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共夏店乡党委书记张平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一、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要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调整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形成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法治环境。但是法律规范需要各类社会主体来学习和遵守,这就需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各类社会主体的法治意识、法
治观念,实现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信用,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是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客观需要。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解决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更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利于引导、规范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各种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和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农村各项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也包括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加强农村法治理念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法律素质,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民平等友爱、和睦相处,全面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是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工作。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大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和维护作用,有利于提高村级组织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各项村级事务的管理,充分保证广大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行使,保证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使整个农村社会有章可循,稳定有序。
二、切实突出在农村进行法治理念教育的工作重点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抓住新农村的特点,突出重点内容、突出重点人群、强化主要措施,进行全面动员。
(一)突出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要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农村政策稳定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农民的社会主义法 治 理念教育。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大力开展以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经济为重点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健全;大力开展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内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是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补等方针政策等,着力增强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意识,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宣传建设平安汝州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任务措施,以及信访条例、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突出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点对象
乡镇领导干部是落实党的农村各项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的教育,建立和完善乡镇干部学法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组织乡镇干部定期学习法律
法规特别是和新农村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要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农村青少年是农村的未来,他们的法治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 国家,一定要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对农村青少年进行法律常识和法律基础理论教育,加强管理和服务,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80%的人口是农民。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市农民群众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法律知识更是匮乏,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以农村村组干部为主,采取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相结合的形式,以点带面,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培养和增强农民群众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它社会管理的能力,使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
(三)强化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主要措施
要整合职能资源 , 注意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融法制宣传教育于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的全过程中,使司法行政在农村的职能作用互相补充,互相作用,提高教育的社会效果。要整合人才资源。加强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等队伍建设,动员组织广大法律志愿者和有关社会力量在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动员城市法律工作者对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进行传、帮、带,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法制宣传教育局面。要整合阵地资源。在乡镇设立法制辅导站,在行政村建立法律图书室。充分利用板墙报、标语、横幅、小报、夜校等农村传统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将网络法治教育向农村延伸,把多姿多彩的法制文化和法律服务送给农民,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三、切实加强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组织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只有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际效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一)要完善领导机制
作为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的乡、村两级,必须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组织网络,加强普法队伍建设,为法治宣传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主要负责同志要坚持亲自抓、负总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重要依据,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创新工作机制
要善借外力,积极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举社会各界之力,建立健全横到村组、纵到农户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网络,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注意借鉴过去的好做法,好经验,又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加强信息交流,收集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及时总结,指导和促进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
