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评征文-闲聊【人生】
闲聊《人生》
生活就是一条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路:似乎很飘忽,也似乎很现实„„
——题记
影片《人生》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村青年高加林的爱情故事:
才华横溢的高加林高中毕业以后回村当了明办教师,这虽不是个铁饭碗但比当社员下地干活要体面多了!可在当时那个不公正的年代,刚教了三年就被大队书记他儿子、刚刚高中毕业的三星给“无理”的挤下来了,重新变成了农民。生活好像永远会追求一种“中和”,不会让苦命的人太悲惨。就在他落魄绝望的时候,巧真那无私温柔的爱再次点燃的他心中希望的火种,点亮了他漆黑的人生之路。此波放息,彼波又起。一份信件传来一则“好”消息:他二爸要从新疆部队转业回来当地委劳动局局长了!干部马占胜为了讨好上司,走后门儿给加林谋了个县通讯干事的职位。当机会再次降临时,他毅然决然的抓住了它,离开了生他养他的高家沟和与他真心相爱的巧珍,来到了他向往已久城里当上了记者,风风火火的干起了他“心爱”的工作。命运又很凑巧的安排他自再次遇到了高中时的同学黄亚萍——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现代女子、一个有着高学历、有着很好的家庭背景的姑娘。当亚萍炽热而极富征服欲的感情朝他涌来之时,高加林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当中,他开始迷茫于爱情和事业之间。为了跟着亚萍到南京去飞黄腾达,他接受了亚萍的爱!当他委婉的对巧针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之后,巧针含泪接受了,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她并没有责怪加林,反而嘱托他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要多操心„„一个干冷的冬日,她骑着自行车远去,泪水却不争气在她脸上刷刷的淌着。这一选择,给予高加林的是爱情与事业兼蒸蒸日上的都市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也许是出于公报私仇吧,张克南(黄亚萍原先的男朋友)的母亲的一纸状子,揭发了高加林走后门参加工作的事情,剥夺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他不得不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已无法挽留了!可桃花依旧而人面全非,巧针——这个原本给予他人生希望的人早已带着对他的爱嫁为他人之妻,而此时的亚萍也要回南京去了„„
《人生》已属过去,人生远未停滞!一遍又一遍的接触过《人生》,萦绕在我心头的思绪一点一点的纷繁起来。从最初的对高加林为了自己的工作在感情上有负于巧针的责怪,到稍后的同情与理解„„围绕着好多个电影片段,我时常陷入沉思„„
㈠从高加林的选择说开来
生活就是一条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路!命中注定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会充满很多诱惑,进而也就遇到了一些岔道口要我们去选择。我们暂且不去讨论高加林放弃一字不识的巧针去接受有着高学历的都市女孩黄亚萍的这种带有阶级性的爱恋的对与错、值与不值。单从结果看,他失败了!尽管他极力的去改变那种在高家沟的土地上刨挖一辈子的命运,可奔波到最后他还是不得不在恸哭中接受重当农民这一铁定的事实!如果那所谓的情敌的母亲不揭发他的话,他的前途很有可能会一片美好。设若他真的和亚萍一道去了南京,过上了他梦想中的都市生活,可亲爱的,你能保证一个从贫苦的环境中长大且心性极高的他和一直生活在城市的独身女能过上真真正正辛福的家庭生活吗?更何况当时的他是多半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才选择了这场功利化的婚姻的。我们谁都不能保证!拥有比他人更多的钱、过上高档的生活就意味着他是一个成功的人吗?当时的高加林,不仅是城乡交叉地带的产物,各行各业都有高加林的影子,城市里、大学里、工厂里„„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哪些思考呢?稍加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他”和现在的我们好像啊!高中毕业后,带着父母的期盼和家乡父老的羡慕我们走进大学。一晃四年过后,有一定的学识,有满腔的热情,有高远的理想的我们机械地涌如求职的洪流中„„可谁能想到找一份可观的工作何其容易!现在的社会,拜金主义盛行,有钱似乎就有了一切。毫无办法,残酷的现实把我们赶上了一条更现实的路,于是“找个有钱的人嫁了算了!”已成为我们好多女大学生同胞的心声。当下“钱”诚然重要,我能理解,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吗:“婚姻也是一种就业,好的婚姻就是最好的就业。”可是朋友你可曾想过嫁过富门之后除了那高档的化装品、绚丽的服装、豪华的住宅、最新款最吉祥数字的名牌车,他能给予你的还会有啥呢?他不可能天天和你同吃早餐、陪你去购物„„也许一个星期都碰不上一面,他要经营公司、继承家业、搞人际交往,你能不心疼他那疲倦的样子、能不谅解他的苦衷、要他下班之后陪你玩去逛街吗?我不敢想像当你一人空荡荡的在家吃晚饭的时候,就算吃着佳肴你会笑吗?更不用说幸福了!
