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理念活动总结(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5:1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治理念活动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治理念活动总结》。

第一篇:法治理念活动总结

长安乡司法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活 动 总 结

自2006年5月份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以来,我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扎实学习,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我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现将我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深入动员,健全组织,把全所工作人员的思想统一到上级重大部署上来

我所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作为清理错误思想认识,端正司法指导思想,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司法能力的重大举措,区上召开动员会之后,我乡就积极响应上级的精神,迅速召开了由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分管司法的副乡长参加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动员会议,认真学习传达市、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会议精神,深刻剖析中央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及现实原因,并研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综治工作的副书记、分管司法工作的副乡长为副组长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确定了以司法所人员为主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学习小组,明确了目标任务,确定了学习内容,端正了学习态度,务实了工作作风,更新了思想观念。

二、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将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我所把司法局《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活动的安排意见》与本所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了本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学习安排表》,在每个阶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为学习小组成员每人配备了一本学习笔记,明确了以学习中央政法委编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任务,认真安排教育活动的学习日程,并将学习任务细化到各个阶段,进一步明确了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做到了每阶段都有安排、有计划、有小结,力求学深、学透,确保此次教育活动中集中学习时间达16天,每人的学习笔记达25000字,心得体会5篇,专题讲座3次,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三、狠抓学习,突出重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

针对我所的工作实际,我所采取切实有效的学习形式,坚持抓学习、教育、培训,利用每周二、四站所学习时间进行集中学习,采取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会讨论相结合,心得交流和现身说法相结合等形式,有针对性的组织全所人员紧贴工作实际,密切联系执法活动实际,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社会主义荣辱观、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讨论,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开展业务工作,做到“两促进两提高”。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

(一)认真学习,强化理论武装头脑。

(二)突出重点,认真查摆问题。在查摆问题时,突出三个方面:一是从执法思想、执法观念上找差距;二是从职业道德、执法作用上找差距;三是从执法水平、执法能力上找差距,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贯穿到执法实践中,既提高觉悟,又解决实际问题。

(三)从信访案件中查找问题,从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中查找问题,从复查当事人不服调解中查找

问题。

(四)敢于暴露问题,不能因为怕丢丑、影响形象而遮遮掩掩,更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注意发挥典型的教育作用,树立和宣扬先进典型。

(五)制定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全所人员认真按照以上几个方面,并结合工作实际,讨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要实现“一及时两提高三减少”的目标,即及时为全乡的群众排忧解难、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质量、提高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执法形象、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减少全乡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减少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苗头和群体性事件,并通过座谈会讨论提出了“八个一”的主题实践活动,即穿插一次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专题辅导、进行一次法治理念心得体会交流、举办一次学习典型和优秀学术材料报告会、开展一场以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为主题的法制宣传、举办和参加一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组织观看一次法治理念警示教育片、印发一本法治理念教育内容百题问题小册子、进行一次辖区内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的维护社会稳定实践活动。并结合实际工作,在司法工作中做到了“四创新”:

一是法制宣传工作有创新。针对农村人口流动量大、学法难以集中的特点,我所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与开展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相结合,加大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的学法、用法,广泛开展党员带群众、干部带农户、学生带家长的三带活动,建立法律咨询室6个,印刷法律便民单3000多张。司法所成立了法律服务小分队,制作了106幅有关禁毒、青少年违法犯罪、反邪教的宣传图片,分别在学校、村社、外来流动人口中进行展示,并引发宣传品8000多张,受教育人数达10000多人。

二是平安创建工作有创新。我所与派出所积极配合,加强社

会治安管理,努力改进管理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和“十户联防”的作用,实行对各村的夜间值班巡逻放哨工作不定期抽查,并组成治安巡逻队不定期在全乡范围内进行巡查,大力推广小技防工程,印制了4000多份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材料,5000多份平安建设宣传品,分发到各村各户,有效的遏制了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发生,确保了全乡的社会稳定。

三是人民调解工作有创新:我所注重村调解主任的法制培训,对村调解组织人员要求“三懂一会”,即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会做群众工作,每月利用综治例会对调解主任进行培训,并邀请了区政法委、区司法局领导对我乡的调解主任进行全面培训,我所工作人员在调解工作中严格履行及时受理、及时调查,及时化解的三及时原则,注重认真调查,调前说服,规范调解三道程序,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依法育人,把调解工作的中心放在“预防”上,行动放在“主动”上,落脚点放在“快准情”上,延伸放在“回访”上,做到了调解纠纷中进行普法,在普法中化解矛盾纠纷。

