晚上,他都必须奔走在学校与家之间,生怕妹妹怎么样。由于严重营养不良以及每天累死累活的的奔忙,洪战辉终于病倒了。后来母亲回来看过他们一次,却再一次选择离开。后来弟弟也考上了初中,14岁的洪战辉肩上的担子又加码了。他要让成绩优异的弟弟能够继续读书,他想到放弃自己的学业,外出打工挣钱供弟弟一直读下去。于是,他向学校申请辍学。老师来了,劝说他只有不断读书才会有出息。洪战辉又回到了学校。1996年春上,妹妹竟也患上了严重的肠炎,一天要拉好几次肚子。他向老师请了假,连续二十几天,带着妹妹四处求医。几年了,母亲依然杳无音讯。于这个极度贫穷破碎的家中,他还要承担起母亲的那份责任。
然而,在学习中、生活中,他从不言败,从不言苦。心中纵有万般委屈,他也从不在别人面前掉眼泪。1997年,这要算是洪战辉最幸福的一年。妹妹也三岁了,他自己也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成为东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中的三个学生之一。接到高中录取通知的几天,洪战辉别提心里有多激动。他体味到一种久违的幸福,无论曾经有过多少辛酸和痛苦。
上高中,谈何容易?家贫如洗是一个现实。学杂费从哪来?妹妹谁来带?这西华一中离家20多公里,再不能像上初中那会天天可以回家。经过痛苦的思索,洪战辉最终决定,还是由自己来带着妹妹上学。生活的艰辛不能阻止他前行的脚步,求学的欲望也没有因为困难而显得苍白。
入学后不久,洪战辉就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间房,把妹妹接到自己的身边。从此,他又和以前一样,每天奔走在学校与住处之间。后来弟弟为了减轻哥哥的负担辍学了。
在洪战辉上高二的时候,父亲的精神病更加严重了,他几乎跑遍了周围所有的村子,乞求所有的亲朋好友,甚至给人磕头,跑了两天才借来了47元钱。洪战辉再次做出了痛苦的选择:辍学回家。
后来,因为当年在西华一中曾教过他的两位老师秦鸿礼和李永贵又调到二中执教。他俩一直关注着洪战辉辍学后的处境。由于这两位恩师的努力帮助,他终于又重返学校。不过,当时二中的高中部是新建的,这意味着,洪战辉必须从高一读起。
他仍把妹妹带在身边。因为妹妹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热心肠的秦老师帮着在二中附近找了所小学。原本三年制的高中,洪战辉竟断断续续读了六年。终于熬到了高三复习冲刺阶段。他立志要考上北大,想去北京读书。不想,厄运再一次把他推向无底的深渊。父亲的病又加重了,七天没有进食。洪战辉和弟弟将父亲拖到一家精神病医院,可是交不出昂贵的住院费而遭到拒绝。他跪在地上向医生磕头哀求,一切都无济于事,医院竟把他们赶了出来。终于,这年10月底的一天,扶沟县大李庄乡精神病院被洪战辉的孝心感动了,答应收下他父亲并免去住院费。
都说阳光总在风雨后。2003年7月,洪战辉的大学梦终于实现了。在填报志愿时,他以收费最低廉的学校为择校标准,最终被湖南怀化学院录取。为了5200元学费,这个暑假下来,他也整整挣下了4000元钱。只要能挣到钱,吃啥苦都行啊!9月11日,他登上南下的列车去学校报到。
无论他走到哪,钱始终是他最大的困扰。他还得养家,养妹妹,供父亲的医药费。这意味着,他虽走进了大学校门,可仍必须继续坚持勤工俭学。
大学里,洪战辉销售电话卡,送矿泉水,代理“联通”UP新势力、“步步高”复读机、“丁家宜”化妆品在学院的总经销,给新生宿舍安装电话,从卖方便面,零售小商品,到为当地电视台拉广告,给电子经销商做销售代理„„
也许是生活所迫,他从小就有灵活的商业头脑,加上他有超乎常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他每月下来居然也有了600多元收入。这些钱,几乎一半给了父亲,一半给了妹妹。而远在河南老家的父亲却每月能收到儿子往家寄的钱。他必须牢记:自己是班上的干部,系里营销协会的会长,是患病父亲的长子,是年幼妹妹的哥哥,是弟弟心目中的主心骨,每一个角色,他都得尽力称职地担当着。
后来他把妹妹带到怀化,怀化市鹤城区石门中心小学的领导,也特别同情他兄妹俩的遭遇,就破例接受了妹妹。为此,他在不落下学业的情况下,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跑“业务”上。不少时候,他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严重的营养不良,超负荷的劳累,他的体质每况愈下。
经济管理系的领导了解到洪战辉的真实困境后,他们背着他号召系里的师生发起了一次捐款活动。当领导将3190元捐款要交给他时,谁也没有想到他却谢绝接受这笔捐款。他说,他是一名党员大学生,更应该带头自力更生,要照顾比他更艰难的同学,这才是他做人的原则。
