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

时间:2019-05-15 15:1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

第一篇: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干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2006年要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对检察机关来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检察人员作为履行国家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定政治方向,端正执法思想,既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正确履行各项检察职能、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基层检察院人员多,承担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与社会各界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是这次开展教育的重点。基层院如何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队伍建设推动业务工作,落实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有力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平安和谐宾县建设?笔者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达到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一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建设平安和谐宾县,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检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正确认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平安和谐宾县,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县,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检察工作中,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案,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为人民用好权、执好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执法公正、一心为民;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和他们对检察工作的要求和愿望,努力赢得理解和支持;要树立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观念,认真履行好法定职责,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地处理有关案件和事件;要做到清正廉洁,正确对待金钱和权力,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作风,正确处理私情与法律的关系,不徇私,不枉法。

3、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更是检察机关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就是要求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做到秉公执法,在执法活动中出于公心,态度公允,摒除邪恶,弘扬正气;要求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证据关、法律关,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实现公平和正义;要求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质量与效率并重;要求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执法公开,增强透明度,促进和彰显执法公正。

4、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开展检察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为全县政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5、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平安和谐宾县,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

二、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要辩证地处理好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学习借鉴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它既有包容一切先进的法治理念的进步性,更有立足现实、强调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性。忽略其进步性,容易导致固步自封;忽略其具体性,则容易导致不切实际的空想,甚至丧失基本的政治立场。一些人对西方法治思想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缺乏起码的政治鉴别力,有的甚至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的混乱。还有一些干警受“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创新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依法治国的观念并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中的有益经验的同时,必须立足现实国情,剔除其糟粕,消除其不良影响。作为基层检察院,更要从实际出发,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干警思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抵制、勇于驳斥错误的思想言论,始终保持检察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取得并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的关系

任何法律都具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双重功能。检察机关一方面通过强化监督、公正执法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使法律的人权保障功能得以实现,也就是使办案的法律效果得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处理矛盾,解决纠纷,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则是检察工作社会效果的体现。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表现集中,社会关系极不稳定,法律的人权保障功能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功能就经常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有的案件从认定事实到适用法律并不存在明显的问题,但当事双方的矛盾是否有效地得以消解,是否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仍存在问题,或者说单纯局限在办一案上,影响不大,社会和群众认可程度不高。因此,要跳出案件研究案件,自觉从整体上全面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不仅从检察职业的角度去认识、办理案件,还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观察判断问题;不仅要加大力度,从重从快,还要轻轻重重,宽严相济;不仅要善于从“案件之中”来研究案件,而且还要善于从“案件之外”和“案件之上”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思考问题,在办结案件的同时,有效消解案件背后的矛盾纠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决不能就案办案、单纯办案。

第三,处理好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推动检察队伍建设的关系。

只有树立正确的执法指导思想和法治理念,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检察本色,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改进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推动检察队伍健康深入发展。为此,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应做到“三个结合”,强化“六种意识”。“三个结合”即: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与提高检察队伍整体素质相结合。强化“六种意识” 即:强化道德意识,树立公德心;强化大局意识,树立爱党心;强化群众意识,树立爱民心;强化责任意识,树立爱检心;强化法律意识,培养公正心;强化廉洁意识,培养廉耻心。具体到每个检察干警,通过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必然体现在其公正执法、依法办案和一心为民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其加强学习和岗位锻炼的素质提高中,整个队伍的面貌就会有大的改观。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二篇: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

当前,全国检察机关正在深入开展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作为人民检察院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好地在国家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是一个值得深思并着重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化对渎职侵权检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一些基层检察院,对渎职侵权检察工作重视不够、部署不力、成效不大,与反贪、公诉、侦监等业务部门相比,在机构设臵和警力配臵上人少力弱;侦查设施、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加之渎职侵权案件构成复杂法律适用复杂,发现难、突破难、处理难等特点,渎侦干警有畏难情绪,士气不高,斗志不强,这些因素导致渎检工作的办案力度和执法水平处于低层次的薄弱状态。其根本原因是对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与把握,对此,我们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深化对渎职侵权检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树立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查办渎职侵权犯罪阻力大、干扰多、处理难,必须主动依靠党委领导,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工作氛围,以保证办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党的领导,不仅是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政治保证,也是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和法律原则。

