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二中、学军中学和杭高30位高考优等生的选择
我看什么书 我怎么选专业
杭二中、学军中学和杭高30位高考优等生的选择
《都市快报》记者 张娜
6月23日高考成绩出炉后,快报记者接触了杭州第二中学、学军中学和杭州高级中学的30位学生,他们的高考成绩都在各自学校的前十名左右。他们在高中三年中读的有些参考书,我们推荐给所有的高中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我们了解了他们将去哪些大学,选了哪些专业,以及他们的家庭教育背景。调查对象共30人,理科生23人,文科生7人,男女生刚好各占一半。
30位考生都被第一志愿大学录取,其中10人进了北京大学,8人进了清华大学,5人进了浙江大学,3人进了复旦大学,还有4人分别进了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学生,高中都爱看什么书。在他们推荐的参考书中,有不少是重叠的,我们挑出推荐率最高的8本书,介绍给大家。
1.《读者》
《读者》在受访的30位考生中最受欢迎,几乎三分之一的人看,有人每天睡前都看上几篇,用来宁神安眠。
推荐理由:
男生罗骏杰:高三这一年《读者》看得比较多,里面的故事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引用,很方便。有些文章也能引人思考,让作文写得有深度。
女生田心瑜:常看《读者》,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老师说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不能假大空,《读者》文章一直很感人,学学感情表达。
女生葛小燕:《读者》里有时事评论,提供独特的立论、观点,还有表达方式,写作文时立意会新一点。
女生鲍笑寒:《读者》看得不少,拓展知识面,也学学人家的文笔,精彩的句子背一背,写作文时也能引用一下。
男生杨岸颀:高三有段时间固定看《读者》,一天一小时。
基本介绍:
《读者》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类文摘杂志之一,1981年3月在兰州创刊,原名《读者文摘》,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科技、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讲求朴素哲理和人性关怀。去年高考前,《读者》为高考学生特别编辑出版了高考语文素材增刊,销量很高。增刊选取历年文章精华,帮助考生短时间内积累写作素材。
2.《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推荐这本书的有理科生,也有文科生,有男生,也有女生。
推荐理由:
女生葛小燕:我学理科,也喜欢历史,常看《全球通史》。这本书从全球角度看人类的发展,从宏观到微观,没有事无巨细,但是很生动。
女生朱雨芃:高三总结历史学科,《全球通史》很好用,里面的知识很全,很系统。
男生盛浩:《全球通史》算是科普类的历史书,看看对复习历史很有用,知识体系很完整的。基本介绍:
“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推荐这本书时说: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要买来看看,盗版的都有,说明这书有多畅销。
《全球通史》1998年出版,经作者几次修改补充,现流传最广的是第七版,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把世界看成一个有机统一体,从全球角度而不是某国或某地区角度看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重点研究人类历史事件和之间的相互影响。美国许多大学已把《全球通史》作为大学基础课程教材,许多军校也把此书作为教材,规定学生在毕业前都要修这门课。
有人这样评价《全球通史》:我们所学的历史,都很奇怪,注重细节,例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却没什么连贯性。历史在我们眼里,跟“洋片”差不多,是割断的、静态的、前后没有关联的。而《全球通史》却展示了我们似乎学习过却从未真正明白过的历史。
3.《费恩曼物理学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国外不少大学把《费恩曼物理学讲义》作为教科书。推荐这本书的男生,物理都学得比较好,他们说这是本物理的全面科普书,想提高的同学也能从中得到满足。
推荐理由:
男生杨镇斌:我很喜欢物理,平时会看《费恩曼物理学讲义》,这本书跟教科书不一样,写得生动也全面,有大学用它做教材,想提高物理水平的同学值得看的。
男生林之桦:我喜欢哲学、天文和物理,高中一直在读《费恩曼物理学讲义》,作为课本的补充,也是另一个视角学物理。
基本介绍: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一些理工科大学发现当时基础物理教学和现代科技发展不适应,纷纷试行教改,加利弗尼亚理工学院在1961年9月到1963年5月请来著名物理学家费恩曼(诺贝尔奖得主)主讲基础物理课,事后又根据讲课录音编辑出版《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共分三卷:第1卷包括力学、相对论、光学、气体分子动力理论、热力学、波等,第2卷主要是电磁学,第3卷是量子力学。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传统的普通物理教材。
