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专业认知报告
认知实习报告
根据小学期的安排,第一周是认知实习,主要是听一些讲座和去法院旁听。根据这个安排,我们基本完成了第一周的课程。通过认知实习,培养我们对于本专业的热情,进一步认识法学的学习方法与法律职业的特点,以及培养优良的思想品质和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第一次老师的讲座,使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法律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考虑法律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首先应有权利义务思维,这点尤为重要。权利与义务的思维方式,时刻能提醒我们如何去运用权利以及维护我们的权利不受损害,相对的,我们也清楚我们享有哪些义务,便于能够积极地履行义务,可以避免因没有承担必要的义务而遭受不必要的不利。法律人关于法律之争的思维,应当是合法性由于客观性。法律是普遍适用的具有公共效力的约束性规范,因此合法性必须优先考虑。在法律事务中很重要的一点,法律理由应当优于法律结论。法律充当着社会评价标准的功能,在实际中,无论原告方还是被告方,对法院的判决都能心服口服,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必须用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当事人。当理由充分足够的时候,才能保证有一个合理的法律结论。
住房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房价是当代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老师关于政府对房价的宏观调控的讲座,给我们打开了另一个视角,脱离社会学与经济学的角度,从法律的角度去看政府的调控。老师对于国家赔偿法的讲座,以麻旦旦处女嫖娼案为视角,来讲解国家赔偿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国家行政方面的瑕疵。
这周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去法院旁听。第一次,很不幸的没能听成功,没开庭。所以第二天就接着去了,我们很幸运的赶上了,而且还既听了民事审判也听了刑事审判,刚好补上了昨天的空缺。
通过法庭的旁听,帮助我理解与加强了民事诉诉法与刑事诉诉法的知识,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见证了,看到了标准的司法程序,并认真观摩了当事人之间举证质证过程,了解了一些法律的适用范围。将我们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发现了不足,再将之用于以后的学习中,指导学习。
法院的旁听,让我认识到法庭的庄严,神圣的气氛,严格的程序,激烈的辩论,身在其中,让人感觉到程序的正义淋漓表现。法庭的旁听,让我认识到审判员和公诉人对整个案件的驾驭能力,清晰的思路,逻辑的严谨。旁听,让我认识到具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这一周的学习,无论是讲座还是去法院旁听,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坚定了我的学习理念,以及等将来毕业后去法院工作的信念。
第二篇:法学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认知实习报告
这一学期是我们搬到东区的第一个学期,在市区的好处马上通过我们的认识表现了出来。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我们在本学期的第17周进行了认知实习,具体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去法院旁听案件的审理,要求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各一个,最好再有一个劳动仲裁;二是各小组自己选题进行一向立法调研,并写一份立法调研报告。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和能力有限,只达到了基本的要求。
一、法院旁听部分
这次我们组集体旁听了以下三个案件:
民事案件——著作权纠纷案,海淀法院审理。
该案是将四个案件合并审理的。原告的代理人是一名从事写作20多年的作家-凌丰女士,代理的四名当事人分别是朱先生、刘先生、张先生、朱先生(62岁,退休高级工程师),其中有三名当事人是凌丰女士的作品-《游北京逛西城》中插图的摄影者,还有一位是此书的排版者。两名被告分别是王女士、国防工业出版社。原告诉称,2005年12月,《游北京逛西城》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此前原告为该书提供了照片八十余幅,手绘地图十幅,并为该书的封面及版式进行设计,在全书版式及图片修改和色彩运用方面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四名当事人对作品享有著作权。2007年2月,原告发现冠有国防出版社的副牌名称的新时代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游北京逛西城》与中文版的《游北京逛西城》内容及版式基本相同,图片的使用也大同小异,使用了原告拍摄的照片、手绘地图,版式与中文版的《游北京逛西城》完全相同或及为相似。原告认为,被告侵害了原告的署名权、发表权、获得报酬的权利,故提起诉讼。双方争议的焦点首先主要是书中排版者的版权问题。原告认为被告侵犯其著作权。而被告诉称原告与中国文联出版社签有出版合同,版式设计的著作权应归于出版社,双方就此举证、质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行政案件——主要争议在于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是否合法,西城法院审理。
