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统一”的万能【参考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统一”的万能模板
【参考模板一】
【定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线和灵魂,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关键。“三者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既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坚持“三者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才能浑然一体,从而具有生命力和强大活力。)
【说联系】A 和B 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A 对B 有重大的影响,B 对A 有指导作用。同样,B 对A 有独立的反作用,A 对B 有保障作用。因此,A 的水平的好坏决定了B 的发展的好坏。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个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A 有影响,从而影响了B 的发展。
【抄材料】(略)
【喊口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或者三个统一)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如提高A„„;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如实现B„„;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如保障A„„;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如推动B„„;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连接A 和B 的重要指导力!
第二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一]2007-02-16 10:37:19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和自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我认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十分重要。在当前的形势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司法机关和全体干警只有深刻领会了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实质,加强学习,并自觉地将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养成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
审时度势,在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把握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大局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司法行政只有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司法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确保在司法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才能提高司法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开展好这次教育活动,对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政法
队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明确了五个理念的内涵。
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党的领导。
三、明确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使我明确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树立了清廉从政的意识、严格依法办事的意识、执法为民的意识、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以我局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荣辱观”教育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的观念意识是否有悖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执法上的行为、做法是否违背了公正、规范、文明执法的要求。
第三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测试题(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测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1、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实现(C)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确保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A 宪法B 宪法、法律、法规C 宪法和法律D 法律
2、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C)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的科学结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
A 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工B 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C 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
3、中国共产党(B)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
A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B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D 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为政以德”所反映的“以德治国”理念,是我国古代(A)的经典部分,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
5、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C)。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B 实现宪法和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C 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
D 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依据
6、(D)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A 安定和有序B 公平和正义C 诚信和友爱D 民主和法治
7、(B)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A 诚信友爱B 民主法治C 公平正义D 安定有序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C)。
A 国家机关在维护宪法权威方面负有法定义务
B 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
C 法律的权威完全在于立法中是否体现了人民意志
D 法律对人的社会生活具有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9、(A)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A 职权由法定B 有权必有责C 用权受监督D 违法受追究
10、(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A 依法治国B 党的领导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
11、(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A 服务大局B 党的领导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
12、(D)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A 依法治国B 党的领导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
13、(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石和精神支柱,也是衡量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
A 依法治国B 公平正义C 执法为民D 党的领导
14、(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A 服务大局B 党的领导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
15、(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A 依法治国B 党的领导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
16、(D)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二是被法律赋予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尽责、不作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 用权受监督B 违法受追究C 职权由法定D 有权必有责
17、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如果普通人违法犯罪是污染了水流的话,那么,执法者违法犯罪就是污染了水源。”因此要建立(D)机制,以清洁“水源”。
A 职权由法定B 有权必有责期C 用权受监督D 违法受追究
18、(C)是一切法治社会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必然要求。
A 职权由法定B 有权必有责C 用权受监督D 违法受追究
19、(B)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A 司法独立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D 严格依法办事
20、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所以,作为人民的公仆,执法人员必须做到(D)。
A 勤奋敬业B 勤政为民C 文明执法D 清正廉洁
21、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C)。
A 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接近
B 每个人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C 社会成员能依法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法律保护
D 人们享有的权利与所承担的责任相一致
22、“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这一法律谚语恰当地表明了(A)对于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A 执法效率B 执法质量C 执法程序D 执法公正
23、“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
(D)的重要价值所在。
A 实体公正B 司法公正C 时间效率D 程序公正
24、“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做合格的人民公仆。”这句话是(A)说的。
A 胡锦涛同志B 江泽民同志C 毛泽东同志D 邓小平同志