(三)要强化保障机制
乡级财政必须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并予以保障落实,做到经费有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做到制度有保障,以避免脱离实际、华而不实的简单化和表面化,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农村持续健康开展。
(四)要建立推动机制
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同创建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同当前正在开展的“讲正气、树新风”活动结合起来,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把教育活动焕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促进工作创新与发展,建设富裕汝州、文明汝州、平安汝州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切实发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应有作用。
(约3400字)
第二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化专项整改活动”情况汇报
按照省市县委政法委、市院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化专项整活动”的部署,进一步提高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解决当前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检察机关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克山县院在开展法治理念教育专项活动中,做到了精心组织,认真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发动,增强全体干警参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深化专项整改活动的自觉性
(一)、统一思想,层层发动
党组先后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学习文件,专门安排此项工作的开展,切实将其摆上位置,纳入日程,并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及省、市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统一院党组一班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做动员,提高全体干警思想认识。先后几次召开七个重点部门负责人会议重点部署,组织干警原原本本地学习有关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文件,紧紧围绕五个专题,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要求上来。通过反复学习动员,形成了法治理念教育就是检察机关的大局,就是当前的中心工作,就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共识。
(二)、制定方案,推进工作
根据省、市的要求,我院制定了方案,对法治理念教育的时间、形式、目标、任务、步骤进行了具体制定,并对工作开展情况、开展质量做了具体要求。
(三)、开展培训、深化认识
一是结合法治理念教育的内容,开展了培训工作,检察长彭济民同志首先给全院干警上了两堂培训课,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的目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深刻含义,结合当前检察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荣辱观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授课,近日,又专门观看了专题的电教片,根据电教片授课内容,全院干警写了3000字以上的心得各一篇,撰写了笔记达5000字以上。
(四)、强化宣传,提升认识
为了在全院营造人人参与专项整改活动的浓厚氛围,我们充分运用宣传载体,在局域网上开辟专项整改活动专栏,发布文件指示,交流经验体会、反映工作动态;在楼内设专项整改活动宣传板,将干警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展览,供大家学习之用;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恳谈会、讨论会,让干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强化参与意识;还印发三期专项整改学习资料发给每个干警供大家学习之用。6月22日,又在我县的繁华地段即商业大厦门前、天泽购物广场门前、相关社区开展了法治理念教育专题宣传活动,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干警对专项整改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更加入脑入心。
(五)、突出重点,强化研讨
在学习动员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法治教育的“五个专题”进行了研讨,研讨中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结合检察业务工作重在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执法为民的理念,公平与正义的理念,服务大局的理念,加强党的领导理念上下功夫,采取了分战线、领导包科室等方式,对外开展了走访座谈即先后走访了案件当事人,发案单位,人民监督员,人大与政协委员,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部门,征求意见和问题,对内我们召开了典型案件剖析会,对侦查部门撤案案件进行了个案分析,从立案到判决的各个环节进行点评,召开了服务大局加强领导的专门科长会议,对以往单纯办案、机械执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整改,通过剖析,吸取了教育,教育了干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真查实摆,找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问题清才能整改实。我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摆得实、查得准、析得深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四求”,(一)是学习教育要求深求细。
(二)是围绕主题,搞好结合。
(三)是排查要求准求实。
(四)是整改提高要求真求效。
(一)案件普查,自己把问题查出来
按照省市县委政法委的部署,我院将对2004年至2005年办理的各类案件件人逐案填写《检察机关自查案件登记表》。首先由办案科室、办案人员自查,办案人、科长、主管检察长逐级签署意见。然后,由院研究室牵头逐案复查,最后再交由常务检察长检查。特别重点清查了“三不一撤”、法院判决无罪、刑事抗诉案件,刑事申诉纠正和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对撤案和法院判决无罪案件的承办人必须写出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分析材料,把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从思想上、工作作风上。业务能力上进行了深刻反思。同时,我院党组本着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的原则让干警自己查摆在执法中有哪些不文明、不规范、不公正、不作为问题。
(二)走访座谈,发动他人把问题提出来
我院自身存在的问题,社会各界特别是与检察机关接触过的人员看得更清楚。查摆中我们将走访案件当事人,发案单位、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安、法院干警和律师、新闻单位记者、离退休老干部,机关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镇、村干部和农民等。向他们征求意见和问题。
(三)剖析调研,把问题查出来
找到了问题,不分析解决,查摆就会走过场。我们对这些问题不掩盖、不包庇、敢于公布于众,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教育干警,接受监督。在这方面,我们将
第三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化专项整改活动”情况汇报
按照省市县委政法委、市院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化专项整活动”的部署,进一步提高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解决当前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检察机关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克山县院在开展法治理念教育专项活动中,做到了精心组织,认真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发动,增强全体干警参与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教育活动,深化专项整改活动的自觉性
(一)、统一思想,层层发动
党组先后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学习文件,专门安排此项工作的开展,切实将其摆上位置,纳入日程,并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及省、市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统一院党组一班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做动员,提高全体干警思想认识。先后几次召开七个重点部门负责人会议重点部署,组织干警原原本本地学习有关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文件,紧紧围绕五个专题,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要求上来。通过反复学习动员,形成了法治理念教育就是检察机关的大局,就是当前的中心工作,就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共识。