2007年寒假,洪战辉带着妹妹又回到老家。这次他十分惊喜地看到,久病的父亲也许是因为儿子读上大学好了许多,这一年,母亲也回到了久别的家中,几年杳无音讯的弟弟有了确切消息,他在浙江打工,还处了一个女朋友,眼下正准备挣钱盖房子回家结婚呢。他自己呢,高中时的一个经常给他鸡蛋吃的女同学也成了他的对象。他第一次把她带回了家。他从来没有体会过的一股暖流陡然涌上心头。这年除夕,是他记忆中最幸福的时光。2006年洪战辉从怀化学院顺利毕业,直接考入中南大学本科。2008年又被保送中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他曾应邀在全国各地作过150场励志报告,还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他先后获得“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荣誉;2007年,又被评选为“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洪战辉的故事叙述完了,当时听了他的故事,很有感触。生活和家庭不幸使他比常人收获更多的东西,他的不向困难低头,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捐助值得思考和学习。在面对巨大困难时,对待生病的父亲,他仍尽孝;对待弟弟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尽的是责任;对离家出走逃避责任的母亲,他报以谅解;面对别人的捐赠,他想到是比自己更困难的人;面对自己他选择奋斗和抗争。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中国好人的形象。
第二篇:励志人物:洪战辉
洪战辉---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人物简介
洪战辉,男,汉族,河南省西华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出生,中南大学商学院学生。1994年,洪战辉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这副重担,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何况一个10多岁的孩子!但洪战辉没有退缩,一挑就是12年。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鞋袜,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心血。每天晚上,他都让妹妹睡在内侧,以防父亲突然发病伤及妹妹。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在怀化念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学习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为了治好父亲的病,洪战辉吃尽苦头。
经历
2002年10月,父亲突然发病,因为没有钱,他不得不在一家精神病医院门前跪求治疗,在他孝心的感染下,2005年底河南第二荣康医院主动将他父亲接去诊治。现在,父亲的病情已明显好转,出走的母亲、打工的弟弟也相继回家,一家人终于重新团聚。
2006年以来,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洒向了社会。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他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了150多场励志报告,并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他还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贫困山区与困难学生交流,捐赠学习用品。他说:“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关于他的书籍出版了6本,其中《中国男孩洪战辉》发行250多万册。[1][2]
童年-记忆最温暖的底色
在12岁之前,洪战辉和众多农村的男孩一样,有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组成的家庭,尽管生活很艰苦,但也很幸福。
1994年8月底的一天,生活跟洪战辉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的人生之路从此转弯。那天中午,洪家发生了一件震惊全村的事儿——洪战辉的父亲洪心清突然发疯,不但把家里的东西都砸坏了,还殴打自己的妻子。洪战辉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况,赶紧去叫人帮忙把洪心清送到医院。但是慌忙之中,却把只有1岁的小女儿留在了屋内。等大家赶到时,1岁的妹妹已经被爸爸摔在了地上,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气了。洪心清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妹妹也永远离去了。
而此时的洪战辉,正上小学五年级,还不满12岁。这年的腊月二十三,疯疯颠颠的洪心清临近中午还没回家吃饭,洪战辉就和妈妈一起去找,在离村5里地的一棵树下,父亲不知从哪儿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眼光里透出一种父爱。
无奈之下,天快黑的时候,一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洪战辉一抱上小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怀里钻,他想起了妹妹。洪战辉给女婴起名叫洪趁趁。
