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容和要求的阐述

时间:2019-05-15 15:1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容和要求的阐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容和要求的阐述》。

第一篇: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容和要求的阐述

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容和要求的阐述

国经1003班陈俊霖

本学期通过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和要求的学习,让我对它产生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理解。

法治通常的理解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同时,法治又是指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法治理念是对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化认识和反映,它根植于一国法治实践之中,反映法治现实,对法治实践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法治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法治事业的兴衰成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着“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探索出来的治理国家的最理想模式。

(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13亿中国人民最大利益之所在。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和前提。依法治国的前提是要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法”应当是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的“法”,而不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和工具。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法治完备是指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和统一。法律制度是法治的基础,完备的法律制度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先决条件。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法治建设的首要目标。法制完备首先是指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内在统一。实质意义上的完备则指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一)宪法法律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达和体现,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法制保障

(二)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对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根本的意义和作用

(三)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必须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尊严

(四)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必须树立和维护执法部门的权威和公信力。

执法为民。

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二、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执法为了人民;执法依靠人民。

三、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人民群众的公民和政治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特定群体的权利。

四、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执法机关的基本要求,是落实执法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进步的表现。包括:

(一)执法理念文明

(二)执法制度文明

(三)执法行为文明

(四)执法形象文明。

公平正义。

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公平正义是立法、行政和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和基础。

(一)平等对待,就是指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以同样的标准对待。

(二)反对特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必然要求。

(三)禁止歧视。与反对特权相对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使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受到歧视待遇。

三、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必须是合乎法律、利益均衡、理情兼顾。

四、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程序正当,是指立法、行政和执法司法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规定,保障法律制定的科学性,保证案件及时正确处理,确保公正、民主、效率、人权保障、权力制约与监督等价值目标得以实现。要充分参与、裁判中立、程序公开、程序约束。

五、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这一法律谚语表明了执法效率对于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可以把一个家庭、一个企业拖垮,虽然最终可能赢得官司,但公平正义就已经大打折扣。及时高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最低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正义。可以完善体制、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服务大局。

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服务党和国家大局,这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法治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必然要求;服务大局是法治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

二、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条件。服务大局的首要前提,是要正确认识大局,牢牢把握大局。深刻认识大局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局。把握大局的根本性,紧紧抓住大局不动摇;把握大局的统领性,自觉在大局指引下行动;把握大局的历史性,有效服务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大局;把握大局的层次性,正确处理国家大局与地方大局的关系。

三、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根本保证。要求打牢思想基础;全面充分履职;依法正确履职

党的领导。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

二、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治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核心是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导。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主要是通过推荐重要干部,加强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法治领域得到贯彻落实。

(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二)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

(三)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组织领导格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包括:健全完善立法、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强制约监督、自觉诚信守法、繁荣法学事业、坚持依法执政。

健全完善立法。

一、坚持科学立法。科学立法是党科学执政、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是

提高立法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民主立法。坚持民主立法,就是既要体现立法内容的民主,又要体现立法程序的民主。注重把立法为民贯彻始终;注重增强立法主体自身的民主性;注重扩大公众参与立法。

三、坚持法制统一。从立法层面坚持法制统一原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二是下位阶的法不能与上位阶的法相抵触;三是相同位阶的法相互之间不能相抵触。必须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地位;严格执行立法法对立法权限的划分;保证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的统一;加强立法解释和立法监督。

四、坚持体系完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继续制定和完善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加强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及配套法规的制定工作;适时进行法律清理和法典编撰坚持依法行政。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重要补充;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价值体现;权责统一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严格公正司法。

一、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司法人员必须自觉用司法公正理念指导司法工作,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做到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二、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公正与效率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建设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应当以公正高效权威为价值目标。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和司法权威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公正是灵魂,没有公正,司法将会徒具形式;高效是保障,没有高效,正义将大打折扣,司法将难以承受日益繁重之任务;权威是品格,没有权威,司法将会失去应有的公信力,难以发挥其解决冲突纠纷,定分止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四、充分发扬司法民主。司法民主主要指在司法活动中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司法民主包括司法主体民主、司法程序民主和司法目的民主三个方面。

