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法学就业形势的实践报告
关于法学就业形势的实践报告
针对同学们对当今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的忧心,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法学的积极性,也为了对事实的反驳,本人于7月20——8月10日间做了一份关于法学就业前景的实践报告,通过在街上随机的问卷调查,网上的数据比较,对本行业工作人员的采访等方法完成的,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大多数人都对法学就业前景很看好,大多人都很喜欢法学专业,坦言会自己学习或建议自己子女选择法学专业,另外,法学的工作人员也对本行业的很看好,不论从就业前景、工作性质、工作待遇、工作时间都较满意。所以说传说法学就业前景不佳并不是那么确确的,只是在对比的时候侧重点不同。
法学的就业形势很乐观。法学是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对学生的专业要求较高,每年的毕业生他们大都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等等。经过实践调查,法学的就业形势好像并不是像传说的那样不容乐观。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这缺口中就要我们的法学专业,所以,以后就有我们来填补这个缺口。法学的前途是很光明的,举个很小的例子:就个人律师的拥有量而言,根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全国现有律师12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仅0.8个,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美国30人,英国15人),而且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别达到了20人和 12人。就企业方面讲,我国现有企业5000万家,仅有4万家聘请了律师当法律顾问。目前法学面临的种种挫折,只是暂时的。作为法律人或者有志于从事法律工作的高三学弟学妹们,不应坐享其成或者坐以待毙,应当善于开拓,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法”,法学类专业就业前景光明的,《今日说法》栏目的主持人撒贝宁在电视机前侃侃而谈,征服了全国观众。有谁会想到,他并不是广播、表演、主持等专业科班出身,而是法律专业的一个高材生呢?法学类的学生,是不是一定就要去当律师,当法律顾问呢?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做生意签订合同要懂合同法,与工作单位发生纠纷要懂劳动法。另外,像研究犯罪问题的刑法、研究如何打官司的诉讼法、研究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等,也都在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学习法学,还能够了解为何要制定法律,并学习如何依法处理事件
和问题。传说法学就业形势不好是相对而言的,只是市场对法学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法学人才要求甚高,而普遍都处于一种不高不下的阶段,所以只要再往上爬一点,这种高端和低端之间的普遍人都可以成为高端人而被社会所接受,那么,对于这很好的前景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
首先,对国家来说。
第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有待改革,就业政策有待完善
第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亟待畅通
第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有待加强
第四,大学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法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那么对应用型人才有哪些素质要求呢?
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要求
“应用型法律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处理 各种涉法案件或事件为主要的专业人才”。其应具备以下素质与要求: 过硬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型法律人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各种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而且也包括法 律咨询、法律服务等。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法律专业知识为当事人提供帮助。只有 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才能谈得上熟练运用法律,才能解决法律问题。同时,还应具有 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专业技能,如对各种社会现象、事实作出是否合法的法律思维 和判断能力,制作法律文书的能力等。因此,在获得丰富的法律知识的同时,如何把这些 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技能与能力,是应用型法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另外,法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校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采取一些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法庭旁听、模拟法庭、专题讲座、理论与案例结合等等。
综上所述,法学前景开阔不容置疑,目前学生要做的不是对毕业以后就业前景的担忧,而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做法学的高端人才,去填补市场需要的那个缺口,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法学只会是越来越热门的专业,所以没必要做无谓的担忧。
第二篇:就业形势实践报告
夹缝中生存,从容面对就业
——听顺溜刀削面老总浅谈严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
【摘要】就业,是每个大学生未来前进道路上所必然面临的问题,然而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迈进,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这提醒我们当代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一是要正确分析和认识问题,二是要拓展就业渠道,三是发挥自身优势合理选择,四是适当的接受政策扶持与引导。只有认清形势,合理选择才能最大程度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在夹缝中生存。
【关键词】 就业 形势 选择 发展
【正文】
一、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古人云: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是说,没有稳定的职业就不会有稳定的家产;没有稳定的家产者其心不专,其志不一。其中的部分人可能会衍变为社会的**因素。正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就业是人的最基本权力,它不仅是人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人融入社会大家庭的基本方式。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在于,在普遍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依然存在,城镇失业现象持续存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并不难理解,因为每个就业群体面临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不相同。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一些长线专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比例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2、知识陈旧,转化率低
一份调查报告反映,60%企业认为,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在对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中,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用来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
们就业靠知识的转化率。大学生在市场中与来自各个群体的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并且转化率高。
3、准备不足,职业目标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考虑自己的生涯发展和职业前程问题。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确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抱佛脚”,有很多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
