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判力维护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时间:2019-05-15 15:1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既判力维护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既判力维护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一篇:既判力维护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既判力维护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既判力的全面维护,是近年来法学理论与实践界的一个专业热点议题,既判力维护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对它的探讨,涉及许多领域,如法律制度的重新设计,司法实践组织的全面优化,司法行为参与者的素质提高等。人们从不同领域的不同角度对既判力维护发表了不同见解,言者皆有益。但作为司法裁判机关,尤其是处于最基层的人民法院,它的管辖范围、工作性质、审判对象、横向关系、纵向联系等都有其明显的区域特点和运作规律。基层法院案件多,生效裁判文书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机率也就多,许多“错误”和“失误”不一定是全局性的,但这些“错误”和“失误”往往会对法院裁判的既判力直接产生不同程序的影响,这就是基层法院的特点和现状。基层法院要想维护好生效裁判文书的既判力,必须处理协调好方方面面的横纵向关系,全院共同努力,方能有效。作为基层法院审判监督的职能部门,审监庭的工作要想为既判力的全面维护做出自己的贡献,笔者认为应当协调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在协调处理审监庭本系统工作方面,应全力构建依法纠错和维护法院裁判既判力并重的运行新机制。有人认为审监庭生来就是为纠错服务的,无论从立法角度还是从国情角度出发,纠正错误裁判是其最主要的职能,因此审监庭的职能作用、规章规范、实践操作都是围绕纠错的运行机制展开的。如果从审监工作角度谈既判力的维护,那种把纠正错误裁判同样也是维护的观点肯定是注解的首选。错误的裁判纠正了,既判力自然得到维护。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现时很多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结合理论探讨与审判实践中得出的教训认同这样的观点,那就是纠错的同时也应当注意既判力的维护。只有这样,纠错与维护这对矛盾体才能在审监工作中走向对立统一。建立纠错与维护并重的新思维和运行新机制,有利于审监职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审监工作的拓展与创新,有利于既判力维护方面各种矛盾的化解。如何树立新的理念以及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关键是协调处理好两条主线的并重运行,这就要求审监部门一是通过再审程序纠正错误,从而消除当事人对生效裁判文书产生的疑虑,达到正面维护的目的。二是通过审监庭与基层法院各职能部门的共同把关,把当事人的合理怀疑消除在解释协调中。以达到维护裁判稳定、可信的目的。

二、理解执行好审判委员会的各项决定,建立审监工作能动表达新机制。审委会是院内的最高审判组织,它的任务是讨论重大或疑难案件,这些案件不仅包括原审案件,其中必然包括再审案件。因为绝大多数再审案件都在局部或在全案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法律矛盾和社会矛盾,属重大或疑难案件范畴。随着审判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尽管审委会的决定功能正在逐步减弱,咨询指导功能正逐步上升,但作为一级法院的最高审判组织,它对全院裁判的终极、稳定、权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再审阶段。如何协调好决定与执行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当建立能动表达新机制。随着审监庭庭长进入审委会,这种能动表达新机制的建立条件已具备,审监庭将过去的被动执行转为主动参与,因为决定的本身就包含审监庭的许多观点。新机制建立后的运作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审监庭庭长在审委会中能动作用的正确发挥,审委会讨论案件时审监庭委员应主动从审监角度表达其对各类案件特别是再审案件的看法,严把再审准入关,不轻易将生效的裁判改变性质。一但决定作出无论再审程序启动与否、纠错与否,审监庭委员都应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全面理解,认真贯彻执行。使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在审监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得到全面维护。

三、协调处理好立案庭与审监庭形式审查与再审之间的衔接关系,建立意见充分交换新机制。立案和审监原本是一个部门,按照职能分开后,立案庭负责申诉案件中的审查和再审案件的立案工作,审监庭负责再审案件的审理,虽然履行的职责有所不同,但在履行各自职责的过程中,共同目标应是一致的,那就是依法纠错的同时,维护好法院裁判的既判力。理念相同,职责却各异,立案审监明显的两个阶段必然存在双方关于工作内容、进展程度、实际效果等方面的衔接问题。衔接的好,申诉复查阶段处理不完的矛盾,在再审阶段接着处理。这种使调解有方向,判决有针对性,节省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的好结果,显然是大家满意的。如果各自为政,缺乏沟通,费力不说,裁判中固有的瑕疵和漏洞也会被激活和扩大。与此同时,程序过程中的低效不连续行为,会对再审效果造成影响。建立两庭之间的意见充分交换机制可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建立新机制一是要重视双方在审委会上的意见充分交换,双方就个案的基本性质、所涉法律和社会矛盾的处理意见以及一些背景情况,在参会委员的共同讨论下,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由此得出的结论、决定理应为双方所接受,并应在各自的责任领域高效执行。二是应重视承办人之间的及时交流,申诉复查和再审案件一般都较复杂,前期工作与后期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时完全不同,及时沟通非常重要。服判息诉不仅是立案庭的工作而且也是审监庭的工作,两承办人之间的及时沟通制,有利于提高再审之诉的效率和效果。

