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原创导学案(共5则)

时间:2019-05-13 22:4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原创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原创导学案》。

第一篇: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原创导学案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1.知识目标:

(1)识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由人思想动机决定的;

(2)识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3)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学习,能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反对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明确社会发展必由之路,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

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难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课前预习】

通读教材,完成《学案与测评》P62“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自主学习】

1.教材P86:哲学史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指的是什么?

2.哲学上有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你知道是哪两种吗?

3.这两种历史观的分歧在哪里?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

【合作探究】

1.材料一:材料二: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

想一想:上述现象和观点属于什么样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材料二: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巨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议一议:有人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议一议:有人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忆一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即三个统一)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实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的呢?

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你能否各举一例说明?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什么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学生讨论】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略

【教师讲解】根本原因是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找到社会存在的物质根源。具体地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同社会历史这个特殊的认识对象有关,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二是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生产规模的狭小,社会发展的缓慢,都影响了人们对社

会规律的把握;三是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历史,夸大精神活动的作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学生讨论】阅读教材88页“相关链接”,掌握“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两个概念。

【教师提问】 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进行教材87页的探究活动。

【学生讨论】

(1)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

(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略

【教师引导】 这两个问题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材料中哪些现象属于社会存在?哪些现象属于社会意识?

为什么

1、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他的“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2、我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舍豪杰则无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1、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吗?为什么?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巨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巨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前景。

第二篇:社会发展规律(范文模版)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学习目标】

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活动过程】

活动一:阅读课本P86-88的四段正文,探讨下列问题,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后,才有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说说理由。

2、“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身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创造了神。”从唯物史观角度谈谈对此的理解。

3、中国人一般都相信“仓禀实而知礼节”,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也许是相反,不是经济发达了人才编号,而是先有一帮守规矩、讲诚信的人,然后才有发达的经济,即“知礼节而仓廪实”。

请简要评析上述观点。

4、2011年的高考期间,不少家长带着子女的准考证到寺庙“开光”,祈愿高考创佳绩,鲤鱼跳龙门。有同学感觉不可思议,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还会有这些唯心主义的东西呢?

你能解释一下吗?

活动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第二课题内容,认真思考材料后提出的问题。

1、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皇帝。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频频取得辉煌的战绩,成为西方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英雄。黑格尔称颂他“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鲁迅却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很多兵。“

(1)没有深厚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2、最近,美国《时代周刊》评论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离不开中国政府的领导,但首先还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劳动者。

这给你什么哲学启示?

3、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从唯物史观角度考虑,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恩格斯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5、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连续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迅速做出反应,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亲临一线指导并亲自参与救灾工作,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受灾人员。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做法体现了唯物史观的什么道理?

活动三:巩固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的,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B、实践 生产活动 C、社会存在 生产活动 D、意识 社会存在

2、十七大报告中出现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票决制”、“文化软实力”等一系列新名词,彰显了执政党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些新名词的出现说明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物质和意识是互相依赖的

3、“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躬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

5、读表回答问题。

问候语的变迁:

┏━━━━┳━━━━━┳━━━━━┳━━━━━┳━━━━━━┓ ┃20世纪 ┃20世纪 ┃20世纪 ┃ ┃ ┃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1世纪初 ┃ 2009年 ┃ ┣━━━━╋━━━━━╋━━━━━╋━━━━━╋━━━━━━┫ ┃吃了吗? ┃下海了吗? ┃跳槽了吗? ┃去哪玩了? ┃买啥股票了? ┃ ┗━━━━┻━━━━━┻━━━━━┻━━━━━┻━━━━━━┛

“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运动就是时时有发展

C.社会意识是变化发展的D.实践总要上升为理性认识

6、“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个人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C.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7、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下,哪里还会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可见()

A.社会的发展进步可以离开脑力劳动者,但不能离开体力劳动者 B.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C.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前提 D.一切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

8、我国古代的《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等农业科技著作,都是总结劳动群众的农业生产经验编写而成的。这说明()

