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十讲第三讲 文档

时间:2019-05-13 21:1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十讲第三讲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十讲第三讲 文档》。

第一篇:教学十讲第三讲 文档

第三讲

一、填空

1、三维目标是我们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在新课程看来,(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就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我们看来,“三维发展观”是(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的发展观),至少可以理解为(科学观、发展观)在教学上的体现。

2、我们一贯强调(知识技能)的教学一定要(服从)、(服务)于人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3、对“双基”要有新的定位,要把“双基”纳入到(三维目标)的框架中来,不能离开人的发展、离开(三维目标)单纯强调“双基”。

4、从一门学科的角度来说,(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

5、只有(思想)、(方法)、(思维)才能驾驭知识。我们要确立这样一个观念:结论相对来说是(单

一、封闭、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多样、开放、复杂)的。

6、打个比方,知识技能如果指的是一个人的肌肉、骨骼、外形,那么过程方法指的就是人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情感态度价值观指的就是人的精神、灵魂。从一门学科的角度来说,(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

7、语文学科,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可以把工具性看成是一个(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统一,人文性就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8、从某个角度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模糊的)、(弥漫性的)、(渗透性的),谁都不能全部具体列出来,关键是我们要有这种意识——(把学生看成人)——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一定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9、双基——所谓的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它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和依托。

10、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和(过程)的关系,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潜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11、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学生和(身心健康)、(个性和谐)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学业成绩。

1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宗旨,核心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尊重)及(对人的关爱)。

13、美国强调的三基指的是(读写算),孩子只有在具有(健全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才是有价值的。

14、一般来说,(结论)往往是比较单一的,(过程)是比较多样的,因为学生(思维方式)是多样化的,(结论)相对来说是封闭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开放的,(结论)相对来说是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复杂的,所以注重过程的教学必定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为它是(多样的)、(开放的)、(复杂的),当然,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结论是不是经过学生的思考而获得的)。

15、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不要动脑筋,只要记忆、练习就能掌握老师所讲的东西,所以就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16、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原理)等是一个框架、一个体系,它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但是贯穿这个内在逻辑关系的、更重要的则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思想方法)。

二、简答。1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三维”与“三种”有什么区别?

答: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三种目标指的是单个点(单维目标),单维目标不是说

不能促进人的发展,单维度的发展可能会突飞猛进的,考量单个指标都是容易达到的,难的是综合性、综合指标。三维目标——既关注知识技能,又关注过程方法,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这正是和谐的发展。就像我们考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不仅仅要考量物质文明,还要考量精神文明一样,你不能单个考量。我们要确立三维目标整合的发展观。有人把“三维”比喻成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三个维度。长方体一定由这三个维度构成,两个维度就不能构成长方体。它强调三维的整合。

“三维整合的发展观”,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的、和谐的发展观。这种“和谐”从某个角度来说,可能意味着要暂时“牺牲”某个单一的指标,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就意味着不能在任何一个单维度上突飞猛进。我们的教学要服从于人的健康、健全、和谐的发展,这是一个最高的宗旨。

2、我们强调的是“三维目标”,而不是“三种目标”,这对老师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答:(1)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整合的意识。

在教学的各个过程、各个阶段当中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至于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它们是怎样结合的、哪一个维度的目标是显性的、哪一个维度的目标是隐性的,也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段,整合的维度、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把学生看成人——在教学当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一定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3、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答:绝对不是。因为三维目标本身就把“知识技能”当成一个维度,而且按照大家的习惯理解,它是摆在第一位的。三维目标把“知识技能”列在首位,所以新课程从来没有否定、轻视知识技能。但是,我们一贯强调知识技能的教学一定要服从、服务于人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不能为知识而知识,为技能而技能。“双基”——所谓的“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它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和依托。

过程方法不能离开学科知识体系;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能孤立于这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之外,失去这个基本依托。我们传统的教学就是把它剥离出来,把渗透在知识体系当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剥离出去,变成孤立的东西。

4、概括说说传统的“双基”教学?

