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我们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能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将对所学理论知识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并为我们以后学习提供实践经验,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地点
我们郑州**学院03级城市规划专业7月6日——7月13日在苏州市和上海市进行城市认识实习。
二、实习内容、目的根据实习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次实习选择江南水乡之都苏州市和
国际都市上海市内进行,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建筑形式、造园布局、植物材料应用上的地方特点,其主要功能、主要服务内容及对全城人口的活动影响。
2、苏州市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模、位置和主要服务半径,从中了解各市整体的规划历程。并了解苏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处理新城开发与旧城保护时所采取的成功手法。
3、苏州工业园区的区位选址、开发建设和规划布局,园区内建筑的规模、形式、风格,以及、与旧城的关系。
目的:对苏州和上海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产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与框架,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三、实习意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苏州传统造园中假山布置“瘦、透、露、皱”的四字精髓,同时体会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涵的浓浓的文人情思(园林文学)以及古建中的牌匾、对联中诗文、书法对环境氛围的烘托、点睛的作用(如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的意境体会);也使我们了解了走在中国前沿的上海市的城市建设和规划。
四、实习结果及报告
1、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走进苏州园林,你就走进了一幅画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谓是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下面我就重点讲下我们所去的拙政园。
(1)拙政园简介:
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占地5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实为苏州园林之冠。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拙政园造景山水并重,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也以水池为中心,各类建筑皆临水而立,亭树楼阁倒映水中,相互映衬。拙政园分东、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一直沿用拙政园名。拙政园,内有远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州六鸳鸯馆、留听阁。该园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如图1)
(2)拙政园特色: 图1(拙政园一角)
进入园中,首先映我们眼帘的是一湾池水,岸线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立。池水上一架木桥横跨,站在桥上四面望去,园中景致尽收眼底。东南面即为假山屏嶂,假山东面有起伏的云墙,西南面是一条回廊,沿廊望去,曲桥修阁,高亭远树,景物幽远,层次重叠,纵深感很强。
远香堂: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实习报告《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迭翠。
总结起来,拙政园所独具的特点有:①因地制宜,以水见长②庭院错落,曲折变化。③园林景观,花木取胜。
2、苏州城市规划展示馆
苏州市展示馆曾作为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会址,迎来送往过许多国内外嘉宾,今天她以精致的结构、精彩的主题展示着古城历史的记忆、城建的智慧。(如图2)
(1)展示馆总用地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68平方米,其中仿古建筑3427平方米,人防地下室5112平方米,绿化率50%。展厅总面积6650平方米,会议室2155平方米,茶歇区150平方米。
(2)功能定位:展示馆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展览公示、咨询交流、宣传教育和休闲旅游。这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市民以及游客可以更直接更快捷地了解苏州。
3、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位于人民广场市府大厦东侧,北靠人民公园,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从底层大厅至四层展厅可供展示的面积为7000平方米,并拥有一百余米长的市民休闲街。它是展示上海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它集展览、旅游、洒会、商务、休闲于一体。规划馆既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人民广场地区最新的都市旅游亮点。
(1)展馆外部
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如图3)。
(2)展馆内部
规划馆的展示主题是“城市、人、环境、发展”。馆内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上海至2020年的城市未来蓝图,整个规划馆极具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融历史和未来为一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一楼的“序厅”,通透明亮。中央的“艺术模型”,集上海新老标志性建筑于一体,象征上海的历史、文明延续发展;位于夹层的 图3(上海城市展览馆外观)
“昨天”,历史文化名城厅,集中展示了上海的浓缩了上海近七百年的发展历史,侧重于上海开埠至1949年的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二层的规划成就建设厅,张张精美的图片讲述着上海50年的规划与成就。厅内另有“虚拟城市景观”系统,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大上海的变迁;
三、四层的总体规划厅,展出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规划专业模型,采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让人畅游上海美好的“明天”。
