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测与网络处关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人员个人业务综合指数的统计说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桂气测函 〔2014〕 便函
观测与网络处关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人员个人业务
综合指数的统计说明
各市气象局:
为了及时掌握各台站及业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全面稳定提高我区的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质量,现将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人员个人业务综合指数的统计明确如下:
1.各台站收到区局的月质量通报后,根据影响各分项指标的具体情况反查计算业务人员个人守班期间(08—20时)的业务综合指数;
2.守班期间(08—20时)的观测系统设备运行保障质量、地面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地面观测数据质量均须统计到个人;
3.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中心进行的仪器校准(检定)引起的数据异常不纳入台站统计;
4.当传输网络故障,在使用备份传输手段仍不能上传而采取口传报文的,致使要素不全引起的数据错误等不纳入台站统计。
5.各市气象局应根据台站反馈的业务综合指数情况,及时进行全市业务质量的月、年通报。
附件:广西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人员业务综合指数统计表
2014
广西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年6月11日
第二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
一、对比测试阶段
1.从3月20日9时(北京时,下同)起所有国家级气象站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2004》(V4.0.0),仍按照现行业务规定编发气象报告和上传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长Z文件),同时SAWSS软件会自动形成新格式的长Z文件。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制定此期间新格式长Z文件上传规定,以便于省级信息中心测试。
2.值班员应在定时观测时次启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按照要求生成新格式的长Z文件(保存在“AWSNet_test”文件夹下)。SAWSS软件中形成的旧格式的长Z文件仍写入“AWSNet”文件夹,同时备份在“AWSNet_BackMM”文件夹(MM为月份,软件自动形成,下同),值班员需对新旧格式文件进行对比,检查数据是否一致,以尽快熟悉数据格式和软件操作。
3.已完成地面观测数据报文传输方式调整的试点站,应直接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 2004》(V4.0.1)版升级。
4.此期间有关参数不需作任何修改。
二、业务正式切换阶段
1.所有国家级气象站从2012年4月1日08时(北京时)定时观测后,开始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 2004》(V4.0.1),各站完成升级后,基准站应在“参数设臵”→“台站参数”中,将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由24次改为8次,其他台站不需更改。
2.软件升级后开始上传新格式长Z文件,同时停止编发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SAWSS软件中形成的新格式长Z文件写入“AWSNet”,同时备份在“AWSNet_BackMM”文件夹,不再形成旧格式长Z文件。
3.在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时次,必须在正点后5分钟内通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输入人工观测要素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异常时人工干预,完成“质控与数据保存”,形成新格式的长Z文件,该文件写入“AWSNet”,同时备份在“AWSNet_BackMM”文件夹,该时次的内容打印保存为宜。
4.在非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时次,值班员应注意小时内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情况,当发现自动气象站错误或数据异常时(通过SAWSS报警或查看SAWSS日志有疑误信息记载),在正点后通过“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对疑误数据进行判断处理,完成“质控与数据保存”,这些时次的内容应尽量打印保存。当发现过去时次自动气象站数据有错误时,也应及时通过此方法进行处理。
5.新格式的长Z文件均应通过CNIS软件自动上传,由CNIS软件对上传数据文件检查该文件的传输情况。CNIS软件在上传数据文件时,首先检查该文件上传情况(检查时间为数据所处时次的当日和下一日),若该文件没有正确上传,则以正常文件名上传,若该文件已正确上传或以更正文件名正确上传,则根据最近上传一次的文件名确定本次上传文件名的更正格式,同时修改文件的首行更正标识。
6.在“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基准站非正点观测时次云、能见度栏按缺测处理,软件界面设计按灰显给出。
7.基准站、基本站夜间天气现象按夜间不守班台站的输入规定操作。
