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
我执教《搭石》这一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了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激励了学生发现美的目的,回顾本课,自始自终我的教学宗旨是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对语文的情感。
一、读中感悟,感悟中读。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体会,品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语文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注重运用各种语文训练方法,让学生积累
如:让学生在想象“一行人过搭石动人的画面”各引导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展开想象培养语言,词汇的运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文,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极有意义。
三、以风景统领全文,升华情感
这篇课文文字简洁易懂,但期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我让学生带着“你从哪幅画面感受到什么是美”,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老人及时调整搭石“这四块内容构勒成四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学习最后一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教学中我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等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及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的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是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四、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
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下心思索,感到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课堂中语言表达不是十分自然。
2、教学技巧有些拙劣。
3、由于心中装着教案,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些走过程。
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展示的机会,以上反思仅是我个人的拙见,希望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2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被誉为“农民诗人”“草根诗人”的现代作家刘章的作品。本文语言质朴纯真又简约韵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在教学中,我从课文的整体入手,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按照“发现美----感受美----体现美----表达美”的阅读思路,紧扣“景美、情更美”这一主题,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整个课堂努力做到激情满怀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生朗读美文的情感激发起来,力求实现课堂和文本交相辉映的融洽与和谐。这篇课文借搭石歌颂乡亲的美德,所以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景与人统一的和谐之美。将自然美和人性美全部融合在“风景”中,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开全课的学习。通过巧妙的师生对话、诗化的朗读指导、教师适时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去感受这道特殊的风景,让学生的心间奏响这曲爱的旋律。 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直白,但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学反思集锦》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文中哪些语句流淌着美呢?”这是一个颇具难度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会文,完全可以得出极具个性的阅读体验。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便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如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助人为乐之美、无私美);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节奏美、声音美、和谐美、画面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三、以“想象美”延伸课文
想象课文探究人物内心,当这位搭石人急着赶路却发现石块不稳时,他是怎么想的呢?出示课件:当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他不由得停下匆匆的脚步,担心地想:()
师:多么纯朴善良的搭石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出示课件)他首先(),接着(),然后()。看到石头稳极了,他满意的(),仿佛看到人们()
我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填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的想象丰富,只要合情合理,我就给予肯定。从而达到了学生学习语言来源于文本但超文本的目的。
走过“搭石”,我收获了,也成熟了,但是更多的是感到惶恐了。这次领命在学校研讨周上这节研讨课,真的是硬着头皮上阵,因为从一个村级点小学飞跃到县实验小学,本就意味着诸多东西是我要学习要加强锻炼的,可是我还未完全进入实验小学快节奏的工作角色中就要去展示,我那点儿可怜的自信上哪儿找去啊?!
不管怎样,我终于从研讨课的战场上下来了,我长吁短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虽然课前我几番修改了教学预案,在心底不知道演练了多少遍教学过程,可是那些全没用,在课堂上,我完全跟着感觉走,有些“预设”没完成,有些“生成”事先压根儿没预料过,如在理解“理所当然”这个词语的环节,课堂上曾出现这样一个小插曲:
师:生活中哪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呢?
生(我班学习委员):爸爸妈妈服侍我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全班学生神情惊愕,齐呼:“啊?”