四是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方面有创新:我们在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工作中,不但注重软件资料,更注重各村治安秩序好坏和群众法律素质的高低、社会风气的好坏,不光是在口头上搞民主法制,更重视实质上的民主法制,且我所进行讨论研究,在各村积极创建一个“平安社”、设置治安室,集普法、调解、夜间值班放哨于一体,有效的推进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四、找准不足,狠抓整改,全面提升司法形象

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我所采取自查、督查、座谈、走访听取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始终把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贯穿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并制定整

改措施,对征求到地对司法所的13条意见及个人的28条意见逐一分析,制定整改期限,着重把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到工作实际中,坚持“服务、预防、打击、监督”的工作原则,使正确的思想得到坚持,错误的思想得到纠正,模糊的思想得到澄清,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思想得到更新,工作作风有了彻底转变,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学习,全所上下团结一致,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并在我所不断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制度化、经常化,从07年开始,我所进一步深化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在所内开展了“五比五创”活动,即:一是比学习,创一流素质;二是比作风,创一流效率;三是比团结,创一流队伍;四是比环境,创一流形象;五是比创新,创一流业绩。使每位司法所工作人员都增强了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识,有力地促进了司法行政工作。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使我所人员的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努力方向进一步明确,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现通过本所认真的自查自验,发现还存在以下面各方面的不足:第一、学习深度不够;第二、学用不能很好的结合。下一步打算:

1、坚持学习,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强学习,所内要继续坚持每周二、四的集中学习,每周检查一次学习笔记,人人要联系自己的司法工作实际,进一步澄清执法思想。

2、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所将紧密联系思想实际,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全所人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密联系司法体制改革的实际,推进司法工作的改革创新,紧密联系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的实际,进一步促进公正司

法,紧密联系执法活动的实际,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广泛开展平安建设,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全力维护全乡社会稳定,通过法制理念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全所工作人员真正在思想上搞清楚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使全所人员的司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开放进一步明朗、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使我所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七年六月二十日

第二篇: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总结

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总结

自社会主义法制治理念教育开展以来,我局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行动、严格落实,其工作主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领导,我局成立了××县公安局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同志任组长,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同志任副组长,其他局领导任组成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局机关正职及各党支部书记任办公室成员,局长助理、政工室主任**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政工室,领导小组成

立以后,对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专抓专管,为使这次活动收到实效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此外,我局还下发了《××县公安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施方案》[桃公发(2006)31号]文件,对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作了具体部署。

二、强化学习培训

法治理念教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真正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学习活动来开展,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我局在活动中严格按规定动作要求,一丝不苟的认真完成。6月份以来,我局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等形式,分层次、分专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学习。学习内容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公正、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为主,局党委推选出五名局领导,各负其责,分别主讲。**等5位局领导认真准备教案,会同民警一起深入探讨了法治理念教育的有关问题,引领广大民警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此外,我局对民警的自学也提出了严格要求,确保每个单位有集中学习的记录本,每个民警有学习笔记,有一篇1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确保五个主题的辅导时间不少于16个小时,民警个人自学不少于32小时,组织集中讨论时间不少于16个小时。7月中旬,我们还组织全体民警观看了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有关电视教学片。此外,每个单位还对学习情况进行了小结,查漏补缺,夯实学习阶段的基础。

三、深入查摆问题

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就把查、摆、整改相关问题摆在第一位,以期做到学以致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县局看守所副所长夏嗣人收受他人财物,私自允许他人违规会见的事件发生以后,我局不包庇,不袒护,自亮家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此案进行查处。同时痛定是痛,以此案为切入点,现身说教,把法治理念教育与每个民警 的执法行为结合起来,要求每个民警深入自我剖析,及时发现整改问题。县局看到,夏嗣人从一名执法者变为阶下囚,其变质的主要原因就是法治理念的缺乏,为此,县局由政委钟桂华同志挂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改行动,其主要内容就是强化民警的依法治国理念,执法为民理念,公平公正理念、服务大局理念。2006年7月28日,我局还组织全局副职以上的中层骨干召开了专门会议,就夏嗣人案开展了集中讨论,由各单位正职表态发言。夏案的发生让曾是同事的民警在惋惜之余深刻地感受了彻肤之痛,同时也深深认识到:作为民警,思想上的法治理念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否则,便是一步天堑,自蹈死地。

