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山市2012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台山市2012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12年,我市依法治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台山市关于贯彻〈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法治台山建设,努力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侨乡核心任务,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一、把握“加快升级转型”核心任务,构建和谐稳定法治台山
1、切实提高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在依法治市工作中的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员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为广大公务员、群众树立榜样。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2、加大权力制约和监督力度。要以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着眼民生,把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消防工作、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推动镇村级经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和制 1
约科学发展观等重大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着力增强监督实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3、突出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全面贯彻实施《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十二五”规划》。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大部制改革试点范围,逐步推广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的做法,继续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完成省《法治五年规划》提出的法治政府建设配套制度制订任务。建立行政决策民主化的程序规定。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动态评估、管理和调整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职能配置。加强和规范行政复议工作,推进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纳入依法行政绩效考核体系,鼓励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完善行政执法的程序性规定,提高执法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严格规范裁量权的行使。继续对行政执法案卷开展评查工作,强化对执法行为的监督。落实各级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上级政府报告依法行政工作。第二季度召开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推进依法行政,部署今年法治建设工作。
4、推进公正廉洁司法。深入推进诉前联调工作机制,探索精细化审判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执行威慑机制和执行联动长效机制,加强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健全检察业务工作流程和司法行为规范,加强诉讼监督工作,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行业、重点部门和岗位职务犯罪的查办力度,进一步加强派驻检察室建设。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开展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活动,主动听取基层群众意见。
5、创新加强社会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优先、基层优先,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机制体制性探索。精心组织开展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三打”行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依法化解基层矛盾现场会精神,开展“在本行政区域内按法治框架解决信访问题”试点,突出落实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提高运用法治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能力。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的配套措施。推进社会公共服务站建设,所有镇(街)建立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有条件的社区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强化对安置帮教工作的制度保障,推进社区矫正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
6、加强法治监督,增强监督实效。按照依法监督、注重实效原则,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职能作用,开展《食品安全法》、《社会保险法》和《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或专题调研。
二、把握“建设幸福台山”内在要求,深入开展“阳光法治﹒法治惠民”主题实践活动
7、突出阳光政务、阳光村务建设。认真贯彻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着力建设阳光决策、阳光审批、阳光执法、阳光复议。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建设,切实提高政务公开信息网上发布率、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有序推进各级机关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巩固创建民主法治村(居)活动成果,推进村(居)“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建设,大力推进阳光村(居)务活动。
8、深化阳光执法和司法。加强阳光审判(执行)、阳光检务、阳光警务、阳光狱(所)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进一步创新公开载体,丰富公开内容。建立健全集立案、办案、审批、查询、监督于一体的执法办案监督系统,实现执法管理监督全程化、实时化、公开化。
9、组织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项目。制定2012年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工作方案。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出发,选择实施1-3件职责范围内可以实施的法治实事,年内完成,以实实在在的法治成果惠及民众。
三、把握“市镇(街)村同步建设”重点工作,确保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10、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积极实施《广东省民主法
治村创建基本标准(试行)》,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调、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大力推进阳光村(居)务活动,使一批村(居)达到省民主管理示范村(社区)要求。抓好全市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情况调研。
11、加强法治镇(街)创建。重视镇(街)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认真按照《广东省法治镇(乡)创建工作评价标准(试行)》加强法治镇(街)建设。抓好依法治镇(街)试点工作,将推进依法治镇(街)工作列入市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计划,并作为制度综合目标考核的内容,让法治创建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四、把握“法治文化建设”重要主题,全面提升台山法治形象
12、抓好普法重点工作。建立健全普法工作评估考核体系,确保“六五”普法规划得到贯彻落实。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作为普法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加强对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3、抓好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按照全省县域法治文化建设(云安)现场会要求,开展我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农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法
制教育基地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教育基地等普法阵地建设,总结推广法治文化建设的经验,争取申报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实现以点带面,提高法治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14、抓好法治宣传教育周活动。组织开展好2012年法治宣传教育周系列活动,实现全市上下联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公生明、廉生威”的法治文化教育;对全体公民开展“公平诚信”教育;编印以“阳光法治〃法治惠民”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画册读本。
第二篇:台山市2011年依法治市工作总结(征求意见稿)
台山市2011年依法治市工作总结
(征求意见稿)
2011年,我市依法治市工作在市委的领导下,在上级法治部门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围绕实施《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法治五年规划》),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加快法治台山建设,努力为台山科学发展,建设幸福侨乡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贯彻落实《法治五年规划》,制订本市实施意见 按照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的部署,我市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法治五年规划》的贯彻落实。