答:“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演算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双基”教学看来,知识技能是首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则是附属的,甚至认为知识技能传授好了,能力自然就有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就会渗透了。我们现在回头来看,这是不可能的,过度地强调一个维度,就会冷落、忽视甚至损害其他维度的发展,就是不和谐了。所以,我们强调科学、和谐发展观。传统的教材它是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材,所以知识技能是非常体系化的、很有逻辑性的。现在,要求教材本身内涵一种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方法、一种思考,这是对原来的知识单维度论的解构。客观地说,“双基”教学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但是它用一个维度代替三个维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其它维度,这正是它的要害,从根本上来说,这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5、过度的强调传统的“双基”会导致什么后果?

答:第一、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式,即使是正确、必要的基础,也要讲究适度。就像我们太了解、太喜欢一个人,反而不大可能正确全面地看待他一样。因为太熟悉了,就缺少质疑和批判,容易导致迷信“双基”,导致思维的定式。太注重基础扎实、太注重“双基”的强化训练,必然导致负担过重。“双基”的一个基本理念是相信熟能生巧,但是,实践中也导致“熟能生厌”、学生兴趣的丧失。当

然,我们讲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并不是要忽视“双基”,但是对“双基”要有新的定位,要把“双基”纳入到(三维目标)的框架中来,不能离开人的发展、离开(三维目标)单纯强调“双基”。

6、新课程的“双基”观 ?

答:第一:“双基”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双基”观是为学科发展打基础,新的“双基”观是以人为本打基础。

第二:要有一个和谐的发展观。“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不能孤立起来谈“双基”,把“双基”绝对化。我们现在是强调把“双基”放在三维目标的整合中来考量,要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融为一体。

7、怎么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答: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和(过程)的关系。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潜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知识技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它的目的是为了学会——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过程方法,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要把学会和会学统一起来;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把结论和过程统一起来。老师既要注重结论,也要注重过程,二者要统一。从一门学科的角度来说,(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

一般来说,结论往往是比较单一的,过程是比较多样的。因为学生思维方式是多样化的。结论相对来说是封闭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开放的;结论相对来说是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复杂的。所以注重过程的教学必定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为它是多样的、开放的、复杂的。当然,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结论是不是经过学生的思考而获得的。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不要动脑筋,只要记忆、练习就能掌握老师所讲的东西,所以就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我们要确立这样一个观念:结论相对来说是(单

一、封闭、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多样、开放、复杂)的。即使是为了达到单一的结论,也需要一个较复杂的、多元的过程。只有多元的过程、多样的思维方式,才有助于真正的理解和领会。

8、怎样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它的实质是(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过程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两者是教学中一对重要的关系。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我们既要教书还要育人;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认识与情感的关系。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的加温,那么这种知识传授越多,你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会背对背。

9、教书与育人究竟存在什么关系?

答:教学问题严格说来都是教育问题。“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当人看”.老师要特别关注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对这些人要给予特别的尊重,这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关心好学生人之常理。但是,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对后进生要特别关注。任何不小心、任何对他的伤害,都有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如:希特勒)要有这样的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宗旨,核心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尊重及对人的关爱。)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这要成为我们最根本的教育意识。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三讲 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三讲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思考题:

1.怎样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谈谈重读《实践论》的体会,论述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重要意义。

3.怎样在实践中吧改进工作作风落到实处?

延伸阅读: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恩格斯:《反杜林论·哲学》

3.毛泽东:《实践论》

4.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5.习近平:《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的讲话》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三讲 答题纸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思考题答题纸 第三讲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单位:姓名:

1.2.3.

