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总结汇报材料
青春九十年报国永争先
2012年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总结汇报材料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上饶市横峰县大学生骨干服务团组织了历时五天的调研实践活动,于7月5日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中,学院团委及学生准备充足,组织规范,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目标,以解决基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展开。实践服务活动特色明显,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同样得到了社会媒体以及学校的热烈关注,横峰县电视台为此次下乡活动进行了专访,中国青年网、江西晨报、江西青年网、交大新闻网以及学院网站等也做出报道,大江网、新民网等进行了相应的新闻转载。
现将学院的主要活动概况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活动概况
经前期与上饶市横峰县当地领导沟通,了解到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并结合本团队的资源情况后,本团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寻“觅红色足迹,传扬革命精神”、“关注留守儿童,送爱心”、“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开展心灵茶座,为当地中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等几个方面展开。同时,团队内部也规范日常活动,进行升旗、早操、晨跑、素拓等活动。
二、活动特点
1、重在文化传承,紧扣时代主题
在院领导的组织下,实践团成员前往横峰葛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参观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第五分校、红军操场、闽浙赣省委、闽浙赣省团委四处国保红色旧址、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等。期间,实践团成员在革命烈士纪念堂吊唁革命英灵,瞻仰烈士遗物,重温了入党、入团誓词仪式。参观黄道故乡,祭奠革命先辈。通过对红色足迹的近距离接触,深刻体悟当时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并召开“参观红色旧址,向革命先烈学习”总结大会。
2、形式多样,主题鲜明,活动机制追求长效
本次“三下乡”活动形式多样,主题立意鲜明。实践团成立专门小组分队与当地留守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增强了大学生与留守学生的沟通。活动内容多
样,锻炼学生团结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期间,双方还就学习、择校等问题进行探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活动结束后,向学生赠送乒乓球拍、笔记本、笔和糖果等小礼物。
另外,在参观黄道故居前,实践团安排了从姚家中学到黄道故居近400米的路程上进行街道清扫的服务工作。在表示对革命先烈尊敬的同时,也为当地卫生工作献一份力量。实践团此举赢得了当地乡政府与居民们的高度赞扬。
3、内部规范,外塑形象,活动组织安全严整
“三下乡”旨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团队组织严密规范,活动安排有序。周一的升旗仪式,清晨的早操、晨跑为团队必修课。
为提高团队内部战斗力与凝聚力,8名党员以及预备党员与16名团员分别成立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团支部。在历时5天的社会实践行程中,临时党支部和团支部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聪明才智,传承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规范团队纪律性,并组织开展多次总结大会,增强活动了有效性。
三、社会实践成果与收获
(一)服务当地建设,力求切实的帮助
我院团队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1、与留守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素拓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关爱当地学生,赠与文体用品;
3、关注当地卫生情况,积极主动地进行了义扫活动;
4、深入调研,获得各项基层发展第一手资料,并提供相对应的建议,供上级政府等参考。
(二)锻炼自身,提高综合能力
炎热的天气,膳食与住宿条件的不适应,实践团成员都坚强地走过来了,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服务,提高了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每日的个人总结、小组的调研报告与总体的调研总结报告,将收获进行更加细致紧密的提炼。绝大部分同学坦言,参加社会实践学习与服务活动,虽然辛苦,却收获很大,感悟到实践的真实意义。
四、总结活动经验
1、领导的重视和充足准备是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
学院此次“三下乡”活动自始至终受到了学校党委、院党委高度重视,并给予实践团极大的支持与关心。根据学校指示与工作布置,院团委提前做好了充足准备与合理安排。学校、学院的精心计划与组织,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准备,也是团队下乡服务的保障依靠。
2、紧紧围绕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保证组织严谨性是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检验与提高学生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工作,学生是中心也是主力。在确保学生安全情况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三下乡”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学校各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下乡所在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与关照、以及当地村民的热情与友好,都为“三下乡”的圆满成功打下基础。
