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近代史本科生必读书目大全
历史专业(世界近现代史方向)本科生参考书
1.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2.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2000
3.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
4.巴勒克洛夫《当代史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5. 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6.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
7. 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
8. 汤因比《历史研究》(自编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9.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商务印书馆 1993
10.丹尼斯·史密斯《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11.丰子仪 《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12.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增订版)商务印书馆2002
13.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远方出版社1998
14.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
15.肯尼斯·沃尔兹: 《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
16.安东尼·吉登斯 《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1998
17.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经济全球化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
18.王逸舟 《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9.何兆武 陈启能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20.戴维·赫尔德 《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1
21.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2.德尼兹· 加亚尔 《欧洲史》海南出版社2003
23.布罗代尔 《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卷)三联书
店2002
24.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5.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26.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
上海三联书店2002
27.托克维尔 《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
28.马克斯·韦伯 《新教论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 1987
29.道格拉斯·诺斯 罗伯斯·托马斯 《西方世界的兴起》 华夏出版社1999
30.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别史系列图书:《英国史》,《法国史》《印度史》《巴西史》
等。
待续。
第二篇:近代史必读书目
这是开给研究生的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3.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4.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6.列宁:《国家与革命》
7.《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8.《毛泽东选集》(1-5卷)
9.柯伟亚:《怀柔远人:马嗄尔尼使化的中英礼仪冲突》
10.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1.D.布迪、C.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
1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3.周锡瑞:《义和团的起源》
14.相蓝欣:《义和团战争的起源:跨国研究》
15.佐藤公彦:《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
16.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17.周策纵:《五四运动 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18.余英时:《五四新论——既非文艺复兴,亦非启蒙运动》
19.林贤治:《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20.周锡瑞:《革命与改良——辛亥革命在两湖》
21.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
22.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
23.刘景泉:《北京民国政府议会政治研究》
24.李博:《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
25.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26.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27.魏斐德:《上海警察(1927-1937)》
28.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29.Gregor Benton,Mountain fires : the Red Army's three-year war in south China
30.马克·赛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的道路》
31.陈永发:《延安的阴影》
32.高浦棠等:《延安抢救运动始末——200个亲历者记忆》
33.何方:《从延安一路走来的反思》(上、下)
34.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3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
36.柯博文:《走向最后关头——中华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
37.方德万:《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
38.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39.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1941-1950)》
40.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
41.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42.费孝通:《乡土中国》
43.费孝通:《江村农民的生活及其变迁》
44.唐致卿:《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的经济研究》
45.黄宗智:《中国共产党与农村社会(1927—1934)》
46.Chen Yongfa,Making Revolution: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Eastem and Central China, 1937 – 194
547.伊莎白·柯鲁克、大卫·柯鲁克:《十里店》
48.费里曼、毕克伟、赛尔登:《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
49.Jeremy Brown and Paul G.Pickowicz Edited, Dilemmas of Victory: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50.胡治安:《统战秘辛——我所认识的民主人士》
51.钱理群:《拒绝遗忘——一九五七年学研究笔记》
52.杨继绳:《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上、下)
53.麦克法夸尔:《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一、二)
54.Roderick MacFarquhar, 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Volume
355.Roderick MacFarquhar and Michael Schoenhals, Mao's Last Revolution
56.印红标:《失踪者的足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青年思潮》
57.高树华等:《内蒙文革风雷——一位造反派领袖的口述史》
58.宋永毅等:《文化大革命:历史真相和集体记忆》(上、下)
59.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60.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61.程映红:《毛主义革命: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62.Sergey Radchenko,Two Suns in the Heavens: The Sino-Soviet Struggle for Supremacy, 1962-1967
63.谢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困境》
64.马嘶:《百年冷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
65.许纪霖:《知识分子十论》
66.于风政:《改造——1949-1957年的知识分子》
67.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68.葛凯:《制造中国——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
69.李毅:《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
70.张柏春等:《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1949-1966)》
第三篇:《世界近代史》推荐书目
《世界近代史》推荐书目
马克思:1.《所谓原始积累》(《马恩选集》卷二)
2.《资本论》卷一(章十二、十三)
3.《路易·波拿巴的雾月18日》(《马恩选集》卷一)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卷一)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马恩选集》卷三)
马克斯·韦伯: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1987。
2.《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1992年。
布罗代尔:1.《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卷一、二、三),三联,1993。
2.《资本主义的动力》,北京三联,1997。
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卷一、二),袁志英译,北京三联,1998。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上、中、下),商务,1988。