这个巨大的上海市模型展示了内环线里主要的建筑和道路。我和另一位同学沿着看台俯瞰模型,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到,我们置身其中的城市竟然如此庞大。以前,我们都说上海是个特大城市,但这只是一个概念,没有亲身的感受。看到这个模型,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特大城市。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作为上海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向上海人民仍至世人展示了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成就,让市民知晓城市规划,参与城市规划,架起了市政府与市民间的沟通桥梁,也为世人展现了上海风采。
4、苏州工业园区
(1)园区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中新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后启动实施。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6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镇,总人口23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园区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2)园区特点
在园区内以发展工业为基础,再结合本地便利的交通网络和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以及优越的生活环境,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注重中新合作区与周边乡镇的联动发展。创造了“清淤—治水—取土—增地”相结合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开发模式,有效解决了土源供应和生态保护问题。
邻里中心是苏州工业园区在第三产业和公益事业及其经营管理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而兴建的一种新颖的社区服务形式。它涵盖了所有商业服务、社会服务设施,集商业、文教和社区服务于一体,为周边居民提供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的生活服务。其特点是有序、规范、配套。这种新型的社区服务设施共有19个,每个标准邻里中心承担的服务半径约0.5平方公里左右,可为1万多户居民提供服务。这种布局形式,一方面大大方便了居民,保证了居住区域的整洁有序,保障了商业服务、社会服务设施经营者的效益;另一方面变传统的商业设施“线状分布”为“点状分布”,从根本上保证了城市道路的通畅。
五、实习结语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真正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真谛。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主题——规划使城市更加美丽。这句话使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城市规划的魅力。的确,规划改变未来!在以后的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争取做一名合格城市规划人员,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第二篇: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河 南 城 建 学 院
专业:城市规划 姓名:高重庆 学号:031510313 指导老师:赵玉凤 王丽娜
2011年12月16日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我们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能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将对所学理论知识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并为我们以后学习提供实践经验。这学期的16、17周是我们的实习周,16周周一的早上我们便在带队老师的领导下坐车来到了平顶山市区的步行街,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陆续参观了市政大厦及其广场,0375住宅区、森林半岛居民区,鹰城广场、市生态园、湛河公园。
经过一周的实习参观,我对城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城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指导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剖析城市,我当时顿感茅塞顿开。对城市的认识有了新的标准。城市规划应从整体、长远的角度出发城市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低矮,破旧的棚房被大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随着房地产商加紧开发的脚步,城市的面貌被一天天地改变,直到面目全非,步入城市只能感觉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我国几千年来发展的城市文明一下子湮没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城市应该是时间,历史的见证,在我国大多数城市里几乎很难找到历史的痕迹,这不能不说是现在文明发展的一大遗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城市的一些领导,一心只为了经济的增长,GDP的稳升,大肆鼓励房地产商开发,而缺乏整体规划,而房地产作为规划的实施单位,也没有规划意识,一味蛮目的开发,毫无章法。导致现在诸多城市的杂乱无章,给城市带来了很多不便。
另外,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如福州中州岛的开发,就引来许多人的指责,在一个交通繁忙,拥挤的交通主干道两侧开发商业性建筑,丝毫没有考虑其对交通的影响。由于交通的不便,到现在为止,都几乎没有商家愿意入住,以致开发的建筑空置,是对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若能在此建设一个公园,让被繁忙工作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有一个放松的地方,也给城市一个透气的空间。另外,在现在城市建设中,还缺少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以致历史正在一点点被抹杀。如北京的紫禁城,被高楼大厦给团团围住,周围的高楼远远超过了紫禁城高度,昔日的辉煌,高耸威严,已丧失在混凝土森林中。举个例子来说,如平顶山市森林半岛住宅区,森林半岛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和谐路南段,由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平顶山建业住宅建设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占地193.54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东倚青翠锅底山,南面70平方公里浩淼平西湖,形成一种半围合式的岛居形式,生态、自然、绿色成为居住环境不二的标签;平顶山建业?森林半岛传承了建业集团“回归自然”与“塑造健康建筑”的产品文化,蕴涵建业为鹰城人民健康、快乐、幸福而做出的努力和实践——“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不仅仅是品质上的追求,还代表了一种生活理念的赋予。
平顶山建业·森林半岛项目共分3期开发,别墅、花园洋房、小高层公寓楼宇、商铺、会所、幼儿园的产品构成,为业主尊崇、舒适的生活做好先天设置;最小42平方,最大635平方的产品类型,充分满足鹰城人挑剔的选择要求;建业物业一级资质管理公司的全心付出,合力为鹰城市民打造平西湖畔水岸豪宅的传奇生活!