生涯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没有求职目标,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抱怨用人单位不给他们机会,可是,用人单位可能会反问:“你自己没有求职目标,自己都不知道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花钱招你来做什么?不会让你到我们单位来再上一次大学吧!”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该从入学前就应做生涯规划,在确定所学专业前,进行自我评估→生涯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行动计划与目标→执行→评估与反馈,经过这样一个流程,并在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完善和补充,按照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4、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的理念也存在四大误区:
(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一些同学把留学作为首选,由于不考虑对留学专业是否有兴趣,专业的就业前景等问题,结果“海归”变成“海待”。
(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 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新增产值76%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创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中小企业也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方面不亚于外企。
(三)是“创业不如就业”。近年来政府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但是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但别无选择。社会实践证明,有些专业本、硕、博连读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发达国家对一些专业限制连读,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方允许读研。人才市场反映,近年来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进入市场竞争,硕士生找工作成功率也开始下降。
能力是个人就业的核心支点,职业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毕业生,自身的职业能力都比较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使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变得并
不十分困难。
5、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十八岁标志着人生进入了成人阶段,“独立”这一概念应是很强的,近年来我国也经常组织“成人节”、“成人仪式”,宣传鼓励青年人成为社会上有用之人。而在现实生活中,“独立”表现在青年人身上是小事自己做主,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
我们经常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大多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在发达国家,到十八岁生日时,家长就会主动提醒,“孩子,从今天起,自己的事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处理问题。”我们的大学生自己做了一件独立完成的大事,家长反而说道:“哦,小子长大了,告诉你,长出胡子也是我的儿子。”这种反差,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6、急功近利,就业心态浮躁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可是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相互攀比,追求名利的现象,就业心态浮躁。实际上,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而部分大学生自身对就业所持的浮躁心态更加大了自己的就业难度,毕竟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求大轻小,希望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对小城市、小单位、小岗位不感兴趣。前程无忧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和广东成为2006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地区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其次为浙江省和江苏省。
大学生除了只愿意留在少数大城市就业外,还对公务员岗位异常热衷。2008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极为激烈,通过报名审核人数达80万,竞争比例平均为1∶60,远远超过2007年1∶50。
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超过了高考和研究生招生考试,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的理由很简单:有权力,名声好,待遇高,有保障,又可以留在大城市,是既风光、又体面的好职业。
一些大学生追求名利、贪图享受,渴望一夜致富,过上有房有车的日子,还没开始挣钱就奢望能享受生活。有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与用人单位为了薪水讨价还价,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招到踏实肯干的大学生可真不容易。
有一些商业性公司,冒称可以快速让学生找到工作,在职业生涯教育讲座中,忽视大学生内在素质的提高,过于强调求职技巧重要性。实际上,这是对大学生的误导,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没有内在实力,仅仅通过“包装”可能会得到面试的机会,但要通过严格的笔试和复试关就没那么容易了。
7、就业效率不高,缺乏求职技巧
有许多大学生平时学习努力,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但找工作的过程同样存在问题,开始找工作的时候,雄心勃勃,经过几个月的就业苦战后,逐渐心灰意冷,究其原因,很多学生是缺乏就业技巧和指导。有人可能会说,写简历、面试有什么难的,可是小小的简历里却藏着“大学问”。
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对写简历、面试等求职技巧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中国的学生,他们花在写简历、准备面试的时间也大大多于中国学生,他们往往会针对求职的目标单位,撰写不同内容的求职简历和自荐信,充分地说明自己能够胜任招
聘单位的岗位。我们的很多大学生发简历时,是一份简历满天飞,即写一份内容相同的简历,投给想投的所有单位。如果你是用人单位人事经理,你会把面试机会给那些对自己的单位和岗位一无所知的求职者吗?
前程无忧的调查也说明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求职技巧:“企业认为,学生简历普遍内容冗长,无关联信息较多,套用时下流行的词汇。毕业生的简历先要经过海选,长篇幅的简历很难过得了这一关。此外,如果简历中出现拼写、语法错误和措辞不当,把企业、收件人和职位名写错,将直接导致应聘的学生失去下一轮面试的机会。”
有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文笔不错,写的简历自己感觉不错,洋洋洒洒写了五六页,可总是接不到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为什么?因为你写的简历不符合“要求”,并不是人事经理希望看到的简历,简历的写作是比较讲究的,你需要学习或向有人事经验的专业人士求教。
面试,同样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有许多同学,好不容易得到了面试机会,可是因为不懂面试流程和规则,面试前不做任何准备,面试时又不注重细节,同样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挑选越来越重视,面试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专业,面试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有压力面试、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和案例面试等等。如果同学们对此一无所知,面试时被淘汰的概率就可想而知了。
8、夸大就业压力,就业消极被动
