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工作难点

时间:2019-05-13 21:0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法集资工作难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法集资工作难点》。

第一篇:非法集资工作难点

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面临四大难题

发表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作者:李成业 本页面已被访问 274 次

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在我国一些地区频繁发生,集资形式多样,涉案金额巨大,老百姓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投融资方式多样化、复杂化和信贷收紧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做好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为此,笔者在对全国许多非法集资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走访了法院、经侦、工商等部门和部分非法集资受害者,分析了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同时提出了监管建议。

一、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面临四大难题

(一)城乡居民投资渠道狭窄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叠加,民间融资市场缺乏有效疏导和监管,导致非法集资根除难

一是城乡居民闲置资金多,投资理财需求旺盛,投资渠道狭窄。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老百姓财富日益增多,资产保值增值需求迫切,现有的投资品种要么受国家严格调控,要么收益较少或风险较高。如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被国家严格控制;居民储蓄存款在剔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外,实际为负利率;股票、期货等证券投资市场不成熟,投机性极强,风险很高,投资理财能力差的情况下,投资者多以亏损收场,收益率无法得到保证。

二是中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旺盛。部分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由于盲目扩大生产经营、管理不善、融资缺乏抵押物等诸多原因导致其难以靠正常渠道融资继而转向民间借贷市场。另外有少数非法集资组织者,为了骗取公众存款,成立合法公司,混杂在正规民间融资队伍中,进行非法集资活动。

在以上投资理财需求和生产融资需求无法通过正常或合法渠道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了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而目前对正常民间借贷市场缺乏监管和立法保护,民间借贷市场面临着较高的交易成本,投资实业者由于无法承受民间融资市场较高的交易成本,而逐渐退出市场,而愿意接受高交易成本者往往从事非正常的投资项目,导致非法集资根除难。

(二)一些投资者存在暴富心理,加上信息不对称,法律知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差,识别和预防非法集资难

一是暴富心态严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部分投资者心态差,浮躁冲动,投机暴富的心态严重,在明知集资非法且风险极高,但面对高额回报的诱惑,求富心切,抱着侥幸心理,投资严重缺乏理性,甚至存在借款投资行为。

二是投资信息不对称。部分非法集资“企业”办理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披上合法的公司的外衣,以表面合法的实体产业来掩盖其非法集资的目的,投资者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真假难辨。

三是法律知识缺乏。多数非法集资案件显示,受骗群众绝大部分是企业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等低收入群体,受文化素质所限,缺少对非法集资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能正确辨别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四是风险防范意识差。不法分子集资初期,多以支付高息、红利或给予定期分配实物为诱饵,使部分集资人员获得暂时实惠,进而利用其进行宣传,而后期参与集资大众,受亲戚朋友的高额收益蛊惑,轻信亲朋好友,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最终落入非法集资的骗局。

(三)非法集资调查取证不易,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从法律角度上界定难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于2011年1月4日起正式施行,该司法解释明确了非法集资的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等四大特征,缓解了非法集资类案的量刑标准认定困惑,但非法集资调查取证难,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还存在较多的模糊地带,两者界定较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借贷双方私下约定,将借款本金和借款利息加总后的还款金额,在借款合同中记载为借款本金,合同中不出现借款利息字眼,形式上是普通的借款关系,满足无利诱性的特点,但实质上存在利诱性,法律取证难。

二是对民间借贷中介服务公司是否合法,是否扩大中介服务的经营范围,是否存在变相吸收或占有借贷双方资金的情况调查取证难。

三是小范围的熟人与熟人间的蛛网扩展和传播融资,是定性为面向特定对象融资还是定性为面向社会大众融资存在定性难。

四是房产商以还本销售、售后包租、缴纳诚意金等吸收大众资金是定性为非法集资或民间借贷依然难以界定。

(四)监管资源缺乏,沟通不畅,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的监管合力形成难

一是监管资源缺乏。以银监系统为例,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银监部门,作为打非成员单位,基层分局监管资源缺少,监管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监管力量难以下沉到县域范围,对县域非法集资动态监测不够;银监系统近年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基层分局承担大量的银行业监管任务,人少事多,工作压力较大;缺少专门的办案经费。

