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长必须会做饭”引热议 基层法官:法庭艰苦

时间:2019-05-15 15:0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庭长必须会做饭”引热议 基层法官:法庭艰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庭长必须会做饭”引热议 基层法官:法庭艰苦》。

第一篇:“庭长必须会做饭”引热议 基层法官:法庭艰苦

“庭长必须会做饭”引热议 基层法官:法庭艰苦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近日,“法庭庭长必须会做饭”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争议。小食堂、小菜园、小宿舍„„这些看似和司法审判毫无关系的“五小”建设,将被纳入河南法院绩效考核,让很多人不解。

重视“五小”,是搞形象工程,还是另有深意?河南商报记者深入省内多个基层法院的人民法庭,试图还原法庭的真实面貌,探寻“五小”的现实意义。

河南商报记者 赵强 实习生 周坤锋

4月23日下午6时许,河南省虞城县法院李老家人民法庭庭长陈学勤正蹲在法庭院子东侧的菜园里割韭菜。

法庭院子里有3块菜地,有1块刚种上辣椒,另外2块地里种着韭菜、包菜、生菜,满眼绿色。

最多的时候,这里种过10多种菜,番茄、苦瓜、空心菜、葱、蒜„„家里常吃的菜,这儿基本上种的都有。

李老家法庭位于虞城县李老家乡,距离县城10多公里。刚搬来时,院子里空空荡荡,怎么利用楼前这2亩左右的空地曾在干警中间引发讨论。有人说搞绿化,种点花草。但很快被否定了,因为种花草成本高,而且比较难打理。最终,大家选择了种菜,把菜种满了也是一片翠绿,最关键的是,实在。

很快,法庭5名干警的午饭问题解决了,而且这里种的菜根本吃不完,一部分还送到了县法院的大食堂。

一些来法庭打官司的人看见了觉得有些“另类”,庄严肃穆的法庭院内种满了菜,咋看咋感觉不太搭调。

法庭院里开菜园,另类?

菜园里的“调解室”

去年10月,省高院从“关心法庭干警、优化法庭环境”角度考虑,要求全省人民法庭推行小食堂、小宿舍、小菜园、小图书室、小活动室“五小”建设。可渐渐地,“五小”产生出让制度设计者都没有想到的“膨化效应”。

“我要是说小菜园能帮我们办案,你信吗?”陈学勤问记者。他说,2012年4月,70多岁的李老太怨气冲冲地来到法庭,她说自己的养子阿强在广东打工时不慎坠亡,建筑公司赔了74万余元,阿强未登记结婚的媳妇、阿强生母、大伯等人都要分这笔钱,李老太死活不肯让步。

陈学勤把李老太拉到菜园里,可不管陈学勤怎么说,李老太就是听不进去。

“你看看我们种的菜咋样?”陈学勤岔开话题。“你这菜不中,番茄上还恁多虫,番茄应该这样种„„”李老太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陈学勤说,就跟你们记者采访讲究采访地点一样,法官办案的地点也很重要。你在办公室里跟村民讲法律,正襟危坐,他们不愿意听,还觉得你在摆官架子。“老百姓跟谁亲?跟地亲。法官坐在菜园边,老百姓就觉得没有距离。”

厨房里的“合议庭”

在虞城县法院站集法庭的小食堂里,摆着一个写有菜单的小黑板。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一到两个菜,番茄炒鸡蛋、酸辣土豆丝„„都是家常菜。中午开完庭,庭长李军就跑到厨房里,炒俩菜,下一锅面条,这就是法庭5名干警的午饭,每天由干警们轮流做饭。

去年10月的一天傍晚,李军从县法院回来就直奔厨房。“今天我给大家炒菜。”他说。

这天中午,法院领导来法庭暗访,发现法庭大门紧闭,门口的便民小黑板上没有写去向,也没留联系方式。李军受到批评,还写了检查。

饭桌上,李军很懊恼。原来那天5名干警全都下乡办理一起多年的疑难执行案,去得匆忙,忘了在黑板上留言。

“以后大家监督我,再犯这样的错误,我自己免自己的职。”李军说。看到庭长自我检讨,大家开始自揭缺点。一顿晚饭变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

李军说,法官都是很有想法、很有性格的人,如果在会议室里开会,有些话说出来效果不好,可能还会引发矛盾。但在食堂里,大家做着饭、聊着天,甚至合议案件,当天办案时的心得或者困难,都能很自然地说出来。

吃住问题都解决不了

法庭咋能留住人?