本着“以人为本,崇尚自然”设计理念的平顶山建业?森林半岛,先后被评为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社区”、“平顶山市优秀开发企业”、“平顶山市房地产开发先进单位”及“河南省示范小区”等荣誉称号。截至2009年11月平顶山建业·森林半岛小区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业主。剩余少部分精选商铺正在销售中,社区幼儿园于2009年8月份已投入使用。经过四年多的开发建设,森林半岛小区以先进的设计理念、独有的坡地景观与高品质的建筑已成为新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得到政府、同行及客户广泛认同的同时,也成为了“鹰城”市民新居生活的典范。
现在,我们应该认真做出城市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开发力度,我们必须从长远的利益来看,着眼未来,才能真正做出优秀的,成功的规划。城市道路建筑与交通系统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元素,交通是人们完成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前提。城市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通道,而且是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空间,是组织城市景观的骨架,它应该成为居民观赏的重要场所。同时城市道路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体现城市景观和历史文脉的宜人的公共空间。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城市快速路一般与原有路网分离开来,是高层的道路系统。快速到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运输的动脉。因此,在快速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如平顶山的二环路也属于快速路,但快速路在承担城市长距离交通运输的同时,也吸引了附近的大量车流,机动车都试图通过快速路达到提高速度,节约时间的目的。
不想适得其反,快速路成为移动的停车场。快速路的建设带动了两侧土地的升值,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可远离快速路的土地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包。快速路两册往往建有大型的公共建筑,是人流集散中心。大量人流的出入给快速路的使用带来了不必要的影响,这和快速路的建设初衷是完全背离的。因此,应采用辅路与主路分离的原则,将辅路单独设置成双通行路。并与主路平行且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和城市次干路或城市支路结合使用。这样原来的线性空间就变成了交通网络化的空间。城市道路的网络化避免了快速路对城市龙件连续性的破坏,也为城市用地的内向型原则提供实现的可能。道路两侧建筑不能沿着道路开发,而应沿着干路网络内向发展。从而突出干路交通功能,而快速路两侧的空闲用地可以配合绿化,下面还可以用做社会停车,实现快速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顾名思义,道路是城市的“血管”,交通在城市规划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做到交通与空间的结合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需要。
广场也是城市居民的主要活动休闲场所,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根据组织各种公共活动的需要,对广场的数量、性质、面积、分布和布局等从整体上作出安排。城市广场是一个由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所围成的三度空间。根据它的空间比例、围合程度又可分为封闭的、半封闭的和开敞的几种形式。有的国家的大城市还出现半地下的“下沉式”广场,是一种新的空间形式。在布局手法上,可分为规划的、自然的或两者混合的几种。广场的艺术布局,包括它的尺度、构图手法等,随着时代的前进、技术的进步和观念形态的改变而不断有所发展。广场规划设计要运用视觉艺术规律和各种艺术的、技术的手段,把绿化地带、建筑群、雕塑、喷泉、建筑小品和人工照明、音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富有魅力的空间艺术面貌。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决定一个城市布局不可缺少的因素有很多,城市道路与城市布局决定了城市建设的规模和程度。所以城市的建设必须与城市的社会状况、环境状况和经济状况相协调。在这里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借鉴的,当然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我希望以后在规划一个城市时,一定要考虑全面,极力促进城市的规模及其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各方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相关知识,为祖国的城市化建设作贡献。
第三篇: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关于北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体系)
中文化娱乐的调研报告
指导教师:李勤
班级:城规09-1
学号:2101020911211
姓名:张歆喆
日期:2011-7-8
关于北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体系)中文化娱乐的调研报告
摘要:分析北京三里屯背景、设计发展过程、使用情况等,探讨、总结项目的经验和设计方法,分析三里屯的酒吧文化、商业、办公居住(soho),作为探讨中国现代城市发展的实例参照。
关键词:三里屯 酒吧文化 三里屯soho 三里屯village
正文