四、加强督促检查

为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生实效,我局还强化了督促检查,县局专门成立了督导组,由曹奠坤,封亮,胡谷丰,汪家贤

同志负责。督导组对每个单位的学习、查摆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督查,有个别单位在学习时不扎实,缺乏部分学习内容,督导组就派人跟入,督促其加班补课,直至将所有内容学全学懂。此外,督导组巡回检查的时候,还将发现的先进典型及时推介,激发民警的争优创优意识,如**由于办理一起专案,不能集中参加县局组织的学习活动,他们就派代表参加学习后然后再回去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进行补课。督导组就及时将这一情况通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办公室,办公室随即予以通报表扬。由于学风正,态度好,该所在几次检查中都以学习效果好,工作扎实而胜出。

五、健全长效机制

我局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队伍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集合起来,一是建立了民警执法档案,对每位民警的执法行为进行详细记录,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了思想政治定期分析制度,对民警的法治理念进行跟踪观察,如思想上出现偏差,就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处理,防范在先。三是将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纳入“民警星级”管理之中,我局在民警的廉德星一项内设置了法治理念教育的相关内容,如果不能达到其标准,就取消民警的廉德星,种种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将法治理念教育深入贯彻到底,并在实践中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成为规范民警行为的一杆标尺。

第三篇:法治理念

武都区人民法院

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省高院、市中院的要求,确保这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任务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学习“十个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的重要审判理念和观点,以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增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主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总体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查找和清理当前审判工作和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广大干警进一步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改进执法作风,提高执法水平,按照“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部署,有效预防和解决执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建设平安和谐武都、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方法步骤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从10月中旬开始,12月中旬结束,共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10月15日前结束)

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进行动员,传达最高院院长王胜俊讲话、省省高院及上级法院的有关精神,认真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学习培训(10月16日至10月31日)

1、学习内容:要认真贯彻落实王胜俊院长“十个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的要求,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法院工作实际,进一步解决思想观念、司法理念问题,增强抵御干扰、拒腐防变和公正司法能力;进一步深刻领会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教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查找问题,深挖根源,加强审判队伍建设。再次通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一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本质特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二要忠实履行审判职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三要立足审判实践,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时俱进和发展完善。

2、学习要求: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理论引导和现实教育相结合等形式,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专题,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每个专题学习时间半个月左右。每名干警每个专题的学习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撰写读书

笔记总数不少于3000字。

第三阶段:对照检查(11月01日至11月15日)

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就必须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解决在思想认识和审判工作中存在的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在排查清理思想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干警的思想和执法实际,注重发挥正反面典型的教育作用。要积极开展树立典型和案例评析活动,从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执法水平、执法作风上总结经验教训,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执法实践,既提高思想觉悟又解决现实问题。全体干警都要在对照检查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排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第四阶段:整改提高(11月16日至11月31日)

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要始终坚持边学习、边检查、边整改,对出现的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同时,要把整改的重点放在健全完善执法规范化工作制度体系,按照扎实管用、简便易行和规范性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行为标准,严密办案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执法工作制度体系。

第五阶段:考核验收(12月01日至11月30日)

各科、庭、室应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自查,并写出心得体会交与办公室。自查

重点:看执法理念是否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是否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是否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是否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是否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检察队伍和审判作的满意度是否进一步提高。

三、组织领导和基本要求

1、各科、庭、室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统一执法思想,提高执法能力,理顺执法关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首要环节,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院成立成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领导小组,由院长张彦平任组长,各副院长任副组长,各党组成员为成员,在政工科设办公室;各科、庭、室负责人为本部门教育活动第一责任人,实行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切实把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努力搞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践活动。教育活动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任务,立足审判职能,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工作,积极为全区“重点工作”和打造平安和谐。要贯彻“公正执法,一心为民”宗旨,打造群众满意工程,采取便民利民措施,热情为群众服务。