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普遍关注,有些人过于夸大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这种思潮大大地影响了正在就业的大学生。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在经历了找工作的四处碰壁后,由积极变为消极,由主动变为被动,甚至开始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抱怨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抱怨自己长相不好等等,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找借口,而最终放弃就业,成为“后大学生”,即一些毕业了仍然住在学校附近,不急着就业的“大学生”。他们通常以明年继续“考研”为“目标”,表面上是一批为了美好前景而奋斗的热血青年,实际上是意志品质薄弱,逃避就业的弱者。当然其中也有少数意志坚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真正考研“坚持者”。
我们不鼓励毕业后不就业,应该选择先就业积累实践经验,越不就业对社会就越不了解,也越没有实践经验。如果再花一年的时间准备,再考不上研究生又怎么办呢?那时,可能会使自己的心理负担加重,自信心下降,会加大找工作的难度。
9、大学生对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法则认识不足
现在,有些老师和大学生都在质疑我国的扩招制度,我们以为这大可不必,为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于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特性是什么呢?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
过去,由于国家的经济所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自然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上,现在近四分之三的同学都能上大学,就是得益于扩招,否则多数人只能拿一个高中文凭。过去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现在,大学毕业生人数是过去的四、五倍,一些大学生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另外大学生多了,用人单位希望挑选一些综合素质好、学习好、能力强并且有实践经验的同学,不也很正常吗?抱怨用人单位也是没有用的。
那些平时在学校只会死读书的人,天天上网聊天、打游戏的人,贪图享受的人,懒惰的人,沉醉在爱情中而荒废学业的人,自理、自控能力差的人,自私自利的人,不知道关心别人的人,不会尊重别人的人,考试作弊的人,喜欢“啃老”的人,不能吃苦的人,做事不踏实的人,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人,喜欢找借口的人,没有责任心的人,只知道索取不知奉献的人,喜欢呆在学校不愿意毕业的人,他们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一点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意外。
我们也并非说所有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同学都是上面一类人,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属于上面类型的人。有些同学会认为自己很努力,但你努力的方向正确吗?如果方向错了,你的努力不一定会换回好的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儿,朝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方向努力,这才是你该做的事情。职场中流行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在大学里是不是该流行“今天在校园里享福,明天在校园外受罪”?我们今天不为将来做好准备,明天也别指望工作从天下掉下来。
三、思路与对策
毋庸讳言,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矛盾是十分尖锐的,解决起来也是十分棘手的,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物力、财力和时日才能减轻和缓解就业压力。当然,我们有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增强了的国力、基本建立起来的市场体制,以及大学生自主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途径。
1、改变观念,理清思路,实施正确的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思路的基本点就是:将扩大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当前具有特别的地位,它在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稳定上占据突出的位置,因此,需要把扩大就业摆到优先位置,保持经济增长,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尽最大可能扩大就业规模,控制失业率。化解当前的就业矛盾,特别是要解决好已经非常突出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区域性问题、弱势群体难点。解决或缓解这些矛盾,要下决心增加就业投入;根据就业格局的新变化,健全扶持政策;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建立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多种手段并用,各种政策组合,以求阻止整个就业局势的恶化,保证我国社会的整体安全。
2、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增长带动就业。确保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发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和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攻坚阶段,转型过程中的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是我们的重要参照。这些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表现出了非常一致的规律性。就业增长都低于经济增长,有的经济增长高达6%,但就业增长却只有2%左右;大部分经济增长的国家都保持了就业增长,少部分经济增长国家虽然就业下降,但下降幅度相对小;所有经济负增长的国家,就业也都是负增长。因此,对于转型国家,基本结论是,经济增长虽然不能解决转型中的就业问题,但可以保持就业增长,或阻止就业下降。对解决处于转轨关键时期的我国就业问题,经济增长是绝对必要的。通过经济增长,带动一批就业,主要保持优势群体的、稳定就业的增长,并为灵活就业的增长增加空间。
3、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在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扩大就业规模,还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一方面,要打造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的“航空母舰型”企业,发展高精尖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以增强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发展各类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的经济组织,特别是第三产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扶持,以及加强各方面的服务,促进
中小企业、非正规劳动组织、微型企业和劳务派遣组织的发展,提高就业增长弹性,扩大就业规模。
4、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就业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增加就业。在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步转变和初步树立起自主就业意识的情况下,在灵活就业成为重要渠道的发展趋势中,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就业积极性成为推动就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完善市场就业机制的关键环节。在当前阶段,可以说有部分大学生还有依赖性,还没有进入市场;有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市场,还缺乏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意识和能力,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激发大学生自主就业的积极性,有赖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投入以及投入的市场化运作,通过扶持政策的鼓励,通过市场压力的锻炼,通过就业服务的促进,将可以逐步培养大学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培育大学生的自主就业意识,激发的自主就业积极性,将开拓出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的广阔渠道。
