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自测题5篇

时间:2019-05-15 15:1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自测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自测题》。

第一篇: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自测题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B.“三个至上”包括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C.坚持党的领导,意味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各项实践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D.坚持“三个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内在需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要求

2.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对前三次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升华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它全面系统、深刻科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规定性

3.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经验及教训?()

A.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B.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 C.必须坚持以德治国 D.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下列表述中属于可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的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有哪些?()

A.以法治国

B.礼法弗用

C.民为邦本

D.公正执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包括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

A.科学性

B.人民性

C.开放性

D.先进性

2.下列属于列宁的法治思想的有哪一或哪些选项?()

A.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

B.党的领导方式与法律权威

C.法律的普遍约束力与制度构建

D.党的领导和公平正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下列哪一或哪些?()

A.实现了领导干部职务和政治生活的法治化转变

B.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 D.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4.2008年6月8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公布实施。第一次,我们有了专门针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法规。在地震灾害日渐多发的今天,法律,将为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此事,说法错误的是哪一或哪些?()

A.在灾害面前,抢险救援,部署组织,莫不体现法治的力量

B.相关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实施,有助于地震信息的及时、准确、权威、透明的公开,减轻恐慌,保持稳定

C.关于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方面的法规的公布实施,有助于预防救灾和重建工作中职务犯罪的发生

D.现在,我国已在《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所适用的建筑法规,以此作为审批、监督和验收校舍工程的依据,使保障校舍安全有了法律的支撑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及内在关系?

2.简要谈谈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3.简要谈谈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的认识。

4.谈谈你对“三个至上”的进步性和针对性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三个至上”。

5.为什么说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要求充分地尊重和保障人权?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一、多项选择题1.ABD。

2.ABCD。

3.ABD。

4.ABC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D。在《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所适用的建筑法规,以此作为审批、监督和验收校舍工程的依据,使保障校舍安全有法律的支撑,是汶川地震后人们对校舍安全问题反思后的一个建议,现在尚未实现,因此D项错。

三、简答题

1.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内在地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来看,坚持党的领导,意味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各项实践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本身就包含了坚持党的事业至上的基本要求。坚持执法为民、公平正义与服务大局,要求牢记金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加强与改

进工作的重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视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是人民利益至上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对宪法法律的一体遵循,党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执法、司法要严格实施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正是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的内在要求。可以说,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内在需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要求。

必须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领导和根本保证;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事业是关键,人民利益是根本,宪法法律是保障。党的事业归根到底,也是为了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法治保障。因此,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实质上是一致的。作为有机统一体的“三个至上”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线和灵魂,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关键。

“三者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既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坚持“三者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才能浑然一体,从而具有生命力和强大活力。

3.(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一样,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也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它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中,关于法治建设的战略思想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它全面系统、深刻科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规定性,反映和规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宗旨使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更为直接的指导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切实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健康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武器。

4.(1)“三个至上”的进步性。(2)“三个至上”的针对性。(3)在实践中坚持“三个至上”。

5.执法为民,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执法为民的理念要求政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立足本职,为人民用好权、执好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这些要求转化为法律语言就是要充分地尊重和保障人权。

基本人权是现代法治的重要价值标准,是当代国际社会所确认的一切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国际社会之所以把人的主体地位、尊严、自由和正当利益等宣布或确认为人权,不仅因为它们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和动力,而且因为它们经常面临着被侵犯、被否定的危险,需要社会道德的支持和国家强制力的保护。现代法律是保护人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和强制力量。正是人权体现了现代法律的精神,正是人权奠定了现代法律的合理性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人权观念,人权观念淡漠而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较强.仍然是我国推行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障碍。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曾把人权作为资产阶级的特权予以批评和全面否定,阻碍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利益格局变化和利益主体多元他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就必须突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理论,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就必须突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理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第二篇: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它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以新中国民主法治实践为基础,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与借鉴了西方法治文明的合理因素,是科学先进的法治理念。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首先明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一)法治:依法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的社会状态

法治的字面意义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在法治状态下,所有公民与社会组织皆依法行事,公民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广泛权利,同时也负有相应的法律义务;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部门都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运行,依法律产生,受法律约束,对法律负责,国家的权力与公民的权利都通过法律得到合理配置。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出来的治理国家的最合理模式。实施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因此,所谓法治,就是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二)法治理念:法治的理性化观念

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的思想观念。它是根植于一国法治实践之中,反映法治现实,而对法治实践起指导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载体。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推动法治发展的一种巨大的内在动力。没有法治那念沙;治就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法治的终极目的也无法实现。法治的实现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巩固、强化法治理念的过程。理念不清,定位不准,将会导致法律制度的紊乱,也会带来执法、司法的不稳定性。可以说,法治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法治事业的兴衰成败。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理性化观念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一)政治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现代国家里,民主政治首先就是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只有通过民主的程序,社会主

义法治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心声。社会主义民主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确认与保障,只有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人民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为主体,具有最彻底的人民性。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三)科学性

任何科学都是对一定客观规律的揭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一导,坚持从现阶段国情出发,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问题,是科学、先进的理念。(四)开放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提供了符合法治精神和时代特点的指引。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也将更有时代性,更具规律性,更富创造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兼容并蓄,充分借鉴与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正是这种广泛吸收,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性,使社会主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体系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不仅包含着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而且包含着人民主权思想、法的本质和功能的思想、法律权威的思想等,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和源头。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法治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法治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不佼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而且标声着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法治思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应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包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又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二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三是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四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五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同时,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外国法治思想也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法治实践经验教训,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不断凝练,逐步形成的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

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虽然经历了曲折,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不断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一、“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提出 2007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这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二、深刻认识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大意义

“三个至上”从三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在法律思想史上第一次划清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界线,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指明了政治方向、明确了历史使命、提供了科学方法、颧攀了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发展。

“三个至上”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本质要求。“三个至上”的提出,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内在精神,有利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三个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坚持“三个至上”,必须体现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方面,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各个领域,必须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个环节和全部工作之中。

