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振民]在清华大学法学院2010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全文
[王振民]在清华大学法学院2010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全文
牢记使命,求真务本,带着理想读法学
——在清华大学法学院2010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王振民
(2010年09月16日)
2010级各位同学、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热烈欢迎2010级新同学开始在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学习生活,成为法学院大家庭的新成员。今年法学院共有新生503人,其中本科生94人,法学硕士102人,法律硕士212人,LL.M37人,法学博士生58人。新同学来自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还有71位来自19个国家的留学生。今年新生仍然是群星灿烂,我们不仅拥有更多各省高考的文科前十名学生,有的是本省高考第一名,还有来自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小英雄、品学兼优的尕玛朋措同学,他是玉树地区第一个到清华大学上学的学生。还有南京申办2014年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形象大使许吉如同学。我代表法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向各位的到来表达最热烈的欢迎!
我要感谢各位老师出席今天的开学典礼,尤其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张伟仁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法律学系黄源盛教授和陈慧馨教授。感谢张伟仁教授和赵晓力老师刚才对新生的谆谆教诲,谢谢两位老师。
首先我要恭喜各位同学,你们选择了清华,清华也选择了你们。你们是特别幸运的一届,因为明年我们将共同见证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来到清华,你会发现清华很大,这里有大楼,有大师,有天下英才,而且还有无与伦比的独特的历史和传统。清华的前身是清政府1911年成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被改组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
一
法学教育在清华有悠久的历史。在清华早期从1911年到1925年派出的历届留洋生中,有29名攻读法律,占全部留洋生的2.2%。1926年清华成立政治学系,开始在政治学系开设法律课程。1929年成立法学院,下设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和社会学系。1937年抗战爆发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1938年至1946年间在昆明共组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共建法商学院,继续开展法律教育。1946年10月,清华大学迁回北平,恢复法学院,并重设法律学系。1949年10月20日,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决定将清华大学法律学系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决定将整个清华大学法学院并入北京政法学院,清华法学教育的历史暂时告一段落。在这期间,清华法学院名师云集,汇聚了一批著名教授,培养的学生虽
然数量不多,但个个是精品。他们在法学研究、法学教育、国家的法律政治外交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5年清华大学法律学系复建,1999年清华大学法学院复建。在15年时间里,法学院迅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综合实力进入国内法学院前列。法学是清华大学重点建设、优先发展的重点学科之一,法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学科布局,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设施,开展了非常活跃的国际交流。
法学院目前有90多位教职员工,其中53位专业教师,在校学生达1462人,已有毕业生5000余人,他们在法律等各行各业逐渐脱颖而出,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里我要向各位介绍下我们的老师。今日法学院大师云集,每一个法学二级学科都有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学者主持,我们的人不是最多的,但是我们培养的人才非常优秀,而且产生了非常优秀的学术成果。在这里,我们要特别缅怀9月3日不幸去世的何美欢教授。她不仅是优秀的法学家,为中国市场经济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是杰出的教育家,她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规律,精选数百年来普通法国家和地区的经典案例讲义,为中国走向世界培养能够掌握普通法、熟练运用英文的高端法律人才,数年如一日,对工作极端热忱,对学生极端关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专心致志,一丝不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的离去是我们的重大损失。我们一定要学习何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继承她的法治理念,把何老师的课开下去,把何老师的事业继续推动下去。
法学院的使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人类的和平正义事业服务。我们的核心功能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以及相关领域的领导者;创新法学理论,为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目前法学院正在朝着中国顶尖、世界一流的目标而努力。
二
刚才我恭喜各位选择了清华,现在我要恭喜各位选择了法学专业。法学是人类最古老的大学学科之一,据说西方最早的大学只有医学、神学和法学三个学科。这三个学科并列也许有一定的意义。医学解决人的身体疾病,神学解决人的精神问题,法学则解决人类社会的疾病及其运行规则问题。在人类的各个学科中,没有一门学科是容易学的,都很难学。但是法学尤其不容易,因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以及由人组成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例如公司),包括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研究他们之间发生了纠纷和问题如何处理,并为人类的和谐和平、发展繁荣寻找一套合理的运行规则。很多学科面对的是自然界,研究对象是客观的,我们面对的则是一个个拥有独立思想和行为的人以及各种各样人的组织,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的是其他人、社会组织和人类社会的问题。正因为有法律,可以自觉制定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人类社会才与动物世界区分开来,人类才文明起来。因此,法律是人脱离动物世界的一个明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法律越好,说明它的文明程度越深。反之,法治越糟糕,说明这个社会文明程度越低。从这个意义上说,各位所选择的法律学科是高尚伟大的科学,是文明之学问,是智慧之学问。从某种意义上,人群之间的冲突,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是
人类动物本性的一种激烈表达,都是法治不发达、文明进化不够的表现。选择了法律专业,就选择了一门最难学的学科,选择了责任,选择了担当。
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法律这个学科呢?