北京三里屯是个很出名的地方。据说100多年前,它因“北京城墙外三里的屯兵处”而得名;建国后,这里被划为“第二使馆区”,驻有数十个国家的使馆,其余主要是民居。改革开放后,这里的新元素当属“酒吧”了。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短短10 年间,在3km 的范围内,集中了北京市约70%的酒吧。比之北京市其他区域,它似乎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洋人聚集的区域,自然容易孕育发展他们喜爱的消费方式来。然而酒吧并不仅是提供一种消遣那么简单,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一区域,乃至这一城市的其他方面。三里屯区的“功能”原本很单纯,一曰使馆,二曰民宅,商业发展受到较强的限制;而酒吧街横空出世诱发和带动了其他零售、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使商业的成分和比重大大增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区域的功能、产业、经济和城市发展模式。另外,越来越多的市民、访客来到这里,催生了各种方式的交流活动,各类文化艺术也随之兴盛起来;本区域的原居民和使馆人员的生活内容也大大丰富,社区的网络、文化和人文精神得以增强。可以说,三里屯区不但发展了新型的“经济圈”(商圈),也发展了新型的“社会圈”和“文化圈”。这一切,都是有形和无形的社会资产。另一方面,三里屯酒吧街主要是按市场需要发展起来的,难免缺乏引导、支持和规管,因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原先用来居住的房屋改造成营业性的酒吧,结构、空间、设施、交通等方面很多不能达到安全、舒适、合理、有效的程度(部分更有违章加建和改建之嫌);环境、卫生、服务等条件差;设计水准也不高;整个区域也没有统一、大范围、实质性的整治、建设和管理。这些问题对它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新世纪北京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其中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市区”范围扩大,很多原来的城市边缘外围区域(如二、三环区域)成为新的“市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使商业发展的效益急速上升,导致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商业开发的比重明显增大。三里屯区域因其位置和原有条件的优势,也
属于新“市区”的热点之一,要发展成新的商务区。于是各类发展项目纷至沓来,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开发热潮。
1.来如风雨“Village”
2003年,三里屯区的两个地块要进行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北京朝阳区三里屯路,占地5.2hm2。南面地块靠近酒吧街;北面地块靠近使馆区。三里屯区要转型为娱乐、零售、文化的综合性城区,本项目是实施这一转型的第一阶段。研究分析了这区域的历史发展背景、现有情况和条件、将来的发展预测等,设计认为本项目不应仅建成单纯的零售、娱乐商业综合体,还要让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具有活力的城市区域,从而获得长远的效益和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 一是“人”的因素,即需要所有相关人士—发展商、商户、访客、公众等最大限度地参与、投入和贡献,使各种运作和活动持续兴旺;二是“物”的因素,即环境、设施等应很好地服务于这些运作和活动。
2.现代化的三里屯soho
三里屯SOHO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南侧,南三里屯路路西,是三里屯商业区核心地段的商业、办公、居住综合社区。由5个购物中心、9幢30层高的写字楼和公寓楼组成,旱冰场、带灯光的小河将5个购物中心串连起来,功能丰富,46万平米的建筑让这里就像一个浓缩了的城市景观,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三里屯SOHO将成为北京最聚人气的户外步行商业街区和休闲广场。
3.三里屯的酒吧文化
提到北京酒吧,不能不提三里屯,从1995年两个留日归来的年轻人在这里始建第一家酒吧算起,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三里屯周边三公里一带已经聚集了北京非常多的酒吧,连国外也都知道中国大名鼎鼎的三里屯酒吧街。气候最大、名声最响的三里屯北街,毗邻北京最大的使馆区,老外是北街酒吧固定的客人,不长的街道上聚集着几十家酒吧,门口紧挨着门口,都是灯红酒绿,都是欢歌笑语,在拥挤的路上行走,根本就分不出哪家是哪家,从风格、顾客群到价格大致相似。尽管很多人都说随着时代变迁和一拨又一拨的拆迁,三里屯已经被掺进了更多的工业化气息。然而,在众多新秀分散客源的同时,作为鼻祖的三里屯仍然是那么红红火火,仍有不少老外和老客户钟情三里屯。在他们的心目中,三里屯永远是午夜最热情的摇摆,是酒吧文化中不老的神话。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参观和考察城市,开阔眼界,巩固专业基础,提高对城市的分析能力。使我们全面认识和了解人、建筑、城市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一篇讲述三里屯酒吧街的文章里,作者用法国诗人伊夫·博纳富瓦的诗描述这里:“愿有一地备给远方来客,一个冰冷的无家可归的人,一个给灯光所诱惑的人,在孤屋之光亮门槛上。”时至今日,三里屯已经不再单单是酒吧街的代名词。这里先是升级了淘宝规则的3.3 商场,品位奇特的商户让人们发现了淘宝地;然后是小资情调的同里,各种美食与酒吧开始了新的聚会;紧接着三里屯的“洗心革面”来自一个新的村落的诞生,那就是新地标“三里屯Village”;三里
屯soho 马上要呼之欲出,设计者日本建筑学家隈岩武说:“在这里人们会发现这几栋建筑像峡谷,谷的最高峰如同男人,而女人就像山谷般。”一方面,这里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商业街区、高档公寓、酒吧、写字楼、大型观演设施聚集此地,它们紧扣时尚脉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潮人;另一方面,其室外公共空间也作为本地区一个独具魅力的元素,在营造本地区现代、时尚的城市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创造宜人都市环境、体现城市风貌的重要场所。
三里屯地区公共空间的特征
以三里屯地区的街道、广场、公园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对三里屯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以下特征。
1.功能的复合性
三里屯的城市公共空间多数由建筑围合而成,城市中各种丰富的活动内容都可以在此体现,观光旅游、娱乐休闲、展览聚会、节假日的庆典表演等活动多种多样。现代生活内容的丰富使得人们的活动需求快速增加,从原来单纯感受的室内空间拓展到了对休闲、观光、交往环境的关注,室外的酒吧街也不仅仅是喝酒和聊天的场所,如今也吸引了餐饮业、酒店业、娱乐服务业甚至文化传媒业的加入,在这里,公共空间满足了城市功能复合化的需求。
2.构成的多样性
三里屯公共空间的构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首先,公共空间的概念已经突破了原有狭隘的“购物广场”“酒吧一条街”的范畴,在内容、形态以及尺度上的扩展,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次,这种多样性还表现在空间要素的种类以及形式上,它们通过各自的方式和相互关系传达着各种精神文化信息,形成该地区特有的多元化风格。
现状问题解读