1995年8月20日,吃过午饭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以让一家人吃一周之后,她才停了下来。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她不堪家庭重担和疯丈夫的毒打,选择了逃离。
“娘,你去了哪里?回来吧„„”弟兄俩的哭声在暮色中飘了很久。他们不想这样失去母亲,不想失去生活的依靠,洪战辉哭喊着和弟弟四处寻找妈妈,夜已经深了,娘那天没有回家。
似乎一夜之间,13岁的洪战辉便突然长大了。他稚嫩的肩膀开始接过全家生活的重担:抚养幼小的洪趁趁,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寻找出走的母亲。
此时,洪战辉已到西华县东夏镇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每天上学的时候,怕患病的父亲伤害小妹妹,他就把小趁趁交给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学回到家里,再忙着准备全家人的饭。无奈,洪战辉只得抱着女婴向附近的产妇们讨奶吃。天天讨奶也不是办法,洪战辉开始学着卖鸡蛋、靠卖冰棍挣钱买奶粉喂养妹妹。
自己改变生活
在读初中的3年中,洪战辉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及时照顾全家人吃饭。
1997年7月,洪战辉初中毕业,成为东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高的3个学生之一。
“我要挣钱读书,我要养家”
“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正收拾行李准备出去打工。”洪战辉对记者说,“我要去挣钱读书,我要养家。”
当时清醒的父亲用家里的一袋小麦口粮换了50元钱,颤抖着递给洪战辉说:“娃儿呀!爸对不起你!考上了学却没钱上„„”
16岁的洪战辉怀揣50元钱,只身一人冒着炎炎烈日跑到周口、漯河等地,因为又瘦又小,3天3夜连刷盘子洗碗的活也找不到,只得返回西华县城。此时,洪战辉已身无分文。洪战辉的执著精神引起了一个中年人的同情。在软磨硬泡了两三天后,那位中年人在自己承建的装雨棚的工地上,给了洪战辉一份传递钉枪的工作。洪战辉拼命地干,一个暑假,他挣了700多元。
这年9月1日,洪战辉终于按时到西华一高报到了。而且,通过竞选,他当上了2903班的班长。
在学校逐渐安定下来后,洪战辉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从家里把小趁趁接到了身边。他又开始像上初中时一样,每天奔波在学校与住处之间。一早,他要让小妹妹吃早点,再叮嘱她不要外出,然后上学。中午和晚上,他从学校打了饭,带回住处和小趁趁一起吃。
2来到县城读书后,一切开支都大了起来,而且高中的学习压力也是初中所无法比的。但是洪战辉知道,如果失去了经济来源,父亲的病情好转、弟弟和妹妹的生活以及自己美好的理想都是空谈,打工挣钱成了洪战辉繁重学业之外最大的任务。
“没办法,我要读书,我要养家,就必须想办法挣钱!”从此,洪战辉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圆珠笔芯、书籍资料、英语磁带等,“鞋垫、袜子,只要能挣钱我都卖”,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着全家的生活。
高中生像小商贩一样搞校园推销是被人瞧不起的事,甚至引起了一些师生的反感。一次在某班推销的过程中,该班班主任老师毫不留情地将他赶出教室:“你是来读书的还是来当小贩的?你家庭再困难,这些赚钱的事情也该你父母去做,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洪战辉没有辩解,强忍住泪水,收拾了东西就走。
洪战辉说,只要学校张贴停电通知,他就赶紧跑出去批发蜡烛,然后一个班一个班去零售;他卖的圆珠笔芯油多笔头小,价格又便宜,自己用着感觉不好时还主动包退包换。“其实,做再小的事,挣再少的钱,只要是努力得来的,一分一毫都值得自豪!”洪战辉说。洪战辉边挣钱边学习和照顾小趁趁,还得定时给父亲送药。这种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在洪战辉上高二的时候,父亲的精神病突然又犯了。
父亲住院需要照顾、花钱,为了借钱,洪战辉跑了周围的几个村子,求了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但跑了两天才借来40多元钱。后来,西华县南关的一个油漆店老板邓阿姨知情后,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把看病所需的2000元钱送到了洪战辉家中。
生活的压力、家庭的现状逼迫洪战辉不得不辍学。高二时,洪战辉挥泪告别了难舍的校园。
回到农村老家后,他收拾农田,照顾父亲,闲暇的时候教妹妹识字,并在农闲的时候做点小生意,挣钱补贴家用,一年挣了六七千元。
到了2000年的时候,小趁趁已经6岁了,父亲的病情也控制了下来。“不读书不学习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洪战辉渴望再次回到校园读书。
刚好,洪战辉在西华一中的老师李永贵和秦鸿礼调到了西华二中。两位老师一直关心着洪战辉,他们让人给洪战辉捎信:希望洪战辉能重回高中学习。由于二中的高中部是新建的,洪战辉成了西华二中的一名高一新生。
