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自写版(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2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的调查报告
学院:艺术学院
班级:10设计2班
姓名:xx
贵大:xxx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xx
实践的主题: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研究
时间:4月25日------5月25日
地点:贵州贵阳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思想趋势
(一)盲目追从热门。由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学生在选择专业没有从自身的兴趣出发,更多的关注热门专业或是按家人的要求或想法来决定自己的专业。其实,有很多好专业从未热门过,但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一直很高。而所谓的热门,因为学习的人多,就业竞争压力反而更大。
(二)性别问题影响。老一代的旧思想认为某些职业只适合女生或男生,学生因此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或被市场需求的专业。而如今的时代,一些行业不再仅仅局限于女生或男生,对于像护士或秘书这些职业不再仅仅是女生的特权,男生也同样可以从事甚至更被需要。而对于电子机械等一些跟理工科相关的行业女生也同样可以做的很好。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特点
(一)女生就业难度大于男生
根据调查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见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明显低于男生,面对就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导致自己求职难。
(二)理工类签约情况好于文科类
根据调查结果,理工类毕业生“已签约”比例为33.9%,“有意向但尚未签约”的比例为35.6%,而文科类学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分别只有29.6%、14.8%,都明显低于理工类学生。
(三)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个工作。
在调查中有对被调查者提问到: 对于“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的回答,肯定“对口、吻合”的只有26%;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没关系,却是我的爱好和特长”,有9%;根本没有关系的有22%。
智联招聘的职业顾问:选择“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两点原因,第一是新职业不断的推陈出新和老职业的内涵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很难像以前一样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开始适合从事软件开发、经营和维护,或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随着职业发展也可以从事IT咨询、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非技术工作。而理科出身的人未必需要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数据分析员、生产研发,甚至投资分析等职业同样适合他们。智联招聘网的CEO刘浩先生就是北大物理系毕业,在耶鲁学的法律,从事过风险投资,现在做了企业老板
(四)实践经历、“干部”经历让毕业生加分不少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同时又担任过学生干部,那他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期间参加过实践实习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9.1%,无实践、实习经历的学生正式签约率仅有13.6%;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6.1%,未当过干部的学生正式签约率只有24.0%。
(五)多数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理性
在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多数大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环境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自主地把薪酬标准降到合理区间。
三、关于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必需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也不可忽视。
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四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我们也须从这四方面入手,重点推进,全面突破。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1更新观念。观念的更新既包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包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1)转变择业观念。根据本次调查,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如在其择业标准的选择、对求职现状的认知以及对就业难原因的分析等都蕴涵着较高的合理性成分
(2)维持必要的大学生身份认同。就业期望的适当降低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要放弃自身的身份认同。恰恰相反,现实中必要的身份认同有助于解决现阶段的就业难题
2、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大学生要成功地进入就业市场,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专业强,基础厚,理论深,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
(2)重视校内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就业作为大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好此问题。
1、使专业和课程设置更趋合理。
(1)根据社会需求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适当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或专业所面临的不同就业形势。不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格局,其中用人单位在不同就业领域吸收的不同;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也不同二要充分考虑专业内部课程设置的差异性
(2)部分学校可考虑与职业技术教育接轨。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渴望,注定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着同源
性。
2、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实现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分别设计相应的学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修,从而有效地突破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课外活动各自为阵的传统格局,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当务之急。
总结 : 对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要越来越慎重,不能因为一些次要原因而改变,当然在专业已选而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措施来弥补。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中国社会其他人群的就业问题一样都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将这一问题与大学扩招直接联系起来可能具有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说服力,但实际上是对人口因素的一种消极认识。还有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时,应避免将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作为确定各专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而应确立有远见的国家文化战略,并使大学教育包括专业设置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长期目标。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方向的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方向的调查研究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严峻的就业形式使大学生更加关心自己的所学专业。许多大学生都想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未来可以在职场上继续发展的专业。然而毕业以后,许多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选择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职业。那么什么是专业不对口?导致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种现象呢?
