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上“告状信”不止一封 真有点犯愁

时间:2019-05-13 22:2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手上“告状信”不止一封 真有点犯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手上“告状信”不止一封 真有点犯愁》。

第一篇:我手上“告状信”不止一封 真有点犯愁

我手上“告状信”不止一封 真有点犯愁

2014年03月03日 07:08

葛剑雄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2013年再次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4年全国两会,凤凰网推出两会“亲历日记”栏目,邀请葛剑雄、迟福林、蒋洪、张凤阳四位政协委员,记录两会所见、所闻、所感,透过他们的视角,为网友呈现全国两会。葛剑雄两会亲历日记(3月2日)

全国政协常委会,在2月26号到28号期间召开。常委会结束后,我也不可能再返回上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交通费,就直接转到国际饭店(教育界委员驻地),准备参加3月3号下午的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

什么情况下撤销委员资格

根据政协的章程,在全体会议闭幕期间,有常委会,常委会上面还有主席会议。我们有个说法,叫做年委员、季常委、月主席,就是指每年开一次的大会,这个和人大的一起开,就是所说的两会;常委会是每季开一次;主席一般是每个月开一次会。

我是常委,每个季度都要参加一次常委会,常委会有一部分就是为大会做准备的,比如通过主席要做的工作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政协主席代表常委会做的。

所以在政协大会开幕前,我们已经听过报告的内容,不但听过,还提意见,并修改,我们先通过了,3月3日下午政协主席要在大会上做报告。大会报告之后还要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并再次修改,最后才要通过。

对这次报告,我们常委会上提了很多意见。我觉得俞正声当主席以来,是比较注意听取大家意见的,我们在分组会上的发言,他在常委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都提到了。

除了讨论报告,常委会要通过一些人事任免,比如这一届已经有4个政协委员被撤销了(编者注:这4人分别是原上海卫计委副主任黄峰平、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刚、原四川省政协主席李崇禧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刘迎霞)。根据政协的章程,是要在这次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予以追认的。政协委员被撤销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不适合担任委员,但还没有涉及到犯罪,一般采取主动辞职,这比较简单;另一种涉嫌违法违纪的,比较紧急,如果不撤销委员资格,是不能抓、不能审查的,因此像这种情况,只能先撤销,再追认。

两会期间我是一个“公共产品”

我这两天也没空,一要参加会议,会议之外采访的媒体非常多,今天我也记不得你是第几家了(编者注:25日,葛剑雄刚刚抵达北京,便告知我们下榻的宾馆,晚上拜访他的一个小时,就有三个电话打进来采访)。吃完早饭就开始有电话进来,有的电话采访,更多的是我约他们来,你也知道,有一部分有采访证的可以直接到驻地;还有一部分没有采访证的,我必须到大门外把他领进来,第二批第三批„„有些就赶到一起,我也正好不用讲第二遍第三遍,讲到12点40才结束。中午你们的电话打进来,房间里还有十几个记者。

今年记者好像都提前了,往年高峰期在明天,昨天也有十几个记者采访。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义务,我一直讲,两会期间我应该是一个“公共产品”,大家都能用,我的原则凡是媒体来找我的,来者不拒,电话也可以,凡是打电话来,不管多晚都可以接进来,没问题的。

只要我有空,会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因为我觉得媒体很敬业,另外我们的民众也有这个需要,他们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两会的情况,这是好现象。

我也一直讲,官方应该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资讯,我们其实是普通人,给媒体提供的信息并不是很大,政府有关负责人应该把更多你了解的情况提供给媒体。

但我也理解官员的一些顾虑,有时候哪怕他是代表个人观点的,大家也会把他看成代表官方的声音。因此我也希望媒体的朋友跟我们形成良性互动:

第一,不要老是提一些在其他场合已经提过的问题,两会期间应该把采访的精力集中在跟两会、跟当前大家关注的热点相关的问题上。

第二,我也希望媒体稍微做点功课。我举个例子,今天和昨天很多人都问我两年前问教育部长考试作弊的事情,这个事情去年我已经跟至少十家以上媒体都说过了,早就解决了。但我不晓得为什么,有的媒体开始那么感兴趣,但解决的时候,有几家媒体提都没提。因此,我要说媒体也有个规则,不要选择性太强,该报的要报,我们本来的目的就是把事实真相、前因后果弄明白,你只有开始没有结果,当然公众是不满意的。

全国两会要常态化

这几年我都在讲一个观点,即我希望全国两会常态化。因为我们以前开两会,总讲“顺利召开”,这个话其实有点讽刺,两会都开不起来还像国家吗?开起来就叫顺利,甚至还没开完怎么叫顺利呢?到处是花团锦簇,又是清扫卫生,又是张灯结彩,像过节日一样,有必要吗?

全国两会,当然是大事,但不是什么非常的或者意外的事,这是国家政治生活每年例行的一件事,太平情况下,每年都开有什么好庆祝的?哪一个国家政府开个会要庆祝?当然特别的或者特殊时期的会,比如改革开放初期,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们国家要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这种庆祝一下,是应该的。正常情况用不着这样,因此,两会不要娱乐化、节日化,要常态化。

现在已经好多了,习近平指示,不能隆重,简朴务实,这个我觉得很好。今年我在北京基本上没有看到类似往年那种庆祝标语,当然现在也不放鲜花了。

两会其实是365天都存在的,不能认为开大会有两会,平时就没有两会了。比如说人大代表,难道你平时就不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散会回到上海就不是政协委员?要履行职责只有大会期间吗?但现在我们的代表委员履职基本上都只是在两会期间。

另一方面我们的民众对两会有过高的期盼,也是不对的。就说明平时两会没起作用,所以才期盼开会。我在两会前都会收到很多民众各方面的要求,比如要求解决问题的、控告的、要求转达意见的等等,这说明什么?说明平时我们有关部门没有负起责任来,信访部门踢皮

球,所以他才来找我这个素不相识、跟他完全没有关系的一个政协委员,仅仅是因为知道我的名字、单位。这并不值得我们庆祝,更不能说明大家重视两会,恰恰说明我们两会没有常态化、经常性的工作没有做到,还证明我们有些政府部门失责。

就在我来开常委会的这两天,我已经到北京了,还有人打电话到我办公室反映问题,某市一千多名教师,退休十年了,还有十几个月的工资没有领到。说到底这个事情不该找我的,但是七十多岁的退休教师,其中几十个人已经去世了,我觉得真可怜,应该给他解决,可我实在没有办法。正好碰到这个省的政协主席也在开会,我就把这封信抄下来,请他带回去处理。信他收下来了,至于能不能解决我就不知道了,当然,这也不是他的事,但我希望他带回去,如果这个事是教育厅的问题就交给教育厅。这不是某些部门失职嘛!否则怎么告状告到我这里呢!

我手头这样的信还不止一封,真有点犯愁,我没有秘书,也没有那么大能力,我怎么办?因此,我讲两会常态化有两层意思,一是代表委员平时要履行责任,另一层是指委员也不能够代替政府部门来解决各种问题。像我刚才说的事明显不是政协该管的事,如果政府部门都负起责任来,老百姓何必还来找我们呢?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做政协本身应该做的事情。

必要的道路管理还是需要的关于两会安保方面,从驻地方面来看,跟去年差不多,还不知道明天开会路上会怎样。但是两会期间,我觉得必要安保,必要的道路管理还是需要的。

这没有办法,毕竟这么多人。我去年就碰到一件事,就是闭幕式那一天,因为电铃坏了,他们电话没通知到我,结果我大概晚出来5分钟,大巴车已经走了,驻地就给我另外安排一个车。

但是就因为晚这五分钟,道路上的管制已经撤掉了,我这个车就陷在车流中,最后等我赶到人民大会堂,里面已经在奏国歌,会议已经结束了。最后他们说我没有请假,我说我怎么请假呢?晚了5分钟也不是我的责任。