第四篇:第三讲如何讲新闻故事

第三讲 如何讲新闻故事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新闻故事化的内涵并掌握一个好的新闻故事应当具备哪些特质

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讲述+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怎样讲述新闻故事

学时安排:4学时(前2学时观看中央台三个不同栏目对2008年南方雪灾的不同报道,哪个对你来说更有吸引力?为什么?)教学内容:

大家都熟悉《一千零一夜》这部作品。(神灯阿拉丁、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相传阿拉伯一位国王山鲁亚尔每天娶一个妻子,过一夜就把她杀掉,大臣的女儿山鲁佐德主动要求进宫为妃,一到晚上,她就给国王讲故事。每到天亮,尚未结束的故事就戛然而止。国王为了知道故事的结果,只好特许她再活一天。就这样延续了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化了凶残的国王。那么?聪明的王妃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正是用故事延续了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根本无法设想如果没有故事,人类将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故事的价值,重要的还不是使死亡得以被成功延宕,而是使生活本身有了“意义”。它是人类构筑精神世界的特殊方式,人类正是通过故事来理解世界、理解自身、理解过去、现在与未来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故事呢?有人说故事就是关于过去的事的虚构。但是,故事真的是这么简单吗?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描述什么是故事时,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我们试着将“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置换一下:“公鸡死了,母鸡也死了。”尝试感觉一下,其中是否有某种根本的不同?确实,背后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同,叙述变得索然无味了。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其中没有了人。

再看一下亚里士多德在《诗学》设想的几种故事模式:主人公知道他是谁而杀死了他;主人公不知道他是谁而杀死了他,事后发现是自己的亲人;主人公企图杀死他,但没有杀。相比之下,最后一个故事模式明显索然无味。因为人物之间没有关系,因此也就没有冲突、悬念,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了命运感。因此,事实上,事件背后一定要有人,并且也因此才能够成为故事。而一切故事也都是人对于自身命运的关怀。

西方新闻采访中,常常把“story”用作“news”的代名词,把采写新闻叫做“to cover story”,西方许多名牌大报的总编辑要求记者“像写故事一样写新闻”。“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美国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新闻理念。当前,一种始兴于西方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风靡我国传媒界。新闻界前辈徐铸成先生说过,做记者好比作厨师,做新闻也是一门讲究“烹饪”的艺术,通过前期采访,我们有了好的原料,在后期编辑时还要精心选料、设计好菜谱。那么,现在什么样的菜式和特色最让观众喜欢呢?故事化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

一、新闻故事化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新闻故事化呢?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他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一般来说,我们所关注的“新闻故事化”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简言之,新闻故事化的要求,其一,内容必须是新闻,即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对大众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的一些事件的真相;其二,表现手法可借用文学的一些技巧,如对话引用、细节描写、场景衬托等。

比如对话引用。有全篇引用对话写的。如《海上对话》——

下面是一份真实的海上无线电通讯的副本,记录了1995年10月10日在加拿大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一艘美国军舰舰长和加拿大人的对话。

美方:为了避免相撞,请将你们的航向向北调整15度。完毕。

加方:为了避免相撞,我们要求你们将航向向南调整15度。完毕。

美方:这是一艘美国战舰的舰长在和你们通话。我再说一遍,请你们调整航向!

加方:重复,请你们调整航向。完毕。.美方:这里是航空母舰“林肯”号,美国大西洋舰队的第二大舰只。另有三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和若干支援舰护航。请你们将航向向北调整15度,否则我们将采取必要的手段,以保证“林肯”号的安全!