我当时心里有点慌乱更有点不悦,但是我还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引导道:“同学们,你们认为爸爸妈妈服侍我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我想啊,这位同学一定是说反了,应该是——?”“我们孝敬爸爸妈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学生高声喊道,这个小闹剧就此告一段落,可我心里总觉得憋屈,就好像“爱的溪流”撞到了“礁石”,虽然激起了美丽的浪花,可是爱的劲道已打折扣,要知道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感受到搭石上的美并受到熏陶和感染,可是我怎么觉得学生的理解有点背道而驰了呢?当然,这仅属个别现象,况且该同学向来就喜欢制造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情景,或许我有点“过虑”了吧……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道“协调有序”的风景:我欣然借用了知名特级教师王玲湘的巧妙设计即加入了表演读的元素,创造出似“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通过一波一波的层次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美感,在朗读中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如诗如画,如歌如诉,酣畅无比……
令我最开心的是,这节研讨课之后学校专门召开了研讨课评课活动,活动中,亲爱的同事们精辟独到地剖析了我的课堂教学,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尤其是我们同年级组的邹老师给了我极高的评价,将我抛到情感的高度——兴奋;而教研组长的一席点评,及时地让我回到了理性的终点——反思。衷心地感谢她们字字珠玑的指点,有了这些,我上路的底气更足了,方向更明了。是的,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只截取了几个典型的画面来带着学生去感悟,对后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略显时间不够,对文本整体的回归也显不足,感觉缺了点整体回归文本的大气;二是,板书没有及时跟上,只书写了“人、景、情”。如果能在课的开始检查预习的环节中,开门见山直抓课题让学生说什么是搭石,当学生作答时,能在黑板上随机画上生动的简笔画: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正的跨过小溪(简笔画),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直观感知,而且也让听课的老师能明白“搭石”的含义。会比课前画上的效果更好。还有学生每寻到一处美,应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的搭石上写上“……美”。如:助人为乐美、尊老美、和谐美、谦让美……使简笔画与板书有机结合,也许会给人锦上添花的感觉。
记不清哪一位教育哲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想我会咀嚼着这份缺憾,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地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教学的艺术。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3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一、成功之处:
1.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设计“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学语言不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朗读指导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4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借用了知名特级教师王玲湘的巧妙设计即创造出似“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在这节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语言还未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板书与讲解有时未能同步。
4、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5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这次拉练似的赛课,时间短,准备不够充分,但让我收获了很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较强。
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体会,品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语文能力也得到提高。并通过多种方式地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从初步感知搭石给你的印象到抓住每个尽显人性美的片段的品读,最后再让学生谈搭石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搭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引领学生逐渐认识作者心中的搭石
以“美”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伴着音乐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品读“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像,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把课文其中一段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让一个学生配乐示范读,再让全班读。让学生在浓浓的“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促使着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学习、多思考:
1、本次赛课,课前并没有与学生见面,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有些问题局限性较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2、教学机智还需培养。在课堂上,我注重重点词句品味,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如“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不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学生评议、补充再总结的方式,因此错失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机会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进行个别的反馈,而是通过整体地检查、整体地过关。
4、在过渡语上还不够连贯。
5、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仿写”,时间没有给充分,导致最后学生反馈的时间不够。如果能在这个环节在时间上能够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6
《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来理解。
一、这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推荐:
1、落实大语文观。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
2、扎实落实字词教学。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词中认,放在句子中读,引导学生采用了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3、注重激发兴趣。导入中,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家乡。而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学生模拟走搭石,“身临其境”的体会。
4、多媒体教学行之有效。城市学生对搭石并不熟悉,只能想象,所以,教师出示课件,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特别是有利于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高效课堂得以体现。
二、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
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本课教学在写作方法的指导上,没有为学生写“实际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7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既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
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
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
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
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小练笔”临时改成了课后练习,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8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
本节课以“走搭石”为切入点,是因为“走搭石”中含着“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引导学生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中,我让在初读课文后,先了解什么是“搭石”,再以课文中的关键短语“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线索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体悟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谦让美,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体现的敬老美同样是家乡的一道风景。最后以反复诵读最后一节“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结束教学。一节课下来,教学过程较流畅,重点也比较突出,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特别是在三个走搭石的画面的教学中,学生都能较好地抓住重点的字词去体会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理解了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也是刘章爷爷心中的一道风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一些重点词语的教学还是动了一翻脑筋的,也运用了多样的方法,有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想象画面理解,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也有教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等。比如在初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时,不但要求学生读准,部分词语还随机地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义,比如认读“俗语”一词,让学生说说文中出现了哪句俗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俗语后再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在教学“协调有序”一词,学生对“协调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在“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是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结果学生描述的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美。课后反思一下,生活实际中学生根本就没看到过这样的美景,也难怪想象不出,如果当时能有图片的补充展示,学生一定会理解得更深。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细节的处理也是欠缺的,今后在研读教材方面还是要多花工夫。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9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大家来读一读。
板书:
搭石
生:齐读:搭石。
师:搭石这个词,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通过课文,了解了搭石,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生: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边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噢,原来搭石就是铺在水中,供人方便行走的石头。如此普通的搭石,为什么会吸引作者,并以此为题,写下这篇文章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板书)。
二、通读全文,体会作者对搭石的情感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眼中的搭石什么样子?把作者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作者对搭石的情感。
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谁找到作者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了?
生:我在第一自然段找到了,进入秋天──
生:我在第二自然段也找到了,──
生:在第三自然段也有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
生:课文的最后一段也是──
师:同学们找的很准确,老师把大家找到的句子打在了大屏幕上,(多媒体出示)同学们把这几句作者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搭石怎样的情感?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搭石的赞美,我是从这句话体会到的: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搭石的喜爱,我也是从这句体会到的。
师:那我们就带着对搭石的赞美、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句,一排排搭石,起!──
生:齐读。
师:同学们,作者在描写搭石时写了这样一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都到风景区游览过,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景色才称得上风景?
