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经》选读(B4纸)
《诗经》选读 刘洪生 选编
【桃夭】[1](周南)桃之夭夭[2],灼灼其华[3]。之子于归[4],宜其室家[5]。桃之夭夭,有蕡其实[6]。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7]。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释】
[1]这是一篇祝贺女子出嫁的轻快活泼的短诗。诗人热情地赞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2]夭夭(yāoyāo),少壮的样子。
[3]灼灼(zhuózhuó),花盛的样子,形容桃花火一般地红艳。华,同花。
[4]之,这,指示代词。子,指女子。于,动词词头。归,出嫁。后世就用“于归”指出嫁。[5]能使她的家庭和顺。宜,和顺,用如动词,使动用法。室家,家庭。
[6]有,形容词词头。蕡(fén),果实多的样子。实,果实。
[7]蓁蓁(zhēnzhēn),树叶繁盛的样子。
【木瓜】[1](卫风)
投我以木瓜[2],报之以琼琚[3]。匪报也,永以为好也[4]。
投我以木桃[5],报之以琼瑶[6]。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7],报之以琼玖[8]。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释】
[1]这篇诗写情人互相赠送东西以表爱情。[2]投,扔,这里作送给解。木瓜,果类,形椭圆。[3]琼(qiónɡ),美玉。琚(jū),佩玉的一种。琼琚,美丽的佩玉。[4]好,爱。
[5]木桃,就是桃。[6]瑶,美玉。
[7]木李,就是李子。[8]玖(jiǔ),黑色的玉。
【采葛】(王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注释】
采葛cǎi ɡé《诗·王风》篇名。《诗·王风·采葛序》谓“《采葛》,惧谗也”。后世因用为畏惧或避免谗言的典故。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一:“避谗犹采葛,忘情遂食薇。”又诗中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之句,故亦用为怀人的典故。明·何景明《将雪有怀》诗:“已动寻梅兴,空成采葛诗。”
【君子于役】[1](王风)
君子于役[2],不知其期[3]。曷至哉[4]? 鸡栖于埘[5],日之夕矣[6],羊牛下来[7]。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8]!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9]。曷其有佸[10]? 鸡栖于桀[11],日之夕矣,羊牛下括[12]。君子于役,苟无饥渴[13]!【注释】
[1]这篇诗写妻子思念在远方长期服役没有归期的丈夫。
[2]君子,这里指丈夫。于,动词词头。役,服
186557614.doc
劳役或兵役。
[3]期,指服役的期限。
[4]什么时候回到家来呢?曷,等於说何时。[5]埘(shí),凿墙做成的鸡窝。[6]之,主谓之间的介词。[7]下来,指从高处回来。[8]如之何,等於说“怎么”。勿思,不想念。[9]不计日子,不计月份。日、月,都用如动词。[10]有,通又。佸(huó),聚会。有佸,再会。[11]桀,木樁。[12]括,至。
[13]苟,尚(依王引之说,见《经传释词》),表示希望。希望丈夫在外免於饥渴。
【子衿】(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2]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3]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4]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释】
[1]子: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衿:衣领。或谓佩玉的带子。悠悠:忧思貌。
[2]宁不:犹何不。嗣音:传音讯。嗣:《释文》引《韩诗》作“贻”,寄也。“音”谓信息。[3]佩:指佩玉的绶带。
[4]挑、达:往来貌。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
【出其东门】(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1]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2]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1]蔓草màncǎo生有长茎能缠绕攀缘的杂草。泛指蔓生的野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郑玄笺:呦呦鹿鸣,食野之芩。[6]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缟衣茹藘,聊可与娱。[3] 【注释】
[1]缟:ɡǎo,素白绢。綦:(qí),暗绿色。缟衣綦巾(縞衣綦巾)yīqíjīn白绢上衣与浅绿色围裙。古时女子所服。“缟衣綦巾,聊乐我员。”毛传:“缟衣,白色男服也;綦巾,苍艾色女服也。”马瑞辰通释:“今按毛传以缟衣为男服于经义未协,缟衣亦未嫁女所服也。”高亨注:“缟,白绢,綦巾,浅绿色围裙。”清钱谦益《嫁女词》之四:“缟衣与綦巾,理我嫁时衣。”
[2]闉闍:yīn dū,古代城门外瓮城的重门。“出其闉阇,有女如荼。”毛传:“闉,曲城也。阇,城台也。”马瑞辰通释:“阇为台门之制,上有台则下必有门,有重门则必有曲城,二者相因。“出其闉阇”谓出此曲城重门。”后泛指城门或城楼。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玄宗亲御闉阇,临视诛讨。”明张煌言《闽南行》诗:“回首百雉蚤悬灯,照耀闉阇光为赤。”清恽敬《祭张皋文文》:“送予闉阇,顿轭而语,谁知死别,成此终古。”汉郑玄笺:“阇读当如彼都人士之都,谓国外曲城之中市里也。”后人据此以“闉阇”指城市街里。[3]藘:(lǘ),茹藘:茜草