三、准确理解“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

(一)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

党事业至上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必须坚定不移地予以坚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必须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始终做到党在心中,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必须旗帜鲜明地同干扰、破坏党的事业,同干扰、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作斗争,把确保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放在各项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实际行动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政权,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维护人民权益,这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宪法法律的最高价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目的。

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必须兼顾不同利益,必须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宪法法律至上是人类社会特别是近代社会巨大进步的思想结晶,是对治国规律的宝贵总结,是建设法治国家题中应有之义。

“三个至上”的提出,肯定了宪法法律至上这一现代法治文明的合理内核,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和探索执政规律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宪法法律至上,体现在宪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体现在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宪法至上,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必须努力维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通过执法者的权威来体现和维护宪法法律宪法法律权威。

四、正确把握“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内在关系

党的事业至土、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事业就是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树立、维护和尊重宪法、法律的权威。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就是为了协调、保障和发展自己的利益,人民利益就是宪法和法律的最高价值。

在实质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乃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一样,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也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它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的总结。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经开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认了“平等与正义”、“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为新中国的司法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的成立以来,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进程。这一进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政权和法制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通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第一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

第三,以***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

第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局的高度,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对前三次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升华,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系。

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逐步创造性地、系统地阐述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法制建设要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死刑不能废除”;“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些思想构成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同志特别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把社会主义与法治国家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创举。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借鉴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和阐明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它是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内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它又从政治法律领域更加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顺利进行的思想和观念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到到依法治国荃本方略的落实,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盛衰,关系到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保证从法律制度上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贯彻落实;才能保证民主的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概括起来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第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初统一的思想基础;第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第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第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篇:20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全自测题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为指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过程

中,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科学、先进的理念。(ⅹ)原因:„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也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ⅹ)原因:依法治国,„。

3、我们党领导人民通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探索与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出结论:还是要搞德治,实行以德

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ⅹ)

原因:„法治,实行依法治国,„。

4、严格执法的要求: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

5、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是统一的。打击犯罪的目的是保障人权。要牢固树立人权保障观念,保障人权重于打

击犯罪。(ⅹ)

原因:„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6、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切不可忽视执法的社会效果,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特别是在处理

复杂和有重大影响案件、事件时,更要注重其社会影响和社会评价。只有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

好执法和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和

正义。(√)

7、法律程序是人们从事法律行为必须遵循的步骤和必须经历的过程。(√)

8、执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

体公正的保障。(√)

9、公安工作以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为根本目标,同时也必须追求及时高效,以最低的成本在最大程度上实现

公正。(√)

10、公安机关应当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各类执法公开规定,要通过便捷的、最容易为社会公众所知晓的方式和 途径,将公开的内容公之于众;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通过公开改进工作。(√)

11、服务大局,对于部门、单位和个人来讲,就体现为具体的职能任务和岗位职责。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把

各自职责履行好,把职能作用发挥好,才能真正为大局服好务。(√)

12、坚持党的领导理念就是政法机关及全体政法干警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的思想观念和意识。(√)

1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能够自发产生和形成,不必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

14、法治理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法律意识为确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奠定基础。(√)

15、法律意识是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意识。(×)

16、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7、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18、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

19、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2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时期新形式下党中央对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提出的新要求。(√)

2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根本衡量标准。(√)

23、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在学习法律知识,不需要参与执法实践。(×)

2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原则,只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

实现。(√)

25、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确保公安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

2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属于思想政治建设范畴。(√)

27、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28、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29、某政法机关对一些企业实行挂牌保护。(×)

30、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31、公安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一律公开。(×)

32、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也就是必须树立执法和司法权威。(√)

33、公安机关的权力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选择有利的法定程序,整个行使过程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

。(×)

34、严格执法是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依法办事观念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

35、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人大的统一领导下,及时控制现场,切实防止事态扩大

。(×)

36、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

37、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关领导要靠前指挥,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

38、党领导公安工作,首先要抓好公安队伍建设。(√)

39、公安机关执法权威是党和国家的权威,是巩固国家法律和规范性文件正确实施的必要条件。(×)

40、各级公安机关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以执法公信赢得执法权威。(√)

41、坚持党的领导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42、没有党的统一而坚强的领导,公安机关单靠自身是无法完成法律所赋予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的。(√)

4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44、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45、政法机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关系。(√)

46、人权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相似的人权观。(×)

47、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8、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49、执法为民最基本的要求是公安民警立足本职,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50、公正执法要求公安民警必须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行使裁量权、行政管理权。(√)(5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52、及时性是对公安民警调查取证工作的根本要求。(×)

53、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保障,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价值追求。(×)

54、只有执法为民,公安民警才能在执法中做到平等对待。(×)

55、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

56、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

57、执法公开是保障公民对公安工作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措施。(√)

58、法律规定的时限,不是简单的纯粹的技术规范,而是包含着深刻的价值取向,既包括效率的要求,也包括

对人权保障的要求。(√)

59、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观需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0、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的价值取向。(√)

61、把政法干警能不能坚持执法为民作为衡量干警政治上是不是合格的基本标准。(√)62、司法机关只有增加人民编制和技术装备,才能解决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执行难等问题。(×)6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6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65、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66、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67、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68、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69、严格依法办事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70、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71、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7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上、适用法律上的平等。(X)73、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74、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75、服从宪法和法律,就是服从于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76、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77、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78、法律具有规范性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79、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X)80、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81、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8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83、执法为民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X)84、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8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86、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87、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88、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89、走群众路线,是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90、“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91、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生存权、发展权以及选举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权利。(√)92、在执法过程中对当事人的人权保障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和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93、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政法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政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94、乱作为和不作为是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95、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96、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97、公平正义,是衡量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98、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99、执法者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X)100、平等对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价值追求。(X)101、公平正义的传统含义包括效率。(X)102、程序正义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对权力可能被滥用有较强的预防和制约作用。(X)103、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104、执法过程中对事实的认定必须以证据为基础,离开证据就没有所谓“事实”。(√)105、法律是政法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也是作出判断的准则。(√)106、真正的程序公正,要求政法机关在认真、严格地履行所有法定程序之后,才能作出最终决定。(√)107、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108、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109、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应当是公正与效率的均衡。(√)