虽然我因为迟到抱怨,但我还是支持这样做的,车子一过马上就撤销管制,减少对市民的影响。

第二篇:一封鞋的告状信:名牌鞋成中学生第二张脸

一封鞋的告状信:名牌鞋成中学生第二张脸

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时,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唯一的差别,就是脚上五颜六色的鞋。相近的两双鞋,有的一眼就能看出很大差异。

很多学生不认为这是一种攀比,甚至有关任何一双鞋的购买行为,他们都不认为是在“和他人比较”之后所作出的决定,只是“自己喜欢”而已。

在衣服上做文章的权利被“剥夺”后,鞋子、手机链、眼镜等成了他们青春里余下的“主权领地”。一些老师、家长眼中的中学生的这种“攀比”行为,在成人世界里也是有迹可循的——它不只是表现在鞋子上,更多地能从衣服、车子、房子以及“自己的孩子在哪里上学”,甚至“自己孩子穿的鞋好不好看”等方面来表现出来。

中学生脚下的鞋,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就能说清楚的。

阿宏和母亲之间的战争又开始了。

还是因为一双鞋。

母亲从鞋柜里掏出一双又一双的高帮篮球鞋,先是拎到阿宏的鼻子下面,随后恶狠狠地扔到地上,“这些不都还新着,还要买?”

阿宏不想和母亲讨论这个问题。在他看来,有些话就是说了,面前这个人依然不会明白,“你让一个满脑装的都是学习成绩排第几,小提琴拉得好不好这些正经问题的人,去理解什么是杜七(鞋子款式),什么是杜六,可能吗?”

他摔门而出,试着躲掉母亲的“轰炸”。

阿宏今年14岁。前不久,在一堂生物课上,老师对这个男孩说,14岁正值青春期,很容易叛逆,他反问老师,什么是叛逆,老师想了想,说,就是和大人想的不一样。

阿宏的确和大人想的不一样。眼下这双新鞋,买还是不买,就是一个问题。

一封关于鞋的告状信

阿宏意识到这种“想的不一样”,最早可追溯到一次有关校服的争论上。

他的同桌是一个名叫李丘的女孩。这天早上,李丘被班主任叫了出去,回来已是满眼泪花。班主任告诉李丘,务必把校服上缝的明星头像“拆”下来,要么就重新买一套“原装”的校服,不然,就把家长请到学校来谈话。

随后,这个私自改造校服事件,在整个班里掀起了讨论。

学生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支持李丘。他们理解这个爱美女孩的心思,就像他们理解自己想更漂亮一样:我们的校服太宽松,显得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难看死了,为此做一些改变,无可厚非。

为战友辩解的同时,学生们不忘向“敌方”抛出那个埋藏心底已久的问题:为什么大人们要给中学生穿这么丑的校服,这是在防止我们早恋吗?

为了帮助同桌,阿宏特意给班主任写了一封“陈情信”,信中提到,在2014年米歇尔·奥巴马来华与中学生交流时,中国学生穿的蓝白运动校服因其过于宽松、随意而饱受批评。阿宏说,这说明,校服难看的事,并非只有学生自己这么想,大人们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他原本以为,这般有理有据的表述可以征服老师,但老师的一句话却让他发现,他们和大人之间想的似乎又不太一样。老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能思考这些很好,但还是忽略了一点,如果你们都像李丘那样,甚至不穿校服,穿各式各样花里胡哨的衣裳,可能很美,但对那些穿不起漂亮衣服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很不公平呢?他们心里会不会难受呢?”

阿宏点了点头,他觉得老师的话有一些道理,但似乎又有一些地方不太对劲。“穿上校服就能消除不公平吗?”但他自己一时难以辩驳,便放弃了“对抗”。于是,包括阿宏在内的学生便将更多的“战斗力”投入到鞋子上来。

新的战役很快打响,而且更为猛烈。这次首当其冲的是阿宏本人。班主任接到阿宏母亲的“告状信”,称孩子天天嚷嚷着买名牌鞋,今天买一双,明天又买一双,刚穿了两天,第三天还要买,这是去上学,还是去买鞋?

