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业通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及技术标准

时间:2019-05-13 22:4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各行业通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及技术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各行业通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及技术标准》。

第一篇:各行业通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及技术标准

搜集及更新渠道:网络、评审、培训等,技术标准更新可查“工标网”等。

1、主要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四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三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八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

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2、主要法规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根据国务院令第549号修订版)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5)《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7)《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令第9号)

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

3、部委规定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国办函[2004]33号)

3)《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06年6月15日)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 [2010]18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

[2006]28号)

6)《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

7)《关于贯彻落实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要求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管司办[2003]92号)

8)《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6号)

9)《关于做好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2006〕124号)

10)《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建质[2005]135号)

1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应急〔2007〕88号)

1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7号令)

1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14)《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

1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09〕129号)

16)《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

[2004]56号)

17)《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1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

19)《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及处置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1号)

20)《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5年第1号令)

2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年第3号)

2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0]第30号

23)《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的意见》(国家安监总局等七部委安监培训[2006]228号)

24)《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

25)《关于<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实施意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特函〔2009〕89号)

26)《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

27)《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规程》(2004年7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8)《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8令)

4、地方法规及有关文件

1)《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10年7月30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2)《河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112号令(2007年10月29日省政府第19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3)《河南省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办法》(豫安监管政法〔2009〕217号)

5、国家标准、规范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199

3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2000年版)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

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

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

4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

1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

510)《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19517-2009

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2)《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2006

13)《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GB 4830-1984

14)《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06

15)《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

216)《轻柴油》GB 252-2000

17)《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2008

18)《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19)《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

2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年版)

21)《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6-2008

22)《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067-1985

23)《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 4387-2008

2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

2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26)《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199

527)《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6-1993(2002年版)

28)《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

529)《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93-1993(1999年版)

30)《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 通用技术要求》GB 12358-2006

31)《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 4053.1-2009

32)《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 4053.2-2009

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 4053.3-2009

34)《 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 /T8196-200

335)《安全色》GB 2893-2008

36)《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

3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8-2010

3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1996

39)《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0

240)《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1998

41)《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8-1998

42)《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B 50281-2006

4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44)《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2008

4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

546)《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 5817-2009

4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1985

48)《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

49)《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

5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5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

5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

53)《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6、行业标准、规范

7、安全行业标准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

2)《安全鞋、防护鞋和职业鞋的选择、使用和维护》AQ/T 6108-2008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

4)《安全评价通则》AQ 8001-2007

5)《安全预评价导则》AQ 8002-2007

6)《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 8003-20078、其它行业标准

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

2)《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2009

3)《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TSG D5001-2009

4)《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 Q0002-2008

第二篇:法律法规——住宅物业服务技术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

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技术标准

(草稿)

编 号:DBXXX-2010

主编单位: 批准部门: 施行日期:

2010

北京

前 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通过细化物业服务事项,对服务深度、频次、结果进行定量描述,将技术标准划分为5个等级,满足了不同层次物业服务的需要,构成了物业服务标准体系,为构建科学合理、专业公平、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价格体系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业主和物业企业间和谐互信关系的建立。

本标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市物业服务指导中心负责解释工作,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请各单位在执行标准过程中总结经验,积累相关资料,并请将意见和资料寄送至北京市物业服务指导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3号楼,邮编:100039,电话:59958541),以便对本标准进行修订。

主编单位:北京市物业服务指导中心、北京银达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北京闻达敏斯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网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顺天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编写人员: 审查专家:

目 次 总 则.................................................6 2 术 语.................................................7 3 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一级技术标准........................9 3.1 综合管理............................................9 3.2 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管理.................10 3.3 消防安全防范.......................................15 3.4 绿化养护...........................................16 3.5 环境卫生...........................................17 3.6 公共秩序维护.......................................18 3.7 附则一:装饰装修管理................................18 3.8 附则二:停车管理....................................18 4 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二级技术标准.......................20 4.1 综合管理...........................................20 4.2 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管理.................21 4.3 消防安全防范.......................................26 4.4 绿化养护...........................................27 3

4.5 环境卫生...........................................28 4.6 公共秩序维护.......................................29 4.7 附则一:装饰装修管理................................29 4.8 附则二:停车管理....................................30 5 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三级技术标准.......................31 5.1 综合管理...........................................31 5.2 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管理.................32 5.3 消防安全防范.......................................37 5.4 绿化养护...........................................39 5.5 环境卫生...........................................40 5.6 公共秩序维护.......................................41 5.7 附则一:装饰装饰装修管理............................42 5.8 附则二:停车管理....................................42 6 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四级技术标准.......................43 6.1 综合管理...........................................43 6.2 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管理.................44 6.3 消防安全防范.......................................49 6.4 绿化养护...........................................50 6.5 环境卫生...........................................52 4

6.6 公共秩序维护.......................................53 6.7 附则一:装饰装修管理................................54 6.8 附则二:停车管理....................................54 7 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五级技术标准.......................55 7.1 综合管理...........................................55 7.2 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管理.................56 7.3 消防安全防范.......................................62 7.4 绿化养护...........................................63 7.5 环境卫生...........................................64 7.6 公共秩序维护.......................................65 7.7 附则一:装饰装修管理................................66 7.8 附则二:停车管理....................................66 附件:条文解释.........................................参考文件名录...........................................97

总则

1.0.1 为规范物业服务行为,保障物业服务水平,实现物业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结合本市行业情况,制定本标准。1.0.2本市行政区域内住宅项目,业主自行或者通过他人对物业共用部分的维修养护、管理,适用本标准。

1.0.3本标准中涉及的物业共用部分的维修养护为日常维修养护工作,不包括需要使用专项维修资金的更新、改造工作;

1.0.4本标准涉及的装饰装修管理、停车管理不属于物业服务内容,但与物业共用部分的日常管理关系密切,因此作为附则列入本标准。1.0.5本标准除一级技术标准外,每一级技术标准高于并包含低一级的技术标准。

术 语

2.0.1 物业管理

是指业主自行或者通过他人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2.0.2 业主

是指房屋所有权人。2.0.3 使用人

是指物业的承租人和实际使用物业的其他人。2.0.4 物业服务合同

是指业主与建设单位或全体业主与其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管理区域进行综合管理与服务,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约定。2.0.5 物业共用部分

是指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按照规定由业主共同管理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主要包括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共用部位是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房屋买卖合同的约定,由单幢物业内业主共有的部位,一般包括:基础、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以及户外的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共用设施设备是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房屋买卖合同的约定,由业主共有的附属设施设备,一般包括:电梯、天线、照明、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 7

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2.0.6 管理规约

是指对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业主的共同利益,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违反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作出的约定。管理规约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管理规约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

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一级技术标准

3.1 综合管理

3.1.1 物业服务中心 物业管理区域内,设置专用办公场所,有固定的通讯联络方式。在物业服务中心悬挂或张贴物业企业资质证书或复印件、项目负责人照片,公示物业服务事项、服务标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信息。提供特约服务的,公示特约服务项目及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周一至周五每日不低于8小时提供业务接待;其他时间设置值班人员,负责项目运行,及时处理各种临时或突发事件。

4设置专用区域,配置相关设备,为业主利用业主决定共同事项公共决策平台进行决策提供便利。3.1.2 从业人员 每个物业管理区域应当配备项目负责人,房屋建筑结构安全员和设备设施管理员;项目负责人有2年以上物业服务企业或相关企业管理工作经验,为本市项目负责人执业信用档案登记在册人员。从业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 服务人员佩戴标志,仪表整洁,行为规范,用语文明。3.1.3 服务内容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公共突发性事件(如:消防、水、电、气、电梯、公共秩序、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的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各岗位工作标准和培训、考核办法。建立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培训、考核。3 建立物业管理档案,归档及时、完整,便于查询。4 在物业共用部分显著位置公示24小时服务电话。

水、电、气等急迫性报修20分钟内、其它报修按双方约定时间到达现场;由专业单位负责的,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相关单位;

业主或使用人提出的意见、建议、投诉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有报修、维修、处理记录。

5设置物业管理标志,定期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包括各幢、单元标志、危及人身安全部位的警示标志、维修养护期间的警示标志。涉及业主或使用人正常生活的重要物业服务事项,应在主要出入口、各楼单元门 9

内张贴通知,履行告知义务。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公益性宣传。做好安全生产管理;重要节假日前安排安全检查。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治安、规划、环保等方面法律、法规及违反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的行为,应及时劝阻并报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全体业主。3.1.4 经营管理 按照规范要求,每年第一季度向业主公示上一物业服务合同履行情况、物业服务项目收支情况、本物业服务项目收支预算。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投保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3.1.5 专项服务委托管理 依据相关规定,签订规范的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2 专项服务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操作人员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 专项服务企业人员佩戴标志,仪表整洁,行为规范,用语文明。4 对专项服务企业的服务有监督管理及评价记录。

3.2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管理

3.2.1综合管理 建立房屋及共用设施设备档案,有运行、检查、维修养护记录。2 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对房屋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评估检查。3 每年第四季度制定下一维修养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和维修养护并做好记录。5 特种设备按照有关规定运行、维修养护和定期检验检测并做好记录。在发生雷暴、强降水、大风、沙尘暴等极端天气前后,要组织专项检查并做好记录。设备机房

1)每日巡视1次、每月清洁1次,机房内不得堆积杂物。2)按规范设置鼠药盒或粘鼠板、档鼠板。

3)在明显易取位置配备消防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器材完好情况。4)设施设备标志、标牌齐全。

5)在显著位置张贴或悬挂相关制度、证书。

3.2.2 共用部位

3.2.2.1 房屋结构 根据房屋使用时间和设计年限,定期检查房屋共用部位的使用状况。2 每季度检查1次梁、板、柱等结构构件,做好记录。对危及房屋结构安全的行为及时履行告知和劝阻义务,对拒不改正的,要报告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告知全体业主。3.2.2.2 建筑部件 每季度检查1次外墙贴面砖石或抹灰、屋檐、阳台、雨罩、空调室外机支撑构件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月巡查1次共用部位的门、窗、玻璃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年检查1次房屋共用部位的室内地面、墙面、天棚;室外屋面、散水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年上汛前和强降雨后检查屋面防水和雨落管,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降雨后及时排除积水。3.2.2.3 附属构筑物 每季度巡查1次道路、场地、阶梯及扶手、侧石、管井、沟渠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年检查1次雨污水管井,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3 每季度巡查1次大门、围墙,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4 每季度巡查1次休闲椅、凉亭、雕塑、景观小品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年检测1次防雷装置,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

3.2.3 空调系统 进行冷水机组、循环水泵、冷却塔、风机、风机盘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运行、巡视、测温、维修养护,做好记录。定期检验压力容器及仪表。每年清洗消毒1次新风机、空气处理机滤网、表冷器、箱体、风机盘管滤网等。

3.2.4 二次供水设备 直接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应有健康体检合格证。

二次供水设施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水箱按规定清洗消毒、水质化验,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每日巡视1次水箱间、水泵房,做好巡视记录。4 有备用水泵的供水系统,要定期切换运行。

5每季度对水泵润滑情况进行检查,视情况补充或更换润滑剂;每年对水泵进行1次整体养护。每年对供水管道、阀门等进行除锈、刷漆,每年入冬前对暴露管道进行防冻处理。7 水箱、蓄水池盖板应保持完好并加锁,钥匙由专人保管,溢流管口、透气口应安装金属防护网并保持完好。3.2.5 排水系统 按照水务部门的要求取得排水许可证。2 排水设施

每年上汛前对雨、污水井、屋面雨水口等排水设施进行检查、清理、疏通。3 污水泵

每日巡视1次,每年养护2次。4 化粪池

定期检查化粪池,及时安排清掏。

3.2.6 照明和电气设备 室内照明

每周巡检1次,一般故障即时修复,其他复杂故障1周内修复。2室外照明

每2周巡检1次,一般故障1周内修复,其他复杂故障2周内修复。3 应急照明

每周巡检1次,故障即时修复。4 高压柜及高压线路

每班巡检1次高压柜,做好记录;定期检测设备和线路。5 干式变压器

每日巡检1次,做好记录。6 油浸变压器

每日巡检1次,做好记录。

低压柜

每班巡检1次,有记录;每半年养护1次;每年检查1次电气安全。8 低压配电箱和低压线路

每季度巡检1次;每年养护1次。9 电动机

每班巡检1次运行中的电动机,做好记录。10 控制柜

每季度巡检1次;每年养护1次;做好记录。11 发电机

每季度试运行1次,做好记录。12 电气检测

每3年1次预防性试验;每年检测2次高压个人防护用品。13 变配电室

有人值守;设备附件及工具、个人防护用品完好;防小动物措施完备;

3.2.7 安全防范系统 报警控制管理主机

每日巡查1次,每月清洁1次设备表面,每年设备内部除尘1次。2 对讲门口机

每季度检查1次按键、显示屏等,表面清洁1次,每年内部除尘1次。3 网络控制箱

每年检查1次外观、接线,表面清洁1次,内部除尘1次。4 红外对射探测器

每年检查1次防水、探测范围、接线等,表面清洁2次,内部除尘1次。5 图像采集设备

每周检查1次监视画面、录像功能,每月表面清洁1次,每年内部除尘1次。6 摄像机

每季度检查1次聚焦、红外夜视、防水、接线等,镜头表面清洁1次,每年防护罩内部除尘1次。7 解码器

每年检查1次防雨罩、接线等,表面清洁1次,内部除尘1次。

云台

每年检查1次运转、接线,表面清洁1次,转动部位上润滑油1次。9 巡更点

每半年检查1次外观、存储记录,表面清洁1次。10 读卡器

每季度检查键盘、防水,表面清洁1次。11 电磁锁门锁

每季度检查1次吸力、外观、接线。12出门按钮

每季度检查1次开锁功能、接线。

3.2.8 电梯 无人值守电梯,主梯24小时不间断运行;有人值守电梯6:00-24:00不间断运行,0:00-6:00呼叫运行;电梯司机夜间值班,在首层候梯厅及轿厢内公布值班电话和房号。设有高峰梯的,在高峰期与主梯同时运行。发生电梯困人或其它重大事件时,应迅速启用紧急救援预案,组织救助,物业管理人员须在15分钟内到现场,专业维修人员须在30分钟内到现场进行救助。每15日进行1次日常维修养护工作。设电梯安全员,负责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做好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落实电梯定期检验计划。定期检查紧急报警装置。7 定期年检并取得合格证。轿厢内有年检合格证、乘梯须知。3.2.9 水景 启用前进行防渗漏检查。使用中每周巡查1次喷水池、水泵及其附属设施。3 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4 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3.3 消防安全防范

3.3.1 综合管理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成立义务消防队,每年进行1次消防演练,相关人员掌握消防基本知识和技能。3 发生火情及时报警,并采取必要处理措施,协助配合消防人员的工作。4 消防控制室设专业人员24小时值守,处理各类报警信息。每日防火巡查1次;每季度专项检查1次消防设施设备、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疏散通道等。每年对员工进行1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3.3.2 消防设施设备维修养护

3.3.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 报警控制主机、联动台

每日巡查设备运行情况,24小时连续正常运行。每月清洁1次机柜表面,每年机柜内部设备除尘1次。每年定期检查报警控制主机、联动台。2 模块、探测器、手报

每年巡查1次模块、探测器、手报;每2年表面清洁1次;探测器投入运行2年后,每隔3年由专业清洗单位全部清洗一遍。

备用电源

每季度备用电源充放电试验和表面除尘1次。

3.3.2.2 消防广播系统

每月机柜表面清洁1次,每年机柜内部除尘1次,设备表面清洁1次;每2年机柜内的设备内部除尘1次。每年检查1次电话插孔、重要场所的对讲电话、对讲电话主机、播音设备、扬声器等。3.3.2.3 防排烟系统

每年养护1次防排烟风机、电源控制柜、风口、防火阀等。

3.3.2.4 防火分隔系统

每年防火卷帘门的电机转动、齿轮链条传动部位上润滑油1次;电控箱表面清洁,内部除尘1次;每年防火门附件检查1次,每年门的转动部位上润滑油1次。

3.3.2.5 水灭火系统

每年养护1次室外消火栓,养护1次室内消火栓,设施整体养护1次。消防泵、喷淋泵每月盘车1次,每季度润滑检查1次,每年整体养护1次。

3.3.2.6灭火器

每年进行1次功能性检查。

3.4 绿化养护

3.4.1 基本要求

1绿地

裸地率不超过20%。2 乔木

植株保存率在80%以上,每年成活率80%以上。3 灌木

植株保存率在80%以上,每年成活率80%以上。4 绿篱和色块

植株保存率在80%以上,每年成活率在80%以上。5 地被和花坛植物

地被植物覆盖率在70%以上,花坛植物死亡率不超过20%。6 草坪

确保基本成活,草坪覆盖率在75%以上。3.4.2绿化养护

1灌溉

根据天气、土壤和植物生长状况合理灌溉,不出现严重旱涝现象。一般植物至少在萌芽前、春季干旱期间、入冬前浇水3次。

2施肥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施肥,一般乔木每3-4年施肥1次;灌木每1-2年施肥1次;地被和草坪植物每年开春后施肥1次;花坛植物根据生长情况进行追肥;生长不良的植物适当增加施肥频次。

3病虫害防治

每月至少次检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并进行防治,不出现严重病虫危害现象。4整形修剪

一般乔木每3年至少修剪1次;灌木每2年至少修剪1次;绿篱和色块每年生长季节或入冬后开春萌芽前至少修剪1次;冷季型草坪5、6、7、8、9月各修剪1次,全年修剪次数在5次以上。