8.在A、Y文件维护中,基准站、基本站有关台站沿革变动情况的“夜间是否守班”改选为“夜间不守班”(即复选框不选)。
9.基准站自动观测的A文件、Y文件附加信息中 “观测时间”的格式改为:
10/08/23;02;05;08;11;14;17;20
10/24/24小时连续观测
三、承担人工观测方式的基准站
1.在升级自动观测方式的《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 2004》时,对原人工观测方式软件升级。
2.从2012年3月31日20时(北京时)定时观测软件升级到V4.0.1版本后,应在“参数设臵”→“台站参数”中,将人
工定时观测次数由24次改为4次,因软件没有考虑基准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4次的情况,故将“台站类别”改为“基本站”。
3.软件涉及基准站的操作均按人工观测方式的基本站处理。
四、酸雨观测业务软件(OSMAR)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2004》升级至V4.0.0时,应同时升级至2.0.10。
五、有关未尽事宜,请详细查阅软件操作手册。
第三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
附件2: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
一、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参数设置”→“台站参数”中,基准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由24次改为8次,其他台站不需更改。
二、在“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基准站非正点观测时次云、能见度栏按缺测处理,软件界面设计按灰显给出。
三、基准站、基本站夜间天气现象按夜间不守班台站的输入规定操作。
四、在A、Y文件维护中,基准站、基本站有关台站沿革变动情况的“夜间是否守班”改选为“夜间不守班”(即复选框不选)。
五、在A文件附加信息中基准站“观测时间”的格式改为:
10/08/23;02;05;08;11;14;17;20
10/24/24小时连续观测
六、所有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每小时增加上传逐分钟数据文件(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MM_FTM.txt),该文件随其他上传数据文件通过CNIS软件自动上传。必须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工作管理”→“选项”中将“在正点形成小时内逐分钟数据的上传文件”复选框选取(该内容写在SysPara.ini文件中,由[Synop_Para]段的AWSMinuteFullDataTransmit项记录),否则不会生成并上传。
小时内逐分钟数据上传文件由SAWSS软件在形成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新长Z文件)后,当AWSMinuteFullDataTransmit的值为1时,则自动形成。
若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进行过某时次的“质控与数据保存”,则也会形成该时次的小时内逐分钟数据上传文件,该文件中正点的气温、本站气压、相对湿度以窗口界面的正点值为准,逐分钟降水量值以窗口界面的分钟降水量为准。当某小时需要补传小时内逐分钟数据上传文件时,可以通过此功能形成该文件。
第四篇:浅谈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
浅谈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
就目前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而言,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环境和气候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相对较大,为了能够确保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做好实时的维护工作,避免观测设备出现故障。所以需要联系地面气象设备的主要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提升观测设备的稳定性,确保最终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于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而言,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暴雨和雷击等天气的影响,造成了观测设备会出现故障,最终造成了观测数据异常的情况,对气象观测的效率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满足新时代地面气象观测的需要,需要对气象设备的维护工作加以足够的重视,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组织员工的培训,及时的找到故障的根源,保障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1.出现地面气象测报中数据异常的原因分析
1.1 温湿度数据存在异常
当温湿度的数据存在有异常的情况下,需要查看接线处是否存在有虚焊的情况,温度数据出现异常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出现了地温数据异常的情况下,需要研究采集器和电源设备。当湿度数据存在有异常的情况,需要检查传感器的接地屏蔽的完好性。如果没有湿度记录的情况下,需要检查传感器的正常与否,检查传感器和大地间的电压值,如果检测的电压值要比测量范围大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更换新元件。于湿度传感器而言,因为元件比较精密,所以需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据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行状态。