52、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

110、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就是侏障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 一个必经阶段。(√)112、服务大局是政法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113、服务大局是解决政法工作中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114、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1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X)116、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17、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118、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法治的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119、树立和坚持服务大局的理念,胸怀大局是前提,立足本职是基础,正确履职是关键。(√)120、政法机关和干警作为执法者,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就是在为大局服务。(√)121、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强调法律效果优于社会效果。(X)122、在具体执法活动,法律效果是最基本的标准,坚决不能做执法违法的事。(√)123、任何只求某种单一的执法效果而忽视甚至牺牲其他效果的观念和行为都是错误的。(√)124、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125、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我国司法体制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126、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不断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12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途径。(X)128、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129、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13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131、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就在于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132、政策,是一定社会集团为实现一定利益或完成一定任务而确定的原则和行为准则。(V)133、任何执政党,都要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利用法律手段贯彻自己的政策。(√)134、任何一项法律的确定都具有一定政策背景,都要受到执政党政策的影响。(√)135、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136、党通过政策的法律化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领导。(√)137、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138、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D)。A、党的领导

B、公平正义 C、执法为民

D、依法治国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B)。A、本质要求B、价值追求 C、根本保证D、重要使命

3、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A)。A、本质要求B、根本保证 C、重要使命D、价值追求

4、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D)。A、价值追求B、本质要求 C、重要使命D、根本保证

5、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C)。A、根本保证B、价值追求 C、重要使命D、本质要求

6、服务大局的基础是(B)。A、促进和谐B、立足本职 C、维护稳定D、社会建设

7、服务大局的关键是(C)。A、正确处理好利益分配 B、坚持党的领导

C、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D、促进经济社会关系调节

8、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根本政治原则(B)。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9、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C)。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严格依法办事

D、以上都不是

10、(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的本质特征。

A公平正义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11、(A)决定着法治行为及法治效果。

A 法治理念 B 法律意识 C理想信念

D法律观念

12、(A)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意识。A 法治理念

B 法治观念

C 法治看法

D法治现象

13、(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A执法为民

B公平主义

C 依法治国

D服务大局

14、(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A依法治国

B 公平正义

C 执法为民

D宪法

15、实行依法治国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D)。A 法治原则

B党的领导

C法律意识

D宪法

1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A)、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党的领导

B司法独立

C依法治国 D国家利益

17、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必须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政法干警的头脑,保证政法干警的(B)指导思想和观念始终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A立法

B执法

C守法

D法律监督

1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以(C)为统领。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荣辱观

1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倡(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A国家利益

B社会利益

C个人利益

D集体利益 20、公安民警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学习必要的(B)A理论知识

B法律知识

C业务知识

D科学知识

21、公安民警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积极参与(A)。A执法实践

B工作实践

C科学实践

D业务实践

22、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目的在于统一执法思想,推动(D),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

策的贯彻落实,把政法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A执法活动

B 执法办案

C执法指导

D执法实践

23、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

了(B)。(中政委法理教育辅导P9)

A宪法 B宪法修正案 C刑法 D民法通则

24、我们党领导人民通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探索与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得出结论:还是要搞(D),实行依

法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A政治 B法律 C无产阶级专政 D法治

25、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依据(B)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A政策 B法律 C法规 D规章 26、1989年4月4日,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制定的(D),这部法律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人民政府也不是“一贯

正确”,也有可能犯错误,而公民在法律上享有与政府平等的地位。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7、2000制定的(B)对各类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以及不同位阶的立法之间的效力等级都作了明确规定。

A《宪法》 B《立法法》 C《行政处罚法》 D《行政许可法》

28、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D)A权威 B尊严 C形象 D公信力

29、(A)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监督 30、依法办事的基础是(A)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31、努力提高(C),是政法干警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前提和基础。A业务能力 B道德素养 C法律素养 D服务水平

32、法制观念是人们尊重并自觉服从(B)的思想意识。A纪律 B法律 C政策 D命令

33、所谓(B)就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前提下,执法机关对执法当事人作出的处理决定要严格符合法律的具体

规定。

A有法可依 B实体合法 C程序合法 D权责统一

3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社会主义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B法律具有普遍性 C法律具有规范性和不确定性D法律具

有国家强制性

35、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但可以选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B一般情况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D法律只管民,不管官

36、(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A公平正义B执法为民C党的领导D服务大局

37、执法为民是(A)的宪法原则在公安工作的要求和体现。

A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B一切为了人民 C一切依靠人民 D一切保护人民

38、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就是要坚持(B)、树立人权保护意识。A法治原则B以人为本 C法治意识D严格执法

39、(B)是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A一切为了人民B走群众路线 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40、执法为民是我们党(B)、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

A秉公执法 B立党为公 C程序公正 D执法公开

41、(A)是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基本期待,是检验公安工作是否执法为民的重要标准。

A公正执法 B公开执法 C公平正义 D服务群众

42、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就要坚持(A),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

A一切为了人民B走群众路线 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

43、(A)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的基本要求。

A文明执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执法

D公开执法

44、(C)的集中体现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A一切为了人民

B一切依靠人民

C一切保护人民

D一切尊重人民

45、一切依靠人民,集中在搞好公安工作必须(B)。

A一切为了人民B走群众路线 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

46、执法为民理念是(D)指导下,政法工作理论认识的新发展、新概括。A以人为本B和谐理念C马克思主义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7、(B)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A一切为了人民B群众路线 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

48、在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人权的保护主要属于(C)的目的内容,它依赖于刑事诉讼实体结果的实现。

A保护群众B维护治安C惩罚犯罪D打击犯罪

49、政法机关担负着反腐倡廉,维护公平正义的重大职责,是(B)的最后防线。

A维护治安B公平正义C打击犯罪D保护人民

50、公安机关手中的执法权力是(B),来源于人民的权利,并以保障人民的权利为根本目的。A私权B公共权力C部门权力D特权

51、(A)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A公平正义 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服务大局

5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B)。

A重要方针 B重要目标 C重要精神 D重要基础

53、(C)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A坚持秉公执法

B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C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D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54、口供具有(D),影响到刑事诉讼的效率。