生:名胜古迹,有观赏价值的才是风景。
生:很美的景色,使我们很陶醉的才是风景。
生: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我们看着很舒服、很美的景色是风景。
师:只有美的,可供观赏的景色才称得上风景。而搭石只不过是铺在水中的石头,它美在了哪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让你感觉到了美?
三、细读课文,感受美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使自己感受到美的句子。
四、汇报交流,体会美
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边交流边体会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谁来说一说,课文的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让你感觉到了美?
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惟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招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个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一段打动了我,我觉得这里的人很勤劳。
师:这一段是描写人们干什么?
板书:
摆
在这段人们摆搭石的描写中,作者用了一个很长的句子,(多媒体出示:老人摆搭石的句子)怎么把这么长的句子读好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哪些词要重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
(指两名同学读。)
老师发现了,你们把这些词重读了,(多媒体闪烁重读的词),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都是些什么词?
生:关联词。
师:作者一连用了几个关联词,把老人摆搭石的动作连接起来,使文章顺畅自然,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习正确使用关联词。
请同学们把打点的词重读,看看从中你还能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自由读)我还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勤劳的老人。因为他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生:我觉得他还是个做事认真的老人。因为他把合适的石头搭上后,还要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知道满意了才肯离去。所以我觉的他很认真也很仔细。
师:是啊,这真是个勤劳、善良、做事认真的老人。老人的行为的确让我们感觉到了美!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觉到了美?
生:我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感觉到了美。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一个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我觉得人们尊敬老人的行为很美。
生:我也觉的这段很美。因为这里的人谁也不抢着走搭石,而是互相谦让,让对方先走。遇上老人,还要背老人过去,他们把这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人们都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
生:就是应该做的事。
师:这里的人们都把什么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把让对方先过河和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山里的人把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尊老爱老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可见美好的品质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我们怎能不被这美所感动?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使你感觉到它的美?
生: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人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我觉的这一段很美。
师:这段是写人们干什么?
板书:
走
人们走搭石这段的确很美,你能说说,它具体美在哪么?
生:我觉得它的声音很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生:我觉得它的景色很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我觉的人们走的动作也很美:他们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景色美、动作美、声音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动情地读一读么?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一练,一会老师找人配乐朗读。
生:(自由读、个别读。)
师:他读的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他读的很流畅。只不过他不音乐读成应乐了
师: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你来读一下:音乐。
(叫刚读错的同学。)
生:我认为他读的很好。很有感情。
师: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实在太美了!老师也想读读,行么?(多媒体播放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想象这美好的画面。(教师范读。)
谁还想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那请咱班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好么?
读的可真好!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头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傍晚,夕阳西下,染红了天边的云彩。一群放学的孩子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奔回家。他们从搭石上走过,撒下了一路欢歌一路笑语──
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能仿照老师的样子说一说么?
生: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一群年轻的姑娘手拿箩筐,唱着山歌从搭石上走过。
师:你想到了年轻的姑娘,她们唱着山歌从搭石上走过,说的非常好!
生:早晨,太阳公公还没起床,老人们、年轻的小伙子们已经扛着锄头去干活了。他们从搭石上走过,年轻的小伙子俯下身子背年迈的老人过河。这时小鸟从他们头上飞过,唧唧地叫着,好象在说:你真是个尊老爱老的小伙子!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不但想到了年轻人背老人过河,你还想到了太阳公公和小鸟,非常棒!
搭石的画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使我们感受到了山里人纯真、质朴,感受到了山里人的和谐、美好。让我们怀着这份美好,再来读一读这段。
生:齐读。
师: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么?
生:老师我不明白“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什么意思”,我想请同学们和老师帮我理解一下
师:谁来帮帮他?
生;“紧走搭石慢过桥”就是走搭石要快点走,过桥要慢点走。因为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走起来难免会活动,所以你要快点走才能保持身体平衡,而桥是人们建造的很宽、很坚固的建筑,走起来很稳所以不用那么快,慢慢悠悠过桥就行。
师:你能联系课文后面的内容帮他解答这个问题,非常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内容也是学习的好办法。你明白了么?
