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

2022-1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1

小东,197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3年12月入伍,12月退伍,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为环境美丽、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3月,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退役军人小东当选了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营的高薪酬生意。小东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决定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延家川村旧貌换新颜。

凝聚班子的战斗力

自换届任职后,发现村里存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一盘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研究,商议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善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文明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文明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安稳,才能有下一步的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92户188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户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创益明显

他上任后发现,延家川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入学习中转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习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他决定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年9月成立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三变改革六步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转川地60亩来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27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400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全村387户1089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20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转土地100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预计稳定增产40%,可直接带动20户62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础设施大变样

村民富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积极协调,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3口水井,维修2处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90多盏,热水器56个,新式电表370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所235户;同时发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30人的幸福家园,争取200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方便问题,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中秋节,举办了延家川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评出10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以道德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团结老兵共创共建战疫一线勇敢逆行行

作为延家川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结退役老兵,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红色基因故事、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与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村积极进取氛围。

战役一线勇敢逆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性格和气质、纪律性和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彰显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是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是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遗余力。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2

小王,男,壮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管理学学士学位,现任xx市xx区xx镇xx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为响应xx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小王回到家乡xx村,投身到家乡建设中,与爱人、女儿分居三地。在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小王高票当选为xx村党总支书记,成为xx镇年纪最小、学历最高的党总支书记。

勇担重任,乡村焕颜。

当选为村支书后,小王的首要任务便是完成xx村的“三清三拆”工作。xx村位于xx市西部,地处左江下游,因水域丰富、巷道多、民居杂等特点,此次高铁沿线风貌提升改造工作任务重大,有6个坡属于xx镇的重点“清拆对象”,同时,还有393栋民居的外立面亟待改造提升。

小王深刻认识到,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宜居的村庄,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来源,也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他主动担任“总队长”,迅速制定了“四支队伍”的工作机制,即组建一支宣传队,向群众宣传进行乡村风貌提升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动员群众进行房屋外立面的改造;组建一支保洁队,对各坡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组建一支钩机队,对各坡的废弃猪栏、牛栏、鸡舍、杂物房等进行拆除并清理掉产生的建筑垃圾;组建一支绿化队,开展“微菜园”、”微果园”建设,实现村庄环境净化、绿化、亮化。

“四支队伍”得到了村委及群众的一致认可,xx村乡村风貌宣传队、保洁队、钩机队、绿化队相继成立,小王担任“总队长”,开始“走街串巷做动员、上山下坡调研走访、深入开展‘三清三拆’”的生活。

民居外立面改造工作出现问题,小王“白加黑”“5+2”地同村民反复沟通、协商,为村民答疑解惑,直至问题解决;“清拆”工作不到位,小王带着村委成员亲自上阵,清理垃圾、搬运废弃物、清理水塘……

经过三个月的奋战,xx村共清理出各类建筑废弃物及垃圾19000余吨,改造提升民居外立面近500栋,新建娱乐设施、休闲广场2处,改造“微菜园”、”微果园”31个。累计投入劳动力近人次,筹措资金153万元,整个村的风貌焕然一新。已是耄耋之年的村民胡大显,谈到村里的变化,激动地说:“我在xx村生活了80多年,村子从来没这么干净整洁过。现在是路平了、水塘干净了、绿树更多了,环境和城市有得一比。”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小王竭尽所能,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接续奋斗乡村振兴,带领xx村以崭新的面貌和形象开创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防疫一线,冲锋在前。

作为村党总支部书记,小王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一心一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xx村谋划发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用时时冲在前,事事干在先的过硬作风,带头冲锋在防疫一线,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为xx村筑起了防疫的铜墙铁壁。

20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小王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落实网格责任,发动全体党员群众、志愿者开展防控工作,排查从中高风险地区的返乡人员,采取广播、入户宣传、网络宣传等方式动员村民接种疫苗。

2022年春节,无情的新冠病毒卷土重来,袭击了广西百色市,疫情防控形势空前严峻。大年初四,小王在接到镇党委的紧急通知后,连夜驱车从城区赶往村里,在大家奔向团聚的日子,小王冲上了抗疫一线。

此时正值春节期间,xx村春节返乡、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大,村坡之间走家串户频繁,防疫工作十分严峻。小王知道,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防控措施早一分落实,村民安全就多一份保障。他到村后连夜紧急召集村干召开村“两委”会议,第一时间对全村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统筹准备防疫物资。他率先带领村干前往那坛坡、坛仓坡两个主要进村路口开设党员疫情防控先锋岗,以身作则引导村“两委”干部在防疫工作中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意识,促使全村上下拧成“一根绳”。寒风深夜,一顶帐篷,一张桌子,小王率先进驻卡点,开始了守卡排查。

天未亮,小王刚从卡点值守回来便带着村干、志愿者继续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深入排查不漏一户一人,入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劝散村民聚众赌博扎堆聊天,疏导居家隔离人员心理情况,最累、最繁琐的事都是小王带头去干。

因为设置防控卡点,给村民日常进出造成了不便,少数村民开始并不理解,小王就每天驻在卡点,不厌其烦对过往村民耐心劝解,为大家讲政策、讲疫情。春节是xx村办喜事的高峰期,小王第一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劝止,坚决不允许操办宴席,同时向全体村民发出“告全体村民书”,取消所有开年走访活动。在百色疫情持续肆虐的时候,小王带头用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守住了xx这一片净土。