4、加强信息交流,扩大宣传影响。各科、庭、室要及时上报教育活动情况、好的经验做法,营造浓厚氛围,扩大社会影响,树立良好形象。

第四篇:法治理念

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三个至上: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内在需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要求。

公平正义: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程序正当:指立法、行政和执法司法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规定,保障法律制定的科学性,保证案件及时正确处理,确保公正、民主、效率、人权保障、权力制约与监督等价值目标得以实现。

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司法人员必须自觉用司法公正理念指导司法工作,维护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司法民主:主要指在司法活动中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司法权威: 指司法机关通过公正司法活动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形成命令和服从关系,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

问答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鲜明的政治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而社会主义民主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确认与保障。

彻底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为主体,具有最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一导,坚持从现阶段国情出发,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问题,是科学、先进的理念。充分的开放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提供了符合法治精神和时代特点的指引。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也将更有时代性,更具规律性,更富创造性。

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想渊源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其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其重要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既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也蕴含着值得借鉴和继承的合理成分。具体包括:民为邦本的思想;公正执法的思想;以法治国的思想;礼法并用的思想。

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为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资本主义法治思想在反对封建专制、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中起到重要作用,曾对法治文明做出过一定贡献。其中某些观点甚至个别理论也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些理论与观点有:人民主权论、基本人权论、权力制约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法律至上论,等等。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法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学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科学地揭示法的本质,系统地论 证了法的起源、功能和作用,精辟地回答了法律实践中提出的有关问题,从而实 现 了世界法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尽管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很少使用“法治”这一用语,但马克思主义法学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尤其是他们关于法与经济的关系、关于法的本质、关于人权、关于人民主权、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关于法律权威和关于法的职能的经典论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极为宝贵的理论渊源。列宁的法治思想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法治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法治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探讨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方式与法律权威,党的领导和公平正义,法律的普遍约束力与制度构建等若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论问题。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是初步的,也是重要的。这些理论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道路。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法治思想

毛泽东的法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政权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法治思想主要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宪政运动的历史,指明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实质及其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特别强调民主对于国家建立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毛泽东、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宪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健全法制和依法办事等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理论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法治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应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包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又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内容有哪些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紧紧围绕中心、保障服务大局,坚持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重要内容;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

6.“三者统一”、“三个统一”的提法

“三者统一”是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三者统一”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线和灵魂,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关键。“三者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7.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四次重大创新是什么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通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

8.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法治离不开公平正义,离开了公平正义,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我国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把公平正义作为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和公平正义关系的规律性认识,对法治建设方向的清醒把握和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自觉。

9.社会主义法治的最高价值准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治的最高价值准则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只有让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到见、感受得到并能够分享的结果,社会主义法治才能真正成为吸引、凝聚并惠及广大群众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才能顺利推进。

10.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 合法合理,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和要求。程序正当,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 及时高效,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

11.程序正当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充分参与

判断程序是否正当,首先要看这个程序是否充分赋予了参与各方的参与权,是否充分设置了其行使权利必要的条件、保障和救济措施。在行政和执法司法工作中,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控告权、陈述权、辩护权、公开审判权等程序性权利,也是实现当事人各方充分参与、确保程序公正的重要体现。裁判中立

裁判中立要求裁判者与争议双方及决定结果间没有利害关系,不偏袒任何一方,任何人不得成为自我案件的裁判者。裁判者的中立和权力制约,是我国法治程序建设的重要原则。程序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实行程序公开,使程序运作过程置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才能有效防止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促进和彰显公平正义。程序约束

程序正当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对权力可能被滥用有较强的预防和制约作用,能够克服立法执法司法者的随意性。

12.简述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的内容表现

科学立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科学立法必须立足我国国情 科学立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在规律、立法工作自身的规律。科学立法必须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义务、权力与责任

科学立法必须健全立法程序,坚持民主立法,坚持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的民主性;同时扩大公众参与立法。

1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享有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及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而制定并修正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法律体系的总称。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特征:

(一)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三)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

(四)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五)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14.权力制约监督的途径和方式

通过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对法的全部运作过程的合法性实施监督、控制和督导,防止权力滥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化足以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监督方式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制约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制约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制约监督、政治及社会组织的制约监督、社会舆论的制约监督、公民的制约监督。

