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4万亿:“稳增长”旗号下的新一轮掠夺(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22:5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版4万亿:“稳增长”旗号下的新一轮掠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版4万亿:“稳增长”旗号下的新一轮掠夺》。

第一篇:地方版4万亿:“稳增长”旗号下的新一轮掠夺

地方版4万亿:“稳增长”旗号下的新一轮掠夺

何清涟 发表 于 八月 7, 2012

最近,中国经济最热闹的话题就是地方版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出台。从其功能来说,当然是中央2.0版刺激经济计划的替代品。

先介绍一下中央2.0版刺激经济计划为何无疾而终。自今年5月下旬以来,一直在悄悄推进的中央级2.0版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曝光,发改委1至5月批项目9000个左右,此举遭到国内各方激烈批评。由于2009版5万亿刺激经济留下的恶果太多,诸如产能过剩、导致经济结构更加扭曲、造成巨大的地方债务泥潭,由此引起的高通胀与高房价让百姓“买单”等等,中央政府无辞可辩,只好刹车。一些已获批准的项目因为无资金投入,也暂时偃旗息鼓,其中在发改委门前亲吻公文而彰显大名、据说投资达700亿的湛江钢铁项目,在6月份轰轰烈烈开工,但目前又归于沉寂。这个经两级地方政府斡旋与奔走34年而获审批的项目,看来暂时搁浅。

既然从中央政府的口袋里掏不出钱,多年依靠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囊中吃紧,各地政府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据媒体报道,在“稳增长”口号下,中国地方版超4万亿投资计划有如井喷,宁波、南京、长沙等地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地方政策。其中,7月16日,浙江省宁波市打响了全国刺激经济政策的第一枪,下发了《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26条新政内容涉及清费减税、扩大投资、调整结构、科技创新、要素保障、营造氛围等六个方面。紧接着湖南长沙出台超过8000亿元的投资计划,预计未来五年每年投资额在1600亿元左右。据说贵州或将出台3万亿元发展规划,拟于8月份公布。

近两年地方政府遭遇财政困局,规模如此宏大的投资,地方政府的资金从何筹来?当然不可能用财政收入投资,因为雄心勃勃的贵州省2011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330亿元,长沙市2011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也只有668.11亿元,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想法筹钱。从中国的现状来看,筹措如此多的资金,无非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二是发行地方债券;三是招商引资。但仔细分析这三种途径,都不具备现实可行性。而且这种筹措资金的方式,也是2009版刺激经济计划的老招数,2009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利用地方融资平台,总共投入据说20万亿已经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发行地方债券目前还只限上海、广州、深圳等少数几地,至于招商引资,目前正好是外资相继撤离,国内资金外流也很严重,据外汇管理局数据,第二季度境内流出资金高达714亿美元。

从后果来看,今年地方版的4万亿只会是穿新鞋,走老路,带来性质相同但更为严重的后果,如扭曲产业结构,加剧通胀等。近十余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高度货币化,据渣打银行前些时发布的报告,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存量高达13.8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一货币大国。

中国到底超发了多少以下数据可供参考:

1、中国货币发行增速远远快于GDP增速,近十年中国的M2增速平均是18%,而GDP是9.5%;

2、截止2011年底,中国M2与GDP比值为1.89倍。其结果是“票子毛了”,人民币购买力快速下降,中国陷入持续的高通胀状态,中国人民以居于世界低水平行列的收入,却承受着高物价与全世界最高的房价。

因此,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比经济下滑更危险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旗号的掩护下,再次拿出庞大的投资计划,将政绩留给自己,将债务留给银行,并让全国人民分摊通胀后果。

中国经济无论从资源配置、经济结构、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社会分配等各方面来说,都称得上“病入膏肓”,依靠加大政府投资,连短期效益都已经不容易取得。在此情况下,要想让中国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政府还是应减少干预,以引导为主,给企业减税,扶持公平竞争环境(完全竞争市场),这样才能让企业这一市场主体获得活力,使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动力。只有这样,北京政府才能让欧美等国愿意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2、改善收入分配,涵育本国民众的消费能力。中国人的收入差距过大,财富分布极不均衡。基尼系数早已经超过0.47,今年中国有个有官方背景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也承认中国10%的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占整个社会总收入的57%。在社会成员当中有70%左右仅能维持温饱型生活,85%%的社会成员终生劳碌就为一套房,所谓内需是无法拉动的。因此中国的消费率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7%。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虽然显示消费拉动