西城区赵登禹路的过先生家院内一棵70多年的榆树,因邻居要改建房屋,经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批准后,被邻居砍掉。过先生诉称,于先生在申报材料中,将他家院内的榆树说成是他家房后的无主树木,导致北京市园林局现场勘察后错误地予以批准。由于错误行政许可的存在,他作为树权人至今无法向伐树者索赔,因此起诉要求撤销砍伐许可证。过先生并且表示自己没有将榆树出售,而且市政府严格限制树木砍伐,园林部门没有经树木所有权人允许,就批准砍树是错误的。该案首先争议的焦点是原告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被告认为原告不适格,因为被告出示西城区法院的判决证明西房三间、北房东头一间、榆树一棵,东房两间归原告的主母等六人所有,原告是通过继承其中一人过玉珍而取得其现有的房屋。但1994年这六人将房屋、院落空地卖给房管局,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榆树是院落的从属物,因此树也应属卖给房管局。原告反驳称被告所称的1994年榆树已随房屋卖出无依据,因为院落归国家所有,他无权去卖。此外被告又出示一份证据——2005年9月6日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持有树况统计表,表明榆树的养护单位是新街口绿化办,绿地归属是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原告则认为该份文件只是表明树的情况,不能代表有所有权。在经过半个小时的争论后,合议庭休庭后做出决定:暂不能确定原告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继续开庭。在以后的法庭调查阶段中,原告与第三人就20053739号园林绿化局的批准文件产生较大的争议。被告又指出原告超过法定诉讼时效,应裁定不予受理。最后合议庭决定,鉴于案件事
实复杂,择日再审
刑事案件-盗窃罪,西城法院受理。主要案件事实就是四被告采用“丢包捡包”的方式进行盗窃。
这次法院的旁听经历给自己的感触还是比较多的,这种感觉多来自于旁听的行政案件。因为,我们上学期也有同样的认知实习,也同样要求去法院旁听案例但是由于行政案件的特殊性,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比较少,再加上我们的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这学期才学,所以对这次的行政案件感受相对更多一些。因此,下面就主要针对该案谈以下感受。
首先是自己的所学在程序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漏洞,对于行政诉讼的程序掌握很不到位。这次旁听的过欣华起诉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伐树行政许可一案中,从一开始被告对原告身份的质疑开始,有好几个程序阶段都是自己没掌握到的,例如法庭中对于园林绿化局行政许可给予所要求出示的法律依据,此点在之前的案件中就没发现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注意到。
其次是具体法律的适用和我们所学到的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案件的审理结论并不是仅仅依靠书本上的逻辑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获得的,这与实际生活中的习惯、经历有着密切联系。还是以此行政案件为例,原被告双方围绕屋后、院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因为这对最后的绿化局行政许可的对象细细相关,而树和原告的关系-即是不是归原告所有和原告是否应有诉讼的主体资格直接关系到案件的诉讼。
最后,是对社会法律意识加强的感叹和对自己以后出路的担忧。在旁听的三个案件中,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原告都没有请代理律师,而且他们也都不涉及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但是法庭上他们据以理争,对于争议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认识非常透彻,然后对于案件中的各各环节与被告方的律师激烈辩论,这是社会的进步,说明现在人们的法制意识在加强,普通人的法律观念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过对于我们这些成天学法的人无疑是一种压力,很现实的要求,要想就业,你就必须学的扎实,能用法律去解决一些混淆不清的矛盾,以现在学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
二.立法调研部分
立法调研,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因为以前多多少少对其有一定了解,认为立法调研是那些专家学者所从事的活动,对于自己一个本科生来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所以当我们听到这次的认知实习内容中包括一向立法调研时,我们的脑子都蒙了,不知道该从那里开始。但是最后我们还是硬着头皮开始了。
我们小组在阅读了很多网上的有关调研的文章和经过讨论后,认为立法调研的目的就是对以立法规定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变动的意见,以及完善立法内容,即根据实际将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内容制定法律加以调整,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小组共同找了以下几个备选题目:
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修改;
2.《价格法》的完善,即将类似于漫游费等不合理收费由法律做出方向性的规定;
3.有关食品安全的立法。
最后根据相关资料和自己的实际所学情况,我们小组决定以食品安全法的制定为方向作为我们立法调研的题目。然后我们开始分工,各自准备自己的材料,经过材料的搜集、整理、法理的分析、构思、检查,我们小组最后经过我们讨论得出了一篇我们的成果——《食品安全立法调研》。很高兴可以和室友一起合作,尽管最终的调研报告有许多不足之处,但那是我们一起合作的结果。
第三篇:法学专业实习报告
专业实习报告(3号 宋体加粗)
(宋体、4号)2011年2月28日至2011年4月24日,我参加了由法学院教务组织的08级法学本科生毕业实习活动。具体的实习单位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处。通过一个月短暂的实习工作,我对作为公诉机关的检察院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工作流程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深化了我对书本中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以下是对本人在检察院一个月实习工作情况的简要汇报:(段落:1.5倍行距,页边距:上、下、右2.5厘米,左3.0厘米;左侧装订)
