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现代史纲要演讲稿
纵穿历史,独眼看待
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2009级4班赵丹丹2009041015
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赵丹丹,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纵穿历史,独眼看待》。从五四的脚步开始,中国一路走来,那是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在外来的侵略战争中,我们屈辱的签下了那些不平等条约,常年背负这些重负;在抗日战争抵抗侵略的时候,我们的发展落后使我们放慢了胜利的脚步;在国共双方不合之时,我们的经济萧条,人民处于苦难之中;国民党的将领一直充当着被骂的角色,不平等条约一直是屈辱不平的象征。让我们纵横历史,用独特的眼光看待这些吧。当我们回望那些不平等条约的历史时,都会有种痛恨与不平涌在心中。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第一个不平等《南京条约》吧:1842年,英国侵略军先后攻占吴淞、上海、镇江后,于8月初将军舰开到南京江面,并把炮口对准南京城。腐败的清政府公开违背广大人民坚决抗敌的愿望,向侵略者屈膝投降。道光皇帝派耆英为钦差大臣和伊里布同去浙江前线,就关于结束鸦片战争问题向英国侵略者试探投降的条件,当时英军兵临南京城下,耆英赶忙来到南京,没有经过一次正式谈判,就全部承认了侵略者提出的“议和条件”。1842年8月29日,在英国军舰“汉华丽”号上,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所以《江宁条约》也称《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背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让中国倾覆所有的财产,百姓囊空如洗,中国一个巨大的漏洞出现经济处于大萧条之中。我们痛恨这些屈辱的历史,深记祖国这些历史让我们始终有浓浓的爱国情,但我们更应该从中看到它在经济方面特殊的有利之处。当中国支付大量白银赔款之时,而其他国家得到赔款之后只能在中国消费,而不能到本国去消费,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没有便利的交通与环境,所以无法达到货币方式完全兑换,因此造成购买的不便。那些不平等条约在一定环境下一定程度下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当我们
看待历史时需要全面了解,不能只看到一方面。不过这只是暂时的有利影响,最终中国收回了那些不平等条约,让祖国的尊严永不言退。
在我们了解历史的同时,全面看待历史,更应该了解历史人物特殊的一面。如晚清的将领曾国藩,应该从特殊的眼光看待他。他一生征战,功勋显赫,能文能武,且有慧眼识人之能。不但驱下有术,更能与君斗法,一生传奇。其以理学大师、中兴名臣定格在历史的簿册上,在当世,更称得上一个特殊的外交家。但得到这样评价的人还是背负了许多的骂名,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上平捻挫折与天津教案时这样的恶名一直把他的光环隐藏了,竟被人成为“曾剃头”,“镇压农民革命的元凶”,以及什么“地主阶级的反动头子”,“大汉奸”,“大侩子手”甚至还有“卖国贼”都来了。
好在历史最终选择了曾国藩,战场上已硝烟散尽,那一部日记,一部家书,一种精神留下了,开创了一个运动(洋务运动)„„让我们看历史的同时客观看待历史人物。又如蒋介石,许多人都对他有不好的评价,但他却在国共内战中收回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同时在居住台湾时虽要想占领大陆,国名党统治中国,但当美国作出两个中国的论法时,蒋介石一直不断重复中国只有一个,深深地爱国情是无法磨灭的,我们始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国家。有如他与宋美龄不离不弃的爱情婚姻,还有他对母亲的亲情尊爱。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忽略与忘记的,并且值得而我们去学习历史人物积极的方面,而不是一味只看到他们不好之处。
在不平等条约中,我们应看到它们对经济的有利之处;在历史人物恶名之下,我们应该看到他们其他闪光的地方,这样自己的视野才能够更开阔,不能只局限于传统思考历史的想法,这样就不能有读史使人明智的目的了,所以因纵穿历史,独眼看待,读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因此我今天的题目为《纵穿历史,独眼看待》。
第二篇:近现代史纲要_演讲稿(模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题 目:院 系:班 级:学 号:姓 名:
演讲稿
《缅怀逝去的往事,祭奠沉睡的亡灵》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缅怀逝去的往事,祭奠沉睡的亡灵》
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的演讲题目是《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一件令中国人民心寒的事;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一个使南京变成人间地狱的真正元凶;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
历史不能忘却1937年的那个冬天,12月13日,在中国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一个可怕的身影——日军—— 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魔鬼的天堂,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更可恨的是日本现在将当时残杀我国军民的铁证事实美化了,戏称那是为日本增光,光宗耀祖的事!