6.2个百分点,达到了自1994年以来最强劲的状态,但这消费却不是“居民消费”在增加,而是“政府消费”在上升,政府消费在消费总额中占了30%左右。

总的来看,地方版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无异于饮鸩止渴,于国于民均有害,唯一的获利者群体是数量不小的各地参与项目的官员: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所有公共投资都象一架生产贿赂的巨大机器。2009年政府投入天量货币刺激经济之举,造就了动辄数亿乃至几十亿的巨贪。

理解这一点,就理解为何2009年刺激经济的恶劣后果还未消化,各地政府又踊跃推出地方版4万亿,因为那是贪官们的印钞机。

第二篇:攻坚克难稳增长——201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述评(下)

攻坚克难稳增长

——201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述评(下)

形势复杂,发展面临困难和挑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一要求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稳中有进”的轨道上持续向前。尽管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但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赢得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好的形势。经济增速保持在预期范围之内,农业形势进一步向好,物价涨幅回落,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成绩来之不易。然而,理性分析当前形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严峻,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仍较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今年都显得有些动力不足。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前景的不稳定、不确定,使得外需欲振乏力。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9.2%,增速同比回落14.8个百分点。向内看,消费虽然总体保持平稳,但汽车、住房等传统消费热点持续降温,新消费热点仍在培育之际,未来消费表现仍存变数。曾经作为拉动经济“主力”的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难度不小。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压力较大,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半年增速也大幅回落。

作为经济运行中最活跃的细胞,企业对经济运行和市场冷暖的变化更直接,也更敏感。今年以来,受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企业普遍面临困难。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2.1%,连续四个月负增长,且降幅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各类生产要素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持续减少,亏损增加。而且,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已出现从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从东部向中西部扩散的迹象。

此外,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水落石出”。煤价跳水、钢价大跌、化工品不振……许多行业面临着消化过剩产能、去库存的艰巨任务。新兴产业带动作用仍不强,服务业发展还需进一步扶持,一些地方高耗能行业扩张冲动依然存在等等,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仍任重道远。

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也使得市场信心蒙上一层灰色。5月以来,沪深股市连绵阴跌,上证综指不断刷新三年多来的新低。而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已创出该指数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却仍下跌不止。对未来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是股市信心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经济发展的复杂局面,我们既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准备;也要看到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增强责任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预调微调,宏观政策协力稳增长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半年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出手,齐心协力稳增长。从5、6月份的情况看,一些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正在见效,经济增长已显现“缓中趋稳”迹象。

财政政策侧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这使得其可以在稳增长中有更多担当。从上半年的情况看,财政政策已经成为稳增长的“急先锋”。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2%,增速同比大幅回落。然而,就财政支出而言,增速则达到21.3%,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增长更快。财政支出的大幅增加,尤其是涉及民生的支出大幅提升,使得财政政策成为上半年宏观调控一大亮点。此外,结构性减税开始发力,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逐步落实,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

货币政策同样动作频频。今年以来,央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并连续5周在公开市场实施共计超过50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向市场释放充裕流动性,降低企业信贷成本。信贷增速的恢复,为稳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弹药”支持。

展望下半年,要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必须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当前稳增长的着力点。上半年国家出台政策,对符合节能标准的家电产品实行补贴,发挥财政补贴在促进消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促进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方面,今后还可以有更大作为。扩大消费还需要多管齐下,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以提高百姓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

稳投资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稳定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是扩大内需的关键一环,应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就宏观调控政策而言,下半年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落实和完善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可以更积极。近日,国务院决定自8月1日起至年底,扩大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这是结构性减税力度不断加大的具体体现。此外,财政政策在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快重点领域支出进度等方面仍有政策空间。

货币政策可以更灵活。应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此外,财政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对于形成政策合力也至关重要。

长短结合,经济转型增发展后劲

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经 济发展才能更有后劲。

立足当前,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外需,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着眼长远,则要从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着手,促进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经济走上内生增长、协调发展的轨道。

稳增长需要与调结构、抓改革相结合。应抓住经济增速回落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创新驱动作用,促进产业升级,抓好节能减排,支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深化财税、金融、价格、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力争在健全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稳增长需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在稳增长中应更加突出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稳定投资和科学管理的机制,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帮扶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稳增长需要与创造公平环境相结合。民营经济是扩内需不可或缺的力量。今年以来,相关部门着眼于降低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条件,出台42项“新36条”的实施细则。这些细则涉及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关的各行各业,在消除制约民间投资发展障碍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今后应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对于社会高度关注的房地产问题,应坚定不移贯彻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防止房价反弹。同时,增加普通商品房特别是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满足居民合理的自住性住房需求。

(来源:人民日报,许志峰)