一是制定规划、健全机构。2011年3月,我市组织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开展《五年规划》的学习宣传。其后起草我市《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于5月上旬召开成员单位会议进行讨论,根据讨论意见对《实施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8月在我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二次扩大会议上审议通过《实施意见》后,迅速下发到各镇(街、场)和市直各单位,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为进一步加强对依法治市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针对部分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变动,市委及时调整和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各镇(街)和有关部门根据实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组 1 织机构建设,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全面负责实施,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
二是明确责任、落实任务。为进一步强化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我市在征求依法治市各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台山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作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
二、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建设
根据市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全市行政执法机关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力度,依法行政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得到有效监管。
一是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配套制度。对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定需要建立的法治政府建设的八项机制28项制度的制订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至年底,我市已建立并有效实施政府常务会议学法、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政府信息公开等27项制度,有关配套制度建设基本完成。组织编制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从源头上规范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做好拟出台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把关工作,保证政府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二是稳步推进依法行政各项改革。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完成后,及时对各行政机关的执法职权进行重新界定,在政府网上进行公开,促进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有序开展。推进 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积极开展优化审批流程试点,确定下放试点镇海宴、广海事权166项,切实扩大地方政府管理权限。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强化镇级财政预算和开支管理。建立倒逼机制,强化行政问责和效能监察。继续推进“四要素”市场建设,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排查和整改,规范小型建设工程发包行为。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及有关合同文件进行事先法律审核,尽可能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优化政府服务,开展机关科股室测评和行风评议,对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各职能部门的服务窗口进行电子监察平台管理,加大行政投诉处理力度,落实行政过错问责,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组织开展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我市召开了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作专门研究和部署,重点推出5项法治惠民实事重点督办项目,分别为推进“阳光审判、阳光执行”制度、镇(街)检察室推行“阳光检务”联络员工作机制、开展创建法治校园活动、发放残疾人法律援助“便民卡”和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活动。各相关部门均制订相关制度,落实工作措施,2011年12月各项实事工程全部完成,效果明显。
四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我市印发了《台山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行政处罚自 由裁量权工作的通知》,督促各行政机关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适用标准和实施细则。第一批11个市直部门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细化标准已在台山政府网上公布,行政权力行使得到有效约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通过行政复议,纠正不当行政行为,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确保公正司法
2011年,我市政法机关围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执法规范化建设“三项重点工作”,深化了阳光审判、阳光检务、阳光警务、阳光狱(所)务,以公开推动司法公正。
市法院全面推行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六公开,并通过“百案释法答疑”、“百场征求意见”活动,推动阳光审判。全年共审结各类案件5728件,解决诉讼标的3.73亿元,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有效拓展诉调对接,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妥善处理涉诉信访,延伸执法办案效果。
市检察院为检察室聘请 “阳光检务”联络员300多名,覆盖到全市每个行政村、社区和部分厂企,打造“农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法制教育基地”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去年共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5件18人,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公安机关创新阳光警务工作,落实权利义务告知、执法文书说理、警营开放日、监管场所开放日,制作《台山警讯》电视节目,主动向社会展示相关执法工作程序、结果和效能。相继组织开展 “创平安、迎大运”、“断源”、“清网”、“亮剑”等一系列专项严打整治行动,有效地打击了各类犯罪活动。全年刑事发案同比下降4.4%,破案率同比持平。
四、创新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我市从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创新社会管理和建设的新思路,探索新举措,取得了新突破。
一是信访维稳工作取得新突破。2011年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受理群众信访、来访、集体访同比下降24.45%、56.66%和39.44%,实现了全国“两会”期间、“八一”建军节期间和深圳大运会期间等敏感时期零进京到省上访以及非正常上访的工作目标。充分利用信访“三级终结”制度,全年共完成24宗信访活动得以按程序终止。健全规范了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形成了大排查大调解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格局。
二是大调解工作显示成效。整合资源,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联解“四调合一”,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在基层、在萌芽状态。全市6个中心法庭、6个驻镇检察室、27个派出所、18个司法所与各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去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873件,有效地化解了 人民内部矛盾,消除了各种不安定因素,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社区矫正工作和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得到加强。发动社会各阶层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加强帮教和管理社矫对象。截止2011年末,我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262人,无1人重新违法犯罪,脱逃控制率为零,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注意抓安臵帮教工作亮点的推广工作,挖掘在开展安臵帮教工作中归正人员创业致富的典型事迹进行推广。
五、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保证依法自治
一是顺利完成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2011年伊始,我市全面展开村(居)“两委”换届选举。纪检、政法、组织、民政、维稳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了换届纪律和选举秩序,狠抓重点难点村的综合治理,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3月,我市圆满完成了277个村委会、36个社区的“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省委、江门市委提出的目标要求。
二是扎实推进“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我市以《江门市社区建设规范模式》为指导,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通过强化社区硬件建设、规范社区机构设臵、健全社区管理制度等举措,超额完成“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任务。2011年我市有6个社区达标,共计达标社区22个,达 6 标率为61.1%,提前并超额完成了江门市委和台山市下达的考核任务。
三是狠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以创建民主法治村(居)活动为抓手,我市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村务公开栏、村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建设,按照全面公开、及时公开、按程序公开的要求,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工作。同时,认真抓好新一届村委会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村民会议以及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扩大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有效参与。
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营造学法守法热潮