汤因比:《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威尔斯:《世界史纲》,三联,1983。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上、下),商务,1999。
马克尧:《世界历史·中古部分》,北大出版社,1989。
郑家馨、何芳川:《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北大出版社,1989。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大出版社,1993。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2003。
夏诚:《近代世界整体观》,成都出版社,1990。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卷一、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霍布斯鲍姆:1.《革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资本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3.《帝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4.《极端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英国剑桥大学:《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7、8、9、10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瑟诺博斯:《法国史》,商务出版社,1964年。
平森:《德国近现代史:它的历史和文化》,商务印书馆,1987年。
亨廷顿:《变化世界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
丁建宏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柏克:《法国革命论》,何兆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阿克顿:《自由史论》,胡传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商务印书馆,1997。
刘军宁:《保守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皮特·鲍勒:《进化思想史》,田名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柯尔:《社会主义思想史》,何瑞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981。
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迟越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弗兰克:《白银资本》,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高岱:《殖民主义史·总论卷》,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第五章。
刘绪贻等:《美国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罗荣渠:《美洲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王希译,商务印书馆,2002。
桑巴特:《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赖海榕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吕磊:《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罗荣渠主编:《东亚现代化:新模式与新经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董正华等:《透视东亚“奇迹”》,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梁志明主编:《东亚的历史巨变与重新崛起》,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下卷第七章。
梁展编选:《全球化话语》,上海三联书店,2002。
贝克·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M.哈特、A.奈格里:《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杨建国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曹天予主编:《现代化、全球化与中国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刘成:《英国工党与公有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
刘成等:《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缘起与演进》,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第四篇: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38+94+45+32+60=269种)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计38种)
对应课程:中国现代文学B1-2
中国当代文学B1-2
一级书目
1、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2、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3、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王光东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导读》
5、郭沫若:《女神》(1921)
6、郁达夫:《沉沦》(1921)
7、鲁迅:《呐喊》(1923)、《彷徨》(1926)
8、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
9、茅盾:《子夜》(1932)
10、沈从文:《边城》(1934)
11、萧红:《生死场》(1935)
12、艾芜:《南行记》(1935)
13、曹禺:《雷雨》(1936)
14、老舍:《骆驼祥子》(1936)
15、张爱玲:《传奇》(1944)
16、柳青:《创业史》(1960)
17、陈映真:《将军族》(1964)
18、《朦胧诗新编》(2003)
19、张炜:《古船》(1986)
20、王安忆:《长恨歌》(1995)
2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1995)
二级书目
22、赵家壁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35-1936)
23、周作人:《自己的园地》(1923)
24、鲁迅:《坟》(1927)、《朝花夕拾》(1928)
25、沙汀:《淘金记》(1943)
26、沈从文:《长河》(1945)
27、巴金:《寒夜》(1947)
28、《穆旦诗选》(1986)
29、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1956)
30、赵树理:《三里湾》(1953)
31、老舍:《茶馆》(1958)
32、白先勇:《台北人》(1965)
33、西西:《我城》(1979)
34、张承志:《心灵史》(1991)
35、贾平凹:《废都》(1993)
36、阿城:《棋王》(1984)
37、史铁生:《我与地坛》(19)
38王朔:《动物凶猛》(1991)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计94种)
对应课程:中国古代文学A1-5
中国古代文论1-2
一级书目
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注析,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诗经》全注本,如陈子展《诗经直讲》等)
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楚辞》全注本)
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
5、《论语新解》,钱穆注解,三联书店。(亦可用其他《论语》全注本)
6、《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7、《老子校释》,朱谦之校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老子》全注本)
8、《庄子集释》,(清)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庄子》全注本)
9、《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
10、《汉书》,(东汉)班固著,中华书局。
11、《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3、《六朝文絜译注》,(清)许梿选,曹明纲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5、《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笺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陶渊明集》全注本)
16、《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或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
17、《搜神记》,(晋)干宝著,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
18、《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大型唐诗选注本,包括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乃至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陈伯海《唐诗彙评》)
19、《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李白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李白诗选》)
21、《杜诗镜铨》,(清)杨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杜甫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杜甫诗选》)
22、《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王维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王维诗选》)刘学锴、余恕诚撰、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商隐诗歌集解》)
23、《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教育出版社。(亦可用类似选本,或高海夫主编、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
24、《古文观止译注》,(清)吴调侯、吴楚材选,李国章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5、《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26、《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7、《宋词三百首》,朱孝臧选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8、《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9、《陆游诗选》,游国恩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0、《稼轩词编年笺注》(修订本),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1、《资治通鉴》,司马光著,中华书局。
32、《全元散曲》,隋树森辑,中华书局。
33、《明诗选》,杜贵晨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明诗选本,如《明诗别裁》之类)