一、实习单位概况: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全国闻名的科技大区、教育大区、文化大区--海淀区,该院成立于1955年8月,文革期间被撤销建制,1978年恢复重建。海淀检察院现设有17个处室,分别承担国家机关工作人贪污受贿、渎职等职务犯罪的侦查,刑事案件的审查批捕、审查起诉以及对刑事诉讼、民事、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等各项工作。本人实习工作所在的处是公诉二处,该处的工作职能主要是负责对本院管辖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本院自侦部门移送的贪污贿赂案件、渎职侵权案件、金融、证券、税收、贩毒、假币、伪造证件、知识产权等经济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或不起诉,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监督,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提出抗诉等工作。
二、实习工作主要内容
本人在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实习期间,担任办案检察院的助理,主要负责法律文书方面的工作。具体有整理案卷材料,负责卷宗材料的录入及归档工作;承担案件审查、讯问笔录、询问笔录、庭审笔录、调查笔录的记录工作并撰写案件审查报告,起诉书等其他法律文书。除此以外,我还跟随检察员参与了一些刑事案件的办理过程。
(一)卷宗材料的归档工作
所谓的归档工作即将由检察员一年一度承办案件中已经侦查审理结束的案件的卷宗材料进行有序的编排,然后将材料全部送到检察院内勤处存档。一个完整的归档工作流程包括:
1、将案件中各类相关的法律文书(通常包括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决定书、公安机关呈请对犯罪嫌疑进行拘传、刑事拘留、或是延长居留期限、逮捕的意见书;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决定书、补充侦查意见书以及公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起诉意见处等)、涉案书面材料(包括公安机关查封扣押涉案赃物的统计材料,证人证言、各类鉴定文书、律师的辩护意见书等)按照公检法机关的办案流程依次排序,并且编写页码及案卷材料目录;
2、将每个案件的书面材料依次排序编码后,还需要将其进行装订,贴封条及盖承办人员的印章;
3、按照该流程将所有案卷材料整理完毕后,还需要在检察院的内部网上进行电子录入归档,通常的工作内容就是将所有整理完毕的案件的编号、案由、处理结果、法院的判决文书内容进行填写;至此,一个完整的归档流程才算是完毕。本人在海淀检察院实习期间,因为是年初,正值检察院统一进行归档工作时期,因此也参加了检察人员的归档工作。在这期间,我们进行归档的案件主要是我们所在办公室两位主诉检察官在2005年和2006年承办并经法院审结的400多起刑事案件。这些刑事案件主要是经济犯罪的刑事案件,主要的案由主要有这么几类:贩卖毒品;非法制造发票;职务侵占;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诈骗等。
通过参与检察院的归档工作,我熟悉了在司法实践中,公、检、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具体流程,也了解了许多法律文书的格式、内容,如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给检察院的起诉意见书、检察机关对案件审查后的审查报告以及做出的对犯罪嫌疑人起诉或不起诉的意见书、法院开庭审理后对犯罪嫌疑人做出的刑事判决书等。另外,在装订卷宗进行归档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案件材料,可以了解到实践中司法机关立案、定罪量刑的标准,了解到司法机关具体是如何适用法律的规定来实现自身的职能,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的合法利益;巩固了平时在课堂及书本中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
(二)协助检察员参与办理刑事案件
在一个月的实习工作中,本人除了负责装订卷宗归档工作以外,还跟随办案的检察员参与办理了若干起经济类犯罪的刑事案件。在参与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本人具体接触到的工作有:到看守所提讯;接待涉案当事人;询问证人;参加庭审等。
1、提讯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意见。检察院的提讯,就是指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检察员在审查起诉阶段进行提
讯,其任务在于(1)对卷宗审查进行补充,对证据进行全面复核。公安机关移送的预审卷里,通常有犯罪嫌疑人大量的的供述与辩解,有些供述与其他证据或已证事实间可能会存在矛盾,检察机关通过提讯,可以对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以及相关证据重新进行审查,以达到排除矛盾确认事实的效果;(2)检察员在审查起诉阶段通过提讯,可以接触、了解、熟悉犯罪嫌疑人对被控事实和罪名的心理态度,探知案件中可能存在的争议点,为出庭进行公诉做好全面的准备。由于提讯在审查起诉阶段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提审犯人是检察员在办理公诉案件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人在一个月实习工作中,曾跟随承办人员到看守所提讯并承担讯问笔录的记录工作。由于检察机关日常的工作量比较大,因此,为了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检察员一般会在特定的工作日到看守所集中对若干案件的嫌疑人讯问,核对案情。由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对其涉案行为的定罪量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讯问笔录的记录也有很高的要求,作为记录人员不仅要保持快速的记录速度,而且还要有清晰的表达思维,能将嫌疑人的供述客观全面地记载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对犯罪嫌疑人正确定罪量刑,切实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这也是本人参加提讯工作得出的一些心得。另外,通过参与提讯以及接触的一些案卷材料来看,个人认为当前看守所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实践中还存有些问题需要改善。首先,羁押犯人的期限过长。从本人在实习期间阅读到的案卷材料来看,很多犯罪嫌疑人自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起就被关押,通常经过拘留、延长拘留,然后就是被逮捕,如此下来,犯罪嫌疑人