5除草

确保目标植物不因杂草危害出现退化现象。每年全面除草至少1次,重点绿地增加除草次数,出现杂草的绿地面积不超过30%。3.4.3 垃圾处理

绿化产生的垃圾和绿地内垃圾杂物每周至少处理1次。3.4.4 检查记录

每月至少检查植物生长情况1次并对养护工作内容进行记录。

3.5 环境卫生

3.5.1 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

3.5.1.1 配置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有分类标志。3.5.1.2 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

3.5.1.3 每2月清洗1次垃圾收集容器。蝇、蚊孳生季节每日喷洒药水消毒。3.5.1.4 每日清运1次生活垃圾,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消纳场所,不得乱堆乱倒。3.5.2 物业共用部分清洁

3.5.2.1 楼内 每日清洁1次、每周清拖1次大堂地面、一层候梯厅;每月擦拭1次信报箱、大堂玻璃。每周清洁1次楼内地面、楼梯,每季度清拖1次;每2月擦拭1次楼梯扶手、栏杆、窗台、防火门、消防栓、指示牌等公共设施。3.5.2.2 电梯

每日擦拭1次电梯轿厢门、面板;每日清拖1次电梯轿厢地面。3.5.2.3 庭院

每日清扫1次主要道路。3.5.2.4 水景 定期对水体投放药剂或进行其他处理。使用期间每1周安排专业清洁1次水面;每年清洁2次水池池底。

3.5.3 有害生物防制

3.5.3.1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有害生物防制。

3.5.3.2 投放药物应预先告知,投药位置有明显标志。3.5.4雨雪天气

3.5.4.1 雨后清洁

雨后,对小区内主路、干路积水进行清扫。

3.5.4.2 扫雪铲冰

降雪时,及时清扫积雪,铲除结冰。

3.5.5公共卫生事件

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配合相关部门采取防制措施。3.5.6 检查记录

每日抽查1次清洁质量,做好记录。

3.6公共秩序维护

3.6.1 对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6:00至22: 00巡视1次、22:00至次日6:00巡视1次。

3.6.2 维护道路使用和场地的正常秩序。

3.6.3 专业人员24小时值守安防控制室;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应当留存30日备查。3.6.4 对违法行为立即报警,协助相关部门处理。3.6.5 记录与档案 各项工作记录完整有效。

3.7附则一:装饰装修管理

3.7.1 按照相关规定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约定,建立住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制度。3.7.2 受理业主或使用人的装饰装修申报登记,与业主或使用人、施工单位签订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告知业主或使用人相关装饰装修工程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装修人对住宅进行装饰装修前,应当告知邻里。3.7.3 装饰装修期间,每日巡查1次现场,做好记录。

3.7.4 业主或者使用人未申报登记或者违反相关规定,及时告知并劝阻;拒不改正的,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

3.7.5 装饰装修结束后,应进行检查。对违反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的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处理。

3.7.6 装修垃圾及时清运。

3.8附则二:停车管理

3.8.1 建立停车管理制度。2 档案齐全。

3.8.2 定期存放车辆的,应签订停车服务协议。3.8.3 在显著位置公示停车须知。

3.8.4 设置规范的交通标志,包括引导标志,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和其他警示性标志。

3.8.5 机动车辆凭证出入,对临时进入的机动车辆进行登记。3.8.6 定时巡查停车场(库)及其设施设备。

3.8.7 停车场(库)内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做好记录。3.8.8 停车场地面每周清扫1次。

3.8.9 地下停车场(库)服务人员应佩戴明显标志。

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二级技术标准

4.1 综合管理

4.1.1 物业服务中心 物业管理区域内,设置专用办公场所,配置简单办公设备,有固定的通讯联络方式。在物业服务中心悬挂或张贴物业企业资质证书或复印件、项目负责人照片,公示物业服务事项、服务标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提供特约服务的,公示特约服务项目及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周一至周五每日不低于8小时提供业务接待。其他时间设置值班人员,负责项目运行,及时处理各种临时或突发事件。设置专用区域,配置相关设备,为业主利用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公共决策平台进行决策提供便利。4.1.2 从业人员

1每个物业管理区域应当配备项目负责人,房屋建筑结构安全员和设备设施管理员;项目负责人有2年以上物业服务企业或相关企业管理工作经验,为本市项目负责人执业信用档案登记在册人员。从业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 服务人员佩戴标志,仪表整洁,行为规范,用语文明。4.1.3 服务内容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公共突发性事件(如:消防、水、电、气、电梯、公共秩序、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的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各岗位工作标准和培训、考核办法。建立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培训、考核。3 建立物业管理档案,归档及时、完整,便于查询。4 应用计算机管理物业资料。在物业共用部分显著位置公示24小时服务电话。

水、电、气等急迫性报修20分钟内、其它报修按双方约定时间到达现场;由专业单位负责的,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相关单位;

业主或使用人提出的意见、建议、投诉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

有报修、维修、处理记录。

6设置物业管理标志,定期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包括各幢、单元标志、危及人身安全部位的警示标志、维修养护期间的警示标志。涉及业主或使用人正常生活的重要物业服务事项,应在主要出入口、各楼单元门内张贴通知,履行告知义务。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公益性宣传。做好安全生产管理;重要节假日前安排安全检查。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治安、规划、环保等方面法律、法规及违反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的行为,应及时劝阻并报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全体业主。4.1.4 经营管理 按照规范要求,每年第一季度向业主公示上一物业服务合同履行情况、物业服务项目收支情况、本物业服务项目收支预算。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投保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4.1.5 专项服务委托管理 依据相关规定,签订规范的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2 专项服务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操作人员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 专项服务企业人员佩戴标志,仪表整洁,行为规范,用语文明。4 对专项服务企业的服务有监督管理及评价记录。

4.2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管理

4.2.1综合管理 建立房屋及共用设施设备档案,有运行、检查、维修养护记录。2 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对房屋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评估检查。3 每年第四季度制定下一维修养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和维修养护并做好记录。5 特种设备按照有关规定运行、维修养护和定期检验检测并做好记录。在发生雷暴、强降水、大风、沙尘暴等极端天气前后,要组织专项检查并做好记录。设备机房

1)每日巡视1次、每月清洁1次,机房内不得堆积杂物。

2)按规范设置鼠药盒或粘鼠板、档鼠板。

3)在明显易取位置配备消防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器材完好情况。4)设施设备标志、标牌齐全。

5)在显著位置张贴或悬挂相关制度、证书。

4.2.2 共用部位

4.2.2.1 房屋结构 根据房屋使用时间和设计年限,定期检查房屋共用部位的使用状况。2 每季度检查1次梁、板、柱等结构构件,做好记录。对危及房屋结构安全的行为及时履行告知和劝阻义务,对拒不改正的,要报告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告知全体业主。4.2.2.2 建筑部件 每季度检查1次外墙贴面砖石或抹灰、屋檐、阳台、雨罩、空调室外机支撑构件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月巡查1次共用部位的门、窗、玻璃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半年检查1次房屋共用部位的室内地面、墙面、天棚;室外屋面、散水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年上汛前和强降雨后检查屋面防水和雨落管,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降雨后及时排除积水。4.2.2.3 附属构筑物 每2月巡查1次道路、场地、阶梯及扶手、侧石、管井、沟渠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半年检查1次雨污水管井,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3 每2月巡查1次大门、围墙,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4 每2月巡查1次休闲椅、凉亭、雕塑、景观小品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年检测1次防雷装置,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

4.2.3 空调系统 进行冷水机组、循环水泵、冷却塔、风机、风机盘管、水处理施设备运行、巡视、测温、维修养护,做好记录。

定期检验压力容器及仪表。每年清洗消毒1次新风机、空气处理机滤网、表冷器、箱体、风机盘管滤网等。

4.2.4 二次供水设备 直接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应有健康体检合格证。二次供水设施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水箱按规定清洗消毒、水质化验,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每日巡视1次水箱间、水泵房,做好巡视记录。4 有备用水泵的供水系统,要定期切换运行。

5每季度对水泵润滑情况进行检查,视情况补充或更换润滑剂;每年对水泵进行1次整体养护。每年对供水管道、阀门等进行除锈、刷漆,每年入冬前对暴露管道进行防冻处理。7 水箱、蓄水池盖板应保持完好并加锁,钥匙由专人保管,溢流管口、透气口应安装金属防护网并保持完好。4.2.5 排水系统 按照水务部门的要求取得排水许可证。2 排水设施

每年上汛前对雨、污水井、屋面雨水口等排水设施进行检查、清理、疏通。3 污水泵

每日巡视1次,每年养护2次。4 化粪池

定期检查化粪池,及时安排清掏。

4.2.6 照明和电气设备 室内照明

每周巡检2次,一般故障即时修复,其他复杂故障1周内修复。2室外照明

每周巡检1次,一般故障即时修复,其他复杂故障2周内修复。3 应急照明

每4日巡检1次,故障即时修复。4 高压柜及高压线路

每班巡检1次高压柜,做好记录;定期检测设备和线路。

干式变压器

每班巡检1次,做好记录。6 油浸变压器

每班巡检1次,做好记录。7 低压柜

每班巡检1次;每半年养护1次;每年检查1次电气安全;做好记录。8低压配电箱和低压线路

每季度巡检1次;每年养护1次;做好记录。9 电动机

每班巡检1次运行中的电动机;每年养护1次,做好记录。10 控制柜

每月巡检1次;每年养护1次;做好记录。11 发电机

每季度试运行1次。12 电气检测

每3年1次预防性试验;每年检测2次高压个人防护用品; 13 变配电室

有人值守;设备附件及工具、个人防护用品完好;防小动物措施完备;

4.2.7 安全防范系统 报警控制管理主机

每日巡查1次,每月清洁1次设备表面,每年设备内部除尘1次。2 对讲门口机

每月检查1次按键、显示屏等,表面清洁1次,每年内部除尘1次。3 网络控制箱

每半年检查1次外观、接线,表面清洁1次,每年内部除尘1次。4 红外对射探测器

每半年检查1次防水、探测范围、接线等,每季度表面清洁1次,每年内部除尘1次。5 图像采集设备

每周检查1次监视画面、录像功能,每月表面清洁1次,每年内部除尘1次。

摄像机

每季度检查1次聚焦、红外夜视、防水、接线等,镜头表面清洁1次;每年防护罩内部除尘1次。7 解码器

每半年检查1次防雨罩、接线等,表面清洁1次,每年内部除尘1次。8 云台

每半年检查1次运转、接线,表面清洁1次;每年转动部位上润滑油1次。9 巡更点

每季度检查1次外观、存储记录,表面清洁1次。10 读卡器

每季度检查键盘、防水,表面清洁1次。11 电磁锁门锁

每季度检查1次吸力、外观、接线。12 出门按钮

每季度检查1次开锁功能、接线。4.2.8 电梯 无人值守电梯,主梯24小时不间断运行;有人值守电梯6:00-24:00不间断运行,0:00-6:00呼叫运行;电梯司机夜间值班,在首层候梯厅及轿厢内公布值班电话和房号。设有高峰梯的,在高峰期与主梯同时运行。发生电梯困人或其它重大事件时,应迅速启用紧急救援预案,组织救助,物业管理人员须在15分钟内到现场,专业维修人员须在30分钟内到现场进行救助。每15日进行1次日常维修养护工作。设电梯安全员,负责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做好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落实电梯定期检验计划。定期检查紧急报警装置。7 定期年检并取得合格证。轿厢内有年检合格证、乘梯须知。4.2.9 水景

启用前进行防渗漏检查。使用中每周巡查1次喷水池、水泵及其附属设施。3 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4 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4.3 消防安全防范

4.3.1 综合管理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成立义务消防队,每年进行1次消防演练,相关人员掌握消防基本知识和技能。3 发生火情及时报警,并采取必要处理措施,协助配合消防人员的工作。4 消防控制室设专业人员24小时值守,处理各类报警信息。每日防火巡查2次;每2月专项检查1次消防设施设备、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疏散通道等。每年对员工进行1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4.3.2消防设施设备维修养护

4.3.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控制主机、联动台

每日巡查设备运行情况,24小时连续正常运行。每月清洁1次机柜表面,每年机柜内部设备除尘1次。每年定期检查报警控制主机、联动台。2模块、探测器、手报

每年巡查1次模块、探测器、手报;每2年表面清洁1次;探测器投入运行2年后,每隔3年由专业清洗单位全部清洗一遍。

3备用电源

每季度备用电源充放电试验和表面除尘1次。

4.3.2.2消防广播系统

每月机柜表面清洁1次,每年机柜内部除尘1次,设备表面清洁1次;每年机柜内的设备内部除尘1次。每年检查1次电话插孔、重要场所的对讲电话、对讲电话主机、播音设备、扬声器等。4.3.2.3防排烟系统

每年养护1次防排烟风机、电源控制柜、风口、防火阀等。

4.3.2.4防火分隔系统

每年防火卷帘门的电机转动、齿轮链条传动部位上润滑油1次;电控箱表面清洁,内部除尘1次;每半年防火门附件检查1次,每年门的转动部位上润滑油1次。

4.3.2.5水灭火系统

每年养护1次室外消火栓,养护1次室内消火栓,设施整体养护1次。消防泵、喷淋泵每月盘车1次,每季度润滑检查1次,每年整体养护1次。

4.3.2.6灭火器

每年进行1次功能性检查。

4.4 绿化养护

4.4.1 基本要求

1绿地

裸地率不超过10%。2 乔木

生长基本正常,植株无明显偏冠和缺枝,植株保存率在90%以上,每年成活率在90%以上。灌木

生长基本正常,植株无明显偏冠和缺枝,植株保存率在90%以上,每年成活率90%以上。绿篱和色块

植株保存率在90%以上,每年成活率在90%以上。5 地被和花坛植物

地被植物覆盖率在80%以上,花坛植物死亡率不超过15%。6 草坪

确保基本成活,草坪覆盖率在85%以上。4.4.2绿化养护

1灌溉

出现干旱情况,能及时灌溉,不因旱涝原因导致植物出现死亡现象。一般植物至少在萌芽前、4月、5月、秋季、入冬前浇水5次。

2施肥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施肥,一般乔木每2年施肥1次;灌木每年施肥1次;地被和草坪植物每年春季萌芽前后和入冬前后施肥1-2次;花坛植物根据生长情况进行追肥;生长不良的植物适当增加施肥频次。

3病虫害防治

每月至少2次检查,发现病虫害能有效控制,不因病虫危害影响景观效果。4整形修剪

乔木每2年至少修剪1次;灌木每年冬季至少修剪1次;绿篱和色块每年冬季和生长季至少修剪2次;冷季型草坪4-10月各修剪1次,全年修剪次数在7次以上。

5除草

确保目标植物不因杂草危害出现退化现象。每年全面除草至少2次,重点绿地增加除草次数,出现杂草的绿地面积不超过20%。4.4.3 垃圾处理

绿化产生的垃圾和绿地内垃圾杂物每周至少处理2次。4.4.4 检查记录

生长季节每月至少检查植物生长情况2次并对养护工作内容进行记录。

4.5 环境卫生

4.5.1 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

4.5.1.1 配置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有分类标志。4.5.1.2 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

4.5.1.3 每月清洗1次垃圾收集容器。蝇、蚊孳生季节每日喷洒药水消毒。4.5.1.4 每日清运1次生活垃圾,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消纳场所,不得乱堆乱倒。4.5.1.5 保洁车外观整洁。4.5.2 物业共用部分清洁

4.5.2.1楼内 每日清洁1次、每周清拖2次大堂地面、一层候梯厅;每月擦拭2次信报箱、大堂玻璃。每周清洁2次楼内地面、楼梯,每月清拖1次;每月擦拭1次楼梯扶手、栏杆、窗台、防火门、消防栓、指示牌等公共设施。4.5.2.2 电梯

每日擦拭1次电梯轿厢门、面板;每日清拖1次电梯轿厢地面。

4.5.2.3 天台屋面

雨季前清扫1次楼顶天台、屋面,雨季每季度清扫1次。有天台、内天井的每周巡查1次,有杂物及时清扫。4.5.2.3 庭院 每日清扫1次道路。每月清洁1次小区公共照明及设施设备;每季度清洁1次雨蓬、门头等。4.5.2.4 水景

定期对水体投放药剂或进行其他处理。使用期间每周安排专业清洁1次水面;每年清洁2次水池池底。

4.5.3 有害生物防制

4.5.3.1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有害生物防制。

4.5.3.2 投放药物应预先告知,投药位置有明显标志。4.5.4 雨雪天气

4.5.4.1 雨后清洁

雨后,对小区内主路、干路积水进行清扫。4.5.4.2 扫雪铲冰

降雪时,及时清扫积雪,铲除结冰。

4.5.5 公共卫生事件

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配合相关部门采取防制措施。4.5.6 检查记录

每日抽查1次清洁质量,做好记录。

4.6公共秩序维护

4.6.1主要出入口有专人执勤。

4.6.2 对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6:00至22: 00巡视1次、22:00至次日6:00巡视1次。

4.6.3 维护道路使用和场地的正常秩序。

4.6.4 专业人员24小时值守安防控制室;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应当留存30日备查。4.6.5 对违法行为立即报警,协助相关部门处理。4.6.6 记录与档案 各项工作记录完整有效。

4.7附则一: 装饰装修管理

4.7.1 按照相关规定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约定,建立住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制度。4.7.2 建立装饰装修管理档案。

4.7.3受理业主或使用人的装饰装修申报登记,与业主或使用人、施工单位签订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告知业主或使用人相关装饰装修工程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2 档案齐全。

装修人对住宅进行装饰装修前,应当告知邻里。4.7.4 装饰装修期间,每日巡查1次现场,做好记录。

4.7.5 业主或者使用人未申报登记或者违反相关规定,及时告知并劝阻;拒不改正的,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

4.7.6 装饰装修结束后,应进行检查。对违反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的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处理。4.7.7装修垃圾及时清运

