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法治的力量晚会观后感
2012法治的力量晚会观后感
云南师范大学哲政学院11法A张应龙
看完《2012法治的力量晚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每天都在高喊着要建设法治社会,但又有几个人能够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来诠释这一伟大创举?做人要有正义感、有责任心、有爱心,这样的道理谁都懂,但又有几个能够做到? 但他们做到了:跨国司法的国家护航——湄公河案专案组;舍身救人的“最美学警”——李博亚;“三农”代言人——毛丰美;“嫣然天使”负责人——李亚鹏;年度致敬媒体——《人民日报》微博;寻亲志愿者(代表)——小梅、吕顺芳、张志伟;刑诉法专家——陈卫东;候鸟守望者(代表)——李锋、张厚义、吕忠民;年度特别贡献——金淑萍(已故)、翟树全、李培斌。
他们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教育程度,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共性——承载了中国的法治进程中的点滴进步,用实际行动推动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彰显法治的力量。
湄公河畔,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死去的同胞,为了信仰的正义,湄公河案专案组跨国追凶,在龙蛇混杂的金三角,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将制造湄公河惨案、盘踞“金三角”地区的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抓捕归案。船行再远,也离不开祖国的目光,一个国家唯有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才能保护中国公民在境外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境内,法学家们也在奋斗着:法学专家陈卫东,用学者的执着与坚守,为法治进步立言著说,《刑事诉讼法》第二次大修,涉及现有法律100多处,修改条款之多、涉及范围之大前所未有,对于这样的成就,陈卫东教授功不可没,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秘密侦查”被写进法律,“羁押人员投诉权力的保障”也在积极推进中,用公开严格的法律程序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
公益律师佟丽华也在努力,他在为儿童福利保护能够尽早实现制度层面的突破而努力,十多年来,佟丽华和他的团队已经对400多个孩子进行过法律援助,而且他和他的团队起草了《儿童福利条例》,对儿童福利保护做了系统性的法律对策,填补了法律对这方面的空白。
基层法律人也在为建设法治社会而努力着,翟树全,扎根基层23年,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没办过一件人情案;李培斌,扎根基层28年,调解了数以千计的民事纠纷,制止了上百次群体性械斗,使50多对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使30多位遭受遗弃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让16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金淑萍(已故),从检29年,埋头基层,恪尽职守,公正执法,亲自参与办理2000多起案件,没有一件错案。他们为建设这座法治大厦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公民也以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为这社会的法治建设努力着,“寻亲志愿者”用他们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公民的志愿精神;“候鸟守望者”以他们的行动来诠释环保,打击不法;“三农”代言人毛丰美用他的行动告诉了大家什么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李亚鹏,欲用民间行动衍生政府行为,让唇腭裂能够纳入国家的大病医保;《人民日报》微博,他以平视、亲民的姿态持续发声,正确引导了网络舆论,推动了有关部门的正确决策。他们的言行所透射出的精神具备强大的昭示意义,影响甚至改变了公众的行为、进而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法治进程。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舍身救人的“最美学警”——90后李博亚,他和我同岁,却做了我不敢做的事,很多时候,扪心自问,如果换成是我,我会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救人吗?不太可能。
所以令我感动。
他说,什么是选择,选择是一个瞬间的决定,无悔也无可悔。他说,作为一名预备警察,我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如果有第二次,我还会跳下去救人。他说,因为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火车轧过去,能保住一条命都可能说是一个奇迹了。
他用他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诠释了90后也可以为法治的建设出一份力。那我呢?我们呢?我作为一个公民,一名预备法律人,一个大学生,我应该怎么做,应该为这个社会做什么,为法治的建设做什么?
很惭愧,这场盛宴还是老师“逼”着我们去看的。作为一个学法之人,崇尚正义、关注法治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现在却要老师以布置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这是法学生的悲哀。
法学专业的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其他专业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法律观点普遍偏差、法律知识水平不行、法治观念淡薄;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正可说明这点。
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其法治意识决定了我国法治大厦的高度,所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教育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正在成熟阶段,对一些事情往往会片面理解,从而容易做出偏激的举动,马加爵犯罪实质上是他受到周围环境不公正的待遇,从而扭曲了他的性格,而他又不会调整心态去适应并正确面对,从而导致了他那悲剧的人生。
所以我认为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使法治的力量得到最大加强。
而大学生自己,则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以建设法治社会为己任,在生活中,尽一个公民的责任和担当,宣传法治。学习中,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律素养。
总体而言,中国的法治社会正在完善,法治的轨道正在延伸,法治的大厦正在稳固。套用晚会一句话,爱心在汇聚,正义在汇聚,夜尽天明,法治的力量正在崛起!