(二)、制定方案,推进工作
根据省、市的要求,我院制定了方案,对法治理念教育的时间、形式、目标、任务、步骤进行了具体制定,并对工作开展情况、开展质量做了具体要求。
(三)、开展培训、深化认识
一是结合法治理念教育的内容,开展了培训工作,检察长彭济民同志首先给全院干警上了两堂培训课,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的目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深刻含义,结合当前检察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荣辱观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授课,近日,又专门观看了专题的电教片,根据电教片授课内容,全院干警写了3000字以上的心得各一篇,撰写了笔记达5000字以上。
(四)、强化宣传,提升认识
为了在全院营造人人参与专项整改活动的浓厚氛围,我们充分运用宣传载体,在局域网上开辟专项整改活动专栏,发布文件指示,交流经验体会、反映工作动态;在楼内设专项整改活动宣传板,将干警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展览,供大家学习之用;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恳谈会、讨论会,让干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强化参与意识;还印发三期专项整改学习资料发给每个干警供大家学习之用。6月22日,又在我县的繁华地段即商业大厦门前、天泽购物广场门前、相关社区开展了法治理念教育专题宣传活动,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干警对专项整改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更加入脑入心。
(五)、突出重点,强化研讨
在学习动员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法治教育的“五个专题”进行了研讨,研讨中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结合检察业务工作重在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执法为民的理念,公平与正义的理念,服务大局的理念,加强党的领导理念上下功夫,采取了分战线、领导包科室等方式,对外开展了走访座谈即先后走访了案件当事人,发案单位,人民监督员,人大与政协委员,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部门,征求意见和问题,对内我们召开了典型案件剖析会,对侦查部门撤案案件进行了个案分析,从立案到判决的各个环节进行点评,召开了服务大局加强领导的专门科长会议,对以往单纯办案、机械执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整改,通过剖析,吸取了教育,教育了干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真查实摆,找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问题清才能整改实。我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摆得实、查得准、析得深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四求”,(一)是学习教育要求深求细。
(二)是围绕主题,搞好结合。
(三)是排查要求准求实。
(四)是整改提高要求真求效。
(一)案件普查,自己把问题查出来
按照省市县委政法委的部署,我院将对2004年至2005年办理的各类案件件人逐案填写《检察机关自查案件登记表》。首先由办案科室、办案人员自查,办案人、科长、主管检察长逐级签署意见。然后,由院研究室牵头逐案复查,最后再交由常务检察长检查。特别重点清查了“三不一撤”、法院判决无罪、刑事抗诉案件,刑事申诉纠正和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对撤案和法院判决无罪案件的承办人必须写出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分析材料,把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从思想上、工作作风上。业务能力上进行了深刻反思。同时,我院党组本着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的原则让干警自己查摆在执法中有哪些不文明、不规范、不公正、不作为问题。
(二)走访座谈,发动他人把问题提出来
我院自身存在的问题,社会各界特别是与检察机关接触过的人员看得更清楚。查摆中我们将走访案件当事人,发案单位、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安、法院干警和律师、新闻单位记者、离退休老干部,机关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镇、村干部和农民等。向他们征求意见和问题。
(三)剖析调研,把问题查出来
找到了问题,不分析解决,查摆就会走过场。我们对这些问题不掩盖、不包庇、敢于公布于众,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教育干警,接受监督。在这方面,我们将召开了典型案例剖析会,对于侦查部门撤案案件进行了个案分析,从立案到判决的各个环节进行点评,分析办案单位和办案人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预防措施有哪些。通过剖析讲授了业务、传播了方法、吸取了教训,教育了干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健全机制,围绕不规范执法问题运用信息化和规范化手段进行整改
我院本着边查找、边整改、边建设的原则,依据查找的问题和原因,着眼于制度机制建设。
(一)建立、细化办案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以程序保规范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对业务科室规定了建立、细化办案流程的要求,对案件实施全程监督,运用信息化手段输入微机让办案人按设定的办案步骤和程序办理案件,使办案的时间、步骤、过程随时在系统中展示出来,接受监督和检查,一案“三清”:即案件走向清、完成时限清、移交程序清。各业务科室明确了规范化建设标准,使办案工作得到了全流程、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有效保障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二)加强科技应用,运用信息化手段以科技保规范
我院始终把科技强检作为加强业务建设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近年来,我院针对当今社会高智商,高科技犯罪日益突出,加之上级检察机关多次要求加强科技强检保证案件按程序诉讼的要求,不断加大技术装备投入。目前,我院的技术装备已初步形成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先进的科技装备在检察业务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效能,极大的提高了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例如我们充分利用三级网的开通,只用轻点鼠标,就可获取常用的刑法条文,人大立法解释、两高司法解释,及有关座谈会、纪委和同类机关的疑难案例精释。为了掌握这些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我们还一直坚持组织50岁以下干警每年进行一个月的计算机培训,80以上的干警已经能熟练的操作微机。
(三)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监督保规范
强化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内部制约,是我院党组此次专项整改活动的又一个重要具体步骤。一是由纪检监察部门对自侦案件实行全程跟踪监督,主要抓好案前警示、案中监督、案后讲评三个重点环节;二是对举报办案干警违法违纪问题和线索,随时查处并及时通报。
四、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严格执法的长效机制
我院在结合第一阶段集中整改的同时,注重了长效机制的建设,以切实解决问题,建立可行的规章制度,来推进此项活动深入地开展。
(一)整章建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查摆问题中,我院突出了7个重点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开门搞整改,在全员发动的基础上,深入查摆,做到了真查、深查、查准,把握住查摆的“严”、“深”、“细”、“实”,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坚持边整边改,及时予以解决。
1、在依法治国方面加强了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教育,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法律素质,增强严格执法观念,自觉接受监督,强化学习意识,强化理念意识。
2、在执法为民方面,执法思想不端正,个别干警存在着特权思想、霸道作风,伤害群众感情,还有的对案件当事人言语粗鲁、态度蛮横,存在着执法不文明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立完善了《办案安全事故检讨制度》、《案件全面考核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3、在公平正义方面,主要是诉讼监督的力度不够,怕担风险不敢监督,考虑关系不愿监督,缺少方法不善监督,致使监督职责履行的不好,对于枉法裁判、徇私舞弊、以罚代处等案件监督的也很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院建立完善《自侦案件流程》、《超期羁押案件质询制度》、《监所检察办案工作细则》、《派驻看守所检察工作流程》、《监外执行检察工作流程》、《纠正假、减、保工作细则》。
