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援助指南
法律援助
1、法律援助是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依法获得的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2、法律援助范围:公民对于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①请求国家赔偿的;
②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③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④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⑤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冈劳动关系请求经济补偿、赔偿的;
⑤因身体遭受严重损害请求赔偿的;
⑦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要求变更或者解除收养、监护关系的;
⑧园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对方重婚或者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受害方要求离婚的; ⑨因被刑事立案侦查、提起公诉而请求法律咨询、代理、辩护的:
⑩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事项。
3、法律援助具备的条件:申请提交法律援助机构后,法律援勘机构将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审查并跳定您能否获得援助。
①唷合理的请求及事实依据;
②请求事项属于法律援助范围;
③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承担法律服务费用。
4、法律援助在经济上所具体的要求:申请人应向所在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申请开具《经济状况说明》,提交法律援助机构进行审查。下列人员凭相应证件、证明,在经济审查中将会被认定为经济困难。
①农村“五保”对象:
②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人员;
③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
④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
⑤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
⑥依靠抚恤金生活的人员。
5、申请法律援助提供的材料:
①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②申请人经济状况证明;
③与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④法律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6、中请法律援助程序:申请一接待一审查一受理一指派一办理一结案一归档。
7、办事时限:凡符合法律援助范围和条件的援助案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完成交办工作。
提供者:江苏省泗洪县城头乡司法所 业渔者qq 914242086
第二篇:法律援助指南
法律援助指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在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履行行政管理和法律援助双重职能。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中心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免费为经济困难,且符合援助范围的当事人提供代书,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代理,刑事辩护等服务。服务费用由政府支付,不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法律援助中心推出便民措施,简化审批手续,做到应援尽援。您若符合条件,可申请法律援助。
由于生存环境、经济条件的差别以及个体差异,一部分人,如生活贫困者、残疾人、妇女、老人、儿童等成为社会中的弱势者。怎样使弱势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强有力的保护是所有文明国家要解决的问题。法律援助制度在西方国家已实行100多年,为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我国于2003年制定了《法律援助条例》,实行法律援助制度。
一、什么叫法律援助?
二、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法律援助制度?
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服务,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可以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经济困难的标准,由市政府按不低于本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一点五倍确定。以后,将根椐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法律援助对象
(一)下列事项可以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6.请求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赔偿的。7.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相邻权、宅基地使用权纠纷;伪劣农药、种子、化肥坑农事件;环境污染造成种植、养殖业损害和其他人身损害。9.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主张权利的。10.其他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事项。
(二)刑事诉讼中的公民可以向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1.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2.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3.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四、法律援助范围
(一)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二)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三)民事诉讼代理;
(四)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代理;
(五)仲裁代理;
(六)五、法律援助形式
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七)公证证明;
(八)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六、法律援助申请程序
当事人提出申请→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站)初审→中心主任审批→符合条件的,给予援助→办理援助手续→安排人员办理→办结归档;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援助,告知其他解决途径→当事人向司法局申请审查→司法局5天内作出审查决定。