论述题

一.论述“三个至上”的精神实质

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事业至上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必须坚定不移地予以坚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必须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始终做到党在心中,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必须旗帜鲜明地同干扰、破坏党的事业,同干扰、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作斗争,把确保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放在各项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实际行动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政权,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维护人民权益,是社会主义宪法法律的最高价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目的。这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的必然要求。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必须兼顾不同利益,必须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宪法法律至上是人类社会特别是近代社会巨大进步的思想结晶,是对治国规律的宝贵总结,是建设法治国家题中应有之义。“三个至上”的提出,肯定了宪法法律至上这一现代法治文明的合理内核,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和探索执政规律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宪法法律至上,体现在宪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体现在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宪法至上,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必须努力维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通过执法者的权威来体现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二.论述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简而言之,就是人民通过完备而有权威的法律制约国家权力。从构成要素上讲:人民是主体、法律是工具、权力是客体。从内在要求上讲:主体条件是建立和健全人民民主;工具条件是形式上要求建立和健全法制,内在上要求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客体条件是权力制约。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1.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有机统一性。可以说,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的根本方式,二者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基础性、本质性、决定性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越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意志越能得到尊重和体现,依法治国方略越能从根本上得到落实;同样,依法治国方略越能受到重视,越能有效地贯彻执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越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2.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和前提,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辅相成的。3.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依法治国的主要组织保障。

法制完备指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和统一。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法治建设的首要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形式意义上的法制完备:法律制度的饿类别齐全、规范系统、内在统一。

实质意义上的法制完备: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

合公平正义要求。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的实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1.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2.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指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普遍的遵守;宪法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一切国家权力和其他社会规范只能在宪法和法律的支配下发挥作用。

3.依法治国,树立宪法法律权威,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至上。因为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次,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对人民的饿社会生活起着最基本的、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的准则。4.要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必须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尊严,必须树立和温乎执法部门的权威和公信力。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1.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制约权力;没有权力制约,依法治国就无从谈起。所谓制约权力,即规范约束公权力,防止其滥用和扩张,保障人民权益。

2.根据民主法治原则,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利结构和运行机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3.制约权力的最有效方式是以法律制约,使法大于权。

(制约权力,即规范约束公权力,防止其滥用和扩张,保障人民权益。其主要内容:权从法出,权依法行、权受监督、权附法责、越权无效、侵权有责)

三.论述执法为民

1.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实践这一宗旨,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法机关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政权机关,执法工作是实现党执政使命的重要工作。执法为民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在法治工作领域的直接体现和最终落实,执法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执法工作的根本要求。

2.执法为民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来源。国家权力从人民而来,就应当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执法机关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执法机关的权力同样属于人民。执法为民是人民主权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

3.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执法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而响亮地回答了执法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以及“为谁执法、靠谁执法、怎样执法”的根本问题,鲜明地指出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其生命力就在于人民性。执法活动只有符合人民的意志、满足人民的要求、保护人民的权利,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执法为民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作了最简单却最为科学的概括,对于法治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论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而不是其他发展道路。

首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党领导人民设计的国家制度是法治建设的基本框架,讲法治不应当也不可能离开国家制度这个政治的核心问题。以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国家制度,是党的政治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法治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把国家建设的政治方向作为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法治建设的优势,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道路。其次,必须以党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为依据

法律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受特定时间、地点和条件决定的。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法治建设必须立足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立法、执法、守法等环节的成本效益,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发展,不能超越阶段提出过高要求。

五.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为指导,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实践成功经验,积极吸收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人类法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中国特色:在司法制度的本质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司法权的来源上,司法权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在司法权的配置上,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在司法权的行使上,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又自觉接受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在司法权的运行方式上,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等等。我国法治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符合中国国情,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保障、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

六.论述对权力的制约监督

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所以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加强制约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保证,为了防止权力的腐败和蜕变,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是人民主权的必然要求,是规范权力行为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高公共权力运作效率

我国法律制约监督的主要渠道和途径

我国已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制约监督体系。

通过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对法的全部运作过程的合法性实施监督、控制和督导,防止权力滥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化足以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1.国家权力机关的制约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的制约监督 3.国家司法机关的制约监督 4.政治及社会组织的制约监督 5.社会舆论的制约监督 6.公民的制约监督