(二)树立加强渎职侵权检察是为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理念。渎职侵权检察一方面是对国家司法、执法管理活动中工作人员执法犯法,弄权渎职构成犯罪实施法律制裁,另一方面是检察机关其他监督职能的必要补充和重要支撑,是强化诉讼监督的重要手段,这两个方面的职能有力地保障了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三)树立加强渎职侵权检察是实现执法为民重要途径的理念。渎职侵权检察通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务中滥用权力或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不仅直接保护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不受侵犯,而且规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对于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具有重要作用,从而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树立加强渎职侵权检察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重要法律手段的理念。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必须依靠法制的保障。渎职侵权检察通过对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不正确履行法律职责的监督制约,确保了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五)树立加强渎职侵权检察是服务大局职能体现的理念。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每一项监督职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把渎职侵权检察工作臵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去思考、去研究、去部署,使这项工作始终围绕大局、服务大局。

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渎职侵权检察的能力建设 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就是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一)以人为本强队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面临的特殊使命和任务,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这是取得工作成效的关键和前提。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从事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的骨干人才缺乏,难以驾驭适应此类案件的侦查工作,这应引起各基层院领导的重视。一是在机构建设臵和人员配臵上予以重视,特别是要抓住成立反渎职侵权局这一机遇,选调优秀人才充实到渎检部门,使机构设臵和干警的人数、素质与所担负的任务相适应;二是在教育培训上予以重视。在渎检部门要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五种能力,即收集高质量案件线索发现犯罪的能力,突破嫌疑人口供的能力,收集固定证据的能力,运用侦查谋略的能力,运用科技手段的能力。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干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三是在对干警的待遇上予以重视。渎侦干警工作辛苦、生活待遇不高,更应在政治上、荣誉上多予鼓励,生活给予关心和爱护,为其创造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事业引人,感情留人,成绩骄人的浓烈氛围。

(二)加大投入强保障。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开展工作所应具备必要的交通、通讯、侦查器材得不到保障的状况在一些基层院普遍存在,甚至认为办理渎职侵权案件“投入大”,“产出少”,更加轻视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保障能力建设,严重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应当下大力气,逐步予以解决。加大费用投入,为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购臵必备的侦查设施和器材,在物质装备上予以保障;领导精力要向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倾斜,特别是主管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带头办案,在组织领导上予以保障中;加强向常委、人大的请示汇报,争取上级院的领导,组织协调外部关系,排除办案中的干扰、阻力,在执法环境上予以保障。

(三)创新机制强管理。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应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先导,不断总结经验,创新侦查机制,推动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建立情报信息机制,广辟案源渠道。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应建立情报信息资料库,主动搜集各类犯罪信息情报,统一管理,定期分析研究,敏锐把握渎职侵权犯罪的特点、规律和动向,为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提供决策依据,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建立联系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渎检部门首先应与院内其他业务部门加强联系协作,寻求渎职侵权检察与其他检察业务部门互为促动的契合点;其次是加强与公安、工商、税务、药政、土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作,寻求渎检部门在与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中发现犯罪的切入点;再次加强与基层群众组织、新闻媒体、重点知名企业的联系,寻求渎检工作在服务大局中获得案源信息的结合点。

建立侦查指挥机制,确保侦查工作运转有力。要形成一套统一指挥,各负其责,运转有力,反应快速的侦查组织机制,构建内线与外线相结,集中作战与分散取证相结合,审讯与查证相结合的侦查组织格局。