全书据课堂录音整理,一定程度保留了费恩曼讲课的生动活泼,而且讲义从普通物理水平出发,深入浅出,避免运用高深烦琐的数学方程,可以作为非理工读者学习物理的入门书。在几个购书网站上,这本书几次卖断货。
4.《散文》杂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和看满分作文一样,看《散文》的学生也是奔着提高作文水平去的。
推荐理由:
男生杨镇斌:我作文写得不算好,《散文》每月都买的,里面一些美文写的都是人生感触,看了增加人生阅历,作文写起来有话说。
女生熊文洁:《散文》的文章风格和语文的阅读理解风格差不多,多看看培养语感,还能对人生有思考,文字也能稍微美化下,一举三得。
基本介绍: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三十年风格不变。
5.《高考满分作文》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考生都很重视。推荐的学生说,书店醒目处都是满分作文,全班大部分同学都买了。
推荐理由:
男生曹中舒:不少同学都在看满分作文,我也看的,多少对作文写作有点帮助。
男生徐竞:我看高考满分作文,也看零分作文,看满分学好的写法和风格,看零分作文了解作文批改禁
区,哪些不能写也得知道。
基本介绍:
高考一结束,书店就会冒出不少“高考满分作文”书,即使不知真伪但依旧十分畅销。去年有媒体做过统计,教辅图书销售中,作文类占到三分之一,而冠有“高考满分作文”的图书销得最快。像《高考作文满分绝招大全》、《全国高考满分作文评析与应试技巧》这样的书,卖得最好。
与高考满分作文相对的还有高考零分作文,也很畅销。高考作文批改严格,流传出来的毕竟很少,不能排除有些书商为了牟利而造假。因此我们建议考生在选购图书的时候,仔细辨别。
6.《古文观止》(中华书局)
古文阅读是高考语文中必备的一项,虚词如何用,实词如何理解,让不少考生头疼。推荐《古文观止》的同学说,这本书和高考语文中的文言文阅读风格相近。
推荐理由:
女生徐晨蕾:《古文观止》高三看得很多,这些古文写得都很好。常看文言文,能培养语感,阅读理解做起来会顺手。而且文章能树立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写作文时不会偏离中心思想。
女生葛晓燕:读《古文观止》,做古文阅读用得上,写作文也能用,引用或者学习立意。
基本介绍: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编选的。两人都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古文观止》全书共12卷,选的文章上起先秦、下到明末,一共222篇,都是传世佳作。诗人曹一凡曾专门写过文章,讲述自己读《古文观止》的经历:《<古文观止>伴我一生》—
有人问我最难忘的一本书是什么?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古文观止》。60多年前我上小学时,当时有位姓时的语文老师,曾在课外给我们几个爱好语文的学生朗诵过晋代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便是选自《古文观止》。后来我在旧书摊上发现一本上海沈鹤记书局印行的《古文观止》,即使没有书皮,前面还被撕了6页。我还是把它当宝贝买了下来,从此成为我经常翻阅的一本好书。
《古文观止》好在哪里?个人体会有以下几点:第一,这是一本历代名家散文选集。上自先秦,下至明末,许多优秀文学家的名篇代表作大多入选。第二,书中所选的222篇文章,篇幅适中,体裁多样,艺术风格百花齐放。第三,书中有许多历史典故、常用成语、名言警句,读后可以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加强修养。第四,不少文章可读性强,句子简短,深入浅出,音调铿锵,朗朗上口,朗读起来有音乐美,听起来是一种艺术享受。第五,许多文章主题鲜明,篇幅短小,高度概括,语言精炼,常读这类文章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学会简明扼要。
7.《墨迹》(长江文艺出版社)
一本主持人的人物传记被好几位学生推荐,他们都说这本书是写普通人的不寻常事,有借鉴意义。
推荐理由:
男生米科阳:原来就看过两遍,高考前也在看。《墨迹》里曾子墨是个优等生,看她的经历,对我也有借鉴意义;而且她很真实,普通人写普通事,不做作,睡前看看这本书蛮轻松的。
女生朱雨芃:我也推荐《墨迹》,作者每个阶段都有独立的目标,从一个工作领域跳到另一个陌生的领域,是榜样,有启发,值得看看。
基本介绍: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曾子墨,从小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我是曾子墨,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当她的同学为高考焦头烂额时,她因“总分永远第一”被保送中国人民大学,一年后赴美,持全额奖学金踏入美国常春藤名校达特茅斯大学,毕业后经几轮残酷面试进入摩根士丹利,参与完成历史上最大规
模的并购交易。金融事业发展到巅峰时,她却辞职加入自己一无所知的电视媒体行业,几年后,在凤凰卫视独树一帜„„
