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研究》谈谈课堂教学怎样才能避免“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
认真回顾《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研究》这门课,结合课程内容,谈谈课堂教学怎样才能避免“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
新课程下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性很强,兴趣高亢,但是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审视,新课程下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良现象,诸如: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所谓的让学生活动,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真正让学生参与进去,全面地参与进去,包括刚才提到的让学生有展示、交流的过程,互相评价的过程,这里调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这是真正为了学生,而不是局限于表面。很多活动设计,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应该落实到学生身上,而不是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呢?
1.教材研究。把握教材的整体性、逻辑性,抓住重难点、疑难点。只有逐章、逐节、逐文逐句逐字的研读,才能钻吃透教材,明确教材的主题,对学生因材施教。
2.活动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兴趣出发,内容要真实可靠。脱离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是无效的,同时也无法实现的。活动里应该有学生展示过程、交流、评价的过程,因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其中包含展示的能力。另外,这个过程不能活动满堂灌,因为教学过程不能这么拼命,而且还有高考问题,要抓知识,又要提升学生的能力,这两者不矛盾,3.活动目的性突出。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诸多能力,不能局限于表面。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去,全面的参与进去,使知识、能力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不能为了展示而活动,不能为了老师而活动。要相应地设计一些活动,设计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又不忽略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能力的同时,再让学生把知识归纳起来。两条线在同时走,最后掌握着一个结合点,这样课设计出来,我认为两者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总之,课堂教学一定要从教育的目的性,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避免追求表面的形式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第二篇:《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研究给您的启发
认真回顾《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研究》这门课,课程中程菊老
师讲到“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必修二主要讲述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体现《课程标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倡导探究性学习。采用阅读、思考、讨论、读图、案例研究等环节,使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从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和技能,并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和事物,实现知识迁移和拓展。最终达到突出主干、提高能力、拓展延伸的目的。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地理必修2教材,给我的启发是:优化教学过程、注重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学效果好与坏影响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养成,因此首先要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课堂构建是师生的双边互动的结果,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起引导促进作用。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参照活动建议,考虑学生多元智能及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做到图文有机结合,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适当案例,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以指导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培养方面首先是对地理基本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掌握,这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注重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图片和文字材料认真分析,加强信息的解读、提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图表”能力形成,增强学生读图绘图能力。同时,训练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全面发展,结合具体区域国情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要相应地设计一些活动,设计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又不忽略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能力的同时,再让学生把知识归纳起来。两条线在同时走,最后掌握着一个结合点,这样课设计出来,我认为两者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