A客观性

B逻辑性

C真实性

D反复性

55、公正与效率是法治社会的重要(B),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公安部法理一

百问P85)

A基本尺度

B价值目标

C条件

D基础

56、(B)是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方。

A秉公执法

B执法公开

C一切依靠人民

D程序公正

57、公安民警在调查取证时,应当坚持工作的(A),避免主观臆断。A客观性

B及时性

C全面性

D合法性

58、(D)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是辨证统一的。A秉公执法

B执法公开

C一切依靠人民

D执法公正

59、(A)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是各个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A公平正义

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服务大局

60、(C)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具体要求。A自由裁量

B尊重和保障人权 C平等对待

D执法公正

61、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赋予执法者按照规定的原则、(D),根据执法实践中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所 采取的措施或作出的决定有一定的斟酌决定权。

A程序 B手段 C步骤 D条件和范围

62、行政处罚畸轻畸重就违反了(B)原则。A合法 B 公平合理C公正步骤 D公开

63、真正的程序公正,要求政法机关在认真、严格地履行所有(D)之后,才能作出最终决定。

A办案程序B办案手续C法律手续D法定程序

64、(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公安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A执法为民

B公平正义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65、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B)。A前提

B基础

C关键

D职责

66、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具有内在(A)。A一致性

B对立性

C不可调和性

D协调性 67、服务大局的前提是(A)。

A胸怀大局 B立足本职 C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D执法为民 68、大局是指全局的(A)和关键

A中枢

B主要部份

C大势

D战略利益 69、“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A)。A社会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文明建设

D科学建设

70、政法工作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必须要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基本(B)依法保障人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推进社会法治国家进程,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法律制度

D文化制度

71、法体现国家意志,国家的目标任务必然通过(B)法律来确认和规定。A.党章B法律C政策D文件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法治理念与法律意识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A法治理念与法律意识是相互包容、相互影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法治理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意识。

C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及其现象的各种认识、看法、观点的总称,也是人们对于法治及其现象的认识的总

括。法治理念不是人们直觉的产物,是人们理性认知的结果。D法治理念对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和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有(ABCD)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把是

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根本衡量标准。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原则,只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实

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特别是体现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现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和价值观的要求,提倡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

利益的有机结合。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有(ABCDE)A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B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

C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关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论述。

D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明确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E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充分发

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等的论述。

4、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是(ABCD)A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C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D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内容是(ABC)A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D任何组织和个人犯有同样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同样的追究。

6、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的主要措施是(ABCD)A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B维护宪法权威。

C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D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7、公安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要求是(ABC)A一切为了人民。B一切依靠人民。C一切保护人民。

D一切交给人民。

8、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权利包括(ABCD)A人身自由。B人格权。

C住宅权。D通讯自由。

9、当前公安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注意的问题有(ABC)A处置群体性事件时要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

B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C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犯罪嫌疑人、服刑人员、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和其他合法权利。

D要牢固树立人权至上的观念。

10、公安民警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坚决抛弃的错误执法观念有(ABCD)A“特权”思想。B“重打击、轻保护”。C“重实体、轻程序”。D“重管理、轻服务”。

11、公安民警坚持执法为民必须树立的正确执法观念有(ABCD)A“正确的权力观”。B“尊重和保障人权”。C“程序公正”。D“热情服务”。

12、公安民警在执法中做到合法的要求是(ABC)

A公安民警的一切执法行为要符合法律规定,既要遵守实体法,又要遵守程序法; B既要了解法律条款的字面含义,又要把握法律条款的立法本意和精神实质; C既要了解法律原则的内容,又要准确把握法律的原则规定及其价值取向。D要杜绝行使自由裁量权。

13、公安民警在执法中做到合理的要求是(ABCD)

A在法律设定的自由裁量的范围内,公安民警在执法活动中所采取的措施、作出的决定符合人的理性要求,符

合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的要求,符合公平原则和刑事政策的要求。B做到权力的行使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C案件情况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 D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14、怎样理解公平正义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ABCD)A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B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C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D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

15、为什么说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ABC)A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探索和谐社会建设道路过程中始终考虑的重要因素。B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C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D公平正义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16、公安民警如何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ABC)A权力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B案件具体情况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C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D将自由裁量权交由一人行使。

17、及时高效原则的具体内容是(ABC)A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

B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

C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D提高人员效率,加大裁员力度。

18、程序公正的含义是(ABC)A程序公正以实现实体公正为目标。B程序公正必须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C程序公正必须克服执法者的随意性。

D程序优先。

19、罪刑法定原则对公安工作的要求是(ABC)A要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B客观、全面收集证据。C禁止刑讯逼供。

D禁止自由裁量。

20、刑讯逼供的危害主要有(ABCD)

A违反宪法规定,侵犯公民的尊严和人权。B违反法律规定,直接破坏法律的权威和尊严。C容易导致无辜者受害,造成错案、冤案。

D严重降低执法效率,浪费有限的执法、司法资源。

21、为什么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ABCD)A口供有很大的虚假可能性,影响案件的真实性。B口供具有反复性,影响刑事诉讼效率。C轻信口供容易导致刑讯逼供。

D轻信口供往往给案件侦破带来困难。

22、怎样认识党的领导地位的合法性(ABD)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历史上的合法性。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军事上的合法性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法理上的合法性

23、以下关于党的方针政策与国家法律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DE)A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

B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是党的政策的定型化和集中体现。C执行法律应当主要通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来实现。

D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

E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要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执行国家法律有机统一起来,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的有机统一。

24、以下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C)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D三者三位一体。

25、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是公安民警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ABD)A我国公安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是我国公安工作政治优势和重要

特征。

B坚持党的领导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C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

D坚持党的领导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26、以下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和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C)A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是总揽全局,不是包办具体事务。B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严格公正执法,本身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最好体现。

C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坚决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确保公

安机关严格公正执法。

D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公安机关应该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

27、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D)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保证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

29、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是(AB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切实依法行政