公共空间个性较强,难以融入城市整体空间就三里屯地区目前建设状况而言,标志性建筑在不断地更新和增加,资本疯狂扑向这块风水宝地的同时,不忘给自己披上华丽的外衣。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界面,这里的商业建筑都力求各自是最现代、最先锋的代表。而城市规划也只以控规的形式对地块的建筑密度、绿化率等提出控制要求,而忽视了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造成所形成的公共空间独立性过强,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导致公共空间的封闭性与排他性。公共空间过于注重内在,空间之间缺少有机联系三里屯现状空间肌理形成时间较长,不同时期的建设活动使得空间结构体现出一种拼贴现象。特别是近年来的商业开发越来越注重设计手法的更新与应用,但是其中多数还是为了满足自身功能要求,一系列内部精美的公共空间之间却好像是无序地串联着,缺乏整体的空间结构或系统,使得人们进入这个区域时,虽然能发现为数不少内涵丰富、趣味性强的公共空间,但对于城市空间的总体结构印象还是零碎且模糊不清的。车行交通主导城市环境,造成公共空间对步行者的服务缺失当城市交通由传统的步行为主变为以车行为主时,与步行交通紧密联系的许多其他公共空间活动正在逐渐消失。城市已不是主要为步行者设计,多数城市功能都已演变为供驾车者专用,车
行交通空间正在吞噬着城市公共空间。建构城市公共空间的联系性建构城市空间的联系性是城市设计中常见的手法,即通过对各种城市要素关联性的挖掘,利用各种功能相互作用的机制,积极地改变或调整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空间要素形成片段式的组合而产生割裂的倾向。其目的在于促进城市空间的联系,引导具有连续性的行为活动。三里屯的城市公共空间是由不同类型空间构成的复杂系统,各个空间都有各自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也给这里带来了空间体验上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这种特征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联系性的建立依据。内在功能的联系三里屯多样化的广场、街边绿地、小游园等都是必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它们各自承担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服务性功能,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空间或建筑实体本身的秩序首先表现为功能内容的秩序,以及其中人的活动的秩序,而实现公共空间的联系是达到这种有序性的一种基本形式。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可以是单一功能内容,也可以是复杂的内容,还可以为多变的功能序列。因此,表现在空间组织上,可从分析空间或实体元素的功能入手,将其内容分类,再根据各类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各种相适应的空间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1.罗健中编著﹒《北京三里屯之演化—三里屯Village实例分析》
2.吴欣编著﹒《三里屯酒吧街》
第四篇:上海实习报告 城市认识
上海城市认知实习
一、道路交通
来到上海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遍地的摩天大楼便是上海快节奏生活了,这一点可以从他的道路交通上看出。去万达广场参观的时候,明明人行道是绿灯,但是依旧还是有汽车从以前开过,连公交车也闯红灯,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说对于很多城市的观察或调查是以一个城市中人们行走(跑)的速度,来判断
啊城市人生活态度的积极程度,从某方面说,甚至可以代表城市的竞争能力。上海,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这个急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人民想要紧跟新时代的脚步,抓紧每分每秒开车也无可厚非。但是闯红灯这种行为实在让人担忧。
尽管伴随着强大的竞争与压力,上海人民也应该不急不躁,多为行人让行。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上海的司机真该向杭州的司机学习。在车让人的人行道上,比如我们校门口原来的人行道,杭州的司机都会主动停车的让两旁的行人先过,特别是公交车司机,感觉更加谦让。本来是想等这几辆车都开过了再过马路的,忽然公交车停了下来,后面的车也停了,司机微笑着摆摆手示意行人过马路,这是多么温馨的瞬间啊。而上海的汽车总是一辆紧接一辆的从人行道上驶过,不给行人过马路的机会,上海的交通总是让人望而却步。
杭州的道路交通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那就是交通的拥挤不堪了。特别是早晚高峰期,堵在路上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为了解决“行路难、停车难”的城市交通“两难”问题,杭州政府构建了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这无疑是个明智之举。自行车绿色无污染、‘零碳’排放,不必担心中途堵车,出行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自行车只适合短程使用,远程距离还得依靠汽车、公交车。公交自行车自己也存在这问题:1)有时候在换乘点根本就无车可借;2)高峰时期,特别是在上下班时期借不到车,晚上想还车的时候没有空位;3)服务点设置少且分布不均也不够合理,有些过于密集,有些则相隔太远距离。这些问题都还有待于解决。
跟杭州相比,上海的道路交通就完善多了。目前上海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超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全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桥以及地铁、高架式轨道交通组成的立体型市内交通网络。上海全市公交有1350多条公交线路,并且正以每年新辟、延伸、调整50多条公交线路的记录持续扩充。
上海地铁于1995年正式运营,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发展,11条轨道交通线与一条磁悬浮形成了每日将近千万人次活动的庞大路网,已是上海市民不可或缺的出行交通工具。在上海,我觉得坐地铁非常方便,虽然有时候也很挤,但是每隔3-10分钟就有一班,不必像公交车一样担心它会晚点,遇到红灯还要停下来,也不用担心半路堵车会迟到,速度快、运量大、无污染、安全舒适。如果没有地铁,这些城市也就不可能成为目前那样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地铁合理并且适当的利用了地下空间,可以节省地面空间,由于地铁建于地底又减少了城市噪音,在全球变暖的条件下,地铁使用电能,没有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环境。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如果没有地铁,上海也就不可能成为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
所以杭州要缓解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使城市更快速的发展,建地铁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上海也可以像杭州一样建立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方便市民的短程出行。