25、(C)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执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执法机关执法为民的外在体现。
A 勤政守法B 甘当公仆C 文明执法D 清正廉洁
26、在法治北仑建设中,我区要依法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B)。
A 政府诚信体系B 行政决策机制
C 行政审批制度D 行政管理制度
27、在法治北仑建设中,我区要加快建设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C)。
A 社会福利制度B 法律保障制度
C 社会信用制度D 社会管理制度
28、某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某部委制定的规章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在此情形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规定,下列中正确的办法是(D)。
A 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B 由全国人大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部门规章
C 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
D 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在该地适用部门规章
2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 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B 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C 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D 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30、对违法犯罪人,在依法惩处时还要保护其法定的诉讼权利和其他法定权利,这是由(C)所决定的。
A 惩处违法犯罪的偶然性与保障人权的必然性相统一
B 惩处违法犯罪的严肃性与保障人权的真实性相统一
C 惩处违法犯罪的合法性与保障人权的公平性相统一
31、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D)。
A 立法和守法上的平等B 立法、司法和守法上的平等
C 立法和司法上的平等D 司法和守法上的平等
3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 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是法律的下位法
B 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根据
C 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与行政法规有同等效力
D 法律、法规、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3、执法者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是对其能否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考验。下列对自由裁量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
A 自由裁量权是无一定之规的权力
B 自由裁量权不是无拘无束的权力
C 自由裁量权是要受到监督的权力
D 自由裁量权是有一定的斟酌决定权的权力
34、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下列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
A 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
B 每日按罚款数额的5%加收罚款
C 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D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一]
文章标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一]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和自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我认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十分重要。在当前的形势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司法机关和全体干警只有深刻领会了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实质,加强学习,并自觉地将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养成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把握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大局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司法行政只有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司法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确保在司法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才能提高司法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开展好这次教育活动,对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政法队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明确了五个理念的内涵。
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党的领导。
三、明确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使我明确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树立了清廉从政的意识、严格依法办事的意识、执法为民的意识、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以我局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荣辱观”教育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的观念意识是否有悖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执法上的行为、做法是否违背了公正、规范、文明执法的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一]。
第五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一
认真学习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民法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命题,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人民法院只有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人民司法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确保在司法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才能提高法院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人民法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人民法官的头脑,保证人民法院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要密切联系法院队伍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教育广大法官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防止西方法治理念的负面影响,清除极左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在思想上真正搞清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
从当前人民法院工作的实际来看,还存在一些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司法为民的宗旨观念淡薄,特权思想较为严重。少数司法人员以管人者自居,“以法治民”思想严重,高高在上,在司法过程中要求服务对象为司法活动提出种种条件,满足司法机关和人员的工作需求,一味强调服务对象的对其服从服务,造成了司法活动中主仆地位颠倒。二是司法效率不高,审判质量较差。少数审判人员不负责任,办事拖拉,造成少数案件久拖不决,久执不结,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有的审判人员不注重学习,专业素质较差,导致案件经常出现差错。三是服务大局意识不强,办案的社会效果不够好。有的办案人员就案办案,或偏离了法治的轨道,或忽视了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没有很好地考虑群众的诉求,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办案社会效果不佳。四是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的执法观,损害了法制的统一。由于司法机关现行的人、财、物管理体制受制于地方,有的司法机关往往以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为重,在涉及重大经济利益的案件中争取管辖权,对一些执法难度大、无经济利益的案件又相互推诿,或者为“保护”本地企业及本系统部门不顾司法公正,偏袒一方当事人。五是执法不廉、司法不公的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审判人员办关系案、人情案,对当事人吃、拿、卡、要,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形象。
上述问题的存在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不同,但根源还是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科学的执法观,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司法人员的执法思想、执法观念产生混乱,执法工作出现偏差,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制约和阻滞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司法实践、推动司法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人民法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作用,在结合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下工夫,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思想作风整顿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同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结合起来,使广大法官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紧密联系思想作风整顿活动的实际,牢牢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规范体系;要紧密联系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实际,确保人民法院改革向纵深推进,突破长期影响和制约法院工作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和保障性困扰;要紧密联系法院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及时解决人民群众通过诉讼途径表达的利益诉求,最大程度地维护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具体而言,我们在司法活动中要始终做到“五个坚持”。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