【野有蔓草】(郑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1]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2]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3]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4] 【注释】 “零,落也。”漙:(tuán),形容露水多。[2]“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毛传:“清扬,眉目之间婉然美也。” [3]瀼:(ránɡ),形容露水多。毛传:“瀼瀼,露蕃貌。” [4]臧:(zānɡ),好,善。
【鹤鸣】(诗经·小雅)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1]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宅萚。[2]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3]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注释】
[1]九皋:皋,沼泽。九皋,九折之泽。[2]萚(tuò):草木脱落的皮叶。一说木名。[3]它山:一说山名。错:石也,可以琢玉。一说锋利。
[4]榖:木名。楮树;构树,皮可制纸。
【鹿鸣】(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2]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3]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4]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5]
186557614.doc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7]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8] 【注释】
[1]呦呦(yōu):鹿鸣声。苹:皤蒿,俗名艾蒿。一说萍。
[2]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3]示我周行:指我路途。[4]视:示也。民:奴隶。一说自由民。恌(tiāo):佻,偷。
[5]燕:一说通宴。式:发语词。敖:游逛。[6]芩(qín):蒿类植物。[7]湛(zhàn):过度逸乐。[8]燕:安也。
【我行其野】(诗经·小雅)我行其野,蔽芾其樗。[1] 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2]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3] 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我行其野,言采其葍。[4] 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5] 【注释】
[1]樗chū臭椿。
[2]畜:养。一说好。[3]蓫(zhú):草名。羊蹄菜。[4]葍(fú):一种多年生的蔓草,又名小旋花。地下茎可食。
[5]成:即诚。祗:适。
第二篇:《诗经》选读
第二课时 《诗经》选读
教学目标 :
1.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手法;
2.通过学习《式微》、《黍离》,体会《诗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诗经》的基本常识;
2.诗中情感的体会与艺术手法的运用;
3.把握诵读要领,掌握背诵技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在水一方”“知我者谓我心忧”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出自哪里呢?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
二、了解《诗经》概况:
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常识,然后同桌讨论,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诗经。
明确: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成书于春秋中期,本名为《诗》,又因其篇目为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汉朝被奉为儒家经典《诗经》
3.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4.句式上: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5.《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三、关于《式微》和《黍离》的理解
1.【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
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已经日暮已经日暮,为啥不让回家住?若不
是为你的缘故,怎么会身披露水之苦!已经日暮已经日暮,为啥不让回家住?若不是为了你这人,怎么会泥巴滚满一身!
【注释】
(1)式:作语助,无义。
(2)微:昧,黄昏。诗经里面的话,字面的意思是,天就要黑;但可引申为:原指王室的衰微,现多指衰落,渐变的无足轻重也。
【赏析】这是一首苦于劳役者的怨歌。诗中描写服役者从早到晚在风露泥泞中艰难劳作的情景,强烈的表达了劳动人民对于统治者压迫奴役的憎恨。此诗短小精炼,全诗节奏短促而语调急迫;设问的妙用使诗歌婉转有致,引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式微”一词后来渐渐衍变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如孟浩然的“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2.【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一种农作物,即黄米。
(2)离离:密密麻麻成行排列的样子。
(3)稷:俗称谷子,也就是小米。
(4)靡靡:迟疑缓慢的样子。
(5)摇摇:心中苦闷无处诉说。
(6)噎:堵塞,不能喘息。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
造成的呢?