严格依法办事

30、严格依法办事意味着(ABCD)职权由法定 有权必有责

违法受追究 用权受监督

31、政法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具体应当做到(BCD)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尊重和保障人权

32、公平正义理念的内涵是(ABCD)合法合理平等对待 及时高效 程序公正

33、公平正义之所以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因为(ABCD)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类愿望 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

34、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ABC)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是政法工作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35、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要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ABC)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执行国家法律的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和落实党的政策的关系

36、政法干警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BCD)A、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 B、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 C、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D、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

37、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ABD)A、是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B、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D、是政法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3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ACD)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 执法为民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39、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要认识到(ABC)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0、对于维护法律权威理解正确的是(ABCD)。

A、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

B、要特别注重维护宪法权威,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C、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D、要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41、下列关于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BCD)。A、党的政策与法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B、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

C、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

D、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

4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ABCD)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4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ABC)思想的统一体,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法律知识

4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ABCDE)。

A依法治国的理念

B执法为民的理念

C公平正义的理念

D服务大局的理念

E党的领导的理念

45、法治理念与法律意识是(ABC)的关系。

A相互包容

B相互影响

C部分与整体

D相互制约

46、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ABCD)的总称。A思想

B观点

C知识

D心理

47、法治理念对法律意识的(ABC)具有指导意义。

A培养

B树立

C提高

D完善

48、要坚持(ABC)等的论述,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来源。A民主执政 B科学执政 C依法执政

D国家执政

49、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ABC)。A正规化

B规范化

C科学化

D制度化

5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ABC)。A相互补充

B相互支持

C协调一致

D相互影响

5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AB)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人民民主

B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群众心愿

D无产阶级

5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是(ABCD)

A马克思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

B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 C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关

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论述

D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E以胡

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论述

5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确立和实现以(AB)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A宪法

B法律

C法规

D规章

54、严格依法办事的含义有(ABCD)。

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

55、依法行政的含义有(ABCD)

A职权法定B行政活动实体合法C行政活动程序合法D行政活动应受到监督、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56、下列哪些是依法行政对公安机关的基本要求?(BCD)A热情服务B高效便民C诚实守信D权责统一

57、实践依法治国理念对公安工作有什么要求?(ABCD)

A提高公安民警的法律素养 B坚持严格执法 C模范遵守法律 D自觉接受监督

58、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是什么?(ABD)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C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D严格依法办事

5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内容有哪些?(ABC)

A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

必须受到追究

D严格依法办事

60、严格执法的要求是什么?(AB)

A一切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B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C严格依法办事 D任何公民享有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61、如何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ABC)

A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B维护宪法权威C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D树立执法部门 的权威

6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为什么具有权威性?(ABCD)

A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B法律具有规范性和确定性,非经法

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C法律具有普遍性D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 63、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AC)。A制度化 B规范化 C法律化 D正规化

64、(ABC)在宪法的统率之下,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法律B法规C规章D规范性文件

65、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66、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容的思想主要表现形式有:(ABCD)。

A.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B.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

C.特权思想严重

D.群众观念和人权意识淡漠

6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要求之一,必须反映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具体表现为:

(ABD)

A.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B.坚持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平等、自由、正义、效率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价值追求 68、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从根本上要解决的重大思想问题是:(ABCD)。A.权为何来 B.为谁掌权 C.为谁执法

D.如何执法

6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AB)。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C.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0、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是:(ABC)。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严格依法办事 D.公正执法

7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是:(ABC)。

A.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D.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2、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做到:(ABC)。

A.维护宪法权威

B.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C.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D.树立政府的公信力

73、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74、严格依法办事的含义:(ABCD)。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75、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宪法为核心,(ABCD)为骨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A.民商法

B.刑事法

C.行政法

D.诉讼法

76、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BCD)。

A.无法可依

B.有法不依

C.执法不严

D.违法不究

77、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具体要做到:(AB)。

A.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B.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 C.模范遵守法律

D.自觉接受监督

78、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自觉接受监督,应做到:(ABC)。

A.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B.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的关系

C.把各方面的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动力

D.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79、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的机关,包括:(AB)。

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

C.公安机关

D.安全机关

80、政法各部门共同致力于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应贯彻的刑事基本原则有:(ABCD)。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依法行使职权

8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CD)。

A.以人为本

B.执法公正

C.立党为公

D.执政为民

82、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ABC)。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C.人民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来源

D.政权组织形式

83、执法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回答了政法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以及(ABC)的根本问题。

A.为谁执法

D.靠谁执法

C.怎样执法

D.完成执法

84、注重从专群结合中找出路可以解决一些地方(ABCD)问题。

A.破案难

B.取证难

C.追逃难

D.执行难

85、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包括要尊重和保护(ABCD)。

A.行政管理相对人

B.犯罪嫌疑人

C.违法行为人

D.被告人

86、文明执法,就是要做到:(ABC)。

A.服务热情

B.举止文明,态度公允

C.仪容整洁

D.清正廉洁

87法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在(ABCD)中得到体现和实现。

A.法律条文

B.制度规定

C.工作机制

D.执法实践

88、有效遏制了涉法上访的措施:(ABCDE)。

A.认真接待来访

B.切实解决问题

C.严格依法办事

D.坚持公平公正

E.提高办案质量

89、执法者行使自由裁量权,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是:(ABC)。

A.权力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B.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

C.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D.同样情形允许有不同处理结果 90、平等对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B)。

A.反对特权

B.禁止歧视

C.同情弱者

D.打击强者

91、及时高效原则具体有几方面内容:(ABC)。

A.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

B.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

C.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

D.提高程序的合理性,缩短办案时间 92、程序公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ABC)。

A.以实现实体公正为目标。B.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C.克服执法者的随意性 D.确保执法者的威严

93、政法干警充分尊重当事人、行政相对人应有的(ABCD)等程序性权利。

A.知情权

B.控辩权

C.陈述权

D.公开审判权

94、政法干警必须以(ABC)为至高利益。

A.人民利益

B.国家利益

C.社会利益

D.局部利益 95、“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ABC)。

A.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B.我国宪法规定的重要司法原则

C.刑事司法活动中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D.解决民事纠纷的基本原则

96、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需要做到:(AB)。

A.严把证据关 B.严把法律关

C.严把口供关

D.严把程序关

97、执法公正包括:(AB)