4、在服务大局方面,主要表现一些自侦部门办案时重实体轻程序,违规超时限办案,一些工作人员缺乏立案前的认真调查,前期工作没有到位就传唤被查对象,给侦查工作带来不利。克服机械办案思想,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立完善了《办案工作考评办法》、《渎检局办案工作流程》、《侦查人员参加庭审制度》、《案件请示汇报制度》。
5、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加强党的绝对领导,把检察工作绝对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全面充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从实际出发,确保执法公正。
(二)细化办案流程,规范执法行为
我院建立完善工作分类规范体系和考评体系,逐步达到对案件流程管理和动态监督,实现执法规范化。既从执法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和最基本要求抓起,从看的见、摸得着、短期内易见效的事情抓起,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规范,又着眼长远,研究制定各项业务工作规范体系和考评体系,逐步实现对办案的流程和动态监督,力求达到办案工作项项有规定,事事有标准,每个执法环节和执法行为都处于严密的制度规范和指导之下。
1、完善了《公诉科办案工作流程》、《侦查监督科办案工作流程》、《民事行政检察科办案工作流程》、《监所检察科办案工作流程》、《反贪局办案工作流程》、《渎职侵权检察局办案工作流程》、《控申科办案工作流程》,对各办案部门各类案件逐案进行全程跟踪考察。加强办案工作正规化建设,对办理自侦案件有必要实行全程录音录像。
2、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把责任明确到每个人、每个岗位,严明纪律,对于我行我素践踏制度规范的,要坚决追究,切实维护法律规定和工作规范的严肃性。在完善和落实纪检监察部门《重要案件全面考核制度》、《办案安全事故检讨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和《办案安全保障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我们严格要求干警,坚决执行中央政法委的“四条禁令”、“九条卡死”,以严明的纪律保障执法行为的规范。同时,进一步加强内部各个诉讼环节之间的制约,特别是加强举报、立案、侦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申诉等环节的相互制约。进一步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深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健全和规范检务公开,增强执法透明度,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目前,我院办理的“三类案件”,无一例外地全部纳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程序。
五、深化法治理念专项教育活动,促进业务工作,保证整改活动取得实效在专项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我们将借助“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这一有效活动载体,强调把整改活动的成效体现在进一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上,体现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上,使检察干警的执法理念有明显提升,法律监督的作用有明显增强,推行各项检察工作的发展。
第四篇: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监狱工作解放思想
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
监狱工作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破冰之策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监狱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改造人为宗旨,掀开了中国监狱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思想禁锢中走出来,经过不断改革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狱制度基本成熟,形成了一整套监狱工作思想体系和实际操作经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政治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的监狱管理思维定式和思想障碍,严重制约了新形势下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在监狱工作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打破陈规、科学发展,是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笔者以为,当前监狱工作解放思想应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切入点,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统领监狱工作的改革创新。
一、传统监狱工作理念及其弊端
(一)监管理念僵化,重监管轻感化。在长期的监狱执法过程中,少数监狱执法警察固守“监禁加劳役”的思维定势,认为“罪犯本质上具有反动性,天生就是顽固不化的,就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于是在管教上一味强调制度细些,管理严些,夹得死些,沿用一些“土政策”、“老办法”、“通不通,三分钟”的粗暴执法,习惯以“训斥”和“压服”的方式,用“惩”代“教”。由于情感的交流少,管人者与被管者相互存有一道心理防线,往往因罪犯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可,而出现心理上的逆反和情绪上的对抗,使教育改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执法主旨偏差,重劳动轻改造。劳动改造是罪犯改造的三大手段之一,一方面可以帮助罪犯革除好逸恶劳的劣习,另一方面可以使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将来回归社会后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然而,相当长一段时期来,罪犯劳动改造的指导思想还甩不掉“经济效益”这个前提,从而削弱了监狱执法与改造的职能。由于劳动时间挤占了教育时间,罪犯“三课”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没有注入实质内容。在这种“重劳动、轻改造”执法思想的牵引下,罪犯的教育改造评估也就停留在应付各种检查考核指标上,致使监管改造短期监管效益与长期社会效益脱节。
(三)教育模式滞后,重灌输轻引导。以往的教育大多是从监狱自身主观需要出发去组织实施,而不是从改造罪犯的实际需要出发。受教育仅仅成了罪犯必须履行的义务,是被迫的没有选择的,限制了罪犯受教育的选择权。而且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也多为封闭式、粗放式、大锅煮,很容易造成罪犯心理上的逆反,收不到教育的实际效果。加之少数警察施教的能力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求“管得住,跑不了”,采取的是“哪里冒烟就泼瓢水”的教育方法,而对新时期的监管特点较少研究,限制了现代的新型的监管理念向纵深发展。
(四)执法监督不力,重查处轻预防。监狱警察手中都掌握一定的执法权力,有的人头脑中还存在着特权思想和霸道作风,有的人抵挡不住腐朽思潮的冲击,出现各种执法犯法或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现象;有的人不能摆脱熟人关系,坚持不住原则,收受、索要、侵占罪犯和犯属财物现象时有发生。然而,监狱的执法监督部门往往对执法工作的事前监督认识不足,重视不 够,大多处于一种被动
监督的态势,停留在出了问题就查处,主动的提前介入少。
凡此种种,已成为制约监狱工作改革发展的樊篱,必须在新一轮思想解放大潮中推陈出新、开拓创新,推进监狱工作的纵深发展。
二、新形势下监狱工作解放思想的切入点
任何时候、任何事物欲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首当其冲无疑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寻求先进的理念来指导正确的行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突出体现在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内涵。监狱工作实践只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指导,才能端正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才能破解监狱工作实践中的障碍和难题。因此,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就是当前监狱工作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破冰之策。
(一)用“执法为民”理念,提升监狱安全稳定首位意识,创新监管方法和教育手段。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明确监狱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在监狱管理方式方法上要从“死盯死看”型向法治型、制度型转变。要提高狱政设施的科技含量,建立现代化的防卫监控系统、快速反映系统和狱政管理系统。其次是要充分发挥教育改造工作的治本功能,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引入新型矫正模式,建立人性化的罪犯心理矫治机构,注意学习和运用一些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外国的成功经验,努力营造监狱的人性化特点,不断改进、完善和广泛应用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矫治等手段,提高教育改造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水平。