【赏析】《黍离》表达的是家国残破的伤感。诗人走过曾经的家园,看那成行的黍稷,心中升起无限的酸楚。谁能理解自己心中的苦痛?昔日的繁华已成旧梦,内心的伤痛无从消逝。从“摇摇”苦闷到恍惚如“醉”,甚至无法呼吸,回环复沓,一唱三叹,把家园之恨表达的万分沉痛。后世用“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的悲痛,典出于此。
四、知识链接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间乐歌,共160篇。“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共150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五、作业
1.学会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从学过的诗歌中找出这些表现手法的语句,并体会其不同。
2.“式微”和“黍离之悲”现在已成为固定词语,弄懂它们的意思并会运用。
第三篇:3 《诗经》选读
第二章
《诗经》 五经之首——《诗经》
一、《诗经》概述
1.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类内容(风:是带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乐歌,分为十五国风;雅:是朝廷正声,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有的舞曲歌辞);赋(平铺直叙述,相当于今天的排比)、比(就是打比方)、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思想情感,相当于象征手法)则是指《诗经》所用的创作原则与方法。
2.内容: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
3.意义: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4.艺术风格:朴素优美。体例分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②雅。即朝廷之乐,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诗经·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三、解詞
1、關關:《毛傳》:“關關,和聲也。”擬聲詞,即雎鳩雌雄求偶時相和的鳴聲。比,興。
2、雎鳩:《詩集傳》:“雎鳩,小鳥,狀類鳧鷖,今江淮間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游而不相狎。”朱熹《集传》云:“雎鸠,水鸟也。状类凫鹥,今江淮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
3、窈窕:《方言》:“秦晉之間,美心爲窈,美狀爲窕。”
4、君子:
1、人君。
2、貴族男子。
3、有才德的人。《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禮記·曲禮》:“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5、參差荇菜:喻容貌德行不等的淑女。
6、左右流之:喻君子在精心選擇配偶。
7、琴瑟:喻男女和諧。
8、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9、悠:忧思的样子。
第一篇《关雎》 第二篇《葛覃》,写女子归宁。
第三篇《卷耳》,写丈夫远役,妻子思念。
第五篇《螽斯》,祝贺人多生子女。
第六篇《桃夭》,贺人新婚。【讨论】——本诗主旨 A、爱情
B、后妃之德(毛诗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诗经》的艺术特色:
1、四言句式
2、复沓章法
3、双声叠韵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诗经·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朦胧意境——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的意象表达 A、秋景:凄清朦胧
B、意象:渴望而不可及,追求无止尽
2)“伊人”形象的象征意义 【讨论】 “伊人”何指? A 恋人
B 贤人(《毛诗》、《郑笺》)C 普遍的生命体验:执着追求精神的形象表达 1)比兴手法 2)重章叠句 3)曲笔
【综上】 构成多义性、象征性和朦胧美 【小结】《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读。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诗•蒹》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比较《关雎》和《蒹葭》。《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注:剧,嬉戏。
床,井上围栏。
写作背景:《氓》是春秋时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涧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李报桃,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卫风·氓》表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鲜明的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全诗六章,以“我”(女主人公)的口吻叙述,采用对比写法。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結構:戀愛→婚變→決絕
1、首章:求婚、許婚(賦)
2、次章:相思、成婚(賦)
3、三章:勸誡女子勿癡情(比興)
4、四章:控訴男子太絕情(比興)
5、五章:補敘婚後之苦楚(賦)
6、六章:幸福與痛苦的今昔對比(賦比興)注释译文和简析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
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
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订了秋天好日期。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
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珠滚过腮。
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
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
追叙恋爱生活。姑娘既痴情,又温柔,充满幸福的憧憬。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
斑鸠儿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
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
男人们沉溺于爱情,说甩马上甩;
女人们沉溺于爱情,摆也摆不开。
总说自己的生活教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使用了“兴”的手法。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
打我嫁到你家去,三年挨穷没怨言。
一条淇水莽洋洋的水,车儿过河湿了半截帷。
做媳妇的哪有半点错,男子汉儿口是心又非。
十个男子九个行不正,朝三暮四哪儿有个准。
概说自己的不平遭遇。“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使用了“兴”的手法。三年媳妇说短也不短,一家活儿一个人来担。
起早睡迟辛苦千千万,朝朝日日数也数不完。
一家生活渐渐兜得转,把我折腾越来越凶残。
亲弟亲哥哪晓我的事,见我回家偏是笑得欢。
前思后想泪向肚里咽,自个儿伤心不用谁来怜。
细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痛苦。3---5章追叙婚后的不幸生活。其中的3、4两章采用了“兴”的手法,与后文诗意相连,含有隐喻。当初说过和你过到老,这样到老那才真够冤,淇水虽宽总有它的岸,漯河虽阔也有它的边。
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儿有愁烦。
当年你许愿多诚恳,从未想过你会违反。
你违背这誓言想都不想,只好跟你了结了吧!