看见了这么多的美,感受到了这么多的美,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使他发出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觉得作者是从两方面来写的:一个是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无怨无悔,另一方面也写这里的人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
师:说的太好了!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明白了作者写搭石的真正用意,作者是借搭石的默默无语,无怨无悔来写山里人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板书:
无私奉献
文章的最后一句也正是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我们再来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在文章中有提纲契领之功能,画龙点睛之妙用,我们今后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使用中心句。
五、发散思维,寻找美
师:顾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选取的都是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而正是这些让我们看不起眼的小事,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正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
生:生活中感受到的美以及自己做的好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这些事虽小,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人间的真爱!让我们继续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美,用我们的心灵感受美,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美!
【板书设计】
21、搭石
摆 走 让
搭石 人们
无私奉献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0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紧扣这一主题,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述了爱的哲理。我所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一课时。重点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文章中的角色,真正感受到家乡人走搭石的美,家乡人的淳朴善良,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把词语放到句子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比较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是十分清楚,因而不能兼顾优等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忽视的`现象。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1
前些天,我上了一节移植课《搭石》,校领导和全校的语文老师都来听课。在课前我精心设计了教案,还花费心思做了多媒体课件,自认为做到了全力以赴。一开课,我按照设计好的环节一步步开展教学,精美的课件和我富有感情的语言把孩子们渐渐引入情境,课上得非常顺利。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也获得听课教师们赞许的微笑。课堂上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当我抓住“理所当然”这个中心词作为本节课的训练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品悟句子、感情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乡亲们默默奉献、善良淳朴的品质就像搭石一样美好,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后,接着是思维拓展训练:让学生发挥想象,除了课文里写的事,在搭石上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也是被乡亲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当教学到这一环节时,我的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因为平时我总觉得班里的孩子思维不够活跃,想象力不够丰富,待会儿要是学生们回答不上来冷场了该怎么办呢?领导和老师们又会怎么想呢?我在心里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要是学生们都不举手,我也只有自己把这个场子撑下来,我直接说出来好了。
问题抛出之后,课堂上安静下来,看得出孩子们确实都在认真地思考,一会儿之后,小手三三两两地举起来,虽然不多,但总算让我松了一口气,最难看的场面应该不会出现了吧!但是心里仍然没有底,手是举起来了,可答案怎样还不知道,说不定会给我来个大惊吓呢。考虑一会,我选了自己认为最可靠的语文课代表——也是我班的才女韦雨涵来回答,心想她就算答不好至少不会太离谱。韦雨涵果然不负众望,她说:“如果河里的搭石被水冲走了,一定会有人默默地找来合适的石头把它补上。”多合情理又有新意的回答,我不禁一边鼓掌一边表扬她“你的想象真丰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精彩的回答开启了大家的思路,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回答也是百花齐放:“如果有小朋友来走搭石,我会把他背过去,因为他自己走不安全。”
“如果是抱小孩的阿姨来走搭石,我会帮她拿手里的东西,让她专心过搭石。”“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我会搀扶他走过去。”“如果有人不小心从搭石上跌进河里,我会马上把他拉上来。”……听着这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回答,我不禁又是诧异又是开心,今天怎么了,难道孩子们都超水平发挥了吗?但是能把公开课上好,自己心里非常高兴!下课后,我大大地表扬了他们,同时思索为什么平时不够出彩的孩子们今天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呢?我想,教师的引导虽然是一个原因,但是我平时对孩子们信心不足也是一个原因。平时上课,有时因为怕时间不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往往提问之后自己就急着把答案说出来了,还有些时候,孩子的回答不够完整准确,自己也没有再次启发引导,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感悟我就说出答案,而这些现象却被我误认为是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回答不标准,想到这里,心中不禁又是惭愧又是内疚。这件事启发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不要低估孩子,也不要高估自己,要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要让他们畅所欲言,要耐心地等待他们的回答,而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2
本课我要反思的内容非常多,《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原本的设计是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想通过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想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想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但由于自己课堂出现错误,心里自信不够,压力不由而生,导致课堂没能按预定的设计完成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是设计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即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设计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可惜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很多:
1、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原来预定的内容都不能完成,是有生以来上得最失败的一堂课。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的太繁琐,甚至是很罗嗦自己却全然不觉,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没能把握住教学内容。
3、对自己教案不够熟,对文本也没揣摩透,今后一定努力改正。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3
《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自然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堂驾驭能力十分欠缺。课堂教学中总是被自己备好的课所牵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开展教学,对于课上突发的意外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引导。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过教学,我感到自己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自己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我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4、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5、板书设计也有所欠缺。设计板书时只注重了简洁,对看不见的美“谦让美、奉献美、敬老美”等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4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一课,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学《搭石》一课时,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便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请学生分别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及全班交流,解决疑惑,完善认识,升华情感。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随着我的话音落下,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我是值日生,当我想起擦黑板时,发现不知谁已经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也是美!”