首先,要认识法律科学的使命。在此,我要问各位同学,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气候变化问题很严重,我们无法控制地震、海啸、火山,我们面对严重的粮食和贫穷问题、贫富悬殊加大问题、人口问题、金融问题、交通问题、能源问题等等。还有可怕的战争问题,尤其核战争,人类仅死于二战的人数就高达7200万人。公共卫生问题也很严重,例如艾兹病、非典、禽流感、甲流,还有生物伦理问题(克隆),等等。同学们可以列举更多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有些甚至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我接着要问,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或者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固然有些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发现更多的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有些既有天灾,又有人祸。无论如何,我们无法责怪大自然,只能从自我找原因。可以说,今天人类面对的大部分问题、危机和灾难都是人为原则造成的。尽管人力无法与天力相比,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自身给自己造成的难题却远远大于自然给人类带来的麻烦,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来自人类自己。从全人类看来,今天我们面对的主要矛盾不是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问题,而是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地球有限的资源、能源和空间之间的矛盾。
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既然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约束人。
如何才能有效约束人的行为呢?我们有道德,有舆论,有宗教约束人的行为,尤其道德说教常常发挥很大作用。但这些都是软约束,唯有法律是硬性约束。法学的本质就是研究如何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理性、科学、和谐、趋善。从某个侧面来看,法律人在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比科学家还重要。科学家、工程师的任务是认识世界,创造财富,法律家的任务是规范财富创造的行为,并对财富进行公平分配。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小有大,小到家庭邻里纠纷、小额借贷、交通违章,大到国家和人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要学好法律,就要首先了解法律人的使命,了解我们对家庭、对社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能够做些什么。因此要带着问题、带着理想学法律。将来找机会我还要专门与各位探讨法律人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其次,学习法律既要掌握法律的文本,更要掌握法律的精神。首先,当我们说“法律”这个词的时候,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法律除了成文法,还包括案例、惯例等。法律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还有法院的判决以及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自然规则,这些都是我们要认真掌握的。
当然,我们学习法律,不是把所有的法律条款、案例、法定习惯都装在自己的脑袋里边,装得越多,法律就学得越好。不是这样的。如果这样学习法律,那就根本不用来法学院。法学院的功能主要是教给大家分析法律问题、解释法律、运用法律的方法、技巧和思维方式。“看得见的法律”是一生都学不完的,看不见的分析、解释方法和思维方式则是有限的,必须
也是能够通过几年学习掌握的。我们既要给大家干粮,也要给大家猎枪,告诉大家如何打猎。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除了这些法律技术、技巧和方法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要学,那就是法律背后的哲学精神、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法律不是简单的文字,也不是简单的技巧技术,尽管这些在从事日常法律工作时都是需要的,你们在未来几年一定要学好的。法律是文明的载体,有更深层的关切。为什么对犯罪要提起公诉,不能由受害人或者其亲朋好友自力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惩罚,法律的这个规定就体现了对人类和谐、公正、文明和秩序的终极追求。因此当你们看到一部法律的时候,至少要看三个层次,第一是法律的文字,第二是文字的解释,第三是这种解释背后更深层的人文、道德考虑。一般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好的学生知道其二,不知其三。我希望你们一二三都知道,这才是高端法律人才。希望你们在掌握法律知识、技巧、技术、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探究法律的文明和法律的哲学,研究完善法治、促进文明之道。
古今中外之成功人士,必须有健全的心智。正如19世纪中叶英国大教育家纽曼所说:“一个灵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胜任。”希望你们在未来几年学习生活中,在增长知识、发展智商的同时,要不断增长自己的情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善于与人打交道,善于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法律人需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要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心智。如果你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何以解决他人的问题、国家的问题乃至天下的问题?塑造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阳光的心灵、美好的灵魂和坚强的意志也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希望我们共同努力。