作为村里的主心骨,小王24小时吃住在村委、卡点,从清晨到深夜片刻不离岗,忙碌在统筹协调各项防疫任务中。常常因为时间匆忙,他顾不得煮东西吃,就在帐篷里泡一碗方便面充饥。这期间他的手机从不离身片刻,时刻关注着每一条预警信息,准确迅速传达给每一位村民,却经常忽略了家人的联系讯息。连续一个多月,小王始终忙碌在xx防控一线,却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离村只有十几公里的爱人和女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持久战中,小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诺言,他始终站在第一线,将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彰显新时代退役军人的担当。

历经“三清三拆”、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考验,小王始终百折不挠,默默奉献,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作为一位党员,一名“兵支书”,小王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履职;他说,当过兵的人,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就肩负着使命,这个使命是一辈子的,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不褪色。

小王同志退伍不退志,扎根献基层,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代表,是退役军人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先进典型。207月,小王被评为xx区xx镇优秀共产党员。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3

谭xx,男,汉族,中共党员,34岁,xx年7月入党,现任xx镇合旺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疾苦,自担任合旺村支书以来,他就扎根在了村委办公室,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压在了他的肩头。

心系民生,一言一行皆为民

20xx年是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一年,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从来没有抱怨,他率先垂范,带头领着村、组干部逐户逐人进行摸排,完成了全村贫困户的调查摸底,建立贫困户台账,为精准落实脱贫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政策落地有声,加大帮扶力度,他组织包保干部定期走访,及时动态调整贫困户基本信息,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及包保干部按照计划定期开展摸排,时时掌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和存在的困难。并对接镇里相关政策,及时提供帮助,对照“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项目”要求,对标查找短板和返贫项目,核查未落实的扶贫政策,建好“回头看”台账,对达标不稳定和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研究“回头帮”措施,完善帮扶计划,做到脱贫路上不掉队,不漏一户一人。

两年多来,他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硬化通组路、机耕道等15公里,为185户农户硬化了庭院和串户路,67户老旧房和危房改造,新建文化活动广场2座,组织农业技术培训145人次,为特殊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等等,在他的努力下,20xx年合旺村代表平坝区接受国家第三方脱贫评估,零问题通过评估,同时合旺村被列为20xx年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尝新尝变,闯出脱贫致富好路径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合旺村脱贫攻坚队的队长,他进一步完善脱贫制度上墙和责任分工,实现挂图作战,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全村开展工作的重点纳入到村委重要议事日程,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除此以外,为建好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他严格规范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积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锤炼党员作风,完善党员发展流程,积极吸纳优秀青年,壮大后备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战斗力量。与此同时,他深深明白,产业发展是乡村富裕的必要途径,单靠村民单打独斗,种植农作物是很难实现脱贫奔小康的。他守正创新,多次到地里进行考察调研,并派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外地考察,借鉴多个优秀种植基地经验,结合合旺村实际,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和传统的蔬菜、瓜果种植经验基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引进以种植大顶苦瓜,毛节瓜,香芋南瓜等反季节瓜系列蔬菜为主广东江门鹤山市共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安顺市平坝区天地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产、供、销一条龙、“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双向合作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20xx年,合旺村又迎来了一次历史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决定,以合旺村、高田村为核心,打造万亩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共涉及3600余块土地,涉及农户1100余户;基础设施建设需征地100余亩,需迁坟300余井。面对这个“大活路”,他没有退缩,总是把最困难,最严峻的工作扛在自己肩上,入户走访、协调矛盾、流转土地、查看产业项目,他的足迹踏遍了合旺村的每一个角落。走访、考察归来,连夜在办公室整理走访资料,夜深人静,合旺村村委办公室总有一盏灯亮至深夜,仿佛是整个村的灯塔;白加黑,5+2的工作机制,让他本来年轻的脸庞显得有些憔悴,每次见他总能看的他的眼圈布满血丝。但他从不觉得累,总想着再快一点,再努力一点,村民就能早一步踏上小康之路。正是他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打动了合旺村的许多群众,渐渐地赢得了他们的理解、信任与支持,纷纷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中来。人心齐,泰山移,一年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合旺村迁坟几十井,倒地坎两万多米,全村流转土地4500余亩,完成蔬菜基地供水灌溉保障工作以及产业大道排水沟建设,蔬菜种植不断规模化,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不辜负组织的信任,让群众满意,切实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是谭xx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他一直兢兢业业,敢扛事、愿做事,时刻体现着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4

她,虽是一名90后女孩,却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和担当;她,虽从小生活在市里,却对农村有着一份特殊的眷恋和情怀;她,虽有拿高薪做白领的机会,却毅然放弃选择服务家乡和父老……,她就是董家街道董家村乡村振兴专员小孙。她入职以来能够迅速转变角色,积极参与村级各项工作,成为董家村的一名得力干将。

做好党员的带头示范员

作为董家庄村党委第一党支部书记,她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村党委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中,积极主动、冲锋在前,为第一党支部其他35名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支部日常管理中,她积极下达上级的各项指示和学习任务,对于支部内行动不便的老龄党员,及时将学习材料送达老同志手中,不让第一党支部内的一名党员掉队。

疫情期间,她作为分网格长,积极调配网格内的党员团员防控志愿者分片分段,进行人员排查盯控、村内大集劝离、宣传防控知识、下达防控通知,有效地防止了人员聚集,提高了村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筑牢了村党委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她带头上交了壹仟元“特殊党费”,支部36名党员全部上交并积极捐赠,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在安置房分房现场,她积极组织本支部党员担任志愿者,为村民提供服务,保障分房现场有序进行,保障村民按时按规进行抽签选房。