“老师为了我们,经常忘我地工作,就连中午吃饭的时候也在管我们用餐,这种尽职的工作精神就是美!”
“我班的同学了,我天天给她送作业,给她补课,给她讲学校里发生的事,使她不再寂寞,这种同学间的关心也是美!”
……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学习了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5
听了《搭石》,一股清新、和谐之美感似泉水不由自主的从心中涌出,这节课贾老师以陶老先生的名言为切入点——“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以此开篇激发学生的学习引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层层解读文本,感悟词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以读为经,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这篇课文文字并不难懂,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贾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刘老师便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节奏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语言的美,感悟音乐的美,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书写美”延伸课文,知识拓展是本节课又一亮点。“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借用了知名特级教师王玲湘的巧妙设计即创造出似“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在这节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语言还未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板书与讲解有时未能同步。
4、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2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一课,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学《搭石》一课时,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便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请学生分别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及全班交流,解决疑惑,完善认识,升华情感。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随着我的话音落下,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我是值日生,当我想起擦黑板时,发现不知谁已经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也是美!”
“老师为了我们,经常忘我地工作,就连中午吃饭的时候也在管我们用餐,这种尽职的工作精神就是美!”
“我班的同学了,我天天给她送作业,给她补课,给她讲学校里发生的事,使她不再寂寞,这种同学间的关心也是美!”
……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学习了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3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既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
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
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
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
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小练笔”临时改成了课后练习,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4
前些天,我上了一节移植课《搭石》,校领导和全校的语文老师都来听课。在课前我精心设计了教案,还花费心思做了多媒体课件,自认为做到了全力以赴。一开课,我按照设计好的环节一步步开展教学,精美的课件和我富有感情的语言把孩子们渐渐引入情境,课上得非常顺利。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也获得听课教师们赞许的微笑。课堂上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当我抓住“理所当然”这个中心词作为本节课的训练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品悟句子、感情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乡亲们默默奉献、善良淳朴的品质就像搭石一样美好,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后,接着是思维拓展训练:让学生发挥想象,除了课文里写的事,在搭石上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也是被乡亲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当教学到这一环节时,我的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因为平时我总觉得班里的孩子思维不够活跃,想象力不够丰富,待会儿要是学生们回答不上来冷场了该怎么办呢?领导和老师们又会怎么想呢?我在心里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要是学生们都不举手,我也只有自己把这个场子撑下来,我直接说出来好了。
问题抛出之后,课堂上安静下来,看得出孩子们确实都在认真地思考,一会儿之后,小手三三两两地举起来,虽然不多,但总算让我松了一口气,最难看的场面应该不会出现了吧!但是心里仍然没有底,手是举起来了,可答案怎样还不知道,说不定会给我来个大惊吓呢。考虑一会,我选了自己认为最可靠的语文课代表——也是我班的才女韦雨涵来回答,心想她就算答不好至少不会太离谱。韦雨涵果然不负众望,她说:“如果河里的搭石被水冲走了,一定会有人默默地找来合适的石头把它补上。”多合情理又有新意的回答,我不禁一边鼓掌一边表扬她“你的想象真丰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精彩的回答开启了大家的思路,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回答也是百花齐放:“如果有小朋友来走搭石,我会把他背过去,因为他自己走不安全。”
“如果是抱小孩的阿姨来走搭石,我会帮她拿手里的东西,让她专心过搭石。”“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我会搀扶他走过去。”“如果有人不小心从搭石上跌进河里,我会马上把他拉上来。”……听着这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回答,我不禁又是诧异又是开心,今天怎么了,难道孩子们都超水平发挥了吗?但是能把公开课上好,自己心里非常高兴!下课后,我大大地表扬了他们,同时思索为什么平时不够出彩的孩子们今天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呢?我想,教师的引导虽然是一个原因,但是我平时对孩子们信心不足也是一个原因。平时上课,有时因为怕时间不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往往提问之后自己就急着把答案说出来了,还有些时候,孩子的回答不够完整准确,自己也没有再次启发引导,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感悟我就说出答案,而这些现象却被我误认为是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回答不标准,想到这里,心中不禁又是惭愧又是内疚。这件事启发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不要低估孩子,也不要高估自己,要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要让他们畅所欲言,要耐心地等待他们的回答,而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5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文本教学,捕捉画面,品读文美