(一)法律援助申请书;
(二)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
(三)申请人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的证明;
(四)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及相关的证明、证据材料。法定代理人可代为申请。
七、申请人应当提交的书面材料
(一)组织指导、协调、本辖区的法律援助工作,制订全市法律援助工作规划;
(二)解答法律咨询,宣传和普及有关法律、政策;
(三)受理、审查和批准法律援助申请,组织协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实施法律援助;
(四)指导司法所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及时调处、疏导突发性、易激化的各类民间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指导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工作;
(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法律意见。
(一)实行首问负责制,接待当事人举止文明、态度和蔼、语言规范;
(二)来电必接、来访必答、来函必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审查和批准法律援助申请做到清正廉洁,不得向受援人或相关人员收取钱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
(五)不得向社会提供有偿法律服务;
(六)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七)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八、法律援助中心主要职能
九、法律援助中心公开承诺制度
第三篇:法律援助办事指南
法律援助办事指南
一、什么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单位及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
二、什么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服务,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三、什么事项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民事、行政法律援助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请求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赔偿的;
7、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8、其他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事项。
(二)刑事法律援助
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1、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2、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3、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四、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什么材料
(一)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如暂住证),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二)申请人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的证明。经济困难的标准,参照当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一点五倍执行;
(三)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必须向溪口镇法律援助工作站或市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填写申请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或者代为转交申请的有关机构工作人员作书面记录。
五、法律援助的审查及期限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的,可以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确有困难,法律援助机构根据有关情况认为确有必要提供法律援助的,可以决定对其提供法律援助。
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六、法律援助申请的异议
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通知有异议的,可以向确定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
七、法律援助有哪些形式
(一)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二)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三)民事诉讼代理;
(四)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代理;
(五)仲裁代理;
(六)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七)公证证明;
(八)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八、法律援助的管辖
(一)市(地)级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中级人民法院指定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涉外法律援助案件和本辖区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请;
(二)县(市、区)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县级人民法院指定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和本辖区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请。
九、受援人有哪些权利义务
受援人是指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法律援助条件,获得法律援助的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民事、行政等法律事务的当事人。
受援人权利:
(一)可以了解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活动的进展情况;
(二)有事实证明法律援助承办人未适当履行职责的,可以向作出指派的法律援助机构要求更换承办人;
(三)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或者司法行政机关检举法律援助承办人疏于履行法律援助职责或违反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行为;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受援人义务:
(一)如实陈述有关事实,提供相关材料;
(二)如实提供足以证明经济困难,确需免收法律服务费用的证明材料;
(三)给予法律援助承办人员必要的合作。