写她决心与他决裂,表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衬男子的反复无
常。
棄婦遭棄的原因
1、士之變心說:“士貳其行”,“二三其德”
2、社會道德說:“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3、社會制度說:从“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貧富變化引發婚姻危機)
4、年老色衰說:“三歲爲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勤劳、温柔、坚强,对爱情与幸福有热烈追求,最终无辜、无奈被损害、被遗弃的妇女形象。
诗中女主人公无可告示、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和决绝的心志,令人深为感动。诗题分析
1、刺时说——刺淫佚
《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背弃。或乃困而自悔,丧其配偶,故序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佚也。(唐·孔颖达《毛诗正义)
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宋·朱熹《诗集传》)
2、弃妇说
《氓》,为弃妇作也。„„女殆痴于情焉者耳。故其自叹,则以桑之荣落喻色之盛衰,以见氓之所重在色不在情。已又未免为情所累,以至一误再误,至于不可说。转欲援情以自戒,则其情愈可矜已。李白诗云:“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日好!”况所事者又蚩蚩氓乎!„„此女始终总为情误,固非私奔失节者比。(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1、美=善
伍举:“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2、孔子:
A、以善为前提: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B、美与善区别开来,“尽善”才是根本。“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1、质朴
首先,我们来看《诗经》爱情诗质朴的特征。如《木瓜》一诗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之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直率和热烈
《诗经》爱情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直率的表现方法,如《召南》中的《 有梅》
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 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3、大胆
与直率、热烈相联系, 《诗经》,或者严格说来,十五国风爱情诗的重要特征是大胆。大胆是和勇气联系在一起的,它的根本基调是真情。如《鄘风》中的《柏舟》
《 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髡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4、真情基调和自然而然
真情,是《诗经》爱情诗的主基调,贯穿于十五国风爱情诗的篇篇什什,所以才显现出质朴、直率、热烈、大胆等四个基本特征。不仅如此,真情还贯穿于《诗经》所有的爱情诗题材中。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周南》
方玉润《诗经原始》: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诗经 邶风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只小彤管。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音诉,灌木),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音税,佩巾)。兮,无使尨(长毛狗)也吠。麇:獐子
一头死鹿在荒野,白茅缕缕将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荡,小伙追着来调笑。林中丛生小树木,荒野有只小死鹿。白茅捆扎献给谁? 有位少女颜如玉。“慢慢来啊少慌张!不要动我围裙响!别惹狗儿叫汪汪!” 自读篇目 《鸡鸣》《女曰鸡鸣》《采薇》《子衿》《无衣》《黍离》《七月》《君子于役》......
第四篇:《诗经》选读期末检测卷
《<诗经>选读》课程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
1.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的是以下哪一部作品?()
A、《老子》B、《离骚》C、《诗经》D、《九歌》
2.《诗经》共计存目多少篇,现实际存目多少篇?
A、300311B、300295C、311305D、205200
3.《诗经》编订成集,大约是什么时候?
A、公元前四世纪B、当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春秋战国时期)
C、公元三世纪中叶D、公元前五世纪中叶
4.汉代传《诗》者有申培的鲁诗、辕固生的齐诗、韩婴的韩诗、毛苌的毛诗,凡四家。现今所传者是以下哪一部?
