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洋务运动步履维艰的原因――读《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有感
19世纪60――90年代是动荡的晚清王朝难能可贵的和平的三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人们总是会假设如果中国把握住这三十年会不会像日本那样成为亚洲强国?但历史没有假设,洋务运动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是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开展可以说是轰轰烈烈,在安静的自给自足的中华大地上建起了工厂,修筑了铁路,搭建了电报电线,我们自己建造的巨轮航行在江河湖海中„„但是,如唱戏一般,甲午战争之后曲终人散,留下的依然是个多灾多难的中国,然后,维新运动、义和团、辛亥革命、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同阶层的人们苦苦探索追寻救国之路。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它给我们留下些什么?《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一书分七章,全面介绍了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洋务派创建的军事工业、洋务派倡设的民用企业、洋务派建立的近代海军、洋务派兴办的教育事业、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斗争、洋务思想,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客观深入的剖析了洋务运动的成败得失。洋务运动是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兴起的。外患是指西方列强的侵犯和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内患是指轰轰烈烈的人民起义,特别是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使晚清政府摇摇欲坠。“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无情地破坏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封建的、宗法的关系,解放生产力,使机器工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它尚未取得统治的地方,迫使一切民族在严峻的形势下作出选择:或者败灭,或者推行资产阶级的文明制度。”①在西方现代文明崛起和东方古老文明日益衰败的时代背景下,19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困境,“白夷”、“红毛夷”带着他们的“奇技淫巧”和“坚船利炮”从海上驶来,侵犯了我们的国土,也侵犯了我们的自尊心,但是绝大多数的人仍然坚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思进取。第一次鸦片战争没有打醒我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代表华夏威严的皇帝的后花园都遭到了洗劫,在这种情况下,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些知识分子抛却了以往的“骄虚”,一些先进的思想家们经过比较、探索,开始隐约地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古老的封建主义面前所显示出来的优越性:“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力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附不如夷。”②于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振兴工商”一时间成为一种思潮,代表人物有魏源、李鸿章、王韬、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奕?、文祥„„其中有思想家,也有将其付诸实践的实干家,他们采用工业文明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