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悟老人摆搭石,摆出了助人美;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谦让美;“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体现的敬老美,同样都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人景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如上了年纪的人摆搭石的场面,通过学生想象老人发现不平稳的石头到放平稳,再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离开这个过程,他会想什么,做什么,体会他认真负责,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又如年轻人背老人过河,通过理解“理所当然”,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来体现出他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以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在这节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总结的语言过多,随机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没有落地,如:批注感受的时候,学生只画了相关语句但没有写出感受,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学生在表演走搭石时,动作不规范,没有引导学生明白走搭石的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6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一、成功之处:
1。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设计“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学语言不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朗读指导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7
本课我要反思的内容非常多,《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原本的设计是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想通过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想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想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但由于自己课堂出现错误,心里自信不够,压力不由而生,导致课堂没能按预定的设计完成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是设计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即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设计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可惜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很多:
1、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原来预定的内容都不能完成,是有生以来上得最失败的一堂课。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的太繁琐,甚至是很罗嗦自己却全然不觉,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没能把握住教学内容。
3、对自己教案不够熟,对文本也没揣摩透,今后一定努力改正。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8
四年级上册《搭石》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而它这种美很朴实,亲切,真实,好像就在身边。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善良的心灵美,人性美。本学期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我就选择了它。因为它感动了我,也因为曾经听过其他老师上过,学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于是想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
这节课,我没有采用多媒体,而是最最普通的常态课。课前我做了准备,除了小黑板外,又在大黑板上画了8块大小不同排列整齐的石头,一看就知道题目《搭石》的意思了,可别认为这些石头难看,他们可有大用场。这节课的中心句是: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提出过渡句:“有美的地方才是风景,为什么搭石也能称为风景?”从文章中找让你感受到美的句子,读读,细细体会,进入文本的解读。重点理解文中4个句子。每个句子都体现一种美,如上了年纪的人把不平稳的石头放平稳,他认真负责,为他人着想,于是我就在石头中间写“美”字,又写上“为他人着想”;又如年轻人背老人过河,体现出他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于是让学生来写写,学生也在石头上写个“美”字,又写上“尊老爱幼”……这样,一块块石头上就内容丰富了,光秃秃的石头也变漂亮了。
从文本中找美,又延伸到生活中找美,于是有助人为乐美,讲卫生美,勤劳美……原来美到处都有,只要用我们的眼睛用心看,感悟,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
我这人上课真的有很多毛病,比如容易紧张,一紧张,自己说了什么都不知道了;一紧张,学生说了什么也不知道了,也不能很好的抓住课堂上一瞬间的生成,比如,一学生说上了年纪的人摆放搭石是因为他想好人是有好报的,我给予她的是认可。其实这样的说法有欠妥的地方,家乡人这么做是认为应该的,“理所当然的”,并没有什么施恩图报的想法;一紧张,我有时脑子里会一片空白,接下来不知要讲什么了,于是重复的让学生说,让学生读,结果时间安排上就紧张了,今天这节课也是,开头很坦然,优哉游哉,结果来不及了,草草结束。辛苦准备的一堂课总让人开心不起来。
看过薛瑞萍的一本书《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她在书中这么说:至于公开课,说白了,和写文章一个道理:开头如爆竹之燃放,突如其来;结尾如钟罄之轻叩,余音绕梁;该问处问,该议处议;当松便松,当紧便紧;字斟句酌,环环相扣;高潮迭出,起伏有致……。有什么呀!说的好轻松啊,让人难以想象,而她用她的实际行动也一次次说明了一切,让人佩服。她爱读书如爱学生同样重要的,她说:“读书读到一定程度,语文教学就好了。平时上课就是妙语连珠、舌灿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调动学生的情绪,像乐师按动琴键一样得心应手。坐在我的课堂上,想开小差都难。”这样的老师谁都羡慕。知道自己和名师之间差距何等大,继续一点一点努力吧!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9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一、文本教学,捕捉画面,品读文美
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悟老人摆搭石,摆出了助人美;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谦让美;“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体现的敬老美,同样都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人景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二、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学生每寻到一处美,教师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三、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四、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使学生的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0
在学校进行的第二轮体验课堂展示活动中,我选定了四年级课文《搭石》这一课,并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此文时,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一)以风景为主线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是很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新课伊始,由课题引入什么是搭石?