华东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赴上饶市横峰县大学生骨干服务团
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日
第二篇:华东交通大学世纪英才三下乡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世纪英才
暑期“三下乡”活动总结
为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号召,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经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团委精心组织,在丰城市同田乡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人文学院世纪英才组织了一次以“‘十二五’宣讲进乡村 新农村规划进农家”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
一、运筹帷幄,精心策划;
为确保我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和进行,院党委副书记朱新建组织召开会议,精心部署“三下乡”工作,对志愿者进行鼓励,对实践活动的安排和活动进程进行了规划。我团由本院12名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同学们利用各自的学识优势,深入乡村去宣讲国家“十二五”规划、普及农村法律知识、情系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农村贫困户、深入调研“三农”等问题,共同落实本次活动精神。
二、严格纪律,落实分工
只有保证严格的活动纪律,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党委副书记朱新建本着队员自愿的原则,采取“3+2”的工作组建方式。“3”即三个小分队,每个分队根据自身的社会调研项目开展调研。“2”即两个组,主要负责全团的后勤服务和活动宣传。
在此期间,每一位志愿者都积极准备有关丰城市同乡的各种资料,各种农村社会普法知识,社会调研材料等。在工作实践中,共同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在各种问题上互相交流意见,增进感情,加强团结。
三、满怀热情,投身实践
7月9日上午,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世纪英才暑期“三下乡”服务团犹如一条欢快的小溪流注入了丰城市同田乡。到达目的地后,我团受到同田乡政府领导们的热情接待。长时间的颠簸,并没有使志愿者们感到疲惫。一安顿下来,我团志愿者就开赴尚家村,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新建积极部署工作,按队按组分工,积极有效地展开了各项准备工作。在后勤服务组工作提前展开的前提下,我团三个小分队的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一线工作中,在村委书记的引领下,队员们在尚家文化活动中心设点。志愿者们拿着准备好的宣传单详细地向村民们讲解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涉及农民增收、民主法治和食品安全等各方面。为了充分了解村民们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希望的建议,同时也为了反映村民们对政府的期待,三个小分队的队员们决定兵分三路,把“十二五”规划的宣传单送到村里农户家中,还对村民的心
声做了详细记录,真正做到了“集民意,听民声,聚民智,解民难”。队员们冒着酷暑汗流满面地进行讲解,村民们纷纷赞扬他们的奉献精神。我团队员们还专门走访了一些贫困户,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后,主动把筹集到的文具、衣物、电器、牛奶送到他们的手上。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团志愿者在服务农村、锻炼自己、增长才干的同时,关注农村,关心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志愿者采取问卷调查、家庭走访等方式,针对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 等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还为当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捐赠了衣物,将温情和感动在彼此心间流动。
社会实践期间,为切身体验农村生活,我团志愿者在院党委副书记的带领下,来到田间地头帮助当地村民收割稻谷,亲身感受到“双抢”时节收割稻谷的辛劳。志愿者中有的家在北方,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稻子的收割工作,从没摸过镰刀的服务团成员们学得很认真。“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亲身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辛劳,学到了平时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院党委副书记朱新建这样说到。服务活动也得到当地村民的交口称赞。
四、整理材料,总结经验;
归校后,7月13日宣传组成员立即整理团队的材料。党委副书记朱新建组织召开“实践归来话成就”主题座谈会,交流体会收获,从中总结此次“三下乡”活动后好的经验,以及不足之处,并为不足之处作了深刻的分析和讨论。
志愿团队的团结、各项分工的细化以及志愿者与工作的有机组合作为本次实践活动中好的经验应当汲取。志愿者们相互砥砺,克服困难,冒着酷暑深入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真正把“三下乡”活动同“十二五”规划落实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结合起来。在进行法律服务时,志愿者们耐心听取村民的困惑,热情地为村民提供详细的解答。然而由于活动时间短,加上志愿者人员不足,使得我团在工作开展中遇到一些阻力。希望此后的“三下乡”活动能够加大宣传力度,吸纳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另外,在进行政策宣讲和普法过程中,限于自身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没有准备充分的资料,以至于临阵时无据可查。总的来说,此次“三下乡”活动,我团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服务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增强了自身的吃苦耐劳精神、奉献精神,为江西“十二五”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第三篇: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2010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1、活动背景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