第三篇:在今年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做到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增长[小编推荐]

在今年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做到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增长

2012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走势呈下降趋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首次跌破8%,如何在当前低迷的经济形势下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增长,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从微观经济上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外向型经济中小企业出口额减少,以温州小商品市场为典型,小型商品交易额远低于往年同期贸易总值。这充分说明今年如欧美等国家等外需减少,因此企业应该适当调整出口商品份额,同时开拓国内市场,以应对外需减少。如何开辟内需刺激消费,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十二五的发展方针中,有扩大农村城市化的举措。城镇化的浪潮可以拉动一部分消费,同时扩大内需。

与此同时,国内产能过剩也成为核心焦点。大型企业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中小企业需要公平竞争机会,最重要的是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取市场份额。中小企业需要政府给予减税让利的扶持手段。政府应改革行政手段,在履行行政职能时可逐步去行政化。央企如电力,石油,通讯行业可去垄断化,给予私人企业发展空间,促进真正市场竞争。

促进内需方面,我国房地产行业助长恶性经济循环,形成泡沫经济,消费者往往为了买房而减少消费,不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可实行去房产化,鼓励人们租房,通过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改革医疗体制,有助于改变人们消费观念,促进消费。

最后的关键是我国处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阶段,政府需要宏观调控市场,最佳方法是投资消费组合政策,以市场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事业投资。

第四篇:【鼓掌头条】专项建设基金月底再投放 “稳增长”下基建先行

〖今日头条〗专项建设基金月底再投放 “稳增长”下基建先行

据经济之声报道,记者从14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促投资稳增长电视电话会议获悉,今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发改委着力推进十项重大举措,加大投资力度,保持投资和经济稳定增长。其中摆在第一位的是迅速投放专项建设基金,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设立专项建设基金,直接注入项目资本金,支持看得准、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的重点领域建设。目前,第一批专项建设基金已投放到位,第二批预计9月底前投放。此前,发改委于8月初批准万亿投资债以提振经济,第一批资金为3000亿规模。根据《专项建设债券工作实施方案》,国家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利率的90%给予贴息,开行、农发行利用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建立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

民生固收点评万亿专项金融债,称拉动经济上半年靠金融下半年靠基建。考虑到债券的供给压力有可能会被央行货币宽松对冲,但资金募集后,最终用途还是基建投资。在房地产投资、出口和制造业产能再扩张难堪大任的背景下,经济走“L”型企稳只能依靠基建扩张来抵补了。政策基调有望从货币积极转向财政积极,利好基建。

据发改委数据,今年基建已完成投资和已批复项目投资额巨大,地方融资压力较大,专项债拟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料将对基建投资形成有力支撑,加速项目落地。下半年财政政策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提振经济。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基建板块整体估值偏低,一旦基建板块能够成功接力改革牛,走出一波强势,则有望带动大盘突破当前的箱体震荡格局。

水泥建材:同力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青松建化、天山股份、福建水泥、海螺水泥等。

工程机械:山推股份、达刚路机、中国交建等。

铁路:中铁二局、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管廊:隧道股份、青龙管业、纳川股份。等钢铁:山东钢铁、八一钢铁、包钢股份、宝钢股份。

〖鼓掌前瞻〗高层访美系列前瞻之西雅图波音合作

习近平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上任以来的首次国事访问。有消息称,习访美首站将是美国大公司总部聚集的西雅图,在此他将会见美国工商界并发表重要讲话。此间工商界领袖10日表示,美国工商界期待习的到访并关注中美双方投资协定谈判。据彭博社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本月晚些时候访美期间,将参观波音美国工厂所在城市西雅图。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飞机订单”通常被作为经济大礼包派送给领导人出访国家。

此外,关于波音可能在中国建厂的消息是也是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前夕流出的。9月11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波音公司正在研究在中国建工厂的可行性。计划一旦被认可,中国工厂将成为波音在美国境外的第一个工厂。该工厂将承担波音737系列客机生产的最后几道工序,包括飞机涂漆等。

波音此前多次与中国的航空公司、航空工业界开展合作,让中国参与波音737、747、787等机型的制造。在全球有超过8000架波音飞机,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组件。据波音中国官网的统计,位于中国的747-400波音改装货机项目的第一家改装中心,有超过35家中国公司作为直接供应商在制造领域与波音开展了合作。从2011年到2013年,波音先后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中航工业等中国国有公司达成了高质量零部件的合作协议。

除了波音带来的机遇,国内的航空公司也迎来了重大利好。据财联社报道,有关部门已有计划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一拆为二,其中航空发动机制造板块将成立新的独立公司。据了解,中航工业旗下共有3家负责发动机业务的上市公司,分别是中航动控、航空动力和成发科技。