我还建议大家学好各种法律课程之外,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包括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经济的、政治学、艺术的、科技的等等。法律涉及方方面面,法律家不能对任何问题说不知道,这是我们的难处,尽管不能完全做到,但是总是要勉力而为之。
未来几年,你们还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例如中英文写作的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法律工作者所必须的。要有好的书法,所有的考试都有笔试;要学会说话,有好的中英文演讲能力。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有健康的体魄,要把锻炼身体作为每天的必修课,青年毛泽东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自勉,希望你们也能够在清华校园文明你们的精神,强健你们的体魄。
同学们,法学是一门高雅、高尚的艺术,是关于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的科学。法学之门已经为你们打开,登堂入室之后,你们会发现无穷无尽的奥妙、魅力,里边有一个个伟大的法典,有一个个里程碑式的判例,有很多杰出的法治人物。希望你们肩负使命,求真务本,带着问题、带着理想读法学。相信你们在法学殿堂里一定能够学有所成,度过愉快难忘的清华法学岁月!
第二篇: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教授应邀回母校讲学
火红六月,阳光明媚,法学学子一睹法学名家风采。6月20日15:30,在我校行政楼第二报告厅,我校杰出校友、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振民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论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的精彩讲座。我院部分老师及本科生260余人到场,讲座由我院院长苗连营教授主持。
王振民教授在做讲座之前,首先回顾了自己郑州大学的学习经历。在当时艰苦的学习条件下,王振民教授坚持做好两件事:锻炼身体和努力学习。凭自己在大学二年级撰写的学术论文,王振民教授受邀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的经历令在座学生惊叹不已,深感佩服。
接着,王振民教授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引导和教育在座的法学学子们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法律人应具有的博大胸怀:一是依法治国的域外经验,主要以英美法三国为例,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法律的地位及重要性;二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通过对“总书记去年12月走访民主党派,为何重提历史周期律”、“如何实现从‘富’到‘强’的转变”等问题的解释,提出了“经济是血肉,法治是骨骼,没有法治的繁荣,是灾难”的论断;三是依法治国与立法依什么“法”。阐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规则的制定者,立法是民主与法治的结合,立法要体现民主,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四是依法治国与公正司法,通过将内部体制改革与外部体制改革的对比,说明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司法;五是依法治国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主要从法制与道德及如何服务大局等方面予以阐述。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王振民教授耐心认真地给予解答。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现场秩序井然,鸦雀无声,王振民教授以其独有的视角、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当下我国依法治国的实践予以深刻剖析和展望,深入浅出,论证严谨,在场学生受益匪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法学理论学习、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对未来走向社会也充满信心。
王振民教授1989年在郑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是我校杰出校友。长期以来,尽自己所能给予郑州大学和法学院鼎力支持。
第三篇:在清华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
