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注射制度
对疫(菌)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称为安全注射,安全注射必须达到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者无危险,注射后的物品(废物)不会给公共带来危害。根据以上要求,特制定安全注射制度。
一、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在有效期内使用;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剌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
二、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技术合格证、上岗证上岗。
三、预防接种必须掌握各种疫(菌)苗的禁忌症。
四、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
五、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六、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安全的回收、销毁。
第二篇:安全注射制度
安全注射制度
一、疫苗必须是国家卫生部或国家管理局有批准文号的生物制品研究所(或药厂)正式生产出品,并按规定渠道供应的产品。
二、疫苗的贮存,运输,接种必须按冷链规定操作进行。
三、过期、变色、出现沉淀,有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瓶有裂纹的,一律不得使用。
四、严格按照说明书掌握各种制品的禁忌症,接种前必须询问被接种者的病史,过敏史。
五、按照接种证,接种卡核对被接种者应种制品,方法,剂量,次数,间隔,接种后立即上证,上卡登记。
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但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七、含有吸附剂的疫苗(DPT)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
八、卡介苗注射品,针头必须专用,并分开清洗和消毒。
九、安瓶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应盖上消毒棉球;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予以废弃。
十、接种活疫苗不能用2%碘酊消毒,局部用75%乙醇消毒时,待干后接种。
十一、卡介苗要准确注入皮内,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糖丸不能用热开水送服;含有吸咐剂的疫苗要采用肌肉或皮下深部注射;麻疹疫苗接种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接种部位;同时接种多种疫苗时,要分部位,分针管。
十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要严格执行回收销毁制度,并应作好销毁记录。
十三、接种疫苗后应留在现场观察15—30分钟,无反应后再离开。
十四、发生接种异常反应,要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十五、接种现场有必备的器械:75%的乙醇,消毒棉球,煮沸消毒器,酒精灯,治疗盘等,还必须备有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针炙针,氧气,1/1000肾上腺素等。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一、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计划生育部门、派出所收集新生儿资料,每月定期到门诊辖区的各个负责接生单位收集“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表”。
二、例会制度。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乡村医生、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本月新生儿资料,核对本月门诊收集的新生儿资料。
三、及时查访。地段主管人员收到卡后,及时巡访,调查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发现户籍在其他医院辖区内的,应及时注明户口所在地地址,及时退卡给有辖权的医院。并反馈,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
四、登记入册。属于医院地段辖区的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卡立册。并按照计划免疫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给家长,督促家长按时间来医院接种有关疫苗。
五、资料保存。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以备核查。做好“五变动”登记工作,并每月上报儿童变动报表。在本地居住3个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关于印发福建省预防接种相关免疫程序的通知》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六、须对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专册,每月定期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非本地儿童资料。门诊须每季度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七、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9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7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疑似接种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一、预防接种人员要主动监测预防接种的反应,发现预防接种副反应时,除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进行登记并立即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填写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卡。
二、需要报告的预防接种副反应
(1)预防接种后,无其它原因腋温大于等于38.5摄氏度,主诉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
(2)免疫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过每性休克;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持续性(3小时以上)哭闹;昏厥;中毒性休克综合症(TSS);癔病或群发性癔病。
(3)免疫接种后5天内发生:严重局部反应;脓毒血症;注射部位脓肿(细菌性/无菌性)。
(4)免疫接种后15天发生:惊厥(包括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脑病、脑炎、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过敏性紫癜。
(5)免疫接种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臂丛神经炎;血小板减少。
(6)卡价苗免疫接种后1—12月发生:淋巴结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骨炎/骨髓炎。
(7)无时间限制:任何引起死亡,住院治疗和医生或公众认为与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或罕见的健康损害。
3、责任报告人发现预防接种副反应后,城镇在6小时内,农村在12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如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副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5、接种人员妥善保存与接种反应及事故有关的物证和接种资料,积极配合上级的调查,提供有关情况。