34、《清诗精华录》,钱仲联、钱学增选注,齐鲁书社。(亦可用其他清诗选本,如《清诗别裁》之类)
35、《近代诗钞》,钱仲联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近代诗选本。)
36、《琵琶记》,(元)高明著,钱南扬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7、《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8、《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9、《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0、《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1、《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版本,以下诸书同)
42、《水浒传》,(明)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3、《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4、《红楼梦》,(清)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5、《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6、《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7、《老残游记》,(清)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8、《孽海花》,(清)曾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49、《中国文化读本》,董乃斌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50、中国文学史,在章培恒、袁行霈、郭预衡主编的三种或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中,任选一部通读。
5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见《鲁迅全集》,或单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5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疏证》,王国维著,马美信疏证,复旦大学出版社。
53、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54、闻一多《唐诗杂论》,见《闻一多全集》,开明书店。亦有其他版本及单行本。
55、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56、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57、《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册),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58、《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撰,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文心雕龙》全注全译本)
59、《诗品集注》,曹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60、《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撰,人民文学出版社。
61、《艺槪》(清)刘熙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62、《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此书有多种注释本,均可参用)
63、《经典常谈》,朱自清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64、《经子解题》,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5、《诗词格律》,王力著,中华书局。
66、《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著、范希曾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67、《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68、《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二级书目
69、《四书集注》,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70、《荀子集解》,(清)王先谦集解,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71、《韩非子集解》,(清)王先慎集解,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72、《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著,中华书局。
73、《三国志》,(晋)陈寿著,(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
74、《魏晋南北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75、《庾子山集》,倪璠笺注,中华书局。
76、《玉台新咏》,中华书局点校本。
77、《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唐六臣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78、《博物志》,(晋)张华著,范宁校注,中华书局。
79、《白居易集笺校》,朱金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80、《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81、《唐宋传奇集》,鲁迅编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82、《全唐五代小说》,李时人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83、《敦煌变文集》,王重民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84、《敦煌变文校注》,黄征、张涌泉校注,中华书局。
85、《元诗选》,(清)顾嗣立编,中华书局。
86、《金元明清词选》,夏承焘、张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87、《元曲选》,(明)臧懋循编,中华书局。
88、《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89、《被开拓的诗世界》,程千帆、莫砺锋、张宏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90、《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91、《史通通释》,(清)浦起龙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92、《唐诗品彙》,(明)高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93、《诗薮》,(明)胡应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94、《文史通义校注》,(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中华书局。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部分(计45种)
对应课程:外国文学A1-3
比较文学概论A
一级书目:
1、荷马:《奥德赛》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杨宪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圣经》(和合本)、《创世纪》、《约翰福音》
4、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5、但丁:《神曲》 田德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6、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7、莎士比亚:《亨利四世》 朱生豪译,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哈姆雷特》 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8、歌德:《浮士德》,董问樵译,复旦大学1983(2000)
9、拜伦:《唐璜》查良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0、雨果:《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11、狄更斯:《双城记》,罗稷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12、波德莱尔:《恶之花》,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1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岳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15、T.S.艾略特:《荒原》,赵萝蕤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版
16、康拉德《黑暗之心》,智量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7、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李恒基、徐继曾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18、沃吉妮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瞿世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19、贝克特:《等待戈多》,余中先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0、卡夫卡:《变形记》,李文俊译,漓江出版社2003年版
21、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林疑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22、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23、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24、布吕奈尔等著:《什么是比较文学》,葛雷等译,北京大学出版 社1989年
25、叶维廉:《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规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26、爱德华·萨义德著:《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
27、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大出版社2001年。
28、范存忠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
29、贾植芳、陈思和主编:《中外文学关系资料汇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30、李达
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二级书目
31、阿里斯托芬:《蛙》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2、拉伯雷:《巨人传》 鲍文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3、弥尔顿:《失乐园》 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34、卢梭:《新爱洛伊丝》,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35、普希金:《普希金抒情诗选集》上下,查良铮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