要说那物质的东西吧!它当然让我们高兴,但也很贫乏。比如买了车吧,高兴一段时间后就熟视无睹了,不会老看着它高兴。
前段时间跟大二一学姐聊天儿,倾听了他的一揽子的学习计划:考这证那证,还要马上准备考研„„很惊讶她生活的紧张程度,于是就问她为什么如此忙碌。她的回答很简单,“想留在武汉,还想比一般人过得好一些,不愿蜗居一样的活着。”听着学姐的规划,我的心里很矛盾,很沉重!„„这几年房价飞涨,就算我们勒着腰带过日子,一个月存一千块钱,一年下来在武汉可能连一个卫生间都买不到!再加上油价、物价的稳步提升,我不禁想起电视
剧《蜗居》中的台词:“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要俩千五,冉冉上幼儿园要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物业管理费„„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
这段台词很现实的展现了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现状。不禁让人想到“房奴”、“车奴”等词汇,而今好像房子的大小、房价的高低、私家车的牌子„„已渐渐的成为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的软指标。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整天忙于奔波,年过半百,蓦然回首,我们真正感受过生活的时间会多少!真希望人人都不差钱,也希望金钱不要扭曲了人性,生活中还有很都阳光而不仅仅是钱。无论工作多少,不管奖金厚薄我觉得保持一片清新自然的亮色是很重要的。最平常的嘘寒问暖才是真正的生活,才是我们身边最真的幸福。“幸福比金子更珍贵”这是品完《人生》后我悟出的真理,所以,只要幸福在面前,不管怎样简陋的一扇门,我都会悄悄的叩响它„„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即使不能如此超然,我们至少可以试着用自己的双手和知己细致入微的感觉去理解、诠释、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㈡淡品高加林——在困难的日子里„„
生活的步伐往往不遵循经济学“等量代换”的原理。生活对高加林是不公平的。读书的时候,他比别人优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比别人有辉煌的事业。农民出生的他被别人从明办教师的位子上挤下来之后,只能重复他父亲的走过的路,用橛头在土地上写下无数的诗行。而夕日的同学,凭借关系,或是某某科员,或是单位的储备干部。一天晚上他到副食公司去担粪的时候,听着那些干部嫌他太臭打发他的那些刻薄的话语。他强忍着泪水出了公司的大门,站在中学的操场上,鼻子一阵又一阵发酸。眼里转着泪花子,望着悄然寂静的城市,心里说:“我一定要到这里来,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儿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高加林的贫穷、窘迫是如此的无辜、可敬。还有一次他去城里卖馒头,碰见已是门市部副主任的老同学张克男,张本来好心帮老同学没想到一句“以后买烟酒一类的东西就来找我,这点儿忙还是可以帮的!”一下子就把高加林给得罪了。他就是这样的人——人穷志不穷。尊严,无论何时,都坚定的写在脸上。贫穷不是罪过,寒酸并不低贱,落魄依然纯真,这正是高加林人生的诗意!其实加林面临的困境,至今仍是我国广大来自农村的青年所面临的困境。对于众多渴望凭一己之力打拼属于自己的小天下的求学者、务工人员来说,他们甚至面临更残酷的生存压力,而高加林不屈不挠的信仰,为苦苦挣扎的下层青年带来温暖和抚慰。世间人群熙来攘往,在这复杂、变幻的社会上,人生需要不断的证明自己以获得自信,因而,即使在最纯洁的自尊心里也包含着为自己奋斗的打算和行动,他在苦
难中追求心灵的高贵,给我们树立了现实生活的典范,更重要的是,他的追求带给我们一种茫然凝思的美感!多接触一点儿崇高,我们就会多一点儿拒绝诱惑的力量,减少一些堕落的勇气。朋友,细品高加林,你不觉得人活着确实应该高尚些吗?