加强制约监督。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民谋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充分体现制约监督的要求。意义:加强制约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保证,我国法律制约监督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切实增强制约监督的合力和实效。

自觉诚信守法。自觉守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在全社会培养以自律为基础的守法意识,使人民形成发自内心地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与崇敬,并把法律内化为行为准则,主动、积极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做到自觉诚信守法。

繁荣法学事业。社会主义法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的重要阵地,事关我国法治建设的兴衰成败。在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工作中,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法学领域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才能不断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实施法律,并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对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篇:阐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阐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什么是法治理念?它是指人们关于法治的理论、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们对什么是法治、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实行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结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美好理想,是尊重法治、崇尚法治、积极参与法治实践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普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化为执政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个命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它的时代意义可以通过“三个针对”、“一个表征”体现出来。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三个针对性:一是针对封建主义的人治和专制理念,二是针对“左”的政治理念,三是针对资本主义的法治理念。

“一个表征”,即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表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版本。所以,只有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出发,才能充分理解和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意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由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为主体的理论体系。这三部分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法治理念。

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以人为本”、“政治文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和谐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社会全面进步”等命题,以及“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国家与国家的和平共处,都需要法治加以规范和维护”等论断。在这些命题和论断之下,包括着深刻而先进的法治理念。现在,胡锦涛总书记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命题,促使我们深入研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真检讨法治理论、法治实践和政法工作中种种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想、体制和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从着眼于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角度,可以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分为七项。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坚持依法治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遵循正当程序,实行和谐善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

为什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呢?因为:第一,法治是全体人民通过立法、执法、司法、法治监督、法治教育和法律实践等环节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法律秩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人民性。而中国共产党正是这种阶级性和人民性的集中体现。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而共产党是争取民主、发扬民主、扩大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领导核心,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有真正的民主,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法治。第三,法律的制定过程是把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转化为法律原则和规则的过程,是党领导立法机关统一认识、集中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我们的立法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战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并找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平衡点。

第四,法律的实施经常遇到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大局问题,触及经济、政治、生态、文化、民族、宗教、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热点问题,牵涉到诸多政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由各级党委乃至党中央来指导和协调。所以,在依法治国的整个过程和各个主要环节上,都必须强调坚持党的领导,防止淡化党的领导讲法治,脱离党的领导搞法治。

当然,在法治的范畴内,党的领导是通过依法执政实现的,而不是超越法律之外的领导。

(二)坚持人民民主

法治与民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所以,讲法治,实行法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即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人民民主,首先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为了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必须强调既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也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要保证权力属于人民,又要保证人民行使权力。应当说,在法理上,在宪法上,在人大组织法、立法法、人民代表法等法律上,我们已经解决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作用、权力运行问题。但是,在实践中,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在有些地方甚至做得很差。人大的实际运行和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和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坚持依法治国

在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概念。法治概念的核心是依法治国。这里的“国”并不是“国度”意义上的国,而是作为国家机器和公共权力意义上的“国”。所以,依法治国核心是依法治权,把权力纳入法治的轨道,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依法治国的“法”从法的渊源上将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宪法,所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实施社会主义宪政。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能把一些地方的“土政策”叫做“法”,然后再用这种“法”去治理社会,那就不是法治,而是对法治的极大破坏。依法治国的“法”本质上是“良法”,即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自由、实现社会公正并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所以,依法治国是良法之治。

(四)尊重和保障人权

讲法治,必然要讲人权。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用法律语言表述,就是以人的权利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我们要建设的法治社会,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前提。因此,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重要的内在的要素。考察法治的历史,法治是适应人权的需要而产生出来的,并随着人权需要的扩展而演进。社会主义法治更应当高举人权旗帜。2004年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改时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使我们的宪法更具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意蕴,更具有亲和力、凝聚力和公信力,也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入了鲜活的精神要素。

(五)维护公平正义

讲法治,就要讲公平正义。没有公正,就没有法律秩序,没有持续长期的稳定。公平正义是法律调整的根本标准,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尺度。

公平正义,首先是机会平等;其次是要公正合理地调理利益关系;最后要求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公平正义的底线,是当前社会的热点。