4.8附则二:停车管理

4.8.1 建立停车管理制度。4.8.2 建立停车管理档案。

4.8.3 定期存放车辆的,应签订停车服务协议。4.8.4 在显著位置公示停车须知。

4.8.5 设置规范的交通标志,包括引导标志,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和其他警示性标志。

4.8.6 机动车辆凭证出入,对临时进入的机动车辆进行登记。4.8.7 24小时有专人定时巡查停车场(库)及其设施设备。4.8.8 停车场(库)内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做好记录。4.8.9 停车场地面每周清扫1次。

4.8.10 地下停车场(库)服务人员应佩戴明显标志。

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三级技术标准

5.1 综合管理

5.1.1 物业服务中心 物业管理区域内设置物业服务中心。2 办公场所整洁有序。配置一般的办公用品、家具、电话等。在物业服务中心悬挂或张贴物业企业资质证书或复印件、项目负责人照片,公示物业服务事项、服务标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提供特约服务的,公示特约服务项目及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周一至周五每日不低于8小时提供业务接待。其他时间设置值班人员,负责项目运行,及时处理各种临时或突发事件。设置专用区域,配置相关设备,为业主利用业主决定共同事项公共决策平台进行决策提供便利。5.1.2 从业人员

1每个物业管理区域配备项目负责人,房屋建筑结构安全员和设备设施管理员;项目负责人有3年以上物业服务企业或相关企业管理工作经验,为本市项目负责人执业信用档案登记在册人员。从业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服务人员分岗位统一着装、佩戴标志,仪表整洁,用语文明。5.1.3 服务内容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公共突发性事件(如:消防、水、电、气、电梯、公共秩序、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的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各岗位工作标准和培训、考核办法。建立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培训、考核。3 建立物业管理档案,归档及时、完整,便于查询。应用计算机管理业主基本信息、物业基础资料、维修养护记录、收费记录。5 在物业共用部分显著位置公示24小时服务电话。

水、电、气等急迫性报修20分钟内、其它报修按双方约定时间到达现场;由专业单位负责的,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相关单位;

业主或使用人提出的意见、建议、投诉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

有报修、维修、处理记录,有回访并做好记录。

6设置物业管理标志,定期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包括各幢、单元标志、危及人身安全部位的警示标志、维修养护期间的警示标志。涉及业主或使用人正常生活的重要物业服务事项,应在主要出入口、各楼单元门内张贴通知,履行告知义务。物业管理区域内设置公共信息栏;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公益性宣传。9 每年组织1次社区文化活动。每年组织业主参观共用设施设备机房。每年公开征集1次物业服务意见,公示整改情况。12 每月组织1次项目服务质量检查,做好记录。13 做好安全生产管理;重要节假日前安排安全检查。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治安、规划、环保等方面法律、法规及违反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的行为,应及时劝阻并报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全体业主。提供方便业主生活的室内清洁、洗衣、做饭、洗车、财物保管、票务代理等特约服务。5.1.4 经营管理 按照规范要求,每年第一季度向业主公示上一物业服务合同履行情况、物业服务项目收支情况、本物业服务项目收支预算。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投保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5.1.5 专项服务委托管理 依据相关规定,签订规范的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2 专项服务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操作人员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 专项服务企业人员佩戴标志,仪表整洁,行为规范,用语文明。4 对专项服务企业的服务有监督管理及评价记录。

5.2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管理

5.2.1综合管理 建立房屋及共用设施设备档案,有运行、检查、维修养护记录。2 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对房屋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评估检查。3 每年第四季度制定下一维修养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和维修养护并做好记录。5 特种设备按照有关规定运行、维修养护和定期检验检测,并做好记录。在发生雷暴、强降水、大风、沙尘暴等极端天气前后,要组织专项检查并做好记录。设备机房

1)每日巡视1次、每月清洁1次,机房内不得堆积杂物。2)按规范设置鼠药盒或粘鼠板、档鼠板。

3)在明显易取位置配备消防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器材完好情况。4)设施设备标志、标牌齐全。

5)在显著位置张贴或悬挂相关制度、证书。

5.2.2 共用部位

5.2.2.1 房屋结构 根据房屋使用时间和设计年限,定期检查房屋共用部位的使用状况。2 每季度检查1次梁、板、柱等结构构件,做好记录。对危及房屋结构安全的行为及时履行告知和劝阻义务,对拒不改正的,要报告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告知全体业主。5.2.2.2 建筑部件 每季度检查1次外墙贴面砖石或抹灰、屋檐、阳台、雨罩、空调室外机支撑构件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2周巡查1次共用部位的门、窗、玻璃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季度检查1次房屋共用部位的室内地面、墙面、天棚;室外屋面、散水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年上汛前和强降雨后检查屋面防水和雨落管,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降雨后及时排除积水。5.2.2.3 附属构筑物 每月巡查1次道路、场地、阶梯及扶手、侧石、管井、沟渠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季度检查1次雨污水管井,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3 每月巡查1次大门、围墙,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

每月巡查1次休闲椅、凉亭、雕塑、景观小品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年检测1次防雷装置,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

5.2.3 空调系统 温度控制符合节能要求,有节水节电具体措施。进行冷水机组、循环水泵、冷却塔、风机、风机盘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运行、巡视、测温、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年检查1次管道、阀门并除锈。3 定期检验压力容器及仪表。每年清洗消毒2次新风机、表冷器、箱体、风机盘管滤网;每年清洗消毒1次空气处理机滤网等。5.2.4 二次供水设备 直接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应有健康体检合格证。二次供水设施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水箱按规定清洗消毒、水质化验,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每日巡视2次水箱间、水泵房,做好巡视记录。4 有备用水泵的供水系统,要定期切换运行。

5每季度对水泵润滑情况进行检查,视情况补充或更换润滑剂;每年对水泵进行1次整体养护。每年对供水管道、阀门等进行除锈、刷漆,每年入冬前对暴露管道进行防冻处理。7 水箱、蓄水池盖板应保持完好并加锁,钥匙由专人保管,溢流管口、透气口应安装金属防护网并保持完好。5.2.5 排水系统 按照水务部门的要求取得排水许可证。2 排水设施

每年上汛前对雨、污水井、屋面雨水口等排水设施进行检查、清理、疏通。每次降雨前后及强降雨过程中对主要排水口、管井进行检查。3 污水泵

每日巡视1次,每季度养护1次。4 化粪池

定期检查化粪池,及时安排清掏。

5.2.6 照明和电气设备 室内照明

每周巡检3次,一般故障即时修复,其他复杂故障5日内修复; 2 室外照明

每周巡检1次,一般故障即时修复,其他复杂故障1周内修复;适时调整时间控制器; 3 应急照明

每3日巡检1次,故障即时修复;断电后维持照明时间达标;每半年活化1次蓄电池。高压柜及高压线路

每班巡检2次高压柜;定期检测设备和线路;每2年活化1次直流屏蓄电池,做好记录。5 干式变压器

每班巡检2次,做好记录。油浸式变压器

每班巡检2次,做好记录。低压柜

每班巡检2次;每半年养护1次;每年检查1次电气安全;做好记录。8低压配电箱和低压线路

每月巡检1次;每年养护1次;做好记录。9 电动机

每班巡检1次运行中的电动机,每年养护1次;做好记录。10 控制柜

每2周巡检1次;每年养护1次;做好记录。11 发电机

每月试运行1次;每年活化1次蓄电池;每周巡检1次充电机和蓄电池;做好记录。12 电气检测

每3年1次预防性试验;每年检测2次高压个人防护用品;每3年检测1次中央信号屏和直流屏;每5年检测1次高压电缆;做好记录。

变配电室

24小时有人值守;设备附件及工具、个人防护用品完好;防小动物措施完备。

5.2.7 安全防范系统 报警控制管理主机

每日巡查1次。每2周清洁1次设备表面,每半年设备内部除尘1次。2 对讲门口机

每2周检查1次按键、显示屏等,表面清洁1次,每半年内部除尘1次。3 网络控制箱

每半年检查1次外观、接线,每季度表面清洁1次,每半年内部除尘1次。4 红外对射探测器

每季度检查1次防水、探测范围、接线等,表面清洁1次;每半年内部除尘1次。图像采集设备

每周检查1次监视画面、录像功能,每2周表面清洁1次;每半年内部除尘1次。6 摄像机

每季度检查1次聚焦、红外夜视、防水、接线等,镜头表面清洁1次;每年防护罩内部除尘1次。7 解码器

每半年检查1次防雨罩、接线等,表面清洁1次;每年内部除尘1次。8 云台

每半年检查1次运转、接线,表面清洁1次;每年转动部位上润滑油1次。9 巡更点

每月检查1次外观、存储记录,表面清洁1次。10 读卡器

每月检查键盘、防水,表面清洁1次。11 电磁锁门锁

每2月检查1次吸力、外观、接线。12出门按钮

每2月检查1次开锁功能、接线。

5.2.8 电梯 无人值守电梯,主梯24小时不间断运行;有人值守电梯6:00-24:00不间断运行,0:00-6:00呼叫运行;电梯司机夜间值班,在首层候梯厅及轿厢内公布值班电话和房号。设有高峰梯的,在高峰期与主梯同时运行。发生电梯困人或其它重大事件时,应迅速启用紧急救援预案,组织救助,物业管理人员须在15分钟内到现场,专业维修人员须在30分钟内到现场进行救助。每15日进行1次日常维修养护工作。设电梯安全员,负责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做好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落实电梯定期检验计划。定期检查紧急报警装置。7 定期年检并取得合格证。轿厢内有年检合格证、乘梯须知。5.2.9 水景 启用前进行防渗漏检查。使用中每周巡查2次喷水池、水泵及其附属设施。3 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4 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5.3 消防安全防范

5.3.1 综合管理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成立义务消防队,每年进行1次消防演练,相关人员掌握消防基本知识和技能。3 发生火情及时报警,并采取必要处理措施,协助配合消防人员的工作。消防控制室设专业人员24小时值守,处理各类报警信息。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张贴在显著位置。备存紧急消防物资。每日防火巡查2次;每月专项检查1次消防设施设备、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疏散通道等。每年对员工进行2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5.3.2消防设施设备维修养护

5.3.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 报警控制主机、联动台

每日巡查设备运行情况,24小时连续正常运行。每20天机柜表面清洁1次,每年机柜内部设备除尘1次。每年定期检查报警控制主机、联动台。2模块、探测器、手报

每半年巡查1次模块、探测器、手报,每年表面清洁1次,探测器投入运行2年后,每隔3年由专业清洗单位全部清洗一遍。

3备用电源

每季度备用电源充放电试验和表面除尘1次。

5.3.2.2消防广播系统

每2周机柜表面清洁1次;每年机柜内部除尘1次,设备表面清洁1次;每年机柜内的设备内部除尘1次。每半年检查1次电话插孔、重要场所的对讲电话、对讲电话主机、播音设备、扬声器等。5.3.2.3防排烟系统

每半年养护1次防排烟风机、电源控制柜、风口、防火阀等。

5.3.2.4防火分隔系统

每年防火卷帘门的电机转动、齿轮链条传动部位上润滑油1次;电控箱表面清洁,内部除尘1次;每半年防火门附件检查1次,每年门的转动部位上润滑油1次。

5.3.2.5水灭火系统

每年养护1次室外消火栓;每半年养护1次室内消火栓;每年设施整体养护1次。消防泵、喷淋泵每月盘车1次,每季度润滑检查1次,每年整体养护1次。

5.3.2.6灭火器

每年进行1次功能性检查。

5.4 绿化养护

5.4.1 基本要求

1绿地

裸露土地不明显,裸地率在5%以下。2 乔木

生长正常,主枝基本完整,植株保存率在95%以上,每年成活率在95%以上,一般植物生长季节叶片保存率85%以上。灌木

生长正常,主枝完整,植株保存率在95%以上,每年成活率在95%以上。

绿篱和色块

生长整齐,植株保存率在95%以上,每年成活率在95%以上。5 地被和花坛植物

地被植物覆盖率在90%以上,花坛植物死亡率超过10%后能及时补栽更换。6 草坪

草坪修剪后效果整齐,覆盖率在90%以上。5.4.2绿化养护

1灌溉

有计划进行浇灌,灌溉水下渗充足均匀,无明显旱涝情况发生;一般植物确保在萌芽前、4月、5月、秋季、入冬前浇水5次,根据生长势和土壤情况合理灌溉;每平方米绿地用水量不超过0.7吨。

2施肥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施肥,乔木每2年施肥1-2次;灌木每年施肥1-2次;地被和草坪植物每年施肥2-3次;花坛植物根据生长情况进行追肥;尽量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3病虫害防治

每月至少3次检查和防治病虫危害,不因病虫害出现提前落叶、死亡现象。4 整形修剪

乔木每年冬季至少修剪1次;灌木每年冬季和生长季至少修剪2次;绿篱和色块每年冬季、五一前、国庆前共修剪3次以上;冷季型草坪4月1-2次、5月2次、6月1-2次、7月1次、8月1次、9月1-2次、10月1次,全年草坪修剪在10次以上。

5除草

每年全面除草至少3次,重点绿地增加除草次数,出现杂草的绿地面积不超过10%,季节性杂草能有效控制。5.4.3 垃圾处理

绿化产生的垃圾和绿地内垃圾杂物每周至少处理3次。5.4.4 检查记录 各项工作记录完整有效,2 建立绿化档案。生长季节每月至少检查绿化工作3次并对植物的养护情况进行记录。

5.5 环境卫生

5.5.1 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

5.5.1.1 配置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有分类标志。5.5.1.2 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

5.5.1.3 每2周清洗1次垃圾收集容器。蝇、蚊孳生季节每日喷洒药水消毒。5.5.1.4 每日清运1次生活垃圾,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消纳场所,不得乱堆乱倒。5.5.1.5 保洁车外观整洁。

5.5.2 物业共用部分清洁

5.5.2.1 楼内 每日清洁1次、每日清拖1次大堂地面、一层候梯厅;每周擦拭1次信报箱、大堂玻璃;每月刮1次大堂玻璃;每月清洁1次大堂、候梯厅墙面;每日巡视保洁1次。每日清洁1次楼内地面、楼梯,每周清拖2次;每月擦拭2次楼梯扶手、栏杆、窗台;每月擦拭2次防火门、消防栓、指示牌等公共设施;灯具每季度除尘1次;每日巡视保洁1次。5.5.2.2 电梯 每日擦拭1次电梯轿厢门、面板;每日清拖1次电梯轿厢地面;每日巡视保洁1次。不锈钢面或其他装饰材料的电梯,每月护理1次。石材地面的电梯每季度养护1次。5.5.2.3 天台屋面

每月清扫1次楼顶天台、屋面,雨季每月清扫1次。有天台、内天井的每周巡查2次,有杂物及时清扫。5.5.2.4 庭院 每日清扫1次道路、两侧人行道;巡视保洁1次。

2每周清洁1次小区公共照明及设施设备;每季度清洁1次雨蓬、门头等。5.5.2.5 水景 定期对水体投放药剂或进行其他处理。

2使用期间每周安排专业清洁2次水面;定期进行水体净化处理;每年清洁2次水池池底。5.5.3 有害生物防制

5.5.3.1 进行有害生物防制。

5.5.3.2 投放药物应预先告知,投药位置有明显标志。5.5.4 雨雪天气

5.5.4.1 雨后清洁

雨后,对小区内主路、干路积水进行清扫。5.5.4.2 扫雪铲冰

降雪时,及时清扫积雪,铲除结冰。夜间降雪的,主要道路的冰雪在次日10时前清扫干净。5.5.5 卫生事件

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通风、清洗和消毒。5.5.6 检查记录 每日检查1次清洁质量,做好记录。2 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清洁质量,做好记录。3 清洁档案齐全。

5.6公共秩序维护

5.6.1主要出入口有专人24小时执勤。

5.6.2 对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6:00至22: 00巡视2次、22:00至次日6:00巡视1次。

5.6.3 维护道路使用和场地的正常秩序。

5.6.4 专业人员24小时值守安防控制室;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应当留存30日备查。5.6.5 对违法行为立即报警,协助相关部门处理。5.6.6 每年进行2次专项应急预案演习,做好记录。5.6.7 备勤人员24小时待岗。5.6.8 记录与档案 各项工作记录完整有效。

5.7附则一: 装饰装修管理

5.7.1 按照相关规定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约定,建立住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制度。5.7.2 建立装饰装修管理档案。

5.7.3受理业主或使用人的装饰装修申报登记,与业主或使用人、施工单位签订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告知业主或使用人相关装饰装修工程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装修人对住宅进行装饰装修前,应当告知邻里。5.7.4 装饰装修期间,每日巡查1次现场,做好记录。2 档案齐全。

5.7.5 业主或者使用人未申报登记或者违反相关规定,及时告知并劝阻;拒不改正的,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

5.7.6 装饰装修结束后,应进行检查。对违反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的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处理。

5.7.7 装修垃圾及时清运。

5.8附则二:停车管理

5.8.1 建立停车管理制度。5.8.2 建立停车管理档案。

5.8.3 定期存放车辆的,应签订停车服务协议。5.8.4 在显著位置公示停车须知。

5.8.5 设置规范的交通标志,包括引导标志,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和其他警示性标志。

5.8.6 机动车辆凭证出入,对临时进入的机动车辆进行登记。5.8.7 24小时有专人定时巡查停车场(库)及其设施设备。5.8.8 停车场(库)内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做好记录。5.8.9 停车场地面每3日清扫1次,地下停车库地面每季度清拖1次。5.8.10 地下停车场(库)服务人员应着统一工服或牌证并佩戴明显标志。