母亲的这番话显然是带了些情绪,真正打动班主任的,是“告状信”中提到的“攀比”二字。这也正是班主任所苦恼的,他经常接到家长的电话,希望学校刹一刹攀比风,别让孩子再折磨家长了。老师听后啼笑皆非,他通常会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这样一种意思:请你们在家里好好教教孩子,不要把坏风气带到学校来,不然也会带坏了其他孩子。

“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尤其是孩子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时,他们唯一的差别,就是脚上五颜六色的鞋子,而相近的两双,有的一眼就能看出很大差异。”这名班主任说。

周末下午的运动鞋专卖店

对这双鞋,家长和老师已经定了性,尽管他们对这种负面性质的观点各执一词。夹在其中,学生自然是委屈的。

很多学生极力否认这是一种攀比,甚至有关任何一双鞋的购买行为,他们都不认为是在“和他人比较”之后所作出的决定,只是“自己喜欢”而已。

如果走进周末下午的运动鞋专卖店,的确能感受到中学生的这种“喜欢”。这是真正属于他们的世界,有的是从学校的补课教室里解放出来,有的则刚刚告别家长设定的周末课程,总之,工作日里鲜见的年轻面孔此刻扎堆儿来到了这里。

他们通常会径直来到运动鞋的柜台前,从上往下狂扫一遍,看到中意的便拿在手里细细打量一番,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确实难以听懂他们的对话内容——

最简单的是关于鞋子的品牌:“这个不是科九吗?”“看着确实像。”

还有鞋子之间的区别:“这两代(鞋)什么区别啊?”“鞋底不同啊,这你都不知道。”

甚至包括鞋子的具体性能:“这双鞋的防滑性好不好。”“还有平衡性。”

前来围观的也通常是十几岁的青涩面孔。这种场面像极了成人世界里挑选某一台电脑或一辆车时的情景。

这也是为何阿宏感到委屈的一个原因,“大人们有大人们喜爱的东西,可以通过等价交换来获取,我们去追求我们的,为什么就被打上了攀比的标签?”

在衣服上做文章的权利被“剥夺”后,鞋子、手机链、眼镜等成了他们青春里余下的“主权领地”。而这些都是他们表达个性和生命色彩的地方。

吴天是名高中生,酷爱足球,有一类足球鞋是他首选的“战靴”,包括刺客、毒蜂、鬼牌和传奇四大系列。其中“刺客”是速度型球鞋、“毒蜂”的鞋底较硬、“鬼牌”平衡性好有利于射门、“传奇”则多是真皮材质,裹脚性好。

在这方面,他已经是半个专家。他之所以对这些鞋的性能差异如数家珍,并非是为了和谁去比较,更多的是迷恋踢球时耳濡目染的附加值,就像那些爱打篮球,爱看NBA的篮球迷们,麦迪、杜兰特这些球星的名字自然是熟知。

想的不一样,但做的是一样的。

在球场上我们不谈鞋

在吴天眼中,足球只是“单纯的喜欢”,大人却赋予它一种“特长”的定义。大人会把足球看作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踢好了还可以高考[微博](课程)加分;而在孩子眼中,这只是一个能在现实中扮演梅西、实现足球梦的东西,也可以常和要好的朋友在一起玩耍。

“其实是一个意思,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一名张姓家长告诉记者,她常感到苦恼,因为和刚上初中的儿子没法好好聊下去,尽管,他们有时所想的差异并不大。

在她看来,通过一双鞋子、一个物品、某项运动、某个事情来实现某种价值或是结交朋友,并不是孩子才有的,也不是大人的特权,这是人性共通的需求。而更多的时候,孩子采用的是一种感性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方式来解释,父母则是理性对待。

也因此,她确信孩子对名牌鞋的“强烈欲望”就是一种“攀比”,“他们只说自己是喜欢,却从不问为什么会喜欢,他们只说自己不和别人比较,却为何常在看到别人添置新鞋后,跟风购买呢?”