四、协调处理好与执行局的共责关系,对执行中出现的矛盾(程序和实体存有暇疵),建立共同处理新机制。法院生效裁判有可能在程序和实体上存在瑕疵,如果不涉及到执行问题,很可能被当事人忽略。一旦裁判的执行工作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矛盾随时可能发生,有时甚至十分激烈,调查报告《既判力维护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这种情况在基层法院比较普遍,而对这类有点瑕疵但又不至于影响判决整体公正的裁判,如不积极处理,影响执行工作不说,任其发展,必然影响甚至挑战法院裁判的权威性。如对这类案件如按审判监督程序处理,其再审的充要条件又不具备且不符合诉讼效益原则。如何协调处理好此类矛盾和纠纷,执行局和审监庭必须从各自工作的角度出发,摒弃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矛盾不在我处,一推了之的工作思想,共同承担起释明、协调、疏导、变通执行方法等义务。此时两部门的共同点只有一个,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注意司法公正的同时,更加注重问题的及时解决,给诉讼资源和当事人的权利带来益处。通过互相协商、互相配合,共做工作,将矛盾化解在执行阶段,全力维护法院裁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在实际操作上,执行局负责各方当事人之间调解方案的拟定和执行方案变通后的处理,审监庭则多行释明义务,辅之调解工作。

五、协调处理好基层法院审监庭与上级法院审监庭之间的审级监督关系,建立辅导、指导新机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基层法院审监庭与上级法院审监庭虽然都行使审判监督职能,但上级法院的审监庭还有对基层法院审监庭的案件审理及有关业务进行监督指导的职能。再审阶段的两审制,将确保法院纠错程序的最终结果最符合法律效果与社会正义的完美统一。考虑到再审之诉是维护裁判公正权威的极端之举,对其结果近似苛刻的正确要求,迫使审级之间必须超越原审阶段,关于各自做出裁判以防当事人的诉权被变相剥夺等限制,在审级之间建立起一种辅导与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以防再审再错,权威性丧失殆尽的情况出现。所谓辅导就是上级法院审监庭将最新的审监理论观点、实践经验、规定规范定期向基层法院传达传授,统一认识,统一尺度。所谓指导就是对具体案件处理上,尤其是上下存在分歧时,基层法院在正常反馈自己意见的同时,必须接受上级法院的监督意见,目标只有一个,从不同层面对再审案件进行综合评判,共识共存,共疑同解,考虑到各种利益的综合平衡,确保案件接近完美无缺。

六、协调处理好与党委、人大等外部监督主渠道的工作关系,建立监督与解释互动的新机制。人民法院的裁判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不但当事人有权依法要求上级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而且可以通过各级党委、人大对法院的裁判提起事后监督,审监庭作为院长监督职能的具体执行部门,负责办理各类领导交办、人大个案监督事宜,协调处理好外部监督主渠道的工作关系,并充分利用好这块服判息诉的重要阵地,对实现审监工作的职能非常有益,从基层法院的申诉复查以及再审案件的司法实践看,有些当事人之间积怨已深,矛盾冲突激烈,甚至影响稳定,还有的案件处理,无论结果多么合理合法,在实际执行时也避免不了更大矛盾的出现,有时案件超出法院权能可以控制的范围。此时此刻,党委、政府、人大的职能介入,形成合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说,党委、人大历来重视法院裁判既判力自觉维护的,但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特别是在司法审判中,法院处理结果与社会效果出现矛盾时,行使事后监督权,审判监督部门理应主动在查明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做出明确答复。有错必纠,有疑必答,同党委、人大一道,共同维护裁判的既判力。新机制建立和运作的主要目标是将容易产生的矛盾,消除在平常各部门的职能活动中。对党委、人大个案监督中合理合法部分,应当启动法院内部监督程序解决矛盾。对监督中出现的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处,应当不辞其繁,重点释明。有理有据的做好解释工作和多方的互动机制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维护好法院裁判的既判力。

七、协调处理好与检察机关的“共同利益”关系,建立相互磋商新机制。法院审监工作与检察机关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纠正错误裁判。但其根本职能不同,特别是对民商、行政领域的法律监督工作,由于双方在法律规定的理解适用方面存在差异,对监督的形式、内涵、方法等不同领域产生了不少冲突和争论。这种冲突和争论的直接后果是法院裁判的权威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一件当事人私权范围内可以解决的,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与裁定,到了动用国家公权直接干预程度了,这种案件只要提起就完全会使公众怀疑裁判的既判力。如果此案得以维持,反过来又伤了国家监督权力的公信度。现实的解决方案应当是,只有把维护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作为开展民商法律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双方工作更好地体现监督职能的本职要求。维护好司法权威不仅是法院切身利益所在,同时也是检察机关的切身利益所在,如何维护共同利益关系,建立相应的磋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肖扬院长曾说,“法院与检察机关应多些人来人往,少些文来文往”。对当事人的投诉,检察机关掌握的情况可通过磋商机制及时与法院互相沟通,共商共讨,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识面,共同做服判息诉工作。这样一来,既可以省去诉讼成本,又可以减轻抗诉带来的司法风险,共同维护好既判力。

八、协调处理好与纪检、监察等法院内部监督部门的工作关系,建立分工明确,职能共履的新机制。审监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在监督审判的过程中是有明确分工的,审监主要是从案件审理的质量角度来履行其监督职能的,而纪检、监察是从案件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审判的角度来履行其监督职能的。质量下降,不一定是违法审判造成的,但违法审判一定会造成质量下降甚至错案的发生。无论何种情况出现,都会给生效裁判的既判力造成严重损害。从共同维护既判力的愿望出发,加大审判监察力度,是充分且必要的。就个案而言,这两种监督必然有重复交叉的地方。一个当事人如果对某位法官的行为正当性产生怀疑时,他可到纪检、监察部门投诉,在督查时,不但涉及法官行为正当性的审查,而且涉及该案判决过程中程序、正当性与实体合理性的审查。一句话,查违法的同时,必然涉及到案件质量问题。反之,审监部门也会遇到相似的问题,这就要求两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共履监督职能,发现问题,互相通告,一并处理;没有发现问题则应共同做工作消除当事人对法官审判行为产生的种种疑虑。xxxxxxx市xx区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

