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法学怎么了?”这或许是当下所有关心法学的人最想问的问题。怎么就从红极一时的“专业龙”变成了“专业虫”?怎么就从耀眼的“就业精英”变成了垫底的“就业劳工”?怎么就业已冷到哈气成冰,每年却仍有那么多考生报考得热火朝天?法学“病”了吗?该如何“诊治”?法学的出路在哪里?谁才适合读法学?今日升堂,我们一起“提审”这个曾让那么多人痴迷,又让那么多人叹息,并正被更多人追觅的法学专业!
“案由陈述”:一位“法学遗民”的2009
对于济南某高校法学专业学生贺红来说,09年是极为忙碌和纠结的一年。“过完年回到学校就开始忙着准备公务员和选调生考试,没有通过‘一面’。后来又准备学校组织的‘三支一扶’考试,还是没过。”说起09年几次重要的考试,贺红表现得很平静:“这些考试本来就是撞大运,得之是幸,失之也不痛!”
但是,在跑了几次招聘会后,贺红无法平静了。“从5月下旬起,我和同学就开始跑各种招聘会,但每次转下来,都很受伤,因为招聘会现场根本就看不到招法学学生的单位。”后来无奈之下,贺红改变了原来只找专业对口工作的想法,把就业目光拓宽到了相关文职工作。但是,应聘别的工作,面试官又嫌她的法学专业不对口,再加上是应届毕业生,所以并不顺利。“直到参加了7家公司的面试后,我才终于在济南一家商场找到了一份当营业员的工作,月薪1200元,仅够花销。”说完这些,贺红的情绪明显低落。“我不明白,我怎么突然就成了‘法学遗民’了,法学不是个非常抢手的专业吗?!”面对贺红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只得对她的QQ签名“希望乱七八糟的2009年快些过去”回复:“2009的冬天来了,2010的春天还会远吗?!”
“一审就业”:谁动了法学的工作奶酪
事实上,像贺红这样“被法学遗民”的人并不在少数。2009年10月27日,由就业专业调查公司麦可思编著的《2009年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报告》对外公布,北京地区法学专业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1%,低于平均就业率7个百分点,失业率高居榜首。这并不是北京特有的情况。早2009年6月份,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内首个全国大学生就业年度报告——《就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明确指出,2008届法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9%,在11个专业大类中排名倒数第二。这一统计也意味着,在2009年,至少有1.8万的应届法学毕业生和贺红一样,“被法学遗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麦可思随后又推出了“专业红黄绿榜”,法学被明确列为“红牌专业”,即“连续两年位于全国应届毕业生失业率前10名或失业量前10名的专业”。事实上,法学专业已是连续三年就业率排名倒数三位:除了2009年的倒数第二,还有2007年的倒数第三和2008年的倒数第一。
是谁动了法学的就业奶酪?长期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工作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曹义孙直言,“太多院校跟风设置法学专业,致法学专业太多太滥”,才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了味。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了解,目前我国并未对高校设置法学院系设定统一标准。设置法学专业的门槛过低甚至没有门槛,也使得我国高校出现许多“法学专业目睹之怪现状”,如一些理工院校为升综合大学而设法学;一些专科院校为提升品牌而设法学;一些院校虽设有法学,却没有专职教授,甚至没有科班出身的法学老师等。
我国高校法学专业畸形的膨胀轨迹也对此观点进行了佐证。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我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292所;2005年约为560所,4年所增数量几乎与过去20多年积累的数量持平;截至2008年底,该数值更是达到了634所,法学一跃成为了目前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我国高校的“法学大跃进运动”也成功完成了三级跳。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万左右的法学本科在校生和22万左右的法律专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长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对法学专业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却是“步履蹒跚”,这就把大量“法学遗民”堵在了就业的高速路上。
山东今海瑞律师事务所赵正东律师则是从教学内容上对“法学就业蛋糕变质”进行了分析,“如今本科的法学教育属于通识教育,宪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等14门核心课程成是法学专业学生大学4年的主要‘干粮’,每种干粮都吃一口,却没有吃透任何一种。当别人问起味道时,就只能说大概感觉了。”赵正东律师用了一个“浅尝干粮”的例子对法学专业的“万金油”尴尬进行了比喻。“另外,我国属于大陆法系,教学注重对法学理论的研究,但是,法律工作却尤为注重经验的积累。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到企业干法务,还是到律所当律师,再或者到法院、检察院工作都需要大量实践经验,这也是现行法学教育和法学就业脱节的地方。”事实上,对于法学教育和社会需求不符的问题,法学界早有微词。曾先后担任中国两大知名高校——中国政法大学和山东大学校长的徐显明教授就一直主张,“应将目前的‘学术型法学教育’转变为‘职业型法学教育’”,即在法学的本科教育中,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
究竟是谁动了法学的就业奶酪?答案还在不断添加中,但可以确定的是,法学的就业奶酪确是已被人动了,而且面目全非。
“二审报考”:谁才是真正的法学Mr.Right
在奥地利著名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法律门前》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乡下人请求见法,法的守门人告诉他不能进。乡下人不甘心,他倾其所有,希望能够买通守门人。守门人心安理得接受了所有的东西,却从不肯放行,每次收礼时他都说:“我收下这个只是为了不让你觉得有什么事情该做而没做。”
事实上,发生在“法律门前”乡下人和守门人之间“进和拒”的故事,也正在许多高三生的身上上演着。这其实又是一个法学版的围城故事,城内城外两个季节截然不同。城内,法学的“就业之冬”让所有人不寒而栗;城外,却是一番报考“热火朝天”的景象。“新浪高考”和搜学网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在各省录取分数最高的30个专业中,北京大学的法学专业出人意料折了北京文科专业录取分数的桂冠。
“当时确实没有其他特别适合的文科专业,而且我不信我就是失业的20%。另外,学法学一旦做出头,前途肯定比其他专业要好。”贺红在解释当初为何明知法学就业率垫底却仍选择法学时如是说。其实,如贺红这样“不服软”且痴迷于法学“精英外表”的同学还有很多。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总能听到同学们类似的心声:“就业率不是还有80%的嘛,我肯定能在100个人里排到前80!”“学法学以后可以当法官、检察官,还能做律师赚大钱,所以我要报法学!”