事实上一直都是被关押在看守所,直到案件审结完毕。而有些案件在审理的过程中由于案情复杂,往往还反复被检察机关退回公安机关重新进行补充侦查,因此,犯罪嫌疑人通常自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起,直到法院做出最后的判决,一直被关押在看守所。虽然犯罪嫌疑人如果被判刑,之前在看守所羁押的时间可以从刑期中折抵掉,但这样的做法事实上并不利于切实的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利益。首先,这种做法是建立在犯罪嫌疑人被法院判定有罪的前提之上的,而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必定有罪;其次,由于我国当前刑法中很多罪名的量刑幅度都很大,因此,即使犯罪嫌疑人有罪,很难避免法院出于维护国家司法机关形象的原因,为了能折抵掉之前嫌疑人的羁押期限,而不能真正做到罚当其罪,做出超出犯罪嫌疑人罪行的刑期判决。另外,由于我国当前司法资源比较有限,在犯罪率还比较高的现实社会背景之下,一方面由于涉案嫌疑人的长期羁押,另一方面又不断的有新的嫌疑人,看守所当今的羁押工作已经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的生活、卫生、健康等很多方面的利益都很难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因此,从这点出发,个人认为我国现行立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定;其次,公检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也应该树立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思想,在适用法律做出影响嫌疑人切身合法利益的决定、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其合法性、合理性。公检法机关不仅要惩罚罪犯,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只有坚持这样的理念,才是一个法治文明的社会。
2、询问证人
作为公诉机关的检察院,在审查案件过程中,不仅要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被害人的陈述;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走访相关证人,听取相关证人的证言,以核对案情。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到明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对犯罪嫌疑人做出准确的公诉意见。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检察员询问证人通常是通知证人到检察院,并做证人证言的询问记录。
3、撰写案件审查报告
案件审查报告是检察院工作文书的一种。其通常是检察员在阅读了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材料,并对案卷中涉案的证据、事实进行审查核对,对案件中可能存在的疑点调查清楚后,做出一定处理意见(即起诉或不起诉意见)的报告,该报告一般交给公诉处的处长或上级领导审阅并由其做出批示,即同意或不同意检察员做出的处理意见。由于案件审查报告关系着对犯罪嫌疑人做出的处理决定,因此,其在公诉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个案件审查报告的撰写通常需要阅读大量的案卷材料,并且要对案件中案情的来龙去脉、争议点、疑点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只有如此,才能客观全面地得出处理结论。本人在海淀检察院公诉处实习期间,也参与了涉及诈骗、非法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案由的若干个案件审查报告的撰写工作。一个案件的审查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公安机关依法侦查查明的事实及处理意见;检察员在审查所有涉案材料后作出的处理意见及依据,这其中包括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
解、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物证书证、勘验笔录、鉴定结论等。由于上述法定证据均是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做出处理意见的依据,因此,在阅读预审卷中提及的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当事人的陈述、证人证言等书面材料时必须要一一进行核对,以确保据以做出处理意见的证据的合法性,同时也要从有利于犯罪嫌疑人、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对于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也要一一予以采纳并予以充分的说明。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发挥检察机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权的职能。
4、法院刑事审判
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庭审是公诉案件处理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作为公诉方的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做出起诉的决定后,由其向法院提出公诉意见,并由法院组织安排包括公诉人、辩护方、法院在内的三方进行庭审。法院通过庭审,通过听取检察机关的公诉意见以辩护方的辩护意见及犯罪嫌疑人最后的陈述,对案件作最后的审查并做出判决。本人在海淀检察院实习期间,曾跟随办案的检察员到法院参加了两个案件的庭审工作。通过参加庭审,对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流程有了详细的了解。