做好群众的政策讲解员

作为董家村第1、2、3村民小组的临时负责人,她积极做好政策的讲解员,让村民真正听懂弄通相关政策,尤其在处理十村整合分房问题过程中,为了协助村两委积极稳定村民情绪,化解存在的矛盾,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吾乡董家”在网络上积极发声,弘扬正能量,使区委、区政府的政策、答复意见和声音及时贯彻到全村,点击阅读量每次都能达到三四千,几乎覆盖了董家村全体人员并通过各种微信群向外扩散,使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了解实情,及时有力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政策意见上来,使矛盾逐步化解,使分房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姑娘户土地收益分配问题上,她配合管区、村积极参与到调解中,整理归类相关法律政策文件,为顺利调解提供依据,避免了矛盾升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做好党建工作的创新策划员

服务党建,融入党建,开展活动是关键。她积极协助村党委开展好传统学习课堂的同时,改变和创新学习方式,协助策划组织开展了“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宣讲报告会、庆七一“爱诚仁孝虞麓下,乔迁新居颂党恩”朗诵活动暨“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系列宣讲活动,从“被动听”到“主动讲”,从“倾听者”变成“讲述者”,直观生动的宣讲,身边的党员讲述身边的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把纯粹的理论转化变成党员的身边实践,从“细微处”凸显“大格局”,切实激发带动其他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头做实事,主动担责任。

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初心前行,让实地课堂用起来。在党员教育中,她协助配合村党委运用观摩、体验、讲授、研讨等多种学习方式,采取主动学、走出去、学回来等形式,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先后协助策划组织党员赴长清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董家街道甄家村等地学习教育用实地实情实景教育党员、感化党员、激励党员,进一步了强化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学习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的积极性,以及对标进行党性自检,汲取精神营养的自觉性。

发挥科技优势,改变教育模式,让网络课堂联起来。在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接触,她协助村党委利用网络平台,运用学习强国APP中的强国视频会议,协助开展多次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云学习不断档。每次视频会议后,积极听取党员意见,群策群力,不断优化学习流程,努力让老龄党员也加入到网络学习中,更努力满足年轻党员自主便捷的学习需求,延伸学习研讨时间空间,实现学习资源共享。网络课堂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网络课堂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党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学,带着问题学,从而运用到实践中。

做好党建工作的总结宣传员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适应村改居管理模式的变化,在管理区崔书记的指导下,她总结归纳出《董家庄村党委“321+6”党建工作法》,是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的再延续,更是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探索。

运营“吾乡董家”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其舆论传播功能,宣传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村委会村务工作新动态,广泛收集民意,提升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认可程度。同时,她积极协助编写村两委各类汇报材料,如优秀党支部事迹材料、文明单位申报材料等。仔细认真梳理董家庄村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相关档案,规范早期档案,提升创建水平,将村两委各类工作切实展现出来,做好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档案整理员。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员,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她将继续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为董家的乡村振兴贡献“她”力量!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5

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小刘来到了省定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上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用真情赢民心,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力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但这里的贫困却在省里“挂了号”:全村因病、因残、因智致贫现象突出,集体经济薄弱,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驻上东村时,小刘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上东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军转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上东村,小刘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小刘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小刘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刘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上东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谋良策出实招,铺筑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小刘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小刘还为上东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上东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刘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党建促和谐,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习教育的便捷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近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上东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上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6

20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小刘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小刘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军转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小刘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小刘是否来镀金。但小刘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20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小刘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小刘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小刘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小刘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习教育的便利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近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7

小李,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古河乡石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石桥头村共有178户、560人,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近年来,该同志按照古河乡党委“党建作引领、产业筑基础、美丽搭载体、乡风提内涵”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狠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带领石桥头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党建,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自20xx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该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从“两委”班子抓起,按照乡党委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更好推动工作,该同志多次自费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滦南县、昌黎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学习考察,引导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认识差距、比学赶超。注重发扬民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符合石桥头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创建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党员义务劳动,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村干部一心为民谋发展,党员先行先试做示范,也调动起群众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育产业,筑牢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做基础。该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结合村民多年形成的农业生产实际,为石桥头村确定了皮毛动物养殖和果菜种植“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远程教育、党员之家开设“专家大讲堂”,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为群众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组织村内养殖能手和一般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20xx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动物养殖量达到2万只,石桥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皮毛动物养殖大村。为改变单一养殖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该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鼓励村民发展黄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种植,并积极帮助棚户引进新品种。20xx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5座,棚菜面积累计发展到320余亩,棚均销售收入达3万元。在产业的有力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5元。20xx年,投资5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落户,石桥头村建成5座高标准温室对外承包,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目前,石桥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

三、促美丽,搭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平台载体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石桥头村是20xx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近年来,该同志又提出“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内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装路灯40盏,全村路灯达到85盏,实现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内栽植绿化树木500棵,经过近几年的绿化攻坚行动,村庄绿化率达到了42%;清理村内及周边残垣断壁6处,清理垃圾1400方,村庄更加干净整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22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内废旧坑塘,建成占地4亩的百姓公园,完善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并融入当地传统民俗,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同时,对村址周边围墙进行美化,粉刷绘制文化墙1400平米,村庄更加靓丽多彩。

四、转乡风,丰富提升乡村振兴的品质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以前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在全乡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培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以环境美促进精神美,村内72%的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了精品美丽庭院标准。每年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石桥头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8

走进xx镇xx社区桥头组,一条条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一栋栋房子整齐有序,一片片脐橙产业基地葱葱郁郁,一户户农户脸上藏不住满心喜悦……一处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无不展现着这个美丽乡村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县委统战部下派的驻村干部——试验区联络中心办公室主任小黄密不可分。

