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10 何平 法治中国 治国理政最大公约数

时间:2019-05-15 15:1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4.11.10 何平 法治中国 治国理政最大公约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4.11.10 何平 法治中国 治国理政最大公约数》。

第一篇:14.11.10 何平 法治中国 治国理政最大公约数

何平法治中国 治国理政最大公约数

2014-11-10 09:16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何平

总书记指出:“凝聚共识很重要,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法治中国建设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和共同追求,是我们党找到的治国理政的最大公约数。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之欲出的必然要求。发挥市场经济固有规律的作用和维护公平竞争、等价交换、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基本法则,需要有法治的保障。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要素的配置及由此形成的生产关系,在市场机制的运行中,需要上升为法律关系。市场主体权利和义务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规范。如果不从法律上确认经济实体的法人资格,企业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如果缺乏维护市场秩序的法治保障,市场行为就会失当,市场信息就会失真,公平竞争就会失序,生产流通消费的环节就要失范。生产者,流通者和消费者权益就要受到侵害。如果缺乏不正当市场行为惩防的法律体系,守信者利益得不到保护,违法腐败和权利寻租行为得不到惩治,市场经济就不能建立起来。推进法治建设,就是要反映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坚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坚持平等、自由、正义、效率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公约数,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经济基础。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新时期我党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法治的本质是对公权的限制,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权益,防止执政党和国家机关权力的滥用。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实践,找到了民主集中制这一打破周期性更替的法宝。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新时期建设法治中国的大文章,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大课题。总书记指出,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要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

依法治国,是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基本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石,法治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法治方式是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基石。总书记反复强调,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由此可以再次说明,法治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相一致的最大公约数。

只有建设法治中国,才能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式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推进依法治国,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关注,回应着公平正义的群众诉求,诠释着现代治理的题中之意,激发着改革发展的前进动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就体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对此,法治既是必要途径,更是制度保障。唯有依靠法治,依靠宪法和法律体系,才能凝聚共识和力量,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弘扬和践行法治这一价值理念,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打牢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也是依法治国的最大公约数。

建设法治中国,是实现我们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求。法治体系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体系,法治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能力。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也是当今中国治国理政的最大公约数。

代化 的基石,法治方式是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基石。总书记反复强调,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由此可以再次说明,法治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相一致的最大公约数。只有建设法治中国,才能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式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 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 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推进依法治国,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关注,回应着公平正义的群众诉求,诠释着现代治理的题中之意,激发着改革 发展的前进动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就体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对此,法治既是必要途径,更是制度保障。唯有依靠法治,依靠宪法和法律体系,才能凝聚共识 和力量,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弘扬和践行法治这一价值理念,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打牢深 厚的群众基础,这也是依法治国的最大公约数。建设法治中国,是实现我们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求。法治体系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体系,法治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能力。要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 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这也是当今中国治国理政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篇: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试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工作单位:中川镇人民政府职务: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姓名:把照儒

2012-11-29

试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什么是法治?为什么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治国理政,是执政主体形成治国理念,确定战略目标,制定重大决策,组织各种力量,推动国家发展的过程。当代中国的治国理政之道,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战略决策和方法艺术。胡锦涛曾强调要“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

而法治是指国家依法治国的原则和方略,即与人治相对的治国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强调法律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人民的立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依法办事。治国理政的执政党建设,解决的是党如何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完成执政兴国使命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所以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治国理政成败的核心问题,在于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政党的坚强领导对于现代化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国这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化化更是如此。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党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法治要求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最高权威。法治即众人之治,是与民主相联系的,在我国,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因此社会主义法治就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武装力量、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凌架于法律之上,在所有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中,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尤为重要。从领导和执政的关系看,领导是针对全部国家和社会生活而言的,执政是针对国家政权而言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活动,执政更多是法治活动。从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关系看,拒腐防变在于解决“内在风险”,抵御风险在于解决“外在风险”。“内在风险”解决不了,“外在风险”则抵御不住。