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存在保护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部分公职人员参与非法集资,涉及到自身利益,抵制监管;个别地方政府部门责任感不强,沟通不畅,有的案件从调查取证直到宣判,均未认真执行联席会议报告制度,信息沟通难;由于非法集资涉及维稳,责任重大,部分地方党政害怕影响政绩,能拖则拖,导致处理困难。

三是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的合力不够。虽然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了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了实施办法,部分行业主管部门也制订了行业性的预警和查处机制,但监管依然面临事前预防薄弱、事中推诿、事后资金追缴难等问题。部分基层监管者对法律认知水平不高,政策界限难以把握,部分监管者存在畏难情绪,监管有效性不够。

二、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的意见和建议

(一)优化民间金融的生态环境,合理疏导和管控民间资本,着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一是优化民间借贷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民间借贷服务体系,为民间借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担保服务和人力资源等服务,并加强对相关机构的监管,如构建民间借贷供需的信息服务平台。允许民间“非法”金融机构依据合伙制企业法成立,以正规金融市场的制度加以约束,使其在阳光下运行,便于监管。

二是合理疏导和管控民间资本。拓宽民间资金投资渠道,加大对民间资金的疏导,逐步放宽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军工、金融等领域的民间投资限制,促使民进国退,如适度调低银行股本金准入的标准,提高民间资金注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比重。

三是着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充分发挥主体金融的作用,加快金融机构布局县域和乡镇的步伐,创新业务品种,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促使民间资金流向中小企业。

(二)加大对公众宣传教育,增强其辨别能力,促使其理性投资

一是广泛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多方位、多角度、经常性地开展风险提示,通报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特点,揭露犯罪手法和非法集资的欺骗性、社会危害性,增强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基层街道办事处、农村村委会、银行保险证券营业场所等与老百姓直接接触的基层人员的作用,大力宣传非法集资危害,做好舆论引导和法制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法律意识和投资风险意识,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集资,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传播和蔓延。

三是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向社会大众公布举报电话号码,消除基层部分地方党政公职人员影响,让公众积极参与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欢迎公众提供全国非法集资线索,对核查属实的举报,要给予奖励,以便及时反应,及时查处,降低危害,从根本上根除不法分子生存土壤。

四是全力追缴赃款赃物,及时查控涉案财产,做好资产保全工作,防止转移和流失,依法从重从严打击首恶分子,及时向社会公开办结的重大典型案件,教育群众,形成对非法集资的强大舆论攻势,震慑违法犯罪。

(三)增强执法人员经验积累,完善法规体系,为查处非法集资提供法制保障

一是编制非法集资调查取证和司法处理案例库建设,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处置非法集资时调查取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是为便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更加准确有效地认定和查处非法集资活动,立法机关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进一步梳理、补充,加快完善包括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在内的法律法规体系。

(四)加大监管资源配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确保监管形成合力

一是加大监管人力、财力、物力的资源配备,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日常监测预警、接受举报、风险提示、调查取证、性质认定、依法处置、维护稳定、宣传教育、法规建设及信息报送等,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监管能力。二是加大对行业条线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本行业从业人员参与非法集资的排查和处置力度,确保公职人员、工薪阶层人员和个体工商户能够自觉遵纪守法。

三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失职问责机制,切实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讨论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确保银监、金融办、公检法、工商税务等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协作和履职。

第二篇:非法集资材料

防范打击非法集资

问:什么是非法集资?

答: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投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问:非法集资有哪些特征?

答:非法集资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问: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从目前案发情况看,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

1)借用投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2)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

3)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进行非法集资。

4)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5)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联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6)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

7)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8)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非法集资。

9)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0)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非法集资。

11)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2)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3)私自、违法利用银行工作人员身份或银行场所“代销”理财产品、基金、股权、债券等进行非法集资。

问: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有哪些?

答: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主要是:第一,承诺高额回报;第二,编造虚假项目;第三,以虚假宣传造势;第四,利用亲情、朋友、同乡诱骗。

问:非法集资活动对社会的危害性如何?

