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官荒,无耻的谎言——兼论司法考试与法检系统职业垄断
法官荒,无耻的谎言——兼论司法考试与法检系统职业垄断
法官荒,无耻的谎言——兼论司法考试与法检系统职业垄断作者:吴成智博主按:发于某官方网站的一篇旧文。那几年间深感职业化问题上最高司法机关的表现可疑,后来果不其然,职业化改革开了倒车。这是我批评那种转向趋势的一篇集成文字。以前被非法转载者颇多,今日收入本博客,也算物归旧主。有意思的是,我批评涉及的一篇文章作者伍洲奇先生,后来曾和我联系,吐露了写作和发表中的苦衷。在此表达谢意和敬意!
一、职业化和“法官荒”的两种呼声200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法官职业化的一系列部署和规划,指出精减人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法官定额,是将真正符合条件的审判人员确定为法官,现有的法官中一些不合格者将被淘汰。”(记者王炽《中国将精简法官人数,推行法官职业化》)应该说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庞大的法官数量是职业化建设的重大阻碍,至少在2002年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是决心解决或者决心争取解决这一尾大不掉的问题的。但这个决心显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到了2004年,《人民法院报》为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部署,策划组织了一个“边疆法院基层建设司法调查”,却将质疑的矛头指向了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由于迈不过司法考试这道门槛,许多地方的基层法院面临着法官断层、人才流失的严重困境。”(记者刘岚《关于司法考试,我们有话要说》)于是,在重压之下,司法考试的通过率逐年提高。虽然六届司法考试已经累计了相当数量的法律职业候选队伍,但是还不够,最近《法制日报》又组织了一个“中国西部法院法官荒调查”,再一次敲响了所谓“法官荒”的鼓点。
二、真的存在“法官荒”么?司法考试教材司法考试真的是“法官荒”的罪魁祸首,或者说,真的存在“法官荒”问题么? 2007年7月底《法制周报》发表了伍洲奇、黄玉婷的文章《中国基层司法体系出现“人才荒”》①(以下引用时简称《荒》文),我且先拿这篇比较典型的文章进行一些分析。《荒》文认为,司法考试“导致了基层司法系统人才青黄不接,‘新鲜血液’的输送出现严重‘循环障碍’”。其论据之一,衡阳市某区法院立案庭负责人的谈话:“我们区,包括公、检、法、司在内的整个司法系统,五年来仅两人通过司法考试。”还有一个论据是,对书记员通过司法考试的“鼓励措施难奏效”。系统内部通过人员少,就是人才断档,这种分析和议论让人匪夷所思:难道法官这个职业,是只有法院内部人员——或者扩大一些,是只有司法系统的现有人员——才可以从事的职业?司法考试是统一的国家考试,参考者并不限于“司法系统”,衡阳市某区也罢,湖南省也罢,“司法系统”的参考人员只是一部分,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内出现的问题,归咎于统一的司法考试,甚至进行“中国基层司法体系”这么大范围的推论,实在有点以偏概全。司法考试的统一性要求我们必须把选择法官、检察官的目光投向社会,而不是盯在法检系统内部。司考易http:司法考试资料司法考试论坛
其实《荒》文的论调并不新鲜。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来自于广东省检察系统的赵菊花代表也批评司法考试试题太难不符合国情,“直接导致了目前已经在一些地方出现的法官、检察官的断层”(大洋网讯,记者陈剑报道)。2005年9月前后《南方周末》发表了记者曹勇的文章《“法官荒”何解?》,引用的事例来也来自于湖南。但2006年2月底湖南招录法院检工作人员时,其报考条件却令人咂舌,英语占笔试成绩20%,年龄要求30周岁以下。一般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也就是35周岁以下,湖南对硕士以上学位或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才放宽到35周岁以下。不知道所谓“法官荒”严重的湖南,为何设置如此苛刻的招考条件?模样更像惟恐报名者挤断了门槛似的。讨论中国法官问题时,千万不可忘记20多万在职法官的庞大基数。抛开极少数边远地区,中国绝大多数法院根本不存在什么“法官荒”,相反是法官“人满为患”。问题在于很多根本不在审判岗位的人占据着法官编制,加上系统内更为庞大的职工总数,严重制约着有资格的新人进入。