小鼓认为,波音公司在中国建全球第一家海外工厂,一方面有利于更多的中国公司进入波音配件供应链。另外也将实质性的提高中国大飞机制造的整体水平,特别是滞后多年的航空发动机水平,这也符合中国整个高端制造业发展思路,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相关事件进展。

哈飞股份:哈飞股份的复合材料产品被波音、空客等航空企业采用。2005年4月26日,公司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署了新研制的21世纪梦幻飞机--波音787飞机的复合材料翼身整流罩的转包生产协议。公司作为唯一供应商,承担从2006至2013年的1300架份整流罩产品的交付任务。

成飞集成:中航工业成飞是波音787方向舵唯一供应商,上市子公司成飞集成是以汽车模具制造和航空零件加工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企业。

成发科技:主营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主要零部件,在叶片和轴承等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客户覆盖国际知名航空发动机厂商。

中航动力:为国内航空发动机总装企业,通过资产整合注入沈阳黎明、贵州黎阳等发动机整机业务,集成了我国航空动力主机装置绝大部分型号。

〖盘前资讯〗创新改革 中美峰会 网络安全 旅游

发改委15日召开发布会解读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中关村、张江高科、东湖高新。

杨洁篪将于15日赴美出席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巨化股份、华银电力。

事件性驱动助力,网络安全龙头受关注:美亚柏科、蓝盾股份、卫士通。

旅游产业供需两旺,上市公司迎发展窗口期:中青旅、众信旅游、云南旅游。

〖鼓掌视点〗汪洋调研现代农业 农垦改革政策出台在即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14日在北京市调研“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应用,为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汪洋强调,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标准规范,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要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新型农民。建立健全农业数据采集、分析、发布、服务机制,推动政府、企业信息服务资源的共享开放,消除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加强农业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努力缩小工农、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另人民日报13日报道,日前在黑龙江省建三江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上,来自中央部委和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聚焦农垦改革,围绕“农垦改革与发展”等话题展开研讨。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推进农垦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两个层次的改革:产权体制改革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产权体制改革是指及早建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管理国有资本的配置,注重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而农垦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则是积极建立自主经营、投资者自负盈亏、产权界定清晰、多种投资主体参股的农垦集团公司。

而媒体14日报道,农垦纲领性文件已在8月从地方征求完毕,并上报中央进行讨论,9月初又提交深改组讨论,此为文件出台最后一关,因此农垦政策有望近期审定并公布。业内人士认为农垦系统全面变革一触即发。结合四季度是传统农业板块炒作时期,农业农垦板块值得关注!

农垦:北大荒、海南橡胶、亚盛集团、农发种业。

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辉丰股份、一拖股份、大北农、敦煌种业等。

第五篇:新常态下稳增长 创新驱动中促转型——2014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新常态下稳增长 创新驱动中促转型

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发表日期:2015-02-03 ——2014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广州市统计局综合处

2014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广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增后劲各项工作,努力培育创新动力,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提升、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势头。

一、经济运行平稳,新动力、新特征不断涌现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突出矛盾,全市上下在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706.8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增速高于全国(7.4%)和全省(7.8%),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37.52亿元,5606.41亿元和10862.94亿元,分别增长1.8%、7.4%和9.4%,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从全年运行走势看,各季累计GDP增速逐季稳步提升,经济增长总体平稳,新常态下呈现新趋势、新动力、新特征,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42︰33.56︰65.02,服务业比重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快于工业,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快于工业1.6个百分点,延续了自2007年以来服务业较快发展的态势。

二是产业动力加快转换。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14年,现代服务业中的物流、金融增势较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8%和10.0%,增速分别高于全市GDP增速3.2个和1.4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74.27亿元,增长8.9%;重大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98.86亿元,增长8.4%;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0个和0.5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发展快于传统百货业,限额以上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63.1%,增速高于百货店零售额(0.8%)62.3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驱动力提升。我市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城市目标,实施科技研发经费、科技企业孵化器双倍增计划,推进健康医疗、智能装备、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专项,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001.36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1.2个百分点。全市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4589件,发明专利授权4590件,分别增长20.0%和13.2%。

四是金融新业态发展势头突显。创新金融平台,南沙新区金融改革创新政策获批,金融功能区新增一批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挂牌运营,碳排放权交易额占全国62%,广东塑料交易所年交易额超过4000亿元。全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保费收入601.8亿元,增长26.7%。