让学生从图文中领略出搭石的美,领略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并领悟到乡亲们摆搭石是为别人着想,是心灵美。然后,我请学生带着“你从哪幅画面感受到了什么美”,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三个板块,勾勒成三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二)以欣赏为前提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通过引读“脱鞋绾裤”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读“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引导学生诵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让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读出人们走搭石走出的画面美。而“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
当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并通过背景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尽管我想把同事们集体的智慧最大限度的体现在课堂中。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整堂课自己给学生的空间还不够,因此,便有了整堂课都希望学生顺应自己的思维方式,害怕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与自己思维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如在教学从人们走搭石的画面中体会家乡的一道风景时,我总喜欢让学生按顺序交流,不想让学生跳出我的思维方式,因此便有了课堂上,自己在浏览孩子们读书勾画的情况时,特意寻找按顺序勾画的孩子来首先来发言交流,这样就让孩子们的思维顺应了我的思维方式。
2、整堂课自己的语言显得过于啰嗦,同时还特别喜欢重复孩子们的发言。
3、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时,孩子们体会一行人走搭石走出的音乐美,画面美体会得还不够深入,同时,对于这幅画面的朗读指导也是还不够深入。
体验课堂改革的这一个月来,虽然过程是艰辛的,但是,结果却是让自己欣慰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自己才真正明白,“一点一线一板书,三语一拨两体验”在课堂中的真正的魅力。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1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一、成功之处:
1.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设计“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学语言不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朗读指导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2
《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自然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堂驾驭能力十分欠缺。课堂教学中总是被自己备好的课所牵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开展教学,对于课上突发的意外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引导。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过教学,我感到自己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自己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我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4、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5、板书设计也有所欠缺。设计板书时只注重了简洁,对看不见的美“谦让美、奉献美、敬老美”等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3
根据学校安排,10月28日我作为校区的一名骨干教师送敎到麦元小学。事前我对所授四年级课文《搭石》进行了认真的备课。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一)以风景为主线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新课伊始,由课题引入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图文中领略出搭石的美,领略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并领悟到乡亲们摆搭石是为别人着想,是心灵美。然后,我请学生带着“你从哪幅画面感受到了什么美”,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三个板块,勾勒成三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二)、以欣赏为前提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通过引读“脱鞋绾裤”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读“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引导学生诵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而“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
(三)从背景中升华
当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并通过背景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因为是送敎,所以上这一课,我着实做了一些准备。在与麦元小学孩子们共同学习的这一节课中,我既感动有激动,麦元小学孩子聪明、活泼、可爱。是他们的热情点燃了我的激情。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语言的能力,教学技能的欠缺只有靠自己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多加磨练。感谢这次活动。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4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大家来读一读。
板书:
搭石
生:齐读:搭石。
师:搭石这个词,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通过课文,了解了搭石,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生: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边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噢,原来搭石就是铺在水中,供人方便行走的石头。如此普通的搭石,为什么会吸引作者,并以此为题,写下这篇文章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板书)。
二、通读全文,体会作者对搭石的情感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眼中的搭石什么样子?把作者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作者对搭石的情感。
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谁找到作者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了?
生:我在第一自然段找到了,进入秋天──
生:我在第二自然段也找到了,──
生:在第三自然段也有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
生:课文的最后一段也是──
师:同学们找的很准确,老师把大家找到的句子打在了大屏幕上,(多媒体出示)同学们把这几句作者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搭石怎样的情感?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搭石的赞美,我是从这句话体会到的: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搭石的喜爱,我也是从这句体会到的。
师:那我们就带着对搭石的赞美、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句,一排排搭石,起!──
生:齐读。
师:同学们,作者在描写搭石时写了这样一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都到风景区游览过,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景色才称得上风景?
生:名胜古迹,有观赏价值的才是风景。
生:很美的景色,使我们很陶醉的`才是风景。
生: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我们看着很舒服、很美的景色是风景。
师:只有美的,可供观赏的景色才称得上风景。而搭石只不过是铺在水中的石头,它美在了哪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让你感觉到了美?
三、细读课文,感受美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使自己感受到美的句子。
四、汇报交流,体会美
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边交流边体会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谁来说一说,课文的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让你感觉到了美?
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惟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招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个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一段打动了我,我觉得这里的人很勤劳。
师:这一段是描写人们干什么?
板书:
摆
在这段人们摆搭石的描写中,作者用了一个很长的句子,(多媒体出示:老人摆搭石的句子)怎么把这么长的句子读好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哪些词要重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
(指两名同学读。)
老师发现了,你们把这些词重读了,(多媒体闪烁重读的词),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都是些什么词?
生:关联词。
师:作者一连用了几个关联词,把老人摆搭石的动作连接起来,使文章顺畅自然,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习正确使用关联词。
请同学们把打点的词重读,看看从中你还能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自由读)我还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勤劳的老人。因为他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生:我觉得他还是个做事认真的老人。因为他把合适的石头搭上后,还要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知道满意了才肯离去。所以我觉的他很认真也很仔细。
师:是啊,这真是个勤劳、善良、做事认真的老人。老人的行为的确让我们感觉到了美!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觉到了美?