一是扎实推进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我市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各镇的广场和公园)”、“石花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 和“工业区法治电影专场”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我市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的基础上开展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台城北坑村委会树立为我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二是积极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并全面启动我市的“六五”普法规划。落实市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组织全市干部职工参加法律知识考试,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的学法工作。及时宣传《人民调解法》、《社会保险法》等新颁布实施法律。相继开展了消费者日、国际禁毒日、法制宣传日等大型法制教育活动。强化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园组织法制文艺晚会,举办中小学生法制知识演讲比赛。弘扬新风正气,举办了勤廉先进事迹报告会,挑选台山地税、台城街道办富城社区等作为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丰富普法宣传载体,在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开设法治宣传专栏、推出法治专栏节目,对依法治市工作进行及时跟进报道。
第三篇: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要点
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要点
2006年全市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推
进依法治市进程为目标,以扎实启动、实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为重点,从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民主管理等各个环节,推进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各项工作的依法管理,继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加快改革和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认真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启动工作
认真、细致、全面总结“四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好做法、好经验,挖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社会效益,利用有效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特别要对“四五”普法期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在“五五”普法中予以克服。坚持好中选优原则,层层对“四五”普法期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逐步建立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激励机制。
按照上级部署,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台“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做到党委、人大、政府都有要求。切实加强对“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奖惩激励机制、保障机制。配齐配强各级依法治理领导组织、机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工作人员,落实职能和责任。加强培训、学习,努力提高组织、协调、指导、创新工作的能力。层层召开启动动员大会,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做到家喻户晓。
二、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新突破,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深入宣传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在全社会树立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理念。依法、科学规划工业园区和工业项目,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依法制定、完善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和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各类法律服务。依法化解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矛盾纠纷,依法打击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活动。
深入开展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大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依法制定、完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依法落实和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的法治化,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服务
认真宣传、贯彻《城市规划法》、《建筑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土地管理法》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科学编制实施城镇规划,依法健全、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的各项配套措施。依法保护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树城市管理新形象。严格执行土地、户籍、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物业管理、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城镇人口增容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大公共安全、食品卫生、疫病防治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工作的执法力度,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吸引力。依法加强城市文化、娱乐设施管理,建设法治、文明城市。依法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创造平安、和谐城市。
四、加强农村牧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树立科学的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观念,把农村牧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工作投入,扩大覆盖范围,建立长效机制。把法律素质作为农牧民整体素质的有机要素,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牧民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和依法致富的法律技能。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服务性。加强有关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农牧民的生产活动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加强有关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和谐有序生活环境的形成;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的支持。
增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围绕农牧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农牧民身边发生的涉法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治精神渗透到农牧民的生活中。
继续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认真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按照“示范村(区)”创建的九条标准,进一步完善、落实“四民主、两公开”的各
第四篇: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要点
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要点
2021年,全面依法治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县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为主线,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为重点,着力解决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突出问题和矛盾,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各项工作,为“十四五”发展开局起步、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将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县全过程
(一)掀起学习贯彻法治思想热潮。
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工作会议,制订实施我县贯彻落实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具体举措及责任分解、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工作方案,将法治思想转化为法治建设工作实效。(二)广泛开展法治思想学习培训。
将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县委党校重点课程。统筹各法治工作部门和各单位法治工作机构,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创新方式方法,实现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学习培训全覆盖。(三)统筹抓好法治思想宣传解读。
加强对法治思想的宣传报道,全面准确深入解读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贡献、理论特色、实践要求,宣传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将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县全过程的生动实践。将学习宣传法治思想纳入“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法治思想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县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党中央法治建设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
(四)完善全面依法治县机制。
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县的工作制度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完善协调小组制度机制。(五)制定实施全面依法治县相关规划方案。