第二篇:既判力维护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既判力维护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既判力的全面维护,是近年来法学理论与实践界的一个专业热点议题。对它的探讨,涉及许多领域,如法律制度的重新设计,司法实践组织的全面优化,司法行为参与者的素质提高等。人们从不同领域的不同角度对既判力维护发表了不同见解,言者皆有益。但作为司法裁判机关,尤其是处于最基层的人民法院,它的管辖范围、工作性质、审判对象、横向关系、纵向联系等都有其明显的区域特点和运作规律。基层法院案件多,生效裁判文书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机率也就多,许多“错误”和“失误”不一定是全局性的,但这些“错误”和“失误”往往会对法院裁判的既判力直接产生不同程序的影响,这就是基层法院的特点和现状。基层法院要想维护好生效裁判文书的既判力,必须处理协调好方方面面的横纵向关系,全院共同努力,方能有效。作为基层法院审判监督的职能部门,审监庭的工作要想为既判力的全面维护做出自己的贡献,笔者认为应当协调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在协调处理审监庭本系统工作方面,应全力构建依法纠错和维~院裁判既判力并重的运行新机制。有人认为审监庭生来就是为纠错服务的,无论从立法角度还是从国情角度出发,纠正错误裁判是其最主要的职能,因此审监庭的职能作用、规章规范、实践操作都是围绕纠错的运行机制展开的。如果从审监工作角度谈既判力的维护,那种把纠正错误裁判同样也是维护的观点肯定是注解的首选。错误的裁判纠正了,既判力自然得到维护。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现时很多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结合理论探讨与审判实践中得出的教训认同这样的观点,那就是纠错的同时也应当注意既判力的维护。只有这样,纠错与维护这对矛盾体才能在审监工作中走向对立统一。建立纠错与维护并重的新思维和运行新机制,有利于审监职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审监工作的拓展与创新,有利于既判力维护方面各种矛盾的化解。如何树立新的理念以及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关键是协调处理好两条主线的并重运行,这就要求审监部门一是通过再审程序纠正错误,从而消除当事人对生效裁判文书产生的疑虑,达到正面维护的目的。二是通过审监庭与基层法院各职能部门的共同把关,把当事人的合理怀疑消除在解释协调中。以达到维护裁判稳定、可信的目的。

二、理解执行好审判委员会的各项决定,建立审监工作能动表达新机制。审委会是院内的最高审判组织,它的任务是讨论重大或疑难案件,这些案件不仅包括原审案件,其中必然包括再审案件。因为绝大多数再审案件都在局部或在全案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法律矛盾和社会矛盾,属重大或疑难案件范畴。随着审判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尽管审委会的决定功能正在逐步减弱,咨询指导功能正逐步上升,但作为一级法院的最高审判组织,它对全院裁判的终极、稳定、权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再审阶段。如何协调好决定与执行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当建立能动表达新机制。随着审监庭庭长进入审委会,这种能动表达新机制的建立条件已具备,审监庭将过去的被动执行转为主动参与,因为决定的本身就包含审监庭的许多观点。新机制建立后的运作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审监庭庭长在审委会中能动作用的正确发挥,审委会讨论案件时审监庭委员应主动从审监角度表达其对各类案件特别是再审案件的看法,严把再审准入关,不轻易将生效的裁判改变性质。一但决定作出无论再审程序启动与否、纠错与否,审监庭委员都应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全面理解,认真贯彻执行。使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在审监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得到全面维护。

三、协调处理好立案庭与审监庭形式审查与再审之间的衔接关系,建立意见充分交换新机制。立案和审监原本是一个部门,按照职能分开后,立案庭负责申诉案件中的审查和再审案件的立案工作,审监庭负责再审案件的审理,虽然履行的职责有所不同,但在履行各自职责的过程中,共同目标应是一致的,那就是依法纠错的同时,维护好法院裁判的既判力。理念相同,职责却各异,立案审监明显的两个阶段必然存在双方关于工作内容、进展程度、实际效果等方面的衔接问题。衔接的好,申诉复查阶段处理不完的矛盾,在再审阶段接着处理。这种使调解有方向,判决有针对性,节省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的好结果,显然是大家满意的。如果各自为政,缺乏沟通,费力不说,裁判中固有的瑕疵和漏洞也会被激活和扩大。与此同时,程序过程中的低效不连续行为,会对再审效果造成影响。建立两庭之间的意见充分交换机制可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建立新机制一是要重视双方在审委会上的意见充分交换,双方就个案的基本性质、所涉法律和社会矛盾的处理意见以及一些背景情况,在参会委员的共同讨论下,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由此得出的结论、决定理应为双方所接受,并应在各自的责任领域高效执行。二是应重视承办人之间的及时交流,申诉复查和再审案件一般都较复杂,前期工作与后期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时完全不同,及时沟通非常重要。服判息诉不仅是立案庭的工作而且也是审监庭的工作,两承办人之间的及时沟通制,有利于提高再审之诉的效率和效果。