建立案件质量考评机制,严把案件质量关。从案件线索的收集,筛选评估到初查、立案都要有科学的流程管理,严格的事实证据标准,严把案件事实证据关、定性关、法律适用关,确保每起案件立得准、诉得出、判得了。

建立办案安全防范机制,确保办案安全。主要是健全办案工作区制度,实行检警合一,实行安全预案措施,做到办案安全万无一失。

建立侦查一体化机制,整合侦查资源。积极探寻以市级院渎检部门为主体,纵向指挥有力,横向联系紧密的侦查一体化机制,进而实现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人才资源,整合力量资源。

三、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不断加大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的工作力度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紧紧围绕“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明确渎职侵权检察的任务和目标,强化工作措施,不断开创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新局面。

(一)突出办案重点。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围绕检察工作全局,根据区域内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确定工作重点。把工作的重点始终放在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种因素上,放在危害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件上,通过加大查办重点案件的力度,形成一定的办案声势,推动整体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积极查办新领域渎职侵权犯罪。检察机关对查办刑讯逼供、非法拘禁、玩忽职守等传统罪名的犯罪案件积累了一定经验,工作往往能主动开展,但对新罪名的案件查办不多,影响了打击效果。因此,应以新的观念、有效的方式、务实的作风,深入到房地产开发、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税收征管、国有资产管理等热点行业和部门,积极查办新型渎职侵权犯罪,实现打击重点从传统领域到新领域的转变。

(三)大胆使用“以事立案”。渎职侵权犯罪一般是结果犯,侦查工作从危害结果入手,逐步深入,是突破案件的有效方法。使用“因事立案”一是可以适时的采取各种侦查措施,获取、固定有力证据,查明犯罪嫌疑人;二是有利于隐蔽侦查意图,增强侦查工作的主动性;三是可以避免办案中的干扰和阻力,为侦查破案赢得有利时机。

(四)采取“查系统,系统查”的方法。渎职侵权犯罪的隐蔽性较强,不为大众所知,往往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密切相关,在权力集中、经济热点部位和环节发案的机率高,有时会与其他犯罪相互交织。通过“查系统,系统查”的方法,就可以对这些重点部位和环节中隐蔽较深的渎职侵权犯罪及时发现。

(五)强化初查。重视每一起案件线索的被查,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夯实责任,步步深入,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查微析疑,获取关键证据。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肯定有理,否定有据。

(六)加强举报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方式,深入持久地宣传渎职侵权检察的作用和工作成效,凸显渎职侵权检察的重要价值,扩大社会影响,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的积极性,营造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强大社会力量。

第三篇: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把握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大局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目标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政法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柱石之一。在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实现依法治国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政法队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首先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修正案,这些都证明: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我国朝着新型民主国家的不断迈进。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定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它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

政法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执法司法力量,肩负着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使命。全体政法干警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熟练掌握法律知识,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必须坚持严格执法,一切执法行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所有执法结果都要符合立法目的;必须模范遵守法律,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为全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必须自觉接受监督,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的关系,把各方面的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动力。

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所谓执法为民,就是要按照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机关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工作中,我们一是要清醒认识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它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二是要把握好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到政法工作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时时刻刻替人民着想,时时处处为百姓排忧解难。三是要在执法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执法为民,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为服务而强化管理,勤政守法,文明执法,清正廉洁,甘当公仆。

坚持执法为民,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必须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政法干警执法为民,就是要把手中的权力行使好,把职责履行好,妥善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杜绝乱作为、防止不作为;就是要切实增强公仆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决不能以管人者自居,搞特权,耍威风,对群众“冷横硬推”、“吃拿卡要”;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树立人权保护意识,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处理有关案件和事件,切实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

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

公平正义的朴素意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世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匀等内容。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意义,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丰富的内涵。我们常说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公平正义,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因此,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党、国家、社会和人民对政法机关赋予的神圣历史使命。

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对广大政法干警的公平正义理念教育,引导和促进他们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不断提升其执法水平和能力。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帮助广大政法干警深刻理解公平正义理念的丰富内涵,在执法上必须做