在清华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 张 希 2010 年 9 月 1 日 各位同学,大家好!各位同学,大家好!收到邀请我发言这几天,我反复想,该和大家谈些什么。收到邀请我发言这几天,我反复想,该和大家谈些什么。大家早已过了能 被说教的年龄,我只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几个思考的片段,期望这几个片断,被说教的年龄,我只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几个思考的片段,期望这几个片断,能 引发大家一点思考。引发大家一点思考。第一个思考的片断是,在座各位,在这么好的年龄选择来清华读研究生,第一个思考的片断是,在座各位,在这么好的年龄选择来清华读研究生,就意味着你们不甘心平凡,要追求卓越。在这个的年龄,就意味着你们不甘心平凡,要追求卓越。在这个的年龄,是可以做出非常伟大 的事来。我由衷羡慕大家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的事来。我由衷羡慕大家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就让我们看看像你们的这个年 龄里,几位年轻才俊和智者 龄里,几位年轻才俊和智者: 1961 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德国物理学家穆斯堡尔,他发现了原子核 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德国物理学家穆斯堡尔,中伽马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效应, 就是现在还在使用的穆斯堡尔谱基本原理。中伽马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效应 就是现在还在使用的穆斯堡尔谱基本原理。这一荣获诺贝尔奖的工作,是他的博士论文,完成博士论文的那一年,这一荣获诺贝尔奖的工作,是他的博士论文,完成博士论文的那一年,他只有 2 9 岁。1962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获奖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在他 25 岁时,就与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获奖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岁时,双螺旋结构的论文,这一重要发现,克里克一起完成了 DNA 双螺旋结构的论文,这一重要发现,奠定了现代分子生 物学基础。物学基础。在计算机领域设有著名的图灵奖,以纪念这位人工智能之父。他关于“论 在计算机领域设有著名的图灵奖,以纪念这位人工智能之父。他关于“ 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的经典论文发表时,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的经典论文发表时,年仅 24 岁。这篇论文 是今日计算机的基础。是今日计算机的基础。199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纳什,岁就完成了他的 非合作对策”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纳什,22 “非合作对策” 博士论文,他的这一理论奠定了对策论的数学基础,博士论文,他的这一理论奠定了对策论的数学基础,而且后来在经济学领域得 到了广泛应用。到了广泛应用。这个片断只是和大家共同思考,在这个年龄,不仅
仅是学习的年龄,这个片断只是和大家共同思考,在这个年龄,不仅仅是学习的年龄,也是 可以结出硕果的年龄,是可以有所创造的年龄。期望清华的自由学术土壤,可以结出硕果的年龄,是可以有所创造的年龄。期望清华的自由学术土壤,能 帮助你们产生创造的灵感。帮助你们产生创造的灵感。我的第二个思考片断是,作为一个研究生,怎样的学习方法是得当的。我的第二个思考片断是,作为一个研究生,怎样的学习方法是得当的。你 们经过十二年应试教育,四年大学学习,可能有些同学还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们经过十二年应试教育,四年大学学习,可能有些同学还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大家应该已有了很好的学习方法。到了研究生阶段,大家应该已有了很好的学习方法。到了研究生阶段,我认为主要学习的不再是
知识,而是创造知识的方法,并去真正开始创造知识。这一过程的实现,要通 知识,而是创造知识的方法,并去真正开始创造知识。这一过程的实现,始创造知识 过自我思考,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最先进的知识信息学习,过自我思考,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最先进的知识信息学习,而应该较 少地依赖课堂学习,而较少的到网络上复制知识。其中 少地依赖课堂学习,而较少的到网络上复制知识。其中, 了解最先进知识和信息 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在清华园几乎每天都有的来自世界各地杰出学者们的讲座,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在清华园几乎每天都有的来自世界各地杰出学者们的讲座,我认为听讲座并参与讨论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途径。关于创造知识的方法,我认为听讲座并参与讨论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途径。关于创造知识的方法,不 同的学科具体可能不同,但也有共性,如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同的学科具体可能不同,但也有共性,如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跨越学科的边 界,从旧理论中的再发现等。我殷切地希望同学们,通过思考和实践,总结你 从旧理论中的再发现等。我殷切地希望同学们,通过思考和实践,们创造知识的方法。我相信:研究生阶段形成的方法论,将有益于你们未来取 们创造知识的方法。我相信: 研究生阶段形成的方法论,得杰出的成就。得杰出的成就。我想讲的第三个思考片段,是人生和职业的理想和目标。我想讲的第三个思考片段,是人生和职业的理想和目标。我常问遇到的年 轻学生,你想做什么?我得到的答案常常是:我打算出国,我要考研,轻学生,你想做什么?我得到的答案常常是:我打算出国,我要考研,我在找 工作。这不算错误的回答。但我
第四篇:在法学院首届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在法学院首届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单文华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用简朴而隆重的仪式,举行2008 年迎新大会。首先我要代表学院对各位本科、硕士和博士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到十三朝古都西安,欢迎你们来到百年名校交通大学,更欢迎你们来到全校最年轻,也最有朝气和活力的学院,法学院!