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
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但也必须与农村实际需要相结合,如果不认真对待,可能会流于形式,成为纯粹的“面子”工作。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可以也应该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他们应该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这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2、主办单位
共青团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委员会
3、团队名称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赴永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团队
4、活动主题
科技文卫三下乡,鄱湖吴城谱新章
5、活动时间
2010年7月19日—2010年7月24日
6、活动地点
江西省永修县
7、活动人数
20—30人左右
8、活动目的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了解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状况,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并做出解决方案,并从中有所体会、领悟以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
9、活动内容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学习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地方经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主题,开展社会调查、理论宣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医学宣传、支教扫盲、环境保护以及多种特色实践活动,做到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高举服务大旗,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锻炼自身综合素质。主要内容包括:
(1)组织大学生宣讲队前往宣讲,宣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知识,并派发宣传册;
(2)以环保协会志愿者为主体,帮助或指导当地组建环保志愿者队伍并开
展活动;
(3)开展生态调研并提交报告,进行鄱阳湖地区植被、湿地、水质等情况调查;
(4)组织科技作品展示、文艺演出、新农合宣传、法律知识普及等活动。
10、活动流程
11、宣传报道:
(1)出发前,在学校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动员;(2)“三下乡”实践过程中,派学校记者团采访报道组全程跟进,宣传组进行及时宣传,并上传至学校网页;
(3)联系当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4)活动结束后,进行专题报道。
12、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期间必须以团队为单位,禁止任何形式的单独行动。不单独去陌
生或偏僻的地方;夜间不单独出行,防范抢劫、诈骗等事故的发生;
(2)不去自然灾害(例如洪水)易发地及各种疾病感染高发区,不要在恶劣天气下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
(3)准备必要的药品、充足的饮用水,高度警惕感冒、外伤等情况发生,注意带足御寒衣物;
(4)严禁去治安状况差的场所活动,在野外活动时严禁夜间出行;
(5)出行在外时注意文明举止,尽量避免与陌生人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了解并尊重实践当地的风俗习惯;
(6)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杜绝交通意外的发生;(7)在乘车外出时保管好自己的行李物品;(8)严禁在野外进行危险性活动;
(9)确保饮食安全,不喝生水,不在小摊小贩处购买食品或就餐;(10)实践队员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返回各地时尽量结伴而行,单独返回的同学应特别注意安全,抵达目的地后主动向带队教师汇报。
第四篇:暑期三下乡实践总结
为引导学院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完成贡献青春和力量,经研究决定,今年暑期我们学院继续组织一支院级学生团队与三支系别团队开展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而我很荣幸的成为院级学生团队的一员。
本来放假,是轻轻松松在家休息的时候,可是今年的暑假却给了我很大的不同,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以前我总是在电视上看到别的同学暑期去农村三下乡,那时心里很是羡慕,总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去亲自体验一下三下乡的感觉。今年我的愿望实现了,我很是激动、兴奋。
三下乡,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了解农民,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而我们也要在这短暂的时光中成长,自我完善,增加知识,努力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7月14日,艳阳高照,三面旗帜鲜艳的在风中摇曳。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院团委全体老师的支持下和带领下,我们满怀信心,做好充足的准备,带着似火的激情,踏上了三下乡的旅途。我相信,这次活动一定能有所收获,也会将先进的思想带到这个地方,为一方做贡献。围绕“践行纲要迎亚运,社会实践促扶贫”的主题,我们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不可辜负了“红海学子携手行”的这支队伍。