5、健全扶持政策,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在城镇,下岗与失业即将并轨的大趋势下,要求政策重点从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向既要保障生活,更要促进再就业的方向转变。增加就业投入的强度应与并轨步伐相适应,并促进并轨工作。建议大幅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就业投入,使之成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资金,应逐步随下岗职工并轨转入失业的状况,重点转向用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并在公共财政支出框架中,将促进就业支出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加大对中西部以及老工业基地等就业困难地区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其次,增加地方财政的就业投入,建立促进就业基金。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并轨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状况,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每年财政收入增长相当比例投入促进就业工作,并通过筹集社会资金,建立促进就业基金。其三,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要改革失业保险制度,调整失业保险的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出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其四,实现就业投入的多渠道,保证实效。在就业体制转变的情况下,任何单一的就业政策和投入都不能 解决我国越来越复杂的就业问题,要求政策多样化,投入多渠道,以保证取得实效。根据当前就业资金投入严重缺乏的情况,再就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创业支持、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农村开发就业以及基础工作都是投入的重点。
此外,建立和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做好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面对就业弱势群体持续扩大的趋势,实施就业援助是当前的紧迫需要。就业困难群体多数情况下不能被经济增长所带动的就业所吸收,也难以通过一般的扶持政策和就业服务实现就业,需要实施特殊的就业援助。由于任何时候的劳动力市场都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应该发展成为常规的制度。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实践报告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全国大学扩招完成,“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就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XX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XX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XX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大学生就就业难”的现状,政府通过多方面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国家投资促进就业之外,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被视为解决就业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大连市是一个高校聚集的地方,目前有2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近26万,如何解决每年数量巨大的大学生就业成了大连市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大学校园里,有大学生一心想找到好的工作却不知道该怎么起步,有些同学尝试着接触社会,还有一些同学已经开始利用学校社会提供的一些资源开始进入企业实习。“就业”对大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也不再抱着高不可攀的神秘感。但是对于大学生如何找到心仪的工作大家还是很迷茫,虽然有许多成功的学长来学校传授经验并给予我们中肯的建议。但是“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到底在校期间需要培养怎样的技能,大学生该如何选择企业,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有怎样的扶植政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实践团队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路。
主题1大学生就业观调研时间:XX年11月1日
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从原因下手。我们通过各方面渠道了解了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相关信息,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应对就业问题的方法。
XX年11月1日,我们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发放调研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涉及范围较广。
我们将团队分成三组,各自有各自的地点,对象。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深入寝室,耐心讲解来意,同学们的反应大不一样,有的同学积极参与,但也有少数同学积极性不高。当我们敲开一个个门,喊住一个个路人的时候,都要攒足足够的勇气,我们也在过程中锻炼了自己,这种机会很难得的。当我们说出问卷的内容时,他们表示希望能从我们这里得到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对此我们给予了积极回应,并将我们了解的信息告诉他们。
经过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态度,选择积累经验和精挑细选的同学明显多于不惜代价找以一份高收入的同学。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眼光都比较长远,较以前只顾眼前利益有了很大提高。
2、在企业类型选择上,学生对政府机关、外资企业、私营民营、国有单位、事业单位等都有自己的选择。但在自己创业上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希望先进入企业中获得一定的经验及支持才会考虑。
3、在就业城市中,选择留在毕业城市和去大城市发展的同学占多数,并纷纷表示在这些地点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但很少人会主动选择去西部等欠发达企业,这表明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待于提高。
4、在试用期后的期望薪酬中,同学们普遍都选择了3000元以上的标准。对于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同学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标准,反应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深刻认识和剖析。这种对自己认识的缺乏正是求职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怪现象的原因。
5、在大学生选择企业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中,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具有良好的培训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体系及规范的公司管理制度。说明同学都具有明晰的职业规划,在谦虚的学习中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6、同时,同学们在问卷中纷纷认为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有困难。但在求职过程中困扰的因素中,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工作经验不足、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充分的认识等选项都成为同学们的热议话题。在解决这种就业难的问题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可以调整择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寻求必要的就业指导,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7、在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方面,同学们都表示一般了解。但是都表示国家的政策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帮助。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每一名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将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并且大学生对当今的就业形势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当今的就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并且充满了自信。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不得不看到当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竞争压力大、用人单位供求关系相差较大、应届毕业生经验不足等问题,怎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主要考虑的问题。