今天,代表今年刚刚成立的法学院,面对着法学院迎来的朝气蓬勃的你们,法学院的第一届新生,我想讲三句话。其中有些话我在别的场合也曾讲过,但我觉得放在这讲也许更为合适。
一、南洋法脉、世界之光
世人只知道交通大学以理工见长,有“东方MIT”之誉。世人也知道交通大学源自南洋公学。然而,世人所往往不知道是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大学之一的南洋公学本是一所文科学府,甚至主要是一所法政学府。南洋公学开宗明义,将培养具备深厚国学基础的一流政法管理人才作为办学之主旨。在由光绪帝亲批的《南洋公学章程》中,“以通达中国经史大义为基础,以日本法部文部,法国国政学堂为指归”的办学原则,赫然在目。公学初创伊始,即设“中西”两课,重法学、政治、经济教育。时值1901年春蔡元培任南洋公学特班班主任时,广揽四方人才,“专教中西政治、文学、法律、道德诸学”。自1902年开始,公学就开设了《宪法》、《国际公法》、《国际条约》等法学课程。这是交大法学教育的前身,也是中国最早的近代教育实践之一。从公学走出来的李叔同翻译了中国最早的国际私法著作,从公学派出美国耶鲁大学留学的王宠惠则成为中国驻海牙国际常设法院的首任大法官。这些法律先贤对中国早期的法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建设西部的号召下,交通大学主体内迁到西安这块十三朝古都的胜地。尽管早期西安交大以工科为主,但法学依旧弦歌不绝。以至于当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起草《技术合同法》时,我们还有多名教授应聘成为起草专家。
如今交大已经正式成立了法学院。拥有了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律硕士点,还有多名教师成为法学博士生的导师,形成了法学博士-硕士-本科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的国际法研究在若干领域已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形成了一支世界一流的访问教授队伍,建成了亚太一流的国际法专业图书馆。学院的知识产权法学科已经建设成为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科带头人马治国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同时,经济法学科是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设有中国最早的经济法硕士点。其中学科带头人刘次邦教授是法学院最资深的教授,尤其在金融法领域有很高的造诣。此外,我们还拥有田文英、马民虎等知名教授。外教陈松生教授则是在英国取得资格,享誉东南亚的资深大律师。
可以说,西安交大法学院的学科与人才的高度,堪称西北之首。她不仅有辉煌的过去,骄人的现在,更有无限璀璨的未来。
“南洋法脉、世界之光”,这是我要讲的第一句话。
二、创世界一流,法学当自强
一所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工科、理科、更要有一流的文科、法科。因为大学之大,不仅指知识才学之大,科学技能之大,更应当涵摄理想抱负之大、道德生命之大,以及人格心量之大。今天在西安交通大学这所以理工科实力雄厚而闻名海内外的高等学府建设和发展法科教育,既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需要;既是继承和发扬百年交大法学传统的历史使然,也是理工科大学实现学科综合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交大建校112周年和迁校52周年之际,新一代交大人决定成立独立的法学院,要求其建设成为“高起点、国际化、研究型”的现代法学院,成为学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殷殷,法学院可谓重任在肩。
然而,我们虽然有良好的法学传统,有堪称一流的专家和教授,更将有现代化的办公大楼,但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许多学科与于国际国内一流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我们的师资力量仍有待大幅度地提高。我们的管理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凡此等等。
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所有这些差距的缩短、消弭和超越,都首先需要我们法律人自己的努力。“等”是等不来的,“靠”是靠不住的,“要”也是要不来的。只有交大法律人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做出更大的努力,付出更多的艰辛,出专家,出人才,出大学问,才能开辟交大法学鼎盛的新纪元。
因此,“创世界一流,法学当自强”,这是我要讲的第二句话。
三、法学鼎盛、匹夫有责
大学之“大”,不仅仅在于“大师”和“大楼”,更在于有一批“大”学生。虽然学生之于大学,如流水之于河床,如行云之于天空,但河床因流水而生动,天空因行云而高迈。具体到我们,法学鼎盛,法治昌明,既在于大师,在于大楼,也更在于你们,法学院的“大”学生们。
身为交大法学的学子,你们既头顶着荣誉,也肩负着使命。学院赋予你们以知识和智慧,你们赋予学院以荣誉和生命。因此,我希望你们从进院的那天起,培养起“学院与我,荣辱与共”的荣辱意识,关心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身体力行地践行和展现交大法学人应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以自己的努力为学院增光加彩。
同学们,历史提供给了你们机遇,同时也赋予你们以责任,今天的你们代表着交大法学的希望,也关乎交大法学的未来。交大法学的辉煌需要我们也更需要你们来共同缔造。
“法学鼎盛、匹夫有责”,这是我要讲的第三句,也是最后一句话。
同学们,“承南洋法脉,为世界之光”,这是我们交大法律人共同的梦想。我坚信,有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这个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祝各位同学在新的学年里:学习进步!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第五篇:清华大学开学典礼讲话