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车,我们终于到达了第一站——东涌镇。天气虽炎热,但仍然盖不过东涌镇书记以及领导的热情接待。通过老师的引见,我们认识了镇委书记,并由他向我们讲述东涌镇的点点滴滴。这一口汕尾口音的普通话,虽是有所缺陷,但一点也不失汕尾基层干部的憨厚,朴实。在百忙当中能挑出时间和我们欢聚一堂,我们已经是感激不尽了,而镇委书记在接过几通电话后,仍然是耐心的为我们介绍东涌镇的点点滴滴。当我们知道镇委书记原本不是负责我们这项工作时,但仍然不厌其烦的鼓励我们向他提问,这份热情,这份耐心,很可贵,化作感动,轻轻地撞击我们的心怀。
通过书记的的介绍,我们从人口,经济,交通,工农业等方面初步的了解了东涌的基本情况。就整个镇来看的话,该镇的总人口13000多户人家,共有60000人口,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近1万人。目前全镇社会总产值18.3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26亿元,农业产值2.3亿元。更令人欢喜的是,厦深铁路汕尾火车站在东涌镇落户,这是连接南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的津(天津)汕(汕尾)高速公路至汕尾的终站。这纵横交错的汕尾交通枢纽,正带动着汕尾东涌这一新城市的崛起。与此同时,又有一个喜讯,独具慧眼的碧桂园老总,在汕尾新城市这块土地上,正在建造一个宜居、舒适、环保、安居乐业、生活幽雅的新市城区。这两项大型的建设,对东涌镇的经济发展将会带来很好的机遇和动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东涌的势头是相当的不错的,为汕尾的新城市的崛起作出贡献。
同时也了解到不太乐观的教育发展趋势,由于当地的人,总体上不重视的孩子的教育,导致无家教,暑假也没有培训班,同时大部分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机构没有全面发展教育,导致教育成果不大。我们知道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发展与进步,东涌的发展势头虽说是好的,但教育仍然是重要的因素,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发展,不是单单靠外来的资金与设备,同样一个地方的各方面能力多一样重要的。所以东涌镇应该完善教育机构,努力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吸引本地与邻村的生源。
经过书记的介绍,我们也基本上了解了东涌镇的概况,接下来是介绍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宝楼村。
书记对于宝楼村,没有过多的介绍,因为了解宝楼村是我们此行的任务。简单的从书记口中得知,该村的经济不是很乐观,书记还用了一个很通俗的说法,将宝楼村的经济情况有趣的表达出来,他说该村的村民们源续上辈的生活习惯而生活。当然,也有一少部分经济条件好的村民,但都向外发展了,从而导致当地的消费水平没有提高。但由于近几年来城区东涌镇宝楼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带领、引导群众种果致富,据统计目前全村种植龙眼、荔枝等果树近6000亩,对经济收入大大的增加,也提高了经济消费水平。
一次与镇级干部的交流会在敬佩的掌声中结束了。
大家怀着满意的笑容,整理好笔记,在老师的带领下直奔宝楼村。
下午给我们开会的是村委书记和主任。正赶上农收时节,而他们放弃午休时间,给我们开一次简单的交流会。交流会上他们不厌其烦的给我们一一介绍当地的基本情况,从他们口中得知,宝楼村之所以要种植荔枝是由于山地多,田地少,所以结合基本情况由村干部带头,因地制宜的种植果树,以荔枝居多。据说还有荔枝种植的培训班,可以让村民们科学合理的从事荔枝种植业。荔枝产量多,品种好,多销往香港以及附近省市。接着说到教育问题,当地有唯一的一所小学,但由于多数父母携带子女外出打工,加上师资力量有限,大多数家长将子女送出外面就学,从而导致生源少,据说只有200人左右。一个有四百多户2000多人口的村,而当地学校只有200多个学生,问题有点严重,可见学校的师资力量、设备等方面做的不到位。应该借用村委干部的力量向当地镇府请求帮助,重整学校的教育制度,调整师资力量,发挥村委干部号召力与影响力,让当地的村民放心的将子女送到当地学校入学。
村委干部们也是很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当地的一点一滴,同时也鼓励我们提问,更深的了解宝楼村。最后,同学用佩服的眼光和满意的笑容欢送了村委干部。
第二天,我们的任务是帮助村民采摘荔枝,同学们各个都欣喜若狂。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了三个小队,纷纷向自己的目的地赶去。
采摘荔枝的活,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没多久,同学们个个都汗流满面,但同学们的激情随着汗水的挥洒,更加强烈。有的爬树,有的在树下接,有的在剪枝,大家谁也不示弱,干得热后朝天的。对我来说,我从来没有干过农活,这次让我深有体会。原来农活也是一门有技术含量的活来的,我们一边做事一边听村委书记讲述种植荔枝的知识,好像给我们开了关于荔枝的讲座,同学们受益匪浅。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事农活的人对这个道理理解一定最深,你不劳动的话,也不可能像那些付出辛苦与汗水的人一样有丰硕的果实。
听老师说我们这接下来的三天都要帮村名采摘荔枝,同学们不但没有厌烦,反而更加认真的学习采摘的技术,为接下来的三天做好准备。同学们对这次的三下乡活动都用心在做好每一件事。
除了每天上午帮村民采摘荔枝外,下午我们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任务——社会调查。在来之前,社会调查的表格,已经在我们小组的努力下完成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吃过午餐,大家休息了一会儿,按原先分好的小组,就展开了社会调查活动。大家领到表后,顶着炎热的太阳陆续出发了。由于我负责照相,所以我对这次的活动的情况很清楚,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的,见到村民们都热情的打招呼。大家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村民的拒绝。同学们的笑容深深地感动着村民们,渐渐地村民也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调查工作开展的很顺利,有些村民竟然和同学们谈起了村里的风俗,历史,名人等等。大家在这次活动中不但得到自己的东西,而且和村民聊得很开心。大家依依不舍,面对村民的热情,我们很快就忘了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我们是来旅游的,是来感受自然纯朴的。
我们还在这里举办了一次小型但很有意义的晚会,我们的同学不管什么舞台,不管什么场合,都将自己最好的才艺表现的淋漓尽致,一点儿也不吝惜。那一幕,掌声不断,用心表演,换来的是大家用心在表扬,用最真的心在鼓掌。我们的义教,义修也是我们的又一亮点,我们两人一组,到村民家里帮他们的子女辅导,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当我们走出门口时,我们收到最多的是感谢与笑容。望着他们感激的笑容,我们的心里乐滋滋的。我们负责义修的几位同学可是忙的不可开交,长长的队伍也是一道风景线。