二、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
1.区位
五角场地处上海杨浦区北部,一般是指由国定路、政立路、国和路围成的约3平方公里多的环形地区,以邯郸路、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淞沪路五条发散型的主干道在这里交会而得名。作为上海市教育、科研院所最密集的地区,五角场地区有复旦、同济、财大、二军大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和近百所科研单位,周围还有复旦科技园区、同济科技园区。万达广场位于五角场环岛地面交通“一环五射”路网结构的中心,用地范围东临凇沪路,南靠邯郸路,北依政通路,西侧为国宾路。万达商业广场建成后将成为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标志。2.交通
广场周围交通便利,由中环高架、地下交通、地面交通、下沉式人行广场及地铁构成一个立体交通网。相邻主要道路上有多个公交车站,32条公交线路在此始发或中转。地铁10号线在政通路和凇沪路口设有与万达商业广场相通的通道。上海万达广场位于五角场环岛地面交通“一环五射”路网结构的中心,其辐射范围东至浦东新区,南可达虹口区,西至闸北区,北接宝山区,直接覆盖区域人口二百多万。
3.总体布局
广场平面呈“品”字型布置,地上划分为五个大型业态和三幢甲级高层办公楼。采用订单式经营模式,根据城市规划总体要求,结合各主力店业态的使用要求,在基地内沿淞沪路布设沃尔玛购物广场与巴黎春天百货;在邯郸路设置第一食品广场;在国宾路设置十个放映厅的万达国际影城、娱乐广场及书城;沿政通路与规划路布置和乐国际家居广场,并分别在食品大楼上设有一栋25层高办公楼;万达国际影城上设有22层高办公楼;在沃尔玛上设有23层高办公楼。地下一层定位为特色餐饮、娱乐休闲、精品时尚的休闲购物广场。在万达商业广场的屋顶绿化从空中看更是一处别致的景观,外部墙面灯光在夜里的五角场照耀得如同白昼。4.平面结构
如图,城市下沉广场与万达广场地下商业直接相连:中心广场与相邻的两条城市主干道之间形成了视线通廊,中心广场是人流聚集中心,能够提升商业环境和形象,吸引人流进入;城市道路十字交叉口设计有小广场。
5.外部交通
可以看到,万达广场在交通组织形式上采用人车分流,流线简洁,设有专门的出租车专用车道和等候区,并用花槽与地面停车位、人行分隔开来。建筑背面和侧面分别设置有出租车专用道和出租车上下车排队处,地下车库入口也设在次要道路上。6.业态分布
7.优点人流动线 7.优点
①围绕主力店和地下街展开,将各主力店连接起来,并且与下沉式广场和地铁站连通,引导客流的聚集和分散。
②在综合体的购物中心中形成商业、公寓、酒店、写字楼整体运营模式上的平衡。商业地产的价值具有多重性,商业物业随着物业经营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升值的。
③中心广场在相邻的两条城市主干道都能看到并进入,广场设置有标识性的装饰构筑物,引人眼球。
④地下商业连接项目各个地上商业,层高较高,各出入口和中庭都引入了自然光,同时与商场同标准的走道、统一的店标等,都大大提升了地下商业的价值。8.缺点
建筑间的沟通性不强 步行街的形态过于简单,不利于形成有特色的人气十足的商业氛围。9.与杭州万象城对比 万象城位于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北靠钱江路,西邻江锦路,南临富春路,东依庆春东路。它集大型购物中心、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高尚住宅为一体,开启了杭州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的跨越,从单一的武林商圈扩展成多元商业中心,和万达广场一样是城市的副商圈。
在交通方面地铁1号线的江锦路站、地铁2号线钱江路站与项目接驳。周边覆盖BRT公交线路,富春路、庆春东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网罗其中,但是目前钱江新城的商务和居住配套尚未完全启用,加上连接市区和钱江新城的地铁尚未建成,公交线路也较为不便,尽管开通了四条免费接驳巴士,但效果还不是很理想。现阶段消费者前往方式仍以驾车为主。与交通发达的五角场相比交通问题亟待解决。
在业态分布方面,万象城及超市、百货、影院、餐饮、休闲、购物、酒店和办公等服务与一身,与五角场相似。万象城购物中心从LV、Prada、Dior、ZEGNA这些国际一线品牌,到H&M、OVS这样国外快速时尚品牌应有尽有。餐饮方面,从杭州本地最富盛名的外婆家、张生记,到香港粤菜唐宫,从台湾小吃鼎泰丰,到上海菜系的苏浙汇,还有釜山料理、豆捞坊等等,各种菜系风格的餐饮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万象城与万达广场一样是“一站式”的家庭购物娱乐中心。万象城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别具特色,模拟自然地貌的屋顶空间与模拟山间峡谷的室内空间一脉相承,屋顶花园以一道“天河”及“观景平台”为主,波光闪烁的“天河”穿过建筑主体,划分出动态与静态融会的景观意念。“天河”上架一座水晶般透亮的玻璃桥,从桥上走过,静静的水面倒映出快乐的身影。
与五角场的环岛下沉式广场不同,万象购物中心的中庭,是其重要的内部广场,现代而富有质感的玻璃天窗,将自然光线导入室内,呈现清爽、空旷的大空间感。景观以“无主题”形式表达自然境界,以水为主题,利用自然元素,配合多处景观亮点创造出山环水绕的景象。
三、历史文化遗产改造与保护
石库门是老上海的特色。当年设计者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石
库门除了部分设计摹仿西洋排联式住宅外,其布局大致仿江南普通居民。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昔日风光显赫的石库门早已不能满足居住需求而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石库门在上海越来越少,看似要面临死刑的判决,但是2001年开业的新天地颠覆这想法,它将石库门“变脸”,创造出上海城市新地标与时尚天堂。如今的石库门建筑除了外观基本保持原样,还保留着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房屋道路格局基本没变,其内部功能已经完全改变。原先的一户户隔墙被全部打通,呈现宽敞的空间。成为了为现代都市人度身定做的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
城市要发展更新,将老建筑改造修缮也是必然。但是老建筑有其历史文化内涵,所以需要在保留一定传统特色风貌的基础之上,对其功能分区,基础设施等进行重新改造。
上海新天地就是旧区改造的成功例子,它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为一体的休闲步行街。中西融合、新旧结合,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它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代表了近代上海多元的文化特色。走在这些里弄之中,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而走进房门就是时尚、现代化都市之感。