答:非法集资活动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一是参与非法集资的当事人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二是非法集资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引发风险。三是非法集资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与安全问题。由于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危害极大,希望社会公众一定不要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问: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处罚?

答:对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除了依照《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取缔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等行政处罚外,对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未经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最高可处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和各省区市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非法集资快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非法集资活动仍比较猖獗,形势不容乐观。

一、非法集资形势依然严峻

(一)非法集资案件持续高发。据统计,2005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非法集资立案年均2000多起,涉案金额200亿元左右。2011年底至2012年初,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部际联席会议会同公安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各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打出了声势,打出成效。许多非法集资案件被侦破,一些潜在的案件得到了集中暴露。尽管今年新发案数量、涉案金额、参与集资人数与2012年同期相比有大幅下降,但与以往常规年份相比较仍呈增加趋势。

(二)涉案地域、人员、行业广泛。当前非法集资案件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市),集资参与者既有家境富裕人群,也有吃低保的社会弱势群体,既有在职人员,也有离退休人员,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案件涉及众多行业和领域,包括农业、林业、房地产、教育、商品流通等等,并由传统的种植、养殖业逐步蔓延至科技、环保、投资等领域,形式手段更趋债权化和机构化,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借贷涉嫌非法集资的情况日渐突出。

(三)社会危害严重。非法集资作为典型的涉众型违法经济犯罪,往往因为涉及区域广泛、集资参与者众多,使得案件处置难度很大。而且常常由于经营不善或犯罪分子侵吞、挥霍及转移资产,造成案件最终挽损率普遍偏低,有的甚至是血本无归,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扰乱国家正常经济金融秩序,甚至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例如,湖南省湘西州曾成杰集资诈骗案,先后集资34.52亿余元,涉及人数24238人。集资总额减去还本付息的金额后,曾成杰集资诈骗金额为8.29亿元,造成集资户经济损失共计6.2亿元。集资户吴安英见集资兑付无望,当众自焚造成七级伤残。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曾成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

(四)非法集资存在原因复杂

非法集资的成因十分复杂,与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状况密切关联,涉及国内外宏观经济、社会环境、金融服务、个体参与者情况等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环境因素。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民财富的增强,民间资金充裕,投资需求强烈,而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比较有限,不同投资者可能选择的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偏好也不同,部分投资偏好于高收益的投资者,可能会把资金投向于高收益的民间借贷,甚至是非法集资。二是参与者自身因素。许多参与集资者缺乏相应的经济金融法律方面的知识,不能区分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对“谨慎投资,风险自担,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的投资理念认识不足,经受不住社会上的高利诱惑,加剧了非理性逐利冲动而上当受骗。三是制度政策方面因素。当前一些领域的改革还待于进一步深化,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领域的监管还有待于加强,对民间借贷等投融资的规范引导还有待于完善,特别是防范预警和打击非法集资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工作力度应进一步加大,开正道、堵邪门、强监管,严防不法分子钻政策和法律空子,从事非法集资活动。总的来看,影响非法集资的一些因素仍将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随着市场活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如果监管与管理一时难以同步加强,非法集资的风险还可能进一步加大。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非法集资活动仍会频繁发生,案件高发态势仍将持续,并不排除在一些地区、行业和领域集中爆发的可能,形势依然严峻,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工作任务仍将艰巨。

二、高度关注、防范一些领域的非法集资风险

近些年来,许多非法集资活动打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倡导绿色消费”、“金融业务创新”等旗号,以合法公司名义,以高收益、高回报为诱饵,形式多样手段翻新,由直接吸收资金发展到进行生产经营投资,由单一债权发展到股权甚至债权、股权相混合,由个人作案发展到组织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手段更加隐蔽,欺骗性更强。当前,以下领域及形成的非法集资风险尤其要注意关注和防范。

(一)民间借贷诱发非法集资案件在一些地区或行业仍会高发。从近几年的发案情况看,民间借贷越是活跃,非法集资的案件越是高发,在当前企业融资需求旺盛、民间资金较为充裕、社会投融资政策积极宽松,而相关规范引导不尽完善的环境下,民间借贷在一些地区或行业诱发非法集资案件的风险仍然较大。