1.2雨量值存在异常
如果雨量值和实际不相符的情况下,比如说,在下雨的天气发现雨量值比较小,甚至是零的情况下,需要检查雨量传感器正常与否,或者是否灰尘太多,对元件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还需要考虑是否是出现雷击造成了电路板的损坏,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雨量值测量异常。另外,在维护数据时,为了避免雨量值不?嗜返那榭觯?需要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及时的清扫灰尘。
1.3气压数据存在异常
目前情况下,在测量气压值的过程中,气象站的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准确度也比较高,型号输出主要是数字形式。于观测人员而言,需要经常重视气压值的变化情况,当数据异常的情况下,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如果气压数据存在异常,需要检查气压是否存在有原始数据,检查气嘴的通畅性。当管道连接没有异常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是否是传感器存在有问题,需要更换气压传感器;传感器更换完毕后,依然有不正常的数据,就要考虑更换采集器。
2.地面气象测报数据的日常维护
2.1恶劣天气做好维护工作
于地面观测站而言,在工作时,其中的零部件较为精密,对气候等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天气如果较为恶劣就会对元件工作的精密度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零部件的损害,最终造成了观测数据异常。为了能够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的提升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准确度,需要对恶劣天气下的地面气象测报数据的维护工作加以重视,比如说,在天气恶劣的背景下,需要增加检查元件的次数,当发现问题后,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可以考虑更换零部件。夏季,经常会出现雷电天气,要做好防雷工作,确保各项零部件不会遭受雷电的破坏,在日常维护中,需要提前预防,避免观测设备出现故障。
2.2做好观测设备的日常维护
观测数据维护的工作中,设备的工作状态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做好观测设备的维护工作,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气象观测设备的有效管控,对观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管,及时的发现其中的异常数据。针对异常数据,需要准确的评估和判断观测设备的故障点,最终明确存在有问题的零部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维护;如果故障比较严重,需要上报,在故障没有及时的检修完成的情况下,需要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保证数据的连续性。采集器是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传输。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单独维护采集器的,只需要清理灰尘即可。采集器的清理过程中,需要保障维护人员的安全,不能在带电的情况下操作。采集器存在有故障的情况下,需要及时的更换检查,将灰尘等杂物去除。于气压传感器而言,还需要在维护过程中建厂静压管的通畅性。
2.3定期开展人员的培训
于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维护而言,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日哈好难过培训加以重视,不断的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技能。目前很多的地面观测站都广泛的采用了自动化设备,一方面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大大的减轻,另一方面,对他们的维修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提升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理论的学习,对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构造要熟练的掌握,进一步的提升设备的维护能力。在培训之余,维修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严格的按照要求,做好维护工作提升维护效率。
3.综上所述,对于地面观测的业务而言,因为很多的设备都是电子元件,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灵敏度较高,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做好维护工作,保证观测数据的准去性。在进行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维护中,需要做好日常维护,保证传感器这类零部件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能够满足气象数据的实际需求。
(作者单位:553100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气象局)
第五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修改及操作说明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修改及操作说明