司法公正往往需要由司法效率来保证。提高司法效率,不仅可以使被害人的权利及时得到救济,还可以使受损害的法律秩序及时得到恢复,同时有助于公众增强对司法机关的信任。

因此,在社会主义司法领域,应坚持公正与效率的辩证法,以公正统领效率,以效率保障公正。

(六)遵循正当程序

讲法治,必然讲程序,必然要求遵循正当程序。我们经常说,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正当程序的重要价值所在。程序正义不仅是实体正义实现的前提和保障,而且本身也具有独立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程序法(包括立法程序、行政程序、司法程序等)是否完备并得到严格的遵守执行,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司法公正、诉讼民主、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程序问题上,必须破除很多误区,坚持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并重。

(七)实行和谐善治

法治并不是我们的最高理想,走向法的善治才是我们的最高理想。人类社会治理模式有过两次革命,第一次从人治到法治,第二次从依法而治到法的善治。善治是21世纪法治文明的表征。法的善治意味着:第一,良法之治。所谓良法,应当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自然演化规律、人类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理性之法,应当是正义之法、民主之法,应当是在技术表达方面科学完美的法律。第二,以善的态度和方式执法和司法,即通常所说的文明执法和司法。第三,以善为核心价值的治理。每个时代都有善的最高标准,在当代中国,“和谐”是最高的善,以和谐为善的最高标准,就是要求人们信仰和谐,实践和谐,实现和谐。

第三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伐谈社套盆义法治理套与公安执法实线程保华刘刚 摘要: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定义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所决定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规律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根本特征的,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关健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安执法实践 通常所说的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价值和宗旨的承认和认可,并且在人们的主观世界形成了高度的信念。法治理念,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对法治原则的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属性、价值、作用等的科学理论、系统思想和基本观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法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反映,也是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法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反映。人们对法治理念的研究与探索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按照这种理念回答并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出现的理论和现实的问题。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 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公安机关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化“执法为民”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社会主义法治们执法的一个根本问题。对此,若没有深理念对于指导当前公安执法工作有着十刻的认识,就会出现一些欺压百姓.藐视分重要意义。群众利益,对群众报警求助麻不仁,敷衍。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塞责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在人民群众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中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念的核心,是公安工作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形象,降低了人民政府和我们公安机关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的威信,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也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党的领导是人民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要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求。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

二、坚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理念的价值取向,是公安执法工作的重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要准则。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体现广大人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民群众共同意志的规范,是社会公平和主义民主建设、法制建设 的经骏,借鉴现正义的表现。社会主义法治既是公平正代法治理论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基义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本理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法律要机制。只有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至上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益关系才能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国体和政体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只有全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才能得到正确处理。面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才能真正理解社解决公正问题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内涵。济、行政等手段,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

我国的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逐步建立并从法律工具,是党的“刀把子”、“枪杆子”,其任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务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社会治安秩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序,预防和打击犯罪,保护国家、集体、个公平正义要求同样的事情按照同样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安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全和其它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于一切人,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当明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可以讲,公安机关是确,任何法律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才国家政治社会大局稳定的“保护神”,是能真正得以实施,法律程序包括实施执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护航员,只有在法行为时的方式、方法、步骤、顺序和时党的领导下,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意识,限等,其公正价值 则体现在它的独立、中群众意识,法制意识,才能切实担负起巩立和公开、公平_L。无程序即无法律,亦固共产党执法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无法治,如果说实体不公是个案正义的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和历史责任,泯灭,那么程序不公则是全部司法制度广大公安民警在执法的各个环节都应当正义性的普遍丧失。保持执法公正必须明确“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一方从执法规范抓起。公安机关应以深化“规面我们要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巩固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为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用法律武器打击专体,以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政对象;另一方面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为重点,坚持实体与程序统一、公正与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执法,即打击率相统一,不断完善执法制度、严密执法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生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繁荣,这是我三、执法为民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006"4 理念的精髓,是公安执法工作的灵魂。从公安执法活动的角度讲,执法理念直接左右和影响执法者的执法方式、行为规范和执法目的的实现;执法行为则直接反映执法者在组织实施执法时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态度立场。但由于我国封建传统的影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及民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特权思想,残留着过去那种只强调国家公权力而轻视公民私权利的做法,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随意扰民甚至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一些公安民警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识模糊,役有弄清楚到底是“为了治安管人民”还是“为了人民管治安”,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为谁掌权、为谁执法的问题。