第四篇:法学专业实习报告(共)
实习报告
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回顾我在法院的实习情况,基本上是顺利完成了任务。从一开始进入法院时的忐忑不安,到渐渐熟悉法院的工作流程。这一切让我学会怎样去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
在法院,我们实习生主要是跟着法官助理和内勤学习。开始阶段,我们主要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跟随内勤去立案庭领取新卷,当新案分配到法官手上时,助理要完成开庭审理案件的前期工作,包括交换证据,排期等。当法官开庭结束并完成判决,就继续交给助理完成后续工作,包括套印判决,通知当事人领取等。在某些情况可能要送达判决或其它诉讼材料。实习期间,我们也会学习打印法律文书和负责通知当事人。
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可能会和社会实践出现矛盾。出现这种问题,我们更多的是审视实际状况。并且,在很多时候碰到突发状况,要怎样去应变。这在书本上是学习不到的。通过对法院里的工作人员处理问题时的观察,我累积了一些经验。当一些当事人或律师不配合法院的工作,应该怎样解决,并同时做到程序合法有效。例如,当法院安排了开庭时间后,通知当事人前来法院领取开庭传票时,当事人拒绝的话,可以通过电话录音来证明法院已经通知了开庭时间。又或者碰到一些当事人拒绝前来法院签收诉讼材料或联系不上时,法官助理就必须亲自到当事人住处送达文书。在这种情况,当事人还是回避或拒绝签收,助理就只能留置送达并照相留证。
除了这些细节外,我还感受到法院工作人员,不管是法官,还是助理,都严谨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只要出现一个小纰漏,都可能影响案件的审理和进展。看着他们面对一堆繁复并琐碎的工作,都是耐心认真地完成。当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问题,他们都会向法官或同事请教,绝不带有一丝侥幸的心理。这当然也影响了我,就算交代我完成的任务多么简单和琐碎,我都会认真对待。
在法院实习期间,我不仅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学到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我还学到怎样去解决碰到的困难。因为我是第一次接触法院的工作。一开始,面对所有的工作,我都感到很陌生和恐慌。虽然,把碰到的困难请教周围的人,很快就会得到解答。但是,我更愿意自己观察周围法官助理的工作情形,从而增加自己的经验。真的遇
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才会向别人虚心求教。一遇到困难,就向别人求教,不仅会影响别人的工作,对训练自己的独立性也不好。
在空余时间,我经常看到两三个法官聚在一起讨论疑难案件的情况,互相交流经验和建议。助理也会看一些关于法律的专业知识,从而增加自身的专业素质,并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看到,一份工作的背后,不仅在上班时间需要表现好,在空余时间也要也要尽量充实工作的专业知识,做到敬业爱业。
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我也得到一些启示。通过观察,了解同事间的沟通与合作。法官与助理间工作的分配与交流使得案件审理顺利进行。我和庭里的前辈都相处的很融洽。他们在我工作期间给与我很多帮助,也教会我很多知识。他们给我立了很好的榜样。三个月虽然很短,但我学会了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法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维护自身权利的机会,所以在法院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当事人或律师。通过观察法官、助理与当事人的沟通,我也在怎样与陌生人接触和沟通方面吸取了一些经验。如果碰到难缠或暴躁的当事人,法官和助理为了尽量避免摩擦,都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问题并解答疑问。一些程序方面的问题也会认真解释。
实习结束后,我们也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性。大学的生活仅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了。无论怎么留恋学生的身份,终有一天会踏进社会这个门槛。确定了目标,我们是时候要计划怎么安排以后的时间。努力为以后进入和参与社会工作做足功课和准备。只有做了更充足的准备,遇到机会时,我们才能牢牢抓住。
我很庆幸有这次实习机会,学校的日子,使我们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脱节。掌握专业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到在书本上无法得知的事,也开始在实际操作中慢慢加强工作能力和积累经验。专业实习是很必要和有意义的。这次实习对训练我们的总体能力和增加社会经验也起到很大的帮助。我相信,以后我们离开校园,走进社会,会减少一点惊慌与无措,增加一点信心与勇气。
第五篇:法学专业实习报告
法学专业实习报告
首先,我想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XX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致谢,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的帮助和努力。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x日,我在XX司法所进行了实习。通过实习,我在法学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几年法学专科学习的知识水平。