洪战辉又把小趁趁带在身边,她也到了上学年龄了,秦老师帮助在附近找了所小学,小趁趁也开始上学了。
“我不能倒下,我要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新的高中生活又开始了。和以往不同的是,在边挣钱边学习边照顾小趁趁的同时,洪战辉还多了一个工作———辅导小妹妹的学习。
洪战辉告诉记者,读高二时,他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包子店干活,每月老板支付30元工
钱,早上可以免费吃包子,他就多吃,午饭和晚饭就可以省下了。
生活在平淡中继续。2002年10月,父亲的精神病第三次犯了。他把父亲送到了一家精神病医院,可是交不起住院费。而且不久,正上初一且成绩全班第一的弟弟洪锦辉不辞而别,外出打工了。
10月底的一天,扶沟县一家乡镇精神病院被洪战辉的孝心所感动,答应免去住院费只收治疗费。洪战辉赶紧回家取住院用的东西,到家后又连夜骑上自行车赶往医院。家到医院有近50公里路,夜已经很深了,连续奔波3天的洪战辉极度疲惫,骑着骑着,眼睛就睁不开了,结果连人带车栽倒在路旁的沟里„„等他醒来时,自行车压在身上,开水瓶的碎片散落一地。
也不知在沟中躺了多久,洪战辉想起了妹妹和父亲。他咬着牙对自己说:“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父亲的病就没人管了,妹妹就没人管了„„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终于顽强地站了起来。
洪战辉告诉记者,他看到学生对复习资料的需求量很大,就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坐车到郑州批发图书回学校来卖。为了节省成本,从郑州汽车南站到西郊的郑州图书城,他有时步行几个小时,脚都磨出了血。
洪战辉的河南老乡杨宏志和宁丹都告诉记者,在河南省的西华县和临近的太康县、扶沟县,2002年前后的高中生,对洪战辉都有很深的印象,不少人还借钱给他做本钱,他常到学校的班级内推销书籍、笔芯等。他们就是在买资料时和洪战辉成为朋友的。
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洪战辉仅卖一本文言文翻译的资料,就卖了5000多册赚了两万多元。由于洪战辉的情况同学们都了解,再加上他诚信经营,生意很红火,甚至外校的学生也来他这里购买图书。
2003年6月,断断续续读了5年高中的洪战辉,终于迈进了高考考场。
“也许,那时没人理解为何我能断断续续读5年高中而不放弃学业。5年中,停学挣钱一年,5年中我晕倒过16次,但每一次都站了起来!”洪战辉说,“5年中我从没接受过一次捐款,但当我做小生意卖书时,班里的同学几乎把所有的生活费都借给了我!”洪战辉很是自豪和感动。
“我会牢牢记住帮助过我的人,我要帮助更多的人”
同行 一路温暖
高考成绩公布后,洪战辉以490分的成绩被湖南怀化学院录取。可5200元的学费和要照顾妹妹让他很是为难!利用暑假,他打工挣了2000元,决定先到湖南看看,把妹妹托付给了大娘。
大学新生报到当天,他交了1500元学费后,就干起了老本行做了“小商贩”。当他看到许多报到的新生纷纷向家里打电话时,就四处打听,寻找电话卡的销售渠道。他找到一位电话卡销售商那里,把身上仅有的500元全部购买了电话卡,当天晚上就卖了100多张,两三天就赚了六七百元。
为了挣钱,洪战辉可谓想方设法,后来他还逐渐代理了步步高复读机、电子词典和丁
家宜化妆品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总经销,他还垄断过学校19栋学生宿舍楼的纯净水供应、电话机的安装等。
2004年春节,洪战辉回到河南老家,看到失学在家的小妹,非常愧疚。“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妹妹辍学,我要带着妹妹上大学!”洪战辉暗下决心。
回到怀化后,洪战辉开始为小趁趁联系学校。终于有一天,当他到鹤城区石门小学找校长提出妹妹插读的请求时,校长同意了。
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李红娥最先知道了洪战辉想带着妹妹上大学的事情。李红娥对洪战辉说:“我们宿舍还有一张空床,你把小妹带来吧,我帮你照顾她。”
2004年6月底,洪战辉打电话给正在河南工业大学上学的高中同学张永光等人,让他们帮忙把妹妹带到怀化。他要利用暑假挣钱。
6月27日,小趁趁终于在怀化火车站见到了哥哥,她一下子抱住洪战辉的腿,久久不愿松开。
2004年暑假,洪战辉一位宋姓高中女同学从河南来看望他时,一见小趁趁就非常喜欢,亲切地叫她“小不点”。从此,大家都纷纷叫她“小不点”。
暑假过后,“小不点”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一早,她背着书包去上学。中午,在校吃中餐。回到学院寝室后,洪战辉还给她补习功课,教她普通话。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不点”学会了做饭,如果哥哥出去推销东西回不来,她就一个人做饭等哥哥回来吃。路上看到空瓶子,她会捡回来。遇到哥哥从市里进了学生用品回来,她也会帮着搬运。妹妹的懂事让洪战辉很是欣慰。