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四级技术标准

6.1 综合管理

6.1.1 物业服务中心 物业管理区域内设置物业服务中心。2 办公场所整洁有序。配置办公家具、电话、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及办公用品。在物业服务中心悬挂(或张贴)物业企业资质证书(或复印件)、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服务人员照片,公示物业服务事项、服务标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提供特约服务的,公示特约服务项目及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周一至周日每日不低于8小时提供业务接待。其他时间设置值班人员,负责项目运行,及时处理各种临时或突发事件。设置专用区域,配置相关设备,为业主利用业主决定共同事项公共决策平台进行决策提供便利。6.1.2 从业人员 每个物业管理区域应当配备项目负责人,房屋建筑结构安全员和设备设施管理员;项目负责人有3年以上物业服务企业或相关企业管理工作经验,为本市项目负责人执业信用档案登记在册人员。从业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服务人员分岗位统一着装、佩戴标志,仪表整洁,行为规范,用语文明。6.1.3 服务内容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公共突发性事件(如:消防、水、电、气、电梯、公共秩序、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的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各岗位工作标准和培训、考核办法。建立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建立物业管理档案,设有专职人员、档案资料室。档案归档及时、完整,便于查询。使用专业物业服务软件系统管理业主基本信息、物业基础资料、维修养护记录、收费记录。在物业共用部分显著位置公示24小时服务电话。

水、电、气等急迫性报修20分钟内、其它报修1小时内到达现场;由专业单位负 43

责的,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相关单位;

业主或使用人提出的意见、建议、投诉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有报修、维修、处理记录,维修完成后48小时内回访。设置物业管理标志,定期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包括各幢、单元标志、危及人身安全部位的警示标志、维修养护期间的警示标志及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标志。涉及业主或使用人正常生活的重要物业服务事项,应在主要出入口、各楼单元门内张贴通知,履行告知义务。物业管理区域内显著位置设置公共信息栏;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公益性宣传。9 每年组织2次社区文化活动。10 重要节日进行美化装饰。每年组织业主参观共用设施设备机房。每年至少公开征集1次物业服务意见,问卷率80%以上,公示整改情况。13 每月组织1次项目服务质量检查,做好记录。14 做好安全生产管理;重要节假日前安排安全检查。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治安、规划、环保等方面法律、法规及违反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的行为,应及时劝阻并报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全体业主。提供方便业主生活的室内清洁、洗衣、做饭、洗车、财物保管、票务代理等特约服务。6.1.4 经营管理 按照规范要求,每年第一季度向业主公示上一物业服务合同履行情况、物业服务项目收支情况、本物业服务项目收支预算。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投保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6.1.5 专项服务委托管理 依据相关规定,签订规范的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2 专项服务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操作人员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 专项服务企业人员佩戴标志,仪表整洁,行为规范,用语文明。4 对专项服务企业的服务有监督管理及评价记录。

6.2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管理

6.2.1 综合管理

建立房屋及共用设施设备档案,有运行、检查、维修养护记录。2 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对房屋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评估检查。3 每年第四季度制定下一维修养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和维修养护并做好记录。5 特种设备按照有关规定运行、维修养护和定期检验检测并做好记录。在发生雷暴、强降水、大风、沙尘暴等极端天气前后,要组织专项检查并做好记录。设备机房

1)每日巡视1次、每月清洁1次,机房内不得堆积杂物。2)按规范设置鼠药盒或粘鼠板、档鼠板。

3)在明显易取位置配备消防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器材完好情况。4)设施设备标志、标牌齐全。

5)在显著位置张贴或悬挂相关制度、证书。6)各类管线有分类标志和流向标志。7)交接班等记录齐全、完整。

6.2.2 共用部位

6.2.2.1 房屋结构 根据房屋使用时间和设计年限,定期检查房屋共用部位的使用状况。2 每季度检查1次梁、板、柱等结构构件,做好记录。对危及房屋结构安全的行为及时履行告知和劝阻义务,对拒不改正的,要报告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告知全体业主。6.2.2.2 建筑部件 每季度检查1次外墙贴面砖石或抹灰、屋檐、阳台、雨罩、空调室外机支撑构件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周巡查2次共用部位的门、窗、玻璃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季度检查1次房屋共用部位的室内地面、墙面、天棚;室外屋面、散水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年上汛前和强降雨后检查屋面防水和雨落管,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降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6.2.2.3 附属构筑物 每2周巡查1次道路、场地、阶梯及扶手、侧石、管井、沟渠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季度检查1次雨污水管井,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3 每2周巡查1次大门、围墙,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4 每2周巡查1次休闲椅、凉亭、雕塑、景观小品等,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年检测1次防雷装置,按照责任范围进行维修养护,做好记录。

6.2.3 空调系统 温度控制符合节能要求,有节水节电具体措施,每月对能源消耗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冷水机组、循环水泵、冷却塔、风机、风机盘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运行、巡视、测温、维修养护,做好记录。每年检查1次管道、阀门并除锈。3 定期检验压力容器、仪表及冷却塔噪声。每月清洗消毒1次新风机、空气处理机滤网、表冷器、箱体;每年清洗消毒2次风机盘管滤网;每两年清洗消毒1次风管。6.2.4 二次供水设备 直接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应有健康体检合格证。二次供水设施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水箱按规定清洗消毒、水质化验,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每日巡视2次水箱间、水泵房,做好巡视记录。4 有备用水泵的供水系统,要定期切换运行。

5每季度对水泵润滑情况进行检查,视情况补充或更换润滑剂;每年对水泵进行1次整体养护。每年对供水管道、阀门等进行除锈、刷漆,每年入冬前对暴露管道进行防冻处理。7 水箱、蓄水池盖板应保持完好并加锁,钥匙由专人保管,溢流管口、透气口应安装金属防护网并保持完好。6.2.5 排水系统 按照水务部门的要求取得排水许可证。2 排水设施

每年上汛前对雨、污水井、屋面雨水口等排水设施进行检查、清理、疏通。每次降雨前后及强降雨过程中对主要排水口、管井进行检查。3 污水泵

每日巡视2次,每季度养护1次。4 化粪池

定期检查化粪池,及时安排清掏。

6.2.6 照明和电气设备 室内照明

每日巡检1次,一般故障即时修复,其他复杂故障3日内修复。2 室外照明

每周巡检3次;一般故障即时修复,其他复杂故障5日内修复。3 应急照明

每2日巡检1次;断电后维持照明时间达标,应急照明照度达标;每季度活化1次蓄电池。4 高压柜及高压线路

每班巡检4次高压柜;每2年活化1次直流屏蓄电池;做好记录。5 干式变压器

每班巡检3次,做好记录。油浸变压器

每班巡检3次,做好记录。7 低压柜

每班巡检4次;每半年养护1次;每年检查1次电气安全;每半年检测1次接地电阻;每年校验1次仪表;做好记录。8低压配电箱和低压线路

每月巡检2次;每年养护1次;每半年切换1次双路互投开关;做好记录。9 电动机

每班巡检1次运行中的电动机;每年养护1次;做好记录。10 控制柜

每周巡检1次;每年养护2次;每半年校正1次各种电器元件或控制设备的设定值;每年检查1次远控装置;做好记录

发电机

每月试运行1次;每年1次带负荷运行;每年活化1次蓄电池;每日巡检1次充电机和蓄电池;做好记录。12 电气检测

每2年1次预防性试验;每年检测2次高压个人防护用品;每3年检测1次直流屏和中央信号屏;每2年检测1次高压电缆;每2年检验1次内部核算用的电能表;做好记录。13 变配电室

24小时双人值守;设备附件及工具、个人防护用品完好;防小动物措施齐备。

6.2.7 安全防范系统 报警控制管理主机

每日巡查1次,每周清洁1次设备表面;每年设备内部除尘1次。2 对讲门口机

每2周检查1次按键、显示屏等,表面清洁1次;每半年内部除尘1次。3 网络控制箱

每季度检查1次外观、接线,表面清洁1次;每半年内部除尘1次。4 红外对射探测器

每2月检查1次防水、探测范围、接线等,表面清洁1次;每半年内部除尘1次。

5图像采集设备

每周检查1次监视画面、录像功能,每2周表面清洁1次;每半年内部除尘1次。6 摄像机

每季度检查1次聚焦、红外夜视、防水、接线等,镜头表面清洁1次;每年防护罩内部除尘1次。7 解码器

每季度检查1次防雨罩、接线等,表面清洁1次;每年内部除尘1次。8 云台

每季度检查1次运转、接线,表面清洁1次;每年转动部位上润滑油1次。9 巡更点

每2周检查1次外观、存储记录,表面清洁1次。10 读卡器

每2周检查键盘、防水,表面清洁1次。11 电磁锁门锁

每月检查1次吸力、外观、接线。12出门按钮

每月检查1次开锁功能、接线。6.2.8 电梯 24小时运行。设有高峰梯的,在高峰期与主梯同时运行。发生电梯困人或其它重大事件时,应迅速启用紧急救援预案,组织救助,物业管理人员须在15分钟内到现场。专业维修人员须在20分钟内到现场进行救助。每15日进行1次日常维修养护工作。设电梯安全员,负责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做好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落实电梯定期检验计划。定期检查紧急报警装置。7 定期年检并取得合格证。轿厢内有年检合格证、乘梯须知。6.2.9 水景 启用前进行防渗漏检查。使用中每周巡查2次喷水池、水泵及其附属设施。3 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4 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6.3 消防安全防范

6.3.1综合管理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成立义务消防队,每年进行1次消防演练,相关人员掌握消防基本知识和技能。3 发生火情及时报警,并采取必要处理措施,协助配合消防人员的工作。

消防控制室设专业人员24小时值守,处理各类报警信息。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张贴在显著位置。备存紧急消防物资。每日防火巡查4次;每2周专项检查1次消防设施设备、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疏散通道等。每年对员工进行3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6.3.2消防设施设备维修养护

6.3.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 报警控制主机、联动台

每日巡查设备运行情况,24小时连续正常运行。每周机柜表面清洁1次,每半年机柜内部设备除尘1次。每年定期检查报警控制主机、联动台。2模块、探测器、手报

每半年巡查1次模块、探测器、手报,每年表面清洁1次,探测器投入运行2年后,每隔3年由专业清洗单位全部清洗一遍。

3备用电源

每季度备用电源充放电试验和表面除尘1次。

6.3.2.2消防广播系统

每周机柜表面清洁1次,每半年机柜内部除尘1次,设备表面清洁1次;每年机柜内的设备内部除尘1次。每半年检查1次电话插孔、重要场所的对讲电话、对讲电话主机、播音设备、扬声器等。6.3.2.3防排烟系统

每半年养护1次防排烟风机、电源控制柜、风口、防火阀等。

6.3.2.4防火分隔系统

每年防火卷帘门的电机转动、齿轮链条传动部位上润滑油1次;电控箱表面清洁,内部除尘1次;每季度防火门附件检查1次,每年门的转动部位上润滑油1次。

6.3.2.5水灭火系统

每年养护1次室外消火栓;每半年养护1次室内消火栓,每年设施整体养护1次。消防泵、喷淋泵每月盘车1次,每季度润滑检查1次,每年整体养护1次。

6.3.2.6灭火器

每年进行1次功能性检查。

6.4 绿化养护

6.4.1 基本要求

1绿地

第三篇: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与规范一览表

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与规范一览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6、《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

7、《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8、《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9、《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10、《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11、《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

12、《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1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4、《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15、《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6、《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17、《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18、《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

19、《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20、《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21、《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22、《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2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24、《城建监察规定》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25、《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26、《城市规划制图标准》

27、《镇规划标准》

28、《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9、《防洪标准》3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3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3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34、《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3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3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37、《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3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3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4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4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42、《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4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4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5、《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相关法律与行政法规

4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4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4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4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5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56、《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58、《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5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60、《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6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62、《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6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6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6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66、《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67、《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6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70、《风景名胜区条例》71、《城市道路管理条例》7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3、《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74、《城市绿化条例》7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76、《信访条例》

77、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20097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第880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第四篇:火力发电厂行业技术标准、规定清单

火力发电厂行业技术标准、规定清单

A、安装调试试运通用规程标准

1《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公司工[2003]153 号 2《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原电力部[1996] 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原电力部[1996] 4《模拟量控制系统负荷变动试验导则》电力部[1996] 5《火电机组热工自动投入率统计方法》电力部[1996] 6《汽轮机甩负荷试验导则》电力部[1996] 7《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电综[1998]179 号)8《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794-2001 9《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SDJJS03-88 10《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质[1996]111 号)11《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电综[1998]全套)12《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电综[1998]179 号 13《电力建设基本工程整套满负荷试运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 14《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中建企协[2006]6 号)15《化学监督制度》SD246-88 16《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 561-95 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 18《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

19《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96 2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91 21《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 22《火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国电公司[2000] 2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大纲编制纲要》DZB07-1998 24《火电工程启动试运实施细则》DZB04-1998 25《火电工程竣工验收实施细则》DZB05-1998 26《火电工程调试措施编制纲要》DZB06-1998 27《新建发电机组启动试运行阶段可靠性评价办法》

B、2010火力发电厂13项技术监督用标准规范(西安热工研究院电站技术监督部 发布)

1)、绝缘监督部分

1.GB/T 5582-1993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2.GB/T 7252-200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3.GB/T 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4.GB/T 20833-2007 《旋转电机定子线棒及绕组局部放电的测量方法及评定导则》

5.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6.DL/T 404-2007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7.DL/T 417-2006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

8.DL/T 474.1-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第1部分: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

9.DL/T 474.2-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第2部分:直流高电压试验》 10.DL/T 474.3-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第3部分:介质损耗因数tanδ试验》

11.DL/T 474.4-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第4部分:交流耐压试验》 12.DL/T 474.5-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第5部分:避雷器试验》 13.DL/T 475-2006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

14.DL/T 492-2009 《发电机环氧云母定子绕组绝缘老化鉴定导则》(2009-12-1实施)

15.DL/T 506-2007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绝缘气体湿度测量方法》 16.DL/T 555-2004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耐压及绝缘试验导则》 17.DL/T 572-19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18.DL/T 573-1995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19.DL/T 574-1995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20.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21.DL/T 603-2006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 22.DL/T 607-1996 《汽轮发电机漏水、漏氢的检验》 23.DL/T 617-19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24.DL/T 618-19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 25.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26.DL/T 626-2005 《盘形悬式绝缘子劣化检测规程》 27.DL/T 627-2004 《电力系统用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 28.DL/T 651-1998 《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 29.DL/T 664-2008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 30.DL/T 722-2000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31.DL/T 727-2000 《互感器运行检修导则》

32.DL/T 729-2000 《户内绝缘子运行条件 电气部分》 33.DL/T 801-2002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 34.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35.DL/T 838-2003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36.DL/T 864-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 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

37.DL/T 866-2004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导则》 38.DL/T 970-2005 《大型汽轮发电机非正常和特殊运行及维护导则》 39.DL/T 1054-2007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规程》

40.DL/T 1093-2008 《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电抗法检测判断导则》 41.DL/T 1095-2008 《变压器油带电度现场测试导则》 42.发输电输[1999]72号 《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定》 43.发输电输[1999]72号 《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 44.发输电输[1999]72号 《高压开关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45.发输电输[2002]158号 《预防11OkV~500kV变压器(电抗器)事故措施》 46.发输电输[2002]158号 《预防110kV~500kV互感器事故措施》 47.国电发[1999]579号 《汽轮发电机运行规程》 48.国电发[2000]589号 《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49.电安生[1996]589号 《电力工业部变压器类设备管理规定》

50.能源办[1993]45号 《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试行)51.电供[1991]30号 《高压断路器运行规程》 52.能源电供[1990]146号 《高压开关设备管理条例》 2)、电测监督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4.《计量标准考核办法》(2005年1月1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2号发布)

5.《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2007年12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5号发布)

6.JJG 01-1994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

7.JJG 124-2005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检定规程》 8.JJG 126-1995 《交流电量变换为直流电量电工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 9.JJG 166-1993 《直流电阻器检定规程》 10.JJG 307-2006 《机电式交流电能表》 11.JJG 313-1994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 12.JJG 314-1994 《测量用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 13.JJG 366-2004 《接地电阻表检定规程》 14.JJG 494-2005 《高压静电电压表检定规程》 15.JJG 505-2004 《直流比较仪式电位差计检定规程》 16.JJG 531-2003 《直流电阻分压箱》 17.JJG 596-1999 《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 18.JJG 597-2005 《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 19.JJG 603-2006 《频率表检定规程》

20.JJG 622-1997 《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检定规程》 21.JJG 690-2003 《高绝缘电阻测量仪(高阻计)》 22.JJG 780-1992 《交流数字功率表检定规程》 23.JJG 1005-2005 《电子式绝缘电阻表检定规程》 24.JJG 1021-2007 《电力互感器检定规程》 25.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26.JJF 1022-1991 《计量标准命名规范》 27.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28.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29.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 30.DL/T 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31.DL/T 460-2005 《交流电能表检验装置检定规程》 32.DL/T 614-2007 《多功能电能表》

33.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34.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35.DL/T 732-2000 《电能表测量用光电采样器》 36.DL/T 973-2005 《数字高压表检定规程》 37.DL/T 979-2005 《直流高压高阻箱检定规程》 38.DL/T 980-2005 《数字多用表检定规程》

39.DL/T 1112-2009 《交、直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规程》(2009-12-1实施)40.DL/T 5043-1995 《火力发电厂电气试验室设计标准》

41.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42.DL/T 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43.SD 110-1983 《电测量指示仪表检验规程》

44.Q/GDW 140-2006 《国家电网公司交流采样测量装置运行检验管规程》

45.国家电网营销[2005]347号 《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校验规范》 46.国家电网营销[2005]347号 《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校验作业指导书》 3)、继电保护监督