一、专业不对口的概念和特点
专业对口是个广义的概念,就是说你所学的专业与你所作的工作相关,比如你专业是会计,工作后你到了一个企业做会计,或者到银行做柜员,这都是与经济相关的,这就是对口。如果你学机械设计,但工作后却做了统计员,业务员等与你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这就叫专业不对口。专业不对口导致毕业生所学知识没有用武之地,所以他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其鲜明特点是所学费用与所学报酬不对等
二、导致专业不对口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和家长的原因
许多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没有明确的目标。虽然说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直到现在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使许多高中生目标迷失,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有出路,但是大学生和家长不能以此为借口为自己开脱。现在的许多高中毕业生认为高考结束了就意味着解放了,对于自己以后要学什么专业以及就业方向毫无考虑,而有的家长也认为现在专业不对口现象相当普遍,只要拿到大学文凭,工作的事以后再说。所以,学生自身和家长也是导致大学生专业不对口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的教育体制及课程体系的原因
我国学校教育体制结构存在不合理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严重,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曾使这一问题在1999年—2004年暂时得到了缓解,但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青年人就业问题正逐步转化为高学历人才就业的激烈竞争。学校教育结构和课程体系也存在不合理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许多高校存在着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招、合并、升格,片面追求成为高水平、大规模、全方位的大学。这在客观上,不仅影响了教育整体效益的发挥,也导致了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不对口的现象。
(三)企业奢侈用人、短期效应的原因
大量毕业生涌入社会造成人力资源过剩,造成了用人企业选人的完全主动性和强势地位,人才唾手可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在利益至上的用人原则下,奢侈用人现象极其普遍,往往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简单接触英语的行业就要求英语四级等等。
(四)社会没有建立有效机制的原因
形成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规范学校教育模式、指导大学生就业方向。企业只注重自身利益的做法,没有做到良好的规范和建议,亦没有建立相关的部门或机构为就业大学生维权护航。
(五)就业压力大以及就业形式严峻的原因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和就业压力大,对大学生所学的专业要求更加的严格,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会遇到和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不收该专业的毕业生的情况。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问题的对策
1.大学生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机会是自己争取的,尽管高校实践机会缺乏、实践空间较小是普遍现状,大学生仍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实践,从校内的学生组织、校外的相关机构主动获取实践机会,从社会接触中获得诸如“交流”、“谈判”、“分析”、“决策”等普适性工作能力。寻找实践机会与寻找就业机会有相似之处,大学生越早做自我推荐、越早尝试获得认可,就越能在实践领域获得经验、甚至建立自身的求职“人际关系网”,对能力培养非常有帮助。培养大学生自身的跨专业就业能力是重中之重,就业灵活性为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是人才市场发展的积极表现。现实社会已经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专业趋势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培养自身能力成为了大学生学习中必须完成的科目。
2.学校的教育体制及课程体系的改革
首先要调整高等院校教育体制,国家教育体系一方面要有计划地控制高等学校的发展规模;另一方面要制定鼓励政策,利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资源,发展更加开放多样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性强的知识。
其次,加强高校招生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的统筹。高等教育的结构要适应未来几年宏观经济的发展,不能哪个专业热门就扩招哪个专业,这不仅会对学生报考造成误导,而且会加剧该专业未来几年内的就业压力。要对学生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开发学生的职业潜力,教育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择业观念。
3.企业应从自身改变用人策略
用人企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规划好企业长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杜绝奢侈用人的现象,做到人尽其才,各司其职,让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将企业发展与个人才能有机结合。在人才的选用上,要开拓进取,敢于启用新人,为企业注入新鲜、有活力的血液,采用以老带新的策略,将培训和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培训两不耽误。这样不仅公司得到了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还会加强职工的工作兴趣和对企业的信心,杜绝频繁跳槽的现象发生。
4.社会要建立有效机制
高等教育的招生体制结构必须有一定的计划性,政府有理由对此负责。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招生专业结构的统筹规划指导,建立有效的机制予以管理,不能任由各省、校漫无目的的盲目发展。国家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考虑人才市场需求能力因素,调整高校的招生计划,建立招生就业挂钩的调控机制。其次,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大学生就业点燃指路明灯,以求缓解并改善如今日趋严峻的不对口现象。最后,建立对用人企业的监督机制,分担企业培训新人的压力,和企业一同将毕业大学生培育成适应社会工作节奏、具备系统工作经验的可用之才。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09应化3Z学号:09331333姓名:陈涛 社会实践参加者:社区成员
时间:2011年1月
地点:南京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关于近年来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
一、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所以在高考时,对于那些成绩优秀、有能力考上重点大学的考生,建议以兴趣为主,再适当综合地域、生活花销等考虑,放心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重点大学强有力的助学后盾一定能保障你在四年里安心地学习。如果没有确定的兴趣目标,不妨采用“先择地、后择校、再择专业”的原则。
如果成绩一般,上不了重点线,可以选择那些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度相对平稳的艰苦专业,以及一些比较生僻的冷门专业,如农业、林业、畜牧、地质、矿业、石油、师范类等专业。比如农林类专业,其涵盖的专业很广泛,大的有农学、林学、园艺、植物生产类、植物保护这些宽口径专业,小的有茶学、蚕学这
类窄口径专业,还有像草业科学这样的新兴交叉学科。农林类专业不仅得到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各地政府也非常重视。另外,在农林类院校中贫困学生比例大,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奖、助学体系,获得补助、勤工俭学的机会也比一般学校要多。
二、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冷热不均,有些专业象国际经贸、计算机、法学在五六年前都是热门专业。如今这些专业就业难,一是因为前些年学校扩招,多半都为热门专业在扩招,增加了这方面人才的供给。另外就是这些行业逐渐稳定成熟,当时需求的大量人才,现在都已经成为骨干,行业的需求量,尤其是对初学者的需求量就没有那么大了。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
三、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选择职业必须考虑自身所处阶段。一般说来,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必须从最基层岗位做起,考虑重点是怎样使自己尽快得到锻炼,提升能力,而不是考虑待遇。对于一个希望在职场发展成为中高层管理的人来说,能到生产和销售第一线锻炼价值最大,在办公室则会适得其反。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笔者认为刚大学毕业就创业并非最佳选择,最好工作2-3年,积累一定经验和人脉后创业为佳。