出台《法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我县法治建设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完善法治建设考核内容和方式,制定法治建设考核评价指标。(六)深入推进宪法法律实施和监督。
严格落实宪法法律确立的原则和制度,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依法撒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七)谋划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指出的法治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谋划解决一批法治领域的难事、办好一批法治领域的实事,推动法治建设。(八)压紧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
以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为重点,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常态化。建立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的工作制度,推动将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九)顺利完成市级部署开展的各项法治督察。
围绕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会议精神,顺利完成各项法治督察工作任务,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等专项督察。三、围绕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建设,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我省实施办法,持续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营造“四最”营商环境。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十一)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落实在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制度,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制度,用法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打通经济循环堵点。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开展涉企收费清单动态调整。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机制,持续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纠正,规范相关执法司法活动。
(十二)强化重大战略部署法治保障。
持续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十三)强化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
持续加强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依法及时从严惩治民生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探索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积极主张惩罚性赔偿诉求。四、推动党内法规实施,健全完善规范性文件工作机制
(十四)推动党内法规实施。
深入推进依规治党,不断推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落地落实,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保障,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抓好党内法规执行,推动党内法规全面实施。(十五)健全完善规范性文件工作机制。
丰富规范性文件制定形式,增强规范性文件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加强“改废释”,健全规范性文件清理的长效机制,全面集中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五、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十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
积极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法治示范乡镇创建等活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突破。(十七)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公布实施县级权责清单及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版本。围绕基层减负优化乡镇权责清单,持续深化“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推进公职律师工作,充分发挥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依法决策中的作用。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大重大决策事项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力度。持续保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助推政府依法行政。(十八)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皖事通办”,做强“皖事通”APP主阵地,做精做优“掌上办”,推深做实7×24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十九)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深化“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加强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综合执法工作的指导,完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执法工作格局。(二十)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推进县、乡两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强化对各行政执法主体的全方位、全流程监督,提高执法质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探索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用好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系统。(二十一)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
根据市级部署制定实施我县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加大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的纠错力度,提升行政复议人员专业化水平。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监督体系建设,确保司法公正
(二十二)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
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推进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效实施。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三项规程”,落实侦查人员、证人、鉴定人等出庭保障制度。探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工作,持续深化分调裁审改革。推动行政诉讼案件繁简分流。(二十三)扎实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
贯彻实施《关于加强政法领域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制度机制建设的意见》。监督纠正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等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健全落实审判监督管理机制。深化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体制改革。压实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责,落实类案和关联案件检索制度,加大智能化监管力度。加强和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律监督。(二十四)完善诉讼制度体系。
强化民生司法保障。推进知识产权、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改革,健全知识产权诉讼机制,切实增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实效。持续深化现代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市场主体提供线上线下融合、优质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持续深化“江淮风暴”执行攻坚,不断推进执行长效机制建设。(二十五)持续深化检察改革。
深化巡回检察制度改革。加强虚假诉讼活动监督,推动建立虚假诉讼联合防范、发现和制裁机制。深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推进解决行政争议“程序空转”问题。继续在法定领域全面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七、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夯实依法治县群众基础
(二十六)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制定实施全县“八五”普法规划。强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县直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深化“江淮普法行”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教育和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重点加强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工等群体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县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在国家宪法日举行全县学生“宪法晨读”活动。积极参加全省“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评选。(二十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健全网信执法体制机制,依法规范互联网服务,持续开展“江淮净网”专项整治活动。
(二十八)依法加强特定群体的权利保护。
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实施、监督和保障体系,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坚决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行为,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依法加强反家庭暴力工作,有效预防和处置家庭暴力。依法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二十九)大力加强平安建设。