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配套软件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 2004》(V5.0.0)。有关软件修改及操作说明如下。
一、参数设置修改
1.在“参数设置”→“台站参数”中,基准站将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由8次改为5次,基本站由4次改为3次,一般站不需更改。
2.基准站、基本站在“参数设置”→“台站参数”中,将观测项目“云”选择为“有量无状”,一般站选择为“无”。
3.以能见度自动观测作正式记录的站,在“参数设置”→“台站参数”中,将观测项目“能见度”选择为“有:自动站”。同时在SAWSS→“系统参数”→“选项…”→“其它设置”→“附加传感器参数”中,勾选“能见度传感器”复选框,根据本站实际情况,确定采集方式的单选按钮(详细说明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版)能见度自动观测处理方法》)。
二、“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模块修改
1.为了满足能见度自动观测的需要,在B文件中,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的存储内容,即在BaseData.mdb文件的tabPrimObservData1表中,增加AutoVisibility、MinVisibility和TimeMinVisibility等3个字段,分别为10分钟平均能见度、小时内最小10分钟平均能见度及其出现时间;在tabPrimObservData
2表中,增加
DailyMinVisibility、TimeDailyMinVisibility等2个字段,分别为日最小10分钟平均能见度及其出现时间。修改了B文件读取、保存的相关内容。在软件升级包时,将BaseData.mdb文件打包并自动覆盖。
注意:若对OSSMO 2004 V5.0.0以前版本在BaseData文件夹中的B文件进行相关操作,由于该B文件与现修改后的数据库结构不一致,软件会不正常退出,敬请注意。此时,需将相应B文件从BaseData文件夹中移走或删除后,重新操作,由软件按新的数据库结构形成B文件。若为之前版本的B文件,软件则会给出“XXXX文件的数据库结构与现行版本不一致,请移走或删除该文件后,重新操作!”的警告。
2.在窗口界面中,编报量文本框和云状、云码单元格均设为锁定状态,并置缺测,编报量文本框及其标签灰显。不与云量文本框的内容相关联。云高单元格为自动观测时,置为正常状态;为人工观测时均设为锁定状态,并置缺测。对于一般站,总云量、低云量文本框设为锁定状态,并置缺测,文本框及其标签灰显。总、低云量为微量与无云时,不作区分,一律以“0”输入和存储,均按无云对待。
在形成长Z文件时,Nh无论有无总低云量,均以缺测写入(“///”);当云高为自动观测,其值为空时,按“9999”写入。3.实现能见度自动观测的观测站,人工观测数据和有关统计值中的能见度文本框始终正常给出,其值取能见度分钟数据文件(VIIiiiMM.YYY)观测时(46~60分钟)内的最小10分钟平均能见度值,自动转换成以0.1km为单位去尾填入。
4.定时降水量只在08、14、20时以正常输入状态给出,08时输入20-08时人工雨量筒降水量,14时输入08-14时人工雨量筒降水量,20时输入14-20时人工雨量筒降水量(若14时没有观测人工雨量筒降水量,则输入08-20时人工雨量筒降水量)。
5.编报降水量按“20-08时量”、“08-14时量”、“14-20时量”给出,当为自动观测时,其值自动统计得到(只要某时次降水量出现缺测,包含该时次相应时段的累积降水量均置为缺测)。在B文件中,08时编报降水量约定存储的是20-08时累积降水量。当自动站在上述时间段的累积降水量不正常时,应在此输入人工雨量筒降水量。在08、14、20时定时观测中,若某时段累积降水量完整包含有上述人工雨量筒降水量,则用人工雨量筒降水量代替其自动站相应时段的累积降水量;其他时次仍以自动站各时次累加统计为准,只要有某小时值为缺测,则相关时段的累积降水量作缺测处理。
6.过去天气描述时间周期按照调整后的定时观测时次自动给出初始值。
7.天气现象输入小键盘维护选取的时间分两种情况给出,即2013年8月之前仍以34种天气现象给出,从2013年9月开始按21种天气现象给出。
8.在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相关性检查中,取消了相互配合的限制,如既使能见度<1.0km,没有天气现象配合,也只给出疑误提示。
9.对于基准站、基本站该模块只在08、11、14、17、20时5个时次,一般站只在08、14、20时3个时次的正点自动弹出。
三、“逐日地面数据维护”模块修改
1.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的显示、维护功能,增加日最小能见度的自动挑取功能。
2.为不对窗口界面作大的调整,云状内容仍保留,表格屏蔽方式给出。
3.天气现象输入小键盘维护选取的时间分两种情况给出,即2013年8月之前仍以34种天气现象给出,从2013年9月开始按21种天气现象给出。
4.修改了B文件读取、保存的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包括时、日数据)内容,增加B文件与Z文件中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的对比。
5.修改了完整的当日逐时和日数据文件,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
6.修改日数据打印输出内容,对于基本站(一般站),在第3页天气现象后面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输出;对于基准站,将云状输出内容更换为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输出。
四、“B文件→A(J)文件”模块修改
1.在与台站参数有关的赋值中,考虑基准站为5次、基本站为3次定时观测的情况。