四、协调处理好与执行局的共责关系,对执行中出现的矛盾(程序和实体存有暇疵),建立共同处理新机制。法院生效裁判有可能在程序和实体上存在瑕疵,如果不涉及到执行问题,很可能被当事人忽略。一旦裁判的执行工作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矛盾随时可能发生,有时甚至十分激烈。这种情况在基层法院比较普遍,而对这类有点瑕疵但又不至于影响判决整体公正的裁判,如不积极处理,影响执行工作不说,任其发展,必然影响甚至挑战法院裁判的权威性。如对这类案件如按审判监督程序处理,其再审的充要条件又不具备且不符合诉讼效益原则。如何协调处理好此类矛盾和纠纷,执行局和审监庭必须从各自工作的角度出发,摒弃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矛盾不在我处,一推了之的工作思想,共同承担起释明、协调、疏导、变通执行方法等义务。此时两部门的共同点只有一个,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注意司法公正的同时,更加注重问题的及时解决,给诉讼资源和当事人的权利带来益处。通过互相协商、互相配合,共做工作,将矛盾化解在执行阶段,全力维~院裁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在实际操作上,执行局负责各方当事人之间调解方案的拟定和执行方案变通后的处理,审监庭则多行释明义务,辅之调解工作。

五、协调处理好基层法院审监庭与上级法院审监庭之间的审级监督关系,建立辅导、指导新机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基层法院审监庭与上级法院审监庭虽然都行使审判监督职能,但上级法院的审监庭还有对基层法院审监庭的案件审理及有关业务进行监督指导的职能。再审阶段的两审制,将确保法院纠错程序的最终结果最符合法律效果与社会正义的完美统一。考虑到再审之诉是维护裁判公正权威的极端之举,对其结果近似苛刻的正确要求,迫使审级之间必须超越原审阶段,关于各自做出裁判以防当事人的诉权被变相剥夺等限制,在审级之间建立起一种辅导与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以防再审再错,权威性丧失殆尽的情况出现。所谓辅导就是上级法院审监庭将最新的审监理论观点、实践经验、规定规范定期向基层法院传达传授,统一认识,统一尺度。所谓指导就是对具体案件处理上,尤其是上下存在分歧时,基层法院在正常反馈自己意见的同时,必须接受上级法院的监督意见,目标只有一个,从不同层面对再审案件进行综合评判,共识共存,共疑同解,考虑到各种利益的综合平衡,确保案件接近完美无缺。

六、协调处理好与党委、人大等外部监督主渠道的工作关系,建立监督与解释互动的新机制。人民法院的裁判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不但当事人有权依法要求上级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而且可以通过各级党委、人大对法院的裁判提起事后监督,审监庭作为院长监督职能的具体执行部门,负责办理各类领导交办、人大个案监督事宜,协调处理好外部监督主渠道的工作关系,并充分利用好这块服判息诉的重要阵地,对实现审监工作的职能非常有益,从基层法院的申诉复查以及再审案件的司法实践看,有些当事人之间积怨已深,矛盾冲突激烈,甚至影响稳定,还有的案件处理,无论结果多么合理合法,在实际执行时也避免不了更大矛盾的出现,有时案件超出法院权能可以控制的范围。此时此刻,党委、政府、人大的职能介入,形成合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说,党委、人大历来重视法院裁判既判力自觉维护的,但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特别是在司法审判中,法院处理结果与社会效果出现矛盾时,行使事后监督权,审判监督部门理应主动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做出明确答复。有错必纠,有疑必答,同党委、人大一道,共同维护裁判的既判力。新机制建立和运作的主要目标是将容易产生的矛盾,消除在平常各部门的职能活动中。对党委、人大个案监督中合理合法部分,应当启动法院内部监督程序解决矛盾。对监督中出现的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处,应当不辞其繁,重点释明。有理有据的做好解释工作和多方的互动机制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维护好法院裁判的既判力。

七、协调处理好与检察机关的“共同利益”关系,建立相互磋商新机制。法院审监工作与检察机关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纠正错误裁判。但其根本职能不同,特别是对民商、行政领域的法律监督工作,由于双方在法律规定的理解适用方面存在差异,对监督的形式、内涵、方法等不同领域产生了不少冲突和争论。这种冲突和争论的直接后果是法院裁判的权威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一件当事人私权范围内可以解决的,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与裁定,到了动用国家公权直接干预程度了,这种案件只要提起就完全会使公众怀疑裁判的既判力。如果此案得以维持,反过来又伤了国家监督权力的公信度。现实的解决方案应当是,只有把维护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作为开展民商法律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双方工作更好地体现监督职能的本职要求。维护好司法权威不仅是法院切身利益所在,同时也是检察机关的切身利益所在,如何维护共同利益关系,建立相应的磋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肖扬院长曾说,“法院与检察机关应多些人来人往,少些文来文往”。对当事人的投诉,检察机关掌握的情况可通过磋商机制及时与法院互相沟通,共商共讨,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识面,共同做服判息诉工作。这样一来,既可以省去诉讼成本,又可以减轻抗诉带来的司法风险,共同维护好既判力。