要解决公安执法过程中的上述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执法思想、执法观念问题,这是前提和基础。执法为民思想是涉及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到公安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关系到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替察在执法活动中必须牢固树立的思想和具有的意识。就现阶段而言,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就是要深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牢固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意识,把“执法公正、一心为民”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把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落实到一切执法活动中。公安机关应当认真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真正做到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导执法活动,使“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思想成为广大民警的政治信仰和自觉行动。要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等论述,全面、准确地把 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始终坚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相统一,坚决纠正重处罚、轻服务,重打击、轻保护,重权力、轻监督,重实体、轻程序等错误认识和做法,力争通过教育和制度建设,有效克服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有效消除粗暴执法、侵犯人权的现象,有效防止执法不严不公、扰民害民的 行为。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公安工作的指导,把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我省公安机关将突出强化五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政治思想教育培训,落实执法为民思想。我们将结合公安一「作面临的形势,向广大民警讲清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他们自觉投身于法治理念教育的责任意识和学习热情,并将公安民警中的先进典型作为深化执法为民

思想教育的生动材料,切实作好宣传;把在专项整改活动中查摆出的反面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搞好警示教育,以塑造公安队伍道德高尚、作风优良、爱岗敬业、执法公正的良好形象。同时,认真制订实施方案,层层建立督查指导联系制度,不断推动法治理念教育在基层民警和办案一线得到落实。为我们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更好地履行维护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职责,推进平安龙江、法治龙江建设,构建和 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培训、考核,着力提高全警法律素质。

我们将紧紧抓住提高执法素质这个关键,建立一整套领导干部和民瞥主动学法、苦练内功的教育培训机制,使队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维护稳定和指导工作,切实履行好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要以全警参与、重在基层、立足岗位、注重实效为原则,深人贯彻公安部《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规定》,结合各自实际,采取领导集中培训、一线执法民警分期培训及远程教育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培训考核内容,着眼于法律法规、办案水平的提高,着眼于现代法治理念的确立,进一步建立培训考核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我们要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完整和统一的基础上,在制定制度和完善机制中,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条款中,创新思维,跳出执法看执法,把公安执法活动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谋划,放到维护稳定的大局中去落实,建立一种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公安执法工作新机制,通过不断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努力把各项执法活动纳人制度、规范的有效约束之中。同时,立足制度层面解决执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积极探索和建立规范民警执法行为的长效机 制,有计划、分步骤地健全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并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深人调研,积极创新.努力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解决执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遇到的新问题,从源头上保障执法质量,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我们将按照公安部“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坚持不懈,一抓三年”的总体部署,把基层公安机关和科、所、队执法质量建设作为重点,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打牢执法基础,苦练执法基本功,使基层民警的每一个执法环节、每一个执法行为都有章可循,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执法质量和水平。一是把执法质量、执法水平作为考核班子、衡量基础业务工作、检验基层基础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使各级公安机关领导重视执法基础建设。二是完善统一考录选用制度,在省级公安机关统一考录民誓和选调民警工作中,加大法律知识的考试、考核力度,鼓励民替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执法能力。三是提高公安决策水平,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公安机关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推进公安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四是深人基层所队调研,积极提供法律服务,广泛听取执法一线民替、管理相对人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执法需求,面对面的指导,手把手的帮教.帮助解决基层执法疑难问题,建立健全调研制度,切实提高调研质量。五是帮助、培养、创建“执法示范单位”,发现、推广执法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引导、推动基层公安机关抓好执法工作。