主题二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在了解了同学们由于就业的基本问题和就业观以后,团队同学在XX年11月15日参加了在大连理工大学材料馆举行的大型企业宣讲会。宣讲会现场有十几家企业正在进行招聘,我们经过简短的商议之后开始了我们与企业沟通的过程。
通过沟通我们总结如下几点。
一、企业用人的原则
当我们问及企业重视应聘者什么素质时,企业基本上都给出了相同的答答案。
1、在校期间学生工作方面。
进入公司便是步入社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都是十分必要的。企业认为学生工作可以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企业比较看重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工作经历、人际交往能力等经历。在综合素质中,企业领导对大学期间的学生工作经历看得格外重要。像国企、央企等有深厚企业文化的公司对具有各方面特长的员工会比较看重。
2、关于学习成绩
大部分公司会看重应聘者的学习成绩。有一些要求高的企业甚至希望招收获得过奖学金,通过英语四六级的同学。所以在校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一定不能懈怠,这与我们平常所听到的成绩在大学中不重要的言论有很大不同。
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1、对企业要忠诚
首先珍惜工作机会。在沟通过程中,一些小型企业表示,不是非常愿意招收名牌大学的学生。一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对薪资要求高,但自身的价值却往往达不到企业的期望。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名校中非常明显。其次,很多名校学生会把一些小企业做成进入社会的跳板。不以为企业做出贡献为目标,而是为了自身的经验积累。在这种企业中积累到一定经验后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更高更好的工作,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困扰。工作是一个人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工作怀着虔诚的态度。要看到工作的长远意义,而不能只看到暂时的艰苦、工作的压力和渺茫的前途。
2、对工作要热情
不少在校生对工作有非常美好的憧憬,在真正工作后发现与其想象不同。表现出浮躁、消极、怠慢。这种情况使企业对精挑细选的员工表示非常的失望。一个人如果对工作没有热忱和爱好之心,不能使工作成为一种喜悦,觉得工作是一种苦役,感到厌恶,那么他一定不会有所成就。人可以通过工作来学习,可以通过工作来获取经验,知识和信心,你对工作投入的热情越多,决心越大,工作效率才会越高。面对繁重工作如果你能心情愉快的去完成,也能产生惊人的效果。
3、对工作要负责
把企业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并能不断地总结经验和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这是每个企业都希望得到的好员工。对于每一位员工来讲,企业应是第二个家,有责任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即使你感觉现在的工作不像你认为的那样,不能很好的体现自己应有的价值,也不要整天抱怨,只有从现在做起,才能走向未来。
三、企业总结的大学生就业误区
1、择业只考虑主流行业,忽视冷门行业。
在宣讲会现场,一些热门行业摊位前被学生团团围住,相比之下冷门行业前人少的可怜。面对这种不均衡的现象,企业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热门行业不一定长期热门,冷门行业也不一定长期冷门。行业是社会的分工,不管是热门行业还是冷门行业,都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组成部分,不存在着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哪怕是在冷门行业工作,也能够有所作为。所以,在择业时,可以适当考虑边缘行业、交叉行业以及新兴行业。
2、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
同学们都认为到中部、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难以实现自身价值,只着眼于一、二线城市。企业都表示,经济发达地区确实对人才的流向有着强劲的吸引力。但是经过多年的吸纳,发达地区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中部、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比,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是,由于产业的分布不同,区域的特点不同,以及国家的“振兴中部”战略带来的资源、政策倾斜,是中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与优势。在国家的大政策下,大学生面对的是更小的生存压力以及更多的工作机遇。
3、在专业的选择上
是认为到专业不对口岗位工作难以发挥优势,只局限在专业对口岗位求职。很明显如果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对其自身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但是应该看到,大学生不单有专业技术的优势,还有年纪轻、肯学习、观念新、综合素质较高等优势。在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就业并不可怕,关键是自己如何去面对、去打拼。
4、愿意到外资企业求职
近几年来,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影响下,我国内资企业的管理方式有了很大转变,产品的科技含量也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内资企业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品牌。大学生在内资企业工作,也会能够得到锻炼,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来。而且,在现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外资企业受到了更大的冲击。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更小的发展空间。而与之相较,国企往往更注重员工的培养,团队合作氛围,使应届毕业生能够更快速的成长。所以,大学生应该理智地对待外企,不能盲目择业。
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学子,应该树立精英意识,成为精英人才,勇担时代责任。不应该局限于在学校里,更应该走出校门去接触社会,更应该勇于实践了解社会,这样才能与社会接轨、才能与时俱进。这次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收获,更是日后积极实践不断学习的动力,希望我们以后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更多的社会!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实践报告1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全国大学扩招完成,“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实践报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就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XX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XX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XX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大学生就就业难”的现状,政府通过多方面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国家投资促进就业之外,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被视为解决就业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大连市是一个高校聚集的地方,目前有2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近26万,如何解决每年数量巨大的大学生就业成了大连市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大学校园里,有大学生一心想找到好的工作却不知道该怎么起步,有些同学尝试着接触社会,还有一些同学已经开始利用学校社会提供的一些资源开始进入企业实习。“就业”对大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也不再抱着高不可攀的神秘感。但是对于大学生如何找到心仪的工作大家还是很迷茫,虽然有许多成功的学长来学校传授经验并给予我们中肯的建议。但是“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到底在校期间需要培养怎样的技能,大学生该如何选择企业,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有怎样的扶植政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实践团队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路,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实践报告》。