切实增强制约监督的合力和实效 1.加强和改进党内制约监督 2.支持和保证人大监督

3.支持和保证政府专门机关的制约监督 4.支持和保证司法机关的制约监督

5.支持和保证这些和各民主党派的制约监督 6.坚强公民和舆论的制约监督

第五篇: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执法为民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公安机关必须以执法为民为核心,研究探索服务群众的规律,切实履行“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是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内涵的精辟论述。

务执法为民之实,求执法观念新突破。公安机关作为国家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力量,要真正把执法为民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广大民警在执法思想上,必须解决好执法“为了谁”的问题,能够始终做到心系群众、善待百姓。因此,在执法思想上,必须使广大民警有新突破,切实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赋予的,必须理所当然地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保障人权的观念。公安机关既要做到坚定不移地打击犯罪和维护稳定,又要做到坚定不移地服务和保护人民。公正执法的观念。公正执法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是公安执法工作的永恒主题。讲究效率的观念。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效率观念,迅速、及时、认真地履行法定职责,努力提高执法工作效率。

务执法为民之实,求执法水平新提升。公安民警是公安执法活动的实际承担者,民警执法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公安执法工作质量的优劣,而且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声誉和队伍形象,关系到“执法为民”思想的具体落实。加强对执法民警的法律教育,作为改进和加强公安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促使民警养成自觉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自觉地加强对各种应知应会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水平的培养,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

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执法为民的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对于公安机关来讲,人民群众所要求的最根本利益就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改革越是深入,开放越是扩大,就越要把这个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在人的多层次需要中,除了生存需要外,第一要紧的便是安全需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财富的逐渐增加,对安全需要也与日俱增。安居才能乐业,乐业也会推动安居,安居与乐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很难设想在一个安全毫无保障的社会中,人类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安居乐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环境保障,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安居乐业,并非公安机关本身的职责所能涵盖,也不是公安机关一家所能达成,但公安机关在这个环境的培育、实现和发展过程中,任务无疑最重。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创造舒适、安定、康乐的生活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宗旨,必将凝聚人心,融洽党群和干群关系。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全面发挥职能作用,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安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随着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逐渐加快,公共事业发展方兴未艾,人民群众对提供新型的服务有不可抗拒的需求。毫无疑问,公安机关职能的定位,也应该随着人民群众需要的发展而发展。公安机关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力军,而安居乐业的实现要靠我们坚定地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应该看到,公安机关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人民群众期望安居乐业,这本身就为我们走好新时期的群众路线开创了广阔的途径。

我们常说,我们的一切工作,就是为了让群众满意,而没有群众的安居乐业,我们就难以让群众满意。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诸多方面。其中,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公安机关的使命和任务无疑更加繁重而艰巨。公安机关作为政府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坚定不移地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公安工作的第一要务。公安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要着重体现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防范打击经济犯罪和优化行政管理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直接动力、直接服务、直接效益上;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要树立指导型、服务型、沟通型的执法理念,学会运用便民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体现民主精神的法律规范,创造性地开展公安执法工作,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效率,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公安机关不仅要做到传统意义上的爱民、助民等服务,而且要自觉地、优秀地依法行政。所以,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题中重要之义,我们才能自觉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党的奋斗目标。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使公安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执法为民。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下载法治理念活动总结(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治理念活动总结(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第二阶段总结

    进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第二阶段,我院认真按照上级院的部署和要求,从提高学习培训的效果入手,采取多种形式,丰富了学习培训阶段的内涵。一、精心部署,组织到位。一是从思想上发......

    县司法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端正指导思想,规范法律服务行为,根据省、市、县政法委和市司法局的统一布署,我局在全体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中积极......

    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总结(5篇)

    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总结*月底*月初政法委下发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方案,省、市院也召开了两级院电视电话会议,会后,XX县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召......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伐谈社套盆义法治理套与公安执法实线程保华刘刚 摘要: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定义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我国人民当家作......

    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立案二庭 通力嘎通过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我深刻感悟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

    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通过前一点时间的学习,本人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建设法治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

    法治理念演讲稿

    法治理念演讲稿-坚定信念保方向无悔青春铸忠诚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在开始演讲前,我想讲一位受人敬重的资深警察退休临走时对新警......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本题20分) 材料:2011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会见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时指出:“法学是治国理政的大学问,是政治性很强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