这些话,她也曾说给自己的儿子听,但效果却适得其反。后来,这位修过心理学的母亲意识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

因为,孩子的这种攀比,在大人世界里是“有迹可循的”——这不只是表现在鞋子上,还更多地能从衣服、车子、房子以及“自己的孩子在哪里上学”,甚至“自己孩子穿的鞋好不好看”等方面来表现出来,“如果一个同事得知另一个同事的孩子穿得比自家孩子好,没准儿会郁闷一上午。”

正如孩子告诉她的,如果在一起踢球的时候,见到穿的鞋比较普通的学生,就避免谈及鞋的话题,因为“不想引起不愉快”。“这不就是我们成人世界常说的财不外露或是谦虚低调嘛。”这位家长说。

阿宏没有向母亲解释的是,“之前的那些鞋子都过时了”。在他看来,这个理由母亲也经常用,因为,就在他家鞋柜上方的架子上,装着近十个新旧不一的手提包。这些都是他母亲的。

阿宏说,生物老师对“叛逆”的解释只说对了一半。完整的表述应该是:想的不一样,但做的其实是一样的。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点评 成人世界来得猝不及防

孩子把鞋当作比拼的主战场?当家庭教育工作者朱虹还是一名中学生时,她的身边就已经有“追名牌鞋”的同学了。多年后,她以成人视角再观察这种现象,开始理解这些孩子的行为——正如那句老话所言,“脚下无鞋穷半截”。

在朱虹看来,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是一个正在寻找“我是谁”的微妙的探索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往往会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物质,比如鞋、手机、眼镜等作为外在的载体,来承载他对生活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期待。具体到中小学阶段,在服装统一的前提下,鞋,自然就成了独一无二的、至关重要的载体。

在不少孩子眼中,这些有着炫目外观的名牌鞋,可以让他们显得更高端、更精致、更有面儿、更漂亮、更炫、更独特。当然,孩子们未必觉得这是一种攀比,他们更多地认为这是在表达与众不同的需求和愿望。在朱虹看来,一旦被打上了攀比的标签,孩子会本能地抗拒这种“限定”。所以我们常常能看到的现象是,孩子们一边在追求着高端、舒适的物质条件,一边不断地拒绝外界给予的攀比符号。

这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完成从“鞋是我”、“包是我”、“手机是我”、“独特的发型是我”到“我就是我”的过渡。朱虹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想通过自我的不断认识,慢慢地过渡到把这些物质的东西和自我剥离,去丰富自己的内在世界。”

不过,这些只是人们对这双鞋传统意义上的解读。朱虹认为,更应该看到这双鞋背后,所代表的一个群体的表达。就好像是追日剧、追韩剧、追英剧、追美剧的人,他们拥有各自不同的圈子一样,穿某一款鞋、某一个品牌的鞋的学生也可能形成一个群体。她说,各群体都会去拉起大旗,张扬他们自己这个群体的不同或优越感,孩子也特别希望自己从属于某一个群体,而进入这个群体的敲门砖,可能就是一双鞋。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这种“群体”意识,往往受到成人世界的影响。朱虹发现,有的家长就在追求归属某种消费、人文社科或是某种角色的圈子。成人世界的规则是,要让自己进入这个圈子,很大程度上需要一些物质的手段,“在这个选择群体的过程中,成人的态度、选择的过程,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相应地,孩子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去追求他的圈子。”朱虹说。

换言之,成人世界里的价值观,已经在家长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悄悄来到青少年的世界。尤其是消费观念,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这也成了青少年追求名牌鞋的原因之一。

朱虹说,在家庭经济条件变好的大背景下,给孩子买一双贵点的鞋本无可厚非,但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不能窄化个性的内涵,要注意引导青少年追求个性不局限在物质化的表现形式。“不是说只有某些特别的物质才会让你显得特别有个性。建议家长引导青少年拓展视野,增加兴趣指向,而不只是限定在比较炫目的物质上。”

更为重要的是,注重良好家风的营造。“如果自己也随大流,被社会消费的方向牵着鼻子走,陷在了物质之中,怎么指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朱虹举了一个常见的例子,如果孩子考了第一名,家长通常会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奖励什么?