五、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考评工作,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我们将把执法质量考评、案件审核测评、执法档案、个案监督作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将执法责任及质量考评与执法责任追究相结合,实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使民警对执法违法、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以保障各项制度、机制真正落实到位。同时,认真总结完善公安机关自2001年建立执法质量考评制度以来的工作,摸清基层执法基础工作、执法基本功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执法工作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围绕提高执法质量开展考评工作,把执法工作的好差、执法质量的高低、执法效果的优劣,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坚决落实法制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凡是执法质量考评不达标的单位,一律取消评选先进的资格;凡是对公安执法工作抓的不力、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领导不能被提拔重用;凡是连续两年执法质量考评不达标的,单位主要领导要引咎辞职。

第四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本题20分)

材料:2011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在会见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时指出:“法学是治国理政的大学问,是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法学理论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才智。”***要求,“密切关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更多理论上的真知灼见,积极参与国家立法,主动服务执法司法实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成为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中央领导同志对法学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请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谈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繁荣法学事业的要求。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3.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定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组成,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政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和充分的开放性的特征。

【说联系】繁荣法学事业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繁荣法学事业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重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繁荣法学事业有指导作用。同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繁荣法学事业有独立的反作用,繁荣法学事业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促进作用。因此,繁荣法学事业的水平的好坏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的好坏。他们犹如飞机的双翼,缺一不可。

【抄材料】联系材料,***从法学的学科特点等方面指出,法学理论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才智,努力成为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喊口号】社会主义法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法学事业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繁荣法学事业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繁荣法学事业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繁荣法学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第五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

(一)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

(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2、社会主义宪法法律的最高价值

3、社会主义法治的最高目的(三)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1、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3、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内在关系

1.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事业就是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树立、维护和尊重宪法法律的权威。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就是为了协调、保障和发展自己的利益,人民利益就是宪法和法律的最高价值。

4.在实质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乃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构 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2.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关系

(目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手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质特征,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法律领域的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是统一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 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整治效果 安定有序。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结合三个至上的分析判决

政治效果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法与自由

①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是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之一。良法应当是自由之法。

②自由是有限度的、有范围的,而这个限度和范围由法律来设立。对于公民个人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③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法律既保障自由又限制自由.在这里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法律何时及何种情况下限制只有是正当的。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以下学说。

●伤害原则

在《论自由》一书中,密尔把人的行为分为自涉行为和涉它行为。前者只影响自己的利益或者仅仅伤害到自己,后则影响到别人或者伤害到别人。密尔认为只有伤害别人的行为才是法律检查和干涉的对象,未伤害任何人或仅仅伤害自己的行为不应受到法律的惩罚,简言之,社会干预个人行动自由唯一的目的是自我保护,只有为了阻止对别人和公共的伤害,法律对社会成员的限制才是合理的,可以证成的。●法律家长主义

法律家长主义原则也称父爱主义,其基本思路是,禁止自我伤害的法律,即家长式的法律强制是合理的。家长式的法律强制是指为了别强制者自己的福利、幸福、需要、利益和价值,而由政府对一个人的自由进行的法律干涉。如禁止自杀、禁止决斗、强制戒毒等法律法规都是该原则体现。

●冒犯原则

冒犯原则的基本思路是:法律禁止那些虽不伤害别人但却冒犯别人的行为是合理的。这里的冒犯行为是指使人愤怒、羞耻或惊恐的淫荡行为或放肆行为,如人们忌讳的性行为、虐待尸体、亵渎国旗。这种行为公然侮辱公众的道德信念、道德感情和社会风尚,因此必须受到刑事制裁。

●法律道德主义原则

法律道德主义的基本思路是:一个人的行为只要违背了一个社群所接受的道德准则,就应该受到法律的禁止或者惩罚。

下载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容和要求的阐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容和要求的阐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做出来的重大决策。自从党中央确定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国策......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国民义局导、心质价命证)(国民一起捣乱)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上篇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 【概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考试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法治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社......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 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内涵;服务大局理念的基本内涵;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于措施落实今年2月在全州检察长会议上,薛献斌检察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06年要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4月下旬,高检院对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012年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纲教材增删说明】自2009年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法理学中单列出来,2009年和2010年总分值均达25分。20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很多同学都在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考什么?怎么考?个人就上课的时候老师说的跟大家分享一下,仅作参考。 一、考试方式:分为A、B两卷,不知道会抽取哪一套试题,闭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