主题1大学生就业观调研时间:XX年11月1日
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从原因下手。我们通过各方面渠道了解了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相关信息,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应对就业问题的方法。
XX年11月1日,我们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发放调研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涉及范围较广。
我们将团队分成三组,各自有各自的地点,对象。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深入寝室,耐心讲解来意,同学们的反应大不一样,有的同学积极参与,但也有少数同学积极性不高。当我们敲开一个个门,喊住一个个路人的时候,都要攒足足够的勇气,我们也在过程中锻炼了自己,这种机会很难得的。当我们说出问卷的内容时,他们表示希望能从我们这里得到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对此我们给予了积极回应,并将我们了解的信息告诉他们。
经过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态度,选择积累经验和精挑细选的同学明显多于不惜代价找以一份高收入的同学。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眼光都比较长远,较以前只顾眼前利益有了很大提高。
2、在企业类型选择上,学生对政府机关、外资企业、私营民营、国有单位、事业单位等都有自己的选择。但在自己创业上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希望先进入企业中获得一定的经验及支持才会考虑。
3、在就业城市中,选择留在毕业城市和去大城市发展的同学占多数,并纷纷表示在这些地点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但很少人会主动选择去西部等欠发达企业,这表明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待于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实践报告2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全国大学扩招完成,“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就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xx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xx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20xx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大学生就就业难”的现状,政府通过多方面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国家投资促进就业之外,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被视为解决就业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大连市是一个高校聚集的地方,目前有2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近26万,如何解决每年数量巨大的大学生就业成了大连市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大学校园里,有大学生一心想找到好的工作却不知道该怎么起步,有些同学尝试着接触社会,还有一些同学已经开始利用学校社会提供的一些资源开始进入企业实习。“就业”对大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也不再抱着高不可攀的神秘感。但是对于大学生如何找到心仪的工作大家还是很迷茫,虽然有许多成功的学长来学校传授经验并给予我们中肯的建议。但是“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到底在校期间需要培养怎样的技能,大学生该如何选择企业,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有怎样的扶植政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实践团队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路。
大学生就业观调研时间:20xx年11月1日
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从原因下手。我们通过各方面渠道了解了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相关信息,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应对就业问题的方法。
20xx年11月1日,我们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发放调研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涉及范围较广。
我们将团队分成三组,各自有各自的地点,对象。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深入寝室,耐心讲解来意,同学们的反应大不一样,有的同学积极参与,但也有少数同学积极性不高。当我们敲开一个个门,喊住一个个路人的时候,都要攒足足够的勇气,我们也在过程中锻炼了自己,这种机会很难得的。当我们说出问卷的'内容时,他们表示希望能从我们这里得到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对此我们给予了积极回应,并将我们了解的信息告诉他们。
经过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态度,选择积累经验和精挑细选的同学明显多于不惜代价找以一份高收入的同学。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眼光都比较长远,较以前只顾眼前利益有了很大提高。
2、在企业类型选择上,学生对政府机关、外资企业、私营民营、国有单位、事业单位等都有自己的选择。但在自己创业上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希望先进入企业中获得一定的经验及支持才会考虑。
4、在试用期后的期望薪酬中,同学们普遍都选择了3000元以上的标准。对于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同学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标准,反应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深刻认识和剖析。这种对自己认识的缺乏正是求职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怪现象的原因。
5、在大学生选择企业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中,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具有良好的培训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体系及规范的公司管理制度。说明同学都具有明晰的职业规划,在谦虚的学习中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6、同时,同学们在问卷中纷纷认为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有困难。但在求职过程中困扰的因素中,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工作经验不足、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充分的认识等选项都成为同学们的热议话题。在解决这种就业难的问题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可以调整择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寻求必要的就业指导,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7、在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方面,同学们都表示一般了解。但是都表示国家的政策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帮助。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每一名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将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并且大学生对当今的就业形势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当今的就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并且充满了自信。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不得不看到当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竞争压力大、用人单位供求关系相差较大、应届毕业生经验不足等问题,怎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主要考虑的问题。