不少家长的选择就是一双名牌鞋。

第三篇:最美丽的自己?努力——一封未来的我寄给现在的我的信

现在的我: 我警告你!

我是二十年后的你。当我回首我初中时代时,我毫不犹豫的寄给你一封信,我只想告诉你: 当我回想你,拿着70分的数学卷子坦然自若,回家卷着铺盖大哭时;当我回想你,弈心想为班级争光,却被被人嘲笑时;当我看到你认认真真帮助他人,又被他人以鄙夷的目光瞅着你时。我只想告诉你,假如别人轻视了你,你不要自暴自弃,被认可的日子前总要有努力。我是你未来的影子,你在想什么,我知道的一清二楚。

爱迪生一生发明了1093件作品,哪一件不是历经坦荡;达芬奇一生绘制了上千佳作,哪一幅不是饱经风霜。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百战百胜,哪一次胜仗不是精推细算。最美丽的自己,每一个人都是最美丽的自己。当然,也包括你自己。

你还记得你在人生中第一次的比赛吗?是播音主持的比赛。那时,你每天刻苦的练习,你每天认真的朗诵。虽然失利了,但你不是也绽放出人生的光彩吗。你那时难道不是最美丽的吗? 努力加上努力,双倍努力,有了它,绽放出最美丽的自己。

你在围棋上获得过8连胜,你在奥数上获得过第一名,你在遥控比赛上风流倜傥,你在生活上风度翩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只功。你不是爱迪生,你不是达芬奇。你没有天赋异禀,你没有与生俱来的超群智慧。

但是,最美丽的自己,是通过努力来绽放。

第四篇:最美丽的自己?努力——一封未来的我寄给现在的我的信

最美丽的自己?努力——一封未来的我寄给现在的我的信

现在的我:

我警告你!

我是二十年后的你。当我回首我初中时代时,我毫不犹豫的寄给你一封信,我只想告诉你:

当我回想你,拿着70分的数学卷子坦然自若,回家卷着铺盖大哭时;当我回想你,弈心想为班级争光,却被被人嘲笑时;当我看到你认认真真帮助他人,又被他人以鄙夷的目光瞅着你时。我只想告诉你,假如别人轻视了你,你不要自暴自弃,被认可的日子前总要有努力。

我是你未来的影子,你在想什么,我知道的一清二楚。

爱迪生一生发明了1093件作品,哪一件不是历经坦荡;达芬奇一生绘制了上千佳作,哪一幅不是饱经风霜。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百战百胜,哪一次胜仗不是精推细算。

最美丽的自己,每一个人都是最美丽的自己。当然,也包括你自己。

你还记得你在人生中第一次的比赛吗?是播音主持的比赛。那时,你每天刻苦的练习,你每天认真的朗诵。虽然失利了,但你不是也绽放出人生的光彩吗。你那时难道不是最美丽的吗?

努力加上努力,双倍努力,有了它,绽放出最美丽的自己。

你在围棋上获得过8连胜,你在奥数上获得过第一名,你在遥控比赛上风流倜傥,你在生活上风度翩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只功。你不是爱迪生,你不是达芬奇。你没有天赋异禀,你没有与生俱来的超群智慧。

但是,最美丽的自己,是通过努力来绽放。

我诚心的警告你!

重庆南开(融侨)中学初一:张晨呈

第五篇:“你若安好,我便幸福。”一封父亲写给女儿的信竟惊动教育部!

“你若安好,我便幸福。”一封父亲写给女儿的信竟惊动教育部!