最近在网上招来非议的“法庭庭长必须会做饭”让陈学勤觉得“很可笑”,“没有在法庭待过的人,不知道法庭的艰苦。”

陈学勤把法庭比喻成“驻边的哨所”,远离闹市,枯燥、单调。他说,法官的家很多在县城,中午不可能回家吃饭。有的法庭虽然离乡政府很近,但因为经常到下午1点多才开完庭,到了乡政府食堂,饭早就没了。

“如果连最基本的吃、住、行问题都解决不了,法官更不愿意待在基层的法庭了。”陈学勤在人民法庭工作了21年,清楚法庭人员流动的频繁,有的年轻法官一看法庭这么偏远,就不愿意来了。

而如今,建设“五小”已被不少基层法院院长视为“管理的艺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再强调法官的职业尊荣感,没有最基础的后勤保障,精神激励都是空谈,更别说追求公平正义了。”虞城县法院院长侯文说,近些年,县法院不管从政策还是资金上,都已经向法庭倾斜。

省高院院长说

省高院特别强调,要把握好人民法庭“五小”建设的根本目的,通过合理利用人民法庭空闲土地和房屋,解决好法庭干警的吃饭、住宿、休息和文体生活需要,保障法庭干警吃好中午一顿饭,不能贪大求奢。

4月23日,省高院院长张立勇到兰考调研,第一站就是东坝头人民法庭,他调研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法庭的“五小”挑刺。

“小食堂要常态化,一定不能凑合。小宿舍不需要豪华,但一定要一尘不染。小图书室不要求藏书有多少,但最基本的报纸杂志一定得有。”张立勇说,人民法庭都在乡镇,如果法官吃住都只能往家跑,肯定沉不下来心,工作也难以做到脚踏实地。

庭长说

让庭长学会做饭,似乎和法官的本职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对此,张立勇的看法是,做饭的过程,能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另外,乡镇的人民法庭就这么几个人,如果请专门的厨师来做饭,会造成浪费。如果庭长带头做饭吃,或者每个人轮流做饭,将更加方便。

“可能在外人看来这是搞形式,但法官们觉得,小食堂有大作用。”兰考县法院东坝头人民法庭庭长窦战勇说,“每天工作、吃饭、休息都在一起,这样打造的环境更简单。干警们没什么抱怨,甚至有调到县法院的机会都不愿意去。”

而在虞城县法院城郊人民法庭庭长杨新建看来,法庭工作的头绪更加繁杂,除了办案,法庭还要配合乡镇负责辖区的社会治安治理,化解基层矛盾。

“法庭干警的工作更加琐碎,付出的时间成本更高,需要真正扎根基层,‘五小’解决了干警的后顾之忧。”杨新建说,“五小”就是为法庭“量身定制”,在县法院完全没有必要搞“五小”。

(河南商报)

第二篇: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引基层热议

(舆情)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引基层热议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基层干部群众党员对此反应强烈。

一、促进发展党员工作与时俱进,规范党员发展工作。1990年中央组织部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对规范发展党员工作、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发展党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孝丰镇老石坎村党支部书记说:“《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颁布为我们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方法,有利于保证党员的质量。