然而,济南大学法学院的张闻老师却告诫说,“报考法学决不能只靠一时兴起和只看到法学光鲜的一面”,因为报考前的热情并不足以为之后4年持续加温。法学仍属相对枯燥的专业,虽然人们认为的“学法学只要记性好,会背书就行”的观点是片面的,但,面对诸多需要掌握的法理、法学概念、法律条文以及司法解释等内容,该专业学生除了需要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还需要对法学有较大的耐心和持续热情。此外,法学毕竟是一个社会学科,需要与社会进行大量沟通。赵正东律师还建议:“选择法学的同学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最好还是强一些,从我带过的法学学生来看,性格相对外向、行事果断、有辩才的同学更容易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
谁才能成为法学真正的Mr.Right(对的人)?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答案,但是,在选定法学作为自己的“青春舞伴”之前,先问一问自己是否真的已准备好成为法学的Mr.Right,那么,这首由你和法学共同谱就的“与法共舞”舞曲才会更加绵长。
“三审大学”:谁来做主我们的法学
与“法学遗民”贺红的遭遇不同,同班同学王海的2009年则并无太多波舛。5月份正式与济南舜泰律师事务所签订任职协议,9月份参加被诸多考生称作“魔鬼考”的司法资格考试,并以高出资格线32分的成绩顺利过关,再经一年的律师实习后,他即将正式成为该所第36位执业律师。
对于同学们冠以的“法学顺民”称呼,王海并不认同,他觉得自己的法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寻找各种与法学有关的实践机会”,但是,作为一个大二法学在校生,这样的机会并不好找。“去律师所,别人觉得我们道行太浅;去大企业,没有空职;去小公司,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岗位,并且老板还害怕我们把他们的员工教成‘刁民’了!”说起当初找实习单位时的辛苦,王海至今心有不平。不过,靠着这种韧劲,在大三下学期,王海最终还是打动了现在所任职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成为所里一位“打杂的”。虽然是个“打杂的”,但王海还是兴奋不已,“接触了案子,才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法律人了,每天一睁眼脑中想的全是案情,想的全是如何找案子的突破口。”实践的兴奋同时也催促着王海理论的进步,“因为要‘办案’,所以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必须去学,我是老师心中的‘问题学生’(总是要问很多问题),是图书馆阿姨眼中的‘拖拉学生’(总是走得最晚),还是同学们口中的‘疯’一样的学生。”最终,王海成功了。
对于王海的成功,北洋律师事务所的廉卫涛律师认为非常值得肯定,“其实,王海的学习模式与英美法系国家的教学方式非常类似,也就是在案例中贯通理论知识。一件案子的成功处理,几乎会串联起大部分大学所学知识,从写诉状开始,到证据的收集,再到辩词的梳理等,这一系列活动就像是‘知识大汇演’,对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廉卫涛律师也指出,王海的成功并不能简单复制,“并不是所有法学专业的同学都可以模仿王海,而且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实习单位。同学们最好还是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不同的奋斗方向,比如,性格适合从政的同学,就可以在平时多关注时政,多练笔,为公务员考试打好基础。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把未来握在自己手中。”
谁来做主我们的法学?王海用行动给出了一个嘹亮的答案,自己。而之所以选用王海这样一个暖意融融的例子结束此次对法学的“提审”,也是想告诉大家,虽然“法学之冬”足够严酷,但只要能够找准适合自己的路,坚定走下去,我们的法学就仍由我们自己做主。毕竟,一个大国的民主法制梦想,正等待一代又一代的“我们”去追逐,去实现。
问计“旁听席”: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法学
对法学的“提审”虽已结束,但法学的明天仍将继续。拿什么“拯救”我们的法学?学习法学需要注意什么?怎样学才更利于发展?现在,我们就来问计“旁听席”,请一直默默关注和关心法学发展的“庭审旁听者”献计、支招。
虽然现在法学正处于“就业冬天”,但是,如果同学们能在报考时选择一所适合自己发展的院校,那就像是给自己加了件御寒的冬装。说起我国的法学院校,自然就不能不提在法学江湖中,地位尊崇的“五院”和“四系”。“五院”分别是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不过“五院”现已全部更换名号,分别是:
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四系”则是:北大、人大、武大和吉大的法律系。据悉,“五院四系”的法学毕业生目前仍是就业市场的“宠儿”。
当然,除了“五院四系”,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法学院校。比如对外经贸大学的培养标准就是“三精通”法学人才,即精通外语、精通国际经贸业务、精通法律专业知识,因此,英语底子较好并希望在国家经济法方面有所作为的同学不妨一。南方医科大学利用自身医科院校的优势,将医学和法学相结合,医、法交融,所培养的学生既懂医又懂法,在处理医疗纠纷方面优势显著;南京师范大学则推出了“法学-外语2+2”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入校后,先进行2年不同语种的学习,2年后再进入法学专业学习,毕业时颁发法学学士毕业证和法学专业毕业证。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济南大学就业辅导教师钟诚
法学专业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就需要注意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要成为学校的“法学活跃分子”,无论是学校组织的辩论会、模拟法庭,还是假期的社会调查、法律咨询服务等活动都应积极参与。大
三、大四的学生可以公民代理的身份为那些没有钱请律师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做一名社会法律工作者。学以致用,既能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法学知识。岂不是一举多得!选择了法学专业,就是要比别人多付出汗水和心血!——北洋律师事务所律师廉卫涛
企业所需要的法学人才,一方面是要实践能力强,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们能够掌握多一点其他领域的知识。比如我们公司是做计算机软件的,如果前来应聘的学生谁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比较精通,当然,这个知识不是指聊QQ、上开心网,那么他被录用的机会就比较大。现在是个交叉融合的社会,法学人才也需要能够掌握多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杭州天宏达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常惠
对有志于从事法律工作的同学来说,司法考试是一道入行的“门牌”,没有这张“门牌”,就难以跨进法律这个门。这其实也是70%的法学专业同学必须转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2008年开始,国家规定法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可以报考司法考试,这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消息。根据统计,司法考试一般要保证600小时左右的复习时间,如果同学们能充分利用假期和相对宽松的课余时间进行系统复习,至少在时间上就比在职人员占据了明显优势。如果真的能在毕业之前拿到“司考证”,那么,毕业后就不是你找工作,而是工作来找你了。——郑州万山学校校长罗天青
第二篇: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1、问题的提出
又一届毕业生即将离校,这些曾经怀着憧憬和梦想走进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历经四年的锤炼,如今他们走得好么?在即将毕业的时刻,他们是否像四年前考取大学一样,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事实并非如此,在新闻媒体上我们常看到,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加入到了失业行列。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轨的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就业形势进一步趋紧。由于专业间的差异,在这里笔者无力考查其他专业的就业情势,只想基于本人所在的专业分析一下法科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十年前,一个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上都有机会进入国家司法机关,即使不能到司法机关工作而从事与其相关的工作也不会很难。十年后的今天,送走了2000年最后一次全国律师资格考试迎来了国家司法考试,高校法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国家司法机关已经成为不可能。即使想成为一名律师,参加司法考试也成为必须。当前,包括极少数知名大学法学院的法科学生在内,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绝大多数政法专业的毕业生签约率则降低到了历史最低。目前中国正在向法治社会转变,法律专业的学生应该是比较热门的,可现实击碎了曾经的梦想,一些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这不得不值得广大法律人深思。
2、法科专业就业之特殊性
(1)法治环境欠缺 1996年在中央领导的法制讲话中,江 泽 民指出:“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自“依法治国”的问题首次由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到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逐渐为广大社会公众所知悉。经过多年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法治观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思想,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针对目前中国的法治发展水平和状况,中国已经启动并将继续推行的法治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的触角已伸入立法、行政、司法等诸多法治环节。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人治”、排斥“法治”的传统不可能立即得到彻底根除,人治的影响还将存在并发挥一定的作用,是完善法治环境的最大障碍。比如,行政行为的法治