深入开展遍访,助推乡村振兴

为持续做好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小黄严格按照xx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出发点,组织包片干部、包保干部深入开展走访、排查及防止返贫致贫等各项工作,通过进组入户、电话核实、微信联系等方式消息了解片区内脱贫户、监测户生产生活情况,及时掌握收入情况,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确保三类重点人群增产增收。

打造特色品牌,助推乡村振兴

小黄以实施产业助推增收要求,以柑桔产业为主导产业推进,完成柑桔种植6000余亩、挂果20xx余亩,组织产业指导员到深入果地对农户开展《柑桔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培训》,培训农户30余人次,发放诱虫粘虫球75000余个,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00余盏,通过多方式杀害病虫防止传播黄龙病等病虫害,20xx年5月5日,脐橙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大力配合社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按照没有一片撂荒地的要求,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粮食种植工作,结合稻谷种植示范点大力动员群众发展250亩“稻+鱼”种养殖项目,发放玉米种子1200斤、黄豆300斤,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群众增收。

加强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小黄积极配合实施20xx年xx镇柑桔园改造建设项目,完成7条单轨运输轨道安装,共计4000余米,安装完成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滴灌管网,履带式旋耕机、开沟机施肥机已采购到位。积极申报《20xx年xx镇xx社区桥头组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庄整治项目》,完成新建公厕30.57㎡,河道垃圾淤泥清理1858.82m,河道驳岸砌石1126m,拦水坝挡墙120.3m,驳岸石砌筑69.6m,混凝土仿木护栏132.95m,台阶5.4m,雨水沟1645.5m,卵石排水沟91.52m,挡墙253.9m。申报《20xx年xx镇xx社区桥头组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乡村环境整治项目》,完成改造112户卫生厕所改造。实施《20xx年xx镇xx社区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示点宜居农房建设项目》,投资241万元,已完成62户宜居农房改造,老旧墙面改造17627.55㎡,老屋顶改造750.78㎡,砖砌橱柜38户。

创新基层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小黄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到桥头寨开展环境卫生评比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意识;组织召开2次群众会、院坝会,与群众交心谈心,切实了解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老百姓的所期所盼,并通过召开桥头寨议事小组会议进行共商,由议事小组牵头,对环境卫生整治、门前“三包”、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进行分片管理,形成社区管总、议事小组管事、群众共管的机制;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谋划申报项目,通过数字化,推进乡村治理,通过院坝会、群众会、入户等方式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宣传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通过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新修订村规民约词句朗朗上口,让群众易记、易懂、易行,大力宣传弘扬勤俭节约、浪费可耻的理念,倡导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消除邻里矛盾,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实,培育文明乡风。

不忘初心使命,助推乡村振兴

小黄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帮助大病户廖顺清申请解决临时救助2万元,切实减轻农户因病造成的负担,为监测户韦正明户申请防贫扶助险,补助32108元;为辖区内3户残疾人家庭每户申请3000元进行无障碍改造,解决残疾患者生活困难;针对洋岐山组因降雨较大导致山石、泥巴垮塌影响群众上学、出行等情况,及时协调挖机对滚石、泥石进行清理,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需求;配合省民政厅开展春节期间“慈善情暖万家”慰问活动,为社区56户三留守人员发放慰问金及温暖包,共计约2.8万元;春节期间积极协调,为社区鳏寡孤独群众发放爱心棉被20套,床上三件套20套;因降雨导致群众水管断裂,及时协调水管,组织群众修缮饮水管网,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9

“事业兴旺,关键在党”,这是xx县乡村振兴局干部,xx镇xx村第一书记小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李自20xx年5月选派驻村以来,真抓实干、倾情付出,和村“两委”班子一道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培育支柱产业、改善基础设施、补齐村户短板,20xx年底实现整村脱贫退出,116户508人实现稳定脱贫。

如今的他,再一次站在了乡村振兴建设一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xx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强基础、重创新、育特色、促提升、抓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四抓两整治”为抓手,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为目标,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职能,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全面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注重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提素质。

严格落实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推动党员做到五个熟悉(熟悉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熟悉党建理论知识、熟悉村情实际、熟悉法律法规、熟悉全村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党员在理论水平上要高人一筹,在干事创业上要先迈一步,引导xx村党员做好“惠民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信息员、帮办实事服务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夯基础。

对照党章,严格执行“党员管理制度”、“交心谈心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不断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将从严管党治党措施落到实处,将村党支部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结合村情实际,创新推行xx村“流动党员定期联系制度”“帮学帮教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帮办实事积分管理制度”,自觉践行为民服务宗旨,20xx年来,认真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共4件,化解矛盾纠纷6起,开展为民代办服务15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三是聚力党员队伍建设强筋骨。

注重从专业大户、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发现优秀人才,把符合条件的人员发展成党员,让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带头能力强的人吸收进党员干部队伍,把优秀党员培养为村干部,不断让基层党组织担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凝聚起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xx村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1

走进xx镇xx社区桥头组,一条条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一栋栋房子整齐有序,一片片脐橙产业基地葱葱郁郁,一户户农户脸上藏不住满心喜悦……一处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无不展现着这个美丽乡村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县委统战部下派的驻村干部——试验区联络中心办公室主任小黄密不可分。