第四篇: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刘光磊

公安研究2006年第10期

摘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解决好公安队伍思想观念和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各项公安改革;要加强领导、求真务实,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关键词法治理念公安机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命题。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履行好公安机关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摆在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切实解决公安机关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公安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真正弄清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弄清其内在联系和辩证统一的关系,弄清对公安机关、公安工作的具体要求。

从我省公安队伍和公安工作的实际情况看,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重点解决好在少数地方公安机关和少数民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思想不正确问题。极少数民警执法理念发生偏差,有的特权思想严重,以管人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的滥用执法权力,徇私枉法,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执法思想不正确,没有从思想上弄清“权从何来,为谁用权,为谁执法”。从源头上整改和纠正这些问题,必须坚决防止和肃清市场经济利益法则思想、西方消极法治思想、封建残余思想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影响,根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执法为民思想,始终坚持公安执法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

二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不严格问题。当前执法不严格问题主要表现在极少数地方公安机关的少数部门和极少数民警不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没有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法。有的地方和部门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对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讲价钱、打折扣,甚至搞一些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法治原则的“土政策”、“土办法”,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切实解决执法不严格的问题,必须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必须使执法者的一切执法活动都受到法律的规范,都符合法律规定、立法目的,体现立法精神。三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不公正问题。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准,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之一。执法不公主要表现形式是在执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没有坚持和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没有做到适用法律的平等,没有体现程序上的正当,没有达到处理结果的公平。极少数民警在执法中认人不认法,讲情不讲法;有的公平正义理念模糊,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不能自觉地把做好执法工作与维护公平正义相结合;极个别的甚至滥用权力、执法犯法、肆意践踏社会公平正义。切实解决和纠正执法不公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公平正义理念教育,引导和促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

四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不文明问题。近年来,公安机关相继开展了“三讲”、“三项教育”、学习济南交警、转变执法观念专项教育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一些民警认

为执法态度问题、执法文明与不文明的问题无足轻重,致使纠正起来十分困难,反复性较大。当前,服务不热情、举止不文明、态度不公允、自身形象不佳问题在少数民警身上依然存在,有的对待群众“冷、硬、横、推”,耍特权、抖威风;极个别的甚至不顾上级公安机关和公安厅党委“三令五申”,粗暴执法、野蛮执法,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切实解决和纠正执法不文明问题,必须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保护和尊重人权意识,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处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和事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执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公安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五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不规范问题。要重点解决好极少数民警执法随意性大、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解决好少数基层一线民警办案不认真、证据意识时效意识差、办案质量不高的问题。当前,相当一部分群众上访的问题都是由于执法质量不高引起的。各级公安机关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建立健全执法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六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不作为问题。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肩负着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治犯罪、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使命,必须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恪尽职守、尽职尽责。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忠诚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对那些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负责的要严肃批评,责令整改;对那些玩忽职守,对群众的报警求助拖延推诿,置群众利益、安危于不顾的,要依纪依法严肃惩处,决不姑息。

七是坚决整改和纠正执法乱作为问题。执法乱作为主要表现在极少数公安机关有执法权的部门职权法定观念淡漠,执法越位、错位,不按程序办事,违规审批行政事项;有的没有罚款权却实施罚款,没有收费权却收费或变相收费;有的地方将罚款作为创收谋利解决公安机关经费困难的手段,极个别的甚至强行制定并变相下达罚款指标;极个别民警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要把学习教育活动与防止和惩治腐败结合起来,与树立廉洁从政、廉洁执法意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法责任查究,从思想上、制度上、机制上根治执法乱作为问题。

二、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公安工作改革创新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一五”期间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的任务将十分繁重而艰巨。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大力推进公安工作改革创新,扎扎实实地办好三件事。