清华大学开学典礼讲话
行大学之道 成君子之风
清华大学201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校长陈吉宁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你们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憧憬,正式成为清华园的新主人。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精心培养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致以诚挚的感谢!
大学生活即将拉开帷幕。你们一定很好奇,大学阶段同以往的教育有何不同,清华会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我想有一点可以肯定,如同刚才你们学长所说的,不只是男女生比例的不同,也不只是发型的改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个性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应始终成为学校的目标。他还认为,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在清华,你们将接受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学会做人,学会洞悉自然、人生和社会,为成就美好的未来做好准备。当你们离开清华以后,伴随你们的将是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还有历久弥新的清华精神。
同学们,一百年前,1914年的11月5日,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他引用《周易》中乾坤两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解如何成为真君子。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了清华的校训。今天,在这里,我也想谈谈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清华人。
做清华人,首先要养成独立的人格。独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来自于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同学们,你们都是以高分考进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所熟知的知识和认知都是对的。从现在起,你们要学会质疑,要善于质疑,要勇于挑战。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敢于质疑和挑战,就迈出了不唯书、不唯上、不从众的第一步。人文学院王步高教授一次课上讲到岳飞《满江红》的真伪问题,一位学生提出河南话里没有入声韵,岳飞是河南人,《满江红》是押入声韵的,所以这首《满江红》值得怀疑。王老师虽然不同意这名同学的观点,但高度肯定了他的质疑精神。在大学里什么是好学生?好学生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把已有的知识烂熟于心,而是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人的心智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过程。当你们今后进入了社会,在面对他人的质疑和指责,不被理解、不被欣赏的时候,你只有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始终坚持心中的理想追求,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始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做清华人,就是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坦率地讲,你们以往的高分,大多来自应试教育环境中对于特定问题所寻找的标准答案,而大学需要的是自己主动去寻找问题。文小刚教授对我说,清华学生找老师往往是因为学习、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而不是因为有了好的想法或者有意思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主动才能发现问题,消极被动只能让生命慢慢耗尽。王小勤教授也跟我说,中美两国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主动性和激情,他见过的最好学生都是会主动提问的学生。这种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人生的态度上。只有充满激情地去探索、去思考,积极主动地投入和行动,你的大学生活乃至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在清华,按部就班、三点一线的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极、热情、专注,主动地去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自己去发现一些活跃的思想、领域和团体。这也是清华努力为每位学生成长所提供的土壤和文化。在清华,课堂上有大师授课,有丰厚的教学资源,课外还有很多等着你们去体验。清华有全国最好的创新创业平台,x-lab已经吸引了250多个项目申请、5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很多已经获得了外部投资;这里有全国最好的创客项目,国内外顶级创客会与你们分享经验、携手合作,帮助你们把创意变为现实;这里还有200多家社团协会,涵盖文化、艺术、科创、体育、公益和素质拓展等方方面面。你们要学会选择,主动接触课内外的东西,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体验别样的挑战和乐趣,赋予大学生活全新的意义和价值。