(二)一些中介机构参与非法集资,风险集聚。目前社会上各种中介机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但监管缺失或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无序发展、恶性竞争,助长了民间融资乱象,积聚了很大的非法集资风险。一些中介机构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用于投资或转借给他人,谋取不法利益,隐患很大,一些地方的风险已经集中暴露。

(三)农业专业合作社类非法集资风险开始上升。近年来全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在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有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背离办社宗旨,专门从事吸收农民资金和放贷等业务,甚至进行异地吸金和放贷,进行非法集资,直接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农村发展与稳定,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已发生了十多起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发的非法集资案件。

(四)网络借贷诱发非法集资将成为新的案件高发点。近几年网络借贷迅猛发展,今年初以来更是火爆,新开设的P2P平台数量和贷款规模也都迅速飚升,但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规范和规定,该领域的非法集资风险正快速积聚,应及时加强有效规范和引导,防止网络借贷领域成为非法集资“重灾区”。

(五)股权投资领域非法集资活动一直比较活跃。今年股权投资领域非法集资新发案件虽有减少,但陈案风险很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50余家私募股权企业涉嫌非法集资,涉案金额逾160亿元,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

(六)银行业金融机构个别工作人员涉嫌非法集资风险显现。银行业金融机构个别工作人员打着单位旗号、利用职务之便涉嫌非法集资,严重影响银行声誉和正常经营活动。尽管目前案件数量很少,但风险及影响不容忽视。

三、全面加强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任务,要标本兼治。一方面要严厉打击,依法惩处犯罪分子,进行警示和震慑;另一方面要加强防范和预警,特别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引导社会公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自觉抵制并远离非法集资。

年初以来,部际联席会议在大力推动一些重点案件查处的同时,按照“关口前移、打早打小”的工作思路,于5月在全国集中开展了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73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200余万份(册),摆放、张贴展板、海报35万多个(张),悬挂标语横幅55000余条,出动巡回宣传车1400辆(次),设置宣传咨询点6300多个,接受咨询人数320多万人(次),发送公益短信8亿余条,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宣传7000余次,在68万辆移动公交载体播发宣传信息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从8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又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多地政府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积极行动,整合力量,多方位、多渠道、细致深入地对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进行了排查清理,成效明显。

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就是为了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研究分析当前非法集资形势的同时,组织开展新一轮的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法律政策宣传攻势,营造引导公众防范和远离非法集资、打击震慑非法集资犯罪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非法集资,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希望而且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媒体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取得成功。保监会历来重视非法集资风险防范治理工作,加大非法集资防范打击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健全机制。先后出台非法集资预警和查处工作暂行办法等9项制度,建立包括案件监测、报告、分析、处置、责任追究在内的全流程工作机制,强化非法集资案件日常管理。二是定期排查风险。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深入排查非法集资风险隐患。先后4次部署行业进行风险排查和预警防控,重点排查保险中介业务、基层机构及收付费环节案件风险,力争“打早打小”。三是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对于非法集资案件做到每案必查,及时处置化解风险,完善内控,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严肃追究案件管理责任,先后对32起非法集资案件140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四是加强宣传和警示教育。通过下发宣传手册、组织宣传活动、通报典型案件等方式,不断提高保险消费者以及保险从业人员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和能力。今年5月组织开展宣传月,全行业悬挂条幅、摆放海报、展板等3万份,发放宣传资料100多万份,通过短信或微信平台、电子邮件等发送宣传短信130多万条,举办客户讲座千余次,直接受教育的社会公众达到260余万人次。

从近几年全国情况看,非法集资持续活跃,新增案件多、金额大,并且呈现由传统生产领域向投资理财领域、活动空间由实体向网络发展、参与人员遍及社会多个阶层、民间融资引发案件较多、衍生犯罪频发等特点。今后一段时期,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等影响,一些潜在非法集资案件可能会加速暴露。在全国非法集资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保险从业人员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风险也在增加。