当社会各界知道洪战辉的情况后,不少人提供财力、物力的帮助,但被他谢绝了:“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出来的人们,他们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帮助的。”
怀化学院学生处副处长王荣告诉记者,学校了解到洪战辉的情况后,破例单独给他安排了一间寝室,方便他照顾妹妹。在学院的帮助下,洪战辉还在学院附近的怀化市鹤城区石门小学为妹妹办好了插读手续。
学校的老师也被洪战辉的事迹所感动,一些老师纷纷捐款。有一次老师捐了3190元,当老师把这些钱交给洪战辉时,他不接:“比我困难的同学有的是,更重要的是我现在已经知道了怎么去养活自己了。”洪战辉态度很坚决,无奈之下,学校只好冲抵了洪战辉的部分费用。大概一年后,系里师生又为洪战辉捐了一部分款,但这次洪战辉坚决拒绝了。学生处专门给他每月拨的200元补贴,反复催促他也不去领。
洪战辉对金钱有着自己的原则,他认为,不是用自己双手挣来的钱,决不能花费到自己身上。在大学期间,他曾屡次拒绝别人的捐款和资助。虽然他的生活非常拮据,但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
洪战辉的同班同学贺荣华这样评价他说:“别人给他捐助他拒绝,但是他还喜欢帮助别人。”
洪战辉说:“我会牢牢记住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我要成立一个基金来帮助更多的人。”他强调说,这个基金是责任基金,而不是一般的爱心基金。我想用这种方式帮助那些人,等到那些人成功以后,他们也把自己的一份力量重新注入这个基金。
“我想告诉那些处于贫困中、挣扎中的人们,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怨天尤人,最主要的是你怎么去改变你自己,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改变你自己。”洪战辉高兴地说,考入大学后,每年春节回家,都能欣慰地看到久病的父亲病情大有好转;2004年年底,母亲也感到了愧疚,回到了久别的家中;在外漂流了多年的弟弟现在也有了消息。我作为普通人,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做我该做的事情,去尽我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平和、静心、无悔、无愧地走完这一生。
第三篇:陈欧、洪战辉励志语录
2005年感动中国洪占辉的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2005年感动中国洪占辉发言
贫穷绝对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我的妹妹和父亲。妹妹还小,父亲病情刚稳定,我希望大家不要去惊动他们。如果大家答应,我愿意向大家下跪。就像当初父亲患病,为借几十元钱向人下跪一样。
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自己做,为何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的慷慨?人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缺精神。
我认为苦难不是好事儿,别人真正欣赏的不是你的苦难,而是你的奋斗。
2011永远跟党走,洪战辉的发言
我们的现在不代表我们的未来,无论我们现在是多么的贫穷和苦难,只要它不是我们自身的懒惰造成的,它就不是我们自卑的理由;无论我们现在多有财富和多么的优越,只要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它就不是我们骄傲的资本。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如果今天你还在埋怨父母没有让你过上好日子,那你就应该好好努力让我们的父母过上好日子;如果你今天还在埋怨这不好那不好,我觉得你应该承担起我们青年的责任,去拼搏、奋斗,让这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
陈欧的励志广告词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的分别是:黄旭华、胡佩兰、方俊明、沈克泉沈昌健父子、龚全珍、刘盛兰、段爱平、格桑德吉、陈俊贵、姚厚芝。特别奖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
第四篇:【励志】自强少年洪战辉的故事
【励志】自强少年洪战辉的故事
【励志】自强少年洪战辉的故事 感动心灵 付诸行动
湖南怀化学院的大学生洪战辉,身边带了一个小女孩,是他父亲在12年前捡来的弃婴。由于父亲患病,母亲离家出走,当时只有12岁的洪战辉担起了养育小妹妹的重任。12年来,洪战辉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和学习,一直走到了现在。这位23岁的大学生和他妹妹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1982年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东下镇的红庄村,12岁之前,他和众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浪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过着尽管艰苦却很平静的生活。