十、什么情况下可以终止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人员在法律援助过程中发现受援人不符合受援条件的,应当报请法律援助机构批准,终止法律援助。受援人愿意支付有关费用的,可以继续提供法律服务。
(1)经济困难证明须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单位出具。一般做法是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就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作出不低于本地最低生活保障线1.5倍的证明,后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单位证明属实。
(2)经济困难证明一般由住所地或者暂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单位出具。如果住所地或暂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单位出具确有困难的,可由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单位出具
贵州省农村危房评定暂行标准
1.总则
1.01 为正确判断农村农民居住用房的可靠性,引导农民安全与合理使用居住用房,根据《国家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l 25-99),结合贵州农村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行政区域内农村农民的居住用房(因地质等自然灾害影响,需整体搬迁的农村房屋不在此范畴,应单独统计)。
1.03 本标准所述的农民居住用房是指由木结构、砖混结构、石材结构、砖石结构、土墙承重或围护、草屋盖、树皮屋盖、石棉瓦屋盖、青瓦屋盖、竹篱笆或其它材料编制的篱笆等作为围护结构所组成的房屋建筑。
1.04 农村危房的危险状态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整体危险一一需要拆除重新建设。
二级:局部危险一一仅对局部构件进行更换、维修,即可恢复正常使用功能。三级:有危险点一一仅需要更换个别构件或轻微维修,即可恢复正常使用功能。
2.一般规定
2.01 危险构件是指其承载力、裂缝和变形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结构构件。2.02 单个构件的划分:
①地基基础
a.独立柱基:以一根柱下的单个基础为一构件。
b.条形基础:以一个自然间一轴线单面长度为一构件。
c.板式基础:以一个自然间的面积为一构件。
②墙:以一个层高一个自然间的一面为一构件。
③柱:以一个层高计算,一根为一个构件。
④梁、檩条、椽子:以一个跨度一根为一个构件。
⑤板:以一个自然问面积为一构件,预制板以一块为一构
⑥屋架、桁架:一榀为一个构件。
2.03 承重构件是指直接传力的竖向、水平和斜向的构件。
3.综合评定
3.01 综合评定原则
①房屋危险性评定应以整幢房屋的地基基础、结构构件危险程度的严重性评定为基础,结合历史状态、环境影响以及发展趋势,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②在地基基础或结构构件发生危险的判断上,应考虑它们的危险是孤立的还是相关的。当构件的危险是孤立的时,则不构成结构系统的危险;当构件是相关的时,则应联系结构危险性判定其范围。
③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a各构件的破损程度;
b破损构件在整幢房屋中的重要性;
c破损构件在整幢房屋所占数量和比例;
d结构整体周围环境的影响;
e有损结构的人为因素和危险状况;
f结构破损后的可修复性;
g破损构件带来的经济损失。
3.02 综合评定方法
根据本标准划分的房屋组成部分,确定构件的总量,并分别确定其危险构件的数量。
①承重结构中危险构件的百分率小于5%,评定为三级;
②承重结构中危险构件的百分率在5%到30%之间,评定为二级;
③承重结构中危险构件的百分率大于30%,评定为一级。
4.农房各组成部分的危险性评定
4.01 地基
当地基部分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应评定为危险构件:
①地基沉降速度连续2个月大于4mm/月,并且短期内无收敛趋向;
②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其沉降量为建筑物高度乘以0.004的允许值,上部墙体产生沉降裂缝宽度大于1Omm,且房屋倾斜率大于1%;
③地基不稳定产生滑移,水平位移量大于1Omm,并对上部结构有显著影响,且仍有继续滑动迹象。
4.02 基础
当房屋基础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应评定为危险构件:
①基础老化、腐蚀、酥碎、折断,导致结构明显倾斜、位移、裂缝、扭曲等;
②基础已有滑动,水平位移速度连续2个月大于2mm/月,并在短期内无终止趋向。4.03 砌体结构构件
砌体结构构件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应评定为危险构件:
①受压墙、柱沿受力方向产生缝宽大于2mm、缝长超过层高1/2的竖向裂缝,或产生缝长超过层高1/3的多条竖向裂缝;
②受压墙、柱表面风化、剥落,砂浆粉化,有效截面削弱达1/4以上;
③支承梁或屋架端部的墙体或柱截面因局部受压产生多条竖向裂缝,或裂缝宽度已超过lmm;
④墙柱因偏心受压产生水平裂缝,缝宽大于0.5mm;
⑤墙、柱产生倾斜,其倾斜率大于0.7%,或相邻墙体连接处断裂成通缝;
⑥墙、柱刚度不足,出现挠曲鼓闪,且在挠曲部位出现水平或交叉裂缝;
⑦砖过梁中部产生明显的竖向裂缝,或端部产生明显的斜裂缝,或支承过梁的墙体产生水平裂缝,或产生明显的弯曲、下沉变形
(8)石砌墙(或土墙)高厚比:单层大于14,二层大于12,且墙体自由长度大于6m。墙体的偏心距达墙厚的1/6。
4.04 木结构构件
木结构构件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应评定为危险构件:
①连接方式不当,构造有严重缺陷,已导致节点松动变形、滑移、沿剪切面开裂、剪坏或铁件严重锈蚀、松动致使连接失效等损坏;
②存在任何心腐缺陷的木质构件;
③主梁产生的挠度大于3cm或净跨度/150,受拉区有较严重的材质缺陷;
④檩条、椽子产生的挠度大于3.5cm或净跨度/120,入墙木质部位腐朽、虫蛀或空鼓;⑤木柱侧弯变形矢高大于3cm或层高/150,柱顶劈裂、柱身断裂,或柱脚腐朽,其腐朽面积大于原柱面积截面1/5以上。
4.05 混凝土结构构件
混凝土构件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应评定为危险构件:
①梁、板产生的挠度超过:净跨度/150,且受拉区的裂缝宽度大于lmm;
②梁、板受力主筋处产生横向水平裂缝和斜裂缝,缝宽大于lmm,板产生宽度大于0.4mm的受压裂缝;
③梁、板因主筋锈蚀,产生沿主筋方向的裂缝,缝宽大于lmm,或构件混凝土严重缺
损,或混凝土保护层严重脱落、露筋;
④现浇板面周边产生裂缝,或板底产生交叉裂缝;
⑤预应力梁、板产生竖向通长裂缝;或端部混凝土松散露筋,其长度达主筋直径的100倍以上;
⑥受压柱产生竖向裂缝,保护层剥落,主筋外露锈蚀;或一侧产生水平裂缝,缝宽大于1mm,另一侧混凝土被压碎,主筋外露锈蚀;
⑦墙中间部位产生交叉裂缝,缝宽大于0.4mm;
⑧柱、墙混凝土酥裂、碳化、起鼓,其破坏面大于全截面的1/3,且主筋外露,锈蚀严重,截面减小;
⑨屋架支撑系统失效导致倾斜,其倾斜率大于屋架高度的2%;
⑩压弯构件保护层剥落,主筋多处外露锈蚀;端节点连接松动,且伴有明显的变形裂缝;
(11)柱、墙产生倾斜、位移,其倾斜率超过高度的1/100,其侧向位移量大于:层高/500;
(12)梁、板有效搁置长度小于7cm。
4.06 土墙(土坯墙)作为承重构件或维护结构时,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应评定为危险构件:①土墙(土坯墙)作为承重墙体,在2m长度范围内出现有2条裂缝,且裂缝宽度大于10mm;
②土墙(土坯墙)倾斜率大于1%(3cm);
③土墙(土坯墙)墙根处受水侵蚀,有效截面削弱达1/4以上;
④土墙(土坯墙)墙体受雨水冲刷,墙面剥蚀的坑槽深度大于6cm且占单位面积的30%以上;
4.07 草屋盖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应评定为危险构件:
①草屋盖腐烂面积达到10m2以上; ②草屋盖,檩条局部腐烂、坍塌面积大于2m2以上。4.08 石棉瓦当作屋盖系统时,石棉瓦出现裂缝、断裂、破碎等视为危险构件。4.09 竹篱笆或其它材料编制成的篱笆墙出现腐烂、坍塌或透风,均视为不满足基本保温的范畴。
4.10 树皮屋盖所用的树皮出现腐烂、坍塌,面积超过10m以上,视为危险构件。
4.11 青瓦屋盖椽子腐烂、断裂,屋面坍塌面积超过10m以上,视为危险构件。
第四篇:工伤索赔法律援助指南
工伤索赔法律援助指南
申请人申请法律援助,除填写申请表外还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授权委托书;
(二)经济困难证明:经济困难的证明:包括家庭成员证明和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家庭成员是指与申请人共同生活的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的人员,户口簿能证明家庭成员关系的,应当提供户口簿;户口簿不能证明的,由申请人户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派出所、居委会或者村委会提供证明。家庭经济状况包括家庭成员收入状况、支出状况和其他资产状况,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有工作单位的,由其所在工作单位出具收入证明。没有工作单位的,由申请人户口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出具;
(三)与所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一般应包括:
1、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工商局查询的该用人单位的企业登记材料;
2、工伤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劳动合同、工作证、工资支付凭证、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可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凭证;
3、经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认为工伤的职工工伤确认表;
4、由广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所作的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
5、工伤者住院、在门诊治疗的病历和有关的有效的医疗费用单据、购买残疾用具的发票等;
6、被认定为工伤并被鉴定存在劳动能力障碍的申请人如有直系亲属需要抚养、赡养的,须提供被抚养人、被赡养人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与工伤者存在直系亲属关系的证明(如户口本没反映,须提供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证明)
7、申请人在受伤前12个月的工资收入证明;
8、本处认为需要提交的其它相关材料
附注: 工伤者因工伤赔偿问题与用人单位协商不成,必须在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必须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否则法律则视为工伤者放弃索赔。
第五篇:法律援助
我国农村法律援助的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律援助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占有突出地位。针对农村法律援助面临人员缺乏、经费不足等问题,提出了采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等措施。关键词:农村;法律援助;需求现状;对策
Requirement actuality and countermeasure of legal aid in
the country of china
YANG Cheng-jian1,DEMG Jian-yong2
(1.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Environment & Municipal Engineering, Xi’an, 710055;2.DONG-Meng build engineering Ltd., Xi’an 710000)
Abstract: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new country.Legal ai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ntry’s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But there are more problems such as the absence of personnel and outlay should be solved through strengthening personnel with ability training and opening up the way of raising money.Keywords: country;legal aid;requirement actuality;countermeasure
中国人口的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很多,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角度出发,选取突破口或切人点。中国农民由于自身经济状况欠佳,受教育程度较低,特别是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对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认识十分模糊。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在农村建立法律援助体系就显得尤为紧迫,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着诸多难点,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当前农村法律援助的需求现状
1、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多,符夸法律援助的对象多
“法律援助”作为一种制度,在西方某些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中国法律援助制度于1994年初开蛤试点,199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广,2003年国务院颁布《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定当事人免费或减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柱会公益性法律制度,由此可见,为了帮助那些无力维护自身利益的社会弱势群体捍卫自己的利益,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建立起了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的实质是法律扶贫、扶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公报”显示,截止2004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对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二者相加约7000多万人口,我们可以把这部分人看成是打不起官司的人。当前农村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各种矛盾和不利于农村稳定的各种因素不可避免地要显露出来。如,农民的土地被征收征用,失地得不到补偿;经常遭遇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农村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税负减免得不到实现;婚姻家庭瞻养纠纷和家庭暴力事件;土地、贷款等经济合同纠纷;遭受村霸、黑恶势力欺负;乡镇企业劳动安全及侵犯农民工权益方面的事件及司法不公、执行难方面的事件等,如果按照每一千人就有一个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来计算,农村每年就有近7万件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因此,从法律援助的对象来看,农村理应成为法律援助的重点。