㈢惊心动魄的时刻——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巧针走进加林家门儿)
巧针:妈,这是加林给你和爸稍来的点心。
加林娘:那不是?(指着他家箱子上的月饼),三星都稍来了!(看着巧珍)傻孩子,这是给你的„„
当时的巧针是有点尴尬,可这短短的俩句话,小小的一个细节,超传神的道出了巧针对加林的真心和无私。
让我触动更深的是:当加林跟她说出自己的选择后,尽管排山倒海的委屈和伤痛涌上心头,而她只是含泪默默接受了„„一个女人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
在加林身处困境的时候,是巧针温暖了他的心,带给他一段美好的田间生活,坚定了加林在残酷的现实中坚持下去的信心。到最后她又毫无怨言的眼睁睁的看着她心爱的加林离她远去。她这种坚强、豁达和无私、真诚的心灵几乎是圣徒才有的。她这种在生活中乐于牺牲的精神,对我们永远都是宝贵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它将永不过时,永放光芒!
㈣《人生》与陕北的民俗文化
1.回味信天游里的佳话
在去城里拉粪的路上那首曲调悠扬、扣人心弦的《走西口》;
夜晚,在村头的玉米地里,加林躺下,巧针便依偎在他身旁,用她那甜美的嗓音,轻轻地、轻轻的给他唱那首曲调缠绵,旋律优美,歌词真切的信天游——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
„„„„
我一次又一次的羡慕着、向往着陶醉于情感真切的信天游的那对纯真的恋人、那个甜蜜的夜晚„„
2.于《人生》中领略陕北结婚习俗
巧针含泪结婚的那天,我有幸见识了富有陕北特色的婚嫁仪式。涵盖了择亲、提亲、订亲、商话、婚礼等程序的婚姻过程;“媒人”、“彩礼”、“ 商话“„„这些新颖别致的专有名词;
“姑不迎,姨不送。”的讲究;吹鼓手在前奏乐,迎人婆姨居中,其余人畜随后的迎亲仪式„„别有一番热闹的场面。
„„ „„
《人生》值得我品味的东西太多、太多:高加林离开巧针的选择,引发了我们不休的讨论,预测他的未来,联系当今时代“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我坚信:放下房子,享受蜗居,我们同样会幸福;看过加林为了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境遇而不停的拼搏:我深深感触到对于我们这些欲凭一己之力驰骋社会的求学者来说,不屑的奋斗才是王道„„设若中国也有“奥斯卡”的话,在我看来,它完全有实力摘取桂冠!What about you?
外语学院09级英语3班
手机号:***
第二篇:影评征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观《山子的一家》有感
范
公
中
学
高一
(六)班李敏
命运这般的捉弄人。他家里还有患病的妻子,有等着他回家的儿子,他放不下、割舍不下的还有太多太多„„可又能怎样?山子的父亲痛苦地闭上眼睛,然后缓缓下落直到消失不见。
泪水好似早已蓄势待发,在这一刹那不受控制奔涌而出。周围除却想努力克制却又无能为力的轻微的哽咽声,便剩下了一种让人心慌的平静。这一天是山子的生日,他再也等不到父亲回来,无论多久。
最后的最后
父亲的离开让山子母亲的病情愈发严重,她开始拒绝吃大把大把的药物,她开始乱跑„„
山子每天放学后上山捉蝎子、捡破瓶子,他甚至逃学去捡铁„„山子受了好多好多的伤,他终于攒够了钱为母亲买一次只吃一粒的药物。可母亲说自己没有病,她疯狂的将洒在地上的药粒用脚碾碎。她不管山子经过多少个日夜、有多少个伤口结痂脱落才攒够的钱去买这些药,她不管山子拼命将手捂在药粒上想要阻止她„„
外面狂风骤雨,山子不管不顾的冲进雨里。他跪在父亲的墓前嚎啕大哭,他不知道要怎样才可以治好母亲。
山子的情况被反映到了政府,他被接到大城市里读书,而母亲则被安置在精神病院里接受治疗。
山子不清楚好好读书可以改变他的未来,他一心想着当个好医生,学好医术治好母亲的病,他想让母亲也过上正常的生活。