在洪战辉12岁那一年,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一向慈祥的父亲突然精神病发作,摔死了年仅一岁的妹妹。几个月之后,这一年的农历12月23号,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小年,父亲很久都没有回家,等洪战辉和母亲找到他时,发现他怀里抱着一个捡来的弃婴。
他的父亲犯病了,家里借了很多债,也没有什么吃的东西。所以当时洪战辉的家里人都觉得养不起这个孩子,而且养不活,他的妈妈说看能不能送给其他人,或者还送到外面让好心人捡回去养。当洪战辉抱起这个孩子时,孩子直往他怀里钻,并且很天真地对着他笑,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妹妹。洪战辉没有舍得将她送走,把她留了下来,母亲给孩子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小不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乐。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忍受不了家庭的贫困和间歇性精神病丈夫的折磨,第二年,洪战辉的母亲离家出走了。此后,负起照顾弟弟、抚养妹妹,一个连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重担落在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稚嫩的肩膀上。他不知路在何方,却顽强地向前跋涉。
他没有一点抚养婴儿方面的经验。当时妹妹饿了就哭,妹妹一哭,他就想办法给她吃的,有时候甚至做点粥喂她,到邻居那里吃点奶,或者想办法买点奶粉。实在弄不起,买不了的话,自己爬树搞一些鸟蛋,和鸡蛋一样做成汤给她吃,妹妹挺喜欢吃这些东西。为了给妹妹掏鸟蛋做汤,洪战辉有时被摔得一身青紫。在读初中的三年中,洪战辉每天都要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波,及时照顾“小不点”吃饭。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洪战辉从未放弃过学业。
在他们居住的屋子里贴着一张便条:“请不要被你的苦闷所压倒,因为如果你超越苦闷,那么你面临的将是辉煌的成绩,超越自我。”这幅字是他在1996年写的,那时候他只是一个14岁左右的孩子,他已经承担起抚养妹妹的责任。
1997年,“小不点”已经3岁了,洪战辉也初中毕业了,他顺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但学校离洪战辉的家有30多公里,他不可能像初中那样天天回家。那么,“小不点”怎么办?父亲谁来照顾?读高中的学费又从哪里来?15岁的洪战辉四处打听,找到了“小不点”的父母,但她的父母似乎不愿再接纳这个孩子。
这时洪战辉想:妹妹应该由一个负责任的人来带,这样她将来才能够具备这种负责任的精神和态度,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妹妹应该由这样的人来带,无论别人有没有,但是我有,所以还是我带。
生活的艰辛让年幼的洪战辉早早地懂得了责任的含义,也正是这种责任感让洪战辉有勇气直面困境,执着地走下去,洪战辉又带着妹妹上路了。
洪战辉决定带着妹妹上高中,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处房子,把妹妹接到了身边,继续照料她的生活。在县城读高中,一切开支都大了起来,洪战辉要赚学费,要抚养弟弟、妹妹,还要给父亲治病。因此,打工挣钱成了他学习之外最大的任务。
洪战辉早晨稍微做点汤,吃点馍之后,就带着他的行李,带着一些卫生纸、一些小本子、灯泡什么的等物品到临近的农村去叫卖。
上高中期间,这是洪战辉最困难的时期。他给餐馆打过杂工,卖过鞋垫、卖过蜡烛、卖过文具。有一次,他在校园推销复习资料,一些当地商贩认为抢了他们的生意,把他的左眼打得几乎失明,后来因为父亲再次犯病,他被迫中途辍学。
洪战辉说:“在这个挣钱的过程中,我觉得我看到了、经历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自己知识这一块还是最重要的东西。从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还是学习特别重要,所以说我一直没有放弃上学这一条路,即使我挣完钱了,回过头来还是要学习的。”3年高中,他读了5年。但再苦再难,洪战辉都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2003年,他考上了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但是他去上大学,妹妹谁来照顾?开学后没多久,他把“小不点”接到学校。
因为洪战辉在怀化没有什么亲戚,只能把妹妹带到学校,暂时安排在同乡女生的宿舍里。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开始都觉得挺好奇的,哪里跑出来一个小女孩子。后来经过他的解释,大家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都很感动,感动之余,感动就变成了行动,那时候学校的大姐姐还经常给“小不点”送衣服呢。