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扫黑除恶常治长效。继续依法打击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认真贯彻实施《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条例》,严格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三十)着力深化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总体布局,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促进法律服务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建设,做到重点对象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深入推进公证、仲裁等行业改革发展,提升行业公信力。(三十一)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深做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好苗头性动向性问题系统治理源头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打造以优秀人民调解员命名的个人调解工作室等特色品牌。(三十二)推进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大力弘扬英模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发挥我县红色资源优势,筑牢政治忠诚。深查执法司法腐败,严格执行铁规禁令、纪律规定。大力加强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依法规范诚信执业。(三十三)认真做好涉外法治工作。
综合利用执法、司法等手段维护我县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引导我县企业、公民在“走出去”过程中更加自觉地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排查经营合规风险,提升经营合规水平。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负责对2021年工作要点落实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各协调小组要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沟通联络、督促落实工作机制,推进相关领域分工任务落实,及时对工作要点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对县委关于全面依法治县的重大工作部署开展督察,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有关情况及时汇总报告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各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第五篇:普法依法治局工作要点
依法治局,是我局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依法治局的一项基础工程,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强干部法律观念和意识、维护全省水利改革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根据潜法治《xxxx年全市普法依法治市》[xxxx]2号和省水利厅《xxxx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xxxx]120号精神,为强化系统的法制教育,加大法制建设的力度,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目标:
“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
泽民同志“xxxx”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立足于建立与完善依法行政依法治水工作职能相适应的高素质水利行政管理执法队伍为目标,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水利工作的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深化依法治理,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治意识,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水法治环境,及正常的水利秩序。
二、普法对象主要任务: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今年普法依法治局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开展普法教育。按照抓骨干、抓重点,以点带面的方式,认真组织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学习。认真学习以《水法》为主要内容,《河道管理条例》、《防洪法》等水法规,将水法规的学习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不断用水法规武装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头脑,努力推进依法治水进程,加强对公众进行依法取水、用水、保护水和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水忧患意识。要大力宣传宪法法修正案,使广大干部职工掌握和了解修宪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积极开展《行政许可法》的宣传教育工作,贯彻将于7月1日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加大宣传落实《行政许可法》的工作力度,增强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要在认真学习、准确把握《行政许可法》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规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水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程序、审批方式,落实审批责任,努力做到凡是可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凡是可以精简的审批一律精简,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成为各类市场主体的服务者和良好发展环境的建设者。
2、开展局领导干部、职工的学法培训工作,切实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今年要以学习贯彻《水法》《行政许可法》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对机关干部职工和水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培训中要聘请专家讲课,在培训质量和效果上狠下功夫。各段各闸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不同层次的法律知识培训活动。要通过强化培训,严格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水行政执法队伍。要努力规范执法行为,继续推行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过错追究制。要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健全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问责制度和考核淘汰机制,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纠正违法行政行为。
3、面向社会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根据依法治省的大局出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面向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普法宣传教育。根据自身实际探索普法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新路子。运用多种媒体在时效性和针对性上取得新突破,增强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特别是要做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宣传,积极营造宣传氛围,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并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宣传,增加社会和公众对水法规的知晓度。
4、抓好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规范水利建设秩序。加强对基层单位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帮助各单位因地制宜地开展依法治理工作。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大力发扬民主,努力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负责、职工参与的依法治理工作局面。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力度,认真查处破坏水工程安全的行为,加强重大水事纠纷的调解,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坚决抵制和纠正各种违规行为,保障水利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
5、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要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依法治理工作典型,总结依法治理工作成果,交流依法治理工作经验。要注重调研成果和典型经验的运用,为依法治局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政策理论支持。
三、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工作机制。在依法治局的基础上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局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时明确专门领导具体抓。要切实建立工作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不断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2、创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必要条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努力形成全局关注、支持、配合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合力。想方设法,开辟渠道,切实保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以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3、建立普法依法治理联动工作机制。根据《全省水利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全局各段、闸按照业务指导关系,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齐抓共管。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局水利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协调,努力形成左右密切配合,上下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