台海网09-07

开学季,大一新生们满怀憧憬地步入大学校门。然而大学该如何过呢?父母该怎样嘱托孩子?

最近,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信刷爆朋友圈,引发众多父母共鸣,就连连教育部和人民日报也转发荐读。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的这封 “ 写给新入大学女儿的九条忠告 ” 的信被称为 “ 大一女生必看文章 ”,很多家长感叹 “ 说出了我心底想说又说不好的话 ”,字字句句都凝结着满满的父爱!请随小编一起,感受一下这份深沉的爱!一位父亲写给新入大学女儿的九条忠告

宝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襁褓中咿呀学语,庭院里蹒跚学步,都早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知不觉你已长大,转眼你就上大学了。按理说,18 岁就是成年人,我本不该有什么担心。只是你自从出生以来,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我总担心你在外面照顾不好自己。你说不希望在本地上大学,我理解,也支持。外面海阔天空,你可以任意飞翔。

你很讨厌说教,但在你外出求学之际,我仍要啰唆几句。对你未必有效,对我却是安慰。关于道德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说法并不新鲜,我主要是想说怎么做的问题。道德首先是一种实践,善良不能仅存于内心。记得有一次坐公交车,我主动给一位老人让座。当时你和君姐都说,没想到我会给人让座。我问你们,老师不就是这样教你们的?你们说是,只是觉得做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我理解年轻人的这种心理,我第一次帮助别人时,也很在乎别人的眼光。现在想来,根本不必。一件好事,不存私利,有何担心,怕啥议论?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信手拈来,就是一种善行。当你可以帮助别人时,不要吝啬。世界将因你的举手之劳,变得更加美好。关于专业

专业的好坏是相对的、辩证的。今天的好专业不等于永远的好专业。当大家都觉得一个专业很好时,这个专业离毁灭就为期不远。不要用利益的标准来衡量专业好坏。挑专业就是挑兴趣,专业再热,学科再强,你不喜欢,没有意义。兴趣的标准更稳定,利益的标准不长久。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书,是人生一大享受。挑你喜欢的,学你热爱的,工作应有更多快乐,生活会有更高品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专业分工更为精细,但专业分工不能分得井水不犯河水。各种专业都是解释世界的方式,广泛涉猎,你会更具智慧。关于知识

“ 读书无用论 ” 是存在的,没有读书也发横财的人也是有的。但个案不能说明问题,普遍现象才有说服力。稍懂常识的人就知道,即使用金钱衡量,知识作用也不可忽视。不然,着名跨国公司对智力因素的高度重视就无法解释。只要作一个简单的统计,就会发现知识与收入的正相关关系。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关键是如何看待有用,不能只用 “ 金钱 ” 这一个标准。知识使人生拥有更多可能。知识决定一个人的气质、趣味、眼界、欣赏水平、价值观……这些都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些都是知识熏陶的结果,而不是金钱交换的产物。如果你大学毕业后,能认识到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那这个大学就没有白上。关于阅读

大学与高中最大的区别是,自由很多,挥霍自由的人也很多。希望你能利用这难得的自由,多读些书。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阅读,他们可以花很多时间逛街、淘宝、打游戏、网聊……就是不肯花时间安安静静地阅读。我曾给学生写过一条读书寄语:“ 趁年轻,认认真真跟好书来一次热恋。” 我强调趁年轻,走上社会你就知道,抽出时间来读书是多么不易。我还强调读好书,有些书确实害人,思想贫乏,内容平庸。读书像交友,要仔细甄别,非善勿近。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读经典,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读者挑剔的结果。一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肯定有它的道理。只要是经典,只要你想读,都可以去读。关于竞争