加方:这里是一座灯塔。完毕。

还要说什么多余的话吗?如此一问一答的记录,很真实地揭露了美军的骄横跋扈,也嘲讽了美军的蛮横无理。但,这是一篇试用了新形式的消息。

新闻对话法,也叫新闻直接引语的写法。在新闻中,像上篇这样全部直接引用当事人的对话,应该说比较罕见。而部分引用对话则较为普遍。直接引语的引用,显示了新闻事件中人物的人情味和人格化。

再如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要注意特色,活灵活现,彰显新闻的生动性。

麦尔文·曼切尔的观点是,“记者必须把这些事件带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去”,“在他的报道中加进一些人情味的东西”,“把新闻人格化和戏剧化”。他认为,新闻故事化的要求是,“找出一个人,一个有代表性的人,他是受影响的,或者是被卷入的。把这个人作为某一情况,抑或是这一情况的原因或后果的例子来写。”

对此,有人引了获普利策奖长篇通讯《一小步,一大步——人类登陆月球记》中的一段——

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清晨时,地面控制人员将3名宇航员叩醒,谈完工作后聊起了当天的地球新闻。报告完新闻后,地面人员又趁兴讲了个故事。原话是: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有一个美丽的中国姑娘,已经在月亮上住了4000年。她大概是因为偷吃了她丈夫的长生不老灵丹,才被赶到月亮上去的。你们不妨找她玩玩。此外,月亮上还有一只中国大兔子,应该不难看见,因为它前脚抬起,站在一株月桂树下。”

“好的,”阿姆斯特朗回答,“我们一定要找到那位姑娘和兔子。”

9个小时后,16时17分43秒,阿波罗11号成功地着陆于月球的“宁静海基地”。

想想吧,连星际航空这样的新闻都能写出如此饶有风趣的故事来,我们鲜活无比生机勃勃的地球生活的报道,不更要多花些苦工夫?

也许有人会说,新闻是传播信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讲故事”是一种文艺娱乐,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新闻,不仅缺乏信息量,而且还流于庸俗,这不是把新闻娱乐化了吗?对此,传播学者李幸教授说“他们不懂电视,也不是电视的受众”。因为电视是没有闲钱消费其他文化产品的人的娱乐方式。当受众是最朴实的老百姓时,它如何去承载太厚重的东西?即使是再严肃的主题,它也是做给广大普通百姓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报道就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只不过这种新闻故事不同于文学、影视的虚构,它是一种真实的故事。

二、如何讲好新闻故事

中国的新闻类电视节目,这些年在发展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也大量运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法治在线》、《讲述》、《社会记录》、《探索发现》、《财富故事会》等,这些新闻或专题类栏目着力寻找新闻背后的“故事”,设置悬念、制造买点,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

新闻类节目要“讲好”故事,必须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首先,选题

电视可以看作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但是它并非百分之百地保真。它主要展示的是世界的一种框架、现实的一种翻版。这并不是存心要误导观众,原因仅在于无法找到唯一公正的、正确的方法来描述现实,这就好比是不同的人对窗外的情景各有所见一样。(请大家往窗外看,问几个同学各看到什么)。电视导演一旦开机,他们就势必要采取有选择性的表现形式。电视新闻记者不是毫无思想准备地走进外面的世界的。相反,他们是带着一组设想或框架出去的。他 们要借此来组织和筛选所获得的信息以供在节目中传播。

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记者从公共利益的某些方面出发,策划选择题目,实际上在选题之时,就基本决定了报道趋势和可能的社会影响。

故事性是《新闻调查》选题的标准之一,指选题本身要有戏剧情节,要有可供调查展现的张力,要有展现矛盾冲突的空间,要“把新闻当故事讲”,关键是选题本身得有故事化表现的元素。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也能激发受众继续关注的兴趣。《60分钟》的缔造者、执行制片人唐·休伊特认为:《60分钟》能够广受欢迎是因为它继承了一种“叙述传统”,他说:"我敢打赌,如果我们能使主题多样化,并采用个人新闻---不是处理事件,而是讲述故事;如果我们能像好莱坞包装小说那样包装事实,我担保我们能把收视率翻一倍。以《村官的价格》为例,其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故事性的新闻事件,竞选一个村主任竟要花费将近两百万元,在高价竞选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新闻故事?叙事过程中,对事件矛盾各方分别采访的交叉剪辑安排在节目中形成了交锋和冲突。