深入开展遍访,助推乡村振兴

为持续做好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小黄严格按照xx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出发点,组织包片干部、包保干部深入开展走访、排查及防止返贫致贫等各项工作,通过进组入户、电话核实、微信联系等方式消息了解片区内脱贫户、监测户生产生活情况,及时掌握收入情况,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确保三类重点人群增产增收。

打造特色品牌,助推乡村振兴

小黄以实施产业助推增收要求,以柑桔产业为主导产业推进,完成柑桔种植6000余亩、挂果20xx余亩,组织产业指导员到深入果地对农户开展《柑桔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培训》,培训农户30余人次,发放诱虫粘虫球75000余个,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00余盏,通过多方式杀害病虫防止传播黄龙病等病虫害,20xx年5月5日,脐橙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大力配合社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按照没有一片撂荒地的要求,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粮食种植工作,结合稻谷种植示范点大力动员群众发展250亩“稻+鱼”种养殖项目,发放玉米种子1200斤、黄豆300斤,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群众增收。

加强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小黄积极配合实施20xx年xx镇柑桔园改造建设项目,完成7条单轨运输轨道安装,共计4000余米,安装完成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滴灌管网,履带式旋耕机、开沟机施肥机已采购到位。积极申报《20xx年xx镇xx社区桥头组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庄整治项目》,完成新建公厕30.57㎡,河道垃圾淤泥清理1858.82m,河道驳岸砌石1126m,拦水坝挡墙120.3m,驳岸石砌筑69.6m,混凝土仿木护栏132.95m,台阶5.4m,雨水沟1645.5m,卵石排水沟91.52m,挡墙253.9m。申报《20xx年xx镇xx社区桥头组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乡村环境整治项目》,完成改造112户卫生厕所改造。实施《20xx年xx镇xx社区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示点宜居农房建设项目》,投资241万元,已完成62户宜居农房改造,老旧墙面改造17627.55㎡,老屋顶改造750.78㎡,砖砌橱柜38户。

创新基层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小黄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到桥头寨开展环境卫生评比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意识;组织召开2次群众会、院坝会,与群众交心谈心,切实了解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老百姓的所期所盼,并通过召开桥头寨议事小组会议进行共商,由议事小组牵头,对环境卫生整治、门前“三包”、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进行分片管理,形成社区管总、议事小组管事、群众共管的机制;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谋划申报项目,通过数字化,推进乡村治理,通过院坝会、群众会、入户等方式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宣传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通过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新修订村规民约词句朗朗上口,让群众易记、易懂、易行,大力宣传弘扬勤俭节约、浪费可耻的理念,倡导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消除邻里矛盾,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实,培育文明乡风。

不忘初心使命,助推乡村振兴

小黄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帮助大病户廖顺清申请解决临时救助2万元,切实减轻农户因病造成的负担,为监测户韦正明户申请防贫扶助险,补助32108元;为辖区内3户残疾人家庭每户申请3000元进行无障碍改造,解决残疾患者生活困难;针对洋岐山组因降雨较大导致山石、泥巴垮塌影响群众上学、出行等情况,及时协调挖机对滚石、泥石进行清理,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需求;配合省民政厅开展春节期间“慈善情暖万家”慰问活动,为社区56户三留守人员发放慰问金及温暖包,共计约2.8万元;春节期间积极协调,为社区鳏寡孤独群众发放爱心棉被20套,床上三件套20套;因降雨导致群众水管断裂,及时协调水管,组织群众修缮饮水管网,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2

小东,197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3年12月入伍,12月退伍,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为环境美丽、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3月,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退役军人小东当选了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营的高薪酬生意。小东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决定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延家川村旧貌换新颜。

凝聚班子的战斗力

自换届任职后,发现村里存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一盘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研究,商议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善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文明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文明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安稳,才能有下一步的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92户188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户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创益明显

他上任后发现,延家川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入学习中转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习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他决定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年9月成立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三变改革六步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转川地60亩来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27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400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全村387户1089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20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转土地100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预计稳定增产40%,可直接带动20户62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础设施大变样

村民富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积极协调,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3口水井,维修2处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90多盏,热水器56个,新式电表370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所235户;同时发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30人的幸福家园,争取200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方便问题,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中秋节,举办了延家川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评出10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以道德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团结老兵共创共建战疫一线勇敢逆行行

作为延家川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结退役老兵,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红色基因故事、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与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村积极进取氛围。

战役一线勇敢逆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性格和气质、纪律性和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彰显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是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是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遗余力。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3

她,虽是一名90后女孩,却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和担当;她,虽从小生活在市里,却对农村有着一份特殊的眷恋和情怀;她,虽有拿高薪做白领的机会,却毅然放弃选择服务家乡和父老……,她就是董家街道董家村乡村振兴专员小孙。她入职以来能够迅速转变角色,积极参与村级各项工作,成为董家村的一名得力干将。

做好党员的带头示范员

作为董家庄村党委第一党支部书记,她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村党委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中,积极主动、冲锋在前,为第一党支部其他35名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支部日常管理中,她积极下达上级的各项指示和学习任务,对于支部内行动不便的老龄党员,及时将学习材料送达老同志手中,不让第一党支部内的一名党员掉队。

疫情期间,她作为分网格长,积极调配网格内的党员团员防控志愿者分片分段,进行人员排查盯控、村内大集劝离、宣传防控知识、下达防控通知,有效地防止了人员聚集,提高了村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筑牢了村党委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她带头上交了壹仟元“特殊党费”,支部36名党员全部上交并积极捐赠,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在安置房分房现场,她积极组织本支部党员担任志愿者,为村民提供服务,保障分房现场有序进行,保障村民按时按规进行抽签选房。