法治体现了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最大的广泛性,法治一词的涵义很明确,就是在全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必须依法办事。不仅普通公民、一般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要依法办事,而且国家机关、政党、武装力量也要依法办事,尤其是各级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遵守法律。法律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法治要求法律更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法治确定了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的法律必须具有与社会主义性质一致的正当性,这种正当性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价值之一。法治一词则蕴涵了这种正当性,首先法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是与民主相联系的,可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做主的要求。其次法治要求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生活中强制性社会

规范过多、过滥的弊端,维护公民的自由。再次,法治符合社会生活理性化的要求,使人们的社会行为和交往活力,具有了确定性和可预测性,也使人们的正当要求有了程序化、制度化的保证,增强了社会成员的安全感。

历史表明,中国人不怕大风大浪,不怕艰难险阻,就怕头脑发热,就怕忘乎所以。胡总书记提出“两个千万不得”:在成绩面前,在喝彩声和赞歌声中,千万骄傲不得,千万头脑发热不得。这种清醒,是因为看到风险挑战;这种清醒,是因为目标宏阔高远。这种清醒是法治的时刻提醒

历史进步不会一线笔直,社会发展不会一帆风顺。邓小平指出:“中国人能干,但是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今天的中国既是一个强劲发展的中国,也是一个付出发展代价的中国。能否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就要看我们国家领导人能否践行好法治,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了。

第三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十一、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我国环保管理体制(2015年10月26日)

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2016年8月24日)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2016年11月28日)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7年5月26日)

弘扬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14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我国环保管理体制(2015年10月26日)关于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效。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就是一项硬措施。这就是说,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这项工作做好了,既能节约能源和水土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十一五”规划首次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现在看,这样做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根据当前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在继续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双控的基础上,水资源和建设用地也要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作为约束性指标,建立目标责任制,合理分解落实。要研究建立双控的市场化机制,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更多用市场手段实现双控目标。关于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当前,国内粮食库存增加较多,仓储补贴负担较重。同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低,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明显。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国家可以根据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用于休耕,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助。开展这项试点,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搞非农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同时,要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增加国内农产品供给。耕地轮作休耕情况复杂,要先探索进行试点。关于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现行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使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使环保责任难以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大量存在。综合起来,现行环保体制存在4个突出问题:一是难以落实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二是难以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三是难以适应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的新要求,四是难以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建议稿提出的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主要指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市(地)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县级环保局不再单设而是作为市(地)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这是对我国环保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这项改革要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力争“十三五”时期完成改革任务。——这是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的一部分 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2016年8月24日)现在,我们已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一方面,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老百姓意见大、怨言多,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不仅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另一方面,我们也具备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条件和能力了。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为了多产粮食不得不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填湖造地,现在温饱问题稳定解决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习近平在青海省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的一部分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2016年11月28日)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加大环境督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方面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扎实工作、合力攻坚,坚持不懈、务求实效,切实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习近平关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批示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7年5月26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就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我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6项重点任务。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二要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要以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水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三要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四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五要倡导推广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六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要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重视、加强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和政府有关监管部门要各尽其责、形成合力。——这是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 弘扬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14日)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这是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事迹作出的批示

第四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个全面”托起中国梦(2015)答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个全面”托起中国

梦(2015)答案

1、毛泽东第一次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著作是(C)

A 《矛盾论》 B 《实践论》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联合政府》

2、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 走正确道路。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难造福中国人民,也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3、中国共产党在(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实为党的指导思想。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5、“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10、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11、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

12、“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3、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是(凤阳县小岗村)

14、(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15、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16、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17、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大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8、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19、1938年,针对抗日战争“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毛泽东在延安撰写的著作是(论持久战)

2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2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2、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这“三个自信”具体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3、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24、(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25、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6、“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的。27、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修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28、(2012.11.2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29、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议确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30、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31、江泽民在党的(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3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集中解决的“四风”问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3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是(2001.11.10)。