八、协调处理好与纪检、监察等法院内部监督部门的工作关系,建立分工明确,职能共履的新机制。审监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在监督审判的过程中是有明确分工的,审监主要是从案件审理的质量角度来履行其监督职能的,而纪检、监察是从案件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审判的角度来履行其监督职能的。质量下降,不一定是违法审判造成的,但违法审判一定会造成质量下降甚至错案的发生。无论何种情况出现,都会给生效裁判的既判力造成严重损害。从共同维护既判力的愿望出发,加大审判监察力度,是充分且必要的。就个案而言,这两种监督必然有重复交叉的地方。一个当事人如果对某位法官的行为正当性产生怀疑时,他可到纪检、监察部门投诉,在督查时,不但涉及法官行为正当性的审查,而且涉及该案判决过程中程序、正当性与实体合理性的审查。一句话,查违法的同时,必然涉及到案件质量问题。反之,审监部门也会遇到相似的问题,这就要求两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共履监督职能,发现问题,互相通告,一并处理;没有发现问题则应共同做工作消除当事人对法官审判行为产生的种种疑虑。xxxxxxx市xx区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

第三篇:浅谈驻村干部应当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浅谈驻村干部应当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陈亚明

2007年8月20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受省委组织部的委派,我和38位省派驻村干部来到三明市。10个月的领队工作,我和38位驻村干部以及所在的县、乡(镇)、村的干部、群众有了接触的机会,对驻村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他们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有所感触,也觉得有必要理一理,让更多的驻村干部引起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在生产发展上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1、生产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

每个驻村干部进点后,首先遇到的比较多的事就是村里的道路建设等基础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所需资金额度大,有的甚至拿出三年的省级扶贫资金都无法解决。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队员都感到十分头痛。要做嘛,资金缺口大,不做嘛,乡、村干部和群众的愿望又很迫切。有的地方甚至是驻村干部还未到,就已经开工了,不做也不行。这里就存在如何处理好生产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有四点要把握好:一是影响到村民生产、生活的路该修的一定要修,前提是要能列入省、市村级交通等基础建设项目;二是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可以向道路等基础建设项目倾斜,但应留一些用于生产发展项目上,以便为增加农民收入和村财收入打下基础;三是资金不足的部分,一方面通过向省级有关 部门争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自筹资金的渠道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减少资金的压力;四是在安排道路建设的同时,还要考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也是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1号文件就强调必须把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放在与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同等重要的地位。

2、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 我们有不少驻点村已列入当地政府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或推进村,驻村干部要花较多的精力用到新农村建设上。那么,该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建新房、修街道。它最重要、最本源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了,才能增强自身的活力,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次,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在农业、农村挖掘潜力,更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寻找出路;既要从当前出发,寻找见效快的增收渠道,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第三,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而发展生产离不开产业支撑。各驻村干部可以借鉴外地有效的做法,按照“大产品集中做大、小产品分头做强做精”的思路,积极发展茶叶、烟叶、畜牧、食用菌、中药材、劳务输出等本地优势产业,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3、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 许多驻村干部到了驻点村后,通过调查摸底后,见到村里的贫穷落后面貌,心里十分着急,恨不得马上就改变村里的面貌,因此就容易出现“急于求成“的思想,在工作中就容易出现就近不见远的“急功近利”行为,其结果就是先做再说,不考虑长远的事。这种短期行为,缺乏科学思维,所做的事,不能起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要处理好这个关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思想观念问题。对贫困、落后农村的扶持和帮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能也不应该一蹴而就。驻村干部不仅自己要有思想认识,而且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认识。二是要认真制定好三年发展规划。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对近期、中期、长期的生产发展项目和新农村建设作出科学安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步实施。通过制定规划,做出整体的部署,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防止打乱仗,也防止急于求成,造成新的浪费。三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按计划分配资金,明确责任和完成期限,加强约束和监督,保证各阶段性任务按计划完成。

二、在组织协调上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驻村干部日渐感觉农村工作不同于机关工作。作为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不仅要解决所在村的生产发展项目、资金,还要解决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如与村干部的关系问题、与乡镇干部的关系问题、与县委任组织部、县农办的关系问题、与本派出单位的关系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驻村干部要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3 在当前,主要应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要处理好驻村第一支部书记与村两委的关系。

原则上说,驻村干部到任后,所在村的主要工作就应由驻村干部承担,因为你已经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但是,又因为我们驻村干部所担任的第一支部书记是有特定含义的:主要是帮助驻点村摆脱贫困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有限的。因此,作为驻村书记,不仅要起好带头作用,更重要的还在于帮助村两委一班人,增强党性观念、增强自强不息和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共同做好工作,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要做到这一点,驻村书记就要摆正位置,既要起领导核心作用,又不能独断专行;既要以身作则,又不能包办代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合力。这里还有一个建章立制的问题,只有通过建章立制,才能做到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才能达到让群众心服口服的效果。可以说驻村干部与村两委成员的关系就是同事、战友的关系。

2、要处理好驻村干部与乡镇领导的关系。

驻村书记虽然是上级指派的,但是,按照组织原则,仍应接受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因此,驻村干部应当自觉地、经常地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以得到乡镇领导对驻点村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驻村干部既不能凌驾于乡镇党委、政府之上开展工作,也不能甩开乡镇党委、政府自己“单干”。要处理好这个关系,首先是驻村干部要放下驾子,不要把自己还当作省直机关的科长、处长,而要摆正位置,尊重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把驻村工作纳入所在乡镇总体发展规划中,形成一盘棋思想;第二,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应当虚心听取乡镇领导的意见,特别是挂村乡镇干部的意见,因为他们农村工作经验比我们丰富;第三,驻村干部还有义务帮助所在乡镇疏通与省级机关相关部门的关系,加强上下之间的联系,使“高位嫁接”在乡、村都能发挥作用。驻村干部与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3、要处理好驻村干部与县委组织部、县农办等部门的关系