如今这个年代,需用实力说话。规则应该会越来越公平,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残酷。爸爸是个倔强的人,办事不喜欢求人,也很少求过别人。当初我从小学调到初中,是因为校长觉得我有教初中的水平。后来,县城的学校招聘 6 名老师,我考了第三名,可没有被录取,没有关系,我不求别人。第二年我就考上了研究生,离开了那个地方。不靠人情关系,就靠本事竞争。虽然这样比较辛苦,但于外能赢得别人尊重,于内能得到心里安稳,多好!你要知道,一个人如果不想过低三下四的生活,就必须有能让自己抬头挺胸的资本。你要抓住机会,提高自己。直面风雨人生,迎接时代挑战。关于漂亮

这是个讲究感官刺激的时代,给人的视觉感受很重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就更是如此吧。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人要懂得修饰自己。遗憾的是,这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给你。你学习之余,不妨适当看看修饰打扮方面的书籍或时尚杂志。适当买些新衣服,戴首饰点缀,用化妆增色,都是可以的。当然,漂亮、有魅力不仅仅是指外表。言谈举止,会传递一个人的风度;待人接物,可泄露一个人的修养。内外兼修很重要,我可不希望你追求花瓶式的漂亮。再说,我们家里还没有一个人有当花瓶的资本。知识是最好的化妆品,良好的素养会让人更有魅力,这是一种岁月都无法剥夺的吸引力。关于恋爱 爱情很美好,爸爸希望你能找到意中人。孩子,只要你幸福,我的一生就圆满了。恋爱很严肃,对待须认真。感情不是拿来玩的,恩爱不是用来秀的。真爱深沉而非浅薄,真心无私而不贪婪。你的爱人不是你的私有品。你可以想他,但不要轻易打扰他,你可以爱他,但不要牢牢限制他。恋爱会让人做出各种傻事而不自知,你是女孩子,要懂得洁身自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在去约会的路上就要想清楚。感情失败,女人总要伤得深一些。男孩追女孩,花样繁多,攻势凌厉,有的让人十分感动。爱的决定应该基于平时细致的考察,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希望你将来的男朋友正直、有涵养。如果你们是认真的,我会祝福你们。关于交友

大学是读书之所,也是交友之地。人的一生一定要有几个交情过命的朋友。幸福人生不是取决于金钱财富,而是取决于社会关系。朋友是广泛的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快乐有人分享,你会更快乐;悲伤有人分担,你不会太悲伤。各地都有人值得你牵挂,到处都有牵挂你的人,你会觉得世界充满阳光,心里如沐春风。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一点,自己首先就要对别人好一点。大学宿舍,四人一寝,大家远道而来,是前世定下的相遇。遇事能让则让,有难可帮就帮。与人玫瑰,手有余香。

关于时间

时间最公平,每个人的一天都是 24 小时。时光最易得,但也最不为人所珍惜。生活中常常听人说,要把时间补回来。时间是补不回来的,浪费了就是浪费了。不要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干什么事都觉得还早。有道是 “ 记得少年骑木马,转眼已是白头人 ”。大学生的时间往往会无谓地消耗在两个方面,一是社团活动,二是上网。适当参加社团活动,广交朋友,增长见识,确是好事。但太多的课外活动,会使时间以各种光明正大的名义被浪费。网络很便利,网络也很误事。电脑、手机让你时刻与外界保持联系,也让你时刻受到外界干扰。不妨在适当的时候,把网络关闭,让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宝贝,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你亲自去实践。爸爸不能教会你所有,也不能陪伴你一生。时光流逝,生命不会常在;总有一天,别离会成永远。希望这些建议能有益于你。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快乐幸福。你若安好,我便幸福。网友:应作为大学语文第一课 文章引起众多网友的共鸣——

网友 @哦 779820:“ 女儿明年高考,收藏起来,对女儿有用。” 网友 @护卫 36059465:“ 说出了我心底所有想说又说不好的话,真心希望我女儿也能看看。” 网友 EnormousQuark:“ 说得很好,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浮躁的毛病,应时常反思。” 网友 @宁愿孤独 11964742 甚至建议:“ 把这篇文章作为高中语文和大学语文的第一课。”

下载我手上“告状信”不止一封 真有点犯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手上“告状信”不止一封 真有点犯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