三、法检系统的职业垄断②我们一般认为,国家司法考试标志着法官职业化进程的开启,是司法改革中的一座里程碑。2001年修订《法官法》确立司法考试制度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们是相信此举能改变法官业务素质不高之状况的。但鉴于新、旧《法官法》的学历标准都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所以所谓高标准、严要求历来对在职的法官们并无太大影响。在职法官晋升时照样晋升,提拔时照样提拔,不管学历、能力高低,总有政策之手进行“过渡”。司法考试所能解决的只是一个门槛问题,而只针对门槛不涉及门槛内的改革,对在职法官们而言不啻是一种变相的垄断保护。从理论上讲,法官的素质应当高于检察官和律师,统一的司法考试只是将三者放在同一层面上考察。在统一的司法考试确立之后,着眼点应该是打破落后的职业垄断,改革僵化的人事体制,否则,司法考试的难度越大,进入法官队伍的门槛越高,对在职法官们的职业垄断保护得越有效。关于职业化,检察机关继法院之后也有了相同的提法,就如《检察官法》和《法官法》的条文用语都极相类似一样,面临的情形也如出一辙。职业垄断加上人事壁垒,社会人员通向法官、检察官的大门基本上关闭着,大量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者主动或者被动地走向律师职业,或者走向非法律职业。面对法检系统落后的职业垄断,很少有内部的批评声音出现;面对司法考试,来自法检系统的置疑却甚嚣尘上。虽然司法考试的通过率逐年攀升,但法官、检察官断层的呼声也逐年攀升。律师资格从1986年开考,难度一年甚于一年,律师业从来没有出现断层反而更加欣欣向荣,到了应该比律师要求更高的法官、检察官这里,却好像只有饮鸩止渴的降低标准一条路了。
四、向社会遴选法官《荒》文开篇就说“司法考试通过率低,司法人才青黄不接”,但其引用的“每年通过率仅10%左右”,首先就是不准确的,除首次司法考试外,往届通过率皆在10%以上,2005年接近15%,2006年、2007年虽成为秘密,但很明显秘而不宣的原因就是为了回避社会对高通过率的批评。《荒》文说“参加司法考试的人数像滚雪球一样持续上升”,岂不知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数才像滚雪球一样持续上升,前5届司法考试全国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者已有10多万人,我们从其中筛选了多少法官?加上第6届司法考试,通过者已在15万到20万人之间,我们准备从其中筛选多少法官?法院不是法院人的法院,法官职业也不只是法院人从事的职业。越过系统内部而着眼于社会时,我们会发现,挑选的余地不是太窄而是太宽。我们今天谈论司法改革的成果,还多是一些诸如法袍、法槌之类涉及司法礼仪和程式方面的东西,触及实质的大概也就是一项国家司法考试了。司法考试有不足,但其不足之处不在考试难度和通过率方面,相反司法考试如果失去了这些门槛作用,本身会变得没有意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检察官队伍,是设立统一司法考试的出发点;面向社会遴选法官、检察官,是设立统一司法考试的落脚点。过去的法官队伍,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专业化,相反呈现出一片泛职业化的特点。我们不断地扩充队伍,又不断地将审判一线的法官转移到名不副实的非审判岗位上,造成法官队伍总量臃肿不堪、审判一线又后继乏人的恶性循环局面。根据比较保守的统计,目前的法官队伍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与审判无关,我们的某些决策者既不考虑如何清理不合格的法官出列,又不考虑如何让不在审判岗位的法官归位,仅仅一个法官遴选办法六年时间了不能出台,却回避问题的实质,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降低司法考试的门槛。长此以往,法官队伍将陷在整体业务素质低下的泥坑里不能自拔,司法改革将陷在恶性循环的怪圈里永无出路。司考易http:司法考试资料司法考试论坛
第二篇:司法考试与法检系统职业垄断
司法考试与法检系统职业垄断
法官荒,无耻的谎言——兼论司法考试与法检系统职业垄断作者:吴成智博主按:发于某官方网站的一篇旧文。那几年间深感职业化问题上最高司法机关的表现可疑,后来果不其然,职业化改革开了倒车。这是我批评那种转向趋势的一篇集成文字。以前被非法转载者颇多,今日收入本博客,也算物归旧主。有意思的是,我批评涉及的一篇文章作者 伍洲奇先生,后来曾和我联系,吐露了写作和发表中的苦衷。在此表达谢意和敬意!