驻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接触比较多的就是所在县委组织部、县农办。从工作关系来说,组织部是在干部管理上对驻村干部进行关心、帮助;而所在县农办则是侧重于在扶贫资金、项目的使用、管理上指导驻村干部做好工作。驻村干部应把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当作自己的娘家,经常走动,以得到他们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的关心、爱护和支持。特别是对于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训更应当主动取得组织部门的关心和支持;而对于扶贫资金的争取和使用则要多听取所在县农办的意见,少走弯路,快出成效。驻村干部与组织部门、农办的关系就是依靠与被依靠的关系。

4、要处理好驻村干部与派出单位的关系

对于这个关系,驻村干部可能自觉得还好处理,但是,正因为自觉好处理,而往往就处理的不好或不到位。驻村干部应把派出单位当作自己的坚强后盾,及时、主动向派出单位的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困难,以求得重视和支持。要努力争取派出单位把驻点村的工作纳入党组、党委的议事日程,加以指导、关心和帮助。特别是,有的驻村干部的派出单位与扶贫挂钩单位不是同一个单位时,更要做好经常性的汇报、联系、沟通工作,否则,可能得到的帮助就没那么 及时、到位。驻村干部与派出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

上述两大方面讲到的需要驻村干部注意处理好的关系问题,只是自己在工作中接触到、感悟到的,也许还有许多没有讲到,也许有许多方面驻村干部已经注意到了并且做得不错了。我的体会只想对大家起一点启发性的作用。有不到位的地方,请领导和同志们指教,并希望驻村干部在实践中把它进一步完善。

本文刊登于《农村工作通讯》2008年第14期

第四篇: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

学院:医药商学院科目:管理沟通

学生:王剑平学号:1007509333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直接关系到国民基本健康能否得到有效保证以及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新形式下,由于个体人群中的职业道德、政治素质不同,在具体的工作中,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分析和解决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患关系本质上是兄弟式的、没有阶级差别的同志式关系,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愿望是治愈疾病,消除痛苦。但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甚至扭曲到势同水火频酿的地步?深入分析起来,医患关系紧张,出现纠纷是由政府、患方和医方、媒体以及法律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一、政府原因。主要是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医疗保障体制建设、医院体制改革以及对药品价格监管不到位、不健全,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能缓解,再加之社会救助无门或杯水车薪,自然会产生、发泄不满甚至憎恨的情绪,并转嫁到医院,从而间接或直接对医患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患者的原因。首先,患者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了解,期望值过高。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无法避免的意外,有时,患者还会因自身体质变化和特殊病种结合在一起,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这种医疗意外,不是医务人员本身和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所能预见和避免的。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产生并发症甚至医疗意外,有些患者就迁怒于医院,产生纠纷。其次,患者对自身的隐私权、知情权、同意权的维权意识有所增强,当医院、医生稍有不妥即持怀疑或对立的态度,认为自己权利被损害时自然会引起纠纷。另外,有一些出于经济承受力、家庭关系及存在某种不良动机的病人和家属,有意把矛盾转嫁给医方,试图发泄不满、减免费用或谋取钱财。

三、医方的原因。从医院来讲,受社会大环境、市场经济以及不合理的补偿机制的影响,医疗机构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医院的生存发展基本上是靠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这两大块来支撑。使医院的公益职能与市场属性产生冲突,导致部分医院产生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质量。再有就是医院在服务设施、服务过程上没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存在瑕疵,为产生医患纠纷留下隐患。从医务人员来讲,一些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或责任心不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产生医疗事故,引发医患纠纷。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差,服务态度不到位,出现了索要“红包”,开大处方,谋取“药品回扣”等丑恶现象,导致患方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更有甚者,一些医务人员不尊重病人,无沟通意识或技巧,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表露在病人面前,对病人“生冷硬顶”,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引发医患纠纷的一个因素。

四、媒体原因。一个健全的社会离不开新闻监督,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氛围,对医疗机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有着积极作用。但个别媒体为寻求卖点,抢新闻,对医疗领域某一类或某一件事情在真相尚未弄清之前,没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作出失实的报道。误导了读者和公众,强化了人们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不满和不信任。把患者和医务人员对立起来,对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纠纷的激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法律原因。我国卫生立法速度近几年明显加快,但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在相关法律建设滞后的情况下,很多患者或患者家属在发生医患纠纷时,出于对医疗事故鉴定制度以及司法机关公正和效率的怀疑,不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医务人员和患者分别站在各自的角度去评价对方,从而进一步激化医患矛盾,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再加上一些患者及其家属利用过激的暴力的方式对医护人员实施侮辱及人身伤害、破坏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迫使医院处于种种压力花钱买平安,用经济手段去平息事态,从客观上助长患者或患者家属不以法律解决纠纷的倾向。

随着现在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是医院医疗服务活动的重中之重,也是医患双方的事情。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处理好医患关系已经成为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项目。那么,应该怎样去处理好医患关系呢?