书中不少章节写的是面试经历,也传授了不少面试经验,被称做求职教科书,2007年新书一上市就有40多万的销量,占据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近几年发行量也一直保持,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中十分抢手。有人评论,《墨迹》是本怎么读都可以的书:留学、求职、面试、投行、励志„„最关键的是,看了之后让你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作者的经历是普通的,又不是普通的。说普通是因为她是一个典型70后乖乖女,循规蹈矩地读书、工作,没有冒险、流浪等非正统的东西,但有不普通,她取得的成绩让无数同龄人望尘莫及。
8.《什么是数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什么是数学》1941年问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最近,复旦大学出版社把此书中译本列入“西方数学文化理念译丛”,提供给热爱数学、关注数学的学生。推荐的两个男生说,这本书和《费恩曼物理学讲义》一样,视角全新,是本好科普书。
推荐理由:
男生杨镇斌:这本书写得不错,看了容易入门,让人很有兴趣。
男生邹乐然:除了课本,我喜欢看数学、物理方面的科普书,《什么是数学》很科普,和课本不一样,不是知识点罗列,有点意思的。
基本介绍:
什么是数学?数学家R·柯和H·罗宾,合写了一本数学科普读物告诉你。无论是数学专业人士,或是想学数学的人都可以阅读这本书。特别对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学数学教师,都是本极好的参考书。全书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动的阐述。《纽约时报》评论这本书既为初学者也为专家而写,同时也为学生和教师、哲学家和工程师而写,是一本极为完美的著作。
某购书网站里这本书的评论多达数十页,有位读者还写了读后感:有意义的数学就像用来讲述有趣故事的报刊杂志,但不像某些报刊杂志,它的故事必须是真实的;惟一能回答“什么是数学”这一问题的,不是哲学而是数学本身的活生生的经验,这本书告诉你。
优等生的专业选择
有人看好经济形势学金融有人避免经济震荡去学医
记者 张娜
高考结束后选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全凭兴趣还是考虑就业,我们来看看优等生的选择。
30位优等生中,5人选了经济专业,4人选了电子信息专业,2人选了能源动力专业,2人选了工科实验班(先学一年工科基础,大二再细分专业),2人选了法学专业,还有力学、统计学、公共管理、生物科学、数学、计算机、自动化、旅游管理、英语、物理、工商管理、临床医学、工业工程、元培学院、竺可桢学院共15个专业,各有1人选择。总结一下,考生选择专业的依据大概有几条:第一有兴趣,第二就业好,第三子承父(母)业。
昨天我们联系30名优等生,得知他们都被第一志愿大学录取,但少数考生没能进第一志愿所选的专业。
数学好 英语好不学经济岂不可惜
热门专业里经济最俏,已是几年来的趋势。经济形势由好转坏又转好,但经济专业没受影响,依然炙手可热。
女生高婧雅说数学好、英语好是学经济必备的两项条件,自己都满足,不学经济岂不可惜,她选了上海复旦大学的经济专业。前段时间了解专业信息,在经济和国际政治间纠结,向爸妈征询意见,爸妈让她独立思考。高婧雅冥思苦想,把两专业的课程、读研概率、出路等比较来比较去,几天后决定学经济。爸妈喜出望外,说他们的想法也是经济,不给建议,只是让她独立选择未来。
有同学选经济是为了毕业后有稳定工作。女生田心瑜首选北大经济专业,如果上不了,就选国际政治,往其分支“国际经济”方向研修,总之一定要和经济沾边。她说不想毕业后去创业,现在经济形势好,学经济能找份好工作,还有高收入,很好很稳定。昨天,她说经济系太热没进去,进了天文系,毕竟还在北大,也知足了。
男生邹乐然喜欢经济源于高一。有次在图书馆偶然看了《经济学简明教程》,感觉很新鲜,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角看问题,之后一直保持对经济的兴趣,这次报了北大的经济专业。
学电子信息不论搞研究还是找工作,都行
填报电子信息专业的4人中,2位女生,2位男生。男生杨岸颀,712分,选了清华大学的电子信息专业,他说这个专业在学校里学风最好,老师最好,但也学得最累。好在是兴趣所在,并不计较。开始选专业时,一家人几次坐下来,讨论北大的经济管理和清华的电子信息。他说学经济毕业出来就能找到好工作,但发展后劲不大,经济环境起伏不定,去年全球经济危机,日本不知多少经济学博士流落街头找不到工作。而学电子信息,不论搞研究还是找工作,都行。
女生熊文洁选电子信息是受爸爸(博士,在浙工大教机电一体化)影响,基本上算子承父业。另一位女生徐晨蕾选工科,也是受到学微电子的姐姐影响。
最佳辩手学法律想当律师操心能源问题的是两个男生
女生朱雨芃和陈可分别来自杭二中和学军中学,有不少共同点:健谈、语速快、都选法学专业。朱雨芃自称是文科很好的理科生、理科很好的文科生,选在清华这所理工科见长的大学学文科,能感受理科氛围,也用理科思维模式学文科,比较全面;陈可也不想本科只专于法学,放弃中国政法大学选南京大学,也是想在综合大学里学得全面。去年她在学校辩论赛上拿到“最佳辩手”称号,坚定了她毕业后做律师的想法。
操心未来能源问题的是两位男生,杭高的陈晟和杭二中的郭轩宇,看法基本一致。他们说全球能源资源越来越少,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这个领域很有前景,所以选择能源动力专业。