近年来,保监会在防控行业案件风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非法集资案件。保险领域非法集资主要表现为保险机构工作人员或销售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或公司管理漏洞,假借销售保险名义、制售虚假保险单证或理财协议,向社会公众给予或承诺给予高额回报并非法吸收资金。保险领域非法集资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利用职务便利。部分涉案人为保险机构工作人员甚至是高管人员,在当地有一定社会人脉或知名度,利用管理或职务便利获得消费者信任;部分涉案人为保险机构代理人员,熟悉保险业务流程并长期接触客户,客户较为信任。二是假借销售保险名义。涉案人虚构保险理财产品,或者在原有保险产品基础上承诺额外利益,或者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理财协议”,吸收资金。三是高额利息诱导。涉案人采取先支付利息、到期支付本金或继续滚存的方式,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消费者高额回报。四是伪造单证印鉴。涉案人出具假保单,并在自购收据或公司作废收据上加盖私刻的公章,甚至直接出具白条骗取资金。

与其他行业相比,保险业非法集资案件的数量、涉案金额、受害人数都比较少,非法集资案件风险整体可控。但由于保险业务的特殊性、非法集资犯罪行为的复杂性,我们在查防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一是对保单的法律定位不明晰,影响了案件立案。销售假保单只能以实际非法所得计算犯罪数额,不能以票面金额计算犯罪数额,导致一些利用虚假保险单证非法集资的案件因行为人的犯罪所得较少而不能立案,错过了“打早、打小”的有利时机。二是有关部门基层机构处置涉案财产标准不明确。当事人将通过非法集资、传销等途径获取的资金用于投保,对保险业来说,在案件结案前属正常业务,有关部门直接要求保险机构全额退保并划转资金或重复划转,将导致保险机构面临诉讼风险或承担经济损失。三是部分非法集资案件处置操作要求不明晰。案发后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案件处置工作,但出于地方利益考虑,往往寄希望于公司“买单”,与相关规定中“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的精神不符,甚至致使一些非法集资案件的性质难以及时、准确认定,同时也给公司造成一定负担。

非法集资涉及金额高、涉及面广、危害性大,需要全社会一齐努力,共同预防,坚决打击。下一步,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配合部际联席会议做好各项防范处置工作,构建并完善保险行业非法集资案件风险管理体系。保险监管部门要建立完善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强化对保险机构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的监管,加强针对保险从业人员、保险消费者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提醒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在保险消费过程中力争做到“两查两配合”,即“查产品、查单证,配合做好缴费,配合做好回访”。“查产品”就是买保险时通过网上查证(中国保监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及保险公司网站),或者致电保险公司客服人员等方式核实所购买保险产品的真假,不要相信高息“保险”,也不要受“先返息”之类的诱惑。“查单证”就是交费后要求销售人员及时提供正式保单和保费发票,并认真鉴别保险单证的真伪:真保单上有保险公司印章且为电脑打印,不应有人为改动、手写的地方。“配合做好缴费”就是消费者所交保费超过1000元时,应选择银行转账方式或者到保险公司营业场所缴纳,不要随意将现金交给公司人员。“配合做好回访”就是购买分红、万能、投连等新型保险产品后,积极配合公司回访,确保利益不受损害,如果购买上述保险产品未接到回访,或者发现从业人员存在非法集资嫌疑的,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信件等方式向保险监管部门进行举报反映。保险机构要积极开展风险排查,及早发现风险苗头;案件发生后积极做好案件调查、客户回访、追赃挽损等工作;要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管控漏洞,做好责任追究、后续整改以及警示教育工作,防止同质同类案件发生。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为了积极防范保险领域非法集资风险,我们建议:一是加强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间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是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协作力度,建立案件查办会商机制、加强执法信息交流,形成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合力。二是建议明确保险单的法律性质,即明确保单为金融票证的法律属性,并使之得到刑法保护。三是进一步明确非法集资案件处置环节的操作要求,明确债权债务处理规则,细化不能偿还债务的处理方法与标准。

第三篇:非法集资新闻稿

学生之家积极开展“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

(贵州大学学生之家 讯)5月15日,为响应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暨“5.15”宣传日活动,贵州大学学生之家于本日在贵州大学新校区西一区,西二区及北校区等地方开展了相关宣传活动,现场进行摆点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音频、接受同学们咨询等形式来帮助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如何防范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