生:我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感觉到了美。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一个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我觉得人们尊敬老人的行为很美。
生:我也觉的这段很美。因为这里的人谁也不抢着走搭石,而是互相谦让,让对方先走。遇上老人,还要背老人过去,他们把这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人们都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
生:就是应该做的事。
师:这里的人们都把什么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把让对方先过河和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山里的人把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尊老爱老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可见美好的品质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我们怎能不被这美所感动?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使你感觉到它的美?
生: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人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我觉的这一段很美。
师:这段是写人们干什么?
板书:
走
人们走搭石这段的确很美,你能说说,它具体美在哪么?
生:我觉得它的声音很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生:我觉得它的景色很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我觉的人们走的动作也很美:他们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景色美、动作美、声音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动情地读一读么?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一练,一会老师找人配乐朗读。
生:(自由读、个别读。)
师:他读的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他读的很流畅。只不过他不音乐读成应乐了
师: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你来读一下:音乐。
(叫刚读错的同学。)
生:我认为他读的很好。很有感情。
师: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实在太美了!老师也想读读,行么?(多媒体播放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想象这美好的画面。(教师范读。)
谁还想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那请咱班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好么?
读的可真好!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头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傍晚,夕阳西下,染红了天边的云彩。一群放学的孩子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奔回家。他们从搭石上走过,撒下了一路欢歌一路笑语──
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能仿照老师的样子说一说么?
生: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一群年轻的姑娘手拿箩筐,唱着山歌从搭石上走过。
师:你想到了年轻的姑娘,她们唱着山歌从搭石上走过,说的非常好!
生:早晨,太阳公公还没起床,老人们、年轻的小伙子们已经扛着锄头去干活了。他们从搭石上走过,年轻的小伙子俯下身子背年迈的老人过河。这时小鸟从他们头上飞过,唧唧地叫着,好象在说:你真是个尊老爱老的小伙子!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不但想到了年轻人背老人过河,你还想到了太阳公公和小鸟,非常棒!
搭石的画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使我们感受到了山里人纯真、质朴,感受到了山里人的和谐、美好。让我们怀着这份美好,再来读一读这段。
生:齐读。
师: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么?
生:老师我不明白“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什么意思”,我想请同学们和老师帮我理解一下
师:谁来帮帮他?
生;“紧走搭石慢过桥”就是走搭石要快点走,过桥要慢点走。因为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走起来难免会活动,所以你要快点走才能保持身体平衡,而桥是人们建造的很宽、很坚固的建筑,走起来很稳所以不用那么快,慢慢悠悠过桥就行。
师:你能联系课文后面的内容帮他解答这个问题,非常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内容也是学习的好办法。你明白了么?
看见了这么多的美,感受到了这么多的美,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使他发出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觉得作者是从两方面来写的:一个是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无怨无悔,另一方面也写这里的人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
师:说的太好了!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明白了作者写搭石的真正用意,作者是借搭石的默默无语,无怨无悔来写山里人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板书:
无私奉献
文章的最后一句也正是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我们再来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在文章中有提纲契领之功能,画龙点睛之妙用,我们今后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使用中心句。
五、发散思维,寻找美
师:顾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选取的都是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而正是这些让我们看不起眼的小事,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正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
生:生活中感受到的美以及自己做的好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这些事虽小,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人间的真爱!让我们继续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美,用我们的心灵感受美,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美!
【板书设计】
21、搭石
摆 走 让
搭石 人们
无私奉献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5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这次拉练似的赛课,时间短,准备不够充分,但让我收获了很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较强。
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体会,品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语文能力也得到提高。并通过多种方式地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从初步感知搭石给你的印象到抓住每个尽显人性美的片段的品读,最后再让学生谈搭石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搭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引领学生逐渐认识作者心中的搭石
以“美”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伴着音乐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品读“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像,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把课文其中一段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让一个学生配乐示范读,再让全班读。让学生在浓浓的“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促使着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学习、多思考:
1、本次赛课,课前并没有与学生见面,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有些问题局限性较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2、教学机智还需培养。在课堂上,我注重重点词句品味,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如“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不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学生评议、补充再总结的方式,因此错失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机会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进行个别的反馈,而是通过整体地检查、整体地过关。
4、在过渡语上还不够连贯。
5、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仿写”,时间没有给充分,导致最后学生反馈的时间不够。如果能在这个环节在时间上能够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