经济环境再恶劣学医也基本不受影响
男生徐竞,考了689分,想上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他说现在经济学热门,工作好找,工资也高,属于高风险高回报。但容易受到大环境影响,课程设置有点虚,比较难把握,就算学得好,工作上也不一定能体现。学医就不一样了,清华的临床医学是本硕博连读,8年学下来,都是实用知识,学习的意识明确,就业意识也明确。而且外面经济环境再怎么变,人还要看病吃药,基本不会影响医院。
徐竞爸爸是医生,也建议儿子学医。徐竞说学医多少有点要延续爸爸事业的意思。
选专业受家庭影响很大
采访中发现,孩子选专业,多少和父母的工作或专业有关系。
学军中学男生周子晔,报了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深受外公和舅舅影响,外公一辈子研究自动化,舅舅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自动化。家里从小就有氛围。周子晔说,他不喜欢纯理论的东西,最好能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比如机器人的自动控制等。
曹中舒,报了北大的物理专业。爸爸是理工科研究生,妈妈也是理工科毕业,多少受到了影响。学经济的女生师与,常在家里和爸爸讨论股票、金融危机、如何分析风险帮助维持企业运营。她喜欢数学,但不想以数学为职业,而经济对数学要求高,她认为适合她。
陈少闻爸爸是博士,在大学教自动化;妈妈是电力学工程师,家里理科气息浓郁。他选择北大的电子信息专业,自称和爸妈职业很有关系。
优等生的家庭调查
家长学历高,孩子的成绩好?
采访这群优等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30位学生的父母加起来60人,其中5人是博士,5人是硕士,35人是本科,14人是大专,1人初中。75%的家长学历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唯一一位初中学历的家长,丈夫也是本科。
家长学历高,是不是孩子的成绩就会好?
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组长黄小博的回答是肯定的:“家长学历高,孩子成绩多数会好,即使成绩差也差不到哪里。”
黄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影响很大,比如家长搞艺术,孩子也有艺术细胞,家长搞体育,孩子也有这种优势,有一定的遗传;另外,家庭氛围很重要,比如他教过的一个学生,父母都是建筑师,家里经常讨论建筑问题,孩子后来也学了这类专业;最后一点是最要紧的。高学历的人重视教育,多数也懂教育。他们知道学校在教知识这块一般是没问题的,而思想这块父母得盯牢,这和学校正好分工明确。有些富裕家庭也重视教育,但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不一样,有些人只关注学习,不关注思想。
这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网上搜了一下,发现“父母学历高低或成绩好坏对孩子学习的影响”的话题,经久不衰。还有不少人做调查出书。支持父母学历对孩子有正面影响的人占大部分。
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骆明庆去年在《经济论文业刊》上发表研究报告,说要成为台湾大学学生,与包括父母学历在内的家庭背景很有关系。在台湾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中,父亲是本科毕业的比例达42.42%,母亲本科毕业的也占26.69%,高于一般大学生的17.19%和7.53%。
日本2008年出版的畅销书《阶层是会遗传的》,作者三浦展调查了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的1443位孩子家长,得出结论,孩子学习好深受父母学历高低和收入高低影响。书里说:在日本,多数学历高的女孩会找同等学历或同等以上学历的男孩结婚。调查发现,母亲学历是大学(含以上),孩子成绩为“上”的占27%、“中上”占44%,合计71%。结论说,母亲学历越高,孩子成绩越好。
也有持相反观点的,认为父母学历高,对孩子未必是件好事。
家庭教育专家赵雨林,曾写过一本《学会跟孩子说话》的书,其中有这样的观点:
各种学历的家长我都接触过,但那些学历比较高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遇到的困难和承受的痛苦,一点也不比那些没有学历的家长少。我从不认为父母文化程度对教育子女有太大关系,这句话看起来多少有点负气。虽然我知道,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家庭以教师、干部为主,父母的影响对个人的成长是很大的。可又有谁告诉我孔子的爸爸妈妈是谁?毛主席的父母怎么样?有多少名人的家庭出身并不好。我们承认出生在有较高的文化家庭的孩子的起点要高些,但要注意,这只是个起点!如果没有利用好这个条件,那么结局很可能会更痛苦和难以忍受。家长痛苦的是自己虽然是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却发愁自己的孩子怎么就不爱学习?而孩子痛苦的是生在这样的家庭真是不幸和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