一是大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省公安厅党委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学习考察,在对面临的形势任务作出客观分析、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从全省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改革警务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战斗力、加强后勤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工程”建设。总的要求是以执法为民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强警为支撑,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保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执法水平、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保卫我省“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在进一步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充实公安警力、落实经费保障、加快警务、勤务机制改革、整合警力资源、推动警力下沉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有些方面步伐较大。全省公安机关共抽调警力1861人下沉到一线实战单位,其中省厅机关下派干部115人,并形成长效机制,从今年起,省厅下派100名干部到县以下公安机关,50名帮助工作,一年一换;50名挂职锻炼,两年一换。目前,多数地方的县级公安机关一线警力已占总警力85%以上、派出所警力占50%以上。通过试行设立中心派出所、合理划分警务区、改革派出所勤务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社会治安防范能力和服务水平,保持了全省社会治安的总体稳定。

二是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地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年”的各项工作。全省公安机关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警力要下沉、保障要有力、班子要加强、管理要严格、机制要创新、执法要规范、工作要上去、人民要满意的总要求,以公安机关的“三所”(派出所、看守所、车管所)、“三队”(刑警队、巡警队、交警队)等基层所队为重点,以人口管理、信息化应用和警务机制创新为关键环节,大力改进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性问题。通过加强正规化建设和广泛深入地开展“大接访”、“大练兵”、“大培训”,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作保障,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和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年的工作。省公安厅党委要求全省公安机关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核心内容,通过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和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省公安基层所队警力得到充实,民警执法为民思想更加牢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管理工作明显加强,警务保障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初步实现“警务信息化、勤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保障标准化”,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建设好服务群众的第一平台,为公安工作长远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实行“一巡二驻”,全面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改革。这是“三大工程”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年”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也是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安机关采取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公安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与社会治安需要相脱离,尤其是我省公安基层基础相对薄弱,警力配置头重脚轻,基层所队机关化和“猫鼠不同步”等突出问题,从实际出发,标本兼治,全面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改革。核心内容是把警力最大限度地部署到街面、部署到基层,加强社会治安巡逻防范,设立社区、村寨警务室,民警常驻社区、驻村寨。在三年的时间内实现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民警下沉到街道社区和农村工作,深入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空,切实做到、做好“四感”、“三贴近”,即:对违法犯罪造成更大的威慑感,给人民群众带来安全感,培养锻炼公安民警的责任感,树立公安机关的荣誉感;贴近群众、贴近实战、贴近服务对象,牢牢掌握对敌斗争主动权,提高打击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求真务实。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一是领导干部要作表率,做到真学真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关键是领导干部作表率。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层层建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领导小组。省公安厅今年将举办三期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训班,把全省公安局长、副处长以上领导干部培训一遍。目前第一期培训班的全省九个州、市、地公安局主要领导和厅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工作已经结束。通过培训,使这些领导干部既是各级公安机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组织者,又是学习骨干和辅导员。

二是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联系实际,边教育、边整改、边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都是加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七个意识”,即廉洁从警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严格依法办事意识、执法为民意识、平等保护意识、公安工作为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意识和党性意识。紧密联系实际,本着边教育边整改边建设的思路,针对在教育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抓住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深挖根源,切实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同时,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要求在各种规范化建设中得以体现,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得到贯彻,使广大民警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三是狠抓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督促检查是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并确保取得实效的十分重要的环节。省公安厅实行党委成员包片负责,并组织省厅和各级公安机关的警

务督察队开展专项督察。与此同时,结合开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省委《贯彻意见》的督察工作,以及对全省公安机关社区和农村警务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抓好“五必查”,重点是贯彻落实上级的部署是否得力、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措施是否得力。同时,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制度化,作为必修课纳人公安民警教育培训的长期规划,确保不断取得新成效。

四是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抓教育、促工作、见成效,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全省公安队伍思想有新认识、工作有新举措、队伍有新面貌,努力实现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和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的“六大目标”。

第五篇: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推进检察工作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推进检察工作