2、农民缺乏现代法制意识,需要法律援助的支持
首先,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人冶观念还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封建社会传统思想主张人冶而轻视法治,中国一直有“人冶的传统,表现于农民对法的冷漠和对权力的崇拜。其次,贫困使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合法律能力软弱。贫困的社会现实使农民缺少接受文化教育的物质条件,由于贫困,农民的教育投人很少,加之许多地方没有真正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造成我国广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0%;我国占人口23%的文盲半文盲,有92%在农村。再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立法步伐加大,法律修订速度快,很多民众对法的情况不熟悉而导致无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3、农村缺少法律工作者队伍,需要设立法律援助机构
首先,农村没有直接的司法机构。尽管目前全国乡镇(街道)司法所已达4万 多个,工作人员9万多人。但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而言,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我国司法机构只设置到县一级,至多是县—级的派出法庭到乡镇,且派出去的法庭大多在人口多、经济发达的乡镇,人口少、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几乎没有。即使是派出法庭也不在农村基层,至少是进驻在乡镇,与农村仍然是脱节的。可以看出,农衬几乎是法律荒漠化,再者,派出法庭向来与地方同级行政机关有密切联系,成为协助乡镇政府工作的机构,这就使法律很难融人村民的生活中去,从而使法律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非常有限。其次,农村中法律工作者队伍素质堪忧。村委会中虽设有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这样的委员,但这些委员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其自身的法律素质都是个严重的问题。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中国民间调解自古就是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达到“和之以是非”的目 的的。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最有力的工具仍是“情理”、“威望”还有一个“利”,这也是人民调解工作所具有的自身特色。但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适用这些传统工具的同时也造成了群众对法律的淡漠。而农村中维护社会治安的联防队员的素 质就更难保证了。
二、构建农村法律援助体系的对策
构建农村法律援助体系的对策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层面。但最紧迫的措施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队伍建设,二是经费筹措问题。
1、关于法律援助人才队伍建设
法律援助工作需要大量人才,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1)要继续发挥广大律师的作用。全国近12万律师是法律援助的主力军,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身到农村法律援助事业上来。对做出突出 贡献的律师,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宣传他们的事迹,扩大他们的知名度,在广大律师中形成人人争当法律援助律师的良好氛围。
(2)加强乡镇司法所建设。实践证明,乡镇司法所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法律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基层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今后应大力加强乡镇司法所的建设。可以采取机构独立编制单列的办法、加强规范化管理、落实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等相关政策,使他们能安心本职工作,为广大农民提供所需的各种法律帮助。
(3)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法律援助条例》第8条指出:“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 助。”在我国,工、青、妇、残联等社会团组织在维护本组织成员和社会成员的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要在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宽法律援助的范围和对象,弥补法律援助人员缺乏的现状,促进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4)法律院校的学生应该成为农村法律援助的重要力量。法律院校的大学生对法律实践感兴趣、有热情,急切盼望把所学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所 以这部分人员应该受到重视,他们的潜力现在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根据法律院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环节占有重要的地位,设置了较多的实践学时可以加以充分利用。此外,法律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执业律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再者,各学校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较高,在资金上是有保证的。
