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仁和区环境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攀枝花市仁和区环境保护局
环境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
预案
为及时有效地处臵因环境污染纠纷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将群体上访事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推进依法上访,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信访条例》,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配合、联动处臵,及时妥善有效处臵群体性上访事件,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上访,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仁和。
二、工作原则
(一)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早介入,妥善处臵,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因环境污染纠纷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
(二)联动处臵。要加强与上级部门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需要各部门联合解决的应由信访部门牵头和指导,通过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集体访处臵工作。
(三)依法办理。按照“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环境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按照公开公正、便民利民的原则,规范处理群众环境信访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维护信访秩序,依法处臵信访活动中的过激和违法行为。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攀枝花市仁和区环境保护局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应急处臵领导小组。
组长:李声强(局党组书记 局长)
副组长:
胡继芳(局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
王梅(副局长)
王春云(副局长)
张志耘(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大队长)
成员:
杨蒸(局办公室主任)
滕敏(农村生态股负责人)
邹通生(污控股负责人)
于欢(建管股负责人)
蒋涛(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胡华玲(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刘素明(环境监测站站长)
领导小组下设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应急处臵办公室,负责处臵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办公室主任由环境执法大队大队长担任。
(二)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和指挥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应急处臵工作;
2.负责统一调度、解决处臵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所需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
3.负责上传下达有关指示、要求和事件处臵命令,掌握进展情况,协调各相关部门、各友邻单位参与事件处臵;
4.负责统一对外发布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处臵信息。
(三)职责
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负责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来人来访的受理、现场处臵、调查处理,以及督查工作。
局办公室负责统一调度、解决处臵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所需车辆、经费、物资和后勤保障。
局机关各股室负责做好涉及自身业务的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处臵工作。
四、处置范围
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上访群众5人以上列为集体访,本预案将其分为一般集体访(6-9人)和重大集体访(10人以上)两类,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分级处理。
五、处置措施
(一)对一般群体性上访事件(6-9人),如反映问题较简单,正常情况下,由环境监察执法大队按《信访条例》的规定处理。
(二)对重大集体性上访事件(10人以上)或反映的问题较复杂、冲突较激烈,矛盾有可能升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区环保局接到报告后,按以下应急处臵办法处理。
1.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由局领导带队,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相关业务股室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臵。同时,由局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及时向区委群工局、区维稳办报告。
2.信访人推选代表。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由上访人选出5名(含5名)以内的代表到指定地点反
映诉求,由局领导主持接待,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相关业务股室参加。
3.调查处理。由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负责,对上访人反映的污染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和解决。
4.及时请公安部门维持秩序。如信访人在上访过程中出现《信访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时,为了防止违法行为进一步扩大,由局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及时商请公安机关派出足够警力到现场维持秩序。
5.越级集体访处臵。如发生群众集体越级到省甚至进京上访,局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向区委群工局汇报,按照我区的统一安排开展调处工作。
六、工作纪律
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在预防和处臵集体访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信访条例》和有关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本区存在的可能引发集体访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不认真排查解决,措施不当、调处不力,失职、渎职,甚至怂恿群众到上级机关集体上访,致使矛盾激化,发生重大集体访的;
(二)对领导批示办理的信访件存在推诿、敷衍、拖延或者调查处理不力,造成群体性上访事件的;
(三)集体访发生后不及时报告,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处臵失当,误报、漏报、瞒报致使可以避免的影响和损失而未能避免的;
(四)对本预案不执行或贯彻不力,造成矛盾激化、集体访升级的;
(五)在预防和处臵集体访过程中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篇: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机构编制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的规定,特制定《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预防和处置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的原则,坚持“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和扩大”的原则,对群体性事件及其苗头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力争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范围和级别
(一)本预案适用于我县机构编制方面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集体上访、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机构编制方面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人员参与的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大规模人员违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游行、示威,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重要单位;围攻、挟持国家公务人员;
3.聚众堵塞公共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
4.跨地区、跨行业联动上访请愿;
(三)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3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事件;
2.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含30人)、30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3.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含300人)、10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含10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在实际工作中,评估群体性事件的级别,还应统筹考虑事件的发展演变趋势、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
三、工作要求
(一)县编办履行下列职责:统一领导、部署排查调处全县机构编制方面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县机构编制方面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全县各单位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排查、调解可能引发的机构编制方面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搜集、上报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以理性方式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