就连当时驻南京的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屠杀、劫掠、纵火„„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据战后国际法庭认定,日军侵入南京后,一个半月内,被集体屠杀的中国人达19万以上,被零散屠杀的中国人超过15万,总计30万人以上。焚毁全城三分之一的街道和建筑物,制造了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世纪大惨案!然而,长期以来,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从未对他们的侵略行径进行过认真的反思,肆意美化那场给全亚洲人民带来灾难的战争。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历史课本时,公然篡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把当年日军对南京人民的大屠杀说成是“由于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造成的。
所幸的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和平与发展的大潮势不可挡。人类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有勇气认识自己,有魄力革新弊端。曾经,我们因冷漠而留下诸多遗憾,如今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那是因为人们逐渐破除冷漠的面孔,和平与正义之力量正在崛起!
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的,谁都不能否认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野蛮、残暴的战争罪行。我们之所以念念不忘,是为了抵抗遗忘,我们之所以将这段沉痛的历史,融入血液里、灵魂里,就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鞭笞。而今的纪念是为了不忘,反思是为了清醒,奋然前行,才是铭记历史的真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既是古人的醒世真言,也是南京历经无数腥风血雨给后人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72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追忆历史是为了和平的未来,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不再希望看见满目疮痍、战火纷飞,当我们渴望和平的橄榄枝时,发展正是摘取橄榄枝的最好工具!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平推动了发展,而发展又促进了和平的力量。战争对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因此,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国际环境中才能求得国家、社会的发展,而国家、社会的发展又会进一步的促进和平力量的增强,对维护世界范围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奋斗目标。要自觉地把今天的学习同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富强复兴结合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认真学好知识,早日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我们要有勤奋的学习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切实掌握过硬的学习本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最后,请允许我用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照壁上的8句话结束今天的演讲——“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演讲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演讲稿
题 目我的奥运记忆 院 系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班 级化学2008级(1)班 学 号2008071851 姓 名吴春燕
我的奥运记忆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奥运记忆》。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这首激昂的歌曲一次次的唱响在祖国各个舞台,如今它那悠扬的曲调又传入我的耳中,我仿佛看到了奥运会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它身姿摇曳,尽情的舞在空中,似乎在向世人宣布:“看,我们中国站起来了”。
几十年来,成功举办一场奥运会一直是全国人民的心愿,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更好的提供了世界认识和了解我们中国的一个平台。如今,我们的心愿实现了。2004年,我们申奥成功,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欢呼的喜悦热潮中,谁说我们中国是“东亚病夫”,现在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四年来,我们为给世人呈现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一直努力着。从最初的规划到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倾注了人民的心血,毕竟这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奥运。奥组委相关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奋战在奥运会场--鸟巢的建设及城市设施改建和美化的第一线;各大城市奥运志愿者及小记者的选拔工作也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人们竞相报名参加,想尽一己之力为祖国奉献一份力量;张艺谋导演为了打造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夜以继日的选拔演员、排练节目;奥运选手也在积极备战,全身心的投入到项目训练中来,田径场上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和泪水;
全民都投入到奥运会的建设中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力争为祖国增添光彩„„事实上这些我们都做到了!
“天妒英才”这句话说的一点不假,正当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灾难正一步步降临。
以藏独势力为首的打砸抢烧活动发生在祖国边境,这无疑给全国人民心里放了一颗定时炸弹。全世界人民在看着我们该如何收场;外国分裂分子暗自庆幸,看你怎么办;圣火的传递在境内外也遭到了他们的攻击与阻挠;不实的言论,反动势力的滋长与破坏,让我们很是担忧,时值国家大事,该如何妥善处理?