就这样几天下来,我们的笑容礼貌和村民的纯朴热情交织在一起,为我们的三下乡增加了更多的魅力。
三下乡虽结束了,但那一幕幕促动人心的画面,时时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那笑容,那掌声,将会是我人生记忆的一部分。我在这次三下乡的活动中,学到了团结,学到了笑容,学到了关心,学到了爱。我知道,三下乡是大学里不可少的活动,对我们意义很大。
感谢给我机会,让我为人生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第五篇:暑期三下乡实践总结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学习的多是理论知识,我也想走出大学,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自己,燃烧自己的青春,用热腾的热血,去浇灌青春之花,让自己暑期过得有意义,使这盛夏如金秋般硕果累累。如此想一想都令人兴奋。正是怀着对此次活动的激情与向往,我报名参加了此次三下乡活动。短短的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精神,得到了工作经验,锻炼了坚强的意志,收获了真挚的友情。以下是我个人对此次活动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一.关于前期准备
虽然活动是七月份。我们从六月份就开始做准备了。从选定主题到队长队员甄选到策划到行程安排,前前后后开了不少小组会议。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染物质数量和种类都大幅度增加。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建立明显滞后,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日益增多,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组选定主题“有关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现状的调研”。选定调研地点:武汉市新洲区徐谷镇。拟写并上交策划书,进行了物资准备,人员及时间安排等工作。并做好了上百份调查问卷。
二.关于实践中。
正式的调研实践活动为期一周左右。尽管骄阳似火,却没有我们心中的激情来得火热,充实而忙碌的一周让我们收益匪浅。
七月三号,由于多数人还未结束紧张的期末考试,所以我们队的两名队员先行去探访新洲区团委,让他们帮忙联系走访部门。下午的时候,我们分为两拨人马。一队由学长带领安排住宿,我随行在队长带领的负责访谈新洲区环保局的一队中。那天在环保局参观的情景格外清晰。我们与环保局的多位领导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他们对农村水污水及垃圾处理这一块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措施实施情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我们的热情接待。还有他们对我们的访谈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于我们这群初生牛犊的学生来说,这是莫大的鼓励与认可。临别之际,我们与众领导合影留念。晚上我们一行人在聚在宾馆对当天行程做了总结,并对第二天的乡村走访再次做好了细致准备。
最难忘的当属四号的乡村走访了。我们首先去镇政府,与石书记进行短暂交流,然后来到徐古镇下辖的克昌湾村为主要的调研地点,一队发放问卷,另一队与村里领导进行交流访谈。期间访谈村政府时,村委书记的一番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以及此项工作的任重而道远。除此之外,村里的景色也是美得让人陶醉。未经开采的望不到尽头的竹林,还有松鼠在其间穿梭。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片的竹林,苍翠欲滴,是一种摄人魂魄的原始美。
接着就是5号的刘二村走访了,我们参观了刘二村的污水处理设备,了解了刘二村的基本情况,并对村民进行走访。团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走访,向村民们发放问卷。然后回访区团委,交流总结。晚上大家一起整理材料,总结当天的活动。
在村里头走访时了解到了很多目前农村的现状。村里面每组都有一个大型的垃圾处理池,另外每条街都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每天的垃圾清理。村民的素质也比较好,很少随意堆放垃圾。至于水污染这一块做得倒不是很好。村里没有专门的排水管道,多是排进池塘。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让我们有了更加完备的调研经验,也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与人
交流。
当然我除了做好这些基本工作之外,我还担任了队伍中摄影师与会计的角色。负责照片的采集与各种财务的收支情况的详细记录。
6号上午集体发放问卷,对问卷进行整理,然后返回学校。一周前我们从这里出发,又终于这里。我们的变化不只是皮肤黑了些,不只是对农村现状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慰藉,我们这一群人彼此更加亲密,友谊之墙更加坚固。
三.关于心得。
此次调研活动,最让我震惊的是少部分农村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垃圾处理体系,而不再是以前的随意堆放。尽管目前这套体系还不成熟,但是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已经重视这一问题。希望我们做的这个调研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希望这种模式能快速蔓延到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及水污染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顽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人民及政府的共同不懈努力。我想要是这一问题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我们津津乐道的“中国梦”当真就只是在画饼充饥。
当然最重要的是收获了友谊。骄阳下被炙烤,不厌其烦的每户走访的共苦,宾馆一起打闹,车上一起玩游戏的同甘,这些都是这个暑假最难忘的经历。
我想即便过去了很久,我依然会想念那片令人魂牵梦绕的茂密竹林,似在呼唤我。于是我有了一个坚定的想法,明年我还要来,也许去的不再是一个地方,但基层的实践依然会让我觉得充实。我的中国梦,实践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