36、司汤达:《红与黑》,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37、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38、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方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39、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40、马克·吐温:《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许汝祉译,译林出版社1998年
41、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金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42、易卜生《玩偶之家》潘家洵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43巴尔扎克《高老头》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45、周发祥、李岫主编:《中外文学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文艺学部分(计32种)
对应课程:文学概论
西方文论1-2
文艺心理学
一级书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3、[美]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美]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6、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7、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希]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9、[德]莱辛:《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0、[德]黑格尔《美学》(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1、[德]尼采:《悲剧的诞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
12、[俄]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版。
13、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4、[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三联书店1989年版。
15、[英]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16、[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英]斯图尔特·霍尔等:《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8、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钱谷融、鲁枢元主编:《文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二级书目
20、[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1、[美]韦勒克:《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2、[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3、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24、[美]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6、[希]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7、[意]达·芬奇:《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三联书店1998年版。
28、[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9、[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0、[俄]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三联书店1989年版。
31、[法]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3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五篇:法学本科生必读书目
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必读书目
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
[点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点介]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3.冯向:《木腿正义》
[点介] 我相信此书对于专事法律的同仁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启迪案本。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学科的优势,游仞于法律和社会之间。对法律个案层层剥离,既立意深远,又视界宽广,不失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4.梁治平:《法辩》、《新波斯人信札》、《书斋与社会之间》]
[点介] 这里面主要汇集了梁先生于1980年代中后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文化”的个案实践和言说。辩异、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贯一气。对年轻学生来说,读此书还可以学到如何读书、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方法。《新》一书亦是早期和另外几个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书斋》一书是作者的文化随笔,写得轻松随意,也更见功力。
5.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
[点介] 学法之人,当对法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的途径。不宁唯是,当我们对自己身处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检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对这个法律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此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6.梅因:《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点介] 历史法学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书亦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
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选》
[点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穿透力相信会让每一个读者发凉。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任何形容的言辞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宝贵的东西,失去以后,我们又将面对何种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关法律的经典著述,是开启我们认识法律和现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门。
8.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法学初步》、《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
[点介] 该书主要是对二十世纪英美法律理论的批判性的解读,和一般的国人写的介绍性的读物不同。该书对其认为是重要的理论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剖析。用语平实、例证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对法律的视角: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
9.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
[点介] 这本书对法学自身的一些范畴的分析是谨严的,是中国法学规范化的和体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许多概念和“权利-义务”模式对当下的法理学教材有很深的影响。就“学术”的标准看,本书虽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种建构的色彩,但从整体来看,仍是中国法学类的一本可供批判的优秀著作。10.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
[点介] 一本“保守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的“激进”之作。作者的立场自不待言,其用语的鲜明甚至“鼓动”,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学术的味道。自由主义实际上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不了解自由主义的广大学生来说,“自由”的各种思潮实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书提供的是一种积极的进路,我们还应该有一种更全面和冷静的思考。
11.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点介] 他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炼精当。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发现法律”,还应该是“创造法律”。他把创新和限制融贯一炉。他的热情和理智凸现出法律职业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为学者和法官的睿智与节制,使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1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点介]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13. 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清代习惯法—— 社会与国家》
[点介] 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辩异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的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
14.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点介] 和前一本书一样,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