1.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2.GB/T 50062-2008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3.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4.DL/T 553-1994 《220~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技术准则》 5. DL/T 559-2007 《220kV~75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6. DL/T 584-200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7. DL/T 587-2007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8. DL/T 623-199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9.DL/T 624-1997 《微机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 10.DL/T 684-1999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 11.DL/T 994-2006 《火电厂风机水泵用高压变频器》

12.DL/T 99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13.DL/T 1073-2007 《电厂厂用电源快速切换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14.DL/T 1075-2007 《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15.DL/T 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2009-12-1实施)

16.Q/GDW 267-2009 《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

17.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文《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

18.调继[2005]222号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

19.(82)水电生字第11号《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20.电安生[1994]191号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

21.国电调[2002]138号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 4)、励磁监督

1.GB/T 7064-2002 《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 2.GB/T 7409.1-2008《同步电机励磁系统 定义》 3.GB/T 7409.2-2008《同步电机励磁系统 电力系统研究用模型》

4.GB/T 7409.3-2007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 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

5.DL/T 1049-2007 《发电机励磁监督规程》 6.DL 5000-2000 《火力发电厂技术规程》

7.DL/T 650-1998 《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 8.DL 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9.DL/T 843-2003 《大型汽轮发电机交流励磁系统技术条件》 10.SD 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11.国家电力公司标准 《汽轮发电机运行规程(1999年版)》 12.国家电网公司Q/GDW 142-2006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建模导则》 13.国家电网公司 Q/GDW 143-2006 《电力系统稳定器整定试验导则》 14.国家电网 生[2004]203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

15.国家电监委电监市场[2006]42号《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 5)、节能监督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7年10月28日修订)

2.国电发[2001]476号 《火电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行)》 3.国电发 [2001]477号 《火电厂节约用油管理办法(试行)》 4.电综[1998]179号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5.GB/T 2587-2009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2009-12-1实施)6.GB/T 2588-2000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 7.GB/T 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8.GB/T 3484-2009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2009-11-1实施)9.GB/T 6422-2009 《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2009-11-1实施)10.GB/T 8117.1~8117.2-2008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2009-4-1实施)

11.GB/T 10184-19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12.GB/T 13471-2008 《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 13.GB/T 14100-2009 《燃气轮机验收试验》(2010-1-1实施)14.GB/T 15316-2009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2009-11-1实施)15.GB/T 15317-2009 《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2010-5-1实施)16.GB/T 15587-2008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2009-5-1实施)17.GB/T 16614-1996 《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

18.GB/T 17167-2006 19.GB/T 18666-2002 20.GB/T 18916.1-2002 21.GB 21258-2007 22.GB/T 21369-2008 23.GB 24500-2009 24.DL/T 455-2008 25.DL/T 467-2004 26.DL/T 469-2004 27.DL/T 520-2007 28.DL/T 552-1995 29.DL/T 567.1-2007 30.DL/T 581-1995 31.DL/T 606.1-1996 32.DL/T 606.2-1996 33.DL/T 606.3-2006 34.DL/T 606.4-1996 35.DL/T 606.5-2009(2009-12-1实施)

36.DL/T 686-1999 37.DL/T 747-2001 38.DL/T 748-2001 39.DL/T 750-2001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商品煤质量抽查与验收办法》 《取水定额 第1部分:火力发电》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2010-9-1实施)《锅炉暖风器》

《电站磨煤机试验规程》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火力发电厂入厂煤检测实验室技术导则》 《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和循环水二次滤网装置》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总则》 《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 《火力发电厂电能平衡导则》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5部分:水平衡试验》《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发电用煤机械采制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运行维护规程》

《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40.DL/T 783-2001 《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

41.DL/T 839-2003 《大型锅炉给水泵性能现场试验方法》 42.DL/T 892-2004 《电站汽轮机技术条件》

43.DL/T 904-2004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44.DL/T 926-2005 《自抽式飞灰取样方法》

45.DL/T 932-2005 《凝汽器与真空系统运行维护导则》

46.DL/T 933-2005 《冷却塔淋水填料、除水器、喷溅装置性能试验方法》 47.DL/T 934-2005 《火力发电厂保温工程热态考核测试与评价规程》 48.DL/T 958-2005 《电力燃料名词术语》

49.DL/T 964-2005 《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50.DL/T 994-2006 《火电厂风机水泵用高压变频器》 51.DL/T 1027-2006 《工业冷却塔测试规程》 52.DL/T 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53.DL/T 1052-2007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

54.DL/T 1055-2007 《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 55.DL/T 1106-2009 《煤粉燃烧结渣特性和燃尽率一维火焰炉测试方法》(2009-12-1实施)

56.DL/T 1111-2009 《火力发电厂厂用高压电动机调速节能导则》(2009-12-1实施)

57.DL/T 5210.2-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2部分:锅炉机组》(2009-12-1实施)

58.DL/T 5210.3-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2009-12-1实施)

59.DL/T 5435-2009 《火力发电工程经济评价导则》(2009-12-1实施)60.DL/T 5437-2009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2009-12-1实施)

61.JB/T 4358-2008 《电站锅炉离心式通风机》

62.JB/T 5862-2001 《汽轮机表面式给水加热器性能试验规程》 63.JB/T 8059-2008 《高压锅炉给水泵 技术条件》 64.JB/T 9633-1999 《凝汽器 胶球清洗装置》 6)、环保监督

1.GB/T 212-2008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2.GB/T 214-2007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3.GB 1556.2-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 4.GB/T 3286.1-1998 《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

5.GB/T 6719-2009 《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2009-10-1实施)6.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7.GB 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8.GB 13223-200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9.GB/T 13931-2002 《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

10.GB 15562.1-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11.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12.GB 18599-2001 《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13.GB/T 19229.1-2008《燃煤烟气脱硫设备 第1部分:燃煤烟气湿法脱硫设备》 14.GB/T 21508-2008 《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15.GB/T 21509-2008 《燃煤烟气脱硝技术装备》

16.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17.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18.HJ/T 92-200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19.HJ/T 178-2005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烟气循环流化床法》 20.HJ/T 179-2005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21.HJ/T 212-2005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22.HJ/T 255-200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火力发电厂》 23.HJ/T 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 24.HJ/T 354-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25.HJ/T 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 26.HJ/T 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 27.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28.HJ/T 397-2007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29.HJ/T 398-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格林曼烟气黑度图法》 30.HJ/T 416-2007 《环境信息术语》

31.DL/T 414-2004 《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2.DL/T 461-2004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管理导则》 33.DL/T 514-2004 《电除尘器》

34.DL/T 519-2004 《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定》

35.DL/T 748.7-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7部分除灰渣系统检修

36.DL/T 748.9-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9部分干输灰系统检修

37.DL/T 748.10-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10部分脱硫装置检修

38.DL/T 894-2004 《除灰除渣系统调试导则》 39.DL/T 895-2004 《除灰除渣系统运行导则》 40.DL/T 938-2005 《火电厂排水水质分析方法》

41.DL/T 960-2005 《燃煤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订货技术条件》 42.DL/T 998-2006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性能验收试验规范》 43.DL/T 1050-2007 《电力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导则》 44.DL/T 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45.DL/T 1121-2009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2009-12-实施)

46.DL/T 5046-2006 《火力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程》 47.DL/T 5142-2002 《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

48.DL/T 5190.4-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4部分电厂化学 49.DL/T 5403-2007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调整试运及质量验收评定规程》 50.DL/T 5417-2009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2009-12-1实施)51.DL/T 5418-2009 《火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施工及验收规程》(2009-12-1实施)

52.DL/T 5436-2009 《火电厂烟气海水脱硫工程调整试运及质量验收评定规程》(2009-12-1实施)

53.JB/T 10921-2008 《燃煤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 5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5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2 5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2002 57.《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2003 5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59.《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2005 60.《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2006 61.《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管理暂行办法》2006 62.《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 63.《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2007 64.《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2010 7)、金属监督

1.能源部电[1992]1069号 《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技术导则》 2.国电发[2000]589号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3.GB 5310-2008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4.GB/T 9222-2008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5.DL/T 438-2009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2009-12-1实施)6.DL/T 439-2006 《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 7.DL/T 440-2004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及评定规程》 8.DL/T 441-20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 9.DL 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10.DL/T 616-200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 11.DL 647-2004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12.DL/T 652-1998 《金相复型技术工艺导则》 13.DL/T 654-2009 《火力机组寿命评估技术导则》(2009-12-1实施)14.DL/T 674-1999 《火电厂用20号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 15.DL/T 678-1999 《电站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16.DL/T 679-1999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17.DL/T 694-1999 《高温紧固螺栓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 18.DL/T 715-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选用导则》

19.DL/T 734-2000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焊接修复技术导则》 20.DL/T 752-2001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 21.DL/T 773-2001 《火电厂用12Cr1MoV钢球化评级标准》

22.DL/T 787-2001 《火力发电厂用15CrMo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 23.DL/T 819-200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 24.DL/T 820-2002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

25.DL/T 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 26.DL/T 868-200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27.DL/T 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28.DL/T 882-2004 《火力发电厂金属专业名词术语》 29.DL/T 884-2004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

30.DL/T 939-2005 《火力发电厂锅炉受热面管监督检验技术导则》 31.DL/T 940-2005 《火力发电厂蒸汽管道寿命评估技术导则》 32.DL/T 991-2006 《电力设备金属光谱分析技术导则》 33.DL/T 999-2006 《电站用2.25Cr-1Mo钢球化评级标准》 34.DL/T 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35.DL/T 5054-199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36.JB/T 3375-2002 《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 37.JB/T 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8)、化学监督 1.GB/T 474-1996 制备方法》

2.GB/T 475-1996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煤样的3.GB/T 2536-1990 《变压器油》

4.GB 7252-2001 《变压器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5.GB/T 7595-2008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 6.GB/T 7596-2008 《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7.GB/T 7597-2007 《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8.GB/T 8905-199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 9.GB 11120-1989 轮机油》

10.GB/T 12145-2008 11.GB/T 14541-2005 12.GB/T 14542-2005 13.GB/T 18666-2002 14.DL/T 246-2006 15.DL/T 502-2006 16.DL/T 520-2007 17.DL/T 561-1995 18.DL/T 571-2007 19.DL/T 595-1996 20.DL/T 596-1996 21.DL/T 651-1998 22.DL/T 677-2008 23.DL/T 712-2000 24.DL/T 747-2001 25.DL/T 771-2001 26.DL/T 794-2001 27.DL/T 801-2002 28.DL/T 805-2006 29.DL/T 838-2003 30.DL/T 855-2004 《L-TSA汽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 《运行中变压器油维护管理导则》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 《化学监督导则》

《火力发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

《火力发电厂入厂煤检测实验室技术导则》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

《电厂用抗燃油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导则》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细则》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 《火力发电厂在线工业化学仪表检验规程》 《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 《发电用煤机械采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 《火电厂水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选用导则》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 《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 31.DL/T 889-2004 《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 32.DL/T 913-2005 《火电厂水质分析仪器质量验收导则》 33.DL/T 941-2005 《运行中变压器用六氟化硫质量标准》 34.DL/T 951-2005 《火电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 35.DL/T 952-2005 《火力发电厂超滤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 36.DL/T 956-2005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 37.DL/T 957-2005 《火力发电厂凝汽器化学清洗及成膜导则》 38.DL/T 1029-2006 《火电厂水质分析仪器实验室质量管理导则》 39.DL/T 1039-2007 《发电机内冷水处理导则》 40.DL/T 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41.DL/T 1076-2007 《火力发电厂化学调试导则》 42.DL/T 5068-2006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

43.DL/T 5190.4-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四部分电厂化学篇》 44.SH 0040-1991 《超高压变压器油》

45.SD 202-1986 《火力发电厂垢和腐蚀产物分析方法》 9)、热工监督

1.国电发[2000]589号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2.GB/T 4213-2008 《气动调节阀》

3.GB/T 50093-200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DL/T 435-2004 《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

5.DL/T 589-1996 《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6.DL/T 590-1996 《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7.DL/T 591-1996 《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8.DL/T 592-1996 《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9.DL/T 655-2006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10.DL/T 656-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11.DL/T 657-2006 《火力发电厂模拟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12.DL/T 658-2006 《火力发电厂开关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13.DL/T 659-2006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14.DL/T 677-2009 《发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规程》(2009-12-1实施)15.DL/T 774-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16.DL/T 775-2001 《火力发电厂除灰除渣热工自动化系统调试规程》 17.DL/T 855-2004 《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 18.DL/T 924-2005 《火力发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技术条件》 19.DL/T 996-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20.DL/T 1012-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21.DL/T 1056-2007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 22.DL/T 1083-2008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23.DL/T 1091-2008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条件》 24.DL/T 1112-2009 《交、直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规程》(2009-12-1实施)

25.DL 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26.DL 5004-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实验室设计标准》 27.DL 5031-199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 28.DL/T 5175-2003 《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29.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30.DL/T 5190.5-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

31.DL/T 5210.4-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2009-12-1实施)

32.DL/T 5227-2005 《火力发电厂辅助系统(车间)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

33.DL/T 5428-2009 《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设计技术规定》(2009-12-1实施)

34.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35.DRZ/T 01-2004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水位测量系统技术规定》 10)、电能质量监督

1.国家电监委 电监市场[2006]42号《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

2.SD 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 3.国家电网生[2004]203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

4.GB 156-2007 《标准电压》 5.GB/T 1980-1996 《标准频率》

6.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7.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8.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9.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2009-5-1实施)10.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2009-5-1实施)11.GB/T 18481-2001 《电能质量 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12.GB/T 19862-2005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

13.DL/T 497-1992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工作管理规程》 14.DL/T 500-2009 《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2009-12-1实施)15.DL/T 723-200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16.DL/T 1028-2006 《电能质量测试分析仪检定规程》 17.DL/T 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 18.DL/T 1053-2007 《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规程》 11)、汽轮机监督

1.GB/T 6075.2-2007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2部分:500MW以上,额定转速1500r/min、1800r/min、3000r/min、3600r/min陆地安装的汽轮发和电机组

2.GB/T 8117.1~8117.2-2008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2009-4-1实施)

3.GB/T 13399-1992 《汽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件》

4.GB/T 11348.2-2007 《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量和评定_第2部分》 5.DL/T 552-1995 《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 6.DL/T 581-1995 《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和循环水二次滤网装置》 7.DL/T 586-2008 《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 8.DL/T 711-1999 《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试验准则》 9.DL/T 742-2001 《冷却塔塑料部件技术条件》

10.DL/T 834-2003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 11.DL/T 838-2003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12.DL/T 839-2003 《大型锅炉给水泵性能现场试验方法》 13.DL/T 863-2004 《汽轮机启动调试导则》 14.DL/T 892-2004 《电站汽轮机技术条件》 15.DL/T 893-2004 《电站汽轮机名词术语》

16.DL/T 932-2005 《凝汽器与真空系统运行维护导则》

17.DL/T 933-2005 《冷却塔淋水填料、除水器、喷溅装置性能试验方法》 18.DL/T 934-2005 《火力发电厂保温工程热态考核测试与评价规程》 19.DL/T 1055-2007 《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 20.DL/T 1072-2007 《表面式凝汽器运行性能试验规程》

21.DL/T 1141-2009 《火电厂除氧器运行性能试验规程》(2009-12-1实施)22.DL/T 5210.3-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2009-12-1实施)

23.JB/T 5862-1991 《汽轮机表面式给水加热器性能试验规程》 12)、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

1.国务院令[2009]第549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5-1实施)2.劳部发[1996]276号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质技监局锅发[1999]202号《锅炉定期检验规则》

4.国质检[2003]207号 《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 5.能源部电[1992]1069号 《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技术导则》 6.能源安保[1991]709号 《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

7.国电发[2000]589号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8.TSG R0003-2007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9.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009-12-1实施)10.TSG R7001-2004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11.TSG ZF001-2006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2.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13.GB 713-2008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14.GB 5310-2008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15.GB/T 9222-2008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16.GB/T 19624-2004 《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

17.DL/T 438-2009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2009-12-1实施)

18.DL/T 440-2004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及评定规程》 19.DL 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20.DL/T 616-200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 21.DL 647-2004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22.DL/T 679-1999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23.DL/T 734-2000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焊接修复技术导则》 24.DL/T 752-2001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 25.DL/T 819-200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 26.DL/T 868-200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27.DL/T 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28.DL/T 939-2005 《火力发电厂锅炉受热面管监督检验技术导则》 29.DL/T 991-2006 《电力设备金属光谱分析技术导则》 30.JB/T 3375-2002 《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 31.JB/T 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C、其他部分

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2、《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变电所部分)

4、《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93

5、《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第五篇:关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

(一)•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资委令第1号)及相关清产核资工作文件公布后,我们陆续接到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询问清产核资工作的有关问题,现解答如下:

一、关于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和进行审计的问题

按照•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58号)有关规定,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应纳入中央企业清产核资范围,由中央企业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统一组织。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清产核资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可由中央企业委托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也可由中央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二、关于按有关规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问题

按照•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臵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及相关文件的规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若已开展了清产核资(财产清查)工作,则应由中央企业将清查出的有关资产损失,按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规定的要求与程序报国资委批准核销。

若尚未开展清产核资(财产清查)的,应由中央企业按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规定的要求与程序,将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统一纳入中央企业清产核资范围。

为了适应“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需要,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的清产核资结果及资产损失,可由中央企业提前单独报国资委批准核销。

三、(略)

四、关于股份制企业开展清产核资的问题

股份制企业应当在经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同意的前提下组织开展清产核资;若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本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应由企业出具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本企业开展清产核资的相关决议报国资委,其中控股企业需经国资委核准后可以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五、关于股份制企业清产核资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处理问题