山子把某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拿到母亲面前的时候已经是几年以后了。彼时,山子的母亲已经好转,她双手颤抖的拿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她甚至不知道要怎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阳光从大树的间隙中落下来,圈圈点点,环绕在这母子二人的周围。我满眼里只剩下山子母亲那毫无负担的笑容,美到至极,如碧波般清澈的眼神,洋溢着淡淡的温馨,嘴角的弧度似月牙般完美„„
这是每个人都爱的结局„„
命运,永远都不会太过公平。有的人选择逃避、选择退缩,因为他们唯恐受到伤害、害怕被挫败。殊不知,只有躲避才是莫大的悲哀;可有的人却毅然决然的去选择面对,他们将命运的不公当作对人生的一种勉励和考验。他们知难而进、不退缩、不畏惧。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风雨过后的阳光,最是美丽„„
指导老师:贾建卫
第三篇:《人生》影评
《人生》影评
看完整部电影,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看着他们一步步地走在一起,而到后来巧珍遭高加林抛弃,最终酿成遗憾,心里不禁为两位主人公感到悲叹......巧珍一开始就暗恋高加林,面对数次前来相亲的马栓避而不见。后来通过唱信天游、送瓜、帮忙卖馍等方式大胆地向高加林示爱,来追求自己的爱情。在帮助高加林“卖”完馍后她所表现出的那份纯真的欣喜,联想到后来的被抛弃就让人忍不住的心疼。他们一步步地走在了一起,巧珍即使在面临父亲的反对时,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犹豫。巧珍十分的通情达理,为了高加林有更好的前途,她愿意一个人在家种地养孩子。高加林也不甘心留在农村,向往城市生活,就在这时,他如愿以偿地到城里工作,巧珍虽然不舍,但高加林终究走了。在城里,老同学黄亚萍对他表白,虽然对巧珍也有不舍,但他最终选择了抛弃巧珍,跟黄亚萍走。在得知高加林要远走抛弃她时,巧珍没有大吵大闹,她默默地接受了。后来巧珍结婚了,高加林却因为被揭发再次回到农村,此时佳人已不再......在这段感情里,巧珍一直默默地付出,她爱高加林爱得死心塌地,她多次说“你说什么也别把我丢下”,最终却还是被抛弃了,但她不怨高加林,只一心为他着想,即使最后高加林再次回农村,她还求大姐帮他,一般人实在是很难做到如此,看到她为高加林所作的一切,内心十分感动,她身上的那份淳朴,给人的感觉就像清风拂过,而她越是如此痴情、如此淳朴,在遭遇背叛后,给人的震撼也愈加强烈,作品的悲剧意味也更加深厚。
而高加林的形象也十分富有悲剧内涵,他与生活、命运抗争,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一出场就被迫在农村种田,但他内心渴望城市生活,不甘心在农村刨一辈子的黄土,他企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自己的梦想,他抛弃了在患难中给予自己最大帮助的、痴心于自己的人,在他身上,理想战胜了爱情。但这一切却没能换来命运的垂青,最终被命运颠覆,他只能重新回到了黄土地,这时,一切都来不及挽回,留下的只能是永远的遗憾。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负心汉”,为了追求城市生活而抛弃“糟糠之妻”。但这或许也是那一时代人的悲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有理想、有追求,却被命运玩弄,时喜时悲。一开始跌落谷底,在巧珍的陪伴下,慢慢接受现实。原本平凡的日子却被提升为通讯部干事而打破,和黄亚萍到南京,实现了他的理想,原以为到达了人生的顶峰,却在一瞬间再次跌落谷底,让他一无所有,命运几次三番的捉弄,体现了他对人生的奋斗历程。
第四篇:影评征文
《李米的猜想》
----观后感
《李米的猜想》在剧作和导演风格上多数继承了《光荣的愤怒》的精髓。《光荣的愤怒》横空出世,在国内诸多电影过眼云烟中,惊艳也不够比喻。对人之恶所挖掘到的深度,皆有淋漓的表现。诸多人物杂而不乱地展示出性格,诸条线索初始零落而后精彩的聚合,是国内电影剧作近年少见的高度。
