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创新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路探索(共5则)

时间:2019-05-13 22:3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创新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路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创新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路探索》。

第一篇:福建省创新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路探索

福建省创新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路探索

除了通过积极争取两岸金融先行先试、推动两岸金融双向合作、促进区域金融加快发展等方面构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外,福建省还应拓展思维,发散思路,加快金融创新步伐,积极探索加速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新途径。

1、加快“平潭岛对台自由贸易区”建设,构建两岸经贸合作试验基地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重要讲话和中央对台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加强经贸,合作共建,繁荣两地,服务统一”的总体原则,大力推进平潭岛与周边岛屿的开发建设,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促进两岸投资贸易便利化、台湾服务业准入等方面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境内外的大财团或机构。充分发挥平潭对台的区位优势和独特作用,把国家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政策措施在自由贸易区内率先试验、率先突破,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的合作形式,全面拓展两地经贸合作领域,把平潭岛建设成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综合实验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使之成为对台特殊政策的“试验地”、两岸重点产业的衔接区、对台贸易的“窗口”、两岸经贸协商的重要基地。

目前平潭已设立相关的管委会,重点规划建设国际旅游发展区、两岸商贸合作区、大型物流港区、城市建设发展区、文化产业区、高新技术合作园区等六个功能区,积极鼓励台湾有关机构参与进行平潭岛的整体规划、设计,鼓励台商创办产业园区、特色文化产业区和教育合作实验园区,探索设立台湾社区。今后两岸可以积极采取多种合作形式深度开发平潭岛,在某些产业合作园区实行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受益,争取早日建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两岸交流合作区域,努力推动自由贸易区从经贸合作为重点向经济、社会、人员交流交往等全方位合作转变,并从平潭岛向福建全省区域拓展延伸。

设立“平潭岛对台自由贸易区”,构建两岸经贸合作试验基地,需要国家从体制机制、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放宽台商投资领域和降低台资准入门槛;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升格平潭口岸等级,配套设置相关口岸查验机构和基础设施;设立平潭对台小额贸易市场。

2、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使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成为全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创新中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缺失问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以下介绍三种创新金融融资方式,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借鉴。

(1)鼓励海西区商业银行成立专业的票据公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只是将票据业务作为自己的副业来经营,加上一些制度方面的缺陷,导致了票据市场发展不健全:票据市场规模比较小,票据品种比较单一,银行承兑汇票占据

绝对主导地位,而商业承兑汇票日渐萎缩。同时,银行贴现手续繁琐,贴现企业既需要提供贷款卡、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要件,又要在贴现行开立账户,而一般中小企业很难提供所有的要件,限制了他们在这个市场的参与度,促使他们转向了民间票据融资市场,导致了很多经济法律问题。

而专业化票据公司的成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票据(主要是商业汇票)的签发是以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不会导致信用膨胀和剧烈波动,是风险度最小的市场,而且票据市场的相对独立性使其较少受中央银行银根松紧变动的影响。其次,商业银行成立票据公司一方面可以规范票据市场行为和信息披露,降低票据风险,加快票据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显著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而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架起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桥梁,由票券公司为资本市场提供资金,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第三,票据公司可以在已有票据的基础上推出融资性票据,受理票券的抵押融资,买卖国债、公司债券、商业本票等票券。另外,针对台资企业融资难问题,票据公司还可以适当降低台资企业票据贴现的利率,为其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关于票据公司的具体运作,可以由一家或者数家商业银行出资设立专业的独立法人票据公司,严格控制风险,自负盈亏。商业银行一切票据业务(包括出票、承兑、付款等)由票据公司独立运作,商业银行不得干涉。中国人民银行扮演最后资金融通者的角色。