第三篇:安全注射常识
安 全 注 射 常 识
儿童从出生到学龄期至少要接受二十余次计划免疫注射,所以使用的注射器和注射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使用不合格的注射器、重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或注射技术不正确被称为不安全注射。不安全注射会导致乙肝、丙肝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传播。即使是更换消毒后的针头,反复使用注射针管也是传染病传播的一项危险因素。
不安全注射及危害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注射操作中注射器针头不消毒或不严格消毒,一次性注射器用过后不焚毁或消毒深埋或重复使用,造成脓肿及医源性疾病传播。
2、注射技术不当,造成创伤性麻痹,卡介苗淋巴结炎。
3、采购使用低劣的和未合格消毒的自毁型注射器。
4、不当或过量注射用完的一次性注射器随意丢弃或重复使用,儿童随意玩耍注射器,也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发生。
目前,为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杜绝不安全注射,省、市、区上级部门免费下拨了儿童计划免疫专用一次性自毁形注射器,注射器一次使用后,不能再重复使用,对被接种儿童安全无害,我单位在接种后将及时将注射器消毒毁灭。
所以请广大家长放心,我单位接种使用的注射器材均为一次性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用完的注射器材及时消毒处理,不再重复使用,预防接种人员经过上级部门培训,不会给接种对象造成任何危害。
另外我们也提醒广大家长,接种以后不要索要注射器,不要让儿童随意玩耍注射器,以防对儿童造成意外伤害。
顶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第四篇:安全注射的原则
马庄镇卫生院院感科安全注射的原则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三查七对;
(2)检查药物质量;
(3)有效期;
(4)安瓿和密封瓶是否完整;
(5)配伍禁忌。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
(2)注射器的活塞及针头应保持无菌;
(3)注射部位按要求消毒(以注射点作为中心,内向外,直径5cm以上)。
(4)药液应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随即注射。
3、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
(1)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
(2)注射器应完整无裂隙,针头应锐利,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
(3)注射器和针头的衔接必须紧密。
(4)一次性注射器的包装应密封,在有效期内。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1)避开神经血管处、炎症、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2)需要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3)静脉注射时选择血管应远心端到近心端。
5、排尽空气:
(1)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
(2)防止浪费药液。
6、检查回血:
(1)进针后,注射药液前,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
(2)动、静脉注射前,必须见回血,才可注入药液。
(3)皮下、皮内无回血。
7、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
(1)根据注射法选择;
(2)针梗不可全部刺入皮内。
8、掌握无痛技术:
(1)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松弛,易于进针;
(2)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
(3)进针时做到二快一慢,推药速度均匀;
(4)刺激性强的药物,进针要深;先注射刺激性弱的药物。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1)做到一人一消毒,一人一垫枕,一人一止血带。
(2)使用后注射器和针头要先浸泡消毒后,再处理。
插管后的预防感染的措施
1、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
2、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至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10、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第五篇:安全注射培训试题
安全注射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20分)
1.非安全注射可导致()、()、()、()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2.()是防止注射相关感染的最好方法。
3.减少暴露和阻止感染传播的方法包括()、()、()及()。
4.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立即给予注射,请使用()技术盖上针帽。
二、判断题。(40分)1.现有资料已经明确记录了非安全注射操作风险与三种主要的血源性病原体HIV、HBV和HCV有关。()2.血源性病毒的传播风险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以及血液暴露数量和种类。()
3.感染HIV病毒后处于窗口期的患者血液检测不出HIV抗体,所以即使HIV检测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该患者未感染HIV病毒。()
4.HCV主要通过皮肤的血液暴露传播,但传播风险比HBV低。()5.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好手套、口罩,不能双手下压医疗废物包装袋。()
6.只要有可能,对每位患者都使用单剂量药瓶,以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污染。()
7.当锐器容器有二分之一已装满时,将其关严并密封处理,立即更换。()
8.临床护理操作中,双手回套针帽是正确的,这样可以确保针帽回套准确。()
9.手卫生后,不需要等待手部干燥即可进行各项操作。()10.10.皮肤暴露风险包括皮肤操作、与存在潜在感染体液的粘膜或损伤皮肤的接触。()
三、简答题。(40分)1.什么叫做安全注射?
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一、1.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2.皮肤消好毒
3.手卫生、屏障保护例如手套、减少使用锐器及锐器废物的合理分类和处理
4.单手回帽技术回帽
二、1.对2.错3.对4.对5.对6.错7.错8.错9.错10.对
三、1.安全注射:安全注射能保护医护人员与病人。安全注射必须达到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者无危险,注射后的物品(废物)不会给公共带来危害。
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答案:
一、1.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2.皮肤消好毒
3.手卫生、屏障保护例如手套、减少使用锐器及锐器废物的合理分类和处理
4.单手回帽技术回帽
二、1.对2.错3.对4.对5.对6.错7.错8.错9.错10.对
三、1.安全注射:安全注射能保护医护人员与病人。安全注射必须达到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者无危险,注射后的物品(废物)不会给公共带来危害。
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