A.实体公正

B.程序公正

C.事实公正

D.法律公正

98、政法部门根据公开的原则,权衡(ABC)等方面的价值,确定公开的范围和程度。

A.公共利益

B.个人权利

C.人民群众监督

D.国家利益

99、服务大局要求各级政法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必须(ABD)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确保国家长

治久安。A.胸怀大局

B.立足本职

C.立足本单位

D.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100、实践证明,坚持服务大局,政法工作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效:(ABCD)。

A.使党委满意

B.使政府满意

C.使人民群众满意

D.使政法工作自身不断发展创新

101、服务大局是:(ABCD)。

A.政法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B.政法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C.政法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D.我国政法工作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102、有的党政领导和政法机关不能全面把握大局,片面认为大局就是经济建设,只讲服务经济建设,忽

视或不讲服务(BCD)。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10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目标任务是:(ABCD)。

A.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C.全面正确履行职能

D.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104、政法工作为大局服务,必须保障和服务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决维护(A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5、政法工作为大局服务,依法保障人民行使(ABCD)的权利,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巩固和

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106、要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执行(ABCDE)等规定。

A.从轻

B.减轻

C.不起诉

D.缓刑

E.社区矫正

107、政法机关的职能是:(ABCD)。

A.维护国家安全

B.打击预防犯罪

C.维护公平正义

D.服务改革发展

10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ABC)有机统一起来。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社会主义制度

109、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ABC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110、党的领导要体现在依法治国的全部过程中,即(ABC)

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111、在我国,党的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有所区别,表现在(ABCD)。

A.产生渠道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效力不同

112、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ABD)。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行为领导

D.组织领导

113、增强党的观念,对广大政法干警最根本的要求是:(AB)。

A.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B.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C.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

D.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114、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政法工作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ABCD)。

A.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B.坚持邓小平理论

C.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坚持科学发展观

115、增强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断提高党员(ABCD)的本领。

A.组织群众

B.宣传群众

C.教育群众

D.服务群众

例题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有()A.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B.法治理念实现了讲法治与讲政治的统一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党的领导作为重要使命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党的领导 答案:AB 例题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有()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B.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C.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目标 D.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答案:C。

例题3: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

B.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之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C.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

D.坚持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 答案:ABC.例题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错误的认识有: A马克思和恩克斯在其著作中没有使用过“法治”这一用语。B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毛泽东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C依法治国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D西方资本主义法律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答案:AC 例题5:关于依法治国,正确的有: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主要组织保障。

B,法治完备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

C,权力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D,权力制约是法治国家的首要环节。答案:A、c 例题6:下列做法符合执法为民的要求的有()

A.某省法院通过决议,可以采用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立案,可以为行动不便的伤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上门立案等便民服务,方便当事人诉讼。

B.某法院着力解决解决群众告状难问题,努力使上访老户和重信重访人员息诉罢访

C.某省高院通过决议,人民法庭对于边远地区或者纠纷集中地区,应当定期不定期进行巡回办案,就地立案,就地审判,当即调解,当即结案,就地执行。

d.某省高院通过决议,人民法院应当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庭审。答案:ABCD 例题7: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政法工作必须严格贯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秉公执法是最基本的要求

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要求政法工作必须探求绝对事实 C.坚持程序优先原则

D.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的原则 答案:A、C 例题8.服务大局要求正确处理好“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这是“三个至上”的要求 B.法律效果是首要标准

C.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是根本标准

D.当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冲突时,应当优先追求社会效果 答案:A、B、C 例题9.服务大局是指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经济建设。下列做法符合“经济建设”要求的有()

A.某法院通过决议,对于企业初创时期的犯罪行为,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B.某法院组织法官们主动到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的司法需要

C.某法院依法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发展

D.某法院通过决议,在财产保全方面,尽可能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尽量减少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答案:BCD 例题10.《学习科学发展观读本》指出,“一切立法建议、司法解释、执法规范、改革措施,都要着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这是服务大局的要求B.经济对法律起决定作用C.法律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D.司法应为经济保驾护航 答案:ACD 例题11.下列关于党的领导的内涵,表述正确的有()A.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唯一的指导思想

B.党的政治领导的核心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国家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的 D.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主要通过干部任免实现 答案:BC 例题12.党的领导的要求的有()

A.某省高院要求,各级法院要积极与当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联系,以征求意见、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庭审

B.某法院积极办理人大交办、督办案件 C.某法院邀请数十名人大代表参与执行

D.某法院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对一起案件进行调解。答案:BCD 例题13.关于依法行政说法正确的有:

A,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重要要求。

B,合理行政是社会主义对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更高的要求; C,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D,公务人员的行政能力,决定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答案AB

简答或论述预测1 :材料一:因不服当地政府对本村175亩土地的征地审批,宁海县胜利村村民向浙江省政府提出行政复议。在未得到及时受理的情况下,他们又将浙江省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最终杭州市中院认定浙江省政府构成不履行行政复议的法定职责,判定村民胜诉。

材料二:法官甲在办理案件的时候,因为拿了当事人的好处,替当事人在定罪量刑的时候,故意开脱罪名。案发后,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法官甲说这是因为考虑社会效果的结果。材料

三、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有些司法人员对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认识存在分歧,有的人认为用法律效果来统一社会效果就足够了,没有必要特别强调社会效果,因为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就充分考虑了社会效果,不能说立法机关在立法时无视社会效果。司法的时候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就同时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还有的法官在司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社会效果,而且要把社会效果作为主要追求的基本价值或者说重要价值,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价值、社会效果比法律效果更为重要。