(2)企业纾困联系平台和两岸联征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

当前台湾对台商投资大陆金额设有上限,台商在大陆子公司无法自台湾母公司筹得更多资金,而台资银行尚未升格为分行故无法承做人民币业务提供贷款,加上两岸银行贷放标准大不相同以及大陆银行对台商企业的征信不易,故为数众多的台商中小企业在大陆筹资困难,台商中小企业于大陆银行贷款利率等于或者高于信用市场平均水平,大大降低了竞争能力。两岸企业纾困联系平台的建设成了当务之急。另外,大陆的金融企业登岛经营同样会碰到信息不对称问题,两岸联征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两岸合作成立台商纾困平台主要有两个重点:第一,双方成立联系窗口,以确实掌握台商在大陆与台湾的财务状况;第二,台湾的本地银行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与大陆银行一起合作联贷,可解决大陆银行不熟悉台商企业信用的问题,增强大陆银行协助台商融资的信心。目前大陆联合征信制度正蓬勃发展,相关的制度日趋完善且业务亦大幅扩充,而台湾的联征制度建立已久,具有丰富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实务经验。两岸可共同出资于海西经济区(福州、厦门)设立一个联征信息交流平台,减少重复征信所耗费的成本,事先过滤敏感资料,采用使用者付费原则,互通征信信息,为往来于两岸的企业提供便利,提升其竞争力。我省金融机构应积极学习引进台湾成功的中小企业信保基金经验,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包括台商)融资提供保证。目前可以采取

我省金融机构与台湾信保基金合作的模式,通过我省金融机构放款、台湾信保基金担保的方式,为台商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3)为资质优良、落户福建的台资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板融资的渠道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千呼万唤始出来,迎来了历史性的开闸,为我国高新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的中小企业又开辟了一条上市融资的渠道。创业板的推出,为有良好发展前景但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巨额的融资,使其能够快速成长为行业新秀。对于落户于福建省的具有高新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的台资中小企业,可以积极对其进行辅导,在满足创业板上市的相关规定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证监会设立专职部门和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帮助台资中小企业尽快上市创业板融资。

3、定期组织高层次的研讨会和论坛,推进两岸金融人才交流和金融证照互认,使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成为两岸金融人才和金融创新的对接交流中心

加强和促进两岸官员、专家学者、大陆五大台商区台商协会、同业工会、商业银行、金融学术研究机构、金融从业人员的交往考察和合作研究,增进理解与信任,举行规模盛大的论坛,促进金融创新思想和金融实践经验的沟通和交流,使论坛成为高层次、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推动海西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前沿阵地。

为了加强金融人才的交流合作,两岸金融教育培训机构可以缔结姐妹机构,定期组织成员互访;建立客座讲师交流制度,定期荐派优秀金融师资至对方机构讲学;合作办理学术研讨会和金融培训博览会展。两岸可定期开设培训班,加紧脚步培训金融技术人才。合作设立专门认证机构,以通过相关金融知识和法律法规考试获得资格的形式,推动金融专业证照相互认证。

六、福建省加快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保障举措

多年来福建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台金融合作工作,特别是自2004年实施“海西”战略以来,已经出台《福建省“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关于促进海峡西岸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促进对台金融合作,这为新形势下闽台金融合作进一步先行先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2009年10月福建“发改委”发布《福建省鼓励台商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大力鼓励台商投资金融业,加快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

1、特设福建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统筹负责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

为了明确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权责归属,避免在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过程中出现多部门交叉监管、权责不明的情况,福建省应该特设金融工作办公室,协调“一行三会”,全面统筹负责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金融办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分析经济金融形

势,拟定全省金融业发展规划;负责地方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的行业管理和服务,促进金融机构合理布局;负责全省企业的上市指导和审核推荐工作,指导和推进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再融资;协调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政策建议加速促进金融业发展。

2、制定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战略规划

建议根据国务院《意见》中“由发展改革委会同福建省及相关地区,商有关部门抓紧编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专门制定“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战略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制定战略步骤,组织战略实施。省、市、区三级还应制定相应的实施意见,量化工作目标。