2.确定云量、云状方式位时,考虑“云”为“有量无状”时的情况。对于基准站,云量按5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A,5次定时观测以外的时次记录按缺测处理;基本站、一般站按3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9。
3.云高自动观测时,方式位为B,按24个时次记录。人工观测时,基准站按5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B,5次定时观测以外的时次记录按缺测处理;基本站、一般站按3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9。
4.能见度自动观测时,方式位为B,包括24次定时值和自动观测日最小值及出现时间,从B文件读取形成A文件的相关内容。当为人工观测时,基准站按5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A,5次定时观测以外的时次记录按缺测处理;基本站、一般站按3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9。
5.根据参数库中的站类和定时观测次数,增加附加信息的“观测时间”,基准站按“10/05/08;11;14;17;20”、基本站按“10/03/08;14;20”写入。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五、“Z文件→A文件”模块修改
在与台站参数有关的赋值中,考虑基准站为5次、基本站为3次定时观测的情况。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六、“A文件维护”模块修改
1.在“备注”页的“观测时次”中,增加“08;11;14;17;20”选项。2.天气现象输入小键盘按A文件的时间分两种情况给出,即2013年12月之前仍以34种天气现象给出,从2014年1月开始按21种给出。
3.基准站为5次人工定时观测,则对云量、云高、能见度(人工观测)强制将5个定时外的数据置为缺测,质控码置为8。
4.修改人工定时观测时次与站类不一致的情况,如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时次可为3、4,基准站可以5、8、24,不以站类判断,改由A文件附加信息的值确定。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七、“格检审核A文件”模块修改
1.因A文件中的定时观测次数只能从备注信息中提取,故与基本参数的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的判断放在读取备注信息后进行。2.因在台站基本参数中增加了云的索引为“有量无状”的项,故修改A文件首行参数中要素索引与参数库中不一致的情况。
3.在云状观测取消后,云状按缺测参与量、状、天气现象及其他要素的审核判断。
4.当无云状观测时,取消云状与日照时数相关性的审核判断。
5.当无云量观测时,取消浅层地温空间变化规律的审核判断。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八、“编制地面月报表”模块修改
1.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内容输出,内容包括24时次的能见度、日最小能见度和出现时间,月能见度出现回数。当为基本站、一般站时,在第8页后增加8.1页;当为基准站时,将原24时人工观测页的能见度,换为自动观测的能见度。
2.基准站云量、能见度仍为24次定时观测的方式位,但需按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作日、旬、月统计,修改日、旬、月、量别日数统计处理。
3.能见度自动观测的出现回数统计方法:将2、8、14、20时的10分钟平均能见度值,转换为以0.1km为单位去尾的值,再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统计规定统计得到。
4.从2014年1月份开始,对于雷暴、闪电、飑、龙卷、烟幕、尘卷风、极光、吹雪、冰针等9种天气现象日数的统计值,一律以“—”给出。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九、“Y文件维护”模块修改
1.在“备注”页的“观测时次”中,增加“08;11;14;17;20”选项。2.修改人工定时观测时次与站类不一致的情况,如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时次可为3、4,基准站可以5、8、24,不以站类判断,改由Y文件附加信息的值确定。
3.从2014年1月份开始,对于雷暴、闪电、飑、龙卷、烟幕、尘卷风、极光、吹雪、冰针等9种天气现象日数的统计值,一律以“—”给出。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十、“格检审核Y文件”模块修改
因Y文件中的定时观测次数只能从备注信息中提取,故与基本参数的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的判断放在读取备注信息后进行。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十一、SAWSS软件修改
在AwsFile模块中,修改读取B文件的内容,增加从B文件获取能见度自动观测的数据功能。
十二、航空报模块修改
因航空报仍保留雷暴、龙卷等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和编报,与常规地面观测业务的规定不一致,所以,有航空报任务的观测站,在航空报中仍要对雷暴、龙卷参与现在天气编码。
1.对于以电报方式形成航空天气报告的观测站,直接在现在天气文本框输入人工确定的电码即可,与原操作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2.对于以数据文件形成航空天气报告的观测站,为了方便输入天气现象后,自动形成编码,在B文件中,增加编报中天气现象的存储内容,即在BaseData.mdb文件的tabPrimObservData4表中,增加WeatherPhenomenon字段,即航空报的天气现象另用一个字段保存在B文件,与原B文件在tabPrimObservData2中天气现象分开保存。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