化还不够完善,基层民主建设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司法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法律普及方面还存在薄弱等。对人治的信赖,寄希望于某个人,纠纷解决机制和规则充斥着人治的色彩,导致法律的权威难以真正树立。法治环境的欠缺以及由此产生的法治需求的低迷,导致法科毕业生的就业范围相对狭窄。
(2)传统行业饱和 选择法律专业的同学,除了因为法律职业的神圣和自己的兴趣,也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前景。从就业单位性质上来看,党政机关依然是法律类毕业生的首选,其次是企事业单位,二者占了需求总数的近70%。同时选择到部队、海关、武警边防等单位的也在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已经签约的2003届政法类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占到了40%左右,到一般企业单位的占25%左右,到部队、海关、武警边防的占到10%左右。
时下毕业生青睐的传统的就业行业,如政府机构、党政机关等,由于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 正在大大减少人员需求。目前正在推进的地方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幅度达47%;国务院最近一次机构改革人员精简近50%。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些机关都要经过重重考察, 参加公务员考试仍是目前法律专业毕业生进政法部门就业的惟一渠道。由于职位的有限,常常出现几十个报考者竞争一个岗位,必然导致大多数毕业生遭到淘汰。
(3)专业口径单一 虽然1998年进行了法学课程设置改革,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7年,我国的法学教育正面临着一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法学专业的学生是被按照学校的统一计划来培养的,而不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培养的。由于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等课程的学习都有最低学分的要求,因此,学生能够真正选择专业选修课的机会是很有限的。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成良首先提出了专业选修课在课程中所占比例问题。“根据我个人了解的数据,我国法学院本科教学中,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的比例为3∶7,至于专业选修课在所有课程中的比重就更低了,只占17%左右。也就是说,在法学院四年2700课时左右的学习中,本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未来选择职业的需要,自主决定学习的课程时间不到20%!”由于缺乏学习主动权,导致了专业结构简单,知识体系单一,人才的培养如同流水线生产,难以形成自己的专长和优势。
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简单的技术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用人单位也更青睐综合素质强的毕业生。中国加入WTO后,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对法律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复杂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必须掌握经济、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和外语等综合知识,只懂的自己的本专业远远不够。因此,应当给予法律专业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他们跨学科,跨专业,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目前的双学位和辅修制度下,法科学生一般是从高中文科类学生选拔,受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往往无力涉及理工科的专业;而理工科的学生则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涉入法学领域,取得相应学位。具有其他相关学科背景的“后法律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对纯法科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挑战。
(4)社会资本不足 社会资本主要指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合作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个人发展所必要的资本之一。科尔曼在论述他的社会资本理论中曾指出:“社会资本是影响个人行动能力以及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资源。”它可以从功能上动员社会结构的各种要素,有助于个人或团体获得资源,掌握信息,从而实现特定目标。社会资本可以弥补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有助于大学毕业生获取得就业机会。就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社会资本可以保证创业资金的供给。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无论是国家,高校还是大学毕业生本人,只有不断积累社会资本,才能有效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对在校的法律专业学生,应当积极走出校门,获取到律师事务所或政法机关实习的机会,向法律界的前辈学习,将理论学习和实务学习相结合,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同时,在参与实践过程中,面对开放的信息源和多渠道的获取途径,较容易得到有利的咨讯,可以节约求职成本,弥补信息的缺乏,提高就业的机会。跟相关单位的接触,让更多人了解、认识自己,在与对方合作和共事中建立的良好关系,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5)法学教育大众化与法律职业精英化之冲突 目前,全国开设法律专业的大学已经近400所,在校法律专业的学生约36万人。自1999年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普通高校法律专业的本科生人数增长了几倍。一些高校追求建设综合性大学,在师资、硬件设施尚不完善之际,先后设立了法律类专
业并大规模招生。除了法律本科的大规模扩招外,法律专科,第二学士学位等全日制教育,成人法学教育,在招生数量上也有了飞速的发展。除正规法律院校(系)外,还有各种与法律有关的“干校”。此外,还有函授、电大、自考、夜大、业大、职大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由于法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热门专业,接受法学教育的机会在增加,在校生人数不断增长,法学教育出现了大众化的趋势。而法律职业的专业化和精英化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法律传统之一,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法律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自2002年首次进行了全国的统一司法考试,欲取得法官、检察官、律师资格,均须通过统一的司法考试并取得合格的成绩。统一司法考试虽然没有覆盖法律职业的全部,但是覆盖了法律职业的主要部分。自2002年实行司法考试制度以来,2002年司法考试的全国通过率是7%,2003年是10.18%,2004年是11.22%。司法考试的低通过率和法律职业的高门槛,决定了虽受过法律教育的高校学生,在毕业时却并不能轻易迈过这个门槛,从事法律职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并非招聘律师、法官和检察官,也对法科毕业生提出了司法考试资格证的要求。自2004年开始,国家统一司法资格考试的考试时间固定在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周六和周日,司法考试的报名资格要求已取得本科学历,事实上法律本科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不可能拥有司法考试资格证书。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在当前尽管处于寒冰期,但种种信息表明,中国巨大的法律市场需求尚未开发。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法律需求和服务还没有启动。就个人律师的拥有量而言,根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全国现有律师12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仅0.8个,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例如:美国30人,英国15人,而且,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别达到了20人和12人。就企业方面讲,我国现有企业5000万家,仅有4万家聘请了律师当法律顾问。目前面临的种种挫折,只是暂时的。作为法律人不应坐享其成,坐以待毙,应当善于开拓,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相信终会冰破泉涌,每个法律人都将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法学的就业前景,其实就是你自己的人生态度,只要你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法学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的。这本不存在什么难易,好坏,只要你喜欢,努力了,法学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另外,那要看你为什么选择法学了,很多人是为了自己的就业,为了自己的前途,那样的话,学法学会很累,也很难学好。我们法学生,为什么学法学,为的应该是社会和谐,秩序安定。为的是别人的就业,别人的前途,这是新一代的法学生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空话很多,但是道理应该都懂,只要你还坚信理想与信念的力量能够击败空洞乏味的现实,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觉得,你会是一个很好的法学生,我们欢迎这样的人加入我们的行伍。
但是,这个世界总是五光十色,纸醉金迷,迷惑的无数的自以为理性的人们,希望你一路走好!