选题标准:新闻性、故事性、社会性。其次,生动而细腻地描绘故事的情节

福斯特关于“故事”与“情节”的区别曾这样说:“故事(story)是按其时序叙述一些事件,情节(plot)同样是叙述这些事件,但是重点落在因果关系上。‘国王死了,后来王后死于悲痛,则是个情节。时序依然保留着但是其中因果关系更为强烈„„如果是个故事,我们问:‘然后呢?’如果是个情节,我们就问‘为什么呢?’这是小说中故事与情节的基本差异。而且,只要逻辑顺序无限拓展,时间顺序就可以无限拓展。”这对我们电视新闻叙事也是有所启发的。按照托多罗夫的说法:“逻辑顺序在读者的眼里比时间顺序强大得多。如果两者并存的话,读者只看到逻辑顺序”。因此,“逻辑顺序”成为电视叙事的中心。正是它,使得“时间顺序”不断地延长。如《非常京广线》并不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讲述,而是按照自己讲故事的逻辑顺序:

1、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按道理来讲,火车受天气影响非常小,即便是受天气影响,为什么北方年年下雪火车没事,南方今年下了一次大雪铁路竟然瘫痪?由这个问题开始入手讲述南方雪灾。原来是铁路线电网被冰雪压坏倒塌造成动力缺失,致使火车无法运行。

2、为了输导瘫痪的铁路,怎样用内燃机车输导无法运行的火车。

3、铁路疏通后,怎样输导滞留的80万旅客?这是整个节目的主要情节。为了使新闻故事更清晰,新闻发生时间顺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打乱。

将一个复杂的故事讲的井井有条又吸引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新闻编辑对新闻素材的结构安排和剪辑。在基本的叙事主线之外增加必要的相关背景和推动事件发展原因的情节,可以把习以为常的时间链条加入逻辑的顺序,使观众始终处于一种清晰和紧张的状态。

第三,关注人物命运,撒播“爱”

故事中没有人物便不是故事。新闻故事亦是如此。对于受众来说,“人”总是新闻报道中最富感染力的因素之一。事件由“人”引起,围绕“人”展开,最终对“人”产生影响。在电视屏幕上,新闻当事人用自己的所见、所感、所经历的一切向观众演绎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场景。从如何讲新闻故事角度讲,《走进科学》栏目制作的《非常京广线》在三个节目当中可以说是略胜一筹。虽说短短20分钟的节目,但是涉及到的每个人物命运都是完整的。比如说过年回家的老徐夫妇究竟有没有安全到家、火车上发高烧的儿童是否得到救助?甚至开内燃机车的火车司机和打信号旗的车站调度长等,也都有最终的交代。

现代社会交通通讯工具将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缩短了,但心理距离却拉大了。好像生活中让我们感觉温暖的东西所剩无几。电视媒体恰恰可以利用媒介优势,以眼见为实的画面告诉观众,人间处处充满爱,要自然的流露、表达(总理火车站问候、贵州绿丝带活动、火车上的婚礼)注意不能煽情、导演摆布的拍摄。(警察父亲给一个多月女儿的一封信)