第二篇:法治的力量2010观后感
《法治的力量2010》观后感
在《常用法律案例分析》这门课中,老师平时都是给我们看那些关于《今日说法》、《经济与法》、《庭审现场》、《经济与法辩辩辩》等节目在内的三十多个生动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涉及到《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物权法》、《民法》等法律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其基本原则,最常用知识等内容,自己深有感触。但是在最后一次课中老师把12月4日即第10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大型专题晚会《法治的力量2010--十大法治人物揭晓暨颁奖典礼》贡献给了我们。
在观看这个早已成为具有中央电视台品牌标志的全国性大型盛典过程中,眼角的泪水有好多次无意识的从脸颊滑下,又有好多次感触到不只是《感动中国》中表扬的人物可以感动中国,这个晚会上的获奖者以及其他的候选人物同样可以感动中国的。与此同时,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和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不过法治人物的评选也有标准的,即有推动力、影响力和引领力。十年中因为他(她)们的行动引起了公众对某一个法制领域的特别关注,因为他们的行动,催化了某些法律法规的诞生,从而对整个制度建设和国家法治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她)们在重大新闻事件当中,起到核心作用,体现着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的言行所透射出的精神具备强大的昭示意义,影响甚至改变了公众的行为、进而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他(她)们为公众利益不懈奔波,他们的努力代表着法治社会所需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走向,他们的理念具有预见性,放射出法治的精神与力量,而他们人性的光辉则引领更多的人投身法治与进步的事业。
我一边观看着这个晚会,一边铭记着这些传奇法治人物。我看到了那位节衣缩食,67年里三度为父还债的江西省上饶县诚信老人——郑宜栋,他今年84岁,1942年因家庭遭遇飞来横祸而债台高筑,然而他却把诚信放在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地位,他顽强的毅力和诚实守信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了我。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坚持到底,他虽然是一位极其普通的人,但是就是有这种平凡的人做出了诚信的不平凡的事。可是却有一位姓周的公民声称一张关于虎的照片是自己亲自拍到的,发到了网上后被一个不可小视的英雄群体——广大网民做到了“打虎”。“打虎”网民们经过一点点的搜索和追查,终于完成了“打虎”任务,他们是法治精神与网络时代的结晶。这充分的证明了对于每个人来说诚信是必须的,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才是最基本的。
当然每一位获奖者和他(她)的事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那位两年前自费开办公益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并建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吉林通化志愿者——张宝艳,她是“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办人,目前成员2万余人,已找回走失孩子60多名。还有那位480万个活跃在化解民间纠纷第一线的人民调解员之一,三项重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柏万青;那位十几年来带着他所创立的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向污染受害者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帮助100多起环境污染案件的受害者提起诉讼,以法律人的冷静和理性,步履艰难却意志坚定地推动了中国环境法治的健全与完善的教授——王灿发;那位1997年身患癌症刚做完手术却拿出自己的积蓄,主动承担起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的组建工作,每年办理1000多件法律援助案件、10000多件法律援助事项,并且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了无限的贡献的职业律师——王林;那位本着“错案就要纠正”、“有罪的人必须受到追究”的执法理念,成功办理多起有影响的抗诉案件,特别是经过7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把胥敬祥被错误关押13年一案通过抗诉得以纠正的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蒋汉生;那三位作为海地维和警察部队中的一个群体,代表国家履行国际义务,为了维护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奉献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中国维和警察——钟荐勤、李钦、和志虹;那些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仅打赢了官司,还要回了被拖欠3年的500万元工钱的——500名农民工;还有那位对连续检查到孩子们患有同样肾结石产生怀疑,并以医生的良知和公民的责任,对奶粉质量问题实名向国家质监总局举报,促进了有关部门对奶粉质量标准问题进行规范,在培养和促进现代社会公民责任和意识方面具有典范意义的徐州医生——冯东川。
他们的事迹直到现在我都还难以忘怀,我想我是不会忘记的,因为他们同样能够感动中国,感动全世界。他们既有个人,也有集体,他们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年龄层次,教育程度,他们的故事也呈现出丰富的内容与形态,种种不同的基础上,有着一个基本共性——他们承载了中国的法治进程中的点滴进步,他们用实际行动推动了中国的法治进程。这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有鼓励和推动作用的,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当然无可厚非的是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所以借着对这次晚会观看的感受我也谈谈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怎样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三点: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正因为如此,我当初选择了《常用法律案例分析》这门公选课,也是想更多的了解一下法律知识。我认为人的性格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并未成熟,对一些事情往往会做出偏激的举动,马加爵犯罪实质上是他受到周围环境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结果。而他自己又不会调整心态去适应并正确面对现实、难以排解痛苦,终于有一天在一点小事的刺激下积郁爆发、心理崩溃并铤而走险、报复杀人,铸下弥天大罪。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
当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首先,我们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创新活力,要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己任,全面发展,学习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各个领域中,全方位寻找自身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整体实力。其次,我们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文化基础,要发挥各种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作用,用大学文化整合社会文化,将大学的责任、大学所崇尚的精神以及大学“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渗透到当代中国的文化理想和精神生活中去,丰富和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品质,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和消除腐朽、没落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这次晚会当中的人物以及事迹都将被记录在历史当中,我们是不能够忘怀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些自己认为值得做的,有意义的事情,为创造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光添彩。更重要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自己的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发展付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三篇:力量观后感