第三篇: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法学专业就业方向一:律师
中国缺律师更多,还有加入WTO,律师的作用就更大了。有很多人说,律师以后也不是很好当的,如果接不到案子,还不是一样吃西北风。没错,但,如果一个职业是稳赚稳拿,金饭碗,什么顾虑都没有的,那才就好,那么我还真相不出来有没有呀。律师的好与坏,大部分人都了解,也不多说了。但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这个职业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没考过司法考试之前,到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助理,努力干,为着有个律师的未来,不也挺好的嘛,年轻人,不能那么看重眼前的利益,做什么都要努力。如果只因为一时的待遇差,辛苦就说这个职业不好,法学不好。那就不是这个专业的问题了,那是个人的问题。法学专业就业方向二:公务员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公务员都是一个不错的职业,也是一个热门的职业,其地位、其稳定的收入、完善的保障机制、还有定期的培训进修机会,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在和平年代,最渴望的就是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有一个安定的法治环境,一切问题都有一定的规范,在这种情况下,法学,法学的专业人才是最急需的。虽然有人笑说,中央在开政治局的常委会就像在开清华的校友会一样,暗指中央现在的领导人都是工科出身。在这种情况下哪还用得着你法学这种只会用嘴皮子说说的人呀!其实,中国现在的领导人这所以大部分是理工科方面的跟中国当时的国情有关,中国的经过了长期的贫困落后之后,恢复经济成为了头等大事。在当时的情况下,经济的建设需要的就是大批的懂技术的专家来领导,在当时的背景下,诞生了大批的懂技术的领导人也就不出奇了。
然而,时代变了,法学是要在和平年代才能发挥作用的。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但要过得饱,更要过得好。怎样才能过得好呀。这就要求有个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在不是在提倡依法治国吗,所以法学专业人才大有可为。查查美国的总统资料,查查美国国会议员的职业背景,你就会发现绝大部分成员是有法律背景的。因此,从中国当代国情出发就不难发现,以后的法学人才,大有可为,特别是在公务员领域。
当然,最最关键的是,公务员好竞争非常激烈,也许还存在着很多乱七八糟的关系问题。但是,只要你细心研究,你就会发现,只要是招考公务员,法学、法律专业占的比例很大情况下是最大的。最多的。怎样?这就说明法学专业在公务员招考的竞争中比其他人的机会大吧。特别是近几年来,法官的缺位很大。法学专业就业方向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法务工作。
法学专业就业方向四:其他
学法学的不一定就要从事与法学相干的工作。这句话听起来好象在为法学的就业不好做掩护,但事实上,知识很多是相通的,不是因为你学了法学,你就其他的什么都不会,法学也可以运用于其他的不是要用非常专业的法律知识的东东,比如就管理,甚至是营销。
法学专业就业门槛
一、律师:考试是道坎
典型职业通路:律师助理 → 律师 → 事务所合伙人
关键点: ① 司法考试;② 经验。
职业状况:律师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 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 英语(论坛)和国际法的律师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现阶段国内法律本科人才供给过多,而且社会对本科法学毕业生的质量认同程度下降,因此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薪酬水平:律师的收入构成可分两种计算,一种是拿工资式的,事务所付工资,律师负责打官司,根据能力大小,高的年薪能拿到 30 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低的可能年薪只有 1 万多元;另一种是律师不拿工资,但挂靠律师事务所,律师得自己去找客户,根据业务提成,一般在 30% 至 70% 不等。并且,根据经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的专项不同,收入也会有差别。总体来说年轻的见习律师一个月一般只有千元左右,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案源的增加,收入就跟个人的能力直接挂钩了,若干年后,天上地下的差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马识途: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 全国 司法考试。这项考试一般在每年 7 月份报名,9 月份考试,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难度大,通过率低。2003 年近20 万人参加考试,共有 17000 多人过线,通过率为 10%,2004 年通过率为 11.22%。司法考试的复习资料阅读量巨大、记忆的知识点繁多,复习到最后比的就是谁的韧性大,谁最能吃苦,要相信天道酬勤。制定复习计划贵在执行,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应该不折不扣地完成,一般来说,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通过该项考试是比较合理的。由于执业证书要实习一年后才能申请,所以在考到证书后,再找个律所挂一年,毕业的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直接从事律师实务了。
其次是工作经验。法律是一门 “世俗 ”的学科,法学界的很多老师都会涉足法律实务。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机会得到你的这些老师的青睐,能够在大学期间帮他 “打杂 ”的话,在你毕业时就已经拥有求职中最为宝贵的实习经验了。特别是研究生,因为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同时和导师平时的接触也比较多,因此完全可以利用条件积累经验。如果你的老师都不是那种一脚在海里一脚在船上的,也可以请他们帮你介绍,他们的同学、朋友开事务所的肯定非常多。另外,利用休息时间,去一些律所和外企的法务部兼职(实习),这些对毕业时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干得好,毕业后很可能就留在那里。
有的时候,某个老师在某个领域是专家乃至权威,他就会掌握很多的资源,这属于奇货可居型。平时多留意、沟通,在毕业时你想去律所,如果他们愿意代为引荐,那比你自己漫天撒网要强得多。
最后是如果毕业时,未能通过司法考试,那也还有机会。律师助理职务不一定非得拥有资格证书的,争取一下或许仍有机会。
二、公务员:竞争很激烈
职业状况:最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报名情况的火爆已经清楚地反映了这个职业的吸引力:稳定、收入较高、工作压力小、福利保障完善。
关键点: ① 公务员考试;② 社会关系。
薪酬水平:所在地区经济发达水平保持正比关系,各种收入 汇总 后一般要高出在所在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一大截。
老马识途:在考国家公务员的时候,二级学科划分的专业并不那么重要,通常要求是学法律的即可,但有很多职位在报名简章上就会标明需要党员。法院和检察院在招人的时候对学科要求会很细,常常会注明 “民商法专业 ”或 “刑法专业 ”,当公务员和去法院检察院最大的好处就是 “稳定 ”,但其收入比不上律师,所以经常有人进法院几年又跳出来做律师的。其实,现在公务员和法院的待遇都不错,只是相对于做律师的前景,难免让人心有不甘。
另外,就是现在的企业 招聘 都不太看重的学生干部经验和身份,在公务员考试中仍然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面试 中,政治素质、反应能力、时事敏感度、组织能力的要求比较严格。建议有志于考公务员的同学提前去网上找一本《公务员考试宝典》之类的书仔细看一看,以方便有针对性地锻炼相关能力。公务员考试的录取比例也相当低,考试成绩 为中良都基本上没有希望,所以,要做好考前几名的考前准备。关系方面,如果有的话,在录取过程中能得到比别人多得多的方便,提前运作对那些普通的竞争者非常不公平。
三、企业法务部职员:待遇好要求高
典型职业通路:助理 → 主管 → 高级法律顾问
职业状况:目前国内只有大公司才设置这个部门,相对人才供给来说,职位数量很少。
关键点: ① 外语水平;② 专业功底。
薪资水平:外资公司的法务部对 新人 开出的年薪大概在 5 万到 10 万元,大型民企和国企则只有 2 万到 7 万元,但在职位上,一年经验能让你的年薪增加 2 万左右。
老马识途:和所有外资公司招聘的其他职位一样,出色的外语读写听说能力对得到法务部的职位至关重要。很多公司甚至派出外籍面试官,那样的话不能用外语沟通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
通常,民商法和国际法这样的热门专业社会需求更大,就业也相对较好,但热门的专业意味着应聘人数较多,竞争也更激烈。
如果能寻求到实习机会那是最好不要放过,拥有几个月的经验将能使你在和别的求职者竞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四、其他:转行不一定是错
典型职业通路:职员(2-3 年)→ 主管(3-4 年)→ 部门经理
关键点: ① 沟通能力;② 学习能力。
从事其他职位,也就是转行。抛弃专业背景,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的不得已所为,也是变通之法,我们能做的是尽量选择能用上法律背景的行业和职业。
销售类工作。法学专业学生的特长在于对合同法、证券法等经济法律的熟悉,求职过程中突出自己的专业背景与岗位的联系。当然,在学校期间,必须掌握一些销售工作的知识,例如业务流程、行业职业现状,还有沟通技巧 ——能说服面试官放弃那些毕业于营销专业的学生而签下你就是对你的沟通技巧的最好肯定。
外贸类工作。对于有法律基础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利用在校期间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商业法律,这对谋取该类职位以及在外贸行业有所发展的有利条件。针对一般公司对新人的要求,可以参加由一些有实战经验的老师所开办的培训班和课程:外贸流程,包括单据操作、业务拓展、货物质量控制等等。当然,做外贸最基础的还是外语水平,起码要有用英语沟通的能力。
总之,法律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要慎重选择,是自己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法学专业毕业生薪酬指数:
1.毕业生1年薪酬指数:73%的法学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1%。按照十分制计算,法学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39,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2.毕业2年薪酬指数:58%的法学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7%。按照十分制计算,法学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31,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3.毕业3年薪酬指数:52%的法学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7%。按照十分制计算,法学专业毕业3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18,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法学专业应届就业率指数:
法学专业毕业生中,78%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22%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7.8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
法学专业发展前景指数:
法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25%,39%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5.70,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
法学专业工作舒适度指数:
45%的法学专业毕业生认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较舒服”。8%的毕业生认为工作不太舒适或很不舒适。按照十分制进行计算,舒适度指数为6.94,与其他专业比较起来,该专业的舒适度指数为中等偏上。
第四篇:法学专业就业前景1
法学专业经过 20 年代初短短几年的迅猛扩招之后终于“积劳成疾”,已经连续两三年在一类学科中就业率垫底,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法学专业热招生冷就业的话题也就一直为人们所探讨,而 06 年关于取消本科法学专业设置的说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法学专业缘何由香饽饽变成烫手的山芋?造成这些困境的又究竟是什么原因?
在高校改革的几年里,招生人数的增加、各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开设都促成了法学专业的不断壮大。在这样的大潮下,形成了较为有代表性的培养法学专业人才的几股力量:一类是传统名校,这些院校的扩招使得更多学子投身到法学专业中;另一类是一些新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其中许多工科院校法学专业的开设很具代表性。这些院校大多顺应发展 “ 综合性大学 ” 的潮流而纷纷开设文科专业,而首选便是较具有实用性、报考热门的法学专业。伴随着高校法学专业的不断壮大以及社会对于国家法治建设需求的舆论导向,法学专业在广大考生心目中被塑造成了需求广大、发展前景良好的热门专业,因此许多考生为了选择这样一个好专业而纷纷考入这些工科院校法学专业。专门的法学院学科划分详细,专业程度化高,使学生受系统的教育;综合性大学法律系的特色在于学生可以发挥多学科优势 , 可以跨系选科。
目前 从社会需求来看法学大有发展前景,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经济类,财经类专业而言,毕竟出路较窄。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学教育于法律职业之间存在冲突,法学学士、硕士不能立刻从事与法律专业关系密切的法官 , 检查官 , 律师 , 法律顾问等工作,必须通过司法考试,而通过率仅 10%。二,公务员职位有限 , 一个岗位有几十上百个竞争者。三,转行发展困难,其他专业毕业生有进入法律行业 , 导致竞争更激烈。
因此,近几年法学专业(包括法硕)浩浩荡荡的考研(论坛)大军异军突起,这一方面是教育水平提升、本科教育大众化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被视为许多学生逃避就业的 “ 救命稻草 ”,从 2007 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报名超过 1 万人的数字也可以看出法学专业的考研热度。许多学生报考时没有考虑清楚,在进入大学以后才意识到相同专业不同学校所掌握的本行业的资源的差距,所以许多同学希望进入更好的院校继续研究生学习,使得考研被大多数同学视为 “ 改变命运 ” 的又一次机会。
那么,法律专业学生究竟可以从事哪些工作呢,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简要的分析。
律师:考试是道坎
典型职业通路:律师助理 → 律师 → 事务所合伙人
关键点: ① 司法考试; ② 经验。
职业状况:律师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 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 英语(论坛)和国际法的律师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现阶段国内法律本科人才供给过多,而且社会对本科法学毕业生的质量认同程度下降,因此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薪酬水平:律师的收入构成可分两种计算,一种是拿工资式的,事务所付工资,律师负责打官司,根据能力大小,高的年薪能拿到 30 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低的可能年薪只有 1 万多元;另一种是律师不拿工资,但挂靠律师事务所,律师得自己去找客户,根据业务提成,一般在 30% 至 70% 不等。并且,根据经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的专项不同,收入也会有差别。总体来说年轻的见习律师一个月一般只有千元左右,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案源的增加,收入就跟个人的能力直接挂钩了,若干年后,天上地下的差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马识途: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 全国 司法考试。这项考试一般在每年 7 月份报名,9 月份考试,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难度大,通过率低。2003 年近20 万人参加考试,共有 17000 多人过线,通过率为 10%,2004 年通过率为 11.22%。司法考试的复习资料阅读量巨大、记忆的知识点繁多,复习到最后比的就是谁的韧性大,谁最能吃苦,要相信天道酬勤。制定复习计划贵在执行,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应该不折不扣地完成,一般来说,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通过该项考试是比较合理的。由于执业证书要 实习一年后才能申请,所以在考到证书后,再找个律所挂一年,毕业的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直接从事律师实务了。
其次是工作经验。法律是一门 “ 世俗 ” 的学科,法学界的很多老师都会涉足法律实务。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机会得到你的这些老师的青睐,能够在大学期间帮他 “ 打杂 ” 的话,在你毕业时就已经拥有求职中最为宝贵的实习经验了。特别是研究生,因为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同时和导师平时的接触也比较多,因此完全可以利用条件积累经验。如果你的老师都不是那种一脚在海里一脚在船上的,也可以请他们帮你介绍,他们的同学、朋友开事务所的肯定非常多。另外,利用休息时间,去一些律所和外企的法务部 兼职(实习),这些对毕业时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干得好,毕业后很可能就留在那里。
有的时候,某个老师在某个领域是专家乃至权威,他就会掌握很多的资源,这属于奇货可居型。平时多留意、沟通,在毕业时你想去律所,如果他们愿意代为引荐,那比你自己漫天撒网要强得多。
最后是如果毕业时,未能通过司法考试,那也还有机会。律师助理职务不一定非得拥有资格证书的,争取一下或许仍有机会。
公务员 :竞争很激烈
职业状况:最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报名情况的火爆已经清楚地反映了这个职业的吸引力:稳定、收入较高、工作压力小、福利保障完善。
关键点: ① 公务员考试; ② 社会关系。
薪酬水平:所在地区经济发达水平保持正比关系,各种收入 汇总 后一般要高出在所在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一大截。
老马识途:在考国家公务员的时候,二级学科划分的专业并不那么重要,通常要求是学法律的即可,但有很多职位在报名简章上就会标明需要党员。法院和检察院在招人的时候对学科要求会很细,常常会注明 “ 民商法专业 ” 或 “ 刑法专业 ”,当公务员和去法院检察院最大的好处就是 “ 稳定 ”,但其收入比不上律师,所以经常有人进法院几年又跳出来做律师的。其实,现在公务员和法院的待遇都不错,只是相对于做律师的前景,难免让人心
有不甘。
另外,就是现在的企业 招聘 都不太看重的学生干部经验和身份,在公务员考试中仍然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 面试 中,政治素质、反应能力、时事敏感度、组织能力的要求比较严格。建议有志于考公务员的同学提前去网上找一本《公务员考试宝典》之类的书仔细看一看,以方便有针对性地锻炼相关能力。公务员考试的录取比例也相当低,考试 成绩 为中良都基本上没有希望,所以,要做好考前几名的考前准备。
关系方面,如果有的话,在录取过程中能得到比别人多得多的方便,提前运作对那些普通的竞争者非常不公平。
企业法务部职员:待遇好要求高
典型职业通路:助理 → 主管 → 高级法律顾问
职业状况:目前国内只有大公司才设置这个部门,相对人才供给来说,职位数量很少。
关键点: ① 外语水平; ② 专业功底。
薪资水平:外资公司的法务部对 新人 开出的年薪大概在 5 万到 10 万元,大型民企和国企则只有 2 万到 7 万元,但在职位上,一年经验能让你的年薪增加 2 万左右。
老马识途:和所有外资公司招聘的其他职位一样,出色的外语读写听说能力对得到法务部的职位至关重要。很多公司甚至派出外籍面试官,那样的话不能用外语沟通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