第四,悬念和冲突的挖掘

美国学者罗伯特•赫利尔德认为:一个好的完整的新闻故事应该类似于戏剧表演,“故事中要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强调冲突的紧要性”;“时刻保持故事的现场感和紧张感”。电视新闻也要好看,“好看”是电视新闻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这就必须通过“讲故事”的特定方式。那么“故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故事是由矛盾构成的。因此我们在策划时就首先 要看其中有没有悬念、冲突,或者能不能形成悬念、冲突,也不妨通过设置矛盾、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手法,激化悬念与冲突,使得悬念一环套一环,冲突一个接一个,从而做到,不但找到了最为精彩的内容,而且最为精彩的把它“讲好”。例如,我们看一篇也许是世界上最短的短篇小说: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传来了敲门声。试问,你想不想继续看下去?肯定想看下去。为什么呢?因为有悬念,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怎么还会有人敲门呢?你肯定想知道。再看一个美国的案件报道:在美国密苏里州有位老兄抢起了商店,他抢了50美元拔腿就跑,一名店员冲上去,还抓住了强盗,这回可把店员吓着了。他不光扯下了强盗的裤子,还把他的一条腿给拽了下来。店员一楞神,那个抢钱的老兄竟然穿着裤权一蹦一跳地逃上了汽车。‘店员这时才发现,自己拽下来的是条假腿。抢钱的这回可算是赔大了。据说那个假腿挺昂贵,远不止50美元,还外加一条裤子。“假腿”在这里就构成了引人瞩目的悬念与冲突,这使得整个“好故事”被讲得引人人胜、意趣盎然。

电视深度报道,作为对某一新闻事件纵向拉长延伸的报道,通常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详细深入的剖析事件的起因和过程。《新闻调查》的选题原则通常是具有新闻性、社会性、故事性。要把新闻当故事讲,便涉及到了文学创作中的戏剧冲突,不同的是作者戏剧冲突拔高了社会矛盾,新闻节目恪守新闻真实,不可虚构。戏剧中之所以会有高潮这样一个组成部分,正在于它是凝结冲突或者是冲突发展至极将要破茧而出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吸引观众的注意,随着剧情的发展解答心中疑问。新闻故事与戏剧相似的是,作为一个叙述事实的过程,新闻故事也要考虑选取何种切入点,采用何种叙述方式,从何种角度制造冲突,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其中主动参与思考。

一个优秀的叙述者,他的每一个逼近事实核心的追问,每一个剥笋式的分析,每一个蛛丝马迹的发现,都会被摄像机记录下来,这些过程就是节目的亮点。事实上,悬念满足的是受众的好奇心理,新闻故事中,适度交代新闻背景,叙述人物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巧妙地埋伏几次问号,吸引受众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看下去。不仅如此,悬念的设置还能加强受众和节目的互动性,积极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与报道本身的发展进行比较,直到彻底的解释疑惑。

《非常京广线》也是用一环套一环的悬念在吸引人继续看下去:

1、小孩突然高烧,在那种危机的情况下怎么办?

2、没有动力的火车怎么走出黑暗?

3、怎样像走华容道一样把被堵的火车牵引出来?

4、怎样安全地输导聚集的80万旅客?

5、站着睡着的士兵究竟是谁,怎样寻找他们?悬念揭开了,故事也就讲完了。

第五,细节的挖掘

细节也是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的地方。细节作为情节的一部分也直接参与故事,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电视新闻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尤其要注意抓住最本质的最能打动人的东西。有一个记者曾经谈到:他拍过一个农民打赢官司的片子,可在准备回北京时突然觉得不过瘾,因为他没拍到那张判决书。他好奇地想:他把判决书放在哪了?一个农民第一次遭遇官司,第一次跟法律打交道,在打底官司后,他会把判决书放在什么地方?巨大的好奇心吸引着他第二天又跑了回去。结果,他终于拍到了非常引人瞩目的一个细节:这个农民带着他从一楼到二楼,二楼到三楼,再到最里面的一个房间,最里面一个房间是套间,进入最里面的屋子,这个屋子里面只有一张床,只见他从床下拿出一个大箱子,大箱子里面是一个藤箱,藤箱里面是纸箱,纸箱里面有一个小木箱。判决书就被放在这里。同时跟判决书放在一块的是:钱、他们家孩子的城市户口、他们家孩子的成绩册。试想,还有什么细节能够比这个细节更栩栩如生?《非常京广线》里的细节镜头也非常多:老方手机上粉红色的小饰品;广州火车站一大堆无人认领的行礼等等。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拥挤程度。