洪战辉的故事迅速地传遍了怀化学院,同学们自发捐款来帮助他。可当系领导将捐助的钱交给洪战辉时,他却无论如何不肯收下。
他说:“我现在完全有能力自理了,对我个人来说,没必要收这么多钱。如果大家有钱的话,捐给那些真正需要的。”
洪战辉不仅不收同学的捐款,而且用他勤工俭学挣来的600元钱资助了家乡的贫困生,这源于他在母校的一次演讲。演讲中,一位女生哭着离开了教室,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演讲结束以后,洪战辉了解这个女生的情况:她的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现在她姐弟俩都是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情况有点类似。洪战辉当即表示,我现在也没有带钱,等我以后有机会的时候,我尽量帮她一把。后来洪战辉给她汇来了600块钱。
自从上了大学,洪战辉就有一个愿望,就是让妹妹也上学。没有血缘却超越血缘的兄妹之情,感动了怀化学院的领导,学校破例同意洪战辉带妹妹上学的请求,并给兄妹俩单独安排了一间宿舍。随后,洪战辉为妹妹联系了怀化学院附近的石门小学,他步行测量了从学院到这个小学的距离,一共1085步。这样,妹妹五六分钟就能走到。
在洪战辉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小不点”渐渐长大了,懂事了,她学会了做饭。每天,不管多晚,她都要等着哥哥回来吃饭。洪趁趁有一个愿望,她说:“我以后想考上大学,比哥现在上的这个大学还要好的大学,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挣钱帮助哥哥看眼睛。”
目前洪战辉父亲的病情有了好转,母亲也回到了久别的家中,一直在外打工的弟弟找了女朋友,还准备挣钱盖房子,这一切让洪战辉感到非常高兴。
洪战辉靠打零工、做生意来维持生活并坚持学习。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苦,洪战辉从未退缩过。从上高中到读大学,他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十二年如一日,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在这样的逆境、困境中能够孜孜以求,对自己的学业做那样的投入,是因为在他的心里有这样一个信念:“一个人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什么能难倒,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
洪战辉的故事让无数人感动。洪战辉是朴素的,他的故事也远远算不上惊天动地,但是却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一种力量。
湖南怀化学院的师生说:
“洪战辉这样的典型事例,它更贴近我们大学生生活的实际。虽然说他所遇到的那些困境并不一定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经历的,但是我们也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需要去面对,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是素质型的人才、复合型的人才,这就需要这种责任心,这种美德。如果我们几百万学子都具有这样的责任心,并且都付诸行动,我们的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和谐、美好。”
“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的坎坷、挫折或者磨难。洪战辉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我的人生路上,将作为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将来我不会说因为这些种种挫折轻易去放弃,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佩服,但不想说感动,尽管眼睛已经模糊……他诠释了生命的力量,在今日中国更是无比可贵。爱心、亲情、自立、坚持、创造正是我们当代中国最需要的精神。”
“他给我和我的学生上了最生动的一课,自立自强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洪战辉听完师生的感动发言后说:“我希望每个人心中的那份感动、那份感恩、那份抱负、那份责任都能够发挥到你的生活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洪战辉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他经常会收到全国各地汇来的捐款,但是他都一一通过邮局把汇款退回。而有些汇款单没有地址无法退回,他就将这些汇款集中起来,他说希望能够设立一个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都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逆境。该如何面对逆境、战胜困难,从洪战辉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当“小不点”孤立无助的时候,洪战辉以他稚嫩的肩膀为“小不点”撑起了一片蓝天,在老师、同学以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洪战辉以坚韧、自强、执着的信念走过了12年的历程,让很多人为之感动、流泪。甚至一些年轻人将洪战辉视为自己心目中的道德偶像。在这份感动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朴素的、震撼心灵的道德力量。