通过实习了解了基层司法所的性质和任务:基层司法所是县区司法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是承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县区司法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导下进行工作。基层司法所担负着落实依法治国方针的大量基础性工作,通过综合运用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教育、执法监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等手段;发挥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障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依法治理的重要作用。基层司法所的具体任务是:(1)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工作;(4)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5)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民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8)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实习期间,由于实习的司法所人员配置少,加上司法所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工作对象的不确定和工作对象情绪的不稳定。我的实习工作可谓面面具到,完全融入司法所和所里工作人员一同按他们之前拟定的工作计划做好日常司法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了:普法宣传、指导管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法律咨询、安置帮教、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一、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基层司法所担负着落实依法治国方针的大量基础性工作,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是司法所最基本的工作。法治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制定的法律是良好的法律,二是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守。只通过普法教育让公民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才能使公民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在实习期间,从工作中接触到案例了解到基层人民法律知识的严重匮乏和法律意识的欠缺,深感普法宣传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实习期间就普法宣传开展了如:准备法制讲座的资料、制做各种宣传道具、出法制墙报等实际性的法制宣传工作。面对基层农村堪忧的法律现状,我实习所做的工作显的如此杯水车薪。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么一个问题:农民的法律意识应该怎么样去培养?经济发展了,法律意识才能上去吗?我们要不要针对农民进行一场思维传播,用我们自己的声音去传播法律,这样做作用能有多大我在思考着。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司法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二、指导管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
基层纠纷调解组织一般有三级,即:镇调解中心、管区调解站和村调解委员会。镇的司法调解中心是一个多层次,有多个部门(如派出所、计划生育服务站、工商行政管理所、民政办、信访办等)参加的综合体,司法所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对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整、充实,提高调解委员会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调解质量等都由司法所指导。实习期间参加组织村调委会成员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人民调解卷宗的归档;对司法所人民调解卷宗进行归档的实际操作。从人民调解卷宗归档工作中了解到基层纠纷的一些特点:一是主体的多元化;二是纠纷类型的多样化;三是纠纷多因小事引起。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三、法律咨询
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是怀法所的一项重要工作,<莲山 课件 >但在法律咨询这方面的工作在实习中遇得比较。只遇到一起有关房屋买卖合同的咨询,这或许和基层公民的法律意识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不能因为公民法律意识的欠缺而对基层法律咨询工作的放松乃至懈怠,相反更因得到加强。在基层没有法律服务所建制的情况下,司法所更应探索如何为群众进行法律服务,帮他们排忧解难。只有在通过公民的切身体验用法律维自己的权益后,才能更加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使其知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安置帮教
安置帮教工作,是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国家规定期间内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活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教;二是对刑期释解教人员予以就业前过渡性安置工作。
实习期间在安置帮教方面主要做了几点工作:一是为全镇的刑释人员建立帮教档案;二是检查落实帮教工作;三是对外出打工刑释人员进行电话考查帮教。
刑释人员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面对生活他们显得比常人更艰辛。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发现他们谁都不愿被排斥在社会之外,他们的内心其实很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社会的宽容是他们最大的渴望;社会的公平是他们迫切的期待。安置帮教工作正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刑释人员减少他们回归社会障碍。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减少犯罪机率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他们为自己曾经的过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赎清了他们曾经所犯的罪行。在法律面前他们和我们一样平等,我们有何理由排斥他们?