第六,适时利用音乐营造氛围 贝多芬曾经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是美的产物,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认识、喜怒哀乐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引起受众的共鸣。(视频,《新闻调查——风雪年关》片头)

第五篇:第三讲 教学设计

第三讲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经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的过程,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的方法

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已发展出了不同的内容分析方法。

具体的方法: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1)归类分析法

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对言语信息(陈述性知识)进行分析的最有效的手段是确定信息的主要类别。(2)图解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学习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常用于对认知类教学内容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一种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从内容和逻辑上高度概括学习内容的一套图表或符号。优 点:是使分析者容易觉察内容的残缺或多余部分以及相互联系中的割裂现象。示 例:图为检修继电器图解分析法示例。

作用:直流控制电路中的延时控制组成:底座、阻尼套筒、铁心、衔铁、触头组、线圈、反力弹簧、调节螺母等原理:通过磁通的增减达到触点的延时打开(或闭合)JT3型时间继电器选用:根据控制和被控制电路参数和工作要求选用故障:触头故障、线圈故障、磁路故障、其它故障维修:清扫、检查、参数调整(3)层级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用来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析的过程:这是—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即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

分析的结果:在层级分析中,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愈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愈低(愈容易),愈是在上层的难度愈大;而在归类分析中则无此差别。

示 例:电气故障处理层级分析法示例。

图形符号电气原理电路识读字母符号电路绘制方法电气故障的处理故障排除方法故障检查方法电路接线图电气柜结构线路走向元器件布置电工仪表结构电工仪表的使用电工仪表原理(二)教学对象分析

目的: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智力类型、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以便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中职学生的初始能力分析

初始能力: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我们称之为初始能力、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

目的:分析学习者在新的教学开始之前的初始能力,其目的是要明确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是否有必备的行为能力,应该提供给学习者哪些“补救”活动等。

法:初始能力分析应该从预备技能分析、目标技能分析和学习态度分析等方面着手。3.学习风格分析

主要风格:按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设计的培养方案,除了少量学科课程外,绝大多数职业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在工作情境中按照实践的方式来学习。因此,实践性学习应当是中职学生学习的主要风格。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它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1.教学目标的层次与维度(1)教学目标的层次

四个层次:即专业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的维度

度:知识、技能,而且有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2.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范式(1)三因素法

简言之,马杰的三因素理论认为,教学目标的编写应当反映三个问题: ①要求学生做什么? ②根据什么标准去做? ③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

如果一个教学目标能兼顾到这三个因素,那么它就是一个规范的教学目标。示例:

要 素

主要问题

举 例

学生行为 操作的条件 操作的标准(2)两步法 做什么? 在什么条件下? 怎么样?

机车下部检查

在实训室对机车下部进行检查 在20分钟内检查出75%的假设故障

两步法: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者哥朗兰德提出。第一步:界定与编写母目标;

第二步:依第一步所确定的母目标界定和编写子目标。

编写母目标: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确定适当的概括、抽象水平。母目标的表述要有足够的包容性,以包涉一定范围内的学习结果。另外,每一陈述中只能包含一个行为目标。如母目标“能清扫和检查蓄电池组”不妥当,因为它包含了两个行为目标。

编写子目标:要以母目标为依据,列举能足够表明达到母目标的代表性行为。示例:

A 能检查蓄电池(母目标)A.1能检查蓄电池箱的运用状态(子目标)A.2能测量蓄电池组对地绝缘电阻值(子目标)A.3能判断蓄电池组对地绝缘电阻是否符合绝缘要求(子目标)A.4能测量蓄电池单节电压和蓄电池组输出电压(子目标)A.5能判断单节蓄电池电压和蓄电池组输出电压是否符合运用要求(子目标)(3)四因素法(ABCD模式)四因素法:我国学者根据国内外教学目标方面的研究文献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概括提出的一种探索性的目标编写模式。四个因素:即主体(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s)和程度(degree),如果将这四个因素的英文字首拼在一起,即为ABCD,因此,人们也称它为ABCD模式。