第三篇:公车改革——车补引基层公务员热议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已经完成,按照改革方案,车补按照级别高低分为多档。虽然北京市的改革方案还没出台,但不少公务员看到国家机关的方案,还是引发了热议,如果按照这个模式,领导补更多会不会让基层不平衡?不同部门用车不一样如果补贴一样会不会不合理?这个额度的车补够用吗? 核心: 中央单位车补按级别分三类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干部公务用车。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标准规定,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而地方不得高于中央补贴标准的130%。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补贴标准的150%。据中国之声报道,多个部委的工作人员表示,去年11月底单位公车已经全部封,在2014年最后一张工资条上,车补现身。目前中央层面的车辆封存和补贴发放已经基本完成。根据安排,2014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基本完成公车改革。而地方党政机关则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力求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4年12月19日,江苏省发布《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确定首批改革单位就有1.6万个。江苏省相关部分负责人透露:“上半年省级机关要改到位,下半年全省各级党政机关要改到位,这次第一步改革是党政机关和参公的事业单位,下一步还有其他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都要按照时间节点推进。” 目前,各省份2015年预算编制工作已经展开。中部某省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三公”经费中,公车购置与运行费将不再出现。该负责人说:“现在具体政策还没出来,机关事务管理局方面得具体拿方案,但在今年预算安排中,公车购置、运行维护这一块的费用已经拿下来了。” 而一东南省份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省里的公车改革具体落实方案还未确定,因此年初拿出的预算账本公车经费仍将存在,但随着改革推进,这部分经费将用于“车补”及人员安置等。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京市目前还没有出台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多个委办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只是听到了风声,目前还没听说有实质性内容。但国家机关车改的报道他们看到了,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和担忧,如果地方按照国家机关这一方案来改,领导补得更多会不会让基层不平衡?不同部门用车不一样如果补贴一样会不会不合理?这个额度的车补够用吗?(李泽伟)进展: 部委工作人员不再拿票实时报销 记者从部分国家部委了解到,“车改”在中央层面事实上早已开始进行,伴随着公务交通补贴的陆续发放,不少国家部委公务员也纷纷感慨:“车改确实动真格了!” 据了解,在执行“车改”之前,一些单位内部因公务出行而造成花销的情况多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遇到执法、稽查等需要多人参与的集体行动时,通常由单位派出公车负责往返交通。如是个人的单独行动,在一些部委,可按照不同的交通工具交票报销。“无论是私车公用,还是打车、地铁,报销时都需要实时票据,领导签字,层层报告,手续十分繁琐,很多时候花得不多,都是自己垫付了。”一位国家部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执行公车封存、发放交通补贴以后,这笔钱就直接作为因公出行的补贴,弥补了此前需要报销,或自行垫付的付出。“够不够要看怎么花,以前如遇高峰时段因公出行,开私家车肯定不划算,选择公共交通钱就够了。但随着地铁、公交的涨价,以后这笔账也要按实际情况重新计算。” 针对网络上一些网友指出的“基层公务员跑腿多,补贴少”的议论,一位国家部委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了不同的声音:“实际上,在不少国家部委,出行最多的反倒是领导。由于出席的会议多,基本一周内两到三天需要外出开会的情况很普遍,无论是开车还是打车,这笔钱也算是真正用在了交通补贴上。”(刘洋)热议: 补贴按级别高低分三六九等是否公平? 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标准规定,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北京市一位委办局公职人员告诉记者,他对他们上级单位的国家机关比较了解,他认为国家机关这么补有合理性,“部里就是领导出去开会多,基层相对要少”,而如果放到基层,他的疑惑来了,“我们作为基层工作人员,也经常要到远郊区县去检查、调研和其他工作,也许领导用车还不如我们多,补贴却反过来了,这会不会让人不平衡?” 也有人认为这分档方案有其合理性,一位市级单位人士持这一看法,“领导用车更多,局长到市里开会,到各地检查调研,普通科员需要你经常去市里开会吗?”另外,他指出,这里所说的一般公务用车只是针对“部门的车出去调研、开会”,而诸如救灾、抢险、执法检查等相关部门的用车,不能算到一般公务用车里,“基层工作人员开车去执法检查是挺多,人家也没说给你停这个啊”。用车次数不同的部门补贴一样是否合理? 按照目前透露的国家机关改革方案,车补是按人头补,打到个人工资条里,一个级别一个额度,前述委办局人士向记者表述了自己的担忧,不同单位用车频次可能不一样,单位内不同部门也不一样,如果补贴都一样,可能会有不合理的地方,“就算同一个单位,一个经常需要下去的核心业务部门,用车的需要和办公室等部门肯定不一样,如果补贴都一样,那不合理”。这些车补够用吗? 按照国家机关改革方案,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与此同时,取消了一般性公务用车,意味着部门需要用车就从这些补贴里安排。前述市级单位公职人员介绍,他认为国家机关的补贴可能够用,“国家部委的人在市里活动的部分用这个来补,他们到外地工作就算出差了,走专门的差旅经费,”但是北京市的委办局到远郊区县的用车则不算出差,但却耗费较大,“到平谷、延庆,这种距离的在我们这里也常见,前阵子检查就去十六个区县过一遍,半个月基本天天用车,如果按照这个补贴额度,够用吗?”(李泽伟)对话: 车补不够可以坐公交 对话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长期研究公车改革问题。记者:国家机关的车改完成后,对地方的改革方案有没有指导意义,地方会按照这种模式来还是会另辟蹊径? 叶青:应该会有指导意义,这次国家机关的改革把车补直接打到工资条里,方案简单明了,地方应该会借鉴这个大的框架和模式。补助额度上可能不一样,按照改革方案,地方可以比中央和国家机关上浮一部分,那很多地方在这个范围内用足政策,按最高额度补助也是可以的。记者:现在按照级别高低划分出车补的中高低档,会不会让基层工作人员觉得不平衡? 叶青:没有绝对的公平,现在这种方案已经很简单了。基层工作人员如果有抱怨也正常,但你觉得补少了,如果你多年后提干了,那补助要不要给你降下来。记者:不同单位和部门用车频次不一样,补助一样会不会不合理? 叶青:这个会,单位性质和工作特征不同,比如档案局,那可能日常工作中别人找你多,你去找别人少,那用车就少一些。如果都补一样是不合理。其实有的地方已经在试点,比如温州,就按照单位用车频次不同划分出三类单位,给予不同额度的补助。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用车频次也可能不一样,也有的单位按照这个方法分为几档在试点。记者:车补一刀切,会不会不够用? 叶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指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什么是适度?够不够都是相对的。政策这样要求,就有尽量减少公务用车的意思。够不够,自己想办法。比如有的活动,完全可以采取公共交通的方式,一个城市内,做公交地铁也未尝不可,下去检查,有时候几个人拼一个车可能就可以省点钱。另外,你还有那几百块钱补助,社会上好多人还没这个补助怎么办,都是共产党员,这点困难还克服不了。(转自:《北京青年报》)