《力量》观后感
近日,单位组织观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教学片《力量》,片中沂蒙人民展现了为革命勇于付出的奉献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党在沂蒙山地区深厚的群众基础。正是紧紧依靠群众,坚持与群众团结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山群众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等典型,更有上百万拥军支前的庞大群众队伍。正是人民群众的用生命换来的支持,使得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同时,党和人民军队带给沂蒙群众的是崭新的面貌和作风,他们用实现革命理想报答父老乡亲的厚爱。回想革命时代,只有党和群众相互信任,党深深扎根于群众中,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流血牺牲,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大爱,让人民群众和党一起奉献一切,创造新中国。
沂蒙百姓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深情,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铭记。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目的就是要党员、机关干部继续坚持群众路线,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当中,从群众角度和群众利益出发,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并反思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
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教学片《力量》充分展示了只有坚持和群众在一起,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才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党的群众路线是党执政的核心基础,只有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才能在今天的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不断取得进步。反之,如果脱离了群众,不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在工作中凭主观和少数人利益办事,就会损害群众利益,失去群众的支持,造成工作的被动,甚至是影响党和政府的声誉,失掉民心。中国革命的胜利来源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党的执政来源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党的未来同样来源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党和政府更应该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只有始终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将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纪录片《力量》观后感
纪录片《力量》观后感
《力量》这部纪录片运用真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和亲历者叙述的方式,讲述了沂蒙山区人民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讲述了历史革命中人民与党的血肉之情。
用肩膀搭起解放军过河“桥梁”的伟大沂蒙女性、在革命中“最后一口粮食送前线,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沂蒙人民、可歌可敬的沂蒙六姐妹和沂蒙母亲们……
纪录片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在当事人饱含泪水的述说中,感动的我热泪盈眶。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我们党的军队,在小米加步枪这种装备极为落后的情况下却战胜了军事力量极为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战胜了装备精良、拥有飞机大炮加牛肉罐头的国民党军队。靠的是什么?靠的不是过硬的军事技术,不是先进的军事设备,靠的是军民之间打不断的血肉情。特别是解放战争,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退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用小米喂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用担架抬出来的!靠的是人民群众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精神!正如《力量》中罗东进同志说的,我党不是用60万军队打败了国名党80万军队,而是我党还有百万的人民在支援着我们。
回顾历史,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认清现实。《力量》带给人的不仅仅只是感动,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我们要缅怀先烈,追思英雄,“以史为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纵观共产党成立之初到共和国的建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了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人民群众依然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源泉。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沂蒙山区的人民只是一个缩影,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印证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党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时代在变,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确实有部分党员干部在物欲横流中迷失了方向,在声色犬马中脱离了群众,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北漂小伙儿六次出入公安部门办护照,怀孕四个月孕妇跑20趟办准生证,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党的干部怎样对待群众,是一个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来之不易,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想赢得人民群众的长期拥护,就要充分地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真心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谋利益。时代在变,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必须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群众、深入群众、热忱服务群众,才能够攻坚克难,才能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篇:花《力量》观后感
《力量》观后感
山东博兴乐安实验学校吴恩花
在校领导的认真组织下,我们在学校的录播室,集体观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教学片《力量》。
《力量》充分展示了无穷的群众力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执政的核心基础。我们要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片中所展现出的可歌可泣的沂蒙人民一切为前线,一切为胜利所付出的奉献精神,不屈不饶与日寇斗智斗勇的英勇事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感动,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我们要缅怀先烈,追思英雄,“以史为镜”,时时处处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我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更应该忠于职守,履行职责,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是啊,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就是选择了奉献。每天面对着一群鲜活的生命,叫我们又怎么敢懈怠呢?
三尺讲台,是我无悔的选择,我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为了乐安学校的灿烂明天,让我们守候在那方“黑土地”,用三寸长的“白铧犁”耕耘岁月,让我们的青春在爱的奉献中闪光,争做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