做好群众的政策讲解员

作为董家村第1、2、3村民小组的临时负责人,她积极做好政策的讲解员,让村民真正听懂弄通相关政策,尤其在处理十村整合分房问题过程中,为了协助村两委积极稳定村民情绪,化解存在的矛盾,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吾乡董家”在网络上积极发声,弘扬正能量,使区委、区政府的政策、答复意见和声音及时贯彻到全村,点击阅读量每次都能达到三四千,几乎覆盖了董家村全体人员并通过各种微信群向外扩散,使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了解实情,及时有力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政策意见上来,使矛盾逐步化解,使分房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姑娘户土地收益分配问题上,她配合管区、村积极参与到调解中,整理归类相关法律政策文件,为顺利调解提供依据,避免了矛盾升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做好党建工作的创新策划员

服务党建,融入党建,开展活动是关键。她积极协助村党委开展好传统学习课堂的同时,改变和创新学习方式,协助策划组织开展了“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宣讲报告会、庆七一“爱诚仁孝虞麓下,乔迁新居颂党恩”朗诵活动暨“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系列宣讲活动,从“被动听”到“主动讲”,从“倾听者”变成“讲述者”,直观生动的宣讲,身边的党员讲述身边的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把纯粹的理论转化变成党员的身边实践,从“细微处”凸显“大格局”,切实激发带动其他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头做实事,主动担责任。

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初心前行,让实地课堂用起来。在党员教育中,她协助配合村党委运用观摩、体验、讲授、研讨等多种学习方式,采取主动学、走出去、学回来等形式,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先后协助策划组织党员赴长清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董家街道甄家村等地学习教育用实地实情实景教育党员、感化党员、激励党员,进一步了强化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学习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的积极性,以及对标进行党性自检,汲取精神营养的自觉性。

发挥科技优势,改变教育模式,让网络课堂联起来。在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接触,她协助村党委利用网络平台,运用学习强国APP中的强国视频会议,协助开展多次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云学习不断档。每次视频会议后,积极听取党员意见,群策群力,不断优化学习流程,努力让老龄党员也加入到网络学习中,更努力满足年轻党员自主便捷的学习需求,延伸学习研讨时间空间,实现学习资源共享。网络课堂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网络课堂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党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学,带着问题学,从而运用到实践中。

做好党建工作的总结宣传员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适应村改居管理模式的变化,在管理区崔书记的指导下,她总结归纳出《董家庄村党委“321+6”党建工作法》,是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的再延续,更是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探索。

运营“吾乡董家”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其舆论传播功能,宣传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村委会村务工作新动态,广泛收集民意,提升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认可程度。同时,她积极协助编写村两委各类汇报材料,如优秀党支部事迹材料、文明单位申报材料等。仔细认真梳理董家庄村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相关档案,规范早期档案,提升创建水平,将村两委各类工作切实展现出来,做好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档案整理员。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员,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她将继续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为董家的乡村振兴贡献“她”力量!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4

小王,男,壮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管理学学士学位,现任xx市xx区xx镇xx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为响应xx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小王回到家乡xx村,投身到家乡建设中,与爱人、女儿分居三地。在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小王高票当选为xx村党总支书记,成为xx镇年纪最小、学历最高的党总支书记。

勇担重任,乡村焕颜。

当选为村支书后,小王的首要任务便是完成xx村的“三清三拆”工作。xx村位于xx市西部,地处左江下游,因水域丰富、巷道多、民居杂等特点,此次高铁沿线风貌提升改造工作任务重大,有6个坡属于xx镇的重点“清拆对象”,同时,还有393栋民居的外立面亟待改造提升。

小王深刻认识到,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宜居的村庄,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来源,也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他主动担任“总队长”,迅速制定了“四支队伍”的工作机制,即组建一支宣传队,向群众宣传进行乡村风貌提升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动员群众进行房屋外立面的改造;组建一支保洁队,对各坡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组建一支钩机队,对各坡的废弃猪栏、牛栏、鸡舍、杂物房等进行拆除并清理掉产生的建筑垃圾;组建一支绿化队,开展“微菜园”、”微果园”建设,实现村庄环境净化、绿化、亮化。

“四支队伍”得到了村委及群众的一致认可,xx村乡村风貌宣传队、保洁队、钩机队、绿化队相继成立,小王担任“总队长”,开始“走街串巷做动员、上山下坡调研走访、深入开展‘三清三拆’”的生活。

民居外立面改造工作出现问题,小王“白加黑”“5+2”地同村民反复沟通、协商,为村民答疑解惑,直至问题解决;“清拆”工作不到位,小王带着村委成员亲自上阵,清理垃圾、搬运废弃物、清理水塘……

经过三个月的奋战,xx村共清理出各类建筑废弃物及垃圾19000余吨,改造提升民居外立面近500栋,新建娱乐设施、休闲广场2处,改造“微菜园”、”微果园”31个。累计投入劳动力近人次,筹措资金153万元,整个村的风貌焕然一新。已是耄耋之年的村民胡大显,谈到村里的变化,激动地说:“我在xx村生活了80多年,村子从来没这么干净整洁过。现在是路平了、水塘干净了、绿树更多了,环境和城市有得一比。”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小王竭尽所能,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接续奋斗乡村振兴,带领xx村以崭新的面貌和形象开创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防疫一线,冲锋在前。

作为村党总支部书记,小王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一心一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xx村谋划发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用时时冲在前,事事干在先的过硬作风,带头冲锋在防疫一线,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为xx村筑起了防疫的铜墙铁壁。