(5)设立法律援助站,搭建法律援助的平台。在村一级单位设立法律援助站,以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民事调解员为骨干,吸收当地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识、热心法律援助工作的村民参加日常工作,作为联系农民与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桥梁,这样就能真正解决农民有法律需求但不知找谁的窘境。设在农村的法律援助站和有关法律援助机构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协调工作,从组织上保证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6)启动“一村一名法律大学生”工程。河北农业大学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农村培养“留得下,用得上”的人才。实践证明,这种作法获得了成功,可以在全国逐步推广。我们建议在此基础上,启动“一村一名法律大学生”工程,为农村培养急需的法律人才,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法律援助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法律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7)引导、扶持农民自发成立法律援助组织。允许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农会组织、维权组织,是大势所趋。只要这些农民组织的活动原则不违背宪法和法律,就应当大力扶植。当前,在一些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旨在维护自身权益、抵制不合理负担的农民自发性组织,如“农民维权协会”、“减负维权会”等等,其性质实际上就是法律互助组织。我们认为,在符合法定条件并履行合法程序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农民自发组建自己的法律援助组织。
2、关于法律援助的经费问题
(1)政府财政拨款是法律援助经费的主要来源。世界各国大都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而且预算拨款是政府财政保障的唯一形式。在我国,根 据《法律援助条例》第三条的规定,政府财政拨款是法律援助经费的主要来源。各级政府要将法律援助最低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当出现当地政府财政困难不能 保证最低经费拨付时,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要逐级实行经费扶持政策,按照需要扶持地区的最低经费标准,采取转移支付或设立法律援助专项经费的办法给予解决。通过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扶助,保证法律援助办案业务经费上有个基本保障标准。
(2)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最低经费保障制度。所谓法律援助最低经费保障制度,是指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平等的法律帮助,政府根据经济状况为法律援助机构实施法律援助所必需的费用开支而设立的一项最基本办案经费保障制度。这里所说的实施法律援助必需的费用开支,主要指实施法律援助个案过程中直接耗费的通讯费、差旅费、调查取证费、交通费、证人费、补助费等经费,这是办理一宗法律援助案件最基本耗费的项目或范围,也是最低成本经费的界限。因此,建立法律援助最低经费保障制度的目的就在于政府要保证提供实施法律援助的办案经费。
(3)建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为了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满足更多的贫困者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法律援助的专项基金。专项基金的来源渠道不一,有的是从律师信用基金账目下提取的利息;有的来自受援助的当事人依费用分担原则偿还的部分资金,以及从败诉的对方当事人处追偿的费用;还有的来自某种公用资金、政府的部分罚没款收入等等。专项基金的优点是管理费用低,金融机构往往减收或免收服务费用,政府对这项专项基金往往给予免税等优惠政策。
(4)动员社会力量,拓宽筹资渠道。社会资助是弥补国家财政拨款不足的有效途径。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持续开展法律援助大型公益活动,还可以利用 每年一次的“
12、4”法制宣传活动,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力。进一步发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作用,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大型募捐提供方便。有学者 主张从福利彩票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法律援助事业,而且建议国家像设立体育彩票那样设立“法律援助彩票”,来募集社会资金,所获收益全部用于法律援助。我们认为这种建议是可取的。
(5)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利用国际资源。我国自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以来,成功地与有关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亚洲基金会等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在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得到了支持和帮助。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合作领域,还可以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国际友人的帮助。据报道,2005年12月25日,在北京举办的“2006新年相约慈善”大型公益活动现场,北京市慈善协会收到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单位、个人捐款共计1 039.32万元,其中美籍华人李春平先生个人捐款500万元,在北京市慈善协会个人捐款中成为捐款“大户”。因此,争取国际人士的捐款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三、结束语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是法治农村的建设进程。为了能够对广大农村中更多的法律援助对象提供他们想要得到的法律援助,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从而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精神,必须尽快在我国建立法律援助机构,尤其使队伍和经费筹措体系的建设。使法律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为消除社会矛盾,从而为维护我国社会最基层的稳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汝信, 陆学艺, 李培林.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 陈虹伟.我国法学院校数量再创新高如何评估质量专家细说标准[N].法制日报, 2006-01-19 [3] 梁鹏.法律援助资金保障的理念与路径[J].中国司法, 2004,(5): 23-27 [4] 蒲皆祜.关于解决法律援助经费问题的思考[J].中国法律援助, 2004,(3): 45-49 [5] 赵嫒嫒.慈善协会昨获善款千万[N].北京青年报, 2005-12-26 [6] 刘士国.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6): 21-24 [7] 曹建民.中国农村的法治需求与供给[J].中国司法, 2005,(12):31-35 [8] 樊清华.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研究及对我们的启示[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52-56 [9] 吴春香.高校法学教学引入法律“诊所”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3,(5):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