对于股份制企业清产核资清查出的资产损失,若申请以核减权益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方式处理的,原则上应由企业的所有股东按股权比例共同承担;但若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按股权比例核减各自的权益,则清查出的资产损失由企业在当期损益中自行消化。

六、关于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资产损失,未经批准前在财务决算中反映的问题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在国资委没有批准之前不能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在财务决算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企财01表)中,不能将清查出的流动资产损失和固定资产损失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中反映,而应在各类资产的原科目中反映;在财务决算报表的“基本情况表

(二)”(企财附04-2表)中,可将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类资产损失作为“本年不良资产及挂账”反映。

七、关于债转股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转股前资产损失的处理问题

债转股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对清查出的债转股前资产损失,经审核同意后可以核减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八、关于企业申报的“按原会计制度清查出的资产损失”中未予批准核销的部分,转为“按•企业会计制度‣预计的资产损失”的问题

对于企业申报的“按原会计制度清查出的资产损失”中未予批准核销的部分,企业可以继续收集相关证据,在1年内重新申报1次;若企业继续收集相关证据有一定的困难,经批准也可以将这部分资产损失转为“按•企业会计制度‣预计的资产损失”。

九、关于企业被有关权力机构罚没的资产作为清产核资资产损失申报的问题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因违法、违纪(如偷漏税、走私)等行为而被有关国家权力机构对相关财产进行罚没处理的资产一律不得作为资产损失申报,而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计入当期损益。

十、关于资不抵债企业清产核资的资产损失在清产核资报表中反映的问题

对于资不抵债的企业,按照•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58号)有关规定,也应纳入此次中央企业的清产核资范围。对于这部分企业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在清产核资报表中暂作为冲减未分配利润处理。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

(二)在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中,不少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又陆续反映了一些新的清产核资政策、报表等方面的问题,现解答如下:

一、关于正在进行改制的企业清产核资问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以下简称96号文件)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在改制前,首先应进行清产核资,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再进行资产评估。在清产核资基准日之前,若企业经国资委批复将要或正在进行改制,但尚未进行资产评估或仅对部分资产进行评估的,应按96号文件要求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若企业在96号文件下发之前已进行整体资产评估,考虑到企业实际工作量及时间问题,经申报国资委核准后可不再另行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二、关于企业所属控股或相对控股但无实际控制权的被投资企业,及企业参股但有实际控制权的被投资企业清产核资问题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资评价[2003]73号)有关规定,除第十条中列示的符合相关条件企业所属子企业可以不纳入清产核资范围外,企业及所属子企业原则上应全部纳入清产核资范围,因此,企业所属控股或相对控股但无实际控制权的被投资企业,应由企业作为其所属子企业统一纳入清产核资范围;企业参股但有实际控制权的被投资企业,也应由企业作为其所属子企业统一纳入清产核资范围;对于企业参股且无实际控制权的被投资企业,企业不应将该被投资企业纳入清产核资范围,而应由企业在清产核资中进行该笔长期投资的清理。

三、关于关闭、停业等难以持续经营的企业清产核资问题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资评价[2003]73号)的有关规定,对于关闭、停业等难以持续经营的企业,原则上也应全部纳入清产核资范围;但对于由于客观原因难以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的,企业总公司应向国资委提出申请,经国资委批复同意后可以不作为单户纳入清产核资范围,而上述企业的投资企业应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清理,并在限期内将清理后资产及财务状况报国资委备案。

四、关于企业按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与改为权益法核算后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账面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申报处理的问题

在清产核资中,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将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核算而产生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账面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不应作为清产核资清查出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或收益申报处理,而应由企业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工业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衔接规定的通知‣(财会[2003]31号)的有关规定进行账务调整。

五、关于企业内部单方挂账或金额不相等的往来款项作为坏账损失申报的问题

根据•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2号)有关规定,企业内部往来款项原则上不能作为清产核资坏账损失申报处理。但在清产核资实际工作中,通过账务清理和资产清查,企业的内部单方挂账和往来款金额不相等现象较为普遍,为了全面摸清中央企业“家底”,如实反映企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企业内部的单方挂账在同时取得下列证据时可以在清产核资中比照坏账损失申报:

(一)企业对于单方挂账产生的内部证据,包括: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形成单方挂账的详细原因;

(二)债务方提供的不承认此笔挂账的理由;

(三)中介机构对该笔挂账的经济鉴证证明。

对于企业的内部金额不相等的往来款项,先由企业进行账务调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整,差额部分再比照单方挂账的申报方法进行申报。

六、关于企业将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差额部分作为损失申报处理的问题

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若企业清查出主要固定资产(企业在1995年清产核资时估价入账的土地除外)和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较大背离的情况,且该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未发生产权转让或进行处臵,则企业可以将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额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原则,作为清产核资预计损失申报处理,但不得作为清产核资按“原制度”清查出的损失申报处理。

七、关于纳入清产核资范围但已于清产核资基准日上一进行过资产评估的企业资产损失申报问题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资评价[2003]73号)有关规定,企业所属子企业因某种特定经济行为在上一已组织进行过资产评估的,可以不纳入此次清产核资范围。但若企业因某种特定经济行为在上一组织进行过资产评估后,仍有资产损失尚需处理的,企业也可以参加此次清产核资。在申报清产核资资产损失时,企业可以按照•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2号)和•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程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8号)有关规定,将资产评估结果作为评估事务所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提供给负责清产核资财务专项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八、关于期初未分配利润为负值的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按•企业会计制度‣预计的损失处理问题

根据•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4号)的有关规定,在清产核资中,对于按•企业会计制度‣预计的损失,企业应核减期初未分配利润。若期初未分配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利润为负值的,企业仍应将预计损失记入期初未分配利润,即加大未分配利润的负值。对于未分配利润的负值,企业应在清产核资基准日后的五年内按照会计制度用当年实现的利润进行弥补,五年后若还未弥补完,企业可用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进行弥补。

九、关于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企业的清产核资结果内部审计问题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程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8号)有关规定,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应当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对于涉及国家安全、不适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特殊子企业、依据所在国家及地区法律规定进行审计的境外子企业,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尚未规定须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有关单位,可由企业自行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为了确保清产核资结果的真实可靠,对于自行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企业,须对其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内部审计:一是企业应有正式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内审方案,制定统一的审计程序、审计标准和审计报告格式;二是企业可探索多种内审方式,如可采取“下审一级”、“同级互审”等方式,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确保审计工作质量;三是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国资评价[2003]78号)的有关规定,企业要在充分调查取证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各项损失挂账进行客观评判,并出具鉴证意见;四是应出具清产核资专项内审报告,专项内审报告要加盖企业公章,并有内审机构负责人和内审工作小组组长的签字。

十、关于2005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2004发生的按•企业会计制度‣预计的损失处理问题

对于以2003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进行清产核资,但计划于2005年才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由于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时间相差一年,企业应按照清产核资和•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进行2004资产损失的预计工作,并将预计损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失结果另行报国资委核准。

十一、关于“企业预计损失情况表(按•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工作05表)中的“企业预计损失”和“企业申报数”的填列问题

对于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企业预计损失情况表(按•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企业预计损失”填列的是该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按•企业会计制度‣对8项资产预计的损失;“企业申报数”与“企业预计损失”数额相同。

对于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企业预计损失”填列的是至清产核资基准日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已计提的8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申报数”填列的是企业需在此次清产核资工作中补提的8项资产减值准备。若企业在此次清产核资工作中不需要补提资产减值准备,则“企业申报数”不填数。

十二、关于企业“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中核算的损失挂账在“损失挂账分项明细表”中的填列问题

对于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清查出的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中的核算的损失挂账,在填列相关“损失挂账分项明细表”时,应将在上述科目中核算的各损失挂账还原到原科目中,按照各损失挂账的实际资产类别选择填列相关“损失挂账分项明细表”。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为了适应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摸清中央企业“家底”,核实中央企业资产质量,为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做好企业业绩考核、绩效评价以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工作创造条件,国资委决定从2003年9月起分期组织中央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一、清产核资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中央企业“家底”,如实暴露企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促进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二)全面清查核实中央企业各项资产损失情况,并根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进行处理,促进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创造条件。

(三)通过对中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核实事业单位资产、权益等状况,规范中央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制度,促进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实力。

(四)全面清查核实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各类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规范境外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和财务报告制度,促进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清产核资工作安排

为配合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从2003年9月分批开始,分别用5个月时间完成清产核资主体工作任务,全部工作于2004年10月结束。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2003年6~8月)。在对中央企业进行调查排队基础上,提出中央企业分批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计划,制订•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并下发工作文件、报表和工作软件。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二)工作部署(2003年9月初)。对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进行工作部署,明确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落实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各中央企业明确或建立相应的组织或办事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三)业务培训(2003年9月)。计划组织2期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培训班,培训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人员,具体讲解清产核资工作政策、制度和办法及清产核资报表和软件。

(四)组织实施。分批组织中央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账务清理、资产清查、数据汇总上报等主体工作任务,全部工作于2004年10月结束。

三、清产核资清查时间点

为了保证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及国家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总体安排,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将采取分期分批方式组织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2002年前已申请执行或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中央企业,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有关工作要求,做好有关资金核实工作,直接向国资委申报资产损失处理,可不再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二)申请2003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央企业,清产核资主体工作时间为2003年9-12月,资产清查时间点为2002年12月31日,全部工作于2004年3月底结束。

(三)申请在2004年或2005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央企业,清产核资主体工作时间为2004年1-6月,资产清查时间点为2003年12月31日,全部工作于2004年10月底结束。

(四)总公司设在港澳地区的中资企业和其他特殊情况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另行商定。

四、清产核资工作内容

(一)账务清理。指以清产核资资产清查点为基准对企业母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各类帐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企业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内部资金往来和借款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

(二)资产清查。指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重点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以及企业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核对。

(三)价值重估。指对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规定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

(四)损溢认定。指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申报的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进行认定,并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预计损失进行确认。

(五)资金核实。指根据企业上报的资产盘盈和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进行审核并批复准予账务处理,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的国有资本金数额。

(六)完善制度。指企业在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后,认真分析在资产及财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企业会计制度‣计划,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巩固清产核资成果,防止前清后乱。

五、清产核资工作组织领导

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由国资委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分步实施,有关清产核资的重大问题由国资委研究决定。各中央企业具体组织所属企业、单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一)国资委负责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部署,制定清产核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对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及中介机构审计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核查。

(二)中央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成立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并指定内部有关机构或成立临时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三)中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境外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要按照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具体工作实施按其财务隶属关系组织进行。

六、清产核资工作要求

为确保清产核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中央企业应遵循以下工作要求:

(一)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应认真执行•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等制度规定(另行下发),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切实摸清“家底”,保证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真实、可靠。

(二)中央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暴露存在问题。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均应按有关要求取得合法证据或具有法定效力的经济鉴证材料,不得虚报、瞒报。

(三)中央企业对清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应认真清理、分类排队、查明原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认真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四)中央企业经批准财务核销的各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及实物资产损失,要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认真加强有关管理工作,组织力量或成立专门机构继续进行清理和追索,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五)中央企业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如实反映企业所属单位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资不抵债难以持续经营的,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分类排队,依法予以合并、歇业、撤销、出售和破产,加快推动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促进提高国有资本总体运营效益。

(六)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以外,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须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上报企业清产核资审计报告。

(七)中央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及时将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工作组织和意见或建议,通过简报、情况反映、专题报告或阶段工作总结等形式报送国资委(统计评价局)。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制定本工作规程。

第二条 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应当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规定及本工作规程明确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和工作步骤等组织进行。

第三条 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有关立项申请、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溢认定、报表编制、中介审计、结果申报、资金核实、账务处理、完善制度等工作任务,应当遵循本工作规程相关要求。

第四条 制定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建立依法管理、公开透明、监督制衡的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基本程序和工作规范。

第二章 立项申请

第五条 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特殊规定外,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清产核资有关要求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组织实施。

属于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求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企业依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通知或者工作方案,组织实施。

第六条 企业发生•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第八条所规定的有关经济行为的,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有关政策和企业经济行为需要,由母公司统一向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出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申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请报告。

第七条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申请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情况简介;

(二)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原因;

(三)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基准日(清查时点);

(四)清产核资工作范围;

(五)清产核资工作组织方式;

(六)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第八条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申请报告,应当附报能够说明开展清产核资理由的相关文件或材料。

国有控股企业开展或者参加清产核资工作,应当附报企业董事会或者股东会的相关决议。

第九条 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范围应当包括:企业总部及所属全部的子企业(含下属事业单位、分支机构、境外子企业等,下同)。对于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清产核资工作的子企业,企业应当附报有关名单并说明原因,经批准后可以账面数作为清产核资工作结果。

第十条 企业所属下列子企业可以不列入参加清产核资工作范围,直接以企业账面数作为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

(一)子企业新成立不到1年的;

(二)子企业因某种特定经济行为在上一已组织进行过资产评估的;

(三)子企业资产、财务状况良好,经财务审计确实不存在较大资产损失或者潜亏挂账的。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第十一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收到企业报送的清产核资工作申请报告后,应当依据清产核资制度及时予以审核和答复。

(一)对于符合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条件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同意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文件;

(二)对于不符合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条件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及时通知企业并告之原因。

第十二条 企业经核准同意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后,应当指定内设的财务管理或资产管理等机构或者成立多部门组成的临时机构作为具体工作办事机构,负责本企业清产核资有关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并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工作联系。

第十三条 企业经核准同意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后,应当于接到同意文件15个工作日内,根据国家有关清产核资工作政策、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制定本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其中应当抄报本企业监事会1份)。

第十四条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目标;

(二)企业清产核资办事机构基本情况;

(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组织方式;

(四)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内容;

(五)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六)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要求及工作纪律;

(七)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第十五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应当认真做好本企业内部户数清理工作,确定基本清查单位或项目,明确工作范围,落实工作责任制。基本清查单位和清产核资工作组织,原则上按照企业财务隶属关系划分和确定。

第三章 账务清理

第十六条 为保证企业的账账相符、账证相符,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必须认真做好账务清理工作,即:对企业总公司及子企业所有账户进行清理,以及总公司同各子企业之间的各项内部资金往来、存借款余额、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等基本账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以保证企业各项账务的全面和准确。

第十七条 企业账务清理应当以清产核资工作基准日为时点,采取倒轧账的方式对各项账务进行全面清理,认真做好内部账户结算和资金核对工作。

通过账务清理要做到总公司内部各部门、总公司同各子企业之间、子企业相互之间往来关系清楚、资金关系明晰。

第十八条 企业对在金融机构开立的人民币支付结算的银行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以及经常项目外汇账户、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等要进行全面清理。

第十九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应当认真清理企业及所属子企业各种违规账户或者账外账,按照国家现行有关金融、财会管理制度规定,检查本企业在各种金融机构中开立的银行账户是否合规,对违规开立的银行账户应当坚决清理;对于账外账的情况,一经发现,应当坚决纠正。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第二十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应当认真清查公司总部及所有子企业的各项账外现金,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它有关规定侵占、截留的收入,或者私存私放的各项现金(即“小金库”)进行全面清理,应当认真予以纠正,及时纳入企业账内。

第二十一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应当认真对企业总部及所属子企业对内或者对外的担保情况、财产抵押和司法诉讼等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排队,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

第二十二条 企业在账务清理中,对清理出来的各种由于会计技术性差错因素造成的错账,应当根据会计准则关于会计差错调整的规定自行进行账务调整。

第四章 资产清查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清产核资过程中认真组织力量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社会中介机构应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资产盘点进行监盘。

第二十四条 企业在组织资产清查时,应当把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结合起来,在盘点过程中要以账对物、以物核账,做好细致的核对工作,保证企业做到账实相符。

(一)企业资产清查工作应当把清理资产同核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结合起来,对企业的负债、权益认真清理,对于因会计技术差错造成的不实债权、债务进行甄别并及时改正;对清查出来的账外权益、负债要及时入账,以确保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权益的真实、准确。

(二)企业资产清查工作应当重点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查实应收账款的债权是否存在,核实对外投资初始成本的现有实际价值。

第二十五条 企业对流动资产清查核实的范围和内容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和存货等。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第二十六条 现金清查主要是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它货币资金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

第二十七条 对库存现金的清查,应当查看库存现金是否超过核定的限额,现金收支是否符合现金管理规定;核对库存现金实际金额与现金日记账户余额是否相符;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对库存外币依币种清查,并以清查时点当日之银行外币买入牌价换算。

备用金余额加上各项支出凭证的金额应等于当初设臵备用金数额。截止清查时点时,应当核对企业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库存现金的盘点金额是否相符;如有差异,应说明原因。

第二十八条 对其它货币资金,主要是清查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按其它货币资金账户及其明细分类账逐一核对。

第二十九条 对银行存款,主要清查企业在开户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各种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中该企业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符;对银行存款的清查,应根据银行存款对账单、存款种类及货币种类逐一查对、核实。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检查非记账本位币折合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一)存款明细要依不同银行账户分列明细,应当区分人民币及各种外币;

(二)定期存款应当出具银行定期存款单;

(三)各项存款应当由银行出具证明文件;

(四)外币存款应当按外币币种及银行分列;

(五)银行存款账列有利息收入时应当详加注明。

第三十条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清查内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

(一)清查应收票据时,企业应当按其种类逐笔与购货单位或者银行核对查实;

(二)清查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和预付账款时,企业应当逐一与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对方单位核对,以双方一致金额记账。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清理、查证、核实,重新明确债权关系。对长期拖欠,要查明原因,积极催收;对经确认难以收回的款项,应当明确责任,做好有关取证工作;

(三)应当认真清理企业职工个人借款并限期收回。

第三十一条 短期投资的清查主要对国库券、各种特种债券、股票及其它短期投资进行清理,取得股票、债券及基金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盘点库存有价证券,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