“新天地”的成功案例提醒我们房地产开发与保护和谐相处并非梦事,不见得“一山难容二虎”。如果用心去经营,旧建筑也会变成黄金,善用这些资源可以创造其城市特色,开发出其经济价值。此外我们还发现“变”是城市古迹保护的必经之路。“新天地”达到了保护一大会址风貌的目的的同时,还利用传统建筑的资源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放任那些老房子颓坏不管,不进行变动,情况只会越来越糟。所以随着经济发展、时代进步,这些老房子也需要适度的转变。
四、城市广场
人的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建筑的内部,我们要认识一个城市必须要走出来,感受他的街道、广场公园等外部空间。
上海人民广场做为上海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以城市的几条主干道做为广场的边界线,围合成半圆形。广场一半较宽敞供市民休闲娱乐,另一半较静谧适合休憩、晨练。如图所示广场的南侧是上海市博物馆,另一端北侧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大剧院,上海市规划展示馆。两端以中轴线大道相连,中间的建有一个小喷泉供娱乐嬉戏。广场两侧都设有便利商店,可供游客饮食、休闲。
人民广场的园林植物,品种多样,色彩搭配,层次分明,整个广场的绿化浑然天成,草坪、灌木丛、落叶乔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另外人民广场的地下空间也被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人民广场地下地铁车站是地铁一、二、三号线的交汇集散中心,是上海最重要的地下交通枢纽,同时在这里也形成了一个购物天堂。人民广场地下商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下商业中心,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包括地下商业街和地下商场。
此次实习,我又学到一个新名词,下沉式广场。它是一个围合式的开敞公共空间,它的整体与局部下沉于周围环境。可以通过下沉式广场联通带式地下商城、地下会所、为地下轨道服务,解决地下空间的通风、采光、消防等多方面的问题。例如五角场环岛下沉式广场。
彩蛋放光,喷泉起舞。五角场彩蛋“孵出了”五角场副中心的标志性景观建筑——五角场环岛下沉式广场。环岛下沉式广场是中环线五角场立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轮廓为椭圆形,广场设有5条通道与环岛周边地下商场相连接,与五角呼应。下沉式广场地下为连接黄兴路、凇沪路的地道,布置为双向四车道。
整体设计上采用中心放射的布局,从中心的中央广场其始,依次为五角形的喷泉广场、绿荫广场、落水广场以及独特的被水幕分离开来的宽5m的内庭步行道。5条纯木质的人行道,将这5个部分贯穿起来,与高架桥下方的“空中DISCO康体运动中心”相呼映,形成了一个功能明确、空间错落、极具特色的景观体系。
环岛下沉式广场赋予了五角场地区一个全新的城市形象,它将下沉式人行广场、地上人行入口、环形水幕与“彩蛋”这些不同领域的感观体验溶入一种“整体艺术效果”的特殊场所。
下沉广场不仅仅是解决人流交通的场所,更是人们文化娱乐的活动空间,设计者运用景观水景、公共设施、绿化灯具等活泼的造型、鲜明的颜色,明确的动静关系,让空间造型不受功能束缚,使整个广场充满热烈欢快的气氛。
第五篇:北京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认识实习是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为后继学习累计感性认识。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认识实习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城市的实地考察,获得城市规划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城市规划理论的理解。通过参观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城市规划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国家的城市建设方针政策。学生通过对城市的认识,应该全面体会城市规划的主要原理和主要思想在城市实际中的运用。
一、实习时间及地点
2011年7月,我们**********2008级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北京进行了为期两个周的城市认识实习。
二、实习的方式及内容
城市认识实习以参观各个城市的主要特色建筑以及规划情况的介绍以及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了解城市概况,性质,规模等;
2、了解城市古建筑的特色,环境状况和地方特色;
3、了解城市结构布局和处理手法;
三、实习报告内容
2011年7月初,我们郑州航院2008级城市规划专业一行在朱丽娟老师的带领下,到北京进行了为期两个周的城市认识实习。在北京,我们先后参观了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公园、天坛、北京规划展览馆、奥林匹克公园、798艺术广场等著名景点。
1、城市的概况和性质
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之
一、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2、北京的古建筑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这里就以故宫和颐和园为例进行介绍。
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简介
故宫,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被誉为“东方最大的宫殿”。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成祖朱棣就是故宫里的第一位主人。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房,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由于古代建筑为以“四柱一间”为标准的。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8707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烟雾缭绕。故宫建筑布局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
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
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
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
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三
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
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
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