20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小王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落实网格责任,发动全体党员群众、志愿者开展防控工作,排查从中高风险地区的返乡人员,采取广播、入户宣传、网络宣传等方式动员村民接种疫苗。

2022年春节,无情的新冠病毒卷土重来,袭击了广西百色市,疫情防控形势空前严峻。大年初四,小王在接到镇党委的紧急通知后,连夜驱车从城区赶往村里,在大家奔向团聚的日子,小王冲上了抗疫一线。

此时正值春节期间,xx村春节返乡、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大,村坡之间走家串户频繁,防疫工作十分严峻。小王知道,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防控措施早一分落实,村民安全就多一份保障。他到村后连夜紧急召集村干召开村“两委”会议,第一时间对全村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统筹准备防疫物资。他率先带领村干前往那坛坡、坛仓坡两个主要进村路口开设党员疫情防控先锋岗,以身作则引导村“两委”干部在防疫工作中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意识,促使全村上下拧成“一根绳”。寒风深夜,一顶帐篷,一张桌子,小王率先进驻卡点,开始了守卡排查。

天未亮,小王刚从卡点值守回来便带着村干、志愿者继续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深入排查不漏一户一人,入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劝散村民聚众赌博扎堆聊天,疏导居家隔离人员心理情况,最累、最繁琐的事都是小王带头去干。

因为设置防控卡点,给村民日常进出造成了不便,少数村民开始并不理解,小王就每天驻在卡点,不厌其烦对过往村民耐心劝解,为大家讲政策、讲疫情。春节是xx村办喜事的高峰期,小王第一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劝止,坚决不允许操办宴席,同时向全体村民发出“告全体村民书”,取消所有开年走访活动。在百色疫情持续肆虐的时候,小王带头用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守住了xx这一片净土。

作为村里的主心骨,小王24小时吃住在村委、卡点,从清晨到深夜片刻不离岗,忙碌在统筹协调各项防疫任务中。常常因为时间匆忙,他顾不得煮东西吃,就在帐篷里泡一碗方便面充饥。这期间他的手机从不离身片刻,时刻关注着每一条预警信息,准确迅速传达给每一位村民,却经常忽略了家人的联系讯息。连续一个多月,小王始终忙碌在xx防控一线,却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离村只有十几公里的爱人和女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持久战中,小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诺言,他始终站在第一线,将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彰显新时代退役军人的担当。

历经“三清三拆”、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考验,小王始终百折不挠,默默奉献,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作为一位党员,一名“兵支书”,小王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履职;他说,当过兵的人,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就肩负着使命,这个使命是一辈子的,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不褪色。

小王同志退伍不退志,扎根献基层,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代表,是退役军人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先进典型。207月,小王被评为xx区xx镇优秀共产党员。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5

小李,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古河乡石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石桥头村共有178户、560人,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近年来,该同志按照古河乡党委“党建作引领、产业筑基础、美丽搭载体、乡风提内涵”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狠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带领石桥头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党建,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自20xx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该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从“两委”班子抓起,按照乡党委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更好推动工作,该同志多次自费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滦南县、昌黎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学习考察,引导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认识差距、比学赶超。注重发扬民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符合石桥头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创建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党员义务劳动,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村干部一心为民谋发展,党员先行先试做示范,也调动起群众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育产业,筑牢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做基础。该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结合村民多年形成的农业生产实际,为石桥头村确定了皮毛动物养殖和果菜种植“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远程教育、党员之家开设“专家大讲堂”,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为群众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组织村内养殖能手和一般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20xx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动物养殖量达到2万只,石桥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皮毛动物养殖大村。为改变单一养殖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该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鼓励村民发展黄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种植,并积极帮助棚户引进新品种。20xx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5座,棚菜面积累计发展到320余亩,棚均销售收入达3万元。在产业的有力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5元。20xx年,投资5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落户,石桥头村建成5座高标准温室对外承包,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目前,石桥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

三、促美丽,搭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平台载体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石桥头村是20xx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近年来,该同志又提出“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内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装路灯40盏,全村路灯达到85盏,实现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内栽植绿化树木500棵,经过近几年的绿化攻坚行动,村庄绿化率达到了42%;清理村内及周边残垣断壁6处,清理垃圾1400方,村庄更加干净整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22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内废旧坑塘,建成占地4亩的百姓公园,完善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并融入当地传统民俗,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同时,对村址周边围墙进行美化,粉刷绘制文化墙1400平米,村庄更加靓丽多彩。

四、转乡风,丰富提升乡村振兴的品质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以前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在全乡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培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以环境美促进精神美,村内72%的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了精品美丽庭院标准。每年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石桥头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6

“事业兴旺,关键在党”,这是xx县乡村振兴局干部,xx镇xx村第一书记小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李自20xx年5月选派驻村以来,真抓实干、倾情付出,和村“两委”班子一道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培育支柱产业、改善基础设施、补齐村户短板,20xx年底实现整村脱贫退出,116户508人实现稳定脱贫。

如今的他,再一次站在了乡村振兴建设一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xx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强基础、重创新、育特色、促提升、抓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四抓两整治”为抓手,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为目标,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职能,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全面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注重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提素质。

严格落实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推动党员做到五个熟悉(熟悉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熟悉党建理论知识、熟悉村情实际、熟悉法律法规、熟悉全村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党员在理论水平上要高人一筹,在干事创业上要先迈一步,引导xx村党员做好“惠民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信息员、帮办实事服务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夯基础。