第三十二条 存货的清查内容主要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外购商品、协作件以及代保管、在途、外存、外借、委托加工的物资(商品)等。

(一)各企业都应当认真组织清仓查库,对所有存货全面清查盘点;对清查出的积压、已毁损或需报废的存货,应当查明原因,组织相应的技术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二)对长期外借未收回的存货,应当查明原因,积极收回或按规定作价转让;

(三)代保管物资由代保管单位协助清查,并将清查结果告知产权单位。

第三十三条 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主要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和土地等。

(一)对固定资产要查清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已提折旧额,清理出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等;

(二)租出的固定资产由租出方负责清查,没有登记入账的要将清查结果与租入方进行核对后,登记入账;

(三)对借出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转让出去的资产,应当认真清理收回或者补办手续;

(四)对清查出的各项账面盘盈(含账外)、盘亏固定资产,要认真查明原因,分清工作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五)经过清查后的各项固定资产,依据用途(指生产性或非生产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性)和使用情况(指在用、未使用或不需用等)进行重新登记,建立健全实物账卡;

(六)对清查出的各项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购建日期、使用时间、技术状况和主要参数等,按调拨(其价值转入受拨单位)、转生产用、出售、待报废等提出处理意见;

(七)土地清查的范围包括企业依法占用和出租、出借给其它企业使用的土地,企业举办国内联营、合资企业以使用权作价投资或入股的土地,企业与外方举办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以使用权作价入股的土地。

第三十四条 长期投资的清查主要包括总公司和子企业以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种资产的各种形式投资。

(一)在清查对外长期投资时,凡按股份或者资本份额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一般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清查;没有实际控制权的,按企业目前对外投资的核算方式进行清查。核查内容包括:有关长期投资的合同、协议、章程,有权力部门的批准文件,确认目前拥有的实际股权、原始投入、股权比例、分红等项内容;

(二)企业在境外的长期投资清查主要包括以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在境外投资举办的各类独资、合资、联营、参股公司等企业中的各项资产,由中方投资企业认真查明管理情况和投资效益。

第三十五条 在建工程(包括基建项目)清查的范围和内容主要是在建或停缓建的国家基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包括完工未交付使用(含试车)、交付使用未验收入账等工程项目、长期挂账但实际已经停工报废的项目。在建工程要由建设单位负责按项目逐一进行清查,主要登记在建工程的项目性质、投资来源、投资总额、实际支出、实际完工进度和管理状况。

对在建工程的毁损报废要详细说明原因,提供合规证明材料。对清理出来的在建工程中已完工未交付使用和交付使用未验收入账的工程,企业应当及时入账。

第三十六条 无形资产清查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各项专利权、商标权、特许权、版权、商誉、土地使用权及房屋使用权等。对无形资产的清查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进行全面盘点,确定其真实价值及完整内容,核实权属证明材料,检查实际摊销情况。

第三十七条 递延资产及其它资产清查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及特准储备物资等,应当逐一清理,认真核查摊销余额。

第三十八条 负债清查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各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要清查各种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及应付福利费等;长期负债要清查各种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住房周转金等。对负债清查时企业、单位要与债权单位逐一核对账目,达到双方账面余额一致。

第三十九条 企业在对以上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清产核资损失认定的有关规定,在社会中介机构的配合下,收集相关证据,为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的认定工作做好准备。

第五章 价值重估

第四十条 企业凡在以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包括第五次全国清产核资工作,配合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移交企业,中央党政机关脱钩企业,科研机构整体转制及日常开展的清产核资工作)时已进行过资产价值重估的,或者因特定经济行为需要已经组织过资产评估工作的,原则上不再进行资产价值重估。

第四十一条 中央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属第四十条规定以外,且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确需进行重新估价的,须在企业清产核资立项申请报告中就有关情况及原因进行专项说明,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

第四十二条 地方所出资企业需在清产核资中进行资产价值重估的,须由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同意。

第四十三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经核准同意进行资产价值重估工作的,原则上应当采取物价指数法。对于特殊情况经批准后,也可采用重臵成本法等其它方法进行。

第四十四条 物价指数法是以资产购建价格为基准价格,按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清产核资价值重估统一标准目录‣(1995年)中列出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的价格指数,对资产价值进行统一调整估价的方法。

第六章 损溢认定

第四十五条 企业在进行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对各项清理出来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认真、细致地做好资产损溢的认定工作。

第四十六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对清理出来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的核实和认定,具体按照•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四十七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对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的核实和认定都必须取得合法证据。合法证据包括:

(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

(二)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

(三)特定经济行为的企业内部证据。

第四十八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要认真组织做好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有关证明的取证与证据甄别。在取得各项相关证据和资料后,企业应当认真甄别各项证明材料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承担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要对企业提供的各项证据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核实和确认。

第四十九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对清理出的各种账外资产以及账外的债权、债务等情况在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详细说明,报国有资产监督机构审核批准后及时调整入账。

第五十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对证据充分、事实确凿的各项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经社会中介机构专项财务审计后,可以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规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申报认定和核销。

第五十一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应当严格区分内部往来、内部关联交易的损失情况,在上报子企业的资产损失时,作为投资方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母公司不重复确认为损失。

第七章 报表编制

第五十二条•企业清产核资报表‣ 是在清产核资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依据各工作阶段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汇总和分析,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编制反映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资产状况、清查结果和资金核实的报告文件。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制定和下发•企业清产核资报表‣格式。

第五十三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在进行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工作并填制•清产核资工作基础表‣的基础上,应当认真、如实的分别填制•企业清产核资报表‣。

第五十四条 •清产核资工作基础表‣是企业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基本底表。企业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清产核资工作基础表‣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调整。

第五十五条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分为清产核资工作情况表和清产核资损失挂账分项明细表两个部分:

(一)清产核资工作情况表主要包括:资产清查表、基本情况表、资金核实申报表、资金核实分户表、损失挂账情况表;

(二)清产核资损失挂账分项明细表反映企业申报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分项明细情况,具体按照不同单位、损失类别等列示。

第五十六条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制工作,要明确分工,精心组织,积极做好内部相关业务机构的协调和配合,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并依次装订成册,由企业法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第五十七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编制的•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和•清产核资工作基础表‣应当作为工作档案的一部分,按照有关档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

第八章 中介审计

第五十八条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应当按照规定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财务审计。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经同意后,由企业自行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第五十九条 社会中介机构要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认真核实企业的各项清产核资材料,并按照规定参与清点实物实施监盘。

第六十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要分清与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责分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工,明确工作关系,细化工作程序,分清工作责任。如选择多家社会中介机构的,应当指定其中一家社会中介机构为主审机构牵头负责,并明确主审所与协作所的分工、责任等关系。

第六十一条 社会中介机构在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和经济鉴证中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力,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干涉社会中介机构正常职业行为。社会中介机构要在清产核资工作中保守企业的各项商业秘密。

第六十二条 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资产损溢,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出具经济鉴证证明,并对其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清产核资结果,应当在认真核实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出具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并对其准确性、可靠性负责。

第六十三条 社会中介机构在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对企业的内控机制等情况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出具管理意见书,提出企业的改进相关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第九章 结果申报

第六十四条 企业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盘盈(包括账外资产)、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应当区别情况,按照国家有关清产核资政策规定,分别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及时向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清产核资结果申报材料。

第六十五条 从企业收到清产核资立项批复文件起,应于6个月内完成清产核资各项主体工作,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清产核资工作报告;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工作的,需报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同意。

第六十六条 清产核资结果申报材料具体包括:清产核资工作报告、清产核资报表、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及有关备查材料。

第六十七条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企业清产核资基本情况简介;

(二)清产核资工作结果;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三)对清产核资暴露出来的企业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等。

第六十八条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应包括企业总部及所属全部子企业的资产状况,以反映企业总体经营实力,并采取合并方式编制。企业所属子企业的清产核资报表以送电子文档格式附报。

第六十九条 专项财务审计报告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主要内容包括:清产核资范围及内容;清产核资行为依据及法律依据;清产核资组织实施情况;清产核资审核意见;社会中介机构认为需要专项说明的重大事项;报告使用范围说明等。另外,还应当附申报资产损失分项明细表;资产损失申报核销项目说明及相关工作材料等。

第七十条 企业各项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的原始凭证资料及具有法律效力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如材料较多应单独汇编成册,编注页码,列出目录。

清产核资企业及相关社会中介机构要对所提供证明材料的复印件与原件的一致性负责。

第十章 资金核实

第七十一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经过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基础工作后上报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进行认定,重新核实企业实际占用的全部法人财产和国家资本金。

第七十二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收到企业报送的清产核资报告后,按照国家有关清产核资政策、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对上报材料的内容进行审核。

属于国有控股企业的应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附报董事会或者股东会相关决议。

第七十三条 对企业上报的各项资产损失、资金挂账有充分证据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清产核资企业申报的处理意见及社会中介机构的专项财务审计意见基础上,依据企业的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损失挂账处理意见。企业有消化能力的应以企业自行消化为主;如企业确无消化能力的可按相关规定冲减所有者权益。

第七十四条 对确实因客观原因在企业申报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结果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时,相关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的证据不够充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无法审定核准的,经同意企业可继续收集证据,在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内另行补报(1次)。

第十一章 账务处理

第七十五条企业在接到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批复文件后,依据批复文件的要求,按照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企业总公司及子企业进行账务处理。

第七十六条 企业对因采用权益法核算引起的由于子企业损失被核销造成的长期投资损失,在经批准核销后,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同时调整相关会计科目。

第七十七条 企业在接到清产核资的批复60个工作日内要将账务处理结果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并抄送企业监事会(1份)。主要内容有:

(一)总公司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复的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结果,对列入清产核资范围的各子企业下达的账务调整批复;

(二)企业应当对未能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复的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结果调账部分的原因进行详细说明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三)企业所属控股、参股子企业按照批复的损失额等比例进行摊销。

第七十八条 企业对经同意核销的各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要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组织力量和建立相关机构积极清理和追索;对同意核销的各项实物资产损失,应当组织力量积极处臵、回收残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第七十九条 企业在接到清产核资的批复30个工作日内,按规定程序到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办理相应的产权变更登记手续。企业注册资本发生变动的,在接到清产核资的批复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程序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章 完善制度

第八十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应当针对清产核资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及财务管理等方面问题,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等形成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分清管理责任,提出相关整改措施,巩固清产核资工作成果,防止前清后乱。

第八十一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及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在建工程等管理制度,完善内部资产与财务管理办法。

第八十二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完善各项内控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各级次的财务监督,建立资产损失责任制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和子企业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

第八十三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应当认真研究各项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企业担保、委托贷款资金等事项,提出控制风险的可行的办法,加强担保及委托资金的管理与控制。

第八十四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应当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将本企业投资、经营、财务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向出资人、董事会和股东披露,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

第八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对所属各子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对确已资不抵债或不能持续经营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关闭破产等工作措施,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资产营运效益。

第八十六条 企业内部的纪检监察部门应当积极介入本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对发现的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应当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涉嫌违法的问题,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章 附则

第八十七条 企业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清产核资工作档案。清产核资各种工作底稿、各项证明材料原件等会计基础材料应装订成册,按规定存档。

第八十八条 本工作规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

国资评价„2003‟78号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中介委托

第三章 损失及挂账鉴证

第五章 审计报告

第六章 工作责任与监督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行为,保证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的真实、可靠和完整,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企业以及承办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及专项财务审计业务的有关社会中介机构(以下简称中介机构)。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是指中介机构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清理出的有关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及资金挂账(以下简称“损失及挂账”)进行经济鉴证,对企业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以及协助企业资产清查和提供企业建章健制咨询意见等工作。

第四条 本规则所称中介机构主要是指具有经济鉴证业务执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

第五条 中介机构在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中,应根据•办法‣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提供的清产核资资料和清查出的损失及挂账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提出鉴证意见,出具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和经济鉴证证明。

第二章中介委托

第六条 按照•办法‣规定,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外,企业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均须委托中介机构承办其经济鉴证业务,并应当依法签订业务委托约定书,明确委托目的、业务范围及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特定经济行为要求申请进行清产核资的,以及企业所属子企业由于国有产权转让、出售等经济行为使产权发生重大变动(涉及控股权转移)需开展清产核资的,由企业母公司统一委托中介机构,并将委托结果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八条 企业根据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必须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以及企业母公司由于国有产权转让、出售等经济行为使产权发生重大变动(涉及控股权转移)需开展清产核资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统一委托中介机构。

第九条 承办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业务的中介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具有经济鉴证或者财务审计业务执业资格;

(二)3年内未因违法、违规执业受到有关监管机构处罚,机构内部执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健全;

(三)中介机构的资质条件与委托企业规模相适应。

第十条 承办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业务的中介机构专业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负责人应当为具有有效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律师等;

(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并且熟悉国家清产核资操作程序和资金核实政策规定。

第十一条 承办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业务的中介机构或者相关工作人员,与委托企业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利害关系的,应当按照规定回避。

第十二条 承办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业务的中介机构在接受企业委托后,应当根据清产核资经济鉴证业务量需要,选定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参加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以保证工作按期完成。

第三章损失及挂账鉴证

第十三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过程中,对于清查出的下列损失及挂账,应当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一)企业虽然取得了外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但其损失金额无法根据证据确定的;

(二)企业难以取得外部具有法律效力证据的有关不良应收款项和不良长期投资损失;

(三)企业损失金额较大或重要的单项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的报废、毁损;

(四)企业各项盘盈和盘亏资产;

(五)企业各项潜亏及挂账。

第十四条 在企业损失及挂账经济鉴证工作中,中介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合理的鉴证程序:

(一)督促和协助企业及时取得相关损失及挂账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

(二)在企业难以取得相关损失及挂账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时,中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要求企业提供相关损失及挂账的内部证据;

(三)中介机构赴工作现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相关调查资料;

(四)根据收集的上述材料,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对企业相关损失及挂账的发生事实和可能结果进行鉴证;

(五)通过认真核对与分析计算,对企业相关损失及挂账的金额进行估算及确认;

(六)对收集的上述材料进行整理,形成经济鉴证材料;

(七)出具鉴证意见书。

第十五条 企业损失及挂账的鉴证意见书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对于企业的相关损失及挂账应按照类别逐项出具鉴证意见;

(二)鉴证意见应当内容真实、表述客观、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第十六条 在企业损失及挂账经济鉴证工作中,中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查阅企业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勘察业务现场和设施,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与核实;对企业故意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和相关损失及挂账证据的,中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有权对相关损失及挂账不予鉴证或者不发表鉴证意见。

第四章专项财务审计

第十七条 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业务,原则上应当由一家中介机构承担,但若开展清产核资的企业所属子企业分布地域较广,清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业务量较大时,多家中介机构(一般不超过5家)可以同时承办同一户企业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业务,并由承担母公司专项财务审计业务的中介机构担任主审,负责总审计工作。

第十八条 主审中介机构一般应承担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业务量的50%以上(含50%),负责全部专项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质量控制,并对出具的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九条 在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中介机构及相关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流程,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具体包括:

(一)制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计划,明确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拟定审计工作基础表和审计工作底稿格式,并对参加专项审计工作的相关审计人员进行培训;

(二)对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以保证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账面数的准确;

(三)负责企业资产清查的监盘工作;

(四)核对、询证、查实企业债权、债务;

(五)对企业损失及挂账进行审核,协助和督促企业取得损失及挂账所必须的外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以及提供特定事项的内部证明,并对其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

(六)出具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

第二十条 在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中介机构及相关审计人员应当审计的重点事项有:

(一)货币资金:重点审计企业的现金是否存在短缺,各类银行存款是否与银行对账单存在差异,其他货币资金是否存在损失等;

(二)应收款项:重点审计应收款项的账龄分析及其回函确认的情况,坏账损失的确认情况;

(三)存货:重点审计存放时间长、闲臵、毁损和待报废的存货;

(四)长期投资:重点审核企业的长期投资产权清晰状况、核算方法、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等;

(五)固定资产:重点审计固定资产的主要类型、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使用状况;

(六)在建工程:重点审计在建工程的主要项目和工程结算情况,停建和待报废工程的主要原因;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七)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及无形资产:重点审计是否存在潜亏挂账的项目;

(八)各类盘盈资产:重点审计盘盈的原因和作价依据;

(九)各类盘亏资产:重点审计盘亏的原因、责任及金额;

(十)各项待处理资产损失:重点审核其申报审批程序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

(十一)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第五章审计报告

第二十一条 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流程和收集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承办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业务的中介机构应当及时出具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

第二十二条 对于单独承办同一企业全部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业务的中介机构,不仅应当出具该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还应当对该企业有较大损失的子企业出具分户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

第二十三条 对于同时承办同一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业务的多家中介机构,应当分别对其审计的子企业出具分户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并报送主审中介机构,主审中介机构在此基础上出具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

第二十四条 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为:

(一)封面:标明清产核资专项审计项目的名称、中介机构名称、项目工作日期等;

(二)目录:应对专项审计报告全文编注页码,并以此列出报告正文及附表或者附件的目录;

(三)报告正文:应做到内容真实、证据确凿、依据充分、结论清楚、数据准确、文字严谨;

(四)相关工作附表及附件:

1.损失及挂账分项明细表;

2.损失及挂账申报核销项目审核说明;

3.损失及挂账的证明材料(应当分类装订成册,若证明材料过多,则作为备查材料);

4.主审会计师的资质证明和中介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5.其他有关材料。

第二十五条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正文的格式为:清产核资工作范围、清产核资行为依据及法律依据、清产核资组织实施情况、清产核资审核结果、清产核资处理意见、中介机构认为需要专项说明的重大事项及报告使用范围说明等。