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
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
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
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
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
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颐和园
颐和园简介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
(另三座为承德
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布局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
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
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
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
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
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
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
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
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
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
3、北京规划结构
在北京规划展览馆内,了解北京的规划状况。
北京规划展览馆
北京规划展览馆简介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东城区前门东大街20号(老北京火车站东侧),该馆主要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的悠久历史,宣扬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是展现新北京风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海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舞台。展馆共四层,建筑面积16000
平方米,展示面积8000平方米。
北京规划展览馆建筑布局
第一层为休闲区和临时展区 一进一楼大厅,一件长
263厘米、宽205厘米、高
157厘米的半球形青铜雕塑
呈现在眼前,这件名为《北
京湾》的青铜雕像以1:60000的比例真实再现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行如海湾的地理环境特征。上面清晰地表现出了北京的二环、三环等重要交通干线以及北京的水系,为了便于辨认,北京的水库还打磨成明亮的黄色。站在雕塑前,浓缩的北京尽收眼底。
第二层为北京市区县规划、临时展区、北京--世界城市展区和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展区
在二层扶梯厅,悬挂在墙上的是《北京旧城》浮雕,以1比1000比例立体反映1949年的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特征。整个版图全部用铜铸成。这个铜铸的北京版图重量接近10吨,铸铜图像长9米、宽10米,比王府井大街南口的牌匾面积还大。整个浮雕道路、房屋、绿树、水湖等一应俱全,共表现房屋11.8万间,树木6万多棵以及大量胡同和河湖水面,天坛的松树、故宫的房顶、京城的水系,老四合院、胡同等都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来,活脱脱展现了旧北京的风貌。据介绍,这个浮雕是国内最大的青铜雕像。
第三层为北京古城变迁展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区、北京城市规划模型展区和故宫模型展区
在三层东区有一个巨大的北京城市规划模型。据了解,这是200余人工作了6个月,按照1比750的比例尺,将北京四环内的每一栋房屋都搬上模型图,一期模型面积达到302平方米,充分展示了未来北京的现代化风采,表
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老风韵。工作人员介绍说,只要有耐心,市民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家。为了方便市民自己查看,四周还悬挂着14架望远镜。第四层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展区、北京—低碳生态城市展区、北京交通展区、北京奥运场馆展区、多媒体影厅和动感影厅。
当代北京城市规划展区主要包括北京历次总体规划介绍;北京市十八个区县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展览;北京城市交通、环保、水务、节能专项展区和北京奥运场馆规划建设展区等,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北京总体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情况。介绍了各区县的规划建设情况和发展目标。
位于规划展览馆四层的立体影像播放厅,面积约400平方米,有120度弧形屏幕,可播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城市仿真影片和宽银幕影片。目前播放的内容有:影片《不朽之城》简述北京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
四、实习感言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城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城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指导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剖析城市,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明白了决定一个城市布局不可缺少的因素有很多,城市人口与城市经济状况决定了城市建设的规模与程度。所以城市的建设必须与城市的社会状况、环境状况和经济状况相协调。在这里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借鉴的,当然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我希望在以后规划一个城市时,一定要考虑全面。极力促进城市的规模及其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相关知识,为祖国的城市化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