一、职业化和“法官荒” 的两种呼声 http:200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法官职业化的一系列部署和规划,指出精减人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法官定额,是将真正符合 条件的审判人员确定为法官,现有的法官中一些不合格者将被淘汰。”(记者王炽《中国将精简法官人数,推行法官职业化》)应该说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庞大的法官数量是职业化建设的重大阻碍,至少在2002年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是决心解决或者决心争取解决这一尾大不掉的问题的。但这个决心显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到了2004年,《人民法院报》为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部署,策划组织了一个“边疆法院基层建设司法调查”,却将质疑的矛头指向了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由于迈不过司法考 试这道门槛,许多地方的基层法院面临着法官断层、人才流失的严重困境。”(记者刘岚《关于司法考试,我们有话要说》)于是,在重压之下,司法考试的通过率逐年提高。虽然六届司法考试已经累计了相当数量的法律职业候选队伍,但是还不够,最近《法制日报》又组织了一个“中国西部法院法官荒调查”,再一次敲响了所谓 “法官荒”的鼓点。
二、真的存在“法官荒”么?司法考试教材司法考试真的是“法官荒”的罪魁祸首,或者说,真的存在“法官荒”问题么? 2007年7月底《法制周报》发表了伍洲奇、黄玉婷的文章《中国基层司法体系出现“人才荒”》①(以下引用时简称《荒》文),我且先拿这篇比较典型的文章进行一些分析。《荒》 文认为,司法考试“导致了基层司法系统人才青黄不接,‘新鲜血液’的输送出现严重‘循环障碍’”。其论据之一,衡阳市某区法院立案庭负责人的谈话:“我们 区,包括公、检、法、司在内的整个司法系统,五年来仅两人通过司法考试。”还有一个论据是,对书记员通过司法考试的“鼓励措施难奏效”。系统内部通过人员 少,就是人才断档,这种分析和议论让人匪夷所思:难道法官这个职业,是只有法院内部人员——或者扩大一些,是只有司法系统的现有人员——才可以从事的职 业?司 法考试是统一的国家考试,参考者并不限于“司法系统”,衡阳市某区也罢,湖南省也罢,“司法系统”的参考人员只是一部分,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内出现的问题,归咎于统一的司法考试,甚至进行“中国基层司法体 系”这么大范围的推论,实在有点以偏概全。司法考试的统一性要求我们必须把选择法官、检察官的目光投向社会,而不是盯在法检系统内部。其实《荒》文的论调并不新鲜。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来自于广东省检察系统的赵菊花代表也批评司法考试试题太难不符合国情,“直接导致了目前已经在一些地方出现的法官、检察官的断层”(大洋网讯,记者陈剑报道)。2005年9月前后《南方周末》发表了记者曹勇的文章《“法官荒”何解?》,引用的事例来也来自于湖南。但2006年2月底湖南招录法院检工作人员时,其报考条件却令人咂舌,英语占笔试成绩20%,年龄要求30周岁以下。一般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也就是35周岁以下,湖南对硕士以上学位或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才放宽到35周岁以下。不知道所谓“法官荒”严重的湖南,为何设置如此苛刻的招考条件?模样更像惟恐报名者挤断了门槛似的。讨论中国法官问题时,千万不可忘记20多万在职法官的庞大基数。抛开极少数边远地区,中国绝大多数法院根本不存在什么“法官荒”,相反是法官“人满为患”。问题在于很多根本不在审判岗位的人占据着法官编制,加上系统内更为庞大的职工总数,严重制约着有资格的新人进入。
三、法检系统的职业垄断 ②我们一般认为,国家司法