通常,民商法和国际法这样的热门专业社会需求更大,就业也相对较好,但热门的专业意味着应聘人数较多,竞争也更激烈。
如果能寻求到实习机会那是最好不要放过,拥有几个月的经验将能使你在和别的求职者竞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其他:转行不一定是错
典型职业通路:职员(2-3 年)→ 主管(3-4 年)→ 部门经理
关键点: ① 沟通能力; ② 学习能力。
从事其他职位,也就是转行。抛弃专业背景,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的不得已所为,也是变通之法,我们能做的是尽量选择能用上法律背景的行业和职业。
销售类工作。法学专业学生的特长在于对合同法、证券法等经济法律的熟悉,求职过程中突出自己的专业背景与岗位的联系。当然,在学校期间,必须掌握一些销售工作的知识,例如
业务流程、行业职业现状,还有沟通技巧 —— 能说服面试官放弃那些毕业于营销专业的学生而签下你就是对你的沟通技巧的最好肯定。
外贸类工作。对于有法律基础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利用在校期间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商业法律,这对谋取该类职位以及在外贸行业有所发展的有利条件。针对一般公司对新人的要求,可以参加由一些有实战经验的老师所开办的培训班和课程:外贸流程,包括单据操作、业务拓展、货物质量控制等等。当然,做外贸最基础的还是外语水平,起码要有用英语沟通的能力。
总之,法律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要慎重选择,是自己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第五篇: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法学专业学生 吴玥
指导教师 曾玉珊
项目编号:0411A14
目前,在我国开设法学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毕业生的供给数量也在增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法律技术化和信息化的要求程度空前提高,法律服务将越来越成为一系列规范性的职业,从而使法律服务市场化,使法律服务领域的竞争日趋复杂和激烈.我校于2002年正式在人文学院开设了法学专业,为了充分了解我校法学应届毕业生的实习及就业市场的供求状况,更广泛地搜集毕业生需求信息,为毕业生就业开辟新的就业渠
道,2005年1月至6月,我们SRT小组一行3人对南京市的多家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等地进行毕业生就业前景的市场调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实际收回问卷78份,其中有效问卷74份.此次调研所涉及的单位众多,其中既有数十家律师事务所如:南京金坤律师事务所,江苏天豪律师事务所,南京刘方律师事务所等,也有法院,检察院,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检察院,栖霞区人民法庭等.通过发放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调查问卷,并与用人单位,法律从业人员的实地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听取法律从业人员根据自身经验对学生教育,管理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有价值的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法律从业人员调查表数据统计
(一)关于被调查对象的背景
在参与本次法律从业人员问卷的74位被调查人中,他们的职业分别为律师32.3%,法官16.2%,检察官10.8%,书记员18.5%,法学教授/教师7.7%,律师助理/见习律师13.5%,秘书
1.35%,其他法务工作1.35%.所有调查者中男性占76.3%,女性占23.7%.有23.6%的被调查者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毕业于普通综合大学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0.5%,还有13.1%的人毕业于一般专科院校.毕业于国外院校仅占2.65%.本次被调查者的学历普遍较高,82.1%的人为本科学历,另外硕士和博士学历的人分别为7.6%和2.5%.大专学历的仅占5.1%.博士或相等学历博士以上和专科以下以及其他的为零.另外,本次被调查者中绝大部分为法学专业,占84.6%.(二)被调查对象的执业方向和执业方式
在参与调查的全部被调查者最主要的执业方向依次是合同法42.7%,刑事35.9%,知识产权33.6%,房地产占22.7%,国际贸易占12.8%.此外,其它民商类也有18.9%之多.他们目前的主要执业方式是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调解,参加诉讼,以上三种共计全部参与调查者的75.6%.此外,代写法律文书和教授法学课程分别占13.7%和12.6%.具体图表分析如下:
(三)学校和专业的知名度和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相互关系
在回答“学校的知名与否对于现今的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的影响力为多大 ”这一问题时,61.5%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重要,但主要看个人能力”,17.9%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重要”.12.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重要”.另外有2.56%的人认为“无所谓”.值得注意的是,在认为“非常重要”的被调查者中,有81.2%的人毕业于普通综合大学和一般专科院校.而那12.8%的认为 “不重要”的被调查者则几乎全部来自知名大学.43.5%的被调查者认为和同期参加工作的其他学校毕业的同事相比,认为自己在工作岗位的表现“不亚于他们”,35.9%的人认为“基本相当”,还有12.8%的人认为自己的表现完全“胜过他们”.只有2.56%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如他们”.对于自己目前所从事的法律工作61.5%的人认为
“比较满意”,20.8%的人认为“非常满意”.对于自己目前所从事的法律工作表示“不太满意”的人只占全部被调查者的12.8%,另外还有2.56%的被调查者认为“很不满意”.(四)作为法学专业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究竟应该掌握的知识
在回答“法学本科阶段最应具备的素质包括”这一问题时,选择“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人数最多,占了被调查者的56.3%.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是被选择比较多的三个选项,占了被调查者的37.5%.此外,知识面的拓展和基本技能,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比较受认同.同时,在回答“您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的时候,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好好学,为以后通过司法考试做准备”,这一选项的人数占到了68.2%.认为“一般,只要通过考试拿到学位就行”的被调查者为20.8%.另外还有9.34%的人认为“工作后通过实践再提高也不迟”.只有2.56%的被调查者认为“很重要,一定要学好”.在本次调查中,没有被调查者认为“其实对工作的用处不大”.(五)结合工作体会,对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方向提出建议
37.5%的被调查者认为“报考公务员比较符合实际”,这一比例在法务执业者对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选择中比例最大.其次是“直接工作,最好是与法律工作”,其比例为20.8%.同时由于今年来就业状况的持续不惊奇,17.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工作就好,不必考虑是否与法律有关”.考研同样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有将近23.7%的人选择了与考研有关的建议,其中有
6.7%的被调查者认为毕业后的首选应该是“若条件允许直接读研”,3.4%的人认为“放弃就业机会,一定要考研”,另外有13.7%的人认为最佳选择应是“先直接工作后再根据工作实际决定是否考研”.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就业和考研,最大的热门莫过于司法考试.在本次调查
中,37.6%的被调查者建议法学专业学生“无论有无合适工作,都应该去参加司法考试”,而有62.4%的被调查者则建议“可以认真准备一下司法考试”.法学专业就业的优劣因素分析
通过对于上述调查结果的初步数据统计,以及对部分被调查者的实地访谈和交流,我们在整理归纳之后得出了与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相关的几点优,劣势因素:
(一)法学专业就业的优势分析
1.合同法,房地产,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成为当前的热门选项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全部被调查者最主要的执业方向依次是合同法42.7%,刑事35.9%,知识产权33.6%,房地产占22.7%.从上述结果我们分析,合同法,房地产,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毫无疑问成为当前的热门选项.随着经济入世的加快,法律服务市场也在不断的形成和扩大.近年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我国对法学专业的人才需要比较大,特别是涉外专业的法学人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每年都要在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法学专业的学生,而且企业对法学专业的人才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律师行业也急需补充大量的高素质的律师人才.目前中国正在向法治社会转变,很多企业非常需要具有法律知识的人才.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面对日益强烈的国际化趋势,我国律师除了法律观念,法律知识方面的局限外,法律思维,法律方法,法律技能整体上极不适应.外语交流能力更处于劣势.外语作为工具,在经济全球化和法律全球化时代愈加重要,律师如果不能熟练地运用外语处理法律文书,用外语直接与自己的客户交流,而仍然借助于“翻译”,那就不仅抢占不到WTO带来的法律服务市场,甚至不可避免地被挤出原有的法律服务市场.故而我们认为我校法学专业的同学应该加强在民商法和专业英语方面的素养,以更好的应对未来挑战.2.学校知名度不是就业成败最主要因素