在以胡锦涛为中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团结之下,国内外企图分裂我国的反动分子的希望破灭了,这无疑给他们致命一击,妄想试图分裂我们中国。
当所有人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5.12大地震来了,毫无预兆,残忍的吞噬了四川大片地区,使国民受难。至今我还无法忘怀,那一张张消失在废墟之中稚气未脱的脸,面对家人逝去伤痛欲绝的脸。我甚至无法想象面对如此灾难是否还有勇气去面对生命,有时候生命在灾难面前仿佛易碎的气泡,轻轻一碰,便没了。
2008年,本该是值得欢庆的一年,却成了我们心中的痛,各种灾难、疾病接踵而来。也许人们此时已忘却奥运会来临的激动,更多的是去思考,该如何让四川重建,该如何抚平人民心中的伤痛。然而,我们并没有忘记奥运会这个让历史铭记中国的盛会,一切还在继续,只是多了份责任与关怀。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如期而至。开幕式上巧妙的布置,精湛的表演博得阵阵掌声;场馆内外我们细心的志愿者们,他们用微笑感动着每一位与会嘉宾;会场上奥运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拿下一枚枚奖牌„„
这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我们做到了。我们让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这个坚强不屈,团结进取的民族。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第四篇:浅析近现代史纲要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爱国主义教育
论文摘要: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纲要》课教学,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也是“纲要”课教育的永恒主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新开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它为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必须的知识铺垫。在中国近现代丰富的历史资源中,挖掘思想性、政治性强的内容,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并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纲要》教学始终,必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纲要》课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
一、《纲要》课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1.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个国家的国民对本国的历史愈了解,愈能激发爱国心。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纲要》课使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进而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也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科学地解决了近代中国人民爱国运动一直没有正确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前途以及战略等问题,并且在中国人民爱国革命斗争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指明了方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近百年爱国斗争中做出的最重要的经验总结。
3.可以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深刻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本质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必须爱社会主义,这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因为,中国革命的历史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才能发展中国”这一真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工作重心,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4.可以使学生坚定、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纲要》课可以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历来反对分裂,统一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港、澳、台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被分割出去的,但他们始终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统一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地在香港、澳门得以实现,为台湾回归祖国提供了典范。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懂得,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不能得逞。《纲要》课可以帮助学生理性思考,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的统一。
二、通过《纲要》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方法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影响到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文化等各个方面,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造成极大的挑战和冲击。《纲要》课教师必须利用本课程的优势,抓住重点,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1.注重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胡锦涛同志说过:“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在《纲
要》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能“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关注生活,关注现实,跟踪时事热点,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科学地预见未来。将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爱国情怀,使爱国主义教育紧跟社会发展的进步潮流,把握时代主题,与时俱进。
2.注重以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前途的牵挂和担忧,这种牵挂与担忧凝聚着人们炽热的爱国情感,流露出人们真挚的爱国热情。近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警示学生,一旦国家丧失了独立和主权,无力捍卫整个民族的尊严,国民也就不再拥有个体的尊严和自由。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揭露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列强肆意杀戮、践踏中国土地、勒索赔款、抢掠领土,把中国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行。通过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回顾,可以激发起学生奋发图强的斗志和立志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爱国激情,引导学生认识到必须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3.注重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旧有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严重束缚了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思考。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采用以探究为主、合作为主、体验为主等学习形式进行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幻灯、音响等手段,再现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人物、壮阔历史场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4.注重通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巩固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巩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高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尤为关键。高校应把假期实践活动作为一项教学活动来抓,配备业务精、素质好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要通过假期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党的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针对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乡情和民情。
5.注重抢占网络阵地,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
信息时代,大学生“网民”日趋增多。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成为“地球村的高音喇叭”,成为各种企图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敌对势力的“公开论坛”。对于通过网络削弱部分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的企图不可等闲视之,要加强大众传媒特别是因特网的舆论导向,善于应用高科技手段,让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接受教育,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阵地。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纲要》课程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宣传爱国主义、弘扬民族浩然正气则是《纲要》课的重要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到《纲要》课程的本身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这门课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纲要》课奏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Z].2004-10-15.[2]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杨凤霞.创新教学模式 突出育人功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5).