做清华人,还要学会包容和欣赏。对于你们而言,有了高分,更要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的情感,学会与人沟通。独立并不难,从众更易,既善独立又能合作,才是最难的。前些天我参加苏世民学者项目的夏令营,西门子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首席执行官博乐仁(roland busch)先生谈到,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一个团队却有可能做到完美。我参观过校友创办的很多公司,他们说创业最大的困难往往不是技术,不是资金,而是创建一个和衷共济的团队。所以,你们要在集体中深刻理解团队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们相互了解和理解,包容彼此的不同,学会欣赏多样性。清华也会为你们的团队协作提供平台。去年,学校推出了极限挑战课程,将选课的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有9~10个来自不同院系的队员,由同学们在80个小时内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机器人巡线、航拍等技术攻关,并草拟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商业策划书。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技术攻坚,也需要工艺设计、人文探索、团队组织,只有彼此尊重、包容和欣赏,才能做好项目规划、时间管理和跨学科知识学习,并最终通过答辩,获得风险投资人的认可。
同学们,现在你们对清华园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总想在一步一景中感悟她的宁静与美好。当一切渐渐归于平静,你们难免会发现有很多不满意,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你们已是清华园的主人。希望你们不要习惯于从这些问题旁边溜走,不要放之任之,而是要敢于提出问题;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学会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设性方案;不仅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更要敢于担当,作为一个领导者、参与者,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今天,只有以这种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问题,你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大问题。
同学们,在一百年前的那次演讲中,梁启超先生说: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希望你们像梁启超先生所期盼的那样,像家庭、社会和学校所期盼的那样,经过大学生活的砥砺,修君子之德,成君子之风,在清华园放飞人生的梦想,今后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从挫败中学习清华大学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校长陈吉宁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在清华大学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校长陈吉宁的讲话
如何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你们带着激动与期待、怀着憧憬与梦想走进了清华园。首先,我要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并借此机会,向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始,你们将从此在清华园开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学长曹禺先生晚年回忆大学岁月时,曾饱含深情地写到:我感谢水木清华,这美妙无比的大花园里的花花草草,我走出图书馆,才觉出春风、杨柳、浅溪、白石,水波上浮荡的黄嘴雏鸭,感到青春自由的气息迎面而来。我也想起,我们1920级学长、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在弥留之际对护士不停地说:这里是清华大学。那时先生还想到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相信,工作和生活了25年的清华,一定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同学们,今天你们踏着先辈的足迹走进清华园,也许你们在卧谈时会分享漫步主干道的惬意,谈论参观图书馆、实验室的兴奋;也许你们会被荷塘的一汪秋水所吸引,被自习教室的一片宁静所感染。的确,清华是最美的,但清华的美不仅在于她融古典和现代、汇东方与西方的建筑,也不在于校园的千多种树木和数不清的花草,而在于她始终拥有一批传播知识、启蒙思想、激励精神、探索未知的大师和学者。正是有他们的启迪和引领,清华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造就了一代代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正如清华老校友、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清华颂》中深情地写道:清华园,永远占据着我的心灵。回忆起清华园,就像回忆我的母亲。
同学们,大学不在于大,而在于学,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你们是清华的本,你们是清华园的新主人,清华的精神要靠你们来传承和弘扬,清华的未来要靠你们去书写和创造。将来,你们当中注定很多人会走到舞台中央、时代前列。但现在,你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感想。