影片中男主角方文何以如此深的爱李米,却突然离去,完全未作介绍,仅能从后段的贩毒生意中得到利益驱动的猜测,但如此处理让李米四年等待的痴情作为剧情的推动力不够说服力,这必然会损伤了电影的元气。这种跳跃式的剪辑,演员必须用特别抑扬顿挫的表演方式,才能让《李米的猜想》强烈刺激观众的感官,而能有很强的持续的吸引力。从最终效果来说,算比较好看,明星众多能相应拉动数目不小的观众群,但相对于一部质量上乘的电影来说,还是有所欠缺。但这部电影仍有不一般的好处,这好处的意义,在于导演,不一味艺术下去而忽视中小成本电影的“好看”,他不断挖掘自己多线索、多悬念、多巧合方式剧本的潜能,并能够将“文艺”的故事融入商业元素的操作,使得国内小成本电影终于可以跳脱时常矫情到几乎反映不当的文艺腔。
而《李米的猜想》不像一部爱情电影,但从对心灵的触动来说,它展现了一种念念不忘的爱情信仰。同时展现出来有一种将爱情死磕到底的效果。但《李米的猜想》从一开场就带着宿命、悬疑的味道。
周迅饰演的“的姐”李米,脸上有细碎的雀斑,眼角已有鱼尾纹,反反复复的对乘客说着她失踪的男友,车上的杂志里夹的也全都是那个男人的照片。这个男人叫方文(邓超饰),失踪的他同样与李米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只是换了名字而已。但是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做如此的选择,为什么?他不知道这样做对李米不公平吗?很让李米伤心吗?也许,不,这正是次作品的一个悬疑之处。
裘水天(王宝强饰):一个误入歧途的小农民,他也在寻找失踪已久的恋人小香。当他和同乡裘火贵一起,为2000元飞机票绑架了李米后,却异常憨傻地为了恋人的下落放了李米。然而故事也是到这里才开始与毒品有关了,当李米脱离危险之后在警局遇到了已经叫做马冰的方文,当警察叶倾城(张涵予饰)开始试图利用这条线索查找有关时资料,李米的心情很难控制,四年的伤、痛、哀一并爆破,以及又见时的喜、惊都一并发射,一发不可收拾。当然,在自己不愿相信事实的决心下,李米不死心的追问,在得到方文即马冰的善意解释之后,李米彻底的把方文从自己的生活中洗去,不再幻想。但从最后的来信中已猜到当年恋人的下落,当然,在这部影片中,这些人的命运都被陡然的拉入了一个怪圈。而正因李米的 “不顾一切”,里面透着疯狂的执著和付出,看到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加上自身的勇敢,所以,我对于这个词和身体力行这个概念的人,我表示由衷佩服。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中一起交通事故,一起绑架案,一起毒品交易,故事就由这样一些看似与爱情毫无干系的事件组成。在开场1小时后,仍难寻一丝浪漫的痕迹,反而更多是恐慌和混乱。但是,当李
米崩溃地在KTV唱起《当时的月亮》,“当时如果留在这里,你头发已经有多长多长……”哀怨颓废的声音仍让人难以抑制落泪的欲望。观影结束后,我周围十分入戏的读者们就《李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认为虽然电影开头有些混乱,但是可以看出,导演在镜头的衔接、情节的设计上用了很多心思,故意造成一种前言不搭后语的悬念,然后通过情节内容的不断丰富,将前后串连起来,不到最后,不知道谜底是什么,这样的手法算得高明。但是也会造成过于琐碎的反效果,但对于观众是需要一个过渡的。
当然,周迅的表演也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肯定,他们说,虽然片中的李米既粗鲁又憔悴,没有以往周迅那种精灵般的感觉,但在她为爱情崩溃、哭泣和微笑时,依然可以看到她任性的天真。在片中,李米遭遇打劫、死里逃生;在街上疯狂追逐男友,最后还要面对男友惨死眼前的惊愕和绝望。因此,周迅在片中一直处在痛苦、紧张、焦虑的情绪中。对于影片中李米痴心的等待和方文为爱赴险的决绝,不知道情侣们又有怎样的思考。
有读者说:“从电影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含蓄和热情,那种久别重逢的震撼和念念不忘的执着,恋爱中的人更容易理解。很多人说,现在的80后、90后喜欢„快餐爱情‟,只要热烈的形式,不懂得投入感情。但是,我觉得更多人,仍在期待单纯和隽永的爱情。”
当然从电影中对李米和方文爱情的细节不着一墨,但观影者可以明确感受到他们的爱情,正如片中所说,他们只是情侣中最普通的一对。她的“义无反顾”,透着“死磕”的意味和认准目标决不回头的决绝