据了解,贵阳市已经连续多年组织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此次贵州大学的宣传活动选择在各校区教学楼下、宿舍区、食堂门口等人员相对集中和密集的场所开展,并结合QQ校园公众空间等媒体宣传相呼应,以“室内室外、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广泛普及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等法律常识,引导同学们树立科学理财观念,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为配合开展本次宣传活动,学生之家以非法集资的基本概念、表现形式、主要危害及防范等常识为主要内容,设计制作了数千余份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在多个宣传现场同时进行发放,并组织同学们进行自觉抵制非法集资签名活动,此举获得了同学们积极的响应。

相关阅读:

所谓“非法集资”,就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的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利益等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给予回报的行为。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从目前案发情况看,主要包括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四大类。

非法集资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二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货币、实物、股权等其他形式的还本付息;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目的。

事实上非法集资是一种违法活动,出资人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资金大多被挪作他用,中饱私囊;活动中少数出资人侥幸获得回报,但往往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给大多数投资人造成重大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对此我们要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

1.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2.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是否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是否承诺回报,非法集资行为一般具有许诺一定比例集资回报的特点;是否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3.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4.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当一些单位或个人以高额投资回报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开发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

5.非法集资大多借助传销手段,由于多是亲戚、朋友、熟人介绍、推销,一方面,容易取得信任,另一方面,碍于面子也不便推辞,因此这种方式更容易在民间渗透,其危害面也更广。因此面对熟人的好心和善意推销,得多长个心眼儿。

6.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资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许诺高额回报。每当遇上诸如此类“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本万利”“一夜暴富”的神话般的诱惑,千万冷静,得悠着点儿,决不能因为听到别人发了财眼红,进而跌入欺骗者设下的陷阱。

第四篇:非法集资司法解释

非法集资十宗罪: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 类别:金融事务与合同(投资融资贷款债券)| 浏览(934)| 评论(0)2011-01-04 19:00 标签:《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

中国法院网讯

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今天,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这一司法解释出台的有关情况。

Beijing:近几年来,非法集资活动猖獗,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大案要案频发,涉案地域广,涉及行业多,参与集资群众众多,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非法集资已经演变成为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

此次公布的《解释》分九条。其中,第1条明确了非法集资的界定标准和特征要件; 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区别?

第2条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具体行为方式; 第3条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第4条明确了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要件的具体认定标准; 第5条明确了集资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第6条明确了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的具体行为方式; 第7条明确了非法擅自募集基金行为的定性处理意见;

第8条明确了非法集资活动当中虚假广告行为的性质认定和处罚标准。

据介绍,《解释》的出台,对于依法从严打击严重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解释》明确了非法集资的概念和特征要件,划清了非法集资与合法融资的政策法律边界,有利于打消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有利于监管部门和办案机关及时发现、查处非法集资活动,防止合法融资的非法转变和非法集资的恶性发展。

第二,《解释》对非法集资相关的各种犯罪的法律适用作出了具体规定,有利于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罪与罪的界限,依法从严惩处严重非法集资犯罪活动。

第三,《解释》对实践中各种非法集资活动进行了甄别梳理,并特别规定了非法集资活动当中虚假广告犯罪行为的处理意见和处罚标准,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消除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的社会诱因,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司法解释出台背景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王少南在新闻发布会一开始,就向媒体通报了当前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的猖獗态势。根据公安部提供的立案数据,2005年至2010年6月,非法集资类案件超过1万起,涉案金额1000多亿元,每年约以2000起、集资额200亿的规模快速增加。近年来查处的“万里大造林”案、“亿霖木业”案、“兴邦公司”案等一批重大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反映出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极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王少南:“涉案金额大,受害人数多,作案周期长,案发后大部分集资款已被挥霍、转移、隐匿,资金返还率低,集资群众损失惨重,频频引发聚众上访等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受害群众自杀等恶性事件。”

王少南分析,当前,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作案手段多样,手法不断翻新,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犯罪分子往往依托合法注册的公司、企业,以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投资、委托理财等为幌子,巧妙伪装,故意混淆非法集资与合法融资的界限。