请从“三个至上”的角度来谈一谈你对司法实践中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关系的认识。答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事业归根到底,也是为了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法治保障。党的事业是关键、人民利益是根本、宪法法律是保障。因此,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实质上是一致的。党和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来行使权力,并尽可能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来实现和维护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三者的统一,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如何在具体的案件的裁判中正确地处理好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之间的关系。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具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具体执法活动,法律效果是首要的基本标准。从逻辑上说,社会效果既可以通过法律获得,也可以在法律之外获得,但在司法中寻求社会效果应当主要通过法律或法律之内实现。材料一中的杭州中院不仅严格依法办事,维护了法律效果,而且获得民众的认可和赞同,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社会效果。不仅正确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而且真正地领会到了“三个统一”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点题)在法律之内寻求社会效果的正当性,对任何纠纷的裁判都要经过事实判断和逻辑判断,而不容许任意进行情感判断和主观价值判断。材材料二中法官甲知道司法的社会效果,但其将社会效果庸俗化。

社会效果在所有的国家,都是司法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对所有司法机关来说都是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要素。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转型国家,在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司法的公信力还不够高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社会效果。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社会效果是司法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值得探讨的。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的话,在司法过程中寻求社会效果应该主要通过法律来实现,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规则和程序的导向下才可以变通适用法律。材料三则或片面强调法律效果或片面强调社会效果,没有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上说,按照法律办事实质上就是按照人民的意志办事;有助于平等地保护人民的利益,有助于推进党的事业,有助于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回应主题)

第四篇: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写写帮推荐)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本质属性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法治通常的理解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同时,法治又是指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

法治理念是对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以及根本保证等法治基本问题的集中概括和系统认识,是谋划法治战略的基准,是制定法律的指南,是实施法律的指导,也是理解并遵守法律的参照。各国的法治理念受制并决定于本国的社会性质、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条件,不同国家的法治理念不可能完全相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法治理念上更是存在着根本性区别。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 1 髓和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集中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五个方面的内涵,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各自从不同侧面系统地揭示出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原理,同时又完整地描绘出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图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在法治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密切结合、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才会有可靠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真正落实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才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也才能有可靠的 法律保障。“三者有机统一”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中,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与灵魂。

2、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在实践层面上进一步体现为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和维护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全面维护、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法治实践成效的重要标准;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就是要把严格遵守宪法法律作为法治实践的基本要求,党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执法、司法必须严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特权,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执法与司法的公信力,维护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理论源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法律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重要参照,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这些理论渊源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的科学性。

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理论源脉。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对于法律这一社会现象的系统认识和见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以及法作为上层建筑必须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思想,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服务大局理念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思想,以及人权和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念的理论基础;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关于执政党的领导地位的思想,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党的领导理念的重要理论根据。

2、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理论依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 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有关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路径,进一步推动和指导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入了新思想、新观点。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

3、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法律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重要参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着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辨别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法律思想中的一些有益因素,如“民为邦本”的 思想,“法尚公平”、“法不阿贵”的思想,“治民无常,唯以法治”的思想,“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思想,以及我国民间传统中长期流行的“以和为贵”、“无讼是求”等观念,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根植于本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显示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

4、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是西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借鉴,一方面在于审慎地参考西方法治理论中有关法治构建与运作的一般性原理,如人民主权论、基本人权论、权力制约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法律强制和权威论等理论,并根据中国国情对这些理论加以理解和诠释;另一方面体现在关注西方法治的现实发展和变化,适当吸收和参考现代西方实用主义法学以及社会法学派等理论流派强调法律的社会利益,突出法律实际运用的社会功效等观点和主张,深化对法治实践与外部社会联系的认识;同时,要正确辨识那些与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相联系的法治理论与法律思想,坚决摒弃和排拒“三权分立”、绝对化的“司法独立”以及机械教条的“法条主义”等理论与观念。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这一基础赋予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大的生命力。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我国的社会性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自然资源条件、公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地域特征、人口数量、民族及其分布状况等,构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把适应中国基本国情作为理念建构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的五个方面,都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和阐发的。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正确判断。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八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些阶段性特征对我国法治的具体影响,把推进法治事业同解决发展阶段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加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对于法治的实际要求。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所处国际地位及国际环境的准确认知。在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创造了理 7 论前提,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在法治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保证了我国在法治意识形态领域不受制于人。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和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过不少错折和教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产生于对这些经验教训的深刻认识和系统总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在长期法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成熟认识,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法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普遍愿望与真实感受。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凝聚着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智慧和艰辛探索。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法制创建和司法实践活动,为新中国法制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民主建国的重大方针,1954年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特别是1982年宪法的修改与实施,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全面推进的历史进程。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在根本大法中确立了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对法治事业的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筹划和部署。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局的高度,在认真总结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实践,充分借鉴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概念,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并提出,是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果,它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更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执政方略有了更为深刻而成熟的认识和把握,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本章应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关系;以及“三个统一”和“三个至上”的相互关系。

第五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伐谈社套盆义法治理套与公安执法实线程保华刘刚 摘要: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定义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所决定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规律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根本特征的,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关健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安执法实践 通常所说的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价值和宗旨的承认和认可,并且在人们的主观世界形成了高度的信念。法治理念,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对法治原则的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属性、价值、作用等的科学理论、系统思想和基本观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法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反映,也是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法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反映。人们对法治理念的研究与探索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按照这种理念回答并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出现的理论和现实的问题。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 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公安机关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化“执法为民”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社会主义法治们执法的一个根本问题。对此,若没有深理念对于指导当前公安执法工作有着十刻的认识,就会出现一些欺压百姓.藐视分重要意义。群众利益,对群众报警求助麻不仁,敷衍。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塞责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在人民群众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中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念的核心,是公安工作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形象,降低了人民政府和我们公安机关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的威信,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也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党的领导是人民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要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求。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

二、坚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理念的价值取向,是公安执法工作的重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要准则。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体现广大人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民群众共同意志的规范,是社会公平和主义民主建设、法制建设 的经骏,借鉴现正义的表现。社会主义法治既是公平正代法治理论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基义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本理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法律要机制。只有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至上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益关系才能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国体和政体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只有全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才能得到正确处理。面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才能真正理解社解决公正问题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内涵。济、行政等手段,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