建议分三阶段稳步推进:第一阶段是1-2年的准备阶段,本阶段工作重点是制定战略规划、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建立各项工作机制和制度,明确城市金融街区发展规划、启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和争取各项对台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第二阶段是3-5年的推进阶段,该阶段重点是完善金融街区的基础设施,落实第一阶段争取到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并加以补充完善,完成本地法人金融资源整合,吸引台湾以及港澳等境外金融机构、大陆其他地区金融机构落户海西,形成金融机构初步集聚的态势;第三阶段是加快发展阶段,充分发挥海西区域优势,拓展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通过金融加强海西和长三角、珠三角、台湾以及港澳的一体化程度,促进海峡西岸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

3、制定和完善海峡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配套措施

借鉴其他主要省区经验,推动金融税制改革,优化金融税收政策设计,加大税收对金融发展和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金融中心建设基金或金融业发展基金,用于对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金融创新的奖励和金融产业发展的扶持。对落户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台资金融机构给予土地审批、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购租房补贴、户口迁入、子女入学等提供便利措施。大力实施海西金融人才发展战略,积极培养、引进各类金融专业人才、监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扩大金融人才特别是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规模。

4、加强对台湾产业的研究考察,主动对接台湾第四次产业转移

两岸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的建立必须以宏观经济产业需求为依托,只有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金融机构的发展才有源头活水,两岸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的建立才根深蒂固。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产业转移与产业对接形成了三大浪潮。第一次为20世纪80年代,以纺织服装、鞋帽箱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祖国大陆转移,主要承接地为广东省与福建省;第二次为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传统轻纺工业为主逐步转向电子信息、化工、机械、车辆等产业,其中家用电器和计算机外围设备转移的规模最大,主要承接地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三次是在21世纪以后,台商投资领域扩大到资讯科技、半导体、笔记本电脑、手机、电信设备

等高技术产业,主要承接地为以上海浦东和江苏苏州、昆山为重点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可以看到,在前三次的产业转移浪潮中,福建省只抓住了第一次机会,承接了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对于高技术和机械化工产业则相对涉足较少,使全省的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影响了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目前台湾岛内主要优势产业,有光电产业、集成电路、机械装备、化工,以及生物技术、环保、新材料等资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2008年,闽台产业对接呈现出新局面,以台资企业为龙头的石化、机械、电子三大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展现,并进一步向电机、金融、旅游等产业拓展。以高技术产业和重化产业为主的台海之间第四次产业转移已经初见端倪,两岸产业合作将进入一个跨越提升的新发展阶段。因此,福建省应该积极把握机会,抢占先机,加强对台湾高技术产业和重化产业的研究考察,紧密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的合作磋商,通过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主动对接台湾第四次产业转移,实现海峡两岸产业深度对接,不仅要实现两岸经贸往来的数量扩张,更要注重海西区在产业分工中档次和位次提升,促进两岸产业由依附型的价值网络分工关系向对等型的价值网络分工关系转换,使海西地区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5、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建立金融市场统一规则

两岸应设立或指定专门的机构,专职负责协调与解决金融合作中的争议,建立金融市场统一规则,从而推动两岸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统一规则的建立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两岸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实现宏观监管层的统一规则;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统一行业行为;两岸金融机构在合作过程中,共同制定规则扩展为行业惯例。

6、在两岸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的基础上,加强两岸金融监管合作

2009年11月16日,两岸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正式签署,标志着两岸金融监管机构将据此建立监管合作机制,为进一步深化两岸金融业交流与合作创造了积极条件,预示着两岸金融合作将进入实质阶段,有利于促进两岸金融业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大陆台资企业的融资环境,在两岸金融合作历程上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照巴塞尔的国际惯例或WTO架构下的国际规范,在信息交换、机构设立、危机处置、人员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以确保对互设的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共同维护两岸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两岸还可以共同组建专门机构,建立两岸金融市场运行信息的实时发布平台、金融风险联合监测预警机制、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和系统性风险防范处置合作机制,加强风险监测、金融监管合作与协调,防范系统性风险在两岸的传递和扩散。另外,政府还应进一步推动两岸民间金融机构进行定期的实质性信息交流,采取信函往来、金融监管信息

网络平台等方式,建立民间的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实现两岸金融公会(协会)等民间机构规律性、系统性的信息共享以协助两岸监管。

下载福建省创新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路探索(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创新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路探索(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