王少南:“新的非法集资手法层出不穷,利用经营投资、商品销售、电子商务、基金运作、风险投资、新能源开发、外汇交易、消费返利、黄金期货交易等形式的非法集资纷纷涌现,并不断由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向房地产、商贸、金融、旅游、医疗卫生、教育等行业渗透。”

非法集资与合法融资的界限是什么?哪些行为方式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非法集资行为相关的广告宣传行为如何处理?司法解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都做了明确。

《解释》第1条对非法集资重新进行了定义:非法集资是“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并且细化了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包括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裴显鼎:“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什么是非法集资,我们特意明确了非法集资的四个特征:突出讲它的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公开性和社会性是一定要强调的,所以在那条后面加了一句,如果是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非法集资活动。”

《司法解释》列举了10种应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的具体情形。

包括“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分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发售虚构基金、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或者以投资入股、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等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10〕18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0年1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第二条 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八)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九)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第三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第四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区分情形进行具体认定。行为人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第五条 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第六条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200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构成犯罪的,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定罪处罚。第七条 违反国家规定,未经依法核准擅自发行基金份额募集基金,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为非法集资活动相关的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

(一)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二)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二年内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明知他人从事欺诈发行股票、债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擅自发行股票、债券,集资诈骗或者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集资犯罪活动,为其提供广告等宣传的,以相关犯罪的共犯论处。

第九条 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问答:

一、《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制定背景是什么?

近几年来,非法集资活动猖獗,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大案要案频发,涉案地域广,涉及行业多,参与集资群众众多,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非法集资已经演变成为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非法集资的界定标准和特征要件是什么?

答:非法集资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构成该罪应同时具备四个要件,包括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非法集资的四个要件突出讲它的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公开性和社会性是一定要强调的,所以如果是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非法集资活 动。”

三、非法集资和合法融资的界限是什么?

答:《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非法集资和合法融资的界限,即非法集资必须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如果是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非法集资活动。

四、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吸收资金,并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五、什么是集资诈骗罪?

答: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两种犯罪行为的异同是什么? 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均属于非法集资犯罪行为,这两种犯罪的异同: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在犯罪构成上存在许多重合之处,都是向社会不特定公众筹集资金,都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行为人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主观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且使用诈骗方法的,构成集资诈骗罪,也说明两者在犯罪客观方面存在重合。

2、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集资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在集资诈骗罪中,行为人也往往承诺归还本金并许以高额利息或者其他名义的回报,但这只是行为人实施诈骗的手段,并不打算真正还本付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也往往没有归还投资人的本息,造成投资人损失,但这往往是行为人经营失败造成的,并非行为人的本意。所以,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行为人究竟有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单位实施的犯罪,更是要注意考察单位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单位的经济能力、经营状况,筹集的资金的实际用途和去向,最后是否实际归还,如果不能归还,造成不能归还的原因何在,以及案发后有无归还能力,要结合这几个方面综合考察。

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具体有哪些行为方式?

答: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符合《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非法集资的要件的,应当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八)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九)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八、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哪些情形可以免于刑事处罚?

《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天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

《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虽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但能够及时清退,社会危害性小的给予较为宽松的处理: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九、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要件的具体认定标准是什么?

答: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区分情形进行具体认定。行为人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十、集资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答:集资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为: 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十一、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的具体行为方式是什么? 答: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的具体行为是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

以上发行对象累计超过200人构成犯罪的,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定罪处罚。

十二、非法擅自募集基金行为的定性处理意见是什么? 答:《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非法擅自募集基金行为的定性处理意见: 违反国家规定,未经依法核准擅自发行基金份额募集基金,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十三、非法集资活动当中虚假广告行为的性质认定和处罚标准是什么?