(一)职业选择必须考虑自身性格特点 人的性格有很多种,很多职业对性格没有特殊要求,但有些职业或岗位某种性格的人更合适,发展潜力更大。比如外向型性格的人更适合从事专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内向型性格的人更适合从
事与物打交道的职业。
(二)选择职业最好考虑个人爱好 只有喜欢才能热爱,只有内心的热爱才能保持持久的激情,才能真正做好。一般说来,选择职业与个人爱好结合是最好的,最起码不要从事自己讨厌的工作。假如仅仅因为需要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定是难以做好的。正如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一个本人不喜欢的专业,多数未来不会从事这项工作。
(三)选择职业必须考虑学历层次 一般说来,在企业工作对学历要求不是很严格,进入企业后的发展主要靠能力和业绩说话。而进入高校、科研机构甚至政府机关就要考虑自己的学历层次了,假如学历不够,即使进入了这些部门,未来的发展也会受限。
(四)职业选择必须考虑一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理念的契合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假如个人与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必然很难融入企业,也很难在企业发展。两者契合度越高,在企业发展潜力就越大。
四、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结构矛盾问题突出
自1999年高校扩招。民办院校办学条件的放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发展规模还是培养质量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大学生仍然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可贵部分。然而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却出现了很严峻的局面,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失业,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与大量寻找工作的失业者并存的“结构性失业”现象。最典型的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的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市场需求的不适应和脱节。
五、劳动力市场发展尚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劳动里市场建立时间还比较短,求职渠道不畅通,求职信息不完全,导致劳动力市场上摩擦性失业现象比较严重。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着职业空缺和寻找工作的人同时存在,也就是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的现象,用人单位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劳动者,劳动者也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双方都处于寻找状态的摩擦性失业。
解决摩擦性失业的根本途径只能是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各项政策和制度,保证职场信息的完全共享,将摩擦性失业降到最低程度。
六、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措施
1、推动高校培养人才模式的改革。中国高校普遍把研究型院校作为发展战略,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侧重于学术理论研究而动手能力差,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大量需要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应该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2、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种种迹象表明,就业意愿和就业现实的矛盾非常突出,如果大学生就业意愿不发生改变,只是指望劳动力市场的改变来实现就业将是不现实的。鼓励大学生去人才稀缺的地区和非国有制企业就业,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3、发展终身的教育培训制度和职业教育。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周小小;实践主题为大学生专业与就业情况研究;现将此次实践活动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这是一个阳光充足的日子,我们在一所学校附近开展的有关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的调查报告。此卷主要意在了解就业市场对我们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状况的影响,以及对就业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高等教育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是深刻的。了解扩招后第一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工作落实情况,以及他们对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期望,不仅对于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会对国家的劳动、人事和整个教育制度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在今年12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认真调查。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对于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程度的估计,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对口率明显高于专科生的层次。另外对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期间我们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答卷也是60份。在经过整理和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大学生普遍的职业目标是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或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当然有部分认的目标是满足个人兴趣,有发展的空间,可是到目前为止,85%的受访者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基本原因是近些年来高校扩招的苦果。通过此次多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8.33%的大学生对现在就业形势的看法不乐观,只有3.33%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乐观,另外,不仅被调查者中的大四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太看好,而且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亦大多数不看好。
(三)在当前就业形势下41.67%受访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18.33%选择多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另有打算的除外。
(四)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没有明显优势,很多受访者表示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也不扎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如在大学生期间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学校的一部分原因,如专业设置不合理,使得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很好为社会所接受。为解决当前就业问题,有41.67%的受访者表示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还有28.33%表示没有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由此可见,专业技能和抑郁等级考试对找工作还是很重要的。