A.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物质财富 B.知识分子都是劳动群众 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唯一源泉 D.劳动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科学工作的基础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农村自治。这“三个伟大创造”说明()

A.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前提

C.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10、2011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政协分组讨论会时,进一步强调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A.只要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B.人民群众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只有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影片《公仆》真实地反映了“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县委书记谷文昌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境界。据此,回答11~12题。

11、“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反映了谷文昌()

A. 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

B. 坚定地走群众路线 C. 尊重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2、下列行为表现出 “走群众路线”的是()

①某市公安局倡导警民联防以搞好社会治安 ②国家就春节铁路提价问题举行听证会 ③全国人大广泛征询人们对修订《婚姻法》的建议 ④奥组委向全国征集奥运歌曲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下列不属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的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是否承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4、上题材料表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判断题:

1、人民群众指的就是普通老百姓。()

2、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

3、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的。()

4、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5、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6、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7、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

8、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三、简答题:

1、近日,国家信息部,教育部,公安部等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要采取措施治理黄色网站,打击网上色情活动,净化网络环境,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各省市纷纷采取得力措施,进行严打斗争。

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整治黄色网站,净化网络环境。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试说明其哲学依据。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第三篇: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导学案

专题八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

识,做负责任的公民(导学案)姓名

1责任

A 含义:。

B 产生:

C 来源:责任来自于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

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

A 回报:

B 代价: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A 不同的角色,责任

B 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建享。

3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A。

B

4承担责任的意义:对于人的成长来说如何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A。

BCD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原因、意义有哪些?

原因:意义:

7社会公益活动有哪些形式?,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第四篇: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范文

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

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它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恩格斯说:“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在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中,无论在外表上看得出的无数表面的偶然性中,或者在可以证实这些偶然性内部的规律性的最终结果中,都没有任何事情是作为预期的自觉的目的发生的。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这就是说,社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客观的辩证发展过程,而且是人的能动的创造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总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鲜明地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第一,社会发展规律总是与人的活动紧密相联系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人类活动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实际上就是人类活动的规律。人们的具体活动千差万别,但并非是纯粹个别和偶然的,而是在偶然

之中隐藏着必然,在个别之中包含着一般,在表面不重复的现象背后,有着一定的规律在重复地起作用。在现代西方,有些思想家极力否定社会发展的规律,其理由就是,在他们看来,只有反复出现的东西才能形成规律性,在自然界中,相同的事件反复出现,因而存在着规律性;在人类社会中,一切都是“一次性”的东西,作为人类活动的历史事件都是个别的、不重复的,因而不存在规律性。例如,波普尔就认为,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在精确相似的条件下重复”,社会运动不存在与“原型相同的重复”,所以“社会历史没有规律”。这种点,实际上是用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来否定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确,具体的历史事件是不会重复的。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复性并不等于历史事件的重复性。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其中的偶然性使历史事件各具特色,不可重复。规律重复的只是同类历史事件中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不是也不可能重复其中的偶然因素。波普尔看到了历史事件与自然事件的差别,是有意义的。但是,他又夸大了这个差别,以至于否定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则是错误的。这说明,他并不理解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不理解社会规律与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社会发展规律又是和人的意识的作用密切相联系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这一特点是和前一个特点融合在一起的。因为人的活动总是受一定的意识支配的,人的活动又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但是,问题在于,同一社会的人们的意图、目的和动机,并不是一样的,而

是多种多样的,常常又是彼此冲突、相互矛盾的;人们的各种不同的意图、目的和动机,有的是能够实现的,有的是根本实现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实现的手段的,有的似乎实现了,但实际的结果却又和预期的不同。这些情况表明,人们的意图、目的和动机,并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背后还有支配的力量,这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6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所以,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要想使自己的意图获得实效,就必须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片面强调或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或抹煞社会发展规律的盲目蛮干和唯意志论;二是只强调社会规律的作用,根本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和机械论。在对待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上,必须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第三,社会发展规律归根到底与人们的利益密切联系。利益是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与客观世界的联系中产生的,它是人们满足自己各种需要的保