A-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者的行为,决非教师的行为,不应该陈述教师打算做什么。有的目标阐述成“教师给学生„„”或“教师将说明„„”都是不妥当的。规范的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

B-行为:须首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目标行为动词来描述由学生完成的动作或活动,并在行为动词后面跟上所学课题内容的描述。行为动词通常用来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是学生在学习后所应表现出来的预期行为,如“写出”、“列出”、“解答”等。行为动词应当明确适当,而不应含糊不清。

C-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同样的行为表现,若是条件不同,行为的性质也将有所改变。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参考资料的帮助下„„”、“独立„„”等等。

D-标准:即教学所要求达到的质量水平,也即学习者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标准的确立使教师评估学生的行为有了依据。

例:根据运用标准,学生能检查单节蓄电池电压和蓄电池组输出电压,无测量、读数和限度错误。分析:A:学生

B:检查 C:根据运用标准

D:无测量、读数和限度错误

(4)三维目标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力图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或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

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1)追求教学目标的综合性 2)注重学生个体的行动性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计划、案例的选择、课前准备、案例阅读、课堂讨论和评价等六个步骤。

①周密的计划

教 师:需要在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案例教学计划。

②恰当的案例选择

案例要求:要源于真实的现实,但每一个案例都有一个中心或主题,其内容应包括足够的信息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分析,案例的主题不能过于暴露,还不能过于陈旧。③精心的课前准备

老师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形成自已的结论;对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问题给出对策等。

④细致的案例阅读

学生阅读教师预备好的案例材料并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适当讲解帮助。

⑤有效的课堂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⑥全面的总结与评价

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与评价。

6)四阶段教学法

四阶段教学法:以对某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它由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习总结等四个教学环节组成。7)项目教学法 基本方式: 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项目教学的实施

4个阶段: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评估。

a.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最终确立项目的目标和任务。b.独立制定工作计划

学生按照项目实际需要,自己获取信息,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c.实施计划

学 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按照已经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教 师:计划实施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关注实施成果(时间、质量),并认真记录每个操作步骤和过程。教师要起到顾问和导向的作用,即一边关注和观察,一边指导和指正。d.检查评估

学生自检、汇报展示、学生与老师评价。8)引导文教学法 4.教学媒体

分 类:可分为语言类媒体、传统教学媒体和电化媒体三种类型。(1)典型教学媒体(2)教学媒体的选择

1)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选择教学媒体 3)根据学习者的特征选择教学媒体 4)多种媒体综合使用的原则 5)要注意适时、适度地使用媒体

6)经济因素,通常,在教学功能相近的几种媒体中应选择经济成本低、便于操作的媒体。5.教学环境设计

下载教学十讲第三讲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十讲第三讲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讲关联词

    新起点文化培训中心 第三讲关联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联词的种类吧。 (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又„„又„„,......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 一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背景 城市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应突出综合性、政策性、超前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城市总体规划一方面解决着城......

    初中英语第三讲

    力轩教育初中英语 一、 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做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表语、宾语、状语、定语和宾语补足语。 主语:主语是一句话的主体,表明......

    写作第三讲

    第三讲写作聚材 ·材料的含义·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生成 ·聚材的途径·材料的积累 一、材料的含义1 一)材料与聚材 1.材料:指写作主体用以形成、提炼和表现文章主旨的事实现象......

    第三讲心得

    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三次的干部培训已经结束了,第三次的培训是由外国语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姜老师带来的,虽然说培训时间不长,但可以说为我们这次的培训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三讲 《水浒传》

    第三讲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产生于元末明初,其作者一般确认为施耐庵。 一 宋江起义及“水浒”成书 《水浒传》描写的宋江起......

    有效教学十讲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

    《有效教学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 作者灵心慧眼所观察到的课堂种种,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风景。 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 追求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但是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