五、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自治活动。它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是司法所的重要工作之一。司法所在基层人民调解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依法解决干群矛盾和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调处民间纠纷;指导村级调委会的工作;解决跨地区、跨行业的矛盾纠纷;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法制宣传教育;解决矛盾纠纷,设立协调方案,调防结合,落实协调措施;承办上级交办的疑难问题,确保把问题解决在本乡镇内。
为了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司法所每个月都会在全镇实施定期的矛盾排、调解工作。在实习期间有幸参加了司法所每月一次的定期矛盾排查、调解工作。在对全镇进行的矛盾排查中还参与了人民调解工作,在工作中发现基层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婚姻家庭、财产债务、相邻关系等方面。其主在成因在于对法律知识的不了解,往往在了解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后矛盾纠纷就会得到解决。为此我在想:农村要怎么样的法律?我们送法下乡,送什么法?送《刑法》、《经济法》?送最需要的法——与人民群众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实习还撑握了一定的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与技巧。首先,法律知识要系统撑握,知识面要广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矛盾纠纷;其次,在调解工作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法”;再有,就是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以及原因是民间纠纷的五大要素。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五大要素是做好各类民间纠纷调解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可以说,掌握好这五大要素是调解好民间纠纷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技巧。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司法制度,同是也是社会安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基层人民调解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当事人之间矛盾的升级,最终矛盾演变成犯罪。不但当事人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还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好基层人民调解制度,对于摆脱司法的繁琐、节省司法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发展好基层人民调解制度的过程中能使群众逐步抛弃“法”即“刑”的观念,接受法律,形成法律意识。通过为期五周的实习了解了司法所的基本工作况。通过实践对法学这门学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法学做为一门人文科学相对于自然科学更多了主观性、社会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得不考虑人的意识对工作的影响,解决问题时不能单从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入手,需要在自己充分撑握的前提下将法律条文结合法学原理,针对当事人的情况将其通俗化、人性化。在实际的工作中检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自己撑握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积累了工作的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在司法所实习中由于工作对象的不不特定性,所要涉及的法律法规多而杂。这就要求拥有渊博的法律知识,对各种法律法规做到烂熟于胸。在学习法律法规时单从文字上往往很难准确把握并记忆。而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有利于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印象的加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应注意改进方法。另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件事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往往是多方面的。如何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合理的引用。对于解决现实中的法律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对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梳理、合理的引用涉及到法律体系、法律渊源等法理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应对此方面的知识、能力做相应的加强。毕业实习的结束意味着从此走上实际的工作生活,我的所学究竟能在其中起多大的作用?检验才刚开始。有了这次实习经验相信经后的工作生活走得会更从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