答: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为非法集资活动相关的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

(一)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二)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二年内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明知他人从事欺诈发行股票、债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擅自发行股票、债券,集资诈骗或者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集资犯罪活动,为其提供广告等宣传的,以相关犯罪的共犯论处。

第五篇:非法集资测试题

关于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下列不属于非法集资特征要求的是(C)A、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吸收资金

B、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C、只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返还本金 D、向社会公众(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2、非法集资的形式不包括(D)A、通过会员卡、消费卡的形式

B、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的形式

C、利用网络技术虚拟“电子商铺”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的形式 D、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的形式

3、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并通过暴利引诱骗取其信任的手段,属于(C)A、编造虚假项目 B、巧接媒体宣传 C、承诺高额回报 D、利用亲情诱惑

4、赵某在被传销组织的精神洗脑后,为了完成自己的业绩,利用亲情诱惑亲朋投钱的行为(A)

A、是不法分子的手段之一,通过用高额回报诱惑亲朋,目的是为了非法集资 B、是赵某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

C、是其亲朋将手中余钱进行投资管理的一种方法 D、赵某无奈之举

5、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承担损失的人是(B)A、不法分子承担 B、参与者自行承担 C、国家承担

D、不法分子和参与者共同承担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9分,共45分):

1、作为一个投资者,应防范不法分子以“销售股票”形式进行的非法集资,下面哪些属于投资者应采有的投资观(ACD)A、合法投资 B、只注重高额回报 C、眼见为实 D、审慎投资

2、以项目开发为名的非法集资活动,因为有“项目”做幌子,更容易吸引社会公众眼球。如何防范以“项目开发”为名的非法集资活动(ABC)A、具备基本常识 B、要理性分析 C、是要有投资风险意识 D、主动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3、社会公众当遇到个人或机构兜售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时,如何提高风险防范意识(ABCD)

A、充分认识、了解相关机构的性质和功能 B、了解相关机构是否有金融业务经营许可证 C、投资某种金融产品时,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D、从事股权买卖、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高度复杂、风险极高的业务,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

4、面对非法集资的陷阱,我们可以做到(ABCD)A、对高息“诱饵”不动心 B、对老板“实力”不崇拜 C、对“官方”背景不迷信 D、对熟人“热心”不轻信

5、如果某人对于不法分子从事的非法集资活动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时,你认为以下哪些可以帮助他(AB)

A、摆正心态,理性面对高利诱惑,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可能一夜暴富

B、摒弃从众心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C、只投入一部分的钱财,减小风险

D、将包装的信息透露给他的商业对手,让对方损失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非法集资者会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2、目前非法集资的形式多样,非法集资可以以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的名义进行。√

3、不法分子为了非法集资而聘请某明星代言,是通过利用明星与其粉丝之间的感情进行虚假宣传,属于利用亲情诱惑。×

4、经人民法院执行,集资者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损失。√

5、投资者加强自身防范意识,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不传播、不轻信所谓的一夜暴富神话,是减少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的根本途径。√

6、某人向其亲朋借10万元钱买车并约定3年后偿还,属于非法集资行为。×

7、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

8、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属高风险行业,投资者要谨慎参与创投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不要被高额回报蒙住了双眼。√

9、当不法分子看到老年人风险意识不强,易受到怂恿鼓动的弱点,并对其高额回报的宣传时,老年人可以与子女或亲朋进行商议,并且可以对公司经营运作情况深入调查分析。√

10、对从事非法集资活动构成犯罪的不法分子,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不作处罚。×

下载非法集资工作难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法集资工作难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参考材料

    宣传教育参考材料 一、部分宣传要点 (一)一般非法集资的特征。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是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

    非法集资自查报告

    非法集资自查报告 根据船民办办公室2015年3月9日的通知,我校按照要求认真进行了自查,结果如下: 一、各类证照齐全,名称及法人均一致。 二、没有账外账户,学校学费已存入学校账户......

    非法集资表现形式

    非法集资活动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 一、非法集资的特征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以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的集资。 2.承诺在一定......

    非法集资承诺书

    承 诺 书 为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切实确保群众的合法权益,本企业郑重承诺如下: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规定,依法经营,守法经营......

    2016非法集资承诺书

    2016非法集资承诺书模板 非法集资承诺书模板 为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切实确保群众的合法权益,本企业郑重承诺如下: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依照国家法律法......

    非法集资总结文档

    长春市双阳区金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关于《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 总结报告 长春市双阳区金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识别金融犯罪和利用法律保护......

    非法集资自查报告文档(合集)

    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防范和打击金融诈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公司认真扎实地开展企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

    非法集资相关规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惩处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当前非法集资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非法集资情况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有的打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倡导绿色、健康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