态度,最重要的,是知道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才 “义无反顾”。为此,想象到夜幕中,恋人们相继携手离去,靠得更近,眼睛里多了一些信任。故事的开场和发展颇有戏剧性,巧合连连,有欧洲艺术电影的夸张幽默风味。一次打车使她的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不仅遭遇劫车,也因此重遇方文,知道了男友隐藏的秘密……影片节奏紧凑,构思巧妙,看似巧合地把李米、方文、裘水天和裘火贵串在一起,但随着一连串意外事件的发生,影片的主题慢慢浮现,而幕后这条看不见的纽带却是一个运毒贩毒网络。体内运毒,寻找4年都找不到的恋人已沦为毒贩……这时的她,有太多太多的疑惑和不解,伤心与绝望,惊喜与愤怒。
此部影片没有像其他反毒题材的影视片那样去编造离奇的毒枭故事,而是注目于方文、裘水天这样的边缘青年或灰色青年。他们也有梦想,有对爱情的追求,但却在人生道路上唯利是图,走上了运毒贩毒的不归路,最终失去生命和未来。影片直接描写误入犯罪歧途的年轻人的内心与生活,在以往的电影中不多见。影片的隐身意义很强,这些年轻人的悲剧,固然是自己要负主要责任的,但都是社会竞争中的失败者,他们的堕落是值得反思的一种社会现象。
一直对一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女子有所思考,而《李米的猜想》是部很好很深刻的黑色幽默片,而这世界上最大的黑色幽默之一,就是好心办坏事儿,这一点在“的姐”李米的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出于好心,为肚子疼的乘客提供了一片止疼片,不料这哥们儿是个利用人体带毒的毒贩,那片止疼药腐蚀了他体内所藏毒品的外包装,让他后
来死于中毒;又出于好心,她对那个痴情的毒贩撒了慌,骗他说自己找到了他的女朋友,满足了他临死前的最大心愿。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感情也能像对别人的感情这样轻松,你说那该多好?但很可惜,背对爱情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专家;可一旦转过身来,我们就都成了傻瓜。这一点现实也常常在上演,而最残忍的是都是到了真正失去之后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才知道事实上,因为爱,所以才走上不归路也是为了要“更好地爱她”。
有这样一句话:“付出等于收获,那是自以为。”于是,我们渐渐懂得了爱就是不计代价的付出和不求后果的等待,这很好;也懂得了爱和痛有如并存的两生花,就像你和他一样总也分不开,这也很好。但是都不够好,你最应该懂的,就是这世界上还有比爱更重要的东西,就是未来,谁的未来谁做主,你和他的未来,不是你或他一个人说了算的。只是可惜,这一点没几个人懂。于是总有人以爱的名义毁灭爱情和自己,在犯错后还天真地以为“一切都是为了你”。“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没错,这也是一种黑色幽默。
这些也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生活与社会现实,都展现的淋漓尽致,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生活、爱情、社会关系、法律等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都要学会处理。
学院: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08级冶金工程
姓名:邓佳红
联系电话:***
第五篇:影评《珍爱人生》
影评《珍爱人生》
珍爱,一个又丑又胖的黑人女孩,年仅16岁却两次怀上亲生父亲的孩子,与恶毒的母亲决裂后独立带着两个孩子讨生活却又不幸患上艾滋病。这是个饱经磨难惨淡无奈的人生,然而珍爱并没有放弃生活。
细看该片,导演是怎样表现珍爱人生的主题呢?我们从该片的剧作结构、造型结构、电影结构这3个层面来大略分析。