(二)用“服务大局”理念,促进监狱生产的实践过渡,构建新型安全防范网络。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监狱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就是确保监狱安全,保障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促进社会和谐。要推行监狱体制改革,就是要有效剥离监狱办企业、办社会等不合理负担,纯化监狱职能,逐步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转移到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上来。一是要切实实现“监企分开、全额保障、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工作目标。二是改革监狱生产的管理模式。根本目的在于突出“改造人”的宗旨,让罪犯学到一技之长,以便刑释后尽快与社会融合。
(三)用“公平正义”理念,整合人力资源,优化内部环境。实现公平正义是监狱单位的神圣职责,执法违背公平正义,必然带来监管安全稳定的隐患,要保证执法的公平正义,安全稳定是个不可回避的必要条件。监狱是“人管人,改造人”的特殊场所,更应该强调人的主体意识。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多渠道、开放式的监狱警察教育培训体系。采取纵向培养、横向沟通的办法,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执法队伍。二要坚持“公平、公正、平等、择优”的原则,打破陈旧的用人机制,大力推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态势,激发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三要建立科学的警察分类管理体制,细化专业分工。改革监狱人民警察单一的军事化管理模式,进行职业化分类管理,比如按功能特点分为:管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人员、监狱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等。根据不同的工作特点选拔不同专业的人才,用其所长、用其所愿。不断创新监狱内部人才机制,让人才流得进,留得住。四要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建立健全对执法警察的监督机制,切实提高监狱工作人员的待遇和权利,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真正促进监狱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五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
(简编版)
前言
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质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合理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为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理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协调一致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为部署、开展好这次教育活动,中央政法委组织编写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提炼概括,编写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简编版),目的是便于广大政法干警携带学习。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2006年4月
第一章
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
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部分高低、贵贱、贫富、性别、职业、民族、信仰等,都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必须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社会主义法治之下,绝不允许一部分人成为“法外之民”的现象存在。那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法律只管民,不管官;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将自己视作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背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样需要彻底清楚。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这是法律尊严的重要体现,也是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人违了法却能逍遥法外,那么,法律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就不可能树立起崇高的地位和威信。
(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没有法律权威就没有秩序。维护法律权威,一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二是特别注重维护宪法权威,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三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法律、法规、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相抵触,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全国性法律相抵触,必须确保国家法律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体遵行。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从保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对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讲价钱、打折扣,甚至制定和实施一些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法治原则的“土政策”、“土办法”,搞“你有法律、我有对策”,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必须坚决反对和有效制止。四是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没有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彰显其权威性,难以起到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现在执法活动中出现的“执法难”、袭警等现象,虽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少数执法部门执法不公而影响了执法公信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切实解决执法不公,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是维护法律权威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依法办事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职权由法定。无法定授权的执法就是越权,就是对法律权威与尊严的损害。现实生活中,一些执法机关及干警职权法定观念淡漠,执法越位、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没有罚款权却实施罚款,没有收费权却收费或变相收费等等。越权就是违法行为,违背了依法办事的要求。二是有权必有责。行使法定权力,就必须对行使权力的过程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肩负着法定职责而不履行、不尽职、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三是用权受监督。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治权。政法机关的权力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整个行使过程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四是违法受追究。执法者违法对法治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只有执法者的违法行为都毫无例外地依法受到追究和惩罚,才能给整个社会树立依法办事的良好示范。
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理念 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提高法律素养。政法干警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切实增强法制观念,打牢严格执法、正确履行职责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一个执法者只有发自内心地尊重法律,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才能真正做到严格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二)坚持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依法办事观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一部法律,在现实中得不到切实执行,等于一纸空文。不仅如此,如果执法不严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就会使社会公众普遍产生对法律的轻视和忽略心理,从而对法律的权威和尊严造成严重损害,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就要做到: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