五是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2014年末实有内资企业43821户,同比增长8.2%,注册资本7008.43亿元,同比增长18.4%;实有私营企业36.48万户,同比增长23.2%,注册资本7641.71亿元,同比增长58.8%。全年新设立市场主体和新增注册资本分别增长29%和1.1倍。

六是国际交通枢纽功能增强。2014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478.84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位;货邮行吞吐量189.33万吨,居世界空港前15名。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4.8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637.81万标箱,分别居世界港口第五、八位。

二、生产稳定:农业生产平稳,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业生产平稳。201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1.67亿元,同比增长0.8%。种植业和畜牧业平稳增长。稻谷、豆类、薯类产量分别增长3.7%、2.5%和1.2%。禽蛋产量增长9.1%,肉类总产量下降,降幅为18.7%。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支柱产业继续发挥带动作用。全市装备制造以及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造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健发展,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业态快速壮大。2014年,全市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4859.55亿元和18184.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7.9%。支柱产业带动发展,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8656.63亿元,增长8.8%,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0.3%,石油化工制造业增长8.0%,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7.4%。全市汽车产量接近两百万辆,为197.39万辆,增长9.3%。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6%。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物流业发展平稳。2014年,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客运量、机场货邮吞吐量较快增长,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8596.17亿吨千米,旅客周转量2495.94亿人千米,客运量9.80亿人次,机场货邮吞吐量189.3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0%、10.1%、9.9%和9.4%。旅游市场较快发展。旅游业总收入2521.82亿元,增长14.5%;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5330.05万人次,增长5.7%。金融业稳定增长。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扩大,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35469.29亿元和24231.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和10.1%。

三、需求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消费需求持续畅旺,外贸出口稳步发展

投资较快增长,民间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举办“新广州·新商机”招商推介会,加大重大发展平台投资力度,鼓励吸引民间投资,促进投资较快增长。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市13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总额1090亿元。2014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89.50亿元,同比增长14.5%,从全年增长趋势看,呈现逐月提速的良好势头。全市完成民间投资1814.37亿元,增长24.9%,比全市投资增速高10.4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8.6%。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工业投资增势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1816.15亿元,增长15.5%;工业投资685.12亿元,增长6.9%。分行业看,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发展较快,增速为2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0.6%、20.6%。

消费持续畅旺,新业态较快发展。我市推进重点商圈升级改造,加快国际会展中心、物流中心、采购中心建设,完善商贸功能,开展一系列商贸展贸活动,推进专业批发市场转型试点,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新型消费,激发消费活力。201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97.85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高于全国(12.0%)和全省(11.9%);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3.2%和7.8%。新业态较快发展,以通信电子、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消费需求旺盛,占限额以上零售业零售额13.6%的网上商店零售额为509.74亿元,增长63.1%;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4.1%。汽车消费稳步增长,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9.6%。

外贸出口稳步发展,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开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道,自贸试验区申报成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保税物流等新业态,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2014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1306.00亿美元,增长9.8%;其中出口总值727.15亿美元,增长15.8%;进口总值578.85亿美元,增长3.2%。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51.07亿元,增长6.3%。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成为出口主导。机电产品出口357.94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6.66亿美元,分别增长14.9%和18.1%,分别占全市出口的49.2%和17.4%。自主出口能力不断增强,一般贸易出口306.22亿美元,增长4.8%,快于加工贸易(-1.9%)。政策优势使南沙保税港区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南沙保税港区进出口总值增长1.5倍,对广州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37.6%,成为广州对外开放新的增长极。

四、质量提升: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利润保持增长

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1.53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税收收入994.92亿元,同比增长9.9%。全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0.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利润保持增长、亏损面缩窄。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60.27亿元,同比增长2.0%。企业亏损面逐月收窄,为16.06%,同比收窄4.9个百分点。

五、民生改善:物价涨幅回落,就业形势稳定,民生投入持续增加

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回落。2014年,我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涨2.4%和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购进价格(IPI)同比分别下降1.8%和2.0%。

就业形势稳定。全市实施促进就业措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7.08万人,17.5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6%。

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增加。2014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34.26亿元,增长3.5%,财政支出有力保障民生支出,市本级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435.8亿元,占市本级支出的76.3%。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分别支出227.69亿元、148.99亿元和115.70亿元。

总的来看,2014年我市经济运行在新常态下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一阶段,要围绕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下功夫,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着力改革创新,着力转型升级,着力改善民生,增强内生成长动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执笔:陈婉清

审核:冯俊、魏绍琼

下载地方版4万亿:“稳增长”旗号下的新一轮掠夺(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版4万亿:“稳增长”旗号下的新一轮掠夺(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