一是学会做人,做诚信的人,做实干的人,做有责任感的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朱镕基学长曾经满怀深情地回忆当年在校时,电机系主任章名涛先生的一席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正所谓为学先为人,你们进入清华,首要的是学会做人。清华倡导严谨为学、诚信为人,诚信、严谨,不光是做学问的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一种修为。希望同学们记住,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大家更要记住,百年清华始终与祖国和民族命运相联、荣辱与共,进入清华人的行列就肩负起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为此,同学们要恪守行胜于言的校风,发扬清华人的实干精神,用脚踏实地的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将来像前辈清华人一样,以自己的所学所长回报社会,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
二是学会独立,能够独立生活,善于独立思考,养成独立人格。青年时代是最具有创造活力的阶段。大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些都是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质。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小时候,大家都会对五颜六色的肥皂泡充满好奇,你们也会遗憾地发现这些泡泡只能维持几秒钟。但你们的师兄、航天航空学院的杨锦同学,上学期参加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时,用微纳米颗粒做出了一种永久的泡泡,到现在,这个泡泡已经维持了几个月,它很可能成为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泡泡。这个看似充满童趣的发现,却可能对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这样的故事,在清华无处不在。正是出于好奇心和想象力,清华有很多同学在学习期间都会加入各种科技兴趣团队和学生社团,并由此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天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这些同学之所以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因为他们不局限于传统和常规的思维范式,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首先来自于他们的独立性。陈寅恪先生讲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独立人格。我写信希望同学们独自来学校报到,就是希望大家从独立生活开始,进而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独立人格。独立生活是一种自主、自立的生活态度,让大家能够独自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选择。独立思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让大家遇事不跟风、不盲从、不随波逐流。独立人格是一种不依附他人和权威,具有自我人性与追求的精神品格。只有学会了独立思考、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帮助你们激发好奇心、启迪想象力、建立批判性思维,才能促使你们真正走向成熟,也才意味着你们可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是学会珍惜,珍惜青春,珍惜健康,珍惜友谊。大学时代,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前段时间,我去看望102岁的杨绛老学长,她回忆起钱钟书先生的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她说,钱先生在清华求学4年,几乎把所有假期都用来读书,连附近的玉泉山、八大处都没去过。人们都说钱钟书先生有照相机式的记忆能力,殊不知,他入学后的第一个志愿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正是有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读,才成就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大师。同学们,大学期间,无论你们饱览群书、潜心学问,还是投身社会工作、社团活动,只有珍惜青春、珍惜时光,而不是痴迷游戏、沉迷玩乐,才能让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同时,大家要爱惜身体、珍视健康,不要整天宅在宿舍,注意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清华,体育不及格不能毕业,将来做不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不算合格的清华人。我还想提醒你们,要珍惜友谊、热爱集体,结交诤友、共同进步。西南联大时期,杨振宁、黄昆和张守廉三个人同住一间宿舍,学习成绩都很好,整天形影不离,常在一起讨论学术、辩论问题,被称作西南联大三剑客,他们也由此成为几十年的好友。其实,人格独立和公共生活并不矛盾,只有关心同学、融入集体,才能使你们走出自我、懂得包容,体谅他人、关注公益,收获友谊和快乐,砥砺团队精神,将来能够与不同的人一起共事、团结更多的人成就大的事业。
亲爱的同学们,昨天,你们毫无疑问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今天,你们已经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我相信,经过大学生活的磨练,经过清华精神的洗礼,几年后告别清华园的时候,你们也必将是最优秀的!
祝愿你们度过一段充实、精彩而富有意义的大学时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