3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6、2013年4月7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三个安全理念”是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3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是(巴黎公社)

39、温家宝总理在2013年政府工作中结合 4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南方谈话”)),被称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41、五一是在第二次国际成立大会上确定的

42、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开端。

43、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了第一个党章。

44、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45、中央政治局2012.12.4召开政治局会议、规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46-50判断题为送分题 比较简单,做完以上45题,基本就会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个全面”托起中国梦(2015)完整答案

1、毛泽东第一次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著作是(C A 《矛盾论》 B 《实践论》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联合政府》

1、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2、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 走正确道路。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难造福中国人民,也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3、中国共产党在(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实为党的指导思想。

3、(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5、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的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6、“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十八大中,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坚持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而奋斗》的报告。

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9、(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10、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11、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

11、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法治),文明社会的稳固基石是(法治精神)。

12、“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2、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13、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是(凤阳县小岗村)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4、(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14、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15、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15、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16、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17、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大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7、2013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发表题为《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18、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18、“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说这句话的人是(李大钊)。19、1938年,针对抗日战争“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毛泽东在延安撰写的著作是(论

持久战)

2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20、党的十三大阐述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2、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这“三个自信”具体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2、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3、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23、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4、(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24、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25、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6、“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的。

26、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27、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修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2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28、(2012.11.2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28、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1921年)。29、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议确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9、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30、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30、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31、江泽民在党的(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定义的“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2、(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3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集中解决的“四风”问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33、(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3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是(2001.11.10)。

3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5、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大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人民主

体地位)。36、2013年4月7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三个安全理念”是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36、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3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是(巴黎公社)

3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38、(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39、温家宝总理在2013年政府工作中结合

3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40、中国共产党在(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南方谈话”)),被称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判断题

41、五一是在第二次国际成立大会上确定的

41、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3、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了第一个党章。

4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44、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44、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45、中央政治局2012.12.4召开政治局会议、规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4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4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章。

47、《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开端。

48、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9、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5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篇: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我们的中国梦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我们的中国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中共十八大上,总书记提出了关于“中国梦”的构想,习近平定义“中国梦”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随后,在电视上、网络上等各种新闻媒体上,“中国梦”的开始变得越来越热,习近平到国外访问也必然会作一篇关于“中国梦”演讲。一开始我以为“中国梦”是个很虚很空的概念,但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书中,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梦的内容实质、实现途径、依靠力量、外部环境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强调中国梦要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比如,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全面依法治国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要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腐倡廉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等等。

这本书收录的第一篇文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习近平同志率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以朴实的话语、坚定的立场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决心,是我们党价值思维的最佳表达,深深地打动和温暖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以此发轫,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强调“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等等。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和抗争表明,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国梦是非常宏大的奋斗目标,也是非常具体的工作目标,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其实,“中国梦”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国,而是只要我们凝聚在一起,共同奋斗就必将实现的目标。“中国梦”就是当代中国的吸铁石,将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让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因此“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个人出一份力,“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个人的小成就造就了国家的大进步,每个家庭的小和谐成就了社会的大和谐,只要我们每个人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路上不断前进,就是在为“中国梦”早日实现做贡献。同样,实现“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益的,能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实现个人发展和国家进步的良性循环。

通观全书可以发现,习近平同志的所有论述,都体现着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都彰显着“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执政理念,都贯穿着实现人民利益这条红线。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关注人民的“幸福指数”。众所周知,幸福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对不同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定义,涵盖了经济、住房条件、医疗水平、自然环境、家庭和睦、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因此。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中国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看到了国家领导人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坚定的信心和必将实现的希望。今后,我会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大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期待着国家更加富强、民族更加振兴、人民更加幸福!

下载14.11.10 何平 法治中国 治国理政最大公约数word格式文档
下载14.11.10 何平 法治中国 治国理政最大公约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