医务人员转变观念是处好医患关系的基础.转变“医者至上”的服务观念,将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用过硬的技术来减轻患者身体的病痛,用真诚的服务减缓患者沮丧无助的心理,用尊重的态度让患者感觉和医务人员处在同等地位,用人性化的关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时刻不忘对患者说一句“我的治疗需要您的配合”,使医务人员和患者站在同一战线上面对共同的问题。这一点在糖尿病患者及尿毒症患者身上体现的尤为深刻。

让患方转变观念是处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患方是来自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让患方转变观念需要医务人员的不断渗透。医院是实施有偿医疗行为的机构,而非福利院。医疗技术的提高需要新技术的开展和新设备的使用,而这些势必会增加患者的日均费用或者总的费用。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及患者个体的差异,使得即使是专家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医好所有病人的疾病。让患者理解医务人员所实施的行为完全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病痛。

加强医患沟通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策略.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之间心理距离近,感情融洽,医患关系就好。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尽管医疗机构在服务上有些缺陷,患方也能在友好的情感中予以谅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处理医患关系的关键环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医务人员在履行某些治疗行为前,应先同患者进行交谈,包括病情,治疗的依据,治疗的原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均应告知患者,让患者根据自己选择是否做治疗和检查,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真正做到尊重患者,让患者充分享受就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提高医疗技术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医疗技术是产生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医务人员首先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让患者取得疾病的控制好转和相应的健康指导,这是取得患者信任的第一要素,对所接诊病人的相关疾病无论是否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都应将此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好,在此基础上多与病人交流,告知有关疾病的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即使自己的知识一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也应该积极请教自己的上级医师,查阅相关资料甚至医学网站,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较高的技术服务。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处好医患关系的根本.要有良好的医德,医德的最充分的体现是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应以换位思考顾及患者的需要,比如尽量减少病痛、缩短治疗时间、达到最好疗效。医生的治疗不仅是医治的结果,还包括对患者精神上的慰藉。严格按章办事,规范操作,对患者一视同仁,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语言、行为、心理技巧沟通交流,与患方成为朋友。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实事求是、坚决杜绝一切由于缺乏责任感而造成的拖延、差错、事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

改善基础服务设施也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重视医院的基础服务建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医院是病人接受治疗的场所,在这期间,医院就是他们暂时生活的居住地。舒适的环境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医患关系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另外,医院开展“微笑服务”,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这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它足以弥补医院在某些方面的欠缺,让病人感觉医护人员就仿佛是他们身边的亲人,努力为自己的健康所奔波劳累。

在病患伤医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电视剧《心术》的热播无疑是缓解医患关系的一阵及时雨。它让我们走近医生的世界,让我们知道病患和医生并不是只有对立关系;它让我们打破先入为主的医德败坏的观念,更加理性客观地去区别对待我们碰到的医生,它让我们认识到一棍子把人打死是不明智的,也是徒增烦恼的。它让我们知道,社会上坏人是有的,但要相信好人还是更多的。

其中霍思邈医生说过“作为一名医生,不仅救死,还要扶伤。扶平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创伤,这也是很重要的。这句崇高的誓言鞭策他们风风雨雨走过泥淋和曲折的道路。作为一名医生,他们过着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喜怒哀愁装扮着丰富多彩的人生,但他们更需要的是拥有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社会压力。大凡成为名医的人,脚下都踩着不少牺牲品,所以医生的压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的。

作为一名患者,他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关怀,更有资历的医生:作为一名医生,他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但当这种平衡的砝码偏向于一方时,患者将对医生失去信任,医生将对患者失去责任,我们将面临“信任危机”,这或许并不是我们所期望和得到的最终结果。

当下我们会时不时地听到某医院医护人员被家属殴打,还要更恶劣的行为攻击医护人员,让我们防不慎防。曾几何时,我们医务工作者也成了弱势群体。医患纠纷每天都在上演,都在充斥着我们的眼帘,似乎是考验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最低心理承受防线。让大家经常在是否要为医疗事业奉献一生打上沉重的问号。当真到了拯救躯体的灵魂工程师销声匿迹的时候,那我们的健康又有谁来为我们保驾护航呢?

医学事业的进步、和谐医患关系的重建、法律的保障是根本前提,同时还需要医患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法律的规范与调整,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仅仅依靠法律的制裁,不能圆满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法永远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沟通与感情,依靠法的制约只能失去动力与生机,让医疗行为仅成为一项任务而已,而不能成为神圣的职责。信任、理解和尊重是医学进步的基石,和谐的医患关系将造福每一个人。

第五篇:如何处理好宿舍关系

如何处理好宿舍关系

——献给新生及困惑的同学

可以说,宿舍关系是我们大学阶段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日常最基本的活动单位。住集体宿舍,与宿舍成员搞好关系非常重要。关系融洽,心情舒畅,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也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倘若关系不和,甚至紧张,这就会给我们的生活涂上一层阴影,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宿舍关系呢?如果你能掌握以下八点,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与舍友统一作息。

一个宿舍有三四个、五六个,甚至更多的人在一起生活,宜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加以调整。只有大家协调一致、共同遵守,才能减少争执,消除摩擦,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如果你是“夜猫子”,晚上睡得很迟,待宿舍成员都睡了,才洗漱睡觉,这样就容易惊醒其他人,影响了别人休息。久而久之,你就会引起舍友们的厌恶。

因此,宿舍的全体成员应当尽量统一起居时间,减小作息差距。倘若实在有事,早起或者晚睡的成员也应尽量减少声响和灯光对舍友们的影响。

2、不搞“小团体”。

在宿舍,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要厚此薄彼,和一部分人打得火热,而对另一部分人疏远不理。