我校的法学专业是2002年刚刚设立的,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南农法学专业的知名度较低,以及社会上普遍上认为我校是一个以农学为主的院校,同学们经常担心这一系列因素会影响到我校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但是通过上述调查以及实际走访,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学校的知名度对于法学专业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但是在实践工作中,用人单位还是更侧重于法学专业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只有先充实好自身,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就业大战中获得胜利.在此次调查中一位年轻律师的自身经历深深地启发了我们.他来自于一个二类院校的政法专业,在法学就业整体普遍遭遇瓶颈的困境中,由于他精通法律英语,在大学期间也加强了国贸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一毕业之后就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实习.通过两年多的工作经验积累,他又在工作之余通过了司法考试,目前在一家专门从事涉外事宜的律师事务所里担任律师.因此,作为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并不应该单纯抱怨或者埋怨学校,专业的知名度,而是应该通过努力加大自身的就业竞争力.3.考研成为权宜之计,为将来就业增加砝码
在访谈的时候,南京市中院的一位书记员和我们提到,美国历史学家认为,美国之所以有今天的鼎力局面和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19世纪末期美国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研究生教育体制的建立,二是职业教育,三是妇女教育的普及.可见,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命运来说都很至关重要的.我们在调查分析后认为,从法学专业学生的个人发展来看,通过考试实现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提升,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积累和增加,也使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更使人生本身的价值得到提升.因此,在法学专业就业较为尴尬的今天,考研无疑是提升法学专业就业前景以及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途径.4.在校期间的法律实践增强就业竞争力
通过对于问卷和访谈的总结,我们发现很多法律执业人员都建议在校的法学专业学生应该努力寻找去法院,检察院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实践机会,他们表示,因为法律职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拥有一定的实践机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照我校目前的法学教学实践,我校的法学专业虽然成立的实践不长,但是已经通过各项努力,积极整合了学校和社会资源,在法学专业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成立大学生法律协会,举办模拟法庭,参观法院实践基地等等.如果我校法律系能够继续加强这一面的工作,将会对我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的帮助.(二)法学专业就业的劣势分析
1.和法律有关的传统行业逐渐趋于饱和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选择法学专业的同学,除了因为法律职业的神圣和自己的兴趣,也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前景.从就业单位性质上来看,党政机关依然是法律类毕业生的首选,其次是企事业单位,二者占了需求总数的近70%.同时选择到部队,海关,武警边防等单位的也在逐年增加.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注意到的是,时下法学毕业生最为青睐的传统就业行业,如政府机构,党政机关等,由于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正在大大减少人员需求.目前正在推进的地方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幅度达47%;国务院最近一次机构改革人员精简近50%.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些机关都要经过重重考察,参加公务员考试仍是目前法律专业毕业生进政法部门就业的惟一渠道.由于职位的有限,常常出现几十个报考者竞争一个岗位,必然导致大多数毕业生遭到淘汰.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很多地方法院,法学毕业生由于还没有通过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选择先在法院担任无正式编制的录入员,然后再找机会通过考试成为书记员.尽管录入员工资十分微薄,但很多法学毕业生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仍然为了能够进入一个专业较为对口的单位而趋之若鹜.2.法学课程设置单一,社会需要复合人才
在调查中,不少法学教师和律师都提到了法学专业口径单一的问题.虽然1998年进行了法学课程设置改革,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7年,我国的法学教育正面临着一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法学专业的学生是被按照学校的统一计划来培养的,而不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培养的.而随着知识经济和WTO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简单的技术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用人单位也更青睐综合素质强的毕业生.中国加入WTO后,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对法律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复杂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必须掌握经济,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和外语等综合知识,只懂的自己的本专业远远不够.因此,应当给予法律专业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他们跨学科,跨专业,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3.社会资本相对欠缺不足
社会资本主要指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合作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个人发展所必要的资本之一.社会资本可以弥补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有助于大学毕业生获取得就业机会.在此次调查中,很多法律执业人员建议,对在校的法律专业学生而言,应当积极走出校门,获取到律师事务所或政法机关实习的机会,向法律界的前辈学习,将理论学习和实务学习相结合,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同时,在参与实践过程中,面对开放的信息源和多渠道的获取途径,较容易得到有利的咨讯,可以节约求职成本,弥补信息的缺乏,提高就业的机会.跟相关单位的接触,让更多人了解,认识自己,在与对方合作和共事中建立的良好关系,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4.法学教育大众化与法律职业精英化之冲突
在本次调查的访谈中,一位高校的法学老师和我们谈到,由于法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热门专业,接受法学教育的机会在增加,在校生人数不断增长,法学教育出现了大众化的趋势.而实际上,法律职业的专业化和精英化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法律传统之一,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法律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调查和资料查阅,我们发现目前全国开设法律专业的大学已经近400所,在校法律专业的学生约36万人.自1999年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普通高校法律专业的本科生人数增长了几倍.除了法律本科的大规模扩招外,法律专科,第二学士学位等全日制教育,成人法学教育,在招生数量上也有了飞速的发展.此外,还有函授,电大,自考,夜大,业大,职大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因此,我们认为法学教育大众化与法学教育职业精英化之间的矛盾也是影响法学专业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5.司法考试成为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高门槛
在实地访谈中,一位被调查者深有感触的说,“十年前,一个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上都有机会进入国家司法机关,即使不能到司法机关工作而从事与其相关的工作也不会很难.十年后的今天,送走了2000年最后一次全国律师资格考试迎来了国家司法考试,高校法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国家司法机关已经成为不可能.即使想成为一名律师,参加司法考试也成为必须.”