(五)当前就业形势下,有33.33%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关系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另外有25%的认为各类社会招聘,只有8.33%的认为校园招聘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由此不难发现,就业难使得大学生不愿意直接面对找工作,而是用成功率较高的间接方法来找。这与大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就面对家庭和学校,而缺乏直接面对社会的机会有密切关系。为此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提供更多的岗位。大学生希望学校能采取一些如加强企业联系,争取更多岗位、呼吁校友帮忙等措施。
(六)面对当前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是他们既缺乏创业经验又缺乏启动基金。或许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方面多组织一些课程、活动或设立创业基金会有不错效果。
从学校获得信息的百分比是47.7%,从专门性的人才招聘刊物上获得的比例是11.4%,从亲戚朋友和熟人介绍的信息中获得的是10.5%,与用人单位直接谈话中获得信息的是9.7%,在人才洽谈会上得到信息的是8.8%,从新闻媒介广告上获得的是4.2%,从企业的招聘广告中获得的是3.8%。
一、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趋势
(一)盲目追从。由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没有从自身出发,更多的是看什么是热门专业或是父母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专业。
(二)因为所谓的性别问题而忽视或放弃选择某些专业。由于旧思想的束缚,认为某些职业只适合女生或男生,因此而放弃自己喜欢或或被需求的专业。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特点
从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汇总结果来看可以看出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特点。
(一)女生就业难度大于男生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见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明显低于男生,面对就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导致自己求职难。
(二)理工类签约情况好于文科类
根据调查结果,理工类毕业生“已签约”比例为33.9%,“有意向但尚未签约”的比例为35.6%,而文科类学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分别只有29.6%、14.8%,都明显低于理工类学生。因为如此,相当一部分学生
(三)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个工作。在调查中有对被调查者提问到: 对于“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的回答,肯定“对口、吻合”的只有26%;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没关系,却是我的爱好和特长”,有9%;根本没有关系的有22%。
(四)实践经历、“干部”经历让毕业生加分不少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同时又担任过学生干部,那他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五)多数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理性
在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多数大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环境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自动把薪酬标准降到合理区间。
三、关于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必需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也不可忽视。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四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我们也须从这四方面入手,重点推进,全面突破。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总结 : 对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要越来越慎重,不能因为一些次要原因而改变,当然在专业已选而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措施来弥补。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中国社会其他人群的就业问题一样都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将这一问题与
大学扩招直接联系起来可能具有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说服力,但实际上是对人口因素的一种消极认识。还有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时,应避免将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作为确定各专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而应确立有远见的国家文化战略,并使大学教育包括专业设置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长期目标。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调查报告
一、调研的意义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故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2.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3.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4.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5.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6.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7.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8.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持续扩招, 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
2市场化不断推进, 而市场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3社会需求不断更新, 而高校学科设置及培养模式陈旧
4市场主导发生变化, 而毕业生就业观念相对落后就业机制转变, 而就业指导工作不相适应
(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趋势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四)调查情况
1.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
专业扎堆现象在上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下面就来说说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还有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用人单位要求提高:
1.需求:研究生9%,本科47%,大专及以下43%
2.求职:研究生6%,本科44%,大专及以下50%
3.职位需求比:研究生1.5:1;大专及以下2.6:1
四、解决方案
第一,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第二,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尽管,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并不乐观,但是,我们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毕竟,个体在就业中存在差异,同时,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找份好的工作是完全没问题的大学生就业一定要认清并接受这个事实,不要再挑肥减瘦,避免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因为一个正规单位的财会人员是要和单位上上下下各部门都要打交道的,所以,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决定了你能否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当代大学生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百年以来最好的机遇,中国将在他们这一代成为富强的世界大国,因此有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施展抱负。但在历史机遇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大学生都将面对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展示了社会的活力;竞争就是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