我国的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逐步建立并从法律工具,是党的“刀把子”、“枪杆子”,其任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务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社会治安秩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序,预防和打击犯罪,保护国家、集体、个公平正义要求同样的事情按照同样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安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全和其它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于一切人,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当明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可以讲,公安机关是确,任何法律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才国家政治社会大局稳定的“保护神”,是能真正得以实施,法律程序包括实施执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护航员,只有在法行为时的方式、方法、步骤、顺序和时党的领导下,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意识,限等,其公正价值 则体现在它的独立、中群众意识,法制意识,才能切实担负起巩立和公开、公平_L。无程序即无法律,亦固共产党执法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无法治,如果说实体不公是个案正义的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和历史责任,泯灭,那么程序不公则是全部司法制度广大公安民警在执法的各个环节都应当正义性的普遍丧失。保持执法公正必须明确“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一方从执法规范抓起。公安机关应以深化“规面我们要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巩固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为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用法律武器打击专体,以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政对象;另一方面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为重点,坚持实体与程序统一、公正与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执法,即打击率相统一,不断完善执法制度、严密执法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生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繁荣,这是我三、执法为民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006"4 理念的精髓,是公安执法工作的灵魂。从公安执法活动的角度讲,执法理念直接左右和影响执法者的执法方式、行为规范和执法目的的实现;执法行为则直接反映执法者在组织实施执法时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态度立场。但由于我国封建传统的影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及民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特权思想,残留着过去那种只强调国家公权力而轻视公民私权利的做法,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随意扰民甚至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一些公安民警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识模糊,役有弄清楚到底是“为了治安管人民”还是“为了人民管治安”,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为谁掌权、为谁执法的问题。

要解决公安执法过程中的上述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执法思想、执法观念问题,这是前提和基础。执法为民思想是涉及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到公安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关系到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替察在执法活动中必须牢固树立的思想和具有的意识。就现阶段而言,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就是要深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牢固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意识,把“执法公正、一心为民”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把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落实到一切执法活动中。公安机关应当认真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真正做到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导执法活动,使“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思想成为广大民警的政治信仰和自觉行动。要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等论述,全面、准确地把 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始终坚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相统一,坚决纠正重处罚、轻服务,重打击、轻保护,重权力、轻监督,重实体、轻程序等错误认识和做法,力争通过教育和制度建设,有效克服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有效消除粗暴执法、侵犯人权的现象,有效防止执法不严不公、扰民害民的 行为。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公安工作的指导,把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我省公安机关将突出强化五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政治思想教育培训,落实执法为民思想。我们将结合公安一「作面临的形势,向广大民警讲清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他们自觉投身于法治理念教育的责任意识和学习热情,并将公安民警中的先进典型作为深化执法为民

思想教育的生动材料,切实作好宣传;把在专项整改活动中查摆出的反面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搞好警示教育,以塑造公安队伍道德高尚、作风优良、爱岗敬业、执法公正的良好形象。同时,认真制订实施方案,层层建立督查指导联系制度,不断推动法治理念教育在基层民警和办案一线得到落实。为我们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更好地履行维护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职责,推进平安龙江、法治龙江建设,构建和 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培训、考核,着力提高全警法律素质。

我们将紧紧抓住提高执法素质这个关键,建立一整套领导干部和民瞥主动学法、苦练内功的教育培训机制,使队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维护稳定和指导工作,切实履行好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要以全警参与、重在基层、立足岗位、注重实效为原则,深人贯彻公安部《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规定》,结合各自实际,采取领导集中培训、一线执法民警分期培训及远程教育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培训考核内容,着眼于法律法规、办案水平的提高,着眼于现代法治理念的确立,进一步建立培训考核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我们要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完整和统一的基础上,在制定制度和完善机制中,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条款中,创新思维,跳出执法看执法,把公安执法活动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谋划,放到维护稳定的大局中去落实,建立一种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公安执法工作新机制,通过不断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努力把各项执法活动纳人制度、规范的有效约束之中。同时,立足制度层面解决执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积极探索和建立规范民警执法行为的长效机 制,有计划、分步骤地健全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并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深人调研,积极创新.努力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解决执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遇到的新问题,从源头上保障执法质量,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我们将按照公安部“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坚持不懈,一抓三年”的总体部署,把基层公安机关和科、所、队执法质量建设作为重点,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打牢执法基础,苦练执法基本功,使基层民警的每一个执法环节、每一个执法行为都有章可循,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执法质量和水平。一是把执法质量、执法水平作为考核班子、衡量基础业务工作、检验基层基础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使各级公安机关领导重视执法基础建设。二是完善统一考录选用制度,在省级公安机关统一考录民誓和选调民警工作中,加大法律知识的考试、考核力度,鼓励民替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执法能力。三是提高公安决策水平,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公安机关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推进公安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四是深人基层所队调研,积极提供法律服务,广泛听取执法一线民替、管理相对人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执法需求,面对面的指导,手把手的帮教.帮助解决基层执法疑难问题,建立健全调研制度,切实提高调研质量。五是帮助、培养、创建“执法示范单位”,发现、推广执法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引导、推动基层公安机关抓好执法工作。

五、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考评工作,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我们将把执法质量考评、案件审核测评、执法档案、个案监督作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将执法责任及质量考评与执法责任追究相结合,实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使民警对执法违法、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以保障各项制度、机制真正落实到位。同时,认真总结完善公安机关自2001年建立执法质量考评制度以来的工作,摸清基层执法基础工作、执法基本功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执法工作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围绕提高执法质量开展考评工作,把执法工作的好差、执法质量的高低、执法效果的优劣,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坚决落实法制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凡是执法质量考评不达标的单位,一律取消评选先进的资格;凡是对公安执法工作抓的不力、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领导不能被提拔重用;凡是连续两年执法质量考评不达标的,单位主要领导要引咎辞职。

下载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自测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自测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本题20分) 材料:2011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会见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时指出:“法学是治国理政的大学问,是政治性很强的学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 (一)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 (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是全心......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做出来的重大决策。自从党中央确定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国策......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国民义局导、心质价命证)(国民一起捣乱)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上篇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 【概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考试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法治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社......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 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内涵;服务大局理念的基本内涵;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于措施落实今年2月在全州检察长会议上,薛献斌检察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06年要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4月下旬,高检院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