(三)模范遵守法律。政法干警模范守法对于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反之,会为全社会树立不尊法、不守法的恶劣典型。因此,模范遵守法律是政法干警的应尽责任。每个政法干警都应当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以模范守法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执法者的信任,从而使依法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
(四)自觉接受监督。每个政法部门,每个政法干警,都要自觉地而不是消极地、真诚地而不是应付地、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把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执法办案的全部活动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不能以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为借口排斥监督。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监督,司法权力也不例外。
第二章
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是执法为民的核心
政法干警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就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及时高效地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维护稳定,不能对群众反映的权益受侵害的案件麻木不仁,有案不立,立而不查,久拖不决,重罪轻判,甚至包庇违法犯罪。必须妥善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纠纷,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二)一切依靠人民。集中体现在搞好政法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走群众路线,是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政法机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正确处理好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的关系。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政法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支持、不配合,就会耳不聪、目不明。因此,解决案多人少、警力不足的矛盾,解决一些地方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执行难等问题,都要注重从专群结合中找出路。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权观。我们党一直把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权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奋斗目标。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权保护意识,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处理有关案件和事件,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其次要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切实树立维护社会秩序与保护人权、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观念。
政法工作要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执法为民
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都要立足本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执法为民的要求。
(一)勤政守法。最基本的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是把法律规定贯彻落实好,把手中的权力正确行使好,把责任认真履行好。在我国,法律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政法部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这些法律变成现实,就是最好的执法为民。勤政守法,执法为民,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坚决杜绝乱作为,有效防止不作为。乱作为主要是一些政法机关和干警违反法律程序和实体规定,为谋取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滥用执法权力,乱罚款、乱收费、乱扣押、乱查封、乱冻结,非法插手经济案件等,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作为则是政法机关和干警不履行法定职责或怠于履行法定职责,工作不敬业,缺乏热情,有警不出,有案不立,久拖不决等,漠视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合理诉求。乱作为和不作为,都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以及政法机关的形象,必须在工作中坚决克服。
(二)甘当公仆。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行好自己的法定职责,自觉做人民的勤务员。要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为服务强化管理,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人民群众“冷硬横推”,“吃拿卡要”,不能以加强管理之名损害群众利益,更不能以管理为手段谋取个人或部门利益。要弘扬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三)文明执法。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政法机关文明执法,还有助于妥善化解矛盾,密切政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信任。
文明执法,就是要做到服务热情。对待群众说话和气,态度和蔼,办事热情,服务周到,考虑细致,多为群众提供便利,不给群众增加麻烦。就是要做到举止文明,态度公允。尊重行政管理相对人和案件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不污辱、不挖苦、不嘲讽;既要体现法律的威严,但又不能去辱骂、威胁恐吓执法对象;对待所有当事人都要耐心听取陈述、申辩和申诉,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好恶来决定对当事人的态度。
(四)清正廉洁。执法者是否清正廉洁,是为公执法还是为私执法的集中体现。保持清正廉洁,是人民群众对政法干警的基本道德期待,是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的严格要求。做到清正廉洁,就要正确对待金钱和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作风。正确处理私情与法律的关系,铁面无私,刚直不阿,不徇私,不枉法,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第三章
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
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政法干警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深刻理解公平正义理念的丰富内涵
对于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而言,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必须准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合法合理。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便是确保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法律是根据民主程序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本身就蕴涵着公平正义的精神: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就是合乎了公平正义的形式要求。
同时,执法者还必须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一是权力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现实中,有的政法机关把法律赋予的行政处罚权作为创收渠道,为干警制定罚款指
标;有的政法机关为保护本地利益争案件管辖权,等等。凡此种种,执法权力被用于法律规定之外的目的,这显然是滥用职权,与公平正义相违背。二是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对犯罪分子处罚的轻重应当与其所犯罪行轻重相当,罚当其罪,不能重罪轻罚,也不能轻罪重罚。行政处罚也是如此,畸轻畸重就违反了公平合理原则。三是同样情形同样处理。这一方面是法律自身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社会公众对公平合理的理解和期望,同时也有助于遏制执法权力的滥用、维护法制统一和法律权威。