主题二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在了解了同学们由于就业的基本问题和就业观以后,团队同学在20xx年11月15日参加了在大连理工大学材料馆举行的大型企业宣讲会。宣讲会现场有十几家企业正在进行招聘,我们经过简短的商议之后开始了我们与企业沟通的过程。
通过沟通我们总结如下几点。
一、企业用人的原则
当我们问及企业重视应聘者什么素质时,企业基本上都给出了相同的答答案。
1、在校期间学生工作方面。
进入公司便是步入社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都是十分必要的。企业认为学生工作可以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企业比较看重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工作经历、人际交往能力等经历。在综合素质中,企业领导对大学期间的学生工作经历看得格外重要。像国企、央企等有深厚企业文化的公司对具有各方面特长的员工会比较看重。
2、关于学习成绩
大部分公司会看重应聘者的学习成绩。有一些要求高的企业甚至希望招收获得过奖学金,通过英语四六级的同学。所以在校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一定不能懈怠,这与我们平常所听到的成绩在大学中不重要的言论有很大不同。
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1、对企业要忠诚
首先珍惜工作机会。在沟通过程中,一些小型企业表示,不是非常愿意招收名牌大学的学生。一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对薪资要求高,但自身的价值却往往达不到企业的期望。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名校中非常明显。其次,很多名校学生会把一些小企业做成进入社会的跳板。不以为企业做出贡献为目标,而是为了自身的经验积累。在这种企业中积累到一定经验后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更高更好的工作,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困扰。工作是一个人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工作怀着虔诚的态度。要看到工作的长远意义,而不能只看到暂时的艰苦、工作的压力和渺茫的前途。
2、对工作要热情
不少在校生对工作有非常美好的憧憬,在真正工作后发现与其想象不同。表现出浮躁、消极、怠慢。这种情况使企业对精挑细选的员工表示非常的失望。一个人如果对工作没有热忱和爱好之心,不能使工作成为一种喜悦,觉得工作是一种苦役,感到厌恶,那么他一定不会有所成就。人可以通过工作来学习,可以通过工作来获取经验,知识和信心,你对工作投入的热情越多,决心越大,工作效率才会越高。面对繁重工作如果你能心情愉快的去完成,也能产生惊人的效果。
3、对工作要负责
把企业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并能不断地总结经验和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这是每个企业都希望得到的好员工。对于每一位员工来讲,企业应是第二个家,有责任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即使你感觉现在的工作不像你认为的那样,不能很好的体现自己应有的价值,也不要整天抱怨,只有从现在做起,才能走向未来。
三、企业总结的大学生就业误区
1、择业只考虑主流行业,忽视冷门行业。
在宣讲会现场,一些热门行业摊位前被学生团团围住,相比之下冷门行业前人少的可怜。面对这种不均衡的现象,企业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热门行业不一定长期热门,冷门行业也不一定长期冷门。行业是社会的分工,不管是热门行业还是冷门行业,都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组成部分,不存在着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哪怕是在冷门行业工作,也能够有所作为。所以,在择业时,可以适当考虑边缘行业、交叉行业以及新兴行业。
2、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
同学们都认为到中部、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难以实现自身价值,只着眼于一、二线城市。企业都表示,经济发达地区确实对人才的流向有着强劲的吸引力。但是经过多年的吸纳,发达地区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中部、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比,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是,由于产业的分布不同,区域的特点不同,以及国家的“振兴中部”战略带来的资源、政策倾斜,是中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与优势。在国家的大政策下,大学生面对的是更小的生存压力以及更多的工作机遇。
3、在专业的选择上
是认为到专业不对口岗位工作难以发挥优势,只局限在专业对口岗位求职。很明显如果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对其自身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但是应该看到,大学生不单有专业技术的优势,还有年纪轻、肯学习、观念新、综合素质较高等优势。在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就业并不可怕,关键是自己如何去面对、去打拼。
4、愿意到外资企业求职
近几年来,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影响下,我国内资企业的管理方式有了很大转变,产品的科技含量也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内资企业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品牌。大学生在内资企业工作,也会能够得到锻炼,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来。而且,在现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外资企业受到了更大的冲击。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更小的发展空间。而与之相较,国企往往更注重员工的培养,团队合作氛围,使应届毕业生能够更快速的成长。所以,大学生应该理智地对待外企,不能盲目择业。
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学子,应该树立精英意识,成为精英人才,勇担时代责任。不应该局限于在学校里,更应该走出校门去接触社会,更应该勇于实践了解社会,这样才能与社会接轨、才能与时俱进。这次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收获,更是日后积极实践不断学习的动力,希望我们以后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更多的社会!
第五篇:就业形势报告
就业形势报告
概述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总是一个讨论不完的话题。按理说,收到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这个社会应该算是精英人群,但是这些人却往往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政府和教育部门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也出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比如毕业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比如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单位的扶植,比如扩大研究生的招生,等等法规,政策都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随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而出现任何转机,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情形。这个就业问题,到底何时出现,为什么出现,该如何解决,已经成为了当今一个沉重的话题。
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了双轨制,逐渐到了90年代末国家彻底杜绝了包分配的制度,从那时起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话题。最开始还是一些非重点的,眼光高的等零星个案,到后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所有人都头疼的问题。无论是名牌高校的高材生,还是一般学校混毕业的学生,就业的压力都是巨大的。而这个直接的导火索,看起来是国家放弃了“包分配”的就业制度。
但是果真如此么?