第四篇:女博士贫困县调研后称死都不再下基层引各界热议(舆情信息范例)

女博士贫困县调研后称死都不再下基层引各界热议 中国青年报2012年08月08日05:19报道,是一个叫“@璟好”的网友8月3日在新浪微博上发出的内容声称:政和考察收获:

1、毕业后不下基层!

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

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对此引发各界热议。

在澳洲留学的网友“@ANU CAIS LXY”在题为《厦大女博士,您到底骄傲了谁?羞辱了谁呢?》的博文中质疑:“出门要统战部配好车,入住要高配,吃饭要换着菜色和口味,逛街更要有各式商店、超市供其选择……这是来调研的吗?这样的调研人,能调研出什么?这样的调研人所做的调研,还有意义吗?”

共青团南平市委在官方微博中指出,“我们理解,生活条件短时间发生巨大差异给当事人带来的困扰,在个人微博上抱怨也算是人之常情,不必上纲上线。但是一个博士生在调研中,没有对欠发达地区民生的关注,只是一味抱怨物质条件,我们很难想象,这将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高校是否只是一句空话?”

福建农林大学大二女生练勤说,有些人在基层待过之后会对基层很有感情,而有些人反而因此厌恶基层,从而想尽办法往上爬,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两种想法。她建议,“老师带队下乡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并及时引导,以免好心办坏事。”

松城街道

2012年8月8日

下载“庭长必须会做饭”引热议 基层法官:法庭艰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庭长必须会做饭”引热议 基层法官:法庭艰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