(二)平等对待。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具体方式。平等对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反对特权。反对给予同等条件者不同的待遇。二是禁止歧视。不允许对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主体有歧视行为。
(三)及时高效。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一个旷日持久的官司,可以把—个家庭、一个企业拖垮,虽然最终赢了官司,但公平正义已大打折扣。要着力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着力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
(四)程序公正。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价值所在。程序公正不仅是实体公正实现的前提和保障,而且本身也具有独立的价值。正当的法律程序,对于限制随意性、化解矛盾、缓解冲突、补救权利;防止权力滥用、树立政法队伍形象,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政法干警要切实遵守程序规范,严格按照程序规则办事。
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 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坚持秉公执法。这是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政法干警在执法活动中,要努力做到出于公心,维护公益;摒除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态度公允,不偏不倚。
(二)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贯彻这一重要原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一要严把证据关。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客观全面地收集、审查证据,在办理刑事案件中,既不搞有罪推定,也不能简单搬用“疑罪从无”。二要严把法律关。努力提高法律水平,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实现公平和正义。
(三)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执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目前,在一些政法干警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只重视案件的处理结果,却忽视了案件的处理程序,违法调查、违法取证;有的在工作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行事,将法定程序放在一边;有的只在口头上重视程序,在实践中却把程序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把程序当作累赘和羁绊。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往往达不到实体公正,而且还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损害了政法机关的形象,甚至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四)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应当是公正与效率的均衡。政法机关在执法中应努力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而不应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以执法公正为借口,任意延长办案时限,甚至久拖不决,最终损害的是公正本身;以提高办案效率为借口,刑讯逼供,违法取证,任意损害当事人应有的权利,更谈不上公正。
(五)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执法公开,是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药。实行执法公开,使执法过程和环节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能够有效防止执法中的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消除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执法不公的疑虑,促进和彰显执法公正。同时,执法公开也是保障公民对政法工作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措施。
第四章
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就是保障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大局要求各级
政法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目标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强化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的措施,全面发挥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矛盾纠纷、打击预防犯罪、管理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服务改革发展的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高效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法工作保障和服务经济建设,应当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依法查处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犯罪案件,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改革发展的成果。依法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审理好各类经济纠纷案件,调整经济社会关系,平等保护各种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
(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政法工作保障服务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强化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反窃密、防范处置邪教工作,防止各种敌对势力插手利用我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制造混乱。必须严格公正执法,依法保障公民的各种民主权利。加强行政审判,促进依法行政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影响,依法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
(三)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政法工作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依法保障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顺利发展。要做好扫黄打非、禁毒禁赌等工作,依法查处卖淫嫖娼、赌博、吸毒、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以及暴力、色情出版物和网站等,净化思想文化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氛围。要依法打击盗版行为,查处非法出版物,保护著作权等不受
侵犯,保障良好的创作环境,努力为繁荣文化事业服务。
(四)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政法工作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进一步增强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树立维护稳定的观念,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执行从轻、减轻、不起诉、缓刑、社区矫正等规定,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依法制裁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子女、虐待家庭成员等不友爱行为,促进形成和睦的社会、家庭与人际关系。审理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案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服务大局必须胸怀大局,立足 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一)胸怀大局。每一名政法工作者尤其是各级政法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打牢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础,时刻想着大局,随时了解掌握新形势新任务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善于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中谋划和部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立足本职。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础。一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在执法、普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的各个环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政法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整体效能。二是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把严打、严防、严管、严治有机结合起来,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三是强化法律调节和服务,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关系协调。