障条件。在各种利益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物质利益,物质利益是决定其他利益的基础。“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2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在社会活动中,“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6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所以,利益在本质上是一个以经济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范畴,体现一定社会关系的社会发展规律总是要涉及和体现人们的利益,在阶级社会中总要涉及和体现阶级的利益。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在客观上有利于先进的革命的阶级,而不利于落后的反动的阶级。在社会发展规律发生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必然要引起人们之间、阶级之间利益上的矛盾。例如,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必然导致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解放,因而不利于资产阶级而有利于无产阶级,这就必然引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因此,社会发展规律不是任何人、任何阶级都能如实地反映和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只有自身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要求一致的人们和阶级,才能做到这一点。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无私的革命阶级,按其根本利益而言,是与社会发展规律完全一致的。一切追求社会真理的人们,要真正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就必须自觉地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别的立场上。第四,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明显的历史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由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的不同历史阶段构成的,其中每个社会形态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贯串于它们之中的社会发展规律也就具有具体性和历史性。有些规律虽然是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规律,或者是某几个社会形态的共同规律,但它们总是具体地依存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关系和客观条件,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具有特定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还有不少规律只是在特定的社会形态和历史时期中发生作用,随着它们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它们就让位于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新的规律。因此,我们在研究社会历史时,就要注意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不仅需要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应该研究和把握它在不同的过程或阶段上的具体历史特点,研究和把握各个过程或阶段的特殊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是以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它所揭示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既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又是分析和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的方法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原则,误解为可以脱离具体历史过程的抽象公式乃至先验原则,不顾具体情况,到处生搬硬套;另一方面也不能片面强调具体的社会历史过程的特殊性,而否认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作用。离开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都是错误的。

第五篇:导学案导学

“导学案导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它是为达到以上目的应运而生的师生教学互动的介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半年的时间,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学案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导学案教学体会。

一、体会

(一)、学案教学能“用活”教材。“学案导学”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有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案导学”的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使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二、思索

为了提高学案教学的质量,有许多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

(一)、学案质量的保证。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学案,特别是学案的前面几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关键,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全体老师的参与度。使用学案的老师要真正愿意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才能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使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学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模式,在学案的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把学案教学的运用达到一定的高度。

(四)、要使学案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其重要。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师引导下,才能解决学案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课堂上成真正的学案教学课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等各种能力,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这样做:

(一)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新课改下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三)通过教师有效地 “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

(四)“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五)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一份好的“学案”,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施展的空间。

(六)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七)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高三个能力。

1、备课中的“选材”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精选材料,选好教法,用好教学手段。

2、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我们要高度认识学案教学的意义,坚定课改的信心。学案教学虽然有一些困惑,但是,实践证明,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使之成为学习的好帮手。我相信,通过“学案教学”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导学案教学的认识体会及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开栅小学2014.5.20

下载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原创导学案(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原创导学案(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

    学科:高二政治课时:55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课组长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学习目标】1、掌握:人民群众的含义和范围;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

    社会历史的主体_导学案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导学案编写人:王月霞 审核人:高二政治组 编号20日期 2013-11-21 一、【学习目标】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

    导学案

    14《邮票齿孔的故事》学案设计 一、我会读,我会填 撕( sī) 裁( ) 敦( ) 仍( )齿( ) 二、我知道 1、这篇课文写了关于 的故事。我知道了阿切尔在酒店被一个人用 的举动吸引了,并从中得到......

    导学案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曹斌锋 教师寄语: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生活。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

    导学案 文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

    导学案

    赤峰学院附中高二英语校本课程导学案 编号:4 制作时间:2016.5.3. 使用时间: 2016. 5.7. 编制人: 侯思齐 姓名:English Speech and Technique 2.What is the purpose of Nick’......

    导学案

    复习导学案:第20课:法律护我成长一:复习提纲1、 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2、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问题。4、 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地位。二:学习过程: 1、 案例......

    导学案

    导学案【自学目标】了解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能正确认识宋与辽、夏、金的关系。【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