A、《毛诗》B、《鲁诗》C、《齐诗》D、《韩诗》
5.关于《颂》的用途,以下各项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用于迎接外宾时演奏B、演奏以供君主娱乐
C、主要用于朝廷、宗庙祭神祀祖D、主要是在民间百姓们口头流传
6.关于《诗经》的作用,除了感染、认识、教育作用外,还有以下哪一种?
A、赞美B、讽刺C、歌颂D、抨击
7.一下各篇中,不属于婚恋诗的是?
A、《关雎》B、《木瓜》C、《氓》D、《无衣》
8.关于《诗经》的内容的划分依据,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按地域特征来划分B、按时代来划分
C、按诗歌内容来划分D、《诗》皆入乐”,认为主要是照音乐特点划分
9.《诗经》中的《颂》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周颂》B、《鲁颂》C、《商颂》D、《殷颂》
10.古诗素有“美刺”传统(即颂美和讽刺),从其思想内容上来看,下列各篇属于颂歌的是哪一篇?
A、《蒹葭》B、《硕鼠》
C、《大雅·文王》D、《秦风·无衣》
二.填空题(每空3分)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依 《颂》分类编排。
3.《诗经》中《雅》分为和,各自篇目为
·国风》的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这是我国第一首经典情诗,是一首自由恋爱的赞歌。
6.《诗经》咏物言志惯用的表现手法被后世称为“兴”。
三.简答题(共20分)
1.请自选角度,赏析《魏风·硕鼠》这首诗歌。(7分)
2.请简要谈谈你对《诗经》这部作品的认识。(7分)
3.请简要谈谈你对学习《诗经》选读这门课的心得与体会。(6分)
第五篇:《诗经》选读与研究(选修课)教学大纲
《诗经》选读与研究(选修课)教学大纲许廷桂 编订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诗经》选读与研究
三.课程管理单位:文新学院
四.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所开的选修课(研究型)。
2.教学目的,任务:
①:通过对“《诗经》学”一些基本问题的研讨,扩大学生视野,活跃思想,培养学生初步进行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能力,以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②:通过一些《诗经》名篇的讲授,加深学生对《诗经》的喜爱,以利于增强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同时对一些诗篇主题及关键语词的辨析,仍着眼于培养学术的创造性思维。
3.教学时数分配:
本课程每周2学时,开一学期,共计34学时。(含考查2学时)理论研讨与作品选讲所占学时比例约为1:2。
4.教学方法:
讲授于课堂讨论相结合。
5.教学效果检查:
期末考查,每人写一篇《诗经》某篇试的赏析或研究短论。
五.纲目:
㈠.《诗经》在先秦不叫《诗三百》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篇数为三百零五篇,约其成数,故自汉代《史记》起,均称《诗经》为《诗三百》。现代学术界一致认为《诗经》在先秦即又名《诗三百》。本讲指出在先秦文献中提及《诗经》一书的次数成百上千,均一律名之曰《诗》,惟孔子在《论语》《礼记》三处提及“诗三百”,《墨子》也有一处提及“诗三百”。通过对这四处“诗三百”三字分析得出结论,它们不是《诗经》的别称,而是出于引文修辞的需要,强调诗篇数量之多,故应称作“《诗三百》”,即先秦时代并未给了《诗经》以《诗三百》这一别名。司马迁等称其为《诗三百》,那是属于后人的命名。
㈡.《诗经》结集于周平王初年
所有的文学史书,都据《左传》公元前544年“季杞观乐”已见有规模与现代《诗经》相当的演出本,遂断定“《诗经》结集于公元前六世纪中”。本讲认为,这只是《诗经》成书的时代下限。顺着《左传》《国语》等史料往上查,公元前郑太子忽救齐辞婚已提到作为一部经典的《诗》;再从《诗经》中找出内证,据史料考查与《诗经》相关的历史,均与《左传》所载相契合,故认为《诗经》集结于周平王初年,比一般的说法提早了两个世纪。
㈢.《诗经》的编者不是音乐家而是政治家
《诗经》在先秦地位崇高,是教化大典,判别是非的标准,周代的“红宝书”。朱自清,高亨等认为由乐官编成,被学术界、大学教科书一致接受。本讲据史料分析乐官的级别地位、职责、学识程度、对政治的熟悉参与程度,身体局限(盲人)都不够格承担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