(三)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是服务大局的关键。政法干警只有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才能服务好大局。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服务大局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是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既不能离开法定职能去“服务”大局,甚至干一些明显超出政法机关法定职能的事,也要防止不顾大局孤立地抓政法工作的错误思想和做法。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始终把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整体利益放在地方和部门的局部工作和利益之上,绝不能以局部代替全局,为了某个地方、部门、单位 的局部利益,置全局利益和法制统一于不顾,搞执法特殊化,破坏社会主义法治,妨碍和影响大局。
三是要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具体执法活动首先应当以执法的质量和水平来衡量,法律效果是最基本的标准,坚
决不能做违法的事。但也决不能就案办案,造成企业和社会的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影响,人民群众不满意。执法活动必须统筹考虑具体公平正义与社会公平正义,统筹考虑执法活动的
社会评价和导向作用,既要反对只讲法律效果不讲社会效果,机械办案、机械执法,也要反对只讲社会效果而不讲法律效果,甚至损害法治原则和权威。
第五章
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
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也是由政法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广大政法干警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在各项政法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经受住政治风浪的考验,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这是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根本政治原则。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 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表现在: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另—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既领导人民制
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
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自觉地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利益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首先,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其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就在于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二)自觉地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起来。党的政策与法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党通过政策的法律化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领导。第二,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党的政策被制定为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能够获得有力的实施保障。第三,贯彼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比如,党中央反复强调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方面,针对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刑事犯罪活动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气焰嚣张的情况,提出了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要求政法机关在法定的量刑幅度和时限内做好刑事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对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条件的,也应依法从宽。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样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刑事执法中,自觉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指导,就能突出打击重点,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但贯彻落实这个政策,必须严格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实现。
(三)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主要任务是领导和推动政法机关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对政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及时发现和解决政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推动政法机关依法打击犯罪,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强化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司法改革;加强政法队伍、政法领导班子建设,改善政法机关的执法环境和条件。党的领导要坚持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支持政法机关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不插手、不干预司法机关的正常司法活动,不代替司法机关对案件定性处理,不指派政法机关处理法定职责以外的事务。
坚持党的领导要求政法干警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一)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对广大政法干警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动摇,时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人民警察、人民检察官、人民法官,还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还要严格遵守党章,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作中的指导地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牢占领法学舆论阵地。各级政法领导干部和广大干警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那些企图打着依法治国和“司法独立”幌子否定党的领导,打着司法改革旗号否定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利用司法个案炒作诋毁党和政府形象的错误言行,要增强鉴别力,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和含义,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议落实到各项执法活动中。同时,要自觉服从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党关于政法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作用。各级政法机关的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不折不扣严格认真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要加强政法机关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要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增强干警严格公正执法的自觉性。要在执法实践中切实发挥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党员在全体干警中的政治影响力和业务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