四、监测和预警
1.县编办各有关科室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有关规定,强化值班制度、落实监测人员,完善监测网络,收集可能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信息,采取积极应急措施。对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
告、早处置;
2.发生群体性事件后,编办相关责任领导应在事件发生30分钟内,向应急办报告事件主要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事由、经过、影响范围、动态趋势、已采取的处置措施、现场指挥员的联系方法等,可先口头报告,随后及时提供书面情况报告,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书面续报动态信息。发生群体性堵塞主要交通干道、围堵党政机关、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特别重大事件要立即报告;常规静态信息可定期报告。
五、处置程序和方法
(一)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县编办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接报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协助公安等部门开展警戒、控制现场、疏散救护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分别向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报告。参与处置事件的单位要信息共享、协同作战、高效联动。
(二)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县编办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责成相关部门或单位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要如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三)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有关责任人对现场处置时向群众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要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象发生。
(四)对于群体性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可令其具结悔过或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本系统内党员和干部等违规参与群体事件需追究党纪和政纪责任的,通报其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县编办设立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主任)
副组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局长)
成员:县编办相关科室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综合科,负责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协调工作,确定同志为综治维稳工作联络员。
(二)相关单位协调保障。县编办应与维稳及综治、公安等部门联系协调,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建立联系网络,保障突发事件后果最小化。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日
第三篇: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我县旅游系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的规定,**县旅游局制定了《**县旅游局处置
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预防和处置旅游系统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的原则,坚持“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和扩大”的原则,对群体性事件及其苗头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力争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范围和级别
(一)本预案适用于我县旅游系统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集体上访、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旅游系统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人员参与的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大规模人员违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游行、示威,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重要单位;围攻、挟持国家公务人员;
3.聚众堵塞公共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
4.跨地区、跨行业联动上访请愿;
(三)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3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事件;
2.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含30人)、30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3.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含300人)、10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含10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在实际工作中,评估群体性事件的级别,还应统筹考虑事件的发展演变趋势、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
三、工作要求
(一)**县旅游局履行下列职责:统一领导、部署排查调处全县旅游系统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县旅游系统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排查、调解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搜集、上报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以理性方式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
四、监测和预警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县旅游局各有关处室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有关规定,强化值班制度、落实监测人员,完善监测网络,收集可能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信息,采取积极应急措施。对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发生群体性事件后,局相关责任领导应在事件发生30分钟内,向应急办报告事件主要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事由、经过、影响范围、动态趋势、已采取的处置措施、现场指挥员的联系方法等,可先口头报告,随后及时提供书面情况报告,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书面续报动态信息。发生群体性堵塞主要交通干道、围堵党政机关、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特别重大事件要立即报告;常规静态信息可定期报告;
五、处置程序和方法
(一)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县旅游局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接报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协助公安等部门开展警戒、控制现场、疏散救护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分别向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报告。参与处置事件的单位要信息共享、协同作战、高效联动。
(二)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县旅游局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责成相关部门或单位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要如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三)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有关责任人对现场处置时向群众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要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象发生。
(四)对于群体性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可令其具结悔过或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本系统内党员和干部等违规参与群体事件需追究党纪和政纪责任的,通报其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县旅游局设立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代萍(县旅游局长)
副组长:熊健(县旅游局副局长)
成员:县旅游局相关股室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协调工作。
(二)相关单位协调保障。县旅游局应与维稳及综治、公安等部门联系协调,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建立联系网络,保障突发事件后果最小化。
附件:
1、通信联络表
第四篇:现场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模版]
浮委字[2011]号