15.哈特:《法律的概念》
[点介] 分析法学的代表著作。作者对语言与法律的关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讨论了一系列当代法学的重要概念,对二十世纪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学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的翻译稍微有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可读的。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议大家都多关注本书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16.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
[点介] 是分析法学的经典文献。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奥斯丁恪守“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分离,试图把法律当成一种真正的科学。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分析法学。在今天,分析法学的初衷(法律的独立)似乎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识形态化)。后书亦是分析法学代表作,但气质上与哈特的和奥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记住:分析法学者内部的差异也许比分析法学和其他学派的差异还大。所以,读一本书时,重要的是看其问题,而不是“标签”。
17.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自由的法》
[点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书系统阐述的作者的权利观。是当今研究权利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等的分析对我们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怎样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利?这始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18.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点介] 在比较法里,这是本简洁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关心的是决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内在的思想、观念等层面。易言之,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传统。从论述方式上,本书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问题,综合论述各个法系。
19.江山:《中国法理念》
[点介] 作者在中国法学界是独树一帜的。他很幸运,没有受什么现代西方产业化学术体制的“污染”,因此,他对中国法的现实和理想的解读必然是浸淫着真正的中国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观是我们这些着眼于“现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备的。这是一本难得的称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国人写的书。
20.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点介] 在中国影响颇大的综合法学著作。书的前半部分简要介绍了西方法思想的历史,后半部分论说了作者认为重要的一些法理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法为立场的综合法学观。该书的价值之一也许是它对中国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法理学的影响。从学术史和语言翻译史的角度,对本书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21.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点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种写法。以“问题史”代替“英雄谱”,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识社会学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学功力和看问题的敏锐,使得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比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饮。从的翻译上看,在翻译界“伪劣产品”漫天的今天,本书是难得的优秀和杂实的本子。
22.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
[点介] 作者的治学进路和思考进路都深深体现了某种宏大和理性的情怀。书中对当代西方法理学说和域外(特别是日本)法治经验的绍介,都无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关切。该书论证谨言,学术色彩浓。
23.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
[点介] 这本书的块头是大了一点。不过,作为一本教科书式的著作,本书涉及了当代法律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富于启发而又不乏生动;重在训练思维而又无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说,此书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这是我对该书的总的评价。和国内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优劣自判,不必多言。
24.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具体法治》、《法边馀墨》
[点介] 该书体现了作者进入司法研究以来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风格独特,思想敏锐,并善于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论和中国司法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作者在收入几篇重要的长篇论文之外,还收入了许多短小机智、曾经有广泛影响的篇什。作为知识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积极推动者的双重角色,作者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供分析的样本。后两本书同样敏锐和有趣,特别是后一本书,充满浓郁的人文修养,在我看来也许更值得一读。
25.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
[点介] 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最具备学术意识的一本书。作者持什么样的文化立场在我看来倒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以自己的学术实践做到自我的总结、批判和反省。如果我们的学术都能建立在这样的一步步的积累和批判的基础之上,我相信这才是中国学术的真正希望。本书是一本“编”的书,和时下流行的许多“编著”两厢对照,读者会有很多感叹和判断。
26.昂格尔:《现代社会的法律》
[点介] 本书作者是批判法学的代表。本书虽然还不算作者在批判法学上的代表之作,但也可以看到作者的许多批判法学的立场和方法。本书从历史演变和社会转型的层面对法律的透视,为我们洞察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法治发展等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作者是反自由主义的法治的,但他对法治的解剖,比那些专事法治理论的人来说,实在要深刻得多。
27.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法律智慧警句集》
[点介] 作为一名新康德主义者,拉德布鲁赫的两元论思想对法律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注重人在法律世界中的价值和尊严,终其一生思考事实公正与现象公正、表面理性和客观理性。他把严肃的理论思考、虔诚的爱心和充满凝重与智慧的语言融贯在一起,为我们奉献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8.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经济与社会》、《经济、诸社会领域及其权利》、《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点介] 法律社会学是韦伯的社会理论大厦的一个部分。韦伯对于现代社会的困境的揭示体现在法律上便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矛盾。韦伯对法律职业本身的分析也同样富于洞见。在读韦伯的书时,一定要和他的其他社会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体悟韦伯的用心:如何通过理解法律更好地理解社会。
29.波斯纳:《法理学问题》《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法律与文学》、《超越法律》、《性与理性》
[点介] 波斯纳实用主义法律观的集中体现。对于我们的法理学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如何形成自己是法理学的问题意识,法理学应如何拓宽自己是问题视野;法理学的关注和现实社会中的法律是不是暌违不同的?本书中波斯纳对法律解释的观点,以及和他的法律经济学相比所表现出的联系与差别,都值得我们注意。
30.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致命的自负》]
[点介] 作者以“无知观”为前提,认为在自然秩序和理性建构的秩序之外,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真正是秩序状态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继承和发展了进化论的理性主义观,强调一种以个人主义为内核的消极自由主义思想。
31.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点介] 本书以11至13世纪欧洲法律的发展为线索,向我们展现了教会法、封建法、庄园法、商法、城市法、王室法之间相互对立斗争的精彩场面,认为这些不同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本书积四十年的思考为一炉,采纳传统与革命的视角,试图在马克思和韦伯之外另劈坦途。从翻译上本书在国内法学界也是难得的优秀译本。本书不可不读。
32.约翰.赞恩:《法律的故事》
[点介] 法律是人类历史的缩微,“法律与我们同在”。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法律的历史竟是从蚂蚁的故事开始的。本书的叙事方式让人吃惊;本书的法律进化的历史观也许并不让人赞同,但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法律的命运和我们的命运竟是如此生死相连,法律中竟演绎了那么多的感人和震撼的故事等,却会让我们甚感欣慰和终身难忘。
33.福柯:《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知识考古学》、《性史》、《福柯访谈录》、《必须保卫社会》
[点介] 这是福柯关于刑罚史的研究。和福柯的其他所有的“历史”研究一样,他意在对历史作全新的阅读。福柯说,刑罚风格的转变并不一定意味着文明的进步,而是一种统治的方式和权力技术的运用的改变。权力和身体、监狱和训诫的关系在福柯的视野里无一不是意味深长。监狱在创造罪犯;训诫是这个时代的精神,福柯在对我们既有的观念致命一击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思想从新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