有些人喜欢同宿舍之中的某一个十分亲近,在平时,老是同一个人说悄悄话,无论干什么事、进进出出都和一个人在一起。这样就容易引起宿舍其他成员的不悦,认为你是不屑与之交往。结果,你俩的关系也许搞好了,但却疏远了其他人。这就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宿舍关系,也是得不偿失的。我们不反对建立有深度的友谊,但决不能以牺牲友谊的宽度和广度为代价。

所以在宿舍里,我们对每个人要尽量保持平衡,尽量和舍友们处在不即不离的状态,不搞“小团体”。

3、不触犯舍友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有足够的好奇心。对于舍友的隐私,我们不要想方设法去探求。对方把一个领域化为隐私,对这个领域就有了特殊的敏感,任何试图闯入这个领域的话题都是不受欢迎的.。尤为注意的是,未经得舍友同意,切不可擅自乱翻其衣物。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千万不要随随变变,以为是熟人就忽略了细节。

另外,同住一宿舍,有时难免知道舍友的某些隐私,我们也要守口如瓶,告诉他人不仅是对舍友的不尊重,也是不道德的。以上就几个方面,我们要切实做到,否则触怒舍友,发生“干戈之争”也就在所难免。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宿舍的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活动,更是舍友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形式,应该积极参与配合。

千万不要幼稚地把集体活动当作是纯粹是费财费力的无聊之举,表现出一副不屑为伍的样子。其实,那都是感情投资,不可或缺。舍友们决定一起去干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确实不能参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出来,不要勉强参与反倒让舍友觉得你在应付了事,更不要一口回绝而伤了舍友们的兴致。

可以说,集体活动的有无和多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宿舍的团结程度。倘若这样的活动你老是不参加,多多少少显得你不合群了。

5、别人有难要帮,自己有事也要求。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

当舍友遇到困难,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自不必说。那么,当我们有事时,是否宜向舍友求助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有时求助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任,能够融洽关系,加深感情。比如你有事需请人帮忙,倘你舍舍友而远求他人,舍友得知后反觉得你不信任他。你不愿求别人,别人以后有事又怎么好意思求你帮忙?

其实,求助舍友,只要讲究分寸,不使人家为难,都是可以的。

6、不拒绝零食和宴请。

舍友买点水果,瓜子之类的零食到宿舍,分给你时,你就不要推,不要以为吃别人的难为情而拒绝。有时,舍友因过生日或其他事请你吃饭,你也应欣然前往。即使没有钱“回请”他,我觉得也无关紧要,因为互酬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不同于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它更体现在心理上。你接受别人的邀请,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给别人面子。

倘若不论零食或宴请,你都一概拒绝,时日一久,别人难免会认为你清高傲慢,就对你“敬而远之”了。

7、不逞一时口快。

“卧谈会”是宿舍的一个重要活动项目。舍友们互说见闻,发表意见,本来是件很愉快的事,但也往往因小事而发生争执,“卧谈会”变成了“口舌大战”。

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笑话,讨别人便宜,哪怕玩笑,也不肯以自己的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试图通过说服对方显示自己的能耐,让舍友“尊重”自己;有些人害怕被人看不起,就故意在“卧谈会”中唱反调,甚至揭人之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这种喜欢逞一时口快,在嘴巴上占便宜的人实际上非常愚蠢,给感觉太好胜,难以合作。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你夸夸其谈,想处处表现得比别人聪明,最后也只会引起别人反感,没人说你好。

8、完成该做的杂务。

宿舍每位成员该做的杂务,不仅仅指做好自己一个人的事,也包括搞好集体的事。有些人在家懒惰成性,所有的事都指望家人打理,住集体宿舍难免恶习毕露:开水从来不打,每天喝别人的;衣物不注重整理,乱扔一气;宿舍的公共卫生更是不闻不问,扫地、擦门窗等事都指望舍友来完成------我想,没有哪一个集体会欢迎一个自私、懒惰和邋遢的人。

因此,你必须尽力搞好属于自己的那份杂务,不要指望别人来“帮助”你,凡事要养成亲力亲为的好习惯。集体的事,要靠集体来完成,你不做,或马虎了事,别人就有理由说你的不是了。

以上八点,虽都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倘若我们能够注意做到,对我们处理好宿舍关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小小“蚁穴”也能够将我们良好宿舍关系的“千里之堤”给毁了。

下载既判力维护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既判力维护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论文

    新课程理念是人们对于课程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正确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呢?一、处理好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新课程改......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一、多元解读与阅读导向的关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提倡多元解读,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但是,前提是尊重文本,是“把握大意”,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

    基层工作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基层工作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基层是“千条线下面的一根针”,这根“针”要“缝”好一件“衣服”,前提是捋顺工作关系,如果避重就轻,就会出现厚此薄彼。新形势下的基层工作要求严,标......

    学生干部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学生干部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学生集体中的中坚和支柱,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干部工作也是这样,经......

    项目经理如何处理好各方关系

    项目经理如何处理好各方关系 项目部是项目组织的核心,而项目经理领导着项目部工作。所以项目经理居于整个项目的核心地位,他对整个项目部以及对整个项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效课堂要处理好九个关系

    高效课堂要处理好九个关系一是整体参与和分类推进的关系。 学习推进高效课堂要结合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在整体移植或学习他校经验的同时,必须思考哪些经验是适合我......

    建设经济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文章标题:建设经济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打造“一小时经济圈”既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形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关键,更是实现大城市带农村的破冰之举。我认为,在建......

    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精选五篇)

    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院各级各类人员与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患关系从院内发展到院外,从医生-患者发展到医务人员和患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