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我乡突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预防和处置各种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 “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的原则,坚持“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和扩大”的原则,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力争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1
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村、组、院,消除不良影响,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范围和级别
本预案适用于我乡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集体上访、非法聚集、围堵领导、冲击国家机关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是指由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群众参与的、影响浮江乡形象的到有关机关或单位上访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规模人员违规集体上访;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重要单位;围攻、挟持国家公务人员;
3、聚众堵塞公共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
4、跨地区、跨行业联动上访请愿;
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上访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3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上访事件;
2、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含30人)、30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上访事件;
3、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含300人)、10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含10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在实际工作中,评估事件的级别,还应统筹考虑事件的发展演变趋势、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
三、职责分工
乡政府履行下列职责:统一领导、部署排查调处全乡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上访工作;建立和完善全乡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上访事件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各村、社区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上访事件各项措施的落实;会同各村、社区及驻乡单位组织指挥重大和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等。
各村、社区、驻乡单位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排查、调解本辖区、单位内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矛盾纠纷;搜集、上报情报信息;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做好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以理性方式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
四、现场处置
一旦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乡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应在接报后,在乡内应30分钟内赶到现场,大余县内应1小时内赶到现场,赣州市内应3小时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做好控制现场和疏散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分别向乡应急指挥中心及乡主要领导报告。
在处置事件现场,乡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责成相关部门或单位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要如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现场事态平息后,有关单位对现场处置时向群众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扩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要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现象发生。
对于群体性上访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可令其具结悔过或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本乡内党员和干部违规参与群体上访事件需追究党纪和政纪责任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保障措施
乡政府设立浮江乡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刘传福
副组长:廖冰、胡宏伟
成员:罗小俊、肖小慧、罗开忠、谢光志、各村书记、主任及各乡直单位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信访接待室,办公室主任由罗小俊兼任。负责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协调工作。
本预案具体条款内容由浮江乡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五篇:公园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公园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切实维护我市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广大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金华市委、市政府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要求,为了确保维稳工作取得实效,公园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确保我园区域的安全,形成由公园统一指挥,园属各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单位党政领导要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判断事件性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化解处理,确保突发事件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公园下属各部门、单位要密切沟通联系,相互配合,严禁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对因工作疏忽或玩忽职守造成的事故,要严格责任追究。对于群体性事件要遵循从严管理、防患于未然的原则,特制定艾青诗歌公园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如下:
一、成立处置群体性事件维稳工作领导指挥部
总指挥: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指挥部设在公园安全生产办公室(公园安全保卫部电话:),并由***和***担当我园情报信息报送员,及时上报涉及维稳工作的情况信息,各单位要切实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及时上报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隐患,落实信息报送责任制,对迟报、漏报、误报甚至隐瞒不报的,严肃追究责任。
二、应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措施得到有群体集会确切信息后:
1、立即向处置群体性事件维稳工作领导指挥部进行汇报。
2、在集会时间安排园容保洁人员对集会现场进行清洗。
3、在集会现场摆放花卉、造型、广告宣传牌等占用集会现场。
4、将集会场地改为临时停车场。
5、在集会现场进行施工,占用场地。
6、在集会现场设立临时摊点,每个摊点设立临时信息员,及时反馈集会信息。
三、当遇到群体性集会等突发事件时应急措施
1、在园内加强安全巡逻,发现群体集会及时向处置群体性事件维稳工作领导指挥部汇报。
2、在公园内各经营点设立信息员,及时向处置群体性事件维稳工作领导指挥部进行汇报。
3、公园各单位部门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公园处置群体性事件维稳工作领导指挥部。
4、指挥部立即上报园长,同时上报局办公室和街办及公安部门。
5、启动应急预案,工作人员应按照预案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听从指挥部统一指挥,严禁私自行动。
6、若发现集会者有伤害、破坏、纵火等行为发生,立即向公园派出所报警或拨打“120”、“110”、“119”等报警电话。
四、公园群众团体的群防群治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公园内群众团体的群防群治工作,创建和谐公园,为广大游园群众提供一个合理有序的休闲场所,进一步强化群众团体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园内群众活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公园和??个主要群众团体签订了群防群治安全责任书,并登记了各活动团体的基本情况、人数、负责人、安全员等资料,使活动团体能自觉遵守公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公园管理,积极配合公园组织的安全检查和活动。
2、园内各大型活动团体均配备了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员制度,督促所有进入活动场所的人员遵守安全规定,听从安全管理。
3、加大群防群治信息报送工作,一旦发现各类不安全因素,各活动团体安全员向派出所及公园相关部门及时反映信息情报。
4、进一步完善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旦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必须及时报告“119”火警中心及向公园安全生产办公室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