第二十六条 在损失及挂账分项明细表中,应当将企业申报处理的损失及挂账按单位和会计科目逐笔列示。具体格式为:损失项目名称、损失原因、发生时间、项目原值、申报损失金额、企业处理意见、关键证据及索引号和中介机构处理意见等。

第二十七条 在损失及挂账申报核销项目审核说明中,中介机构应当对损失及挂账分项明细表中列示的各类损失项目,按单位和会计科目逐项编写损失及挂账项目说明。具体格式为:序号、申报损失项目名称、申报核销金额(以人民币元为单位)、关键证据、中介机构的审核意见等。

第二十八条 中介机构及相关审计人员在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中应当重点披露的内容有:

(一)企业的会计责任和中介机构的审计责任;

(二)审计依据、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和已实施的审计流程;

(三)对企业损失及挂账的核实情况;

(四)处理损失及挂账,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将产生的影响;

(五)在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有可能对企业损失及挂账的认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六)在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企业重大资产和财务问题以及向企业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七)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适用性、有效性以及执行情况发表意见。

第六章工作责任与监督

第二十九条 企业负责人对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以及申报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中介机构对所出具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和损失及挂账经济鉴证意见的准确性、可靠性承担责任。

第三十条 承办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业务的中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遵循相关执业道德规范: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一)严格按照•办法‣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认真做好企业清产核资损失及挂账经济鉴证和专项财务审计工作;

(二)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诚信为本,不虚报、瞒报和弄虚作假;

(三)认真按照业务约定书的约定履行责任;

(四)严守企业的商业秘密,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对外公布受托企业的清产核资结果及相关材料。

第三十一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中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监督工作,建立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质量抽查工作制度,对中介机构出具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和企业损失及挂账经济鉴证意见的质量进行必要检查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 承办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业务的中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及时终止其清产核资经济鉴证业务,并视情节轻重,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三条 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资金核实结果批复后,承办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业务的中介机构应当及时协助企业按批复文件的要求进行调账。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 企业和承办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业务的中介机构,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好清产核资各类工作底稿及相关材料,并做好归档管理工作。

第三十五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

国资评价„2003‟74号

第一条 为规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促使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和国家有关清产核资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资金核实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清产核资企业上报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进行审核并批复予以账务处理,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国有资本金数额的工作。

第三条 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应当按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做好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各项基础工作,如实反映企业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做到全面彻底、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证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严禁弄虚作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条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应当按照规定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财务审计,查出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应当提供相关合法证据或者社会中介机构经济鉴证证明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

承担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和出具经济鉴证证明的社会中介机构,应当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等有关规定,对企业清理出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进行客观、公正审计和经济鉴证,并对审计结果和经济鉴证证明的真实性、可靠性承担责任。

第五条 企业清理出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的认定与处理,按照事实确凿、证据充分、程序合规的原则,依据•企业清产核资办法‣规定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由清产核资企业向国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申报批准,并按照资金核实批复结果调整账务。

第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在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中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一)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主要包括:清产核资工作基准日、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结果和基准日的资产财务状况,以及相关处理意见。

(二)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包括:基准日企业基本情况表、各类资产损失明细情况表等。

(三)社会中介机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

(四)企业申报处理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的有关意见专项说明。企业申报处理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的专项说明和各类资产损失明细情况表,应当逐笔写明发生日期、损失原因、政策依据、处理方式以及有关原始凭证资料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齐全情况,并分类汇编成册。

(五)有关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备查材料。主要包括企业清产核资原始凭证材料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可以用复印件),作为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备查和存档资料,应当分类汇编成册,列出目录,以便于工作备查。

(六)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 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企业在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工作基础上,经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和有关资产损失提出合规证据或者经济鉴证证明后,对清理出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分项提出处理意见,编制清产核资报表,撰写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

(二)企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上报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清产核资报表、社会中介机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并附相关合法证据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及经济鉴证证明等材料;

(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规定工作时限内,对上报的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清产核资报表、社会中介机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并对资金核实结果进行批复;

(四)企业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有关资金核实批复文件,依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调整企业会计账务,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产权变更登记及工商变更登记。

第八条 对于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查出的资产盘盈与资产损失相抵后,盘盈资产大于资产损失部分,根据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清产核资政策的通知‣(财清„1994‟15号,以下简称“财清15号文件”)的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相应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

第九条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清产核资试点工作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办发„1993‟29号)和财清15号文件规定,企业清产核资中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数额较小,企业能够自行消化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征求财政部门意见批准后分年计入损益处理;对查出的企业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数额较大、企业无能力自行消化弥补的,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可冲减企业所有者权益。

第十条 企业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冲减所有者权益的,可依次冲减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

对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依据国家有关清产核资政策规定,以及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政策问题的通知‣(财企„2002‟310号,以下简称“财企310号文件”)有关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的,可以依次冲减以前未分配利润、公益金、盈余公积金、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依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资金核实批复文件,及时调整会计账务,并将调账结果在规定时限内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其中抄送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1份)。

第十二条 企业有关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冲减所有者权益应当保留的资本金数额不得低于法定注册资本金限额,不足冲减部分依据财企310号文件规定,暂作待处理专项资产损失,并在3年内分期摊销,尚未摊销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中列示,并在财务决算报告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第十三条 企业经批准冲销的有关不良债权、不良投资和有关实物资产损失等,应当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并组织力量或者成立专门机构进一步清理和追索,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对以后追索收回的残值或者资金应当按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入账并作有关收入处理。

第十四条 企业对清产核资各项基础工作资料应当认真整理,建立档案,妥善保管,并按照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予以保存。

第十五条 企业对清产核资中反映出的各项经营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分清责任,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并做好组织落实工作。企业应当在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和健全企业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巩固清产核资成果。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资产损失的核实和认定工作,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清产核资清查出的在基准日之前,已经发生的各项财产损失和以前的经营潜亏及资金挂账等。

第三条企业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本规则规定进行核实和认定。

第四条企业清产核资中清查出各项资产损失的核实和认定,依据有关会计科目,按照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待摊费用挂账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损失、无形资产损失、其他资产损失等分类分项进行。

第五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企业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资产损失进行审核和认定工作。

第二章资产损失认定的证据

第六条在清产核资工作中,企业需要申报认定的各项资产损失,均应提供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第七条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企业收集到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行政部门、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二)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三)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

(四)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及清偿文件;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五)政府部门的公文及明令禁止的文件;

(六)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七)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

(八)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第八条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是指社会中介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和分析计算基础上,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对企业的某项经济事项发表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专业鉴定机构等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

第九条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本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对涉及财产盘盈、盘亏或者实物资产报废、毁损及相关资金挂账等情况的内部证明和内部鉴定意见书等,主要包括:

(一)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二)资产盘点表;

(三)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四)企业内部技术鉴定小组或内部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当聘请行业内专家参加技术鉴定和论证);

(五)企业的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六)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要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第十条对作为资产损失的所有证据,企业都应当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逐级审核,认真把关;承担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业务的中介机构应根据独立审计准则规定做好相关证据的复核、甄别工作,逐项予以核实和确认。

第三章资产损失认定的原则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第十一条为保证企业资产状况的真实性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对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已丧失了使用价值或者转让价值、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账面无效资产,凡事实确凿、证明充分的,依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认定为损失,经批准后可予以财务核销。

第十二条企业对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应当积极组织力量逐户逐项进行认真清理和核对,取得足以说明损失事实的合法证据,并对损失的资产项目及金额按规定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进行核实和认定。

对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企业应当逐项作出专项说明,承担专项财务审计业务的中介机构应当重点予以核实。

第十三条企业对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虽取得外部法律效力证明,但其损失金额无法根据证据确定的,或者难以取得外部具有法律效力证明的有关资产损失,应当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后出具鉴证意见书。

第十四条企业对经批准核销的不良债权、不良投资等损失,应当认真加强管理,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组织力量或成立专门机构进一步清理和追索,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第十五条企业对经批准核销的报废毁损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等实物资产损失,应当分类排队,进行认真清理,对有利用价值或者能收回残值的,应当积极进行处理,以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第十六条企业清查出的由于会计技术性差错引起的资产不实,不属于资产损失的认定范围,应当由企业依据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差错更正办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提出相关意见后自行处理。

第十七条企业集团内部单位之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互相往来款项、投资和关联交易,债务人核销债务要与债权人核销债权同等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金额、同时进行,并签订书面协议,互相提供处理债权或者债务的财务资料。

第四章货币资金损失的认定

第十八条货币资金损失是指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和各类金融机构存款发生的有关损失。

第十九条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将现金短缺数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数额,依据下列证据,确认为损失:

(一)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二)现金保管人对于短款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三)由于管理责任造成的,应当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四)涉及刑事犯罪的应当提供有关司法涉案材料。

第二十条企业清查出的存款中金融机构已付、企业未付的款项,依据财产清查基准日的银行对账单及相应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要逐笔查明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的形成原因,确认与收款人的债权债务关系,核实情况分清责任。对不能收回款项,比照本规则坏账损失的认定要求,进行损失认定。

第五章坏账损失的认定

第二十一条坏账损失是指企业不能收回的各项应收款项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发生坏账造成的损失。

第二十二条对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项坏账,企业应当逐项分析形成原因,对有合法证据证明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分别不同情况,认定为损失。

第二十三条债务单位已被宣告破产、注销、吊销工商登记或者被政府责令关闭等,造成应收款项无法收回的,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一)法院的破产公告和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

(二)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证明;

(三)政府部门有关行政决定文件。

对上述情形中已经清算的,应当扣除债务人清算财产实际清偿部分后,对不能收回的款项,认定为损失。

对尚未清算的,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对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认定为损失。

第二十四条债务人已失踪、死亡的应收款项,在取得公安机关出具的债务人已失踪、死亡的证明后,确定其遗产不足清偿部分或无法找到承债人追偿债务的,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第二十五条债务人因遭受战争、国际政治事件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第二十六条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有败诉的法院判决书、裁定书,或者胜诉但无法执行或债务人无偿债能力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依据法院的判决、裁定或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认定为损失。

第二十七条在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中,单笔数额较小、不足以弥补清收成本的,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第二十八条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企业有依法催收磋商记录,确认债务人已资不抵债、连续3年亏损或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的,并能认定在最近3年内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第二十九条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债务人在境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经依法催收仍不能收回的,在取得境外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或者取得我国驻外使(领)馆或商务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后,认定为损失。

第三十条对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企业为了减少坏账损失而与债务人协商,按一定比例折扣后收回(含收回的实物资产)的,根据企业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审议决定(二级及以下企业应有上级母公司的核准文件)和债权债务双方签订的有效协议,以及已收回资金的证明,其折扣部分,认定为损失。

第六章存货损失的认定

第三十一条存货损失是指有关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发生的盘盈、盘亏、变质、毁损、报废、淘汰、被盗等造成的净损失,以及存货成本的高留低转资金挂账等。

第三十二条对盘盈和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一)存货盘点表;

(二)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

(三)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1.存货保管人对于盘盈和盘亏的情况说明;

2.盘盈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者其他确定依据);

3.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

4.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第三十三条对报废、毁损的存货,将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一)单项或者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

(二)单项或者批量金额较大的存货,应取得国家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

(三)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四)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1.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

2.残值情况说明;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第三十四条对被盗的存货,将其账面价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以下证据,认定为损失:

(一)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二)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三)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第三十五条对已削价、折价处理的存货,由企业有关部门说明情况,依据有关会计凭证将原账面价值与已收回价值的差额部分,认定为损失。

第三十六条对清查出的存货成本高留低转部分,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第七章待摊费用挂账损失的认定

第三十七条企业清查出的已经失去摊销意义的费用项目,由企业作出相关事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第三十八条企业清查出的长期应摊未摊费用,由企业作出难以自行消化的未摊销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第三十九条企业清查出的有关应提未提费用,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第四十条企业清查出的以前由于国家外汇汇率政策调整引起的汇兑损失挂账,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第八章投资损失的认定

第四十一条投资损失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良股权或者债权投资造成的损失,包括长期投资损失和短期投资损失。对清查出的不良投资,企业要逐项进行原因分析,对有合法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认定为损失。

第四十二条被投资单位已破产、清算、被撤销、关闭或被注销、吊销工商登记等,造成难以收回的不良投资,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一)法院的破产公告或者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

(二)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文件;

(三)政府部门的有关行政决定文件;

对已经清算的,扣除清算财产清偿后的差额部分,认定为损失。

尚未清算的,由社会中介机构经过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对被投资单位剩余财产确实不足清偿投资的差额部分,认定为损失。

第四十三条对企业有关参股投资项目金额较小,确认被投资单位已资不抵债、连续经营亏损3年以上或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的,由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对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认定为损失。

第四十四条企业经营期货、证券、外汇等短期投资未进行交割或清理的,不能认定为损失。

第九章固定资产损失的认定

第四十五条固定资产损失是指企业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发生的盘盈、盘亏、淘汰、毁损、报废、丢失、被盗等造成的净损失。

第四十六条对盘盈的固定资产,依据下列证据,确认为固定资产盘盈入账。

(一)固定资产盘点表;

(二)使用保管人对于盘盈情况说明材料;

(三)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依据(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竣工决算资料);

(四)单项或批量数额较大固定资产的盘盈,企业难以取得价值确认依据的,应当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估价,出具估价报告。

第四十七条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将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一)固定资产盘点表;

(二)盘亏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盘亏,企业要逐项作出专项说明,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三)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

(四)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

第四十八条对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将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一)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二)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应当委托有技术鉴定资格的机构进行鉴定,出具鉴定证明;

(三)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的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管部门的房屋拆除证明;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

(四)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五)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情况说明。

第四十九条对被盗的固定资产,将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的赔偿和保险理赔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一)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二)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三)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情况说明。

第十章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损失的认定

第五十条在建工程损失和工程物资损失是指企业已经发生的因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的在建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相应工程物资报废或者削价处理等发生的损失。

第五十一条因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的在建工程,将其账面投资扣除残值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一)国家明令停建项目的文件;

(二)规划等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工程停建、拆除通知文件;

(三)企业对报废、废弃的在建工程项目出具的鉴定意见和原因说明及核批文件;单项数额较大的在建工程报废,应当有行业专家参与的技术鉴定意见;

(四)工程项目实际投入的价值确定依据。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第五十二条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毁损的在建工程,将其账面投资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及责任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一)有关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

(二)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情况说明;

(三)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核准文件。

第五十三条工程物资发生损失的,比照本规则存货损失的认定要求,进行损失认定。

第十一章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损失的认定

第五十四条无形资产损失是指某项无形资产已经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不能给企业再带来经济利益,而使该无形资产成为无效资产,其账面尚未摊销的余额,形成无形资产损失。

第五十五条企业清查出的无形资产损失,依据有关技术部门提供的鉴定材料,或者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证明文件,将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认定为损失。

第五十六条企业或有负债(包括担保、抵押、委托贷款等行为造成的损失)成为事实负债后,对无法追回的债权,分别按有关资产损失认定要求,进行损失认定。

(一)对外提供担保损失。被担保人由于不能按期偿还债务,本企业承担了担保连带还款责任,经清查和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比照本规则坏账损失的认定要求,进行损失认定。

(二)抵押损失。由于企业没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账面价值与拍卖或变卖价值的差额部分,依据拍卖或变卖证明,认定为损失。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三)委托贷款损失。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对贷款单位不能按期偿还的,比照本规则投资损失的认定要求,进行损失认定。

第五十七条国家特准储备物资发生损失的,按有关规定的审批程序另行报批。

第十二章附则

第五十八条企业应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清产核资工作档案,清产核资各种工作底稿、各项资产损失认定证明和会计基础材料,应分类装订成册,按规定期限保存。

第五十九条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清产核资

有关法规-与清产核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令6号

第一条

为加强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管理,防止税收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之间发生的涉及债务条件修改的所有事项。

第三条 债务重组包括以下方式:

(一)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

(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三)债务转换为资本,包括国有企业债转股;

(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

(五)以上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方式组合进行的混合重组。

第四条

债务人(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除企业改组或者清算另有规定外,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再以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债务人(企业)应当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债权人(企业)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其计税成本,据以计算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或者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等。

第五条

在以债务转换为资本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中,除企业改组或者清

下载各行业通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及技术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各行业通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及技术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逮捕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是什么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逮捕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是什么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

    网络侵权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安全生产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网络侵权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

    产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广东)

    产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广东) 1、产假天数: 《劳动法》(1998年版) 第六十二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2012年版)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

    各行业经典广告语

    广告语欣赏 衣服类 安莉芳内衣:魅力的呼唤 浪莎:不只是吸引…… 古今文胸:一戴添娇黛安芬内衣:危险曲线思薇尔文胸:玩美女人 雪妮芳:典雅 韵味 雪妮芳内衣 芬芳王:展示经典 品位时......

    各行业检讨书(范文大全)

    各行业检讨书范文1尊敬的领导、同志们:由于我做工作不认真、仔细的原因,没有把工作做好,出现了不应该的工作失误"没做好文件转办工作。"在此我做出深刻检讨!本人的工作是负责文......

    各行业经典广告语

    各行业经典广告语 1、 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牵手叫爱,有一种背影叫凄凉,有一种吻叫就命 2、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3、 每当我看到天边的绿洲,就想起东方……其洛瓦! 4、......

    各行业标语大全

    标语文字清单 安全标语BYAQ-01 生产再忙、安全不忘 人命关天、安全为先 BYAQ-03 安全生产人人管,事故隐患处处防 BYAQ-05 安全是员工的生命线,员工是安全的负责人 BYAQ-07 消......

    各行业经典讲话

    各行业经典讲话范文 fanwen,CTRL+单击找到链接) 工作总结 单位总结 个人总结 半年总结 述职报告 工作汇报调研报告 工作计划 实习报告 考察报告 工作报告 总结月工作总结 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