答案是否定的,在国家包分配的时期,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整体的经济模式不是一个市场经济,这种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任何一个工作都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营生,大学生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无论做什么也不会比别人差到哪里,一般来说别人都高看一眼,所以无论是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刚毕业的学生不会很差,因为那是一个“平均”的时代,人的思想也单纯。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计划经济的消亡,市场经济的来临,这种“计划”到个人未来的“分配”也消失了,同时国家为了培养更多人才,扩大了大学生的招生。同时,各个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起来了,对员工不再“平均”,有能力的多赚钱,能力差的少赚钱的模式出现了。而这种经济层面上的分化,必然会带来社会地位的分化,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同样是一个市场,优胜劣汰不可避免,所以最开始会有一些毕业之后,也不会找到很满意工作的,第一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开始出现。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企业的沉淀,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可能不会再有大的爆发的经营模式了。而能够提供的职位有限,提供的薪金有限,相反大学生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就业的第二个阶段来临,就是很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可以百般挑选。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IT,互联网发展的时期,IT企业有爆发式的增长,所以10年前都一窝蜂似的学习相关知识,毕业的时候造就了人才过剩,不得不流向其他方面。
时间又继续流逝,在经历了IT泡沫破灭之后,全世界的经济又迎来了寒冬,大多数企业的不景气,就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因为企业没有职位可以提供,偶尔有职位也是提供给成熟的有经验的,而不是提供给一个不知道能力如何的新手的。这个时期,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宁愿付学费实习的事情。而这个时期,媒体开始鼓吹某某名牌大学学生卖猪肉发财等个案,可惜,那是个案,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总不能说让几百万大学生毕业了都去做个体户,卖猪肉,卖水果,摆地摊,烤羊肉串吧?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国家培养高等人才,难道就是为了那些用四则运算就可以应付的低端劳动力?显然不是。只能说,报道这些个案只是告诉绝望的学子,你们还有希望,还有其他道路。而主流媒体都开始报道这些,无疑是一种悲剧。应对方案
这些事,也许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如何改变才是最最重要的。不考虑中国的关系,事业单位,公务员等问题,单纯的考虑广大大学生的一般性的就业问题,我认为解决方法不是没有,但是都是需要付出痛的代价的。
1.教育:
中国的教育,从几千年前开始就被诟病,无论是举孝廉,科举,还是八股,都有其危害的一面,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出现,是能适应当时的时代的。而如今的教育,仍然被人诟病,但是不可否认,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方法。诚然,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的课堂让人流连忘返,但是这点我们无法做到,别说一半学校,就是清华北大又有几个大师呢?而中国几千年来,教育就是为了当官,教育就是为了愚民的制度,也导致了现在的教育无法成为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
首先,我们可以更合理的设置课程,课程中要有更多的实践的内容,做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的深刻,记得牢固,而且对未来的工作有着实际的意义。
其次,分化两种不同的人才,有的人理论学的好的,那么他未来可以做理论研究,实践部分相对可以减少,而有些人动手能力强,那么加强他的实践能力。把人区分开来,因材施教才是合理的教育方式。
再次,严格的审查制度,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学大部分都是“混”下来的,甚至毕业之后,高中的东西都还给了老师,唯一有进步的可能就是英语,因为要过四级,过六级。而这种混日子的大学,应该改变,虽然不必像高三那么累,但是也要严格的把关,督促学生学习。
另外,加强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建设,多交流,讨论等等,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2.产业调整:
如果教育成功了,把人培养出来了。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太多,企业无法消化,一样会存在大学生无法就业的问题。记得统计部分曾经统计过,80年代初期,我国高科技产业占GDP的比重是现在的一倍。这个就很能说明问题。虽然我国的GDP现在已经很高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房子,金融等行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纺织业,轻工业,代工业又占了很大的比例,那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又占了很大的比例,算下来,高科技企业反而变小了。这样的GDP,不仅仅水分大,危害大,而且伤害的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所以产业调整是一项迫不及待的工程。
现在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用工荒,而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这个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个辛辣的讽刺。用工荒,需要的人是培训之后可以上岗的劳动密集型人群,低科技含量的企业。而找不到工作的是受到高等教育的,本应出现在技术密集型岗位上的人。结果
很多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跟那些从山区走出来的人一起竞争一个纺织工人的岗位,那些只读圣贤书的人,当然比不过那些每天都吃苦的人,必然竞争失败。
这样的结果会极大的伤害知识分子人群,现在就有了一种宁愿初中毕业打工也不读高中上大学的思潮。这对于民族未来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隐患,不能不及时阻止。但是这产业结构调整,是水最深的地方,里面涉及到了政府高官的政绩,涉及到商业利益,政治利益,那些既得利益者,同时还是决策者,一般不会痛下决心站在民族,国家的角度上放弃自己的利益,所以这个痛,是民族的痛,而决策者不痛,就没有希望,没有未来。
3.个人培养:
很小的时候,教育就要培养全方面的人才,而如今也是,专一的技能可以。如果有全面的技能也好。因为很多专业是跨专业,跨学科的,而人才过剩就必然导致自己无法在本专业找到工作,所以培养自己的全面性也是一种针对自己的好办法。从广大学生的角度看,个人培养对于整体的就业形势来说,效果不明显。
4.观念转变:
大学生,曾经是一个很有身份地位的名词。而如今随着大学的扩招,找不到工作等诸多因素,大学生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团体。找工作的时候,要低下高傲的头,当然也要有自尊和自信。但是不要再觉得毕业就要找个高薪水,高福利,低强度的工作,这个……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不会出现,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从低薪水,低福利,高强度开始。而这个市场会调节,只要你是一块金子,总有一天你会在这个市场上卖到高价格,所以改变观念,从头做起,放低姿态,努力打拼,对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好的途径。
结论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由于形形色色的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很难解决,虽然一些专家提出了一些看似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如何写简历,如何培养自己能力等等。但是这个只是针对个人的好方法,而试想如果几百万大学生都采纳了意见,简历写的好,能力培养出来了,那么还是一样,只有那么几个工作岗位,同样也会出现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所以产业调整,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是核心的内容。而其他的都是一些对个人来说的对策,而不是针对整个形势的一个对策,而这个产业调整不仅仅是需要调整科技企业的比重,同样也要调整各地发展不平衡,发展机会不均等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仅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会极大的解决买火车票难的问题,甚至一些其他的问题。所以,中国的改革,最迫切需要做的,是产业调整,他的改革虽然痛了一些人,但是却能让整个民族,恢复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