确实如此,我国自2002年首次进行了全国的统一司法考试,欲取得法官,检察官,律师资格,均须通过统一的司法考试并取得合格的成绩.统一司法考试虽然没有覆盖法律职业的全部,但是覆盖了法律职业的主要部分.自2002年实行司法考试制度以来,2002年司法考试的全国通过率是7%,2003年是10.18%,2004年是11.22%.自2004年开始,国家统一司法资格考试的考试时间固定在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周六和周日,司法考试的报名资格要求已取得本科学历,事实上法律本科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不可能拥有司法考试资格证书.从大的方面看,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推进了公检法系统的机构改革,加速了人员的流动和更新,这为政法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作为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本身具备较高的知识和能力,也能够较快的适应新的要求.所以,从毕业生的发展前景看,这种考试淘汰机制是有利于学生的.但从实际就业情况看,司法考试的低通过率和法律职业的高门槛,司法考试无形中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设置了一道障碍.受过法律教育的高校学生,在毕业时却并不能轻易迈过这个门槛,从事法律职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并非招聘律师,法官和检察官,也对法科毕业生提出了司法考试资格证的要求.而根据规定,在校本科大学生不可以报考司法考试.这就使得,许多本能通过司法考试的毕业生,在毕业前无法参加司法考试,无法向单位证明自己的能力,从而影响了同学的就业,也影响了一些单位的接收工作.提高法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率的几点建议
通过完成整个SRT项目的分析和调查,我们归纳发现,法学专业学生(含本科以上学历)的就业方向无非以下几种:律师;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当然,作为法学本科毕业生,去从事法学教育或者法学研究类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的进一步建立,使社会上很多行业更加关注消费者权益,合同,证券等法律问题,加入WTO后,反倾销,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些都为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我们在调查和分析之后认为,要想切实提高我校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使其拥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学校和学生之间应该积极配合,努力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学生应加强热点知识学习,努力成为复合型法学人才
通过对法律从业者的调查,以及社会上对于法学专业求职者实际需求的研究,我们发现,要想真正提高一个法学专业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努力巩固法学专业知识还是十分必要的.社会对法学人才的要求,已不是简单的精通某专业的法律,单位更重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注重法律,英语,经济的全面结合.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我校法学专业的同学应该加强在民商法和专业英语方面的素养,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法律素质的教育.要从过去偏重法律知识传授转向着重现代法律观,法律精神,法律思维方法,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法律技术的训练.2.要文化素质的熏陶,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技能培养,加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环境学,生物学等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教育,把更多的法律学科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专家型,复合型人才.3.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提高法律人才的道德素养和公共责任心,使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就牢固树立权利和义务观念,民主和法治观念,公正和效率观念,理性与宽容精神,并在今后执法,司法和其他法律工作中践行这些观念和精神.(二)教师应开展法学教学改革,提高思辩和实践能力
通过调研以及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包括我校在内的绝大多数高校的法学教育基本上是单向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法,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教师讲授某种专门理论知识而展开的.这种法学教育模式实际上主要是以培养法学研究人才为目的,这种结果必然导致大量法学院系的毕业生进入法律实务界以后难以胜任和适应具体的法律实务,使学生的能力与社会的实际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因而,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校的法学教学法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影响因素加以充分挖掘:
1.在重视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强调职业教育,以培养律师为基本目的,适当采用法律实务技巧训练的判例教学法.2.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之间的差异进行充分认识.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因其内容的差异应
采取不同的方法;大班,小班还是小组授课,是否采用多媒体,是否利用网络,是否有教材或指导书等等因素的不同,也会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产生影响.3.从培养法律人才的角度出发,在法学教育当中要充分重视学生法律思维的训练,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思维品质放在法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也应要求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法学知识.(三)学校应提供良好就业平台,加强就业资源整合目前,学校在学生就业问题上担负主要的指导服务工作.结合法学专业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指导活动.我们认为学校应该结合上述几点来增加我校法学专业同学的就业竞争力:
1.在低年级学生中主要开展了学习交流会,参观法院,检察院等专业基地,组织制定大学学习规划等,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建立专业学习的信心.要注意的是,这种机会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四实习阶段,而是应该从大一结束了基础课程转而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后就开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诸如旁听审判的活动,等学生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后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更多的职业化培训.2.在二,三年级学生中除了加强对专业基地的参观和实习外,还应该进行考研动员,开设了四,六级英语,考研辅导班,同时,结合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考级考证,不断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通过这些学习主题教育的开展,活跃了校园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情感和专业素养.3.对法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主要进行技能培训,如英语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培训,计算机操作的培训,以及面试的有关技巧和礼仪培训.举办就业系列讲座,指导学生就业.请往届毕业生与同学座谈,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宣传就业政策,请心理专家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使学生可以更加的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正视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多方面搜集就业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编辑就业指导报,制作就业信息网,以及学校向一些用人单位的整体宣传工作,为学生就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方便快捷的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4.重点加法学专业强职业化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去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地方见习或实习的机会.并且这种机会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四实习阶段,而是应该从大一结束了基础课程转而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后就开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诸如旁听审判的活动,等学生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后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更多的职业化培训.参考文献:
[1] 丰力,金宝成.怎样搞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 李济英,世界教育发展趋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 戴汝潜,实用教学新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所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6] 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 Stephen D.Brookfield,Stephen Preskill..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M].罗静,褚保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 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9] 沈宗灵.比较法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1] 艾里尔特 S 密尔斯顿.美国诊所式法学教育:机构内部会诊,校外实习和模拟[J].袁彬,译.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3,(3).[12] 刁君姝:我校法学教学形式改革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3,(4).[13] 申贵君,伍光红.案例教学:法学专业素质培养的最基本方式[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