第五篇: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本站推荐)
近代革命与改良
摘要:短短一个多世纪,在中国大陆上就发生了数次影响国民命运的历史事件,从1840年到1949年,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都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产物,又随着这种民族危机的加深而发展、成长。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救亡热情。一部分人开始组织维新救亡运动,另一部分人开始考虑革命救亡。而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 一个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评价革命和改良。
关键词:近代中国、革命、改良
有人认为,改良比革命好,所以不应当推崇革命。对于革命和改良,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而做抽象的价值评判。对于社会进步来说,革命和改良的手段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都起过积极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冲突。但是在革命高潮到来时,革命派和改良派,或者说革命者和改良主义者是要发生冲突的。
事实上判断革命还是改良更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就要看哪个社会变革运动有没有能实质上改变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而推动当时的社会向前发展。首先说一下和平改良,在清末,康有为的改良没有成功、梁启超的改良也没成功。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看到和了解到,当时的根本病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相适应。改良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力的与生产关系的适应。他只能做到在一定范围内调解,但是当时社会,在调和的作用下也不可能改变现状的。
而革命则是彻底的打碎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和部分封建文化,但不是全部的,很多封建残留的腐朽文化至今还有。但是革命也是有弊的。就是在跟命中我国丧失了很多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净化文化,使之没有很好的传承。以至于中国像在国美的思想根基的混乱。以至受外来文化腐蚀的程度如此之大,都是与此息息相关的
关于近代历史,由于当时中国处于一个落后的阶级社会,即存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比如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地主肯定不能给解决。而且后来外国殖民主义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果中国进行改良则必然影响到封建统治者和殖民主义列强的利益,殖民主义列强不可能希望中国变的强大,面对当时的外强内弱,所以在当时那个社会和平改良只不过是一个梦想而已,真正要想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是需要武装革命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切,戊戌变法,就是典型例子。孙文上书当时的国务大臣李鸿章,要求进行变革改良,但最终被拒绝,都证明和平改良不行,无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是受压迫的阶级。压迫和被压迫显然是不平等的,何来“和平”改良?你欲和平改良,他怎会听从一个受其压迫的建议,就算有所采纳,那也与当初的口号,纲领有很大退步。这就是妥协,软弱。一再妥协,一再软弱,最终就是失败。
因为中国人不善于民族整体的学习,被封建专制统治了两千多年,中国人的很多思想意识都已根深蒂固并且不善于开拓进取,包袱太沉重,很难自我调节成功.统治阶级维护自己利益的手段既高超又狠毒,没有一个统治者会心甘情愿交出自己的权力,所以仅靠一小部分人的力量而且又没有什么力量作为后盾的少数变革者迫使统治者改良变革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理应要靠另外的一种力量来打破现状。当阶级矛盾激发时,不可避免时,有出路的,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拯救当时的受苦大众,所以才有革命烈士的抛头颅撒热血,才有了辛亥革命,才有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毛主席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换来新中国的解放,这也证明了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更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因此,暴力革命比和平改良更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改良应该是首选之法。因为改良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通过逐步的、有序的制度改革,使一个国家和平地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强国。改良可以使传统与现代不完全脱节,也可以使变革更持久有效。相反,革命要流血,要带来民众的苦难,还可能造成国家民族的分裂。革命后,可以实施较大规模的变革,但是变革的效果却往往因为传统的阻碍势力、因为革命的不彻底而变得微不足道。当然,改良也有它的不利之处,但从长期来看,改良是比较可取的。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是:近代中国的客观历史条件。电影《建国大业》中蒋介石有一句台词说得好:反腐,就是亡党,不反,是亡国。冯玉祥将军在电影中也有一句台词值得深思:真黑啊,不打灯笼我找不到道啊!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即使电影只是电影,而且《建国大业》还是以幻灯片一样的速度换明星的主旋律电影,但是这几句台词还是值得我们思考一下。
这其中说明,近代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人民的思想严重落后于西方列强民众的思想,而且,我认为暴力革命对旧制度的打扫更为彻底。近代中国想要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尽可能的派出旧制度的影响,所以,暴力革命对于中国更有利。
从以上论证可以看出,改良和革命这两种形式,是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起作用的。渐进的改良在既定的体制内运行,对推进社会进步会起到积极作用,当这个体制不允许它进行改良的时候,改良就要让位于革命。如果改良不愿意让位于革命,还要保存旧的体制,还要继续在旧体制内活动,从而反对推翻旧体制的革命,那么,这时候的改良,就是反动的了。从另一个角度说,一次大的革命基本完成,就应该通过调整、改良(调整也是改良)的形式巩固革命成果,用渐进的改良方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用革命的精神发展生产力,但不可以用革命手段,不可以无休无止地继续革命。大革命胜利后还要继续革命,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误解。一般来说,当政者只欢迎改良,不欢迎革命。如果当政者自己发动革命,只会把自己的阵脚搞乱,把社会发展结构搞乱,达不到发动革命的初衷。可以说,这就是革命和改良之间的关系。
另外一点,伟人曾经说过: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的真正动力,尊重人民的选择和现状。近代中国是需要革命的,试想当年,饿殍千里,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中,和平改良已经无力改变社会现状,历史的实践也向我们指出,只有暴力革命的道路才会创建一个崭新的中国。
所以,只有革命!才能达到从实质上改变生产关系、推动当时的社会向前发展之一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良也有它积极的意义。近代中国改良派的先驱们的很多新的思维渗透到当时的社会当中。为后期的革命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础。但是无论如何,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暴力革命无疑是更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