《珍爱人生》的情节结构为冲突式,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在故事开端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可怜黑人女孩的形象。珍爱受母亲的残忍虐待,多种原因使她感觉卑微只能对母亲的打骂逆来顺受,即使在学校她也不敢出头不想说话。而另一方面,她坚韧的热爱跳舞自我欣赏、迷恋老师并替老师管教不老实的同学还自认为老师也喜欢她。她常常用虚幻的甜美想象来对抗生活中的坎坷,这也是她对一丝希望的执着。当珍爱被路上痞子推倒在地时,画面一转化竟是她幻想自己跳舞被帅气的男友亲吻,百万观众为她喝彩的荒诞幻境。现实和幻想这两个关联场景的重复、对比突出了矛盾,是一种被视觉冲击强化的讽刺,是珍爱无形中对生活血淋淋的指控。影片保留基本叙事性使情节逐步推进。其中,珍爱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回家后与母亲的激烈打斗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母性的光辉使珍爱反抗起来,她的人生也因这次矛盾的彻底爆发而改变。该片最后采用非封闭式结局,使观众对其主题的把握就此突破了珍爱与母亲的矛盾关系的控制,把主题从具体的珍爱的人生,扩展到抽象的对人生怀抱希望,珍爱自己不论处境好坏的立意高度上。结局平淡短小,却以珍爱奔波的动态画面延伸至人生的哲学,引人深思。
我们再从影片的造型结构来看,就色彩结构上,基本色调偏暗。其中,珍爱家中的拍摄全部采用昏黄的光线来烘托晦暗压抑的气氛。在全片中,红色的出现频率极高令人影响深刻。导演有意的在每个画面中点出红色,使其在与其他淡色、暗色的匹配变化中尤为突出。如片头的红丝巾,妈妈的指甲,珍爱的背包,路人的帽子…导演总是巧妙的使它与其他色彩建立结构关系。那一抹红,明亮艳丽,正象征着珍爱看似无望的人生中仍存在的希望。而这其中,红丝巾的象征意义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看到一个女孩争取福利时,珍爱微笑着将一直视为宝贝的红丝巾赠给她,表达的正是爱的传达,这也是影片不同于悲情片的出彩地方。影片声音结构由人声、音响、音乐构成,常规性的在对话中采用人声,在情节部分加入音乐渲染。影片总将珍爱幻想的场景浓墨重彩得呈现出来,其中常用热闹音乐和嘈杂音响表现其荒诞,给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影片的声音结构与影象不总是同步。当刻画珍爱与妈妈得激烈打斗时,观众只见一片黑屏没有影像。但仅存的音响(打架时的碰撞)和人声(妈妈的辱骂)将妈妈的犀利、刁钻、刻薄、狠毒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激烈场景以留白的方式使人刻骨铭心不忍想象。影象结构创造性的抽离,没有用画面演绎剧情而是让观众在镜头外获得影片的造型效果。
最后,我们从电影结构来看拍摄中的手法和技巧,该片多采用近景、面部特写,穿插有较少的远景和全景。在生活场景上,光线由弱变强,并一直采用昏暗色调和硬光,背光,衬托压抑气氛和珍爱妈妈的尖锐、强硬。在珍爱去选修学校的路上,导演采用了试拍、重拍手法,最后才实拍画面。为了表现珍爱在接受
考试时的紧张,导演采用了脚部、手指、面部表情的特写。同时,镜头的不断的切换也添加了不安氛围。在取景ABE班时,影片采用柔和的前臵光。镜头由上到下以此实现影像确立,决定ABE班上的温暖轻松气氛。在刻画老师Rain时镜头采用柔和的软光和侧光,并用羽化效果突出的强调她的温柔、善良、智慧,衬托出她人性的光辉。在Rain老师让珍爱念课文时,影片唯一的一次运用跳拍手法,镜头反复切换,借物喻示的手法表现珍爱内心对知识的热爱又受母亲影响怀疑学习意义的矛盾混乱心理。在影片最后,珍爱与妈妈、社工三人的对话中,导演将镜头轻微晃动表现珍爱妈妈的焦燥,用手部特写刻画出她的迷茫、偏执。全片巧妙运用拍摄手法和光线处理,使整个画面细致、流畅、情景合一。
当珍爱第一次在课堂发言时,她感觉“存在”。正是因为存在,所以她别无选择只有坚持自己的人生,尽管珍爱的人生处镜极度糟糕。但她并不放弃希望,哪怕这希望如她的幻想一样虚弱渺茫。珍爱把握着老师天使一般的爱,同学的爱。默默坚持着自己人生的出路。我们的生活对她而言是多么奢侈的幸福啊!或许珍爱是渺小卑微的,但她的世界里她就是宝贵、可爱、重要的。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