朱 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党根据社会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对司法活动发展的观念、发展的内涵以及发展的规律进行的再认识,是对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落实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取向,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制建设的经验,借鉴现代法治理论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理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的特点和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关键。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法治有两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有良好的法律,二是这种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良好的法律”,就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普遍的服从”,就是法律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都得到全面的实现。现代法治既是公平正义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机制。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建立并从法律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是社会主义立法要体现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保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人权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对人的主体地位、尊严、自由和利益的最低限度的确认。它需要社会道德的支持和国家强制力量的保护,人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和动力。现代法律就是保护人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和强制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开放的时代,承认和保护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等权利义务关系,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问题,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提高人权保障意识和依法执政的能力,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4、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是否真正享有最高权威是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关键。在现代法治国家,都把树立法律权威作为实现法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法律权威要通过立法建立具有客观性、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法律权威要通过执法、司法和守法保证任何个人、组织和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防止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我国宪法第五条对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5、监督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法治的意义就在于,既能充分地利用国家权力促进和保障公民权利,又能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保证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正确行使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社会主义法治防止权力滥用和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基本措施是建立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之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

产生,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并通过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党组织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有机结合,保证了各个监督系统的整体协调和依法进行,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实现监督工作的法制化,保障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运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

6、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和尺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创造实现和保障人类自由的社会前提。社会主义法治就是创造和保障这种不断发展着的自由的社会控制系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才能保证人的尊严、价值和主体性得到尊重,保证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把公民权利作为构成社会关系和法律秩序的本位性要素,公民权利的平等保护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优越性的体现,而且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公民权利平等保护机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树立权利本位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增强平等地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的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二、新形势下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检察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在国家法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检察机关,如何自觉主动地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具有现实的重要性。

1、从国家大局来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依法治国、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落实依法治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给司法机关及其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要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实现法治现代化,实现法治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司法者的现代化,而司法者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是司法者司法理念的现代化。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法治的进程就必须与时俱进,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司法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同步发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时代进步的呼唤,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依法治国对所有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者提出的根本要求。

2、从检察事业本身来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检察工作与时俱进,实现新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制度、司法体制在发生变化,法律和司法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发展环境,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检察工作。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检察工作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检察事业创造了条件,而检察工作也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而不能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检察工作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运用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对检察制度的价值、作用进行重新的思考定位,引导检察事业向更层次迈进。

3、从司法主体来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检察官立足本职、做好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不同的法治理念追求不同的价值目标,也就会收到不同的司法效果,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奉行社会主义的法治原则,将法律置于崇高的地位,了解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司法活动最基本的规律和最基本的本质,才能使其所追求的工作目标与法律相符,与社会发展方向相符,与司法运行的内在规律相符,从而表现出更有司法思想的理性深度,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和全社会的尊重,从而增强司法工作的公信度。反之,法治思想落后陈旧,法治意识不强,在司法活动中固守原有落后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法治、曲解法治甚至破坏法治,或为追求单一的法律效果而丧失综合效果,与法律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终结目标相悖,最终影响法治的权威。因此,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检察官从事检察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基本要求。

三、检察人员应树立的司法理念

结合检察工作,从司法理念的层面讲,检察人员必须树立以下观念,从而自觉有效地指导检察工作实践。

1、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检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它担负着通过法律监督来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实施,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法律监督活动得以顺利贯彻落实的重任。因此,检察人员必须要牢固地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增强接受党对检察工作领导的坚定性,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自觉地把检察工作置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工

作大局中去正确定位。按照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去履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宏观框架内,去实现检察办案服务效应的最大化,社会负面效应的最小化,从而使检察工作与社会发展大局同频共振,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环境。