考试标志着法官职业化进程的开启,是司法改革中的一座里程碑。2001年 修订《法官法》确立司法考试制度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们是相信此举能改变法官业务素质不高之状况的。但鉴于新、旧《法官法》的学历标准都是“老人老办 法、新人新政策”,所以所谓高标准、严要求历来对在职的法官们并无太大影响。在职法官晋升时照样晋升,提拔时照样提拔,不管学历、能力高低,总有政策之手 进行“过渡”。司 法考试所能解决的只是一个门槛问题,而只针对门槛不涉及门槛内的改革,对在职法官们而言不啻是一种变相的垄断保护。从理论上讲,法官的素质应当高于检察官 和律师,统一的司法考试只是将三者放在同一层面上考察。在统一的司法考试确立之后,着眼点应该是打破落后的职业垄断,改革僵化的人事体制,否则,司法考试 的难度越大,进入法官队伍的门槛越高,对在职法官们的职业垄断保护得越有效。关 于职业化,检察机关继法院之后也有了相同的提法,就如《检察官法》和《法官法》的条文用语都极相类似一样,面临的情形也如出一辙。职业垄断加上人事壁垒,社会人员通向法官、检察官的大门基本上关闭着,大量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者主动或者被动地走向律师职业,或者走向非法律职业。面对法检系统落后的职业垄断,很少有内部的批评声音出现;面对司法考试,来自法检系统的置疑却甚嚣尘上。虽然司法考试的通过率逐年攀升,但法官、检察官断层的呼声也逐年攀升。律师资格从1986年开考,难度一年甚于一年,律师业从来没有出现断层反而更加欣欣向荣,到了应该比律师要求更高的法官、检察官这里,却好像只有饮鸩止渴的降低标准一条路了。http:
四、向社会遴选法官《荒》文开篇就说“司法考试通过率低,司法人才青黄不接”,但其引用的“每年通过率仅10%左右”,首先就是不准确的,除首次司法考试外,往届通过率皆在10%以上,2005年接近15%,2006年、2007年虽成为秘密,但很明显秘而不宣的原因就是为了回避社会对高通过率的批评。《荒》文说“参加司法考试的人数像滚雪球一样持续上升”,岂不知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数才像滚雪球一样持续上升,前5届司法考试全国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者已有10多万人,我们从其中筛选了多少法官?加上第6届司法考试,通过者已在15万到20万人之间,我们准备从其中筛选多少法官?法院不是法院人的法院,法官职业也不只是法院人从事的职业。越过系统内部而着眼于社会时,我们会发现,挑选的余地不是太窄而是太宽。我 们今天谈论司法改革的成果,还多是一些诸如法袍、法槌之类涉及司法礼仪和程式方面的东西,触及实质的大概也就是一项国家司法考试了。司法考试有不足,但其 不足之处不在考试难度和通过率方面,相反司法考试如果失去了这些门槛作用,本身会变得没有意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检察官队伍,是设立统一司法考试的 出发点;面向社会遴选法官、检察官,是设立统一司法考试的落脚点。过 去的法官队伍,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专业化,相反呈现出一片泛职业化的特点。我们不断地扩充队伍,又不断地将审判一线的法官转移到名不副实的非审判岗位 上,造成法官队伍总量臃肿不堪、审判一线又后继乏人的恶性循环局面。根据比较保守的统计,目前的法官队伍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与审判无关,我们的某些决策者既 不考虑如何清理不合格的法官出列,又不考虑如何让不在审判岗位的法官归位,仅仅一个法官遴选办法六年时间了不能出台,却回避问题的实质,一而再、再而三地 要求降低司法考试的门槛。长此以往,法官队伍将陷在整体业务素质低下的泥坑里不能自拔,司法改革将陷在恶性循环的怪圈里永无出路。抛弃谎言,直面现实!国家司法考试向社会遴选法官,为了司法的未来,为了宪政的未来。更多司法考试和司法考试教材相关内容浏览和让你司法考试过的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