对照党章,严格执行“党员管理制度”、“交心谈心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不断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将从严管党治党措施落到实处,将村党支部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结合村情实际,创新推行xx村“流动党员定期联系制度”“帮学帮教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帮办实事积分管理制度”,自觉践行为民服务宗旨,20xx年来,认真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共4件,化解矛盾纠纷6起,开展为民代办服务15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三是聚力党员队伍建设强筋骨。

注重从专业大户、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发现优秀人才,把符合条件的人员发展成党员,让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带头能力强的人吸收进党员干部队伍,把优秀党员培养为村干部,不断让基层党组织担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凝聚起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xx村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7

谭xx,男,汉族,中共党员,34岁,xx年7月入党,现任xx镇合旺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疾苦,自担任合旺村支书以来,他就扎根在了村委办公室,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压在了他的肩头。

心系民生,一言一行皆为民

20xx年是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一年,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从来没有抱怨,他率先垂范,带头领着村、组干部逐户逐人进行摸排,完成了全村贫困户的调查摸底,建立贫困户台账,为精准落实脱贫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政策落地有声,加大帮扶力度,他组织包保干部定期走访,及时动态调整贫困户基本信息,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及包保干部按照计划定期开展摸排,时时掌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和存在的.困难。并对接镇里相关政策,及时提供帮助,对照“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项目”要求,对标查找短板和返贫项目,核查未落实的扶贫政策,建好“回头看”台账,对达标不稳定和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研究“回头帮”措施,完善帮扶计划,做到脱贫路上不掉队,不漏一户一人。

两年多来,他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硬化通组路、机耕道等15公里,为185户农户硬化了庭院和串户路,67户老旧房和危房改造,新建文化活动广场2座,组织农业技术培训145人次,为特殊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等等,在他的努力下,20xx年合旺村代表平坝区接受国家第三方脱贫评估,零问题通过评估,同时合旺村被列为20xx年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尝新尝变,闯出脱贫致富好路径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合旺村脱贫攻坚队的队长,他进一步完善脱贫制度上墙和责任分工,实现挂图作战,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全村开展工作的重点纳入到村委重要议事日程,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除此以外,为建好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他严格规范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积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锤炼党员作风,完善党员发展流程,积极吸纳优秀青年,壮大后备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战斗力量。与此同时,他深深明白,产业发展是乡村富裕的必要途径,单靠村民单打独斗,种植农作物是很难实现脱贫奔小康的。他守正创新,多次到地里进行考察调研,并派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外地考察,借鉴多个优秀种植基地经验,结合合旺村实际,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和传统的蔬菜、瓜果种植经验基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引进以种植大顶苦瓜,毛节瓜,香芋南瓜等反季节瓜系列蔬菜为主广东江门鹤山市共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安顺市平坝区天地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产、供、销一条龙、“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双向合作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20xx年,合旺村又迎来了一次历史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决定,以合旺村、高田村为核心,打造万亩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共涉及3600余块土地,涉及农户1100余户;基础设施建设需征地100余亩,需迁坟300余井。面对这个“大活路”,他没有退缩,总是把最困难,最严峻的工作扛在自己肩上,入户走访、协调矛盾、流转土地、查看产业项目,他的足迹踏遍了合旺村的每一个角落。走访、考察归来,连夜在办公室整理走访资料,夜深人静,合旺村村委办公室总有一盏灯亮至深夜,仿佛是整个村的灯塔;白加黑,5+2的工作机制,让他本来年轻的脸庞显得有些憔悴,每次见他总能看的他的眼圈布满血丝。但他从不觉得累,总想着再快一点,再努力一点,村民就能早一步踏上小康之路。正是他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打动了合旺村的许多群众,渐渐地赢得了他们的理解、信任与支持,纷纷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中来。人心齐,泰山移,一年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合旺村迁坟几十井,倒地坎两万多米,全村流转土地4500余亩,完成蔬菜基地供水灌溉保障工作以及产业大道排水沟建设,蔬菜种植不断规模化,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不辜负组织的信任,让群众满意,切实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是谭xx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他一直兢兢业业,敢扛事、愿做事,时刻体现着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8

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小刘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小刘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军转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小刘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小刘是否来镀金。但小刘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小刘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小刘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小刘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小刘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习教育的便利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近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9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小刘来到了省定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上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用真情赢民心,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力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但这里的贫困却在省里“挂了号”:全村因病、因残、因智致贫现象突出,集体经济薄弱,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驻上东村时,小刘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上东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军转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上东村,小刘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小刘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小刘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刘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上东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谋良策出实招,铺筑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小刘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小刘还为上东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上东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刘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党建促和谐,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习教育的便捷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近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上东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上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下载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村振兴人物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村振兴

    乡村到底该如何振兴 村里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外来的企业工商资金进入乡村。鲁家目前已引入外来工商资......

    乡村振兴调研材料

    强化要素保障助推乡村振兴HG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1年7月9日根据县委深改办《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先行示范专题研讨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立足部门职责,围绕乡村乡村振兴总体要求......

    浅谈乡村振兴

    浅谈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我们要顺应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期盼,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打造农村优美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

    人民日报:土地流转与田园综合体 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范文(县级)近年来,xx省xx县不断强化村干部、农村党员、党务干部“三支队伍”建设,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一是建......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1 河南南阳的xxx,在南阳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组织成立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起初,她们的合作社仅用来园林绿化,随着规模发展越来越大,业务范围也......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我的答案:A √答对 2.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 一、基本情况灵璧是奇石之乡、钟馗故里、垓下之战古战场,素有“奇石虞姬钟馗画,灵璧三宝甲天下”之美誉,辖区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