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在逆境中直面困难,让洪战辉一路向前。让他的精神发扬广大,能够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健康成长。
洪战辉的事迹不仅仅感动了学校的同学,也感动了更多的中国人。他真正是一位既力行,又学文的人,他走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踏实,在当今,有这样的道德楷模是我们时代的幸事,现在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楷模层出不穷啊!对于洪战辉的事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动上,更需要落实在行动上,把他那种不畏艰难险阻、孜孜以求的学习和真诚处事待人的态度落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和接人待物中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篇:青年励志
青春励志:生命贵于德性,美丽缘于瞬间
铁路警校生李亚博救卧轨者被轧断双腿,当人们在职业服务差距中苛求满意度时,90后铁警用责任践行誓言:在危急关头舍身忘我、英勇无畏,以人为本,以义为先,展现了当代青年忠于职守的责任意识,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黑龙江女教师张丽莉车祸瞬间救学生,当人们在考量全社会职业道德操守时,80后教师用生命塑造形象:在危险面前奋不顾身、舍己救人,为人师表,身先垂范,展现了人民教师热爱学生的大爱情怀,爱岗敬业的光辉形象。
西安学生吴书强与父亲接连解救落水儿童,当人们在纠结“救与不救”社会道德与法的纷争时,父子两代用行为完成“最美”接力:人命关天时凭着良心与本能,不顾一切,担当重任,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塑造了人心向善、见义勇为的时代标杆。
是什么触动了他们,我想肯定是中华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个人的品德。那,是什么感动了我们,我想更多的是世俗下“是与非”的淡定、“生与死”的执著以及“善与美”的追求。我们也在明辩事非,我们也在追求真善美,但重庆“万鑫案”、南京“彭宇案”、郑州“李凯强案”让世人对社会道德的认识陷入了阴霾。青年不失激情但青春容易缺少亮彩,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人是共产党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保证。祖国的未来属于中国青年,民族的光荣属于中国青年!”倘 1
若没有德性的看护,当代青年可能潜移默化中将会陷入自危的境地,而社会可能变成人人凭感性冲动和物欲办事的场所。古人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以德治人与依法治国相得益彰。
一个人的付出,终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最美司机”、“最美妈妈”,“最美”事件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我们看到的“最美”,已经得到了公众的鲜花、荣誉与掌声,但我们要相信,我们没有看到的远远比我们已经看到的“更美”。他们的行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把社会道德带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但每一种“最美”,都需要有人来“接力”,当代青年就是最好的“接力”,德性可以提升当代青年的生存价值和意义,乐人之乐者,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者,人亦忧其忧,我们的社会永远饱含深情。
我们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围绕“我向英雄学什么,我在岗位干什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要坚信,美丽绽放的瞬间,生命在塑造德性的永恒,那才是我们追求的良善、有序的社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