2、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建立法治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法律至上的地位,崇尚对法律权威的敬重。检察机关履行保障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检察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必须确立惟法是从的真诚信念,养成只遵从法律的职业思维习惯,把法律作为评判一切个人、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行为的价值标准,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唯权重、不唯情扰、不唯利诱,树立以身护法,为法治献身的崇高精神,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3、树立保障人权的理念。现代法律不仅是实现国家政治统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工具,同时也是公民防范司法擅断、保障个人权利的重要利器,更是实现社会正义目标的载体。社会主义司法活动的应然职能,就要求检察人员在执法活动中更新思维观念,转变过去单向、传统的专政和惩罚职能,对法律的认识要从绝对的工具主义向保护人权转变,彻底摒弃“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护”倾向,牢固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观念,把确保程序公正放在司法活动的突出位置。在发挥惩罚犯罪保护社会的固有职能的同时,强化保障职能,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体现人道,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表现人文关怀,切实保障人权,确保诉讼参与人应有的合法权益,并将其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坚决杜绝超限办案、超期羁押、违法取证、刑讯逼供等严重违反诉讼程序和侵犯人权的现象,并要切实强化对其他司法机关违反诉讼程序现象的法律监督。

4、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目标和要求,是司法文明的核心和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体现。这就要求检察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首先必须坚持以法律效果为基础,通过适用法律的公正,来体现主体保护上的平等,不因身份、地位、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经济主体的性质而发生适用法律的偏差或

偏袒,坚决抵制和克制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使法律适用符合民情民意,符合伦理之善,创造一种人人各得其所的正义。其次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效率是公正的保证,没有效率,公正就难以完全实现。如果司法效率低下,处理周期过长,公众完全有理由对其结果的公正性产生怀疑,社会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增强诉讼流程意识、诉讼时效意识、效率责任意识,严守办案时限,缩短办案周期,降低诉讼成本,减少当事人的诉累,提高办案效率,是司法公正及时得以实现的保证。再次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破除诉讼神秘主义,强化“监督者同样接受监督”的意识,进一步确立民主监督在检察工作中的地位,拓展检察诉讼公开的渠道,完善公开的内容,丰富公开的手段和形式,引入体外监督的机制,发挥外部监督和检察内部监督的互补作用,实现执法活动的阳光操作,最大限度地将检察权的行使置于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正执法和社会的认同度,提高执法的公信力。

5、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是检察机关的基本宗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就是要求检察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必须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始终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自已工作的切入点,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摆正权利和权力的关系,消除特权思想,牢牢把握为“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个根本原则,树立正确的执法思想和良好的执法作风,真正带着对群众深厚感情执法,本着对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办案,以公正、严明、廉洁、优质、高效的执法行为,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使法的秩序、平等、正义的内在价值取向得以充分的实现,从而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惩治腐败、妥善处理群众诉求、保障社会安定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把“执法为民,服务发展”体现到全面的检察职能上来。

总之,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先进的法治理念是法律职业者的“职业灵魂”要做好新时期的检察工作,提高法律监督水平,必须根据现代形势的需要,用符合检察事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检察官的执法思想,指导检察实践,才能取得顺应社会主义法治时代要求和社会整体发展方向的检察业绩。

下载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内容摘要】法治思想虽然产生于奴隶制末和封建制初,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法治的内涵、外延不同。我国对法治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和......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 内容 摘要】法治思想虽然产生于奴隶制末和封建制初,但不同的 历史 时期法治的内涵、外延不同。我国对法治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实践(最终版)

    近日,中央政法委举办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集中研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问题。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批示,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举措。 全面、准确理解社会......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做好各项检察工作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做好各项检察工作 为明确政法工作的指导方针,切实履行政法机关的职能,做好各项政法工作,更加有效的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中共中央政法委......

    牢固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范文

    牢固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进一步端正审判指导思想 丁寿兴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法官队伍建设(五篇模版)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法官队伍建设 一、法官队伍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指导 理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内在的、隐性的但非常巨大的动力。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原理、......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检察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检察工作健康深入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中央政法委着眼于新的历史时期,确保政法机关更